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2月13日是國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在這場中華民族的空前浩劫中,南京同胞死難人數超過30萬人。
落後就要挨打,軍隊戰鬥力不行就無法保衛自己的同胞。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解放軍(本篇主要針對陸軍軍種)在不同時期戰鬥力水平。
按:我去年那篇《屌絲的逆襲:志願軍憑啥能取得韓戰的勝利》被刪了,但是《屌絲的逆襲:志願軍憑啥能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還在,文中所有內容都一致,就是標題有點差別。
大家搜索文章時注意一下。這篇文章如果你沒讀過推薦你閱讀,我自信這是描述志願軍戰鬥力最經典的文章
建國初期
第一個時期:建國初期。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圖片來源:搜狐網)
這個時期中國軍隊達到輕步兵的巔峰,雖然在這個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簡陋,但是我們的軍隊卻將輕步兵這一單一兵種“能聚能散”做到了極致。
靠着這種極致的特點,我們志願軍輕步兵將海陸空都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從鴨綠江趕到三八線,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屌絲的逆襲:志願軍憑啥能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文章中,我詳細描述了志願軍“能聚能散”的特點以及這種特點在戰場中的戰術優勢。
那麼,為什麼志願軍能做到“能聚能散”而其它軍隊做不到?
很多讀者把原因都歸結到我們志願軍戰士具有信仰以及犧牲精神——其實,這只是原因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部隊在建制混亂、傷亡慘重等等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具備自我修復指揮鏈的能力。
這個自我重建指揮鏈的能力簡直不能太重要。
按:這裡轉載一段知乎用戶“鍾瀚”在“如何理解部隊的組織度”的精彩回答。
鍾瀚先生將部隊的組織部劃分為4級,其中最高級別就是能自我重建指揮鏈的部隊,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種能重建指揮鏈的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
你和你的連奉命前往某高地執行側翼攻擊任務。然而在途中你們與敵軍發生了遭遇戰,確切地說,是反而遭遇了敵軍的伏擊。
敵人至少有一挺重機槍和兩挺通用機槍,而你方的重火力卻來不及展開。黑夜中重機槍和通用機槍交替長點射的聲音,與其說讓人恐懼,不如說讓人心涼。
右翼和後方的兩個班遭遇機槍側射,直接全滅;混亂中你中了兩槍,但被頭盔和背後的插板擋住,僥倖沒受什麼傷;你的連長為了救被打懵了的你,被一槍打中脖子,你拼了命也沒有替他止住血;你的指導員隨後接替了指揮,然後沒幾分鐘就被冷槍放倒,斷了一條胳膊,血流不止;副連長試圖去救他,結果毫無意外地一併挨了冷槍,這一槍是在後腦上。
作為連里最後的排長,你接替了指揮的責任。你的戰士開始重整隊形,用手裡的武器向對面還擊。
你命令連里的兩門60迫擊炮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展開,向著有機槍火光的山頭開炮。你們連的炮手是這場戰鬥的MVP,用七發炮彈就打啞了一挺M2老乾媽和一挺M240B。
你聯繫上了左翼被壓得死死的兩個班,你命令你的12.7機槍架在亂石堆里開槍,反壓住對方的兩挺機槍。12.7機槍的壓制力十分可靠,左翼的兩個班趁着解除壓制的機會發動了一次衝擊,消滅了對方最後一挺機槍。
