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明星没有作品

吴亦凡的事情已经闹了一段时间了,总有人说你写吧写吧,但我们不是八卦号,而且我很少写热点事件,整个六月到七号,我只追过一次热点,就是写了宁波的事情,还被删文了,其他时间,这个号简直是在自言自语,写了安徽、犹太人、四川老农、民国新闻、晚清史、曼德拉、山西,都跟热点没半毛钱关系,甚至国政明明是我们主业,美国公寓塌楼都过了半个月了,我才慢腾腾写了篇总结文。 

严格来说我们本质上接近一个经济号,是“用经济学视角看待万物”,我今天已经在出差的路上了,就抽了点时间,随便聊聊吴亦凡这事。 

当然,我们不八卦,我们还是“用经济学视角看待万物”,大家看完文章,能学会用这种视角分析事物,就是大造化。 

只说重点,我认为吴亦凡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当代当红流量小生的必经之路,这不仅仅是吴亦凡一个人的问题,也几乎是这一代流量明星所有人的问题。 

问题的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批流量小生,全部没有作品。 

他们既没有音乐代表作,也没有影视代表作,所有生产出来的作品都是低质的快消品,经不起时间的把玩。 

因为没有作品,这些人一直是在卖颜值、卖人设、卖萌、卖伪娘,粉丝亲近他们也不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作品,所以粉丝的附着力也是浅层次的,没有作品做为护城河,这些人全部一吹就倒。 

这句话当然不是只说吴亦凡,同样也说给鹿晗、黄子韬等人。 

不过我们是来分析事物的,这一批明星只是事物发展的结果,我们要找到原因,背后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了。 

过去影视明星、歌手所依赖的产业链是拍电影和发唱片,就必须拿出点真本事观众听众才买账,以成龙和李连杰为代表的动作明星,要想尽办法做出复杂而高超的动作电影取悦观众,以王菲和周杰伦一类的歌手,要努力在唱法上有所突破还要有意境才卖得出自己的唱片,所以他们要倾尽全力,磨练自己的技法,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现在流量明星所依赖的产业链变成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其实依赖的是金融产业,几乎所有大的互联网平台,最后都没想过要赚用户那点零碎银子,而是打算上市,赚金融产业的钱,所以为了将用户数做大,各视频平台几乎不计成本的拉流量明星来拍东西,并且看他们的东西必须成为会员,只要会员数增加了,就可以变成股市上清晰可见的市值,才导致现在的流量明星明明没什么实力,身价却异常高昂,动不动一亿多一部电视剧,身价高得令人发指,主要还是互联网+金融产业在背后推动。 

每一个互联网平台花在流量明星身上的钱,都打算通过金融产业再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在所有现有的明星产业里,音乐和影视作品的变现难度,要远高于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时间长、跨度大,可以随意软植广告,所以大家又常看到这些流量明星不好好做主业,成天在玩综艺。 

拍综艺时,桌上可以放一瓶羊奶,但你做音乐时,总不能突然加入一句“我爱老干妈”吧?这两者的变现价值相差太远,也使流量明星不专注自己的工作,成天出现在嘻嘻哈哈的口水节目里。 

说到演唱水平,过去二三线歌手游鸿明都可以秒杀这些流量明星,说到演技,过去三四线的配角林雪都可以将这些在镜头只会进行便秘表演的娘炮摁在地上踩死。 

但这一切真的是这些流量明星的错吗? 

不是的,是当前的经济链决定了市场的选择,是金融产业深入互联网行业,二者进行勾兑后,对娱乐业产生影响后的结果。 

骂这些小鲜肉没用,指责他们没作品拿高薪也没用,这背后最大的问题是要掐死互联网跟金融深度绑定,只要不让他们死死抱在一起,行业自然会变正常,演员就会专心磨练演技,歌手就会专心写歌写曲。 

互联网不断放大了这些流量明星的收益,也迫使他们面临更大的风险。 

其实娱乐圈一直是这个样子,性关系相对其他行业一直混乱得多,几十年来都这样,这是产业决定的,因为这个产业二八法则太严重,也因为这个产业面向大量粉丝,有无数隐形红利,比如你几时听说程序员圈子性关系混乱的?程序员这个产业就决定了他们不乱来。 

