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8日24时,据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741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900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例。刚才看微博,也有不少好消息,安徽省退出高风险地区,上海零售行业全面复工复市….
 
虽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但中国抗疫胜利在即。这时候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封城、戴口罩、隔离….新冠肆虐下,这些防控措施已是人人皆知。
 
但中国这些抗疫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他:
 
他发明了第一个医用口罩,第一个提出封城隔离,建立了中国的现代防疫体系。
 
他是中国防疫之父,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
  
100多年前,他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数万同胞的性命。100多年后的今天,却还有很多人从未听过他的名字。
 
他叫伍连德,在这个特殊时期,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认识他。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01
博士伍连德
24岁在剑桥大学拿了5个学位
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出生于当时英属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台山。
 
他7岁考入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17岁考取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医,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中国医学生。
 
求学七年间,他相继在英国圣玛丽医院、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学习,曾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
 
1903年,伍连德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除了博士学位,他还拿到了医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外科学硕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
 
那一年,他只有24岁。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07年,伍连德受袁世凯邀请,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现称副校长)。

 他与中国三十年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了。
 
 
02
侠士伍连德
临危受命,奔赴抗疫最前线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肺鼠疫概念
 
 
1910年12月,鼠疫在东三省爆发。
 
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人民惶惶不可终日。哈尔滨一带疫情最严重,每天有近200人死亡。
 
清政府当时还没有专门的防疫机构。于是,东三省不仅遭俄日虎视眈眈,英法美德也纷纷染指,想借防疫之由,抢夺东北控制权。
 
国难当头,外交部右丞施肇基向朝廷举荐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伍时年只有31岁,但他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施肇基可谓慧眼识珠。
 
临危受命下,伍连德只带了一名身兼助手和翻译的学生,奔赴了抗疫最前线。
 
12月24日,他连夜赶到前线哈尔滨后,发现局势比想象得要严峻许多:
 
医无素养,药无储备,财政应付不及,病院隔离筹备不及,断绝交通困难重重,焚毁尸体更是千阻万难。
 
无人、无药、无钱、无地、无权、无力。
 
这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浮云生死,侠者何惧!
 
这是一场必须赢的战斗。伍连德义无反顾,他一头扎入疫区,开始了深入调研。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11年,伍连德在鼠疫实验室里工作

 
抵哈第一个任务是锁定病原,最直接的办法是解剖尸体做病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拿死人动刀要被万人唾弃。伍连德面对的巨大压力和生命风险,不难想象。
 
时间紧迫,无论如何,就是干!
 
抵哈后的第三天,他在一处简陋的民居,秘密解剖了一位死于瘟疫的日籍女子。
 
这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
 
确认鼠疫无疑。
 
但他心里还有个大问号:传播鼠疫的通常是老鼠身上的跳蚤。零下30多度的东北,跳蚤根本跳不起来,可鼠疫却依然在快速蔓延。
 
怎么回事?
 
他冒着生命危险,反复深入感染重区傅家甸查探。那里很多家庭都是一人染病就感染全家,但室内捕获的家鼠身上并无鼠疫杆菌。
 
于是伍连德提出了一个大胆理论:
 
这次的鼠疫是肺鼠疫,而非以往的腺鼠疫。存在人传人的情况。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
 
这就是日后医学界熟知的肺鼠疫学说。但在当时,真是闻所未闻。
 
伍连德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由此改变了鼠疫研究史。
 
 
03
斗士伍连德
建立中国最初的现代防疫管理体系
67天消灭百年不遇的鼠疫
鼠疫斗士当之无愧
 
确定了肺鼠疫后,伍连德争分夺秒,研发施行了一整套防治方案。
 
这套方案,在当时看来,步步都是远见卓识。很多甚至沿用至今,成为防疫法宝。
 
一、是管理传染源。
 
他调集士兵挨家挨户搜寻感染者,一旦发现马上送医,分级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病人住过的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以免传播病菌。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除了病患管理,病尸的处理也是头等大事。中国人习惯土葬,但这会让病尸成为最大的传染威胁。
 
伍连德当机立断,上书请求准许火化死者,在朝廷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那是1911年的清朝,死者为大,讲究入土为安。烧人尸体如同刨人祖坟,一不小心就要引发民变暴乱。
 
奏报一送到北京,外务部部长那桐暴怒,大骂伍连德是骗子。关键时刻,伯乐施肇基站出来,说服了摄政王载沣。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11年1月30日,大年三十,伍连德亲自指挥,傅家甸2200具病尸被浇上煤油,付之一炬。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在辞旧岁迎新福的新年里,伍连德一把大火,烧掉了传染源,也燃起了东北战胜鼠疫的希望。
 
