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到今天為止,我已經走過中國絕大部分省份,只有青海、寧夏、西藏、內蒙古、東北三省從未去過,深入跑過的大概有十個省,每到一處地方,我總是喜歡往農村跑,看看當地農民們吃的是什麼?住的怎麼樣?平時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之所以喜歡諮詢農民們的經濟生活,是因為農民是中國最大的基層人群,只有深入了解農民,才能深入了解中國。 

我的童年也是在農村度過的,我對農村的疾苦生活十分熟悉,我希望多看到農民們的生活變化。 

歷經這些年的扶貧大業,我在各省已經見不到愁吃愁穿的農民,也見不到有人住在破爛危房裡,農民們的下限是守住了,所以這篇文章是要探討一下,農民們的上限在哪裡。 

那就必須要拆分一下,中國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這裡先得把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一些特大城市近郊的農民們切出去談,因為這些人名義上是農民,實質上早就市民化了,而且是有宅基地的市民,爽得飛起,在福建、浙江、江蘇三省,我見到許多本地農民的豪華大別墅,寬宅厚院,最誇張的有十幾層高,建得跟碉堡似的,這些人大都從事製造業或經商,根本不種地,能把城裡人羨慕到質壁分離。 

所以我們要談的農民,是湖南、河南、陝西、廣西這種普通省份的農民,他們的生活才是大眾應當要關心的。 

其實問來問去,全國聽到的答案千篇一律,就兩種: 

一種是出門打工,一種是種地。 

打工一般是兩個去處,要麼是鄰近的城市,最遠去到省城,通常從事快遞、保安、礦工、保姆、工地、餐飲等類型工作,其實是為城市的生產者(國企)、管理者(公務員)、文科教(教師)這些人提供服務的,如果賺到的錢不足以讓他們在城裡買房,進城民工永遠只是城市流動人群。 

當然只要兩口子肯幹活,在縣城裡買房是搞得定的,中國中西部縣城的房價沒有那麼誇張,我老家到現在縣城還是4000左右一平,市區是5000左右一平,我在陝西這邊調研,寶雞、漢中普通樓盤也是這麼多,兩個農村出身的年輕勞動力成立家庭,只要不瞎折騰,是能承受得起首付的,後面二十年也能還清房貸。 

另一個去處是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為主,從事工業製造或服務業相關工作,在這些區域收入要相對高一些,也有大量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我本身就是這種人群的代表。 

但是因為長三角、珠三角的房價要高得多,來這裡從事普通工作不可能買得起房,有好大一部分會迴流到原籍,與我同年去珠三角的同齡人,好多賺錢後在老家農村蓋新房,或者回縣城、市區買房。 

我身邊小學和中學同學,最後成功在珠三角定居的,大概占20%,能在深圳廣州定居的,則只佔5%左右,這部分人通常都更勤奮、更有危機感、思維更有系統性,會規劃自己的人生,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同學一般會在競爭中迅速敗退。 

凡是出門打工的,都是年輕人,這些人會依附於更穩定的、收益更高的經濟鏈,留在農村種地的,依附的是不穩定的、收益較低的經濟鏈。 

我們去全國農村調研時,看到的全是50歲以上的人在收拾土地,40-50歲的人都極少,不是他們不想掙更多的錢,而是最好的掙錢機會,被年輕人吸收了,工業與服務業也在排斥他們,他們最後能選擇的,只有耕種土地。 

根據統計局20215月發布的七普數據,現在全國14.1億人,住在城鎮里的有9億人,占64%,住在鄉村的有5.1億人,占36% 

1949年時,全國5.4億人,農村人口佔全國的89%1990年時,全國11.4億人,農村人口佔全國的73.5%2010年全國13.4億人,農村人口佔全國的50%,到今天只佔36%,說明中國發生了一次劇烈的人口遷移,進入城鎮的人口需要住房、醫療、交通、工作,這些都是建立在工業大發展基礎上的,否則城市容納不了這些人,這些人會成為流民,跟我在印度孟買看到的那樣,孟買由於無法向農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大量印度人直接睡在孟買的街頭,真正風餐露宿。 

如果這幾十年沒有完成工業大發展,可見我們也會遭遇這種命運的,我現在也不會在這敲鍵盤寫東西,很可能也會流落在長沙街頭,在路邊搭個窩篷,打着零工養活我的小孩。 

不過就算農村人口佔比下降到了36%,依然有5.1億人在農村求生存,只比建國時的5.4億總人口少一點點,這還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據。 

所以這篇文章想要重點討論的是,農民到底可以從種地獲得多少經濟收入?他們的上限在哪裡? 

