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了三年的房企吹牛B大賽

從近三年朋友圈刷到的各類信息,時常可以看到各類的房企吹牛大賽。

從前期的搶地、沖千億的喜悅與狂歡,再到後來的炫耀銷售額、各類闢謠中透露着焦慮。

NO. 1|壹

印象最深的,是泰禾與恆大。 

兩年半前,泰禾一口吐出2000億的牛,托着股價一路狂奔。 

那時候的朋友圈,昨天是“泰禾獲得xx銀行授信xxx億元”,今天是“泰禾拿下XX地塊,總價XX億元”,明天是“泰禾XX項目完成XX億銷售額”,這類信息,泰禾的員工一天能刷十幾條。 

豪言尚在耳邊,眨眼間,泰禾已經人設崩塌,成了牛皮吹破、人人嫌棄、要錢沒錢、要房還沒建的負債千億房企。 

竟然連一個值得吹噓的信息都拿不出來,自嗨都不會?哪怕自個顱內高潮也行啊,這個品牌負責人有點差啊! 

要啥沒啥,現在是冬天,哪怕吹吹西北風,關聯一下說:西北風也吹不倒泰禾的房子,泰禾的質量靠譜也行。 

噢,忘了泰禾的大部分項目已停工,房子還是空氣,沒能拿來做西北風的試驗。

要說泰禾刷屏朋友圈的壞毛病是哪裡學的,那就得問問恆大了。 

和大開大合的愛馬仕哥比,“逼王2000”畫餅的功夫和資源,顯然是要差上兩檔。

NO. 2|貳

2017年,恆大的幾輪戰投和恆大許家印的各類信息,刷滿了朋友圈的每一個角落。

那時,我曾統計過6位恆大的員工朋友圈發這類信息的次數,每天25-40條不等。比微商還勤快,被業內戲稱為:恆大微商集團。

恆大員工說是公司硬性要求要轉發,還要考核,抽查到沒轉發的,就罰款。

那兩年,恆大幾乎每天都是百億千億級的新聞,昨天收購了誰,今天銷售額多少,明天進軍了哪個領域……

拚命地炫能力,各媒體上,這類信息鋪天蓋地,不知道的以為這些媒體是恆大開的,害得我時常在想:愛馬仕哥放個屁是不是也好幾億?

2020年以來的恆大,變了一種風格,拚命地炫肌肉,各類刷屏的信息變成:今天提前還了誰XX億元,明天將提前還誰XX億元;這次線上活動賣了XXX億元,金九銀十賣了XXXX億元。

恆大的蓮花造型足球場,哪吒撒尿圖;恆大的新能源汽車科幻版上市,6款車型亮瞎眼亮相,車標東方雄獅很…..,就是少了根愛馬仕皮帶,不夠完美;恆大的債務羅生門;恆大的物業將分拆上市,可降低負債19%

恆大和寶能等入局的新能源汽車忙着跑馬圈地,恆大的汽車公司,除去汽車工業用地,僅住宅和商業用地,已經拿了500萬㎡。

據各參與造車運動的機構披露的年產能和銷售目標,加起來已經能組成一句口號:新能源汽車,一年生產2660萬輛,加起來可繞地球兩圈。

要知道,2019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就120.6萬輛。

今年的恆大,地產圈的造瓜王者,給我們貢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紛呈的瓜,只是這瓜的味道,吃起來沒有兩三年前那股土豪金的味道,多了一股苦澀味。