在你的戰士衝上機槍陣地的時候,對面的機槍副手試圖拉開手雷和你的戰士同歸於盡,被你的一名戰士抱着撲進了散兵坑裡。
敵人似乎是撤退了,但夜暗與折損之下,你們也沒有辦法追擊。於是你收攏部隊,統計了一下人員與裝備的損失情況。你方陣亡23人、重傷(隨時可能吊不住命的)16人、輕傷(性命無虞但多少斷了幾根骨頭的)7人。擔任先導的一個班失去了聯絡,情況不明;連部幾乎全滅,其餘的班也被打得七零八落;重機槍和迫擊炮還在,但是機槍班報銷了一半;指導員的血止住了,但斷掉的胳膊八成是保不住了;連用電台中了一發12.7報銷了,幸而通信兵人還沒事。
敵人丟下的屍體也有十五六具,包括掛在樹上的和打碎了還能拼得起來的;敵人丟下的武器彈藥不多,但包括了一挺M240B和大約兩百多發子彈,還有一箱沒拆封的M67手雷和幾具沒摔壞的AN/PVS-14夜視儀。“美國貨的效果就是比咱們自己的銱面人好得多啊。”你試了一下繳獲的夜視儀,不由得讚歎道。
你召集剩下連里剩下的黨員,開了個簡短的黨員會。會上你被推舉為代理連長,繼續負責指揮作戰;你把全連重組為兩個分隊繼續遂行任務;傷員和遺體暫時留下就地隱蔽,等待與上級取得聯繫之後後送。
遠處榴彈炮爆炸的火光已經開始照亮天空,對敵方的炮火準備已經開始了。距離預定時間還有幾個小時,你們還來得及趕到指定位置;而且你們仍然也有信心,能夠在敵人最痛的地方咬上一口。
——這是組織度與組織度上限更高的情況。
這段描寫其實是模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場面,這種場面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非常普遍,任何軍隊相對傷亡慘重更怕建制混亂。因為建制混亂,就意味着整個部隊失去了組織,失去組織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
因為我們志願軍有這個重建指揮鏈的能力,所以,志願軍打不垮,也打不散,聚時能散,散時能聚。只要有幾個基層的黨員,就能重建黨組織,通過黨組織授權就能重建指揮鏈。
而一般的職業軍隊如果建制陷入混亂,是沒有自行重建指揮鏈的能力的,因為對於普通士兵而言,很難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去服從陌生指揮官的指揮。而志願軍這個臨時任命的各級指揮官是通過基層黨組織的授權,黨組織對於中國士兵具有足夠的權威性。
2  上個世紀80——90年代
第二個時期:上個世紀80—90年代。
這個時期中國軍隊指揮與訓練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我選取一段電影片段大家直觀感受一下。
這個長鏡頭拍攝其實是動用了解放軍某部2個師來演繹大兵團行軍的場面。電影籌拍於1986年,1988年正式開始拍攝。電影成片之後曾經邀請一些國民黨高級將領(據傳有黃維、文強等人)看片,希望他們能提點建議。
結果這票國民黨高級將領看到這個黃維兵團的行軍場面後仰天長嘆——如果當年的黃維兵團能走出這樣的水平,淮海戰役怎麼可能會輸掉?
不得不說,這些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還是頗有眼光的,這個行軍鏡頭可能一般人看到的只是大兵團行軍那種氣勢磅礴的大場面。
真正內行才知道,一隻幾萬人的機械化部隊要走出這樣的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代表着極高的組織與訓練水平。
不要說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就算是放到當下,如果哪個國家能拉出一隻幾萬人的大部隊走出這個水平,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基本都可以橫着走了。
現在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鏡頭表現的行軍水平到底強在哪裡?