農民們平時其實就三種方式能獲得收入,分別是:普通作物、經濟作物、養殖業。 

普通作物就是小麥、水稻、玉米、土豆、紅薯、高梁、花生這些,種這些東西根本賺不到錢,收購價大都在1元一斤上下,畝產1000斤左右,平均一畝一年純利也就500-1000元,這點收入,給全家四口人買過冬的衣服都不夠。 

但這些糧食又非常特殊,必須種,因為關係到國家安全,如果有一天國際上發生了衝突,別人不賣糧食給你,會大批大批餓死人,我們常說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指這個。 

這就形成了一種特殊情況,如果這座城市地處糧食主產區,一般就過得不富裕,糧食多容易養活人,造成人口爆炸,但糧食價格太低,本來產值就低,人口爆炸使人均資源更少,河南黃淮四市日子過得苦,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中國農村每戶平均下來,不到十畝地可耕種,普通作物就不深聊了,根本沒什麼指望,我們主要聊經濟作物和養殖業。 

這些年我在貴州、廣西、陝西、湖南等地晃蕩時,都分別詳細諮詢過封糖李、蜜橘、獼猴桃、蘋果、砂糖桔、烤煙、甘蔗這些經濟作物的收益,這次還特意跑去延安的洛川縣,詳細諮詢當地人洛川蘋果的收入。 

之所以去洛川,是因為在陝西一路上老聽到有人說洛川種蘋果賺了大錢,一畝地純利潤能到1-2萬元,我覺得看到了中國農業的亮點,趕緊買了火車票就跑過去看現場。 

結果到現場一看,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有些人對農業完全不了解,就是在那瞎JB吹牛。 

洛川蘋果一般是種下去之後第三年零星掛果,四至五年豐產,只有改良的歐洲矮化富士可以第二年零星掛果,第三年豐產,三到五年時間才有收穫,投資周期特別長。 

平安到了豐產期,凍災、冰雹會影響到質量和產量,就算一切順順利利到豐收,蘋果價格因為市場因素一會高、一會低,而種植過程中,疏花、疏果、套袋、摘袋、施肥、割草、除草、鬆土、修剪全部都要錢,這些成本一攤下來,就沒多少利潤了。 

而且洛川蘋果做出效益後,旁邊的甘泉、富縣、寶塔、甘肅等地都跟進種蘋果,加上疫情,導致價格又跌下來了。 

蘋果比其它經濟作物的最大好處,是不容易被病蟲害因素團滅,多少還剩點渣渣給你,保存周期相對長一些,不會出現被一鍋端。 

經過和一名在洛川工作的當地公務員反覆核對,我們將各種成本都扣除掉,發現洛川蘋果現在最高上限是5000/畝的純利潤,這個數字,可能也是中國經濟作物的天花板了。 

那些吹牛說一畝地,能賺1-2萬元純利潤的人,他們大概以為種的都是罌粟吧。 

延安正在搞的一縣一品,黃龍的核桃、延長的紅薯、延川的紅棗什麼的,上限天花板都太低了,當然,有總比沒有好,考試拿40分,總比拿20分好,該努力進步,還是要努力進步。 

經濟作物的特點,就是投資回收期長、價格不穩定、競爭對手易複製、天氣與病蟲害危險因素太多,這些都是農業天生的劣勢,種地無法使人富裕。 

平時領導人去視察的示範村,大多都是旅遊村,建得漂漂亮亮的,不靠農業吃飯了,旅遊就完全是另一種生態了。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經過精密計算、實地堪察,種蘋果一年的純利是4500/畝,那你還得要小心,這個數據是老天爺賞你飯吃才有,農業具有不穩定性,尤其是經濟作物,70%的時間它都在抽風,只有30%的時間是正常生產,大部分時間,可能只能收到3000/畝的純利。 

就好像你找對象,你也不想找個人格不穩定的過一輩子吧,天天抽風動不動跟你吵架,換誰都受不了。 

除了蘋果,我們在陝西,還深入了解了寶雞眉縣的獼猴桃產業,下面是我們記錄的手稿,諮詢的都是當地果農,全部是一手數據: 

盧克:獼猴桃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果農:目前眉縣的獼猴桃品種主要有四五種。 

其中紅陽、G3兩個品種,地頭價就是10塊錢/斤,拿到市場上零售20塊錢左右;翠香、金福兩個品種,地頭價4、5塊,市場上就是8-10塊錢/斤;徐香地頭價2.5-3.5元每斤,零售價4-5元每斤。現在眉縣種植面積最大的就是徐香。 

盧克:為什麼徐香市場佔有率最大? 

