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是否正走向轉折?

到了202111月,中美關係終於有了轉向溫和的跡象。 

先是在117 ,沙利文接受CNN的採訪,談到了三個問題,分別是美國在多極世界的領導作用、美軍撤離阿富汗、以及與中國的關係。 

主持人問沙利文先前幾次中美對話是否達到效果?沙利文沒有正面回答,只說美國對中國該「有個正確的思路」。 

當主持人又問他當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目標是什麼?沙利文回答則乾脆得多,他操着外交家們慣常使用的謹慎詞彙,說: 

「美國現在對華政策的目標,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建立一個環境,一個兩大國都能有操作空間的國際體系。我們想要的是那種共存。」 

然後,他又說出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這不是新冷戰。」 

聽到華盛頓政府核心人物之一說出這番話時,我相信全世界都微微舒了口氣。 

其實沙利文後面說出來的話更加重要: 

「美國政府過去犯下了一個錯誤,認為能夠通過美國的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體制,但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拜登政府目的在於,塑造一個更有利於美國及盟友的利益及價值觀的國際環境,並不是要讓中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到了1116日,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晤結束後幾小時,沙利文參加了布魯金斯學會的網絡研討會,美國Axios網站報道了沙利文在研討會上的發言,他把未來中美接觸分為四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利益一致的問題進行合作,比如氣候協議、全球疫情控制等。 

這當中的氣候協議,是中美雙方現在少有的打得火熱的話題,雙方1110日剛發表的《中美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名字長得我一口氣讀不過來),簡直熱烈得像一封情書,哪裡像還在打貿易戰的兩個國家,更像是新婚燕爾的蜜月夫婦。 

中美在氣候問題上有着共同的利益,美國擔心溫度上升造成海平面上漲淹了東西海岸的洛杉磯、紐約,也擔心沒有山脈保護的美國中部被極端天氣一鍋端,中國則需要快速完成能源領域從煤化工到清潔能源的轉型,倒逼國內改革,後期依仗新能源優勢鎖死工業系統留在國內。 

這是中美現在難得一致的領域,所有人都對這塊接觸表示樂觀。 

第二層面是中美曾經合作,如今面臨重要挑戰的問題,比如伊核談判和朝鮮導彈試驗。 

這個我反覆說過,當初伊核協議就是沙利文這些人千辛萬苦談下來的,只是被川寶給搞黃了,所以在拜登政府期間,伊核協議是肯定能恢復,但這回伊朗方面要價太高,前後談得辛苦,美方希望中方能從中調停,畢竟以前伊美談判是不正面談的,中間有人負責傳話,多個中間人多條路嘛。 

朝鮮這邊是核武器搞定了,但缺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這個星球上能勸朝鮮保持冷靜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國家了,所以這兩件事,都指望中國重新合作。 

第三層面是加強溝通,管理分歧,比如台灣問題。 

這是中美現在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沙利文擔心兩邊不小心發生劇烈衝突,演變成世界戰爭,希望中美多對話,也划下不衝突的紅線,這個環節太重要,等下我們單獨拉出來做重點分析。 

第四層面是指貿易戰,沙利文主張使用所有工具,對抗中國「不公平經濟行為」。 

這個好理解,就是錘死華為這種中國高科技公司,凡是跟中國高科技和軍工沾邊的企業,美國都往死里錘,明面上說的是經濟,實際上說的是科技,不能容許中國再點科技樹。 

我個人認為,沙利文四個層面的發言,是美國當前政壇的主流認知,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概述為: 

「搞了這麼多年,我們發現弄不死中國,還把自己弄得這麼累,損耗太大,那就儘可能維持現狀,鬧得太僵的經濟領域就做一點退讓,畢竟許多事還得求中國辦,但是意識形態領域和軍事領域絕不退,盡量維持現狀,這些是美國統治世界的基石,能多做一天老大就多做一天,也不跟中國軍事上對攻,避免軍事衝突,再掐死中國科技升級,先把場子撐住。」 

在分析沙利文為什麼在11月說出這兩番話來之前,我們得把時間回撥到4個月前。 

20217月,美國國務院二把手舍曼,來天津見我們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專替美國啃硬骨頭、在國際政治場合里幹了一輩子臟活累活的舍曼,在天津沒有被熱情款待,而是收到了中國的兩份清單,三條底線。 

三條底線分別是: 

美國不得詆毀、顛覆中國體制、美國不得阻撓打斷中國發展進程、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和國土完整。 

兩份清單主要內容是: 

停止打壓中國企業、停止限制中方人員簽證、停止一切制裁、撤銷引渡孟晚舟、停止打壓學院和中國媒體等。 

7月見舍曼開出的條件,是冷戰後美國第一次被另一個大國直接開條件,這4個月時間,發生了什麼呢? 

