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導讀

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們在應急管理、醫療科技、民生、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諸多短板問題,是很好的清醒劑,與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對此前流行的全面超美、「厲害了」等過度膨脹言論是很好的清醒劑。經此一疫,讓我們更加理智、客觀地反思中國在軟硬實力的差距,更清醒深刻地認識到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真實差距。未來我們應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更多關注民生和人民幸福。
此次疫情中暴露的體制機制問題,應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決,讓悲劇不再重演比如信息公開透明、輿論監督、社會治理、應急體系、中小企業融資難貴、稅費成本高、調動地方官員和企業家積極性等。危機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麼應對,化危為機。
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前後,關於中美競爭力的比較主要有三種觀點:1)過度膨脹派認為中國綜合國力已經超越美國,中國有實力全面挑戰美國2)過度悲觀派,否定中國制度、文化,認為改革進入深水區而難以推進,內憂外患導致中美差距只會越來越大;3)理性客觀派,主張全面、客觀、理性分析中美的競爭力,認為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中國有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追趕美國,不斷改善民生,邁向發達國家行列。
中美的差距有多大?體現在哪些方面?本文從教育、科技、文化、營商環境和居民生活六個方面客觀分析中美差距,肯定進步,正視問題,並提出建議性意見。

摘要

科技方面:中國科研投入和專利發明數量迅速提高,但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質量和結構性問題。成績方面:第一,研發支出佔GDP比重為2.2%,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第二,2017年全球批准的專利中,中國佔比30%,高於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23%、14%、9%和8%。差距方面:第一,研發總投入為美國的1/2,研發強度(2.2%)仍低於美國(2.8%)0.6個百分點。第二,每百萬人口擁有的研發人員僅為美國的1/4。第三,中國的基礎科研薄弱,基礎研究投入額僅相當於美國的1/4;大量投入在試驗發展階段,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階段佔比低於美國20個百分點;論文發表數量超過美國但質量與美國存在差距。第四,高等院校為主體的研發佔比偏低;中國高等院校研發佔比為7%,低於美國的13%、日本的12.3%、德國17.3%、法國的20.3%和英國的25.6%。亟需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

教育方面:中國的教育穩步發展,人力資本持續積累,但中國教育的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成績方面:第一,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第二,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差距方面:第一,中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財政投入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為4.1%,低於美國的5.2%。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幅低於美國。第三,中國僅有6所高校進入世界前100名大學,而美國有41所中美教育更為根本的差異是教育理念的差異,中國注重集體性,強調思想的統一;美國注重個體性,強調培育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中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低於美國,在華留學生人數僅為美國的1/5。

文化方面:美國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數量是中國的5.3倍,中國圖書閱讀率、人均閱讀量低於美國,中美大學生分別偏愛故事類和哲學類書籍。

營商環境方面:中國在營商環境方面進步明顯,但美國的營商環境明顯好於中國,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中國。成績方面:據世界銀行,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46,較上年提高32名,為2018年營商環境改善最為顯著的十大國家之一。其中,獲得電力和開辦企業分項改善尤其顯著。差距方面:第一,中國營商環境仍落後美國38位;第二,中國開辦企業時間是美國的1.5倍;第三,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是中國的5倍。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基礎設施取得巨大發展,高速鐵路佔世界總量2/3以上,但機場建設、航空運輸、軌道交通等方面與美國比仍有較大差距。成績方面:中國鐵路、公路發展迅速,寬頻總量超過美國。差距方面:第一,中國鐵路、公路里程相當於美國的58%和73%;第二,美國機場數量是中國的21.7倍,航空運輸量是中國的2倍;第三,美國軌道交通運營長度是中國的3.6倍;第四,中國寬頻用戶總量超過美國,但使用率略低於美國。第五,2018年我國物流發展指數為3.61,低於美國的3.89。

