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

前幾天互聯網頭部網貸平台團貸網宣布暴雷,又是幾百萬人的血汗錢打了水漂。對於互聯網p2p平台,我是一開始就不看好的,內部群也無數次強調不能去,即使已經投資給p2p平台的也要馬上把錢收回來。過去只是簡單粗暴的給結論,沒有系統的梳理過內在的邏輯——因為這個邏輯要梳理清楚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的。

今天就藉著p2p的案例,給大家講一台金融課——哪怕你在大學學的就是金融專業,我的金融課你也得聽一聽。即使你對經濟與金融一無所知,我保證這堂課也能讓你掌握金融與投資最核心的東西。

1

為什麼我不看好互聯網p2p平台?

很多人把互聯網p2p平台解釋為上網的高利貸——這個比喻沒錯。但是高利貸不是我不看好的理由!中國高利貸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個行業能生存幾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看問題的方式從來都是至頂而下的模式,先宏觀再微觀——立足宏觀大背景觀察微觀案例,才可能有清晰的認識。

所以在講網貸平台之前,我們先把視野抬高一個層次,探討幾個很有意思的宏觀問題——

過去幾屆管理層三令五申要求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銀行為什麼不執行?

中國的銀行大多是國有銀行,銀行負責人都是國資委任命。國資委任命的銀行行長為什麼不執行國務院的指令?

原因很簡單,銀行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貸款給小微企業風險太大了!

金融企業生存的基礎是什麼?壟斷的金融牌照?雄厚的資金實力?完善的網點布局?

以上都不是!

是風險控制能力(簡稱風控)!

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風控是金融企業生存的基礎,是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小微企業經營不穩定,又缺乏可以抵押的資產,銀行如果盲目放款給小微企業那麼就會導致大量的不良貸款,不良貸款數量太大就可能導致銀行出現系統金融風險。

所以,銀行出於風控的限制無法大量貸款給小微企業屬於事出有因,而管理層對銀行的指令也是要求銀行在滿足風控要求的情況下盡量多挖掘優質小微企業給予支持。

按:金融系統怎樣才能給小微企業足夠的支持,這不僅是中國的老大難問題,也同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不過這個世界性的難題未來可能首先被中國解決掉。

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是互聯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國內幾個互聯網頭部企業已經逐漸建立了龐大的大數據庫,未來互聯網頭部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風控,就能挖掘出優質的小微企業給予金融支持——這個話題我們在文章最後來談。

現在大家對金融企業核心基礎是風控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宏觀問題——

為什麼我們老是說中國企業融資成本高?

社會平均融資成本與兩個因素有關係,其一是貨幣供應量,這個與貨幣政策有關;另一個就是與我們金融系統的風控能力有關——銀行風控能力強,不良貸款率低,那麼存貸差的空間就可以壓縮,如果存款利率不變(銀行吸收資金的成本),那麼,貸款利率就可以降下來。反之,如果銀行風控能力較差,不良貸款率高,那麼存貸差的空間就降不下來,同樣即使存款利率不變,貸款利率也降不下來。

以上兩個因素中,後者遠比前者重要——也就是說,銀行風控能力對貸款利率的影響遠遠高於短期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列幾組數據,大家就明白這個道理。

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銀行運營成本是2%(網點租金、人工工資、辦公費等等)、不良貸款率是3%,那麼銀行資金成本就是6%,貸款利率低於6%銀行就得虧本。

假如銀行的利潤率是1%,那麼最後社會平均貸款利率就是7%。這個時候即使央行把基準利率降0.25%——0.5%,對於最後的貸款利率的影響也只是0.25%——0.5%,社會平均貸款利率也是6.5%——6.75%。

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銀行運營成本是2%(網點租金、人工工資、辦公費等等)、不良貸款率是1.5%,那麼銀行資金成本就是4.5%,假如銀行的利潤率同樣是1%,那麼最後社會平均貸款利率就是5.5%。這個時候即使央行沒有降息,社會平均貸款利率也要比前面的低。

所以,我們國有銀行風控能力是決定社會融資成本的關鍵,即使央行大規模放水降息——央行真這麼做,金融系統反而會提高風險偏好——其實就是變相提高實際貸款利率來對沖大規模放貸導致的不良貸款率上升。

銀行是我國金融系統的核心支柱,銀行平均貸款利率就是一個標杆,這個標杆決定了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利率。

那麼,我們國有銀行風控能力怎麼樣?