925日晚,孟晚舟回國;117日,沙利文公開承認不想改變中國體制,這也不是新冷戰。 

拉長時間線看問題,條理就會特別清晰,我們對美國提出的三條底線、兩份清單,美方其實各完成了一部分。 

其實美方是有掙扎的,在答應上述條件前,美方內部反覆嘗試過給中方施壓。 

其實這半年以來,美方每次主動跟中國高層通話的時間點,剛好都卡在美方發佈通脹數據之後,但是美方沒有解決底線和清單,每次都落不着什麼好處。 

所以美方嘗試在台灣問題上動手腳,企圖給中方施加壓力。 

107日,《華爾街日報》引述匿名美國官員消息,有一支由二十多位美軍特種兵和海軍陸戰隊員組成的小分隊,已經在台灣秘密行動了一年,訓練當地的軍隊。 

1026日,布林肯發表聲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 

1027日,蔡英文首次承認有美軍在台灣,但「人數沒有人們想像得多」。 

119日,共和黨反華參議員科寧帶隊,領着6名美國參眾議員乘行政專機從菲律賓到達台北松山機場,竄訪台灣三天兩夜。 

科寧就是8月發表推特「有三萬美軍駐紮在台灣」的那位,也是「台灣威懾法案」的提案人之一,另是2019年推出價值80億美元售台F-16V戰機法案的核心推手。 

就是科寧跟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關係相當不一般,雙方打得火熱。 

當時兩岸氣氛之緊張,以致於前些天商務部發了個冬季防疫儲備通知,都被民眾解讀成「打台灣」。 

但是,我在反覆閱讀中外各路媒體的信息後,發現科寧這一次訪台,主要目的可能並不是資助蔡英文,而是去勸她冷靜的。 

1026日布林肯站出來說話,使蔡英文可能上了頭,她也想通過這種行為,逼美方表態,以致於美方急於滅火,叫科寧過來鎮場子。 

台灣島內學者認為,科寧到達台北後,台灣當局一直沒有公開行程和名單,所乘飛機也是繞路菲律賓卸軍用物資抵台北,行程並沒有想像中高調,其實是來傳話施壓的,叫蔡英文不要再亂跳了,嚴重影響到了美方的布局。 

美方只是想施壓中國,不是想激怒中國,這是有根本性區別的,蔡小姐你是不是太不識抬舉了? 

美方通脹當頭,對中國是有所求的,你不要亂拆台行不行? 

現在美國的通脹嚴重到什麼地步呢? 

美國過去12個月CPI上漲了6.2%,是199011月以來的最高增幅,也就是說,是最近30年最狠的一次。 

我一直在各路社交媒體上關注美國人民對通脹的反應,說實話,其實現在這種級別的通脹,美國人還沒有覺得有多痛,反應沒那麼強烈,因為以前美國的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實在太太太太太便宜了! 

不愧是地球最強帝國,血槽太厚,放了半天血也沒太大反應。 

但美國的政治家非常清楚,不能再讓通脹往上走了,再走,美國普通人就會感覺到疼痛了,到時人民就會再次攻進國會山,牛頭人將再次制霸佩洛西的辦公室。 

要想讓通脹降下來,解決美國內部問題,許多事情就得求着中國。 

但是在美國內部,有一股強烈的反對派,這些人堅決反對美國跟中國和談,在這些人眼裡,美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是世界的燈塔,絕不能跟中國這種新崛起的蠻夷和談。 

這些人總讓我想起明朝末年,崇禎幾次想跟滿清和談,好專註力量先收拾李自成和張獻忠,但是朝廷里的清流們不同意啊,我堂堂大明,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是亞洲的燈塔,絕不能跟滿清這種蠻夷和談。 

不僅不能和談,還逼着崇禎砍了和談官員的腦袋。 

現在的美國,通脹、金融危機是他們的李自成,但拜登不敢輕易和談,因為美國國內也是有強大的清流反對派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1116日上午,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晤了3.5小時後,中美兩邊出了兩份完全不同的會議紀要。 

這次會談有許多內容沒有對外公開,但在公開的信息里,已表明中美雙方將取消對各自記者的限制,其實就是,美方又答應了我們7月開出的,清單里的停止打壓中國媒體的細節。 

不是雙方共同停止取消對記者的限制嗎?怎麼就算美國讓步了呢? 