居民生活水平方面:中國居民生活不斷提高,人類發展指數上升較快,恩格爾係數邁入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最富裕國家行列;但貧富差距大於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醫療開支和居住面積等大幅低於美國。成績方面:第一,1978-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164倍;第二,1978-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107倍。恩格爾係數為美國的3.6倍。第三,恩格爾係數下降35.5個百分點,處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下的最富裕水平。差距方面:第一,中國人均耗能量、人均耗電量均相當於美國的1/3。中國每百戶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尤其是汽車大幅低於美國;第二,美國居民人均收入和最終消費支出約為中國的10.6倍和14倍;第三,中國在人均居住面積、人均醫療支出、平均壽命等方面存在差距。中國醫療支出佔比9%,美國醫療支出佔比17%。

建議:中國的進步及中美的差距只是表面現象和結果,本質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競爭,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積極性,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實現高質量發展。1)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梳理政府職能,壓縮事權和支出責任,精兵簡政,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2)加大科教文衛等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3)改革科研、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賦予科研人員科研產權以激發積極性,加強基礎研發;4)全面推動改革開放,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服務業開放,強化競爭;5)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鼓勵民間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方面,關鍵是要給企業家提供安全、公平和低成本的環境,依法治國,保護企業家精神和財產權,穩定預期。6)積極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風投、地方性中小銀行解決創業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目錄

1   中美科技教育文化對比

1.1  科技:中國研發支出增長迅速,但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質量和結構上問題

1.2  教育:中國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

1.3  文化:美國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數量是中國的5.3倍,中國圖書閱讀率、人均閱讀量低於美國,中美大學生分別偏愛故事類和哲學類書籍

2   中美營商環境對比

2.1  營商環境:中國排名落後於美國38位

2.2  基礎設施:中國高速鐵路全球領先,美國在航空建設、軌道交通等方面領先

3   居民生活:中國居民生活不斷提高,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4   啟示與建議

 

正文

1      中美科技教育文化對比

1.1   科技:中國研發支出增長迅速,但與美國相比,仍存在質量和結構上問題

中國在研發支出增長迅速,但仍存在結構性問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階段佔比低於美國20個百分點,基礎研究投入額僅相當於美國的1/4,亟需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成績方面:1)中國研發支出增長迅速,佔GDP比重為2.2%,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8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9657億元,較1995年增長約56倍,年均增速19.2%。研發經費總量已在2013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2)專利批准全球第一;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2017年全球專利批准140萬例,其中中國佔比最高,佔全球比重30%,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分別佔比23%、14%、9%和8%。

差距方面:1)中國研發投入為美國的1/2,研發強度仍低於美國。2018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約2969億美元,美國研發投入為5738億美元,中國研發支出佔GDP比重為2.2%,低於美國的2.8%。2)中國每百萬人口擁有研發和技術人員數量約為美國的1/4中國每百萬人口擁有的研發和技術人員數為1176.6人,美國為4232人。3)中國基礎科研薄弱,美國更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利於推進技術創新。中國在試驗發展階段研究的投入佔比84%,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分別佔比5%和10.8%;美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佔比分別為16.9%和19.6%,共36.5%,高於中國的16%;中國論文發表雖在數量上超過美國,但質量上與美國存在差距,2016年,中國在科學與工程(S&E)領域發表的論文中論文引用率排名前1%的論文佔比1.01%,美國為1.9%;從2013-2015年主要國家已公示專利申請的領域分布看,中國在生物醫藥技術、半導體、計算機技術方面與美國存在差距。4)中國高校研發佔比偏低。中美均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具備可持續的內在驅動力,但是與美國及其他國家比,高等院校研發佔比偏低,為7%,低於美國的13%、日本的12.3%、德國17.3%、法國的20.3%和英國的25.6%。由於基礎科研主要在高校,企業主要是應用研究,決定一國長期競爭力的是基礎性研究,我國在此方面嚴重不足,源於科研管理、經費管理和評審制度的缺陷,激勵機制不足,亟需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賦予科研人員知識產權。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1.2    教育:中國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