果農:徐香種的早,栽培面積最廣。 

盧克:眉縣徐香大概佔總產量的多少? 

果農:眉縣34萬畝獼猴桃,徐香佔30萬左右。 

盧克:貴的品種為什麼這麼少? 

果農:一部分就是不好種,嬌氣,紅陽潰瘍病比較多,陽光金果G3才剛剛開始發展,種得很少。 

最便宜的是海沃德和秦美,地頭價一斤也就1.3-1.5元,賣的話就兩塊錢左右。這些主要是做獼猴桃果片,還有次果(小果),80克以下的這些小果,不管是徐香還是別的品種都是8毛到1塊錢,這些基本上就是在網上賣給電商,9塊9包郵的那種就來自這些。 

盧克:眉縣獼猴桃主要是靠什麼渠道在銷售? 

果農:靠政府,我們政府每年下大力氣幫助銷售,因為眉縣現在基本上沒有種糧食的地方,主要靠獼猴桃。也有小部分種大櫻桃和草莓,但基本上是獼猴桃。 

盧克:政府是直接從線上層面幫助,然後找到渠道銷往全國? 

果農:現在的情況是這樣的,以前的話政府為了鼓勵農民種獼猴桃,像地裡面一些設施費用,政府就掏一部分鼓勵農民去種,現在的話,我們了解到的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政府每年要到外面去參加很多展會,政府掏錢搭檯子,讓這些比較優秀的這些果商(我們當地的合作社為主)去參加各個展會,像上海那種國際水果博覽會,眉縣政府就帶當地的一些比較大的,有特色的合作社去參展,每年有幾十次這種活動,政府專門有人管這個事情。 

第二個現在因為全國種獼猴桃面積大,相對來說我們這邊的品質比較好,種植的技術相對較好,政府現在又在搞四改五提升。 

盧克:四改五提升是什麼意思? 

果農:四改,第一改優良品種;第二就是改良土壤;第三改作物技術,因為它是無公害或者是向有機的轉變,希望農民不減產的情況下還要增加收入;第四技術提升四改五提升,是我們這邊提出這個口號,目前整個關中地區,甚至全國種獼猴桃的都在向這方面學習。 

去年臘月二十三那麼冷,全縣所有的鎮書記鎮長,包括各個村的書記主任全部被叫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實驗站,一個人一個凳子坐那開會,讓他們每個村就是說從今年開始必須要搞多少畝,要執行下去,不能搞表面文章,還要在技術方面和新品種這方面下功夫,今年每個村都在做。 

政府每年給那些表現特別的,比如種桃不用那麼多化肥農藥,或者國家允許範圍內的,農殘檢測196項都合格的果園、合作社,政府就作為重點支持。當然還不能減產,還得增加收入。 

為了穩定價格,還提前把明年的收購價都定了,這樣的話老百姓也比較放心種。 

盧克:眉縣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獼猴桃的?  

果農:七幾年的時候,我們當地山上有很多野生獼猴桃,當時剛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需要一個教授實驗站,就在我們縣就建了一個實驗站。之後再選育,現在有128個品種。西農大教授再慢慢交流推廣,就逐步地有了這樣一個獼猴桃的產業。 

盧克:40多年了,在您的印象里,獼猴桃發展最快的時期大概是哪幾年? 

果農:最近這20年。 

盧克:獼猴桃每畝的產量大概有多少? 

果農:平均產量就是4000-5000斤。 

盧克:徐香畝產多少? 

果農:種得一般的人,一畝地也就是四五千斤,種得好的一畝地七八千斤。 

盧克:導致這個畝產差別主要是有哪些原因? 

果農:技術投入以及投入品,還有地塊。我們這邊有土塬地,也有河灘地。 

盧克:除去成本,一畝的純利潤應該有多少? 

果農:今年徐香地頭價平均在2.5到3.5元每斤之間,就平均按2.8元算,每畝就是1萬多塊錢。一畝地一年收入也大概就是1萬元,扣掉成本,平均徐香純利潤也就是五六千塊錢,像最貴的紅陽因為氣候限制,有些地方種不了,將來我們這邊發展最多的可能就是金福和翠香。 

當然也有可能,發展地頭價10塊一斤的陽光金果G3,G3是新西蘭人弄的,咱們中國人把那個條子給弄回來了,弄回來之後先在四川那邊弄,現在就是在全國慢慢搞。(也有說法是江西的品種,被新西蘭人拿走的) 

盧克:你剛剛說條子是什麼,種子嗎? 

