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按:這篇文章是花費我心血最多,查找資料最多的的文章,最令人忐忑的是,這篇文章我自己也不知道能否生存多久。

但是,我一定要給大家講一段被重重迷霧所遮蓋的歷史。這是一段人類歷史上最悲壯最感人的歷史。理解這一段歷史,你們才會知道,今天的成就是多麼的不容易。

今天,想和大家講一講前三十年工業史。

建國之初,滿目瘡痍。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當年糧食總產量約1.1億噸,攤到5億人頭上人均只有200公斤。

工業基礎幾乎為0,全國工業基本集中在3個點上,東北幾個大城市、上海、廣州。產業工人只有1000萬出頭,工程師只有12萬人,其中只有4萬人合格。

基礎設施慘不忍睹。

外匯儲備基本為0——之前國庫的黃金、銀元、外匯早已經被禿子刮乾淨運到了台灣。

80%的國民是文盲,5億人口的國家每年的小學生——對,你沒看錯,每年培養的小學生只有67萬人。

最糟糕的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生態已經嚴重惡化。當年全國森林覆蓋率只有可憐的8.7%,而北方已經降低到不到5%。大量的樹木被砍伐作為燃料,平原地區基本看不到成形的樹木,幾乎所有的山嶺都是一片光禿禿的石山。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生態的惡化讓全國災害不斷——暴雨、乾旱、泥石流層出不窮,那個時代兔子人民的平均壽命只有可憐的35歲。

急劇惡化的生態已經表明,一個農業社會的國家,5億人口已經超越了這片土地能夠承載的極限,按照自然法則,或者爆發戰爭,或者爆發生態災難,讓總人口自然淘汰到4億以下,才會慢慢恢復生態平衡。

過去這片土地幾千年來都重複著這個規律。

怎麼辦?

怎麼才能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

怎麼才能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延長老百姓的壽命?

怎麼才能根本上遏制惡化的生態,重建青山綠水?

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答案:

工業化。

只有工業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只有工業化才能不斷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

只有工業化才能遏制生態的災難(這一條可能有些人無法理解,你看到後面就明白了)。

只有工業化才能讓兔子站起來,實現民族的復興。

人類社會絕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方案歸根結底就是工業化。

答案顯而易見,但是做起來卻千難萬難。

建立一個工業體系需要天文數字的金錢,需要海量的工業設備,需要幾千萬熟練的產業工人以及幾百萬優秀的工程師……

而這一切,兔子都沒有。

但是兔子卻有經歷戰爭考驗具有鋼鐵般意志的管理層,有著一個對5億國民進行高效動員的組織。

一切為了工業化!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一套管理模式被設計出來:

缺錢?就搞高積累,勒緊褲腰帶,把每一粒糧食都省下來,投入工業化;

沒設備?就向北極熊全面靠攏,再在東方之珠開一個口子,走私也要引進工業設備;

沒人才?就大面積鋪開基礎教育,搞簡化字,快捷高效的傳播知識;

怎麼激勵優秀人才投身工業化?搞城鄉二元化,讓工人與幹部吃皇糧,拉開城鄉的待遇區別……

那麼,

這樣的頂層設計就可以讓兔子跨進工業國家的大門了嗎?

遠遠不夠!

任何國家工業化過程,必然將過去農業社會形成穩定利益格局砸得粉碎,重建一個以工業體系為核心的全新的社會結構。在工業化的衝擊下,大批農民失去土地,大批手工業者紛紛破產。伴隨工業化的一個重要的副產品就是社會的劇烈動蕩。

英國工人的悲慘生活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縱覽世界工業革命歷史,字裡行間都是斑斑血淚。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不列顛,縱然在大航海時代從全世界掠奪了天文數字的財富來啟動工業化,但是工業體系對勞動力永不停止的需求,同樣產生了「羊吃人」的悲劇。

羊吃人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有光榮歷史的高盧雄雞,與工業化過程相伴的是波瀾壯闊的大革命,僅僅拿破崙時代,高盧人就奉獻了整個國家23%年輕人的生命。

至於北美大陸的鷹醬國,工業化也導致了北方工業資本家與南方農場主的尖銳對立,南北兩方撕裂成兩塊,整整4年的內戰將國家打成一片屍山血海——比後來參加兩次世界大戰陣亡的人數還多。

南北戰爭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那麼,兔子怎麼跨進工業國家的大門?

