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很多人喜歡看地緣政治——從地緣格局看政治局勢變化。但是,地緣格局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地質變化。
地質變化決定地緣格局。
那麼,我們能不能跳過地緣格局這個中間商,從地質變化來解讀政治歷史呢?
今天我們就來做這個有趣的嘗試。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有句詩很出名——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管是你是眼中含淚,還是心中有愛,其實對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都缺乏了解。
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是全球幾大洲地質結構最複雜的地區,沒有之一。這種複雜的地質結構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後天一次意外事故。
這次意外事故就是印度次大陸對於東亞大陸的一次驚天大碰撞。
大約在4500萬年之前,印度次大陸還是非洲的一個大型島嶼,位置大致是今天馬達加斯加一帶。但是這塊土地頗有靈性,可能是預感到未來人類文明誕生之後,東亞地區將成為世界的中心。
所以,印度次大陸毅然脫非入亞,順着印度洋北上,大約在4500萬年的時候,一頭撞在東亞大陸上!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印度次大陸撞擊東亞大陸動圖
(來源: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這場驚天的地質大碰撞就決定了東亞地質結構與地緣格局,也決定了人類文明誕生之後東亞5000年歷史,某種意義也決定了人類5000年歷史。
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這句歌詞其實就是描述了這次驚天地質大碰撞,因為印度次大陸恰好就是撞在東亞大陸的腰眼上。
這場撞擊第一個倒霉的就是印尼與菲律賓。本來這兩哥們就是東亞大陸的一部分,被印度次大陸這麼一撞,兩兄弟沒抓緊就被震到太平洋成為一堆島嶼碎片。
所以,我們南海種島美國佬指責「破壞了南海生態」,這就是沒地理常識的表現——我們明明是恢復東亞大陸幾千萬年前的原始地貌好不好?我個人的想法是,南海種島不能停!要從海南島一直種到與菲律賓連成一體!
第二個倒霉就是新疆,印度次大陸沒撞擊之前,新疆屬於沿海地區,青藏高原都是一片海洋。結果印度次大陸如同小火車一樣撞上來,將青藏高原填海成地,新疆被悲催地撞得遠遠的——成了一個內陸地區。
最令人氣惱的是,印度次大陸不但猛烈的撞擊東亞大陸,還要強勢插入,死活都要成為中國——呃,不對,準確地說死活都要成為東亞大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次大陸對於東亞大陸的插入持續了幾千萬年!(本來這裡我想打一堆驚嘆號表達我對印度的敬仰之情,後來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高峰時期這個每年插入速度只有5厘米,現在只有幾毫米,所以就只給一個驚嘆號馬馬虎虎了)
這個持續的插入對於東亞大陸的地質結構造成了決定性的影響。
2  那堵擋風的牆
在印度次大陸撞擊之前,東亞大陸地形整體是平整的地貌,偶爾有幾個山丘也就相當於少女臉上的小痘痘無傷大雅。
但是印度次大陸撞擊之後,情況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的就是青藏地區。
在撞擊之前這是一片海洋,撞擊之後填海成為陸地,然後是印度次大陸持續幾千萬年地插入,讓青藏地區地面不斷提高,最後成為平均海拔4000米,直插雲霄的世界屋脊。
地球上全部8000米以上的山峰,絕大多數7000米以上的山峰統統都分佈在這片土地上。這還是小痘痘嗎?卧槽,臉都撞腫了好不好。
直接面對碰撞的青藏地區海拔升高了4000米,但是這個碰撞的洪荒之力還在繼續向遠處擴散——緊鄰青藏高原的內蒙古、陝西、雲南、貴州等地海拔也跟着提高了1000米—2000米,成為次級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然後這個碰撞的應力繼續向我們東部地區擴散,形成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等東部地區的山脈,不過這些山脈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
至此,中國的基本地理格局基本成形,大致就是三級台階的格局。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中國地理的三級階梯
(來源:豆瓣網)
地理格局形成之後,影響最大的就是兩個地區,一個是我們大西北地區,一個是我們東南地區。
我國東南地區位於北緯30度,這是地球最乾旱的緯度線。在大碰撞之前這篇地區都是乾旱的沙漠。對!你沒看錯,包括現在的浙江、江蘇、湖南、江西、四川、重慶等地區曾經都是沙漠。
因為青藏高原的崛起成為東亞大陸一道擋風的「牆」,源自太平洋的季風自東而來,迎頭撞上青藏高原不得不悻悻而歸,太平洋季風在東南地區形成一個大循環,充沛的水汽驅散了北緯30度的乾旱,讓江南從沙漠變成魚米之鄉。
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北方政權穩定了統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征伐江南。原因無他,江南這個魚米之鄉太富庶了!