果農:芽尖。它有種子,我們叫實生苗,但是你要在這上面嫁接你想要的品種。 

盧克:獼猴桃在咱們那個地方一年能收幾次果? 

果農:一年一次。 

盧克:普通農戶家裡大概能種多少畝? 

果農:按我們當地人口比例算,我們這邊除了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人家是人均一畝半的地或者是一畝二分的地, 

(最新的人口普查眉縣常住人口是286,000人,現在有30多萬畝地,這286,000人裡面還有城鎮戶口。) 

盧克:到了收穫的季節的話,大家都是自己收? 

果農: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是產業鏈非常齊全的。比如你現在有一片地,你人在深圳打工?這邊有採收隊。只要你家裡去一個人,站在地頭看秤就行,你沒時間你找一個朋友或者親戚來看一下秤,就有人到地裡面去給你採收給你拉回來,放在車上一稱給裝車拉走。(全程託管也慢慢流行起來) 

盧克:成熟了過後,有人來收了就直接拿走,基本上農戶是不太擔心售賣這個情況? 

果農:不用擔心,每年就擔心價格高低,但是現在有些比較有遠見的老闆在這邊已經提前和農戶簽收購合同,我是將近一個月之前看到一個老闆,他桌子上放了很多合同,我一看是2022年的收購合同。 

盧克:合同上的收購價格是怎麼定的? 

果農:你記一下三個方面,這個數據我是當場看到的。 

第一個,徐香獼猴桃80克以上的果子保底是3塊錢,假設明年的獼猴桃1元/斤或者2元/斤,它是保底三塊,假設明年獼猴桃是4元/斤或者5元/斤,他給你在這三塊基礎上加3-5毛/斤。 

第二個,就是跟你地裡面的獼猴桃大小有關,普遍是大或者普遍是小,這樣的話,如果說是100克以上或者120克以上的多,它就是一斤另外再加3毛到5毛。 

第三個,所有農用,就是農資、化肥、農藥這些投入品,是收購方去和廠家或者大的批發商去談機器採購啥的,一起採購可能費用便宜,但是農藥的話,老百姓自己不許弄,也不許噴,收購方讓老百姓自己去採購完之後,他叫人去地面去噴農藥,不讓老百姓去。 

盧克:為什麼不讓老百姓自己弄? 

果農:因為獼猴桃要達到一個檢測數據是196項檢測,要零殘留,檢測很嚴格的,他害怕農民在自己的地裡面用一些高毒或者是重金屬的東西,或者有抗生素的,或者有一些化學調節劑。 

盧克:化肥農藥今年的價格是不是貴了一些?化肥農藥每年的價格波動大嗎? 

果農:今年貴,貴有啥辦法?但貴人家有保底價,老百姓明年的獼猴桃,現在才落葉要剪樹,但是明年的已經賣掉了。 

盧克:每年的種植會受到往年採購價格的影響嗎? 

果農:這個是分為三方面的,第一就是剛才說的訂單式的,第二種就是電商,第三種是最難的,也是最複雜的,量也是最大的,第三種的話,是地頭談價,就是到採收季節地頭談價,當然也有經人代辦,但是這種每年隨行就市,變化很大。 

盧克:有些會不會把自家的獼猴桃分為幾部分,一部分提前簽合同,一部分留着地頭談價,看看當年的行情,是不是會有這種情況? 

果農:地頭談價佔99%。我們這邊今年有一些做的比較好的客商,他們已經提前跟農民六七月份就開始談,初步預定,雖然說不是很規範,但是他們滋生我們當地這個環境(即別的客商也六七月份去跟農戶談)這樣也挺好,客商專門找那些種的比較好的果園直接去訂,今年到秋季的話,採購的話基本上都是3塊5,算高價。 

水果無非就是三樣,第一個就是有特點,就是說我的獼猴桃,我有196項無公害檢測標準,第二個是賣的賤,就電商,第三個就是賣的新,是當季水果,這個新字是最難搞的,最不好弄的,以後慢慢地老百姓也會自己努力,把桃種好,讓人家來六七月份初步篩選的時候能達到客商的要求,這樣後面的事就好乾。 

盧克:獼猴桃種植是人工還是機械的? 

