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大開發,你需要知道這些

西部開發這個其實應該用更宏大的視角,才能看清,所以框架一改再改,打算用歷史脈絡,好好剖析下國家對西部的戰略。

一般聊西部,大都從2000年設立西部開發辦開始聊,從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聊,但實際上,還要更早。

建國初期,戰略戰備階段。

建國初期,中國百廢待興,僅有的工業區在東北上海,西部相當於農業社會,那時候,西部的發展地位不突出,可能就是四川糧食大省顯眼些。

即使英明如毛主席,也是靠著戰略直覺,對西部作出安排。

毛主席第一次去蘇聯談中蘇合作,兩家談了很多工業援建項目,基本都在東北和北京和上海這些有工業基礎的地方,周和蘇聯談妥後,拿最終協議給毛主席看。

毛主席說沒問題,簽吧,突然想了想,說不行,這個協議還有要改改。

眾人不解,問改哪裡。

毛主席說,產業都集中在這幾個地方,西部怎麼沒有呢?

遂和蘇聯人重新談,蘇聯人納悶,援建項目都是要有工業基礎才好援建啊,西部有什麼工業基礎,而且離我蘇聯又那麼遠,我的設備機器可以一個火車皮直接拉到你東北北京,這不香嗎,你內陸連火車都沒有,非要累死累活用騾子拉到你西部?

中國依然堅持,蘇聯無奈,遂簽訂,中蘇援建項目,大頭在東北等地,小頭在中西部。

後來中蘇交惡,美國威脅,中國受美蘇兩面夾擊。蘇聯陳兵百萬於中蘇邊境,東北工業基地在蘇聯虎口之下,上海等沿海城市在美國海軍大炮範圍之內,深處內陸地形複雜的廣大西部,成了中國的國家安全生命線,眾人才明白毛主席當年補充西部建設的戰略遠見。後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線建設了。

國家備戰思維下,來自東北上海北京等地的工業項目,很多連廠都搬到內陸,廣大內陸從農業社會水平躍升為初級工業水平。

在國防工業建設方面,通過三線建設,我國在重慶地區建成了常規兵器工業生產基地,在四川和貴州建成了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在四川和陝西建成了戰略武器科研、生產基地,在貴州和陝西、鄂西地區建成了航空和航天工業生產基地,在長江上、中游地區建成了船舶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在西昌建成了衛星試驗、發射中心,湖北十堰的東風等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程,就是美蘇夾擊時期,印度對我們背後插一刀。

中印邊境衝突發生了。

那次衝突,雖然我們贏了,而且大勝,號稱一仗打出20年和平,但印度沒有傷筋動骨,民族尊嚴讓他們一直尋求復仇機會,我們要未雨綢繆,而衝突過程中西藏艱難的後勤運輸條件,也讓我們刻骨銘心,本著未雨綢繆戰略威懾出發,我們決定克服萬千困難,加速青藏鐵路的擴大建設。

如今,藏鐵路不僅是西藏的經濟命脈,更是國家安全的戰略命脈,後續的兩次中印邊境衝突,我們有鐵路的運輸優勢能對前線迅速投放力量,讓印度不敢越雷池一步。

三線建設為我國中西部打下了工業根基,至今仍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基礎。

而青藏鐵路也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三大世紀工程之一,和西電東輸西氣東輸一起巍峨矗立。

然後,改開了,西部進入戰略發展階段。

改開初期,提出兩個大局,即先發展東部,集聚力量後再發展中西部的兩個大局。

這個階段是東部沿海作為領頭羊,西部比較沉寂,比較大的事就是搞了三峽工程,四川人口眾多,壓力很大,因三峽移民而分拆了重慶。

那時候重慶本來打算成省的,但因為管轄面積和管轄人口,搞一個省有點層級過多效率累贅,最後經過研究,決定成立直轄市。

換句話說,別的直轄市都是因為重要所以直轄,而一開始的重慶,是為了省事所以直轄,地位其實並不高,空有虛名。

就像世紀初有的那話,深圳不是直轄市但勝是直轄市,重慶是直轄市卻是中國最大的農村。

改開初期,西部不怎麼突出,直到98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後。

98年的東南亞危機,發源地不是我們,但我們也受影響,作出了眾多措施。

比如為了緩和失業搞了大學擴招,還有就是西部開發提上日程。

東南亞危機,之前歐美過剩資本流入地的東亞四小龍四小虎,都傷筋動骨,就中國經住了考驗,隨後,中國成為了西方資本增值的首選,中國加入世貿的進程被危機加速。

一方面,東部作為外貿出口的重鎮,需要原材料和能源供應,而廣大中西部地區是原材料和能源的基地,外貿要增得先搞好中西部,我們應對98危機的一大措施就是大基建,中西部大搞基建,比如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都是那個時期提出拍板的,加上之前的青藏鐵路,也正式湊齊了西部開發的三項史詩級工程。