過去很差,現在很優秀。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銀行不良貸款率是15%以上,21世紀之前,中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利率也在10%以上——銀行不良貸款率如此之高與經濟體制轉型有關,所以,中國入世談得很艱苦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此高的不良貸款率代表着當時中國金融系統很差的風控能力,這樣的金融企業一旦開放,絕對要被外資銀行幹得渣都不剩。所以,當時入世什麼都可以讓步開放,金融系統絕對不能讓步開放。

21世紀後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近幾年達到1.5%左右——在全世界1000家主要銀行排名在7——20之間,妥妥的第一梯隊。銀行不良貸款率降低就代表着銀行的風控能力提高,就代表着銀行核心競爭力增強。這是中國去年能夠擴大對外開放,包括擴大金融業的開放的底氣所在。

呃,隨便吐槽一句,管理層依靠數據決策;而我們有些人靠意淫陰謀論來猜測管理層意圖——所以陰謀論者所謂推測的「真相」往往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

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全球主要銀行不良貸款率排名

全球1000家銀行前50強,中國銀行目前佔據12個席位,佔比達到24%,所以中國金融業的實力遠比大家想像中更強大。

因為我們銀行風控能力逐年增強(不良貸款利率逐年下降),所以,社會平均融資成本一直在下降。

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近年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利率

2015年12月全國金融平均利率降到了5.5%以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數據。這個數據同樣也是2015年年底啟動供給側改革的決策依據——另一個依據就是銀行不良貸款率已經降到非常低。

銀行風控能力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標準,銀行不良貸款率沒有降到一個很低的數字,大家想一想去槓桿會是什麼結果?那絕對會爆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因為去槓桿收縮流動性,金融機構平均利率開始緩慢上升,去年達到了6.6%左右。你看看,在2014年之前,我們的貨幣供應——m2增長都是在14%以上,去年m2增速才8%,但是金融機構平均利率反而相比2014年下降了一個百分點。所以,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是多麼重要啊!

去年金融機構平均利率6.6%,但是不同的行業又有所不同,比如去年房貸平均利率就只有5.5%——這是因為房貸是最優質的貸款業務,不良貸款率非常低,所以銀行才會下調這個行業的貸款利率。

按:現在大家買房能享受這麼低的房貸利率,首先就得感謝我們銀行風控能力的提升,在21世紀初,我們買房的時候貸款利率就沒低過8%。

同樣,為什麼國有企業貸款利率低?因為大多數國有企業都是優質客戶,國有企業拿到貸款都是實實在在做事的,而很多民企拿到貸款就亂來——買房買車給兒子做生意甚至轉移到境外,所以民企貸款利率高主要就是這些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決定貸款利率的主要就是銀行對不同行業的風控標準,與啥國有民企真沒多大關係。比如,前幾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要在銀行貸款,沒有合適的抵押物,地方政府財政就會出一個擔保函——擔保如果平台公司無法及時歸還貸款就由地方財政負責。後來地方債務急劇增長,然後所有的銀行就提高風控標準,將大部分地方財政的擔保函視為無效。

現在我們可以給出幾個基本的結論:

1、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核心,也是目前中國金融體系中實力最強的機構。

2、銀行吸納資金的成本最低(定期、活期綜合成本不超過2%),風控能力也最強(幾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在1.5%左右),所以最後貸款利率也最低。

3、因為銀行貸款利率最低,所以銀行基本壟斷了中國最優質的客戶群(包括個人與企業)。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你的文章不是寫p2p暴雷的邏輯嗎?寫一大篇銀行的資料幹什麼?你別急,我得把中國金融系統的基本構架與脈絡給你梳理清楚,這些與p2p都息息相關。

2

中國的金融體系在銀行之下,就是信託、基金等等這些機構。

這些金融機構與銀行相比就屬於全面的劣勢:包括吸納資金的成本很高、風控能力不如銀行,所以貸款利率也遠遠高於銀行。

首先,信託、基金無法象銀行一樣直接吸收存款,只能吸引投資人群,為了跟銀行爭奪客戶,所以只能通過高額收益來吸引客戶,這就導致這些機構吸納資金的成本很高,一般都要在10%以上。