果農:最早的時候人工,中間這一二十年機械用的多,現在機器裡面就有一個割草機,開溝施肥或者是施肥槍施肥,其他的慢慢就退出去了,現在因為有噴灌、滴灌,國家投資水肥一體化,慢慢就普及了,現在主要是割草跟噴肥的時候用到機械。 

盧克:獼猴桃種的時候是先撒種子然後再嫁接嗎? 

果農:沒有,有專門的苗圃裡面就育苗,幼苗之後,我們當地叫實生苗(即不能結獼猴桃的那種苗子)完了之後,你在上面想嫁接什麼品種就嫁接就行了。 

盧克:苗,政府方面會不會給補貼? 

果農:最早的時候政府補貼苗子,還有我們獼猴桃種植需要的鐵絲,還有水泥樁水泥桿,這些都是政府補貼,搞了兩三年還搞得不錯,就大面積推廣。 

盧克:這個最早的時候大概是什麼時候? 

果農:10年前,政府現在不需要補貼苗子。因為現在眉縣到處都是苗床,從太白山下到渭河邊都是。 

盧克:獼猴桃的種植風險主要是在哪裡? 

果農:最大的風險就是天災,首先是倒春寒。 

盧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有一些保護措施嗎? 

果農:平時就是在施肥上多用點農家肥,多用點有機肥,另外就是讓果樹掛果的時候,掛的量要差不多,樹體健壯,這樣的話抵禦倒春寒的能力強一點。另外就是用報紙包樹榦,還有開春之後也噴一些葉面肥,不過這種基本沒啥用。 

盧克:其他的風險,像害蟲會有嗎? 

果農:因為秦嶺主峰太白山就在眉縣,它從山上移種下來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沒有蘋果800年,葡萄700年那麼長,所以他病蟲害就少,除了賣農藥的講病蟲害多,一般老百姓哪有那麼多病蟲害。一年偶爾打一次葯,意思一下。 

盧克:每年收果後,獼猴桃如何保鮮? 

果農:我們這邊目前兩種辦法,政府每年規定統一賣桃時間,隨意賣的要處罰。 

盧克:就不能提前摘? 

果農:對。為了保證眉縣獼猴桃這個品牌,去年是8月20號到9月1號才能賣桃,你也不能偷偷的採收,你刻意採收被發現的話,人家把車上東西全部就地銷毀。 

盧克:政府的管控力度還是比較大? 

果農:大,老百姓支持,第二就是獼猴桃有一部分要進冷庫,因為我們這邊產業鏈很全的,政府每年也希望大家申報項目,多建冷庫。 

盧克:建冷庫的錢也是政府出資嗎? 

果農:政府爭取一部分資金,老百姓自己掏點錢。 

盧克:搞冷庫的話是為了儲存,延長銷售時間嗎? 

果農:對,直接賣到明年的四五月份。 

盧克:物流也會政府統一負責? 

果農:物流,一方面政府給這些服務,另一方面是監管,就是說剛才也說了獼猴桃今年9月1以前所有物流公司不能開業,不能發獼猴桃。 

第二,政府有時候去談判快遞費,快遞公司到眉縣開展業務,我們歡迎,但是要符合規定,另外政府談,價格是定多少,這樣的話就比較好一點,而且水果畢竟是有損失的,有些快遞公司對這一塊弄得不太好,但是眉縣這邊的話政府來出面,如果出了質量問題,快遞公司不能及時地賠償,投訴到政府那裡,政府會要求他們馬上賠償。 

盧克:眉縣會不會有把獼猴桃二次加工的產業? 

果農:也會有專門的廠做這些事情。最早,小桃次桃賣不了,就支持民間小企業做獼猴桃果乾,現在都是大企業了,獼猴桃切片這幾年的話發展比較快,政府調整了獼猴桃酒、獼猴桃飲料、果汁,賣的還挺好。 

盧克:眉縣現在干深加工的多嗎? 

果農:多,比較厲害的有三四個企業。獼猴桃出庫的時候有一些軟果,沒辦法上市場。有人收回去進行釀酒,剛開始浙江人在這邊弄,我們這邊人不懂,浙江人他就租一些小院子,弄點東西在那搞,搞得還不錯,但是小作坊還是不行,政府一看這空間還很大,讓當地人誰願意投資,搞大一點。 

盧克:還是政府牽頭的、? 