簡單的重複鷹醬、高盧、不列顛等等國家工業化的歷史?讓這個飽受戰亂的國家再承受一次工業化的巨震?

不!絕不!

一套嚴密的戶籍管理制度應運而生。它就像一把巨鎖,將五億國民牢牢的鎖定在土地上,通過限制國民的自然流動,力圖將工業化對社會的衝擊降低到最小程度。「農轉非」就像是開鎖的鑰匙——根據工業化進展,有計劃的將一批批農業人口轉化成工業體系的工人以及體制內的管理人員。

於是,在這樣複雜頂層設計下,兔子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苦難行軍。

1. 鋼 鐵 之 夢

工業化首先從何而始?

煤+鋼是工業化的基礎。

煤炭為工業化提供燃料,而鋼鐵是工業化最基礎的材料,放眼國民經濟社會,鋼鐵的需求幾乎無處不在:工業設備要鋼鐵,開採煤礦要鋼鐵,基礎設施建設要鋼鐵,農業生產要鋼鐵,連北方冬天用鋼鐵做的爐子也比用磚石切成的燃料的使用效率高得多。

可是,建國之初,兔子的鋼鐵產能低的可憐。在當時工業化國家鋼鐵產量以千萬噸計時,1950年兔子鋼鐵產量僅僅61萬噸,對於一個工業體系而言,這點鋼鐵產量可謂杯水車薪。

自己一窮二白基礎薄弱,外部又面臨鷹醬等西方世界的封鎖,向北極熊靠攏,獲取必要的經濟援助+工業設備就成為一種必然。

適逢棒子南北戰爭爆發,兔子一方面為了保衛東北這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一方面也是向北極熊納投名狀,幾十萬兔子卧冰嚼雪,氣貫長虹,將鷹醬等18國聯軍趕回38線,從而在棒子停戰後獲得北極熊156工程的關鍵援助。

156工程是北極熊對兔子工業體系建立之初的關鍵援助,是兔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礎。該工程總計156項工業項目援助,包括煤炭25項、石油2項、電力25項、鋼鐵7項、有色金屬13項、化工7項、機械24項、輕工業1項、醫藥2項、軍工45項、施工3項。

156工程幫助兔子搭起一個工業體系的架子,也是當時兔子薄弱的基礎所能承載的工業援助的極限(156工程主要集中在東北,因為當時東北產業工人與技術員不夠,還從上海抽調了十萬工人與技術員趕赴東北及各地支持。直到今天,在東北還能遇到很多帶這上海口音的老人)。

第一個五年計劃轟轟烈烈展開了。到1957年,兔子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從1952年的20.9%,增長到29.6%。

工業化取得了開門紅。

註:工業體系的建設最初搭架子還不算很難,自己湊一點,別人給一點,搭起一個工業體系的骨架很多國家都能做到,難點是後續的擴張——怎麼協調幾十個工業門類的發展,怎麼維持幾十年對工業化的投入,還有就是工業體系的發展要與國際大環境契合等等,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縱觀二戰後歷史,除了少數國家如腳盆雞、棒子、琉球因為基礎較好,人口較少,在鷹醬扶持援助下發展了部分優勢產業外,成功完成全產業鏈工業化的只有兔子一個,過程中兔子是走了不少彎路,交了不少學費,但是其它發展中國家呢?現在連出路都沒有!

1957年這個節點卻出了問題。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兔子為了把全國力量統一納入工業化建設中,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是合作社,工業是公私聯營——整個國家由一個鬆散無序的農業社會結構改造成一個組織嚴密、指揮統一的准軍事化結構。

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兔子與北極熊交惡,北極熊不但停止了對兔子的援助,而且在2年後單方面撕毀合作協議撤走所有的技術專家。

怎麼辦?