二、切断传播路径。
 
伍连德迅速向清政府申请封锁哈尔滨,停止铁路营运,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
 
哈尔滨疫区被分成红黄蓝白四个区域,每区居民佩戴同色证章,只能在本区活动。
 
疑似患者被安置在隔离营中,每天须测量体温、检查症状,连续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离。
 
由伍连德开始,中国建立起最初的现代防疫管理体系。
 
三、保护易感人群。
 
当时医用物资匮乏,他就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双层棉纱夹一块吸水药棉,人称“伍氏口罩”,要求一线医护与军警严格佩戴口罩。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
 
伍式口罩成本只用2分半钱,却至关重要,保护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安全。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在伍连德先进的防疫措施和强力的铁腕执行下,东北抗疫很快出现了转折点。
 
1月31日,傅家甸死亡人数开始下降。3月1日,哈尔滨首次出现零死亡零感染。数日后,伍连德终于宣布解除鼠疫威胁。
 
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欢庆,劫后余生,恍若隔世。
 
6万余条生命被吞噬,这场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终于被消灭了。
 
从12月24日夜里抵达哈尔滨,到次年3月1日消灭鼠疫,伍连德只用了67天。
 
在疫情肆虐、没有特效药、后援羸弱、帝国主义掣肘等诸多不利局势下,67天就扑灭了鼠疫,拯救了千万生命。
 
这在当时的中国,堪称奇迹。即使放眼全世界,也是不朽功勋。
 
奇迹的背后,是伍连德精湛的医技,先进的防疫战略,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斗志。
 
同年4月3日,来自12个国家的医学专家代表,在沈阳出席了万国鼠疫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年仅32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担任副主席的,是日本细菌学之父北里柴三郎。会后,国际医学联盟授予伍连德“鼠疫斗士”称号。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伍连德(前排左三)与他领导的抗击鼠疫组成员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鼠疫斗士”这个英勇称号,伍连德当之无愧。
 
04
勇士伍连德
虎口夺食,收回检疫主权
亲率队伍奔赴前线
铁腕控制上海疫情
 
在伍连德的强力推动下,中央终于有了专门的防疫机构,并把防疫列为一项国家事业。这次战斗,伍连德堪称头号大功臣。
 
不过,他丝毫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投入了另一场残酷的战斗中——争取海港检疫主权。
 
中国海港检疫始于1873年,但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直被外国把持,对此伍连德深感痛心。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多次呼吁“自己办检疫”,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
 
1923年,他派人赴满洲里等地主持陆路检疫工作,提前为收回主权做准备。
 
1924年,在泛太平洋保存食品会议上,他力促海港检疫改革,倡议检疫主权归属中国,由中国人担任检疫医官。
 
1929年,他与来华的国际联盟卫生处据理力争,终于达成收回主权的协议。
 
1930年,伍连德成立全国海港检疫总处(下称“检疫处”),并任首任处长,终于把海港检疫权握在中国自己手中。
 
从1911年首倡,到1930年事成,伍连德为此奋斗了20年。
 
正是靠着他不畏强权的勇气担当,和20年的不懈坚持,丢失半个世纪的检疫主权才得以收回。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海港任职期间,伍连德亲自起草了全国第一部海港检疫章程,被人尊为中国自主检疫的鼻祖。

 他深入港口视察检疫工作,在各口岸建立检疫医院,培训检疫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亲力亲为。
 
在他的领导下,检疫处陆续接收了各口岸的检疫机构,统一号令,形成了全国网络。
 
从成立到抗战前的七年内,伍连德把中国的港口卫生检疫水平提高到了国际化标准,使其成为东南亚地区一流的检疫机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伍连德曾被日军拘留,险些丧生。但他无所畏惧,脱困后毅然亲率战地救护队上前线,救治了千万伤员。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32年霍乱大流行时,检疫处承担起上海300多万人的防疫工作。伍连德带领他们标本齐治,除了治病求人,还要求政府从源头上提供清洁饮水,并给上百万人进行了疫苗接种。

 历史记录这次疫情全国共有95000个病例,死亡31000人,病死率之高令人闻霍色变。
 
当时上海英法租界的外国人病死率高达30%,许多外国专家束手无策。但伍连德把辖下上海民众的死亡率,拼力降到了7.4%。
 
从列强手中夺回主权,是虎口夺食之勇。亲率队伍奔赴前线救援,是不畏生死之勇。铁腕控制疫情挽救百万生命,是一马当先之勇。
 
他迎着长风猎猎,逆风高举炬焰。
 
伍连德,是真正的勇士。
05
进士伍连德
高瞻远瞩,兴办医学院,培养防疫精英
著学立说,奠基中国现代卫生防疫事业
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人才先行。
 