果農:對,獼猴桃果酒、飲料,相關的衍生品很多的,還有磨成乾粉的,以前冷庫裡面出來一些有點手感,不敢上市場的一些準備倒掉的那些,就拉走做獼猴桃酒原料,成本也很低。 

盧克:我們這邊的獼猴桃,為什麼不能賣出新西蘭獼猴桃的價格? 

果農:人家弄的標準化早,人家是把那些所有農戶召集一起,歸到一個公司,這樣的話就一個拳頭打出去。其實他們的品種也一般,種植水平有些還沒我們這邊種的好,品質和口感有時候還比不上我們這邊,我們需要品牌建設。 

盧克:關於種子的問題,我們自己這邊種子樹苗這些,是咱們中國自己能夠研發的嗎? 

果農:要一分為二的說。一方面就是種子,新西蘭的種子還是從我們眉縣帶走的,我們這邊本身就不缺種子,山上的野生品種獼猴桃多,另外一方面,山上的種子拿下來,它長出來之後不能直接作為品種獼猴桃用,但是你需要什麼品種就在上邊嫁接什麼品種。 

盧克:這個品種的種子是有自己培育的,有進口的嗎? 

果農:有一個品種是新西蘭的,海沃德,剩下的都是咱們自己國產的。眉縣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國家級獼猴桃交易中心。 

從上面的採訪可以得知,眉縣的獼猴桃產業已經是政府出面,全面集約化、科學化管理,可以說是我見過的,中國農村對農產品扶持力度最大的代表,將所有不穩定的農業因素,包括天氣、市場、物流,全面控制在一個最穩定的範圍內,但還是較難突破5000/畝純利潤這個農業上限。 

樂觀的說,隨着中國農業技術的提升,將來有可能將上限拉升到6千-1萬每畝的純利潤,但還是比不過一個農村青年出去打幾個月工。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養殖業吧,這個沒辦法深談了,文章寫得太長了,我後面單獨開一篇講農村養殖。 

養殖業整體上來說,就是投資高、回報慢、風險高,技術要求高。 

如果種水果的難度是50,那養殖業的難度就是150 

以養豬舉例,你得準備場地、廠房、設備、仔豬、母豬、飼料、環保設施、技術手段、證件才可以開干,回本時間特別長,這中間還要預防天災、疫情、價格波動等各種變態事件,沒個三五年,根本回不了本。 

我在河南諮詢一位養牛大戶,他家兩千頭牛,八個月養大,每頭牛價值2.5萬元,但純利極低,只有兩千元左右一頭(對方口音太重,可能有聽錯),這個純利潤真是低得可憐。 

養殖業最大的風險就是瘟疫,一死一大片,由於成本高,常賠得養殖戶血本無歸。 

所以常聽到一句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大家看市面上最後能從養殖業走出來的,一定是科學化、規模化管理的大企業,不是一兩個養殖戶搞得定的。 

通過大量的農村實地調查,走訪了至少十個省的南北農村,我發現中國農村人民,現在大多數還是靠土地和養殖吃飯,而一般情況下,土地產出的上限就是5000元每畝的純利,普通情況下就是1000-2000元每畝純利的水平,養殖就不談了,風險高得一批。 

而現在從事農業的,又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此,我們可以預測未來,中國農村會發生的一些景況: 

1.小農耕作方式,在中國註定一定會消失的,等這一批老人去世後,同時人地矛盾會消失,農村會出現大量拋荒現象,到時會出現土地的集體流轉。

 2.農村必定會出現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打個比方,將來一個縣,如果要吸引年輕人去種獼猴桃,那麼畝產必須達到7000元每畝的利潤(別杠,隨便舉了個數字),他一個人能種植20畝地。要吸引年輕人去種小麥,那麼得讓他一個人種200畝地才行。 

但是!如果要保證農村實現這種積極的變化,就必須先保證中國工業現在正常地、健康地往前發展。 

因為只有工業繼續吸收更多的人口就業,才能使農村的人地矛盾不爆發,才能讓新一代農業人口吃到技術和資源的紅利。 

而工業,就必須繼續升級,去和工業強國競爭,將大量高利潤、大市場的工業領域搶奪過來,才能延伸出更長的產業鏈,去接受更多農村人口就業。 

中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中國農民的出路,除了自力更生,將農業產值提高外,最重要的,還是工業的發展進程,我們這些工業黨,會用工業解釋許多問題,因為確實“工業解千愁”,農業單產是有極限的,但工業是沒有極限的。 

傷春悲秋沒什麼卵用,要解決農民的問題,還是得擼起袖子干工業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