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們的“學曲房”

中產們的“學曲房”

芒果台今年新推一檔綜藝《朋友請聽好》,形式還是傳統的配方:
 
明星真人秀。
 
何炅和他的明星朋友們聚一起,插科打諢秀才藝,捎帶讀讀信、熬熬雞湯,信從全國各地寄來,濃縮14億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管這叫解憂節目,跟午夜電台差不多。
 
4月29日那期節目,深圳的小李來信傾訴:
 
“別人的35歲事業有成,我的35歲卻步入跌宕。辭職創業遭遇公司破產,隨後婚姻走向破碎。”
 
用他的話說,人到中年,家庭事業一朝歸零。
 
而這一切事情的起因,是小李給孩子買了一套學區房。
 
1
 
現年35歲的他,南開大學碩士,原本在國企上班,深圳有房一族,老婆孩子熱炕頭,小日子過得還挺安穩。
 
動了學區房念頭後,小李的人生開始轉向。
 
“深圳的房價大家都懂,一套100平的學區房,1000多萬才能拿下。我賣掉手頭的房子,外加掏空10多年積蓄湊了首付。”
 
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就像跑馬拉松,首付齊了也只是前半程穩住,月供就像後半程,如何保持才是關鍵。
 
1000萬的房子每月還貸得幾萬,工薪階層壓根承受不起。為增加收入,去年小李從國企辭職創業。創業的同時,一邊擠時間跑滴滴。
 
按照小李的說法,由於回歸家庭的時間少,婚姻隨之出現問題。後來婚離了,孩子判給女方。
 
公司倒閉雪上加霜,還欠着20多萬債務。風雪走一遭的小李開始反思:
 
人是不是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
 
他的故事是整個中產階層的縮影。事實上,很多人都習慣了踮着腳尖,甚至跳起來摘葡萄,哪怕很吃力。
 
學區房早已成為套在中產家庭頭上的緊箍咒,取不得也不敢取下。
 
一些人不理解,覺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過是地產商和中介在兜售焦慮,教育主要靠父母言傳身教。
 
這個觀點對一半。
 
其實,中國的中產階層是個天生焦慮的群體,他們本身通過教育翻身,比任何一個階層都更能體會什麼叫“知識改變命運”。
 
這個群體不愛喝雞湯,比起詩和遠方,他們更願意手握一套學區房。
 
就像電影《學區房72小時》里的大學教授傅重,竭盡所能也要為女兒買重點小學的學區房。
 
中產為娃負重的生活狀態,被網友形象描述為: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上了“學區房”的車之後,多數悲喜交加。孩子讀上好學校,它是“學區房”;自個職場受挫時,它就成了“學曲房”。
               
小李說,創業時出去談單,客戶方一個個都比他年輕,就算實習生對他頤指氣使,他也得湊上臉賠笑,畢竟高昂房貸壓在身。
 
學曲房,就是讓你學着委曲求全。
 
2
 
有焦慮就有市場。
 
而且是一個水漲船高的市場。
 
最近深圳樓市回暖,在這波行情中有兩種房子賣得好,一種是有錢人玩的豪宅,一種就是學區房。
 
貝殼深圳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深圳學區房(百花-園嶺片區)3月的成交價對比半年前,每平米平均漲8000元。
 
華強北有個學區盤叫閣林網苑,一套44.58㎡的房子,4月賣出時成交價632萬,每平14萬,去年同期的成交單價是10萬。換算一下,過去一年,房東每天躺賺5000塊,買房人則要多掏近180萬。
 
除了深圳,南京、廈門、合肥等一二線城市的學區房價格,今年同樣強勢提拉。
 
不久前,江蘇電視台報道,4月前半個月,南京學區房交易量超過去年同期,成交速度非常快,有些房源當天就能成交。當然,這裡頭有積壓需求釋放的影響。
 
據報道,鼓樓區的樹人、匯文和29中學區房,原來350萬的房子,現在加價30萬才能買得到。4月份,一套可以讀“力小+29中”的雙學區小戶型房源,刷爆南京中介的朋友圈,因為每平賣出13.75萬的高價,同時刷新了一個月前同小區創下的13萬單價記錄。
 