其次,這些機構面對的貸款客戶群相對銀行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僅優質客戶都被銀行壟斷,只能做銀行不做的客戶,而且一般只能做企業客戶,不能做個人客戶。所以這些機構很難做大規模來攤低成本,不良貸款率也降不下來。

最後就是由於吸納的資金成本高,所以最後放出去的資金價格也很高,信託、基金一般都是在17——18%左右,這麼高的資金利率必然會導致高風險,但是這些機構的毛利率也沒有幾個點,所以只要1個項目貸款出問題,往往做10個項目都填不上這個虧空。

所以,信託、基金這些機構為了控制風險,風控標準比銀行還高。

以私募股權基金為例(信託也差不多),一般投資項目基本要求就是「雙覆蓋」——資產覆蓋、股權覆蓋。什麼意思呢?就是假如某企業需要1個億的資金,那麼基金就要求這個企業至少有3個億以上的凈資產——這就是資產覆蓋;同時還要求企業股東把90%的股權過戶給基金——別急,基金不是要吞掉這個企業,這只是一種風控要求,在企業把股權過戶之前,基金與企業還得簽訂一個股權贖回協議,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基金投資+約定的投資收益)基金將股權再過戶還給企業股東——這就是股權覆蓋。

這種「雙覆蓋」模式其實是一種非常苛刻的對賭風控模式,假如企業無法在規定時間按照約定價格拿出足夠的現金去贖回股權,那麼企業就是別人的了。也就是說基金投資1個億的現金,如果企業無法及時贖回,那麼,企業至少3個億的資產就歸基金所有了。

在雙覆蓋之後,基金投資後一般還會監管企業的財務部門,防止企業拿到資金轉移出去。

大家覺得這種雙覆蓋風控模式如何?

感覺是不是風控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銀行?

那麼,基金、信託投資是不是比銀行安全?

未必!

大家想一想,一般能接受如此苛刻的雙覆蓋模式的企業是個啥情況?那就是資金壓力很大,銀行貸款做不了,又沒有其它的融資渠道(高利貸不願意)才可能接受這樣的對賭資金協議。

這類企業是存在較大的風險的。

即使對賭失敗,企業無法在規定時間拿出現金來贖回股份,理論上企業以及所有的資產就屬於基金所有,但是企業老闆怎麼會甘心如此就出局,那一定會搞出各種事情來讓基金也不得安寧——以前重慶就有過這樣的案例,企業老闆對賭失敗出局後,發出公開信控訴某金融機構「設局」吞併他的企業,然後各種上訪控告折騰了好幾年,搞得雙方都聲名狼藉精疲力盡。

就算是基金順利拿到遠超過投資的資產,但是大宗的資產不是跳樓打折就可以隨便出售的,如果資產賣不掉,基金同樣會面臨現金流的考驗。

2012年私募股權基金才興起的時候,內地遍地開花出現了很多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方向主要就是房地產,只有房地產行業才可能承受私募基金較高的資金價格。

幾年時間,很多私募都陸續投了幾十個項目投資規模動輒幾十個億,我的一個朋友也做了一個私募基金,但是他的性格偏保守,看了很多項目,最後都放棄了,所以成為那幾年業績最差的私募基金。

2015年——2016年房地產寒冬來臨,很多地產公司現金流都出了問題,直接把那些風光一時的私募基金、小貸公司帶進溝里(同期也有很多信託項目暴雷,不過信託實力很強,大致還撐得住),無數基金、小貸倒閉,老闆跑路。反而是我那個朋友幾乎沒做什麼項目的私募基金活了下來。

你看看,只要貸款利率做高,你怎麼設計風控措施都無法規避風險。

3

現在我們可以來講講p2p網貸平台了。

如果我們將銀行設定為中國金融體系中的一流金融機構,那麼基金、信託就是二流;p2p最多算三流,大致與小貸公司、典當行是一個層次,連基金、信託也比不上。

p2p平台吸納資金的成本很高,這些p2p平台通常以高額回報來吸納客戶——承諾年回報要達到12%——16%,加上拓客成本(給拉資金的業務員提成)、企業的運營成本,吸納資金綜合成本一般達到接近20%,企業如果再有幾個點的利潤,那麼最後放出去的資金價格至少也要達到25%以上。

我們假設p2p平台資金的綜合成本是20%,如果放出去的資金利息是25%,這就是5%的空間,理論上就只能忍受5%的不良資產貸款率;如果放出去的資金利息是30%,這就是10%的空間,理論上就只能忍受10%的不良資產貸款率。

大家明白上述描述的含義嗎?