NO. 3|叄

2017年底前的銷售額排行榜,在地產江湖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

從業者紛紛比拼自家房企排行高低,30多家房企也紛紛豪言要衝千億,江湖上掀起了學碧桂園的狂潮,冒出了各種各樣的“小碧桂園”,那是碧桂園江湖地位最高的一年。

2017年底,我在朋友圈說碧桂園質量不行,並列出了各種施工問題和用材,一堆碧桂園的員工罵得我懷疑人生。後來的碧桂園,質量大家都知道了,江湖戲稱五星期的家。

三年後的今天,排行榜早已跌落神壇,有錢就能上,只要錢給夠,哪怕是個小房企,給點時間,也能包裝成千億房企,佳源、福晟、還有最近一堆歪瓜裂棗的上市和待上市房企。

各房企的銷售額也飽受質疑,注水、造假的痕迹屢屢出現,造假都不認真點。再不濟,可以學學綠地,每年年底,綠地的銷售額都會猛地大提升,這是慣用的“大單模式”。

房地產行業從行銷模式進入到幾年前的廣告模式,在跨大步進入如今的渠道模式。

如今的廣告,簡單粗暴又直接,刷屏就是了,朋友圈的房企們可以準時通知24節氣和每個節日,連黃曆都不用看。

什麼“尊享”、“耀世”……每一個字都能看得懂,連在一起是什麼意思,看不懂。 

以前的廣告像紅酒,可賞、耐品味;如今的廣告像炫富,簡單,粗暴,直接上手。

廣告人懷念逝去的內容及情懷時代;同樣是比拼頭部的20%,房企的銷售賺的還沒渠道多;策劃邊緣化,營銷背鍋俠……是快餐時代在高周轉模式下的必然結果。

就像以前的我們,談戀愛是心動、傾慕、拉手、擁抱….循序漸進,每一點進展都心生喜悅,別有滋味。

現在是:約不約?給個痛快。 

房企常掛在嘴邊的彎道超車,這時代的車,在拐彎處漂移得太快,我們一不留神就被甩下。

NO. 4|肆

交了2000元訂金的房企,可以報完成100萬銷售額;在售樓部里讓客戶在線上買9元優惠券的房企,可以告訴你,這是線上賣房。 

房企們,昨天吹幾十億的牛,今天吹百億的牛,明天吹千億的牛,浮誇風盛行,一天不吹牛,渾身不自在。至於牛吹破了怎麼辦,並沒有人在意。 

數據造假太嚴重,吹牛不上稅,自然你吹我也吹,整個行業的風氣一團糟。建議按房企和平台們公布的數據徵稅,吹牛上稅。 

前幾天簡單寫了地產公眾號造假的事,前天有個號主居然找上門來。

她一開始說留言區提到她公眾號,是被同行陷害的。我當即查了她的閱讀曲線,告訴她,平台認定她們公眾號刷量的事實,所以指數偏低。

這位號主隨即也承認刷量是行業普遍現象,但又說留言區指名道姓,屬於中傷和有傾向性。

我只能告訴她,刷量屬實就不是中傷,並且那位不是同行,而是審計。最後,對方感激退去,實在是又好氣又好笑。

能不能不要這麼多戲,自己有沒有刷心裡沒點那個什麼數嗎? 

刷量,也是數據造假,蔓延到新媒體領域的數字方面的浮誇風。

NO. 5|伍

前天晚上,金融圈突然開始流傳一個消息:

多家信託公司突然收到來自監管的窗口指導,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的規模,60家信託公司中停掉融資類業務的有40家之多。

據2020年3月,信託行業接到的指標,要壓降具有影子銀行融資類信託業務20%的規模,即一萬億左右。

銀行為了繞開巴塞爾協議10倍槓桿的限制,將款放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再放款給融資方,信託公司在這裡扮演的就是影子銀行的角色。

這次停掉的融資類信託中,大部分屬於高利息借舊還新的接盤項目,能忍受如此高利息的,就倆:地方城投和房地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信託的口子一堵死,一些對信託依賴程度較高的房企,將會很難受,不想暴雷,就得甩賣資產。

比如,佔據了信託行業房地產融資近半壁江山的恆大,就是典型的代表。這也就不難理解恆大今年掀起的兩輪7折賣房營銷造勢活動了。 

再加上“三道紅線”下四檔房企的劃分,監管的完善和趨嚴……房地產行業的分化,將越來越明顯。 

未來的房企,是不是應該收斂一下,管住嘴,踏實做事,少吹牛逼?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