另外,那時候中國經濟界很開放,邀請了一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們向中國提出過這方面的建議,認為地區經濟發展差距過大,會影響國家的穩定。所以搞好西部大開發,從戰略上說,從減少差距,乃至從效益經濟的角度說,都成共識。

最終,2000年,國家成立西部開發辦,正式擺出戰略高度。

2002,上個十年正式開始,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正式開始。

國手棋局,也隨之開始了。

如果說鐵腕宰相是給西部湊齊三項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那麼上個十年的我們,就是給西部定好三條骨架。

哪三條?

陝西的關中經濟帶

四川重慶的成渝經濟區

廣西的北部灣經濟區

西部大開發的三根大骨架。

我們從北到南,一個個說。

陝西分陝北陝南關中,陝北因為煤炭豐富所以很富裕,有地方搞多全民醫療,陝南就地形制約發展不起來,關中平原地形優越,但能源沒啥,所以省內排第二,陝西的西安是內陸西出的必經之地,處於關中,國家層面上更重要,所以希望關中能起來,在五年規劃中給了關中經濟帶很高的地位,加上西安在三線建設時有很多大學重工業內遷過去,有這個基礎,所以上面希望西安搞成重工業和科研重地。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世紀初煤炭一路高漲,其省也一直沒有外來空降,陝北政經更加雄厚,關中搞了五年都沒能搞起來,2002年,西咸一體化開始試水。2006年,兩地才開始電話併網,發展基本龜速。

國家有鑒於此,人事上開始扶持。當時調來了出生陝西任職青海的一位能力優秀的年輕幹部,青海在他任期內成績亮眼,跑贏全國平均gdp增速,然後又給配置了一位當時很年輕的幹部,陝西齊聚兩位未來之星,陣容豪華風頭很勁,直到後面的雄安橫空出世才打破陣容記錄。

陝西的抓手是人事,成渝的抓手則是農村。

重慶號稱中國最大的農村,四川人口多為外出務工人口,為此我們特意給了重慶成都農村改革先行的政策,希望成渝彼此競爭,搞好農村,搞好農民工群體,也的確,重慶搞出了地票這一創新,轉嫁農民進城的成本。成都這邊的工作一開始捉襟見肘的,曾向上面下來調研的人倒苦水,說一個農民進城要補貼多少多少萬,轉化這麼多農民算下賬成都財政是完全無力承受的,工作一直卡在那,後來汶川地震爆發,各省對口支援四川,資金到位,四川又聚全省之力發展成都,成都省四川市段子頻出,成都才開始大踏步南下東進。

廣西這邊情況就有點特殊。

陝西的關中和成渝是上面給下面定的,廣西這邊是下面給上面提的,嗯,北部灣戰略是廣西提出的。

我們也不是沒給支持,最後關頭南寧從昆明那搶走東博會,就是例子,主要是廣西和廣東的關係沒處理好。

這個北部灣怎麼說呢,其實就是和廣東搶飯吃,搶誰是大西南經濟腹地的出海口。

後來廣州出身的貴州林省長搞了貴廣高鐵,貴廣聯手,廣東反將一軍,大西南出海口花落珠三角,這個北部灣戰略就宣告涼涼了——這個岱岱專門寫過系列文章了。

現在廣西調轉東進了,承接大灣區戰略。

北部灣浪費了廣西十年時間,也浪費了國家給廣西的一次禮包機會,這個北部灣可能是西部開發中國,唯一一個選錯的骨架。

有意思的是,廣西有心栽花花不開,貴州卻無心插柳柳成蔭,廣西失誤,貴州頂上去了。

貴廣高鐵到貴州西南交通樞紐再到大數據的雲上貴州,貴州反而走出了一條路,可以說,三條骨架的第三條,從廣西變成了貴州。

上個十年,對西部的發展規劃,基本圍繞著這三大骨架展開。

到了新時代,我們有了新提法。

那就是重慶成都西安的西三角。

有意思吧。

西部發展一直繞不開3這個數字,朱相的三個工程,過去的三個骨架,現在的三座城市。

這不就是3+3+3?