首先我來講講基本的常識。
一隻師級部隊,下轄3個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每個營下轄3個連,以此類推,同樣,師級部隊還包括不同的兵種,有步兵、炮兵、裝甲部隊以及後勤部隊。
所以,組織如此複雜的兵種以及不同建制構成的部隊行軍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
包括行軍序列——哪些部隊先行,哪些部隊後行,不同建制部隊怎麼銜接;包括行軍隊形——步兵的行軍路線,機械化、裝備部隊行軍路線怎麼安排;最麻煩的是,遇到複雜的地形,行軍序列與行軍隊形如何變化調整。
以上這些環節任何一個出點問題,部隊行軍都會陷入極大混亂,甚至坦克裝甲車碾死幾個人都很正常。
所以,一支步、坦、炮、騎多兵種的大部隊行軍要做到井井有條,層次分明是非常難的事情,這不僅需要細緻的參謀作業、高超的指揮水平,更需要一隻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部隊來執行。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視頻里解放軍部隊行軍蘊含的內容。
這是一隻數萬人多兵種部隊在複雜地形(丘陵、田野、河流)教科書式的行軍表演。
以過河那段為例。五路步兵行軍縱隊恰好走在河灘、公路和田埂上,這些都是行軍最好走的地方。
鏡頭推近,近處的兩路步兵縱隊之間留下的寬度恰好便於機械化與裝甲部隊行軍,十輪大卡車組成的摩托化縱隊正好利用了這個通道行軍,遠一點位置上,是一條公路,步兵自覺靠邊行軍,把公路留給機械化部隊,讓機械化部隊可以通過公路快速推進;公路更遠的位置是河堤,這個河堤很狹窄,不適合車輛行駛,但是非常適合騎兵快速機動,所以,步兵主動把河堤讓出來給騎兵快速機動。
要知道,在上個世紀40年代,騎兵主要作用就是偵查與通訊,對機動性要求非常高,步兵主動讓出這個河堤道路說明步兵基層指揮官都知道這個通道是幹什麼的。
最神奇的是過河那段,六路縱隊上浮橋時自動合併成四路(每座浮橋兩路),中間也恰好留出機械化與裝甲部隊的行軍通道,步兵與機械化部隊過狹窄的浮橋也互不干擾,下浮橋過後,部隊又自動變成六路縱隊,一切都井然有序,絲毫不亂。
整支軍隊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每個士兵每台裝備都恰到好處行進在正確的位置上,不管是遇到什麼複雜的地形,不管行軍序列如何變化,這台機器都運轉良好,令人嘆為觀止。
大家想一想,一隻多兵種數萬人的軍隊,沒有排練,拉出來到陌生複雜的地形上行軍,居然每個人每台裝備都恰好走在正確的位置上,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那麼,這樣的行軍表現在戰場上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部隊調動推進速度極快;
意味着部隊到達戰場就可以建制完整的立即投入戰鬥!
意味着這樣一隻部隊具有極高的作戰效率!
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我志願軍113師從側翼穿插,14小時強行軍74.5公里,先敵五分鐘趕到三所里,113師迅速投入戰鬥擊退了美軍前鋒部隊的進攻。
大家知道這段戰史描述的是什麼嗎?
這段戰史描述的是我113師不但行軍速度極快,而且到達戰場後還能保持部隊完整的建制,所以才能在5分鐘內組織部隊投入戰鬥,創造了二次戰役三所里、龍源里阻擊戰的勝利。
這就是行軍水平與部隊戰鬥力水平的對應關係。
能井然有序快速行軍的部隊戰鬥力肯定很強悍!
所以,國民黨高級將領看了《大決戰》樣片後才會感嘆——當年的黃維兵團能走出這樣的水平,淮海戰役怎麼可能輸掉?
但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我軍也走不出《大決戰》這個“黃維兵團”的行軍水平。主要原因還是那時我軍裝備落後,軍隊編製中沒有這麼多機械化、裝甲部隊。步兵沒有與機械化部隊、裝甲部隊長期磨合訓練,也達不到80年代這個行軍水平。
所以,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軍對自己的的戰鬥力還是非常自信的,當時有一個觀點很流行——美軍裝備是比我們領先,但是我們陸軍靠着這種相比抗美援朝時期更勝一籌的組織、訓練水平也有與美軍抗衡的實力。
但是,90年代初期的海灣戰爭卻給我軍以極大的震撼。
3  多維戰爭模式的震撼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打法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戰爭模式。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1991年海灣戰爭
(圖片來源:網易)
海灣戰爭之前的傳統的戰爭模式是這樣的。
先是通過偵察機、偵察兵去了解對方的部署,然後重炮轟擊掩護,步兵與裝甲部隊投入攻擊。
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技術手段落後,所以戰場上掌握對手的部署情報非常受限制,交戰雙方真實的部署以及部隊的調動都籠罩在戰爭的迷霧之中,戰爭就存在着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把這個不確定性利用到極致,通過對戰場中間地帶的爭奪,把美軍小股偵查部隊按在陣地里出不來,讓美軍完全無法掌握我軍的動向,同時利用近戰與夜戰來彌補雙方技術裝備的差距。
而海灣戰爭,這一切都被顛覆了!