由北向南的征伐沒有任何後勤壓力——越往南方人煙越密集,越容易解決軍隊的補給;相反,由南向北後勤壓力直接提高了無數個等級,打到長城一線基本就是農耕文明的極限。
所以,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絕大多數都是北方征服了南方,而南方征服北方只有元末明初那一次。
假如沒有印度次大陸的大碰撞,中國歷史一定會改寫。因為沒有任何北方政權對於越過東南地區的大沙漠去征伐南方會有興趣。中國的疆域將向北方與西方拓展。
與江南的幸運相比,中國西北地區就很悲催了。
高聳的青藏高原不僅阻擋了溫暖濕潤的印度洋季風北上,讓地處內陸的大西北乾旱少雨。同時,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簡直就是一台超級吸雲機器,將周邊的雲層與冷空氣全部吸納到高原上變成冰雪。
本來就乾旱少雨的大西北最後就只能變成沙漠與戈壁。
來自於西伯利亞的風塵也被青藏高原所阻擋,它們吹起西北沙漠里的塵土向東推進,最後在太行山與秦嶺形成的屏障前停下腳步,無數的沙塵顆粒在這裡沉澱,最後形成厚達400米的黃土高原。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黃土高原
3 400毫米降雨線與農耕文明天花板
受印度次大陸撞擊的影響,東亞大陸從青藏高原由西向東形成一系列的山脈,受這些山脈的阻擋,來自太平洋的季風以及來自西伯利亞的西風形成涇渭分明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將東亞板塊分成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來源:搜狐網)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恰好與400毫米降雨線重合。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400毫米降雨線是農業文明的生死線,只有滿足每年降雨量達到400毫米以上才能農業耕作。所以,你也可以這樣理解,只有太平洋季風能到達的地方,才是適宜農耕文明的土地。
400毫米降雨線基本就是農業文明疆域的天花板,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明朝,中原政權都沿着這個400降雨線修建了萬里長城來抵禦游牧文明的衝擊。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漢族政權無數次越過長城將游牧民族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卻很難在400毫米降雨線之外保持長久穩定的統治,主要原因就是在400毫米降雨線之外統治成本太高,因為無法耕作,所有的糧食與物資都要從內地輸送,這樣的賠本生意對於農耕文明政權是極大的財政負擔。
清代是唯一能在400毫米降雨線以外建立穩定統治的朝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清代通過聯姻實行滿蒙一體的國策,將蒙古族變成400毫米降雨線外最堅定的滿清政權的支持者,另一個就是清代是農業文明中央集權的巔峰,強大的中央集權意味着可以從內地抽取更多的資源去補貼400毫米降雨線以外地區的統治。
我有時也會開一個腦洞——假如沒有印度次大陸的碰撞,中國地質結構也不會如此崎嶇不平,新疆是沿海,太平洋季風與印度洋季風雙重影響下,這個400毫米降雨線將向北面延展很遠,那麼,中國古代的疆域很大可能將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
中華民族是這個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之一。我們在戰國時代的煉鐵溫度就達到1400度——這是讓鐵液化的臨界點溫度。掌握了液化煉鐵技術讓我們在戰國就進入鐵器時代,這個時間比歐洲提前了整整1000年。
鐵器時代的民族對於青銅器時代的民族就是代差式碾壓。因為有了鐵器不但農耕效率更高,而且頂盔貫甲手執尖銳鐵質兵器的軍隊也絕對是非鐵器時代民族的噩夢。
中華民族開疆拓土的動力十足,在漢唐全盛時期,我們甚至越過400毫米降雨線征服了整個西域,如果沒有印度次大陸的碰撞,沒有天山山脈這樣不可逾越的障礙,我覺得我們可以一直打到波斯(伊朗)以及阿拉伯地區。
中華民族文化同化力很強,只要在征服的土地上輸出華夏文化再輔以上層聯姻與底層通婚,幾千年之後,包括中東與伊朗這些產油區就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自古以來」。
該死的印度!呃,不對,是該死的印度次大陸!
尼瑪好好在非洲獃著不好嗎?非要來一個脫非入亞!
4  母親河
青藏高原的崛起不但改變了東亞地區的氣候,還孕育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母親河。
隨着青藏高原如同坐電梯一樣不斷上升,最後直插入大氣層,地面與大氣層的溫差讓大氣層的水汽凝結,形成大量的降雪,這些降雪日積月累形成青藏高原處處可見的冰川。
等到夏季來臨,由於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接受的日照更多,然後冰川融化,形成河流,這些河流順着地形跌落而下,就是整個東亞地區的母親河。
我們的黃河發源於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脈;我們的長江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崑崙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
東南亞的母親河湄公河源自藏邊的怒江,印度河源頭是西藏的獅泉河,恆河源頭是雅魯藏布江。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東亞母親河水系圖
(來源: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西藏是整個東亞地區母親河的源頭!