南京旁邊的合肥,學區房市場同樣燥熱。
 
       中產們的“學曲房”       
一個合肥業內人士發微博說,政務區最近的開單王是個小夥子,18天做了17單。政務區是合肥新興的學區重鎮。
 
有個學區盤掛出一套89平小三房,房東開始報價255萬,沒想到看房的人太多,把房東的心態看崩了。
 
崩完,房東調了兩次價,兩把漲到285萬,而且只接受全款。
 
再說廈門,“學區房熱”也可以從溢價看出幾分。
 
劃片島內二流學區的蓮岳里小區,大家眼中的“老破小”,成交單價衝破6萬,比去年同期每平漲4000元左右。
 
這種漲幅還是客氣的。
 
半個月前,有個叫玉濱城的小區,被劃片一流學區後身價暴漲,最高掛牌價一度漲到14萬每平,比年前掛牌單價高出7萬。
 
去年同期,這個小區的成交單價在5.6萬-7萬之間。今年3月,一些聽到風聲的買房人先進場,54平房源540萬成交,實際成交單價衝到10萬。
 
這種麻雀變鳳凰的劇情,2016年都不曾有過。
 
學區房搖身一變“學曲房”,價格扭曲的房。
 
3
 
水漲船高,年年推升背後,這些動輒10幾萬一平的房子,很多已喪失居住屬性。
 
往直白了說,就是一塊名校敲門磚。
 
比如,廈門島內圖強小區,因為可以讀廈門最牛的小學+初中,也是每平賣10萬+的主。
 
然而,這是一個1988年建成的小區,沒法談居住品質。
       中產們的“學曲房”圖強小區
 
能掏出幾百萬買這種房子的,自住是不可能自住的。
 
圖強小區這種還算“老破小”中的戰鬥機,建築生命力沒到極限,自己不住還能出租。
 
去年南京出了一套“迷你”學區房,13㎡大的房間內,擱一張床、一張桌子都顯得擁擠不堪。
 
但因為總價低,房東報價168萬,看房人摩肩接踵。神奇的是,這是一套“瓦房”,房齡已經39年。
       中產們的“學曲房”       “瓦房”實景
 
現代快報現場調查,一個買房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房子如果真的能讓小孩讀琅小,250萬我也買。
 
南京有三大知名小學:拉薩路小學、力學小學、琅琊路小學,坊間取名“拉力琅”。琅小就即琅琊路小學。
 
這套瘋狂的瓦房後來沒賣成,因為房主只有居住權沒有房產證。只不過是中介利用市場焦慮,營造了一場幻夢。
 
4
 
為什麼中產們如此痴迷學區房?
 
前面我說過,他們教育孩子有個永恆的信條:知識改變命運。
 
那麼,學區房=改變命運嗎?
 
絕大多數人會說不等於,現實卻是形勢比人強,挺殘酷。
 
國家長期教育戰略是,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普高率取率是57.9%。
 
意味着,絕大多數地區,一半人上高中考大學,另一半則轉去職業學校,學技能。
 
未來,這很可能就是藍領和白領、金領的區別。
 
現階段,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短時間無法逾越,城市內部各區域不平衡,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平衡,城市與城鎮、農村不平衡。
 
不平衡的最直接反映是“升學率”。
 
拿普高率來說,深圳普高率常年在50%以下,2019年不到45%,同期北京17區普高平均升學率約為84.5%,天壤之別。
 
再說大學本科錄取率,2019年河南考生108.4萬,本科批次錄取36萬,率取率是33.2%,廣東、四川、安徽、河北、湖南、江西、甘肅這一數據在35%-43%之間。
 
北京呢?68.9%。
 
天津更牛:79.43%。
 
也就是說,同樣參加高考,北京的孩子10個裡頭7個上本科,河南是3.3個。
 
一本上線率差距更大,北京是36.3%,天津次之,上海接近30%,而河南僅12.92%。經濟強省廣東和河南一樣慘,也就12.9%,根本原因是內部教育資源極度不平衡。
      

中產們的“學曲房”

大學升學問題往回倒,關鍵在小學。
 
能考上頂級重點高中,等於踏入一本校門。以廈門為例,2019年“一雙外”三所頂流高中的一本率均超90%,廈門一中更是高達96%。
 
考重點高中則取決於能不能上個優質初中。都知道初中是免試入學,能不能上“優初”全憑小學劃片或搖號,這時候拼的就是那套“學區房”。
 
所以中產們只能從小學抓起,依靠學區房的力量,在起跑線打破這種“不平衡”。
 
不惜重金,只求先發制人。
 
5
 
現實的殘酷,中產的焦慮,硬生生把學區房炒成了“硬通貨”。
 
有些家長收穫意外之喜:
 
買學區房,孩子成績一潭死水,房子卻賺了300萬。
 
階層凝固有如冰河,破冰船的價格高高在上。

·  END  ·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