中國的教育穩步發展,人力資本持續積累,但中國教育的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成績方面:1)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2)高等教育普及度提高;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0%,與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2.1%)相當。差距方面:1)中國教育經費投入不足;2018年中國教育經費佔GDP比重為5.1%,其中財政投入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為4.1%,低於美國的5.2%(英國5.7%,法國5.5%,德國4.9%,日本3.6%,韓國5.1%)。考慮中國人口基數較大,中美在人均教育經費上差距較大。2)中國學齡前及小學毛入學率高於美國,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幅低於美國;中國成人識字率為96.36%,美國為97.04%,基本相當;中國學齡前和小學毛入學率分別為84%和100%,高於美國的69%和99%;中國的中學毛入學率為95%,略低於美國;2017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0%,與美國的88.8%有較大差距,與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2.1%)相當;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6年,中、美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0.5和13.68年。3)中國排在世界前100名大學中數量較少;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強榜單顯示,中國僅有6所(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排在22、31和93位;美國共41所大學進入前100強。中美教育更為根本的差異是教育理念的差異,中國注重集體性,強調思想的統一;美國注重個體性,強調培育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中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低於美國,在華留學生人數僅為美國的1/5。教育部和《2018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留學生總數為485萬人,在華留學生人數49萬人,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佔總人數的64.85%;赴美留學生人數達109萬,其中中國生源佔33%,印度佔18%,韓國佔5%,加拿大佔2%,日本、越南、中國台灣均佔2%。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1.3   文化:美國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數量是中國的5.3倍,中國圖書閱讀率、人均閱讀量低於美國,中美大學生分別偏愛故事類和哲學類書籍

美國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數量是中國的5.3倍。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我國博物館達到4721個,公共圖書館有3166個,每17.6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和圖書館。據美國圖書館協會,美國現有33100個博物館,公共圖書館9057個(全美共圖書館119487個,公共圖書館佔比7.6%),平均不到0.8萬人就有1個博物館和公共圖書館。

中國國民綜合閱讀率(含電子媒介)略高於美國,但圖書閱讀率、人均閱讀量不及美國。據中國新聞出版社調查,2016年中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圖書閱讀率為58.8%,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美國綜合閱讀率為76%,圖書閱讀率65%,人均圖書閱讀量為15本。

中國學生偏愛故事類書籍,美國學生更喜歡哲學類書籍。中國大學生借閱榜排名前三的圖書:《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射鵰英雄傳》;美國大學生借閱圖書排名前三的有:柏拉圖的《理想國》、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2     中美營商環境對比

2.1   營商環境:中國排名落後於美國38位

中國在營商環境方面進步明顯,但美國的營商環境明顯好於中國,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中國。成績方面: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排全球第46位,較上年度大幅提高32名,被列為2018年營商環境改善最為顯著的十大國家之一,也是亞太地區唯一的入選者,其中,獲得電力和開辦企業分項改善尤其明顯。差距方面:1中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落後美國38位,美國排在第8位。2)從各項分項指標來看,中國在開辦企業(28/190)、獲得電力(14/190)、登記財產(27/190)和執行合同(6/190)方面均好於美國,其他排名如辦理施工許可證(121/190)和納稅(114/190)排名靠後,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3)中國開辦企業時間是美國的1.5倍,2018年中國企業開辦時間為8.6天,美國為5.6天。4)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是中國的5倍;中國大型企業平均壽命是約為8年,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年,平均壽命約3.5年;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約為4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為8年,美國企業平均壽命12.5年。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2.2    基礎設施:中國高速鐵路全球領先,美國在航空建設、軌道交通等方面領先