1999年成龙私生女事件,2008年艳照门事件,说明娱乐圈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这样,你以为他们只是内部乱来不把手伸向粉丝的?太天真了小伙子,不是他们洁身自好不碰粉丝,读一读以前的八卦杂志就知道这个风格从来没变过,是以前粉丝跟他们对线是私底下一对一,粉丝是彻底的弱者,十万块钱可以摆平任何事情,而现在有了互联网,粉丝可以公开一对一,粉丝还拥有了一项可灭神鬼的利器——微信聊天截图,粉丝从此翻身变成了强者,你睡过我你就得付出代价,一个微博配上聊天截图就可以致明星于死地。 

那流量明星可不可以说这些截图是PS的呢?没用的,这个只要是真的,基本跑不掉,上了法庭一调取记录,流量明星死得更惨。 

吴亦凡这次爆出的事情,就是生产关系改变了,明星的风险维护成本变得极其高昂,过去私底下一对一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公开的一对一,吃瓜群众可以随意看着聊天截图点评,而以前要是粉丝被明星欺负了,一没有证据,二找谁说理去?找记者吗?记者跟明星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都是这个产业的受益人,才不会为了一个粉丝去冒险,那样投入与风险不成正比。 

吴亦凡更糟糕的是,他去惹了00后,专挑未成年下手。 

先不说这里头的法律问题,00后这一代人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长大的,从来没有这样一代中国人,生下来就活在互联网世界里,他们懂得互联网的一切技巧,熟知所有平台的游戏规则,微博、B站玩得溜熟,他们从出生就拥有话语权,知道怎么在互联大网平台发声,他们对流量明星更狂热,但他们反杀起来,杀伤力足以摧毁你所有的代言和公众形象。 

绝不是过去被明星欺负了,十万块就可以搞定的弱小粉丝了。 

吴亦凡明明在2016年被小G娜控诉过一次,偏偏不长记性,还把手伸向粉丝,只能说活该。 

所以啊,各位流量明星,宁肯惹熟女,不要惹萝莉。 

回到问题的原点,这一代流量明星扛不住粉丝反杀,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他们没有作品。 

他们迷失在被互联网金融放大的金钱价值观里,忘记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歌唱不好,戏演不好。 

你几时听到这些流量明星有一首流传到街头的歌?你几时看到他们拍过一部好电影?他们最喜欢请一些国际团队,弄一些庸脂俗粉的电子音乐,拍一些高清MV,唱一些只有粉丝圈的人听过的歌曲。 

他们生产出来的文艺作品是如此低劣,使他们抗风险能力毫无价值。 

成龙身上发生过那么多的艳闻,但他只要一拍好片,大家照样进电影院,观众们心里很清楚,成龙花心是他的私生活,成龙作品是过硬的,是不可取代的,这二者没有联系。 

但流量明星,本来就没有好作品,只要一遇到危机公关,人设一崩,马上就没有人买账,所有代言崩塌,影视剧无法上线,因为他本来就是卖这个的啊,他的核心就是颜值和人设,他的核心不是作品,作品反而是他们买一送一的赠品。 

吴亦凡事件吃那些瓜没什么意思,专注这些太幼稚了,我们要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做个总结: 

一.流量明星的产生,是娱乐圈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靠作品变现,现在他们靠金融和互联网变现,导致了这一波没有作品的流量明星却拥有高昂的身价。 

二.也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流量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强弱者关系发生了转变,粉丝现在可以轻易反杀明星,尤其是00后的粉丝,杀起明星来毫不手软。 

三.归根结底,还是这些流量明星没有作品害的,他们要是有好作品,社会大众也会给他们几分面子,一个没有作品的人,留给世人的印象是浅薄的、不入流的,也容易被大众推翻。 

一个成熟的读者,吃瓜就应该从经济链来分析事物,而不是关心凡凡到底是不是吴签。 

虽然我怀疑是真的。 

最后,我要特别表扬这一代年轻人里,难得一位专注作品的年轻明星,就是易烊千玺,他好像是唯一一位靠实力,在认认真真拍东西的年轻明星了,这几年,《送你一朵小红花》、《少年的你》、《长安十二时辰》佳作不断。 

他赚的钱估计没有那些流量明星多,但他选择的道路,将走得更扎实、更长远。

 这才是一个明星,该有的样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