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明星沒有作品

吳亦凡的事情已經鬧了一段時間了,總有人說你寫吧寫吧,但我們不是八卦號,而且我很少寫熱點事件,整個六月到七號,我只追過一次熱點,就是寫了寧波的事情,還被刪文了,其他時間,這個號簡直是在自言自語,寫了安徽、猶太人、四川老農、民國新聞、晚清史、曼德拉、山西,都跟熱點沒半毛錢關係,甚至國政明明是我們主業,美國公寓塌樓都過了半個月了,我才慢騰騰寫了篇總結文。 

嚴格來說我們本質上接近一個經濟號,是“用經濟學視角看待萬物”,我今天已經在出差的路上了,就抽了點時間,隨便聊聊吳亦凡這事。 

當然,我們不八卦,我們還是“用經濟學視角看待萬物”,大家看完文章,能學會用這種視角分析事物,就是大造化。 

只說重點,我認為吳亦凡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當代當紅流量小生的必經之路,這不僅僅是吳亦凡一個人的問題,也幾乎是這一代流量明星所有人的問題。 

問題的背後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一批流量小生,全部沒有作品。 

他們既沒有音樂代表作,也沒有影視代表作,所有生產出來的作品都是低質的快消品,經不起時間的把玩。 

因為沒有作品,這些人一直是在賣顏值、賣人設、賣萌、賣偽娘,粉絲親近他們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優秀的作品,所以粉絲的附着力也是淺層次的,沒有作品做為護城河,這些人全部一吹就倒。 

這句話當然不是只說吳亦凡,同樣也說給鹿晗、黃子韜等人。 

不過我們是來分析事物的,這一批明星只是事物發展的結果,我們要找到原因,背後主要的原因,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變了。 

過去影視明星、歌手所依賴的產業鏈是拍電影和發唱片,就必須拿出點真本事觀眾聽眾才買賬,以成龍和李連杰為代表的動作明星,要想盡辦法做出複雜而高超的動作電影取悅觀眾,以王菲和周杰倫一類的歌手,要努力在唱法上有所突破還要有意境才賣得出自己的唱片,所以他們要傾盡全力,磨練自己的技法,貼近消費者的需求,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現在流量明星所依賴的產業鏈變成了互聯網,而互聯網其實依賴的是金融產業,幾乎所有大的互聯網平台,最後都沒想過要賺用戶那點零碎銀子,而是打算上市,賺金融產業的錢,所以為了將用戶數做大,各視頻平台幾乎不計成本的拉流量明星來拍東西,並且看他們的東西必須成為會員,只要會員數增加了,就可以變成股市上清晰可見的市值,才導致現在的流量明星明明沒什麼實力,身價卻異常高昂,動不動一億多一部電視劇,身價高得令人髮指,主要還是互聯網+金融產業在背後推動。 

每一個互聯網平台花在流量明星身上的錢,都打算通過金融產業再十倍百倍的賺回來。 

在所有現有的明星產業里,音樂和影視作品的變現難度,要遠高於綜藝節目,綜藝節目時間長、跨度大,可以隨意軟植廣告,所以大家又常看到這些流量明星不好好做主業,成天在玩綜藝。 

拍綜藝時,桌上可以放一瓶羊奶,但你做音樂時,總不能突然加入一句“我愛老乾媽”吧?這兩者的變現價值相差太遠,也使流量明星不專註自己的工作,成天出現在嘻嘻哈哈的口水節目里。 

說到演唱水平,過去二三線歌手游鴻明都可以秒殺這些流量明星,說到演技,過去三四線的配角林雪都可以將這些在鏡頭只會進行便秘表演的娘炮摁在地上踩死。 

但這一切真的是這些流量明星的錯嗎? 

不是的,是當前的經濟鏈決定了市場的選擇,是金融產業深入互聯網行業,二者進行勾兌後,對娛樂業產生影響後的結果。 

罵這些小鮮肉沒用,指責他們沒作品拿高薪也沒用,這背後最大的問題是要掐死互聯網跟金融深度綁定,只要不讓他們死死抱在一起,行業自然會變正常,演員就會專心磨練演技,歌手就會專心寫歌寫曲。 

互聯網不斷放大了這些流量明星的收益,也迫使他們面臨更大的風險。 

其實娛樂圈一直是這個樣子,性關係相對其他行業一直混亂得多,幾十年來都這樣,這是產業決定的,因為這個產業二八法則太嚴重,也因為這個產業面向大量粉絲,有無數隱形紅利,比如你幾時聽說程序員圈子性關係混亂的?程序員這個產業就決定了他們不亂來。 