理論上外部援助斷絕,兔子只能靠自己慢慢積累完成工業化過程。可是,已經完成的社會結構性改造怎麼辦?又改回去?

那裡能改得回去!

湖北孝感事件就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

1957年孝感一所初中學生忽然得到通知,高中升學率降低了,考不上高中政府不再分配工作,大家繼續回家務農——這個消息對於長期被灌輸掌握知識以後為國家工業化服務的學生的打擊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於是衝動的學生上街遊行,還圍攻縣政府。

這個事件對高層震動非常大。雖然當事人都受到嚴厲的處罰,但是,高層不得不考慮連鎖的效應——為了迎接工業化,全國拚命普及教育,僅僅才幾年,57年時全國已經建成9000餘所初中。如果工業化進程變慢,那麼,就很難給這些學生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難道等著再出一批孝感事件?

這還是學生層面,工商、農業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範圍更大,如果走回頭路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後果!

於是,一咬牙,做出一個激進的決策:

大跨越!

工業以鋼鐵為核心的大跨越。

農業以糧食為核心的大跨越。

大跨越就是一場悲劇,在那三年中,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吹氣般從57年的29.6%膨脹到60年的44.5%,然後斷崖式在61年跌落到31.9%,與工業同時跌落的是糧食,由於大跨越對生態的破壞以及放衛星式的蠻幹,61年的糧食總產量從58年最高峰的近2億噸跌落到1.3億噸!

大躍進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最令人痛心的是,高層在一片狂熱的氣氛中根本不知道基層真實的生產數據,對於糧食產量做出了不切實際的過高估計,加上對北極熊還債的壓力,錯誤的做出了提高糧食徵收指標的決策。

1960年——1962年,兔子以糧油+其它食品折價21億新盧布歸還北極熊債務,以礦產+五金折價14億新盧布歸還北極熊債務。

60年代新盧布匯率還高於美元,21億盧布大致等於23億美元,23億美元的農產品啊,按照當時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就是七八百萬噸糧食——差不多就是4000萬農民一年的口糧。

糧食減產+徵收提高,

悲劇就這麼發生了……

悲劇之後,兔子只能繼續默默的做工業化積累,直到66年,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佔比達到37.9%,同期農業佔比為37.8%,兔子歷史上(不算大跨越三年)第一次工業指標超過農業。兔子第一次感覺自己摸到工業社會的門檻,這個時間節點與那個著名的歷史事件起點是如此巧合,很難讓人不去聯想之間的邏輯。

又是三年動蕩,工業產值又跌落下去……

70年工業產值才再次超過農業,直到1978年,兔子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佔比達到47.9%,農業佔比降到28.2%,三十年苦難的行軍總算積累了一點家底。

除了工業基礎,78年兔子還培養了上億的產業工人,700萬工程師。

有了這個底子,才趕上了全球第三次產業轉移末班車,從腳盆雞產業輸出中收益甚大。

苦難的行軍(52——80年國內生產總值構成)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註:全球產業轉移有四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產業轉移的路徑是從不列顛向西方大陸和鷹醬轉移。這次轉移加上不列顛與西方大陸陷入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鷹醬成為工業第一強國。

第二次轉移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產業轉移的路徑是從鷹醬向腳盆雞和西普魯士轉移

第三次浪潮大致是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產業轉移發生的主要區域在東亞地區。這次國際產業轉移是由腳盆雞主導的,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主要產業輸出國,而東亞「四小龍」是這次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兔子在80年代初趕上了末班車。

第四次浪潮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產業輸出地包括日本、東亞「四小龍」、鷹醬,這一次兔子成為最大的贏家。

兔子能夠趕上2次產業轉移,除了自己之前的底子紮實,也有一點運氣,80年代——90年代腳盆雞如日中天,與兔子建交後,出於對戰爭的補償,給當時改革開放的兔子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無償援助+貼息貸款摺合兔子貨幣4000多億元,還有就是大量技術援助+生產線。

