阻擊新病毒(7)|周華:在督導中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浪費防護資源……應該真正用到急需的臨床一線

阻擊新病毒(7)|周華:在督導中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浪費防護資源……應該真正用到急需的臨床一線

編前語

在這次轟轟烈烈的「新冠病毒阻擊戰」中,有不少呼吸醫生在春節期間被派往了全國各地進行疫情的調研和督導工作。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周華就是其中一員。1月28日深夜,周華醫生在南昌出差的途中接受了我們的電話採訪。作為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督導組的一員,周華醫生一行在當地看到了什麼?又發現了哪些重要問題?他們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怎樣的解決?

阻擊新病毒(7)|周華:在督導中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浪費防護資源……應該真正用到急需的臨床一線

圖:周華醫生(右)在進發熱門診督導前接受體溫檢查。

「深夜動車,這次督導我們發現了三個重要問題」

 

記得是1月22日,也就是除夕夜的前兩天,那天中午12點,我突然接到了國家衛健委打來的電話,通知我當天下午趕到江西南昌。那段時間疫情剛開始,很難買到高鐵票,於是我就買了夜裡最遲的那一趟動車票,當天凌晨1點鐘。到達南昌以後,得知國家衛健委成立了22個督導組,即將分頭到各個省,主要督導當地醫療衛生領域,以及對國家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第一次的南昌督導行動,我們主要督導了醫院(包括縣、市、省級定點醫院)和疾控系統,以及各院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負壓病房等運行情況,主要檢查是否符合收治病人的標準,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督導疾控系統主要是看疾控系統對臨床方面的支持。在第一次的督導中,我們發現了三個重要問題:

 

一、疾控系統在核酸檢測方面的檢測能力完全不足。臨床有很多患者我們認為是疑似患者,但因為疾控系統沒有檢測能力,使這些患者得不到檢測,得不到確診。而這些患者就滯留在觀察病房裡。我們督導組、尤其是國家衛健委的領導,認為這樣有極大的風險,立即督促加強疾控核酸檢測的整體能力,建議是否可以把核酸檢測權限下放到一些有條件的醫院裏,讓這些醫院自己執行檢測。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意見已經得到國家層面的推動,因為最新版診療指南里已經明確指出,核酸檢測可以在醫院裏開展。並且,國家衛健委也動員了相關企業積極生產合格的核酸檢測試劑。所以,近期有大量的病例就得到了確診,一方面是屬於疫情的發展,另一方面可能也因為我們病原診斷能力提高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明確診斷。如此一來,對這些確診患者的隔離措施就會更加完善,大大減少了在院內造成二次傳播的機會;

 

二、江西離武漢非常近,有大量的武漢返鄉務工人員,所以他們在社區的防控壓力非常大。當時我們督導組衛健委的領導就參考了我們從浙江帶來的一些做法。因為浙江當時已經通過政府向民眾呼籲,所有從武漢來的民眾都可以自覺的居家隔離,並且通過短訊、微信,通過電視等各個途徑向民眾宣傳。江西立即採納了這個意見,當天就進行了宣傳。當然,後來越來越多的省份都大力宣傳從武漢來的相關人員主動居家隔離;

 

三、當時這邊醫院對於什麼樣的患者需要積極地做核酸檢測還有困惑。衛健委當時的診療方案里提到:有武漢接觸史,需要有發熱、有呼吸道的癥狀、有肺炎,這三種臨床表現都有,才需要做核酸檢測。但我們專家組就認為,可能這樣會遺漏很大一部分感染的患者,而這些患者回到家中可能會成為感染源。於是我們就在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們的篩查流程。這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我們自己有一個篩查流程,對患者的篩查條件放得比較寬:有武漢接觸史,對於發熱、呼吸道癥狀、肺炎三種表現中,只要有一項存在,我們認為就可以讓臨床醫生對患者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查。我們把這個流程反饋給了衛健委、江西的醫院和疾控部門,他們部分採納了這個意見:臨床醫生認為特別需要做篩查的,雖不能完全達到診療方案里的要求,他們能相對在能力範圍內放寬條件做檢測,這樣也可以把一些輕症的病人早點篩查出來,而不是讓他們回到社區成為感染源。