按照前面梳理的金融體系:銀行是一流的金融機構,做一流客戶;信託、基金是二流金融機構,所以做二流客戶,p2p算是三流的金融機構,做三流客戶——好吧,現在p2p假如能夠生存那就必然得有這樣的邏輯——p2p做100個銀行、信託、基金都不做的三流客戶,在貸款利率達到25%——30%的情況下,能讓90%以上的客戶按時還本付息。

這TM不是開玩笑嗎?

所以p2p的模式完全就是一個偽邏輯!

不但基本模式有致命的缺陷,很多網貸平颱風控就是一個渣。

不是我看不起這些網貸平台,很多打着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網貸平台其風控能力真的慘不忍睹。

玩金融沒有強悍的風控能力就是找死!

現在市場上有一條黑吃黑的產業鏈,就是專門剪這些網貸平台的羊毛。沿海地區很多網貸平台就是被這些黑色產業鏈搞死的。

4

下面講講高利貸能夠生存的邏輯。

任何金融機構能夠生存一定要建立在一個基本邏輯公式上:存貸差>不良貸款率。高利貸也不例外。

現在市場做高利貸主要有小貸公司、典當行等等,這些年幾輪經濟周期讓一茬一茬的做高利貸的機構倒下,但是總有一些打不死的「小強」頑強地生存下來。

能生存的高利貸機構一般都有幾個特點。

其一,吸納資金的成本不高,一般是銀行貸款,利率7——8%左右;這個很關鍵。因為資金成本不高,那麼放出去的資金就不用做太高的利率,3、4分就可以做(年利率36%——48%)。這其中就有30%——40%的空間來覆蓋不良貸款。

以前有很多小貸、典當行高息吸納資金,比如吸納資金成本一般是2分(年利率24%),這麼高的資金成本最後放出去的貸款至少要做到5分(年利率60%)以上,我甚至見過以3分息(年利率36%)吸納資金最後放出去的資金做8分(年利率108%)、1毛2(年利率144%)的高利貸。

最後這些高息吸納資金的高利貸機構時間一長基本都會死掉。原因很簡單,利率越高,不良貸款的比例就越高,這是基本的經濟規律。利率超過5分的貸款基本上不良貸款率會超過50%——兩筆貸款至少有一筆會出問題,至於5分以上的貸款基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懸崖上走鋼絲,即使你技藝高超,一陣風吹來就足以讓你萬劫不復。

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其二,規模不能做大。請記住,高利貸行業是無法做大規模的,因為高利貸風控除了資產抵押,最主要的還是靠對貸款人與家庭情況的掌握,這種模式是無法複製擴大的。所以高利貸規模一大風控跟不上基本就是不歸路。

想一想,那些p2p網貸平台,本質上就是上網的高利貸,其風控能力比縣城的典當行還不如,一邊拚命的高息吸納資金,同時還得拚命擴大貸款規模——高利貸行業基本生存的兩條紅線都踩過了,不是找死是什麼?

5

最後講一講金融創新。

任何金融創新一定要建立在風控標準提高的基礎上,這是一條鐵一樣的規律。凡是降低風控標準的金融創新最後一定要受到市場的懲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最初是銀行給最底層的人群發放住房貸款,首付1成,按揭9成——如此高的資產抵押率又面對收入低而且不穩定的底層人群實在是一個高風險業務。房價如果出現波動,或者貸款人收入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貸款出現問題。