1999年成龍私生女事件,2008年艷照門事件,說明娛樂圈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這樣,你以為他們只是內部亂來不把手伸向粉絲的?太天真了小夥子,不是他們潔身自好不碰粉絲,讀一讀以前的八卦雜誌就知道這個風格從來沒變過,是以前粉絲跟他們對線是私底下一對一,粉絲是徹底的弱者,十萬塊錢可以擺平任何事情,而現在有了互聯網,粉絲可以公開一對一,粉絲還擁有了一項可滅神鬼的利器——微信聊天截圖,粉絲從此翻身變成了強者,你睡過我你就得付出代價,一個微博配上聊天截圖就可以致明星於死地。 

那流量明星可不可以說這些截圖是PS的呢?沒用的,這個只要是真的,基本跑不掉,上了法庭一調取記錄,流量明星死得更慘。 

吳亦凡這次爆出的事情,就是生產關係改變了,明星的風險維護成本變得極其高昂,過去私底下一對一的事情,現在變成了公開的一對一,吃瓜群眾可以隨意看着聊天截圖點評,而以前要是粉絲被明星欺負了,一沒有證據,二找誰說理去?找記者嗎?記者跟明星是一條船上的人,他們都是這個產業的受益人,才不會為了一個粉絲去冒險,那樣投入與風險不成正比。 

吳亦凡更糟糕的是,他去惹了00後,專挑未成年下手。 

先不說這裡頭的法律問題,00後這一代人是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長大的,從來沒有這樣一代中國人,生下來就活在互聯網世界裡,他們懂得互聯網的一切技巧,熟知所有平台的遊戲規則,微博、B站玩得溜熟,他們從出生就擁有話語權,知道怎麼在互聯大網平台發聲,他們對流量明星更狂熱,但他們反殺起來,殺傷力足以摧毀你所有的代言和公眾形象。 

絕不是過去被明星欺負了,十萬塊就可以搞定的弱小粉絲了。 

吳亦凡明明在2016年被小G娜控訴過一次,偏偏不長記性,還把手伸向粉絲,只能說活該。 

所以啊,各位流量明星,寧肯惹熟女,不要惹蘿莉。 

回到問題的原點,這一代流量明星扛不住粉絲反殺,我覺得核心問題,還是他們沒有作品。 

他們迷失在被互聯網金融放大的金錢價值觀里,忘記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歌唱不好,戲演不好。 

你幾時聽到這些流量明星有一首流傳到街頭的歌?你幾時看到他們拍過一部好電影?他們最喜歡請一些國際團隊,弄一些庸脂俗粉的電子音樂,拍一些高清MV,唱一些只有粉絲圈的人聽過的歌曲。 

他們生產出來的文藝作品是如此低劣,使他們抗風險能力毫無價值。 

成龍身上發生過那麼多的艷聞,但他只要一拍好片,大家照樣進電影院,觀眾們心裡很清楚,成龍花心是他的私生活,成龍作品是過硬的,是不可取代的,這二者沒有聯繫。 

但流量明星,本來就沒有好作品,只要一遇到危機公關,人設一崩,馬上就沒有人買賬,所有代言崩塌,影視劇無法上線,因為他本來就是賣這個的啊,他的核心就是顏值和人設,他的核心不是作品,作品反而是他們買一送一的贈品。 

吳亦凡事件吃那些瓜沒什麼意思,專註這些太幼稚了,我們要從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做個總結: 

一.流量明星的產生,是娛樂圈的生產力發生了變化,過去他們靠作品變現,現在他們靠金融和互聯網變現,導致了這一波沒有作品的流量明星卻擁有高昂的身價。 

二.也因為生產關係的變化,流量明星和粉絲之間的強弱者關係發生了轉變,粉絲現在可以輕易反殺明星,尤其是00後的粉絲,殺起明星來毫不手軟。 

三.歸根結底,還是這些流量明星沒有作品害的,他們要是有好作品,社會大眾也會給他們幾分面子,一個沒有作品的人,留給世人的印象是淺薄的、不入流的,也容易被大眾推翻。 

一個成熟的讀者,吃瓜就應該從經濟鏈來分析事物,而不是關心凡凡到底是不是吳簽。 

雖然我懷疑是真的。 

最後,我要特別表揚這一代年輕人里,難得一位專註作品的年輕明星,就是易烊千璽,他好像是唯一一位靠實力,在認認真真拍東西的年輕明星了,這幾年,《送你一朵小紅花》、《少年的你》、《長安十二時辰》佳作不斷。 

他賺的錢估計沒有那些流量明星多,但他選擇的道路,將走得更紮實、更長遠。

 這才是一個明星,該有的樣子。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