 

「正準備出發時突然發現一個危重病人,如果不立即手術他就有生命危險……」

 

第二次的督導任務,感覺比第一次更加神秘了。國家衛健委領導告訴我們,具體出門的時間和地點另等通知。正月初三,剛好輪到我在醫院值24小時班,我就向科主任彙報,說假如我初四再出發,我就值完班再走。但如果初三就要出發,可能需要有同事替我完成值班。結果,正月初三中午,我就接到了通知,說當天一定要趕到南昌,要重新到江西進行督導。就當我正準備與同事交接工作時,突然發現了一個病人情況危重。我立即安排了手術,整台手術大概做了將近3個多小時,本來是應該下午2點出發。結果改成了下午6點過的火車。當時我從杭州站上車時,這趟列車總共就只有大約十來個旅客。當我到達南昌火車站下車時是大概晚上9點多,長長的這列火車,就下來我一個人。

 

第二次出行,在列車上我就帶着對這次疫情的一些思考,整理了一些文件,整理思維,剛好利用坐車的空隙時間,把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面臨的技術上的一些瓶頸,比如流程方面,進行一些總結,希望能夠再做一些改進,比如在出報告方面是否能夠再快速一些,能更快地將篩查結果告訴患者,到底是需要隔離還是回家。我想這個問題如果能得到進一步有效解決的話,會大大提高效率。

 

「出站口檢查人員也穿防護服,太過度了,應該用到臨床一線」

 

第二次督導,我們到了南昌、九江等地。我們督導的範圍擴大了,督導的目的更明確了,包括從機制、管理層面,都進行了督導。我們直接深入到縣級醫院,包括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總體感覺是政府非常重視,動用了所有政府能動用的一切力量在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跟第一次督導情況相比,整個防控流程更加完善了。以前看到的那些相對來說可能會造成院內感染的隱患,基本上都排除掉了,進步非常明顯。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新問題:因為大量的人力加入防控工作以後,現在高鐵站的出、入口,高速的出口等,都有一些人員來測體溫,做排查。這些人我們都覺得從感控的角度來說,他們是過度防護了。這些人其實他只要穿普通的工作服,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就可以了,但我們看到,他們穿的都是一線醫務人員的防護服,都戴N95口罩,都在戴眼罩。從理論上說,這就是過度防護。

 

過度防護有最大的危害是什麼?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危害是這些防護用品被浪費掉了。我們知道現在直接接觸病人的一些醫務人員,在病房裏面接觸確診病人的高危暴露的醫務人員,他們大量缺乏防護服,缺乏N95口罩,缺乏防護眼罩。我們督導組也把這個問題向江西衛健委提出來了。專業防護服、N95口罩、防護眼罩這樣的專業防護用品,應該用到真正急需用到的臨床一線醫生身上。對於那些在公共場所做簡易篩查的工作人員,說句老實話,他們也不用那麼辛苦,因為防護服穿在身上是很辛苦的。江西衛健委非常重視,當天晚上就下通知規範防護用品的使用。

 

在督導中我們還發現:一些擁有很大的醫用醫護用品生產線的地方,也正在面對很大的困難。包括調配生產工人的問題、原料大量缺乏的問題。甚至有的地方,口罩生產的原料只剩下2天。有一些防護服生產企業,本來具備日產1000多套防護服的生產能力,但現目前日產為0同時我們也認為,防護用品在這個時期非常珍貴,一定要科學地使用,用在該用的地方,決不能在不該用的地方浪費掉。

 

所以,此次督導中我的最大感受是,我們應該呼籲政府和社會:儘可能地給臨床一線醫生有足夠保障的物資用品,從科學的角度做好調度和安排。通過培訓或是其他方法,使防護更加科學得當。在做到不浪費的基礎上,同時解決很多地方的防護不足。

 

專家介紹

阻擊新病毒(7)|周華:在督導中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浪費防護資源……應該真正用到急需的臨床一線

周華

醫學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research scholar。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感染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員會委員等。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