本來美國兩房銀行發放這類貸款是很謹慎的,風控很嚴(貸款人資格審查)、投入資金也很有限,即使出現壞賬影響也不大。後來華爾街搞金融創新,將這些貸款包裝成債券拿到金融市場去出售——最後面向公眾的基本就是一個完美的金融產品——有資產抵押、回報穩定,不良貸款率只有1%(華爾街金融創新者偷換了一個概念,將房貸總體的不良貸款率默認為給底層人群發放房貸的不良貸款率),這種金融產品立刻引起投資者的瘋搶。

呃,前些年中國很多賣不掉的商鋪資產也是學習這種先進模式,以分零小塊資產為抵押,承諾年回報7%等等,一樣引發公眾瘋搶,最後基本都是一地雞毛。

債券賣完了,市場還有需求怎麼辦?那就再做一批!有錢不賺就是王八蛋!於是銀行拚命給底層人群發放住房貸款,風控也不管了,反正這些貸款最後包裝成債券金融市場都會買單。

最後,這些按揭貸款出現大面積斷供潮,投資者這才發現,這些金融產品底層邏輯是一個偽邏輯,所以這些債券如同廢紙一樣被投資者雪崩般拋售,然後引發金融市場恐慌,然後金融危機就爆發了。

08年之後,中國銀行將房貸提高了一成首發,首套房是三成(過去是兩成),二套房是四成(後來增加到五成)。原因就是吸取了美國的教訓,銀行系統性的提高了房貸的風控標準。

看到上述案例有何感覺?

凡是降低風控標準的金融創新最後一定要受到市場的懲罰!

這是一條鐵一樣的規律!

大家想一想,過去一兩年隨便一個成年人拿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在幾十個網貸平台貸出幾十萬的現金出來,這些平台的風控是個啥水準?

最後這些平台不暴雷真的沒天理了。

我認為中國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網貸平台只有幾個互聯網頭部企業做的平台,原因很簡單,它們做的才是不降低風控標準的互聯網金融創新。

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是啥樣?

一定是依託大數據來做風控。

原創 | 團貸網暴雷背後的經濟邏輯

以企鵝的微x貸為例。

這個產品的風控是建立在海量的大數據+嚴密的算法邏輯上的。因為企鵝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台,同時也是移動支付使用最多的平台,所以企鵝積累了海量的社交數據+消費數據。企鵝會根據你的社交活躍度+移動支付的頻次與額度給予一個信用授信,這個額度是風險很低的。

比如貓哥每年通過微信支付有幾十萬,微信轉賬上百萬,企鵝給我的信用額度還不到十萬,這個額度能有啥風險?

然後企鵝資金成本也低,80%的信用貸款是通過商業銀行做的,這個資金成本不會超過8%,然後信用貸款的利率是萬5,也就是年利率18%,這個空間至少有10個點,也就是可以覆蓋10%的不良貸款。

但是企鵝的每筆信用貸款80%都是一萬以下的小額度。通過大數據風控,最後不良貸款已經控制到一個非常低的程度。

大家知道是企鵝的網貸不良貸款率是多少嗎?不到0.5%!簡直相當於全球最頂尖銀行的水平,比我們國有銀行還低1個百分點。所以現在商業銀行爭相給企鵝的信用貸款提供資金,企鵝的xx銀行現在是中國最賺錢的銀行。

同樣,因為企鵝的大數據比阿里還強大(阿里沒有社交數據),所以阿里網商貸的不良貸款率比企鵝要高,達到1%——也算是非常優秀了。

請注意一個細節,企鵝與阿里都是做的沒有抵押物的信用貸款,居然能將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甚至以下,僅此一點就足以秒殺全球任何銀行。

所以,大數據風控做好了,遠遠比傳統金融風控還厲害,這就是我為什麼說,未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這個世界性難題只能靠中國。因為中國互聯網經濟最發達,移動支付也冠絕全球——只有中國才能積累海量的大數據。大數據是中國未來與美國在金融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競爭最大的優勢。

沒有大數據的網貸平台比小貸公司、典當行還不如。

好了,貓哥的金融課也該結束了。

這堂金融課就是讓大家對金融領域有一個清晰的脈絡。這個脈絡就是風控,重複無數次的風控,也是無以倫比重要的風控。

現在給喜歡思考的同學布置一個作業,假如未來幾十年你準備用閑錢做投資,那麼,你該怎樣建立自己的風控體系?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