而且這個趨勢還蘊含門道。

中國人多,資源稟賦人均一下就不夠看了,註定不能搞平鋪發展,只能搞頭部集中的大城市圈建設,城市比農村優越的就是資源利用率高,這樣才能支撐14億人的現代化。

而其他不是大城市圈的地方,因為歷史欠債,所以貧困的地方很多,又集中在西部,所以西部農村城鎮也必須扶持發展,但發展到一定程度,能托底基本民生後,就要轉為城市圈發展了。

我們完全全面小康了,基本托底了,城市圈建設提上日程,就是成渝西三角。

所以你看,三大骨架還有廣西,西三角就沒有廣西了,就是異軍突起的貴州也沒被納入,因為廣西和貴州沒有一個城市,能扛起龍頭城市的作用。

貴陽不行,南寧也不行,這兩個都是吸血省內其他地方發展的。

貴州的朋友問了,那遵義不行嗎?

其實遵義的實力是在貴陽之上的,但貴州搞南下珠三角戰略,遵義是北上擁抱重慶的發展路線,南下北上有衝突。

本來西三角的提出和香港的暴亂,成渝加強大灣區削弱下,貴州應該會平衡一下發展路線,加碼下北上,但是新的貴州幹部,是來自贛州。

贛州那些年發展的好,全是南下對接珠三角的好,欽定他到貴州,依他得心應手的發展經驗,肯定還是讓貴州南下珠三角,所以貴州還是會以南下為主,北上代表的遵義還需忍耐。

全面小康完成後,西部的重點發展,從三大骨架到三座城市,戰略精準度高了,資源集中了,目標也更明確了。

然後,我們再回憶下對成都重慶西安的分析。

「西安是西部大開發的骨架,是對接歐亞大陸橋的重心。 

這次去西部調研是特意的。而陝西發展的大問題是自然環境制約,缺水等,無法支撐大人口城市,這得基建。

 還有一個很難靠基建彌補的短板,就是平原面積太小,八百里秦川在古代是沃土,在現代城市發展的眼中卻不夠看,加上關中自然環境薄弱,工業發展更受制約,所以,關中城市群的發展模式會錨定同樣城市面積有限的粵港澳大灣區。 

可以斷言,關中平原城市群會是低配版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金融中心,商貿中心,這將是人才密集型發展道路,所以這次特意去陝西視察時,重提西安交通大學的「西遷精神」。 

國家要西安走人才密集型發展道路,而人才能否留得住的關鍵是房價,以大灣區深圳的慘痛教訓,房價將成西安主政者的重大政治考題,想藉此政策東風炒房西安的瓜友,做決策時要注意這一邏輯傳導。

 粵港澳以海洋經濟面向歐美東東南亞,關中城市群以高鐵方式面向歐亞大陸,粵港澳需要經濟腹地,關中需要西南和中原城市群做經濟腹地。 

其實,相比這次意見中提到的關東聯動西南,岱岱更看好關中聯動中原,下面細講。 

但是,岱岱五一剛去的陝西,實地觀察中發現,陝西人生活節奏很慢,進取心不如廣東這邊的人,「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工作勁頭不大,民風如此,這輪歷史進程中,陝西人需要加油。

成渝城市群的土地面積、自然環境、人口保證,都是可以大力支持第二產業的,而且還有交通門戶樞紐的地位,成渝第二產業融合是未來的方向。 

在上個十年,成渝就開始掐架,爭奪西部龍頭城市的地位,新時代開始彌合,參考彌合寧波杭州搞浙江雙城記的做法,差異化產業發展,川渝未來的產業分工布局會直接上達天聽,以確保兩者不像當年那樣惡性競爭搞內耗。 

也因為成渝自身就有對外開放的門戶優勢,所以不太會讓利西安,西安最有利的選擇反而不是南下和成渝打成一片,而是學大秦東出函谷關,打通洛陽一條線,和以鄭州為首沒多少門戶優勢的中原城市群打成一片。 

漢唐時期就實行過多年的雙城記,西都西安,東都洛陽,國家調轉國運後,陝西河南將複製這一歷史合作傳統,所以說,放在西部大開發這盤棋上,是關中和成渝聯動,但放在全國一盤棋上,岱岱更看好關中中原聯動。」