美軍利用高科技技術裝備首先掌握了戰場的電磁控制權——其他國家還根本沒有這個電磁控制權的概念。掌握了電磁控制權,美軍利用偵查衛星、無人機、戰場雷達就可以完全掌握伊拉克軍隊的完整部署,戰場信息對美軍就是單向透明,而伊拉克軍隊對美軍的部署反而一無所知。
然後美軍用戰斧式導彈直接敲掉伊拉克的雷達,讓伊拉克軍隊變成瞎子,同時出動夜鷹隱身攻擊機對伊拉克軍隊的重點目標——包括指揮部、機場、裝甲與重炮部隊進行定點清除。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海灣戰爭中美國核潛艇從水下發射戰斧導彈
(圖片來源:搜狐)
這一套非對稱防區外的精確打擊簡潔有效,伊拉克軍隊一槍未發其實已經被打成了殘廢——指揮部被端掉,指揮鏈被電磁干擾切斷,導彈成了擺設,飛機成了殘骸,裝甲部隊潰不成軍,接下來還怎麼打?
天亮之後,美軍電子戰飛機引導轟炸機還來一波洗地,最後地面部隊出動時不過是打掃戰場——該乾的活,導彈與飛機已經基本幹完了。
如果說傳統戰爭模式雙方還是在三維空間的直接對抗,裝備的劣勢還可以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彌補,但是海灣戰爭美軍這套打法已經屬於四維戰爭模式——
美軍模式相比伊拉克軍隊整整多了一個空間維度(電磁空間),四維對三維就是降維攻擊,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有一本小說《夜色》對未來戰爭模式進行了生動的刻畫。
這部小說是假象未來某一天,中國被美軍與日軍等多國部隊入侵,以此為背景,小說展開了我軍與這票多國部隊作戰的描寫。
在未來的戰爭模式中,交戰雙方首先就是對戰場電磁控制權的爭奪,誰掌握了電磁控制權,誰就擁有戰場的信息偵查權、信息傳遞權以及制導攻擊權,喪失了電磁控制權基本就是單方面的挨打。
即使躲在坑道里,掌握了電磁控制權的美軍一顆溫壓彈精準的投放在坑道上方,也足以將坑道里的人燒成灰燼。
不僅如此,美軍還在廣闊的戰場、我軍戰線前後通過無人機到處布置傳感器,不管是人員運動還是車輛行駛,這些傳感器都可以迅速捕捉到相應的信息,並且迅速召喚遠程重炮或者無人轟炸機進行攻擊。
你不掌握戰場的電磁控制權,不切斷美軍戰場信息的傳遞,簡直就動彈不得!所有的部隊調動、後勤補給都無法進行。
所以,未來戰爭對這個電磁空間的爭奪是非常重要的。
海灣戰爭之後,我軍開始了科技強軍之路。
4  當前我軍的戰鬥力
28年彈指一揮間。
這個過程中的艱辛、苦難、鬱悶等等就一筆帶過。現在解放軍已經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設,並且構建了一套成熟的戰術體系。
這幾年我們閱兵比較多,閱兵是秀肌肉最好的方式,我們正面臨百年未見的大變局,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很多。頻繁秀一秀肌肉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可以讓某些國家與勢力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朱日和沙場閱兵
(圖片來源:中青網)
比如,我就有一個設想——假如,我是說假如我們在1960年就拍攝《大決戰》,也動用2個師來模擬黃維兵團行軍場面,60年代我軍還是能拉出幾隻機械化部隊走出同樣的水平。
如果當時印軍高層看了這部電影,我估計可能就會打消印軍在邊境進行軍事冒險的想法——畢竟印軍高層也有識貨的內行,他們應該很清楚,就憑解放軍這個行軍水平,印軍就沒有一隻部隊能比得上。
2019年大閱兵,很多人的關注點在東風系列“快遞”,其實,在這場大閱兵中,我軍還有一些首次展示的裝備也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比如,信息作戰方隊。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信息作戰方隊
(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個信息作戰方陣展示的裝備就是未來戰爭中爭奪電磁控制權的,這次閱兵一下子拉出來4個信息作戰方隊,展示了多種電子戰裝備——這足以說明,我軍不僅已經擁有獨立的電子戰部隊,而且已經有一套完整的電子作戰體系。
比如無人作戰方隊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無人作戰方隊
(圖片來源:新華網)
無人作戰方隊也拉出來3個,其中包括隱身無人機等多種無人機裝備。這玩意在戰爭中輕巧靈活,能承擔包括戰場偵查、戰術攻擊等等多種任務,而且部署很方便,不依賴機場就可以靈活部署。
信息作戰部隊代表我軍擁有對電磁空間爭奪的能力,無人作戰部隊代表着我軍擁有智能化作戰的能力,這兩個領域以前是美軍壟斷的獨門絕技,是美軍對其他軍隊進行降維打擊的殺手鐧,現在我軍在這兩個領域已經擁有與美軍相抗衡的能力。
美軍現在已經無法對中國軍隊進行降維打擊!