在80——90年代,腳盆雞是兔子發展最主要的國際資金提供方+技術提供方。這批援助對於兔子工業體系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2. 以 糧 為 綱

民以食為天。

填飽老百姓肚子需要糧食,進口工業設備所需要的外匯也要靠糧食來交換。工業化之初,糧食的地位是無以倫比的。

耕地能種植糧食的統統種植糧食。

受益於一五計劃工業的發展,到1958年,糧食產量從10年前的1.1億噸干到了近2億噸。

大跨越時期,各種稀奇古怪能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都想出來並去嘗試。在自上而下的狂熱情緒下,「放衛星」達到一種瘋狂的地步。

然並卵,最後是慘痛的失敗。

最後,兔子才不得不認識到,提高糧食產量歸根結底還得要靠工業化——準確的說是化工工業

21世紀兔子農業每畝土地使用化肥將近30公斤,人畜糞便要提供30公斤化肥同樣多的養分需要1噸。當時人均耕地約2畝多。一個家庭一年能提供2噸以上的糞便嗎?當然不能,在化工工業發展起來之前,在農村,糞便就是供不應求的稀缺資源。

雷鋒撿糞便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我的父親就講過,他小時候在外面玩耍如果拉了大便是要用樹葉包著拿回家的。

現代化肥工業最重要的部分是合成氨工業。氨是製造所有氨肥、磷肥的基礎原料。合成氨的化學原理並不高深,但是合成氨過程需要設備與管路承受巨大的高溫高壓,這是要合金鋼無縫管生產為基礎的。

兔子的鋼鐵工業才剛剛起步,無法製造無縫鋼管——包括過去戰爭年代,無法製造大炮必須的無縫鋼管也是讓兔子軍工頭痛不已的問題。

不能生產無縫鋼管,靠著一點可憐的外匯去進口,兔子的化工工業只能象螞蟻搬家一樣慢慢去攢。

50年代兔子一共只建設了4家合成氨工廠,60年代20多家,直到1970年兔子化肥年產能只有200萬噸,與21世紀年產4000萬噸相比,產量可謂杯水車薪。

1970年後,兔子終於掌握了合金鋼生產技術,隨後一口氣生產了幾百套合成氨設備,建設了上千個化肥廠。從1970年開始,平均每年化肥生產增長100萬噸,75年提速到增長200萬噸。

合成氨技術突破意味著化工工業的整體上了一個台階。農藥工業、農機工業伴隨著合成氨一起騰飛,塑料薄膜(大棚種植材料)、塑料水管(引水灌溉工具)也大量普及。

歷年化肥產量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在完整的化工產業鏈支持下,兔子的農業生產水平也一路狂飆。

70年代後,兔子的糧食生產曲線以一種近乎60度斜率向上狂飆,從60年最低谷1.3億噸到80年超過3億噸,到2015年的6億噸,同期還生產6億噸蔬菜與水果(時至今日,南邊的阿三在耕地面積與兔子差不多,自然條件更好的情況下,年產糧食也不過3億噸。)

歷年糧食產量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現在的中國人每年大概只吃掉一半的糧食產量,另一半就去喂牛、餵豬、餵雞——一公斤豬肉要消耗5公斤糧食,一公斤牛肉要消耗6公斤糧食,一公斤雞肉要消耗2公斤糧食,供應13億國民天文數字的肉類需求就得消耗天文數字的糧食。

自己生產的糧食不夠就從國外進口,2017年兔子進口了9500萬噸大豆,將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國90%以上的出口大豆席捲一空。而用來購買大豆的外匯則是我們用工業品出口換來的。

2015年,兔子國民年均消耗肉類59公斤,位居世界第十,亞洲第一;人均消耗雞蛋300個,世界第二;人均消費蔬菜500公斤世界第一……

只有工業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只有兔子這樣逆天的全產業鏈才能讓13億國民支撐起一個吃貨的大國。

這些令人自豪的數據背後,就是前三十年苦難行軍的成果。

原創:苦難的行軍(上)

未完待續……

本文部分數據與資料引自馬前卒工作室作品,在此致謝。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