所以,西藏這個世界的屋脊對於東亞板塊至關重要。
通往西藏的通道有兩條。一條是從四川經大小金川入藏,這就是川藏線;另一條是從新疆經阿克賽欽地區入藏,這就是新藏線。
為了控制這兩條入藏通道,我們付出了血的代價。
清乾隆時期,大小金川叛亂,導致川陝腹地震動,為了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亂,乾隆皇帝歷經數十年,傷亡將士數以十萬計,耗費白銀一千多萬兩,最後總算控制了大小金川這個川藏通道。
英印殖民地時期的英國,獨立之後的印度,一直對西藏念念不忘,做夢都想吞併這塊土地。因為只要拿下西藏,就是控制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水龍頭!甚至連我們三峽大壩能不能蓄水發電都要看西藏上游的臉色。
1962年,印度尼赫魯政府不顧我國一再警告,悍然命令印軍北上入侵我西藏地區。結果這群印度阿三沒有腳下這塊土地那麼硬朗,在喜馬拉雅山脈撞得頭破血流,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
偉大領袖有句名言:「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想明白印度為什麼要搞我們?」其實這個問題我算是想明白了,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總有一批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印度腳下這塊土地從歷史來看就屬於東亞板塊外來戶,偏偏白日做夢,一個外來戶居然企圖控制整個東亞板塊的總水龍頭!印度次大陸一手造就的喜馬拉雅山脈就是這個外來戶不可逾越的高峰!
戰爭之後,我們主動從藏南地區撤離——那個地方大雪封山之後就是一個死地,根本守不住,但是拿下了並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它是新疆進入西藏的唯一要道,戰略意義十分重大。
兩條入藏通道在手,西藏就永遠不可能脫離祖國母親的懷抱!
所以,整個東亞地區母親河的水龍頭目前都掌握在中國手裡。這玩意是碾壓南亞到東南亞一票國家的大殺器。真惹毛了,只需要建個水電站關閘蓄水,下游的國家就得跪。
這是青藏高原海拔崛起帶來的唯一地緣政治利益。
破碎的地質結構
有句話是怎麼說的?
當那啥不能避免時,就只能把它當做一種享受。
自從45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撞上了東亞大陸,這塊土地就沒消停過,幾千萬年來,這塊土地就一直在向東亞板塊深處擠入,雖然速度越來越慢,但是一直沒有停啊。
對於印度次大陸的碰撞,我們很難用一種「享受」的心態來接受這個現實。
能有這個「享受」心態的就只能是江南地區,本來就是一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無人區,因為印度次大陸的撞入奇蹟般的變成情深深雨蒙蒙的魚米之鄉,滄海桑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莫過於此。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除此之外印度次大陸撞擊給東亞大陸帶來的都是痛苦。
不說大西北為此變成苦逼的沙漠戈壁灘,撞擊還造成了東亞板塊地質結構的複雜變化。
青藏高原的崛起,讓高原邊緣地帶地質結構極不穩定,所以,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交界處就成了著名的地震帶。
2008年汶川地區爆發8級大地震,死難人數超過10萬人。
原創 | 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
(來源:澎湃網)
除了地震,還有山體滑坡、泥石流不斷。比如那條著名的進藏路線318公路,就是一個重災區。
前幾年全球爆發頁岩氣革命,中國急忙盤點自己的頁岩氣儲備,儲量雖然不少,但悲催的是,中國的頁岩氣儲備大多集中在四川、陝西等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因為印度次大陸的撞擊造成複雜的地質變動,這些頁岩氣儲備還埋得很深。
美國頁岩氣平均井深是1500米到2500米,中國足足多一倍,平均井深達到3500米到4500米,所以,美國佬開一口頁岩氣井成本不過600萬美元,中國目前是1500萬美元。
埋得深不僅開採成本高,而且這些頁岩氣儲備的地區地質結構非常不穩定,開採頁岩氣很容易造成地質災難性變化。
所以,對於中國而言,自己採氣還不如買氣,所以,才與俄羅斯簽訂了一個4000億美元換取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協議。
 苛刻的造物主與偉大的民族
總體而言,我覺得造物主對東亞大陸挺苛刻的。好端端的安排印度次大陸給東亞板塊來了一次跨越幾千萬年的撞擊,導致這片土地形成複雜的地理格局以及氣候條件。直接把中華文明壓在400毫米降雨線以內幾千年無法騰飛。
但是這塊土地上卻孕育了一個偉大的中華民族。
雖然這塊土地因為印度次大陸的撞擊而多災多難,但是這個民族勤勞勇敢,不屈不撓。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優秀的華夏男兒戰天鬥地前仆後繼,無數次向400毫米降雨線進行衝擊,留下了壯麗的詩篇。
霍去病封狼居胥;
竇容燕然勒石記功;
班定遠三十六騎定西域;
耿恭十三壯士歸玉門;
我中華男兒絕世風姿雖歷經千年而虎虎生威。
進入21世紀,中國提出偉大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是要徹底擺脫地緣政治束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
讓我們一起為民族美好的明天祝福吧。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