有意思的是,現在西三角建設的抓手,其實和上個時代一脈相承。

西安發展還是以人事為抓手,有興趣的可以看下陝西和西安的班子配置。

成渝則讓成都東進重慶西進,兩大城市擴展帶動成渝中間的廣大城鄉地帶。

抓手是沒變的,一脈相承。

不過這次卡殼的還是成都。

之前西三角戰略沒提出,成都發展重心一直是南下,南下攤了一大塊地方要發展,錢都投在那,現在突然轉向要東進攤餅發展了,成都沒錢了。

所以南下和東進,是目前成都發展的爭論重點。

可能的解決方法有兩個。

當年是汶川解了成都的燃眉之急,未來可能是亞運會奧運會拉成都一把。

成都如果能順利承接亞運會奧運會這種大賽事,或者成渝一起承辦,成都分一半全投在東部新區,那財政瞬間喝紅牛,國家兜底了嘛,東部新區搞的起來。

不要指望大運會,大運會還不夠格,大運河搞好了有經驗了才有勝算搞亞運會奧運會。

不過這個以成都的實力啃不下,成都要拉上重慶一起搞的,重慶地形限制,加上成都有大熊貓的國際形象扶持,怎麼看成渝一起申辦國際賽事,重慶都是陪跑的角色,而重慶一把手又比成都高一級別,所以兩家有的扯皮了。

除了搞大賽事這種天降正義外,還有一個法子,就是仿照大灣區小組長三角小組那樣,搞一個成渝發展小組,由頂層坐鎮。

這樣成都東進,就有上上級的推動力和支持力了,成都內部阻力小很多,成渝兩家的差異化發展也更好協調。

不過別的小組都是管一圈城市,成渝小組就兩座,這也有點過於拔高了,看後續怎麼設計吧。

經濟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

毛時代的三線建設給西部打下了基礎,然後朱相解決危機的三項工程,應時而動,再然後欽定西部三條骨架助力全面小康的完成,然後就是新時代的西三角。

打基礎,先平鋪發展兜底民生,達標後重點發展拳頭城市圈,經濟發展一路遵循客觀規律。

而如果在更大的尺度上來看。

將中國的西部開發和美國西進運動比較。

就更得出更多信息。

美國西部的發展,分三個階段。

礦產經濟,然後海權經濟,然後高科技經濟。

礦產經濟是美國西部淘金熱,吸引眾多人口,開始建設高潮,成為原材料能源的基地。

海權經濟是美國西部靠海,之前西部的產品都是通過鐵路運到東部,出口歐洲,後來中國被英國打開大門,東亞殖民運動開始,美國西部找到了海外的原材料能源基地,和海外的市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外交政策,美國西部開始直接走太平洋和亞洲做生意,這是海權經濟時代。

後面就是高科技經濟時代,美國加州等地氣候優越,眾多高大上大學研究機構落地,孕育出了矽谷,走高科技路線,美國經濟重心也徹底從東部變為西部。

中國西部開發和美國西進運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中國三線建設和三項工程,基本是美國淘金熱的礦產經濟時代,差異是美國是民間自發,中國是國家意志推動。

第二階段美國是發展海權,而中國是發展陸權。

俾斯麥說美國是上帝偏愛的國家,就是說美國兩面環海卻沒有近敵,美國西部靠海,遇到了亞洲殖民的熱潮,火箭起飛,我們西部靠歐亞大陸,和中亞西亞歐洲做生意,要發展渝新歐鐵路那種陸權。

我們西部目前的階段,就是美國西部的第二階段。

而且是初期階段。

美國二階段正逢亞洲殖民高潮,而我們一帶一路卻逢百年未有大變局,中亞西亞還能做下生意,到中東就宗教意識形態搞事了,到歐洲那邊也困難,中歐協議剛凍結。

而且一帶一路的路上安全,有一半是依賴俄羅斯的合作,畢竟陸上一線基本是貼著俄羅斯的腹部走的。

在我們東南都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新疆發展也好,中亞西亞一帶一路也好,都有不穩定性,如果和俄羅斯的關係都破碎了,我們甚至要做好不在大炮範圍內的一帶一路投資全部清零的心理準備。

時代不同了,美國可以搶,我們只能做生意。

第三個階段是高科技階段,美國西部是氣候好,這個我們的西部自然稟賦,就不太適合了。

我們可能沒有這個階段,畢竟我們的東部沿海地區已經很完善了,太香了,大灣區的深圳基本鎖定了這個。

可能西安和成都有點機會,特別是成都,比較宜居。

所以我們的西部發展上限,天然比美國西部低一些。

美國的西進運動是把全國經濟重點都挪過去了,我們挪不過去,也沒必要挪,我們西部開發,就是能把陸權搞好,重返歐亞大陸的榮光,完成兩個階段任務。

所以整個西部開發的發展下限,要國內小環境。

看成渝。

而發展上限,就看國際大氣候。

看新疆。

看中國或者說中俄聯手,重整歐亞的進度。

成渝決定西部的發展下限,新疆決定西部的發展上限。

也一起祝願西部發展越來越好。

希望我們這代人,能重見漢唐榮光。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