100多年前的伍连德,就已经深切地认识到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他高瞻远瞩,在华三十年,一直致力现代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
 
他为中国医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福泽后世至今。
 
1912年,他创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永久性防疫机构之一,20年间不仅承担了东北防疫任务,而且培养出一代防疫精英。
 
1913年,他在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华考察,伍连德全程陪同4个月,促成基金会出资,在北京创办一所集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的高标准医学院,就是后来的协和医学院。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伍连德(右一)在协和医学院开办仪式上,与中国教职工合影

 1915年,他与颜福庆等人共同创建中华医学会。
 
巧的是,100多年前站在抗疫最前线的伍连德,是首届和第二届会长;此刻正在抗疫最前线的钟南山,是第二十三届会长。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图源:中华医学会官网
 
同年,伍连德提议,在北京中心城区为普通老百姓开办一所西医院。
 
为此,他于1918年亲自筹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现在的北大人民医院。
 
这是中国人自己筹资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医学昌明,可与列强并驾。
 
从此,普通中国人不用再求医于外国医院。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18年的北京中央医院

 1926年,他创办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即后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是东北地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高校
 
同年,出版专著《肺鼠疫论述》,正式创立肺鼠疫学说,被誉为“鼠疫研究的里程碑”。
 
除了中华医学会,他还参与创建了十余个科学团体,包括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公共卫生学会等。
 
他代表国家与学界出席重大国际会议20余次,被誉为中国首席医学权威
 
他开创了中国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二十余年间,他他建立了许多个“第一个”,开创了许多个“第一次”,让许多医学理论从无到有。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1911年,宣统皇帝亲封他为“医学进士”

 1935年,他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成为华人世界第一位走近诺奖的人
 
1983年,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他是惟一一位中国科学家
 
梁启超谈及他时,曾感叹道: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注:伍星联即伍连德。星联是他的字。

 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能够做出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能够得到国内外如此大力的肯定,伍连德堪称志大义远,足可永世流芳。
 
 
06
国士伍连德
历尽风雨三十载,大半生献给中国
国士无双,毕生都以中国为自己的祖国
 
 
写到这儿,也许会有很多人说:伍连德根本不是中国人,你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严格来讲,伍连德不是中国人,是华人。
 
但是,他毕生都以中国为自己的祖国。他做的许多事情,很多自诩纯粹的中国人,一件也做不到。
 
他为中国和中国人做出的不朽贡献,不光是靠专业能力。
 
更是靠一腔热血,一怀壮志,一生信念。
 
他冒死救治过抗议日本“二十一条”的义士张泰,他不求回报为五卅惨案受难同胞多次募捐义演,他不畏强权为中国力争海港主权,他不惧生死临危受命,保护了千万中国人的生命。
 
28岁来到中国,58岁离开,三十年来,他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中国,造福了亿万中国人民。
 
他是中国防疫之父。
 
他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
 
他是我国海港检疫的鼻祖。
 
他是真正的国士无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伍连德,被迫离开了中国,回到了马来西亚。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为之付出了青春热血的中国。
 
1959年,他出版了英文自传《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在序言中,他深情地写道: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往事记忆犹新……我衷心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逝世,享年81岁。
 
就像《泰晤士报》报道的一样,伍连德逝世,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中国抗疫成功离不开他,但很多人还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07
国难思良将,时艰念铮臣
不要等到非常时期,才想起他
 
 
1912年,伍连德买下了东堂子胡同55号,作为北京的家。但在中国风雨三十年,他一直在外奔波,向死而生,安卧在家的日子庶几无多。
 
1960年他辞世后,后人按照他的遗愿,又将房子捐给了中华医学会。 
 
礼露先生在《朝霞映照着伍连德故居》一文中写道:
 
“21世纪的朝霞辉映着百年老屋——在这散发着浓重古都气息的土地上,一如刚刚过去的风雨岁月,她依然沉静安详,依然美丽端庄,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这段话,初读是写伍连德故居,再读总觉得在写伍连德其人。
 
百年来历史沧桑巨变,多少人事都湮没于岁月长河。有的虽在文献史籍中占据寥寥数笔,也早已失去鲜活的颜色。
 
国难思良将,时艰念铮臣。
 
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才想起伍连德先生,想起100多年前他的英勇事迹,想起100多年后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等到非常时期,才想起他。
 
他这座灯塔,要一直闪烁在人们心中。
 
 
-END-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