只要大家在同樣的空間維度作戰,那就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我軍就能最大程度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爭取戰爭的勝利。
2018年俄羅斯舉行了一場代號為“東方”-2018的軍事演習,這場演習中國軍隊表現的戰鬥力震撼了世界。
參加這場演習的是中國陸軍第78集團軍的一個合成旅,總兵力有3200人,在演習中我軍合成旅的模擬作戰對手是俄羅斯一個王牌摩步團,總兵力達到4396人(據傳這個摩步團是才從敘利亞戰場上拉下來的,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參加“東方-2018”戰略演習的解放軍部隊
(圖片來源:網易)
在演習前,俄羅斯軍方高層判斷的結果是中方合成旅可能會取得勝利,但是傷亡很慘重,最後即使慘勝也只能退出戰鬥。
結果讓俄羅斯軍方大跌眼鏡。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圖片來源:騰訊網)
我軍合成旅在交戰之後就以兇悍的攻勢將這隻兵力更佔優勢的俄軍摩步團整建制的全殲!
這個結果讓俄羅斯軍方非常震撼,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向媒體坦言,自二戰以後俄羅斯還從來沒有遭受過如此慘重的“傷亡”,而解放軍的戰鬥表現也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那麼,這次中方派出的合成旅是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嗎?
還真不是。
據媒體報道,此次中國參演派出的部隊主體並不是我軍王牌部隊。據悉,其他三個同等規模且裝備更加強悍的兄弟旅此時正在中國北部訓練基地里和有着“外星戰力”之稱的藍軍部隊進行激烈對抗。
也就是說,真正的精銳留在國內進行兵種對抗,裝備水平相對較差的部隊反而被派往俄羅斯參加軍演,還取得了輝煌戰果,不難看出,中國軍隊的戰力已經真的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高度。
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雖然經過多次裁軍只保留了13個集團軍,但是這13個集團軍也是非常強悍的存在。
有軍迷推演,我說的只是純粹的軍迷推演,不代表任何官方態度(中國政府一貫愛好和平,在過去的幾次邊境戰爭中,包括對印反擊戰、對越反擊戰鬥佔領了鄰國大片的領土,最後我們都主動放棄了)
我們軍迷推演——以解放軍目前的戰鬥力水平,只需要出動一個集團軍,滅掉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基本問題不大。印度是大國,所以,出動2個集團軍(如果解決後勤問題),拿下新德里應該也沒有問題。
東亞日韓強一些,但是也只要出動兩個集團軍橫掃朝鮮半島、踏平日本是可以做到的。
最厲害的鄰國是俄羅斯,大致要出動5—6個集團軍才能打到莫斯科。
寫這一段軍迷推演是啥意思?
意思就是最極端情況下,我們周邊所有的鄰國共同向中國發起進攻,我們13個集團軍的陸軍不但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家,還有能力發起反攻犁庭掃穴消滅侵略者。
中國解放軍就有這個實力!
現在除了建設陸軍,我們還在大力建設海軍與空軍。這是為了保衛中國在海外的利益,保衛我們的海洋生命線,保衛每年出境的1.3億次國人權益,保衛幾千萬海外華人不被當地土著欺辱。
請銘記12月13日國祭日!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一隻強大的軍隊,中華民族被欺凌被屠殺的歷史永遠不會重現!
國境內歲月靜好、和平安寧是有絕對保障的。
向中國軍人致敬!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