中國基礎設施取得巨大發展,高速鐵路佔世界總量2/3以上,但機場建設、航空運輸、軌道交通等方面與美國比仍有較大差距。成績方面:1)中國鐵路里程發展迅速,高鐵佔世界高鐵總量的2/3;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是1978年的2.5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9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量2/3以上。2)公路發展迅速,2018年底中國公路里程為486萬公里,是1978的5倍。3)中國寬頻用戶總量超過美國,2018年中國寬頻用戶數3.84億人,美國寬頻用戶數為1.1億人。差距方面:1)中國鐵路里程相當於美國的58%,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里程8.5萬公里,鐵路密度為132.2公里/萬平方公里;美國鐵路總里程22.5萬公里,為全球第一,美國電氣化鐵路里程1600公里,鐵路密度為233.7公里/萬平方公里。2)中國公路里程相當於美國的73%;2018年底中國公路里程為4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14.4萬公里;2017年底美國公路里程為66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9.2萬公里。3)美國機場數量是中國的21.7倍,航空運輸量是中國的2倍;2018年末我國全國頒證運輸機場235個,是1978年的3倍;美國公共機場5104個。中國航空運輸量及註冊運營商全球出港量為436萬次,美國為964萬次。4)美國軌道交通運營長度是中國的3.6倍;中國軌道交通運營長度為5021.7公里,美國為18264公里(11349英里),中國相當於美國的27%。5)中國寬頻用戶使用率略低於美國。2018年中國每百人中的寬頻用戶為28人,美國每百人中寬頻用戶為34人。世界銀行發布的「物流績效指數(LPI)」顯示,2016年我國物流發展指數為3.61,低於美國的3.89。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3     居民生活:中國居民生活不斷提高,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居民生活不斷提高,人類發展指數上升較快,恩格爾係數邁入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最富裕國家行列,但貧富差距大於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醫療開支和居住面積等大幅低於美國。成績方面:1)1978-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164倍;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71元,2018年達28228元。2)1978-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107倍。3)1978-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降低35.5個百分點,已處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下的最富裕水平。4)居民生活改善,2017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全國居民每百戶的空調、計算機和汽車的擁有量上升至96.1台、58.7台和29.7輛。1979-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增長16.3%;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佔總消費比重比1978年提高6.4個百分點。2017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8.7萬個,比1978年末增長4.8倍;衛生技術人員898萬人,增長2.6倍。同時,城鄉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

差距方面:1)中國人均耗能量、人均耗電量均相當於美國的1/3,中國每百戶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尤其是汽車大幅低於美國;2014年,我國人均耗能量為2237千克油當量,美國為6956千克油當量,中國人均耗電量為3927千瓦時,美國為12984千瓦時(在1960年便已突破4000)。2017年,中國每百戶家庭擁有洗衣機數量為95.7,電冰箱98,彩色電視機123.8,汽車37.5;美國每百戶家庭擁有洗衣機數量為82台,電冰箱130台,彩電230台,汽車197輛。2)美國人均收入約為中國的10.6倍,居民人均最終消費支出約為中國的14倍;2018年中國人均收入約4264美元,美國(2017年)約4.5萬美元,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約2999美元,美國為4.3萬美元。2017年中、美居民負債占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07.2%和105%,分別佔GDP49%和80%。3)從居民生活看,2016年中國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6.6平方米,美國人均住房面積為90.2平方米。中國人均醫療支出425.6美元;美國為9535.9美元。2016年中國平均壽命為76.25歲;美國為78.69歲。2018年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4%,已邁入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最富裕國家行列,但與美國恩格爾係數(8.7%)仍有差距。4)貧富差距大於美國,2016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65,美國為0.415。5)中國人類發展指數低於美國,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數據,2017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752,排名世界86/189;美國為0.924,排名世界13/189。6)消費支出結構方面,中國居民在必需品方面消費較大,美國服務類消費較大。2018年中國居民食品煙酒支出佔比28%,美國為7%;中國醫療支出佔比9%,美國醫療支出佔比17%。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4     啟示與建議

中國近些年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社會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各項指標在國際上總體進步,值得肯定。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仍存在較大差距,即使在部分總量領先性的指標上,人均差距依然較大、質量較美國低。

中國的進步及中美仍存的差距只是表面現象和結果,本質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競爭,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改革。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積極性,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實現高質量發展。

(1)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梳理政府職能,壓縮事權和支出責任,精兵簡政,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