因為首先發起刁難進攻的就是美國,中國是防禦性的,現在雙方共同取消記者限制,說明進攻方失敗了。 

我個人估算,美方必定是有一些其它讓步的,3.5小時可以談許多話題了,不可能只有媒體這一條。 

美國發出來的會議紀要特別有意思,大家可以去讀一讀,為了怕中國人看不懂,美國大使館還特意發了份中文的,跟中國方面發佈的紀要幾乎完全不一樣,你要是光看紀要,會以為中國跟美國參加的完全不是同一場會議。 

其實拜登之所以發佈這樣的紀要,就是給美國國內的清流們看的,表明我們沒有對中國妥協,你們看,我們依然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球的燈塔,我們沒有跟蠻夷屈服,沒有做出任何讓步。 

就是偶爾有細節讓步,比如限制媒體這些,清流們你們看,中國也讓步了對吧?美國沒有丟面子是不是? 

那美國為什麼這麼害怕丟面子呢? 

這其實不是面子的問題,是美國要告訴全世界,我依然是世界霸主的問題,如果有一天美國面子上不好看,有人挑戰了他的霸主地位而沒有反應,這是很要命的問題,小弟們就會不聽話,紛紛造反的。 

那新羅馬帝國就會瞬間土崩瓦解。 

這也是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希望兩岸維持現狀的原因,台灣島是美國讓世界臣服的一部分,只要帝國的勢力有一部分發生坍塌,就表明帝國罩不住其他小弟了,美國在世界的邊緣力量就一定潰散。 

所以在兩國元首視頻會議上,拜登反覆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但他也不想改變現狀。 

兩國元首會談結束後,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絡研討會上,還透露了中美雙方正在就關稅問題進行貿易談判,「戴琪正在與中國代表就特朗普簽署的中美貿易協議進行談判」。 

但談判的內容不限於關稅,還包括對華貿易關係總體方案。 

形式逼人,這說明美國會在後期繼續對中方做出讓步,關稅啊、清單啊、底線啊,都會一一實現。 

視頻會議結束後,有部分人樂觀地認為,將來會是中美共治天下。 

有這種過於樂觀的想法,是十分危險的。 

中國現在取得的進展,都是鬥爭出來的,從來不是中美雙方共同決定劃太平洋而治商量出來的,拜登對我們略有放鬆,是我們一寸一寸奪回來的。 

中美關係是否正走向轉折? 

其實中美之間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是我們採用了正確的方法,獲得了當前美國的一些讓步,如果我們虛弱,美國照樣會向前逼近我們一步。 

我們只是把失去的,拿回來一些而已,談不上中美走向了親蜜,更談不上什麼劃太平洋而治。 

202011月,拜登獲得了大選的勝利,我當時寫過一篇文章,叫《拜登將以怎樣的方式和中國打交道》,現在整整一年了,我在文中最後推測的許多事情,包括孟晚舟回國、伊核談判、不冷戰、不脫鉤都實現了。 

為什麼能推測出這些事情呢?是因為事物大的宏觀方向是很難變化的,鬥爭的細節會有反覆,但宏觀路線整體上不容易發生偏差。 

現在一年過去了,我想對美國將來的一些大的事情再進行一次推測,注意我只使用推測這個詞,我不喜歡用預測什麼的,搞得自己像個神棍一樣。 

1.    特朗普對中國所加的關稅會取消。

2.    美國會繼續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這個絕不會放鬆。

3.    伊核談判會達到伊朗較滿意的結果。

4.    繼續加大對先進武器的投入。

5.    繼續克制,同中國不冷戰、不脫鉤。

6.    繼續在新疆、香港、台灣問題上給中國找麻煩,直到帝國衰弱到邊界開始出現裂縫。

7.    美股是美國的命根子,美聯儲現在會咬牙堅持不加息,可能會在2022年三季度前或2023年加息,這件事,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那上面說的這些內容,會不會出現巨大偏差呢? 

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就是美國國內的矛盾劇烈爆發,看川寶會不會上台。 

如果川寶上台,上面這些,就當我什麼也沒說過吧。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