減稅清費降低社保繳費率的同時不增加財政風險,只能匹配以同等的支出減少,剛性的基本財政運轉和社保資金必須保證,因此只能精兵簡政,縮小政府規模。對於財政供養人員「只進不出」、冗員以及崗位設置忙閑不均的狀態,引進績效考核機制,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以精兵簡政騰出的財政資金用於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放水養魚。

(2)加大科教文衛等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比,我國在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等領域投入的資金偏少,人均投入更是稀少,要加大投入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方面通過加大投入,解決居民後顧之憂,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另一方面提高人力資本積累。

(3)改革科研、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賦予科研人員科研產權以激發積極性,加強基礎研發

美國已經形成一套嚴謹的科技管理體制,形成「決策-執行-研究」三層架構,並由國會立法監督。在決策方面,美國總統享有國家科技活動的最高決策權和領導權。執行方面,採用多元化的科學資助體系,包括國防部、衛生與公共福利部、NASA能源部、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農業部六大部門,與獨立機構共同承擔組織科學研究、指導科技政策的責任,分工明確。研究方面,聯邦研究機構、大學、企業和非盈利科研機構四類主題形成了有效的分工協作。聯邦研究機構主要從事重要技術的應用研究與部分基礎研究,大學以基礎研究為主,企業側重於試驗發展,其他非盈利機構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或私人研究機構,主要從事基礎研究與政策研究,對前三類主體形成補充。中國在科技體制上存在信息不對稱、資源碎片化和目標不夠聚焦等問題,以高等院校為主體的基礎研發投入不足。中國政府自上而下制定政策、目標與戰略,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對項目進行集中資助,由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進行研究。相比於美國,中國近年來意識到制度環境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但相關法律制度與專利制度還不夠健全。資金使用上,中國目前在預算分配時主要依靠中央機構的集中決策,部委之間、項目之間的競爭性不足;對科研項目的評估主要依賴科技部下屬的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體相對單一;而美國科技體制更注重預算、項目競爭和評估,在立法部門,審計總署還會對聯邦部門的政策和項目進行評估與監督,確保資金使用的高效、正確。

必須改革科技管理體制,賦予研究人員更大的自由度,預算管理上放寬薪酬發放的限制,國外經驗表明人員費是基礎科學研究經費支出的主要部分,賦予科研人員科研產權以激發積極性。強化多來源的成果評價機制,區分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基礎科學研究的評價體系。基礎科學成果由學術共同體評價,聘請國際科研人員,主要考核其對學科發展的意義;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由第三方應用部門根據實際應用情況評價。加強基礎研發,降低政府機構研發的比重,提高高等院校研發經費的比重。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夯實基礎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放開教育行業管制,改革教育理念,充分給予學術討論的自由,生產思想與人才。與美國比,我國學前教育較好,但高等教育嚴重滯後。

(4)全面推動改革開放,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服務業開放,強化競爭

第一,堅定國企改革,不要動輒上綱上線、陷入意識形態爭論,要以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標準衡量。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什麼樣的產權更有效率、什麼樣的產權是無效的。改革的目的是用有效率的產權替代無效率的產權,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資源有效配置。因此,國企改革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第二,大力度、大規模地放活服務業。中國已經進入到以服務業主導產業的時代,製造業升級需要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消費性服務業大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製造業除了汽車等少數領域大部分已經對民企外企開放,但是服務業領域仍存在嚴重的國企壟斷和開放不足,導致效率低下,基礎性成本高昂。未來應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更大程度地放活服務業。

(5)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鼓勵民間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方面,關鍵是要給企業家提供安全、公平和低成本的環境,依法治國,保護企業家精神和財產權,穩定預期。在納稅服務、企業開辦流程、跨境貿易等不足的方面改善營商環境。在融資、准入和稅收優惠等方面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實施負面清單管理。

(6)積極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風投、地方性中小銀行解決創業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國當前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佔比偏低,不利於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的融資。

中美實力對比: 科技、民生、教育、營商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