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我有一个亲戚准备去西部一个县城投资火锅馆。当时我就竭力反对,还专门打了电话给我的亲戚,但是,他最后还是去干了。

几个月开业的时候,我特地开车去了一趟,总体上感觉还不错,装修不错,菜品很新鲜,味道也很不错。也就说,如果仅就餐饮本身给这个火锅馆打分,可以给到80分以上的高分。

然并卵,我依然不看好这个火锅馆的前景。对于亲戚的宏图雄志——号称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半年过去了,情况与我的预计差不多,这个餐馆几乎每月都在亏钱。说起来很讽刺,这个餐馆在那条餐饮街生意大致是中等偏上,却依然无法摆脱亏钱的命运。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投资?

原因很简单:投资方向错了!中国大部分县城未来都将走向衰落,在一个趋势是衰落的地方投资就是挖坑埋自己啊!

为什么中国大部分县城未来都将走向衰落?

1  大部分县域经济本质就是农业经济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大部分都分布于大城市都市圈,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就是一个典型。只要在大城市都市圈,制造业才可能获得完善的工业配套(物流、能源),而我们大部分县域经济其实就是为农业经济服务的。

大部分县城本质就是一个农业经济服务的平台。

包括为区域农民提供农机、化肥、饲料、种子,承接农村的农产品交易,给农民提供相对卫生院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好的教育服务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县域经济是围绕着小农经济展开。

现在我们的农业经济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

中国的现代农业是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特色之路。我们的现代农业工作包括几个方面:优良育种的推广、建立大数据平台监控农产品产销,建设乡村物流、推广冷链运输、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向乡村落地等等。

其中,建设与完善乡村物流是重点。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发展农业最大的难点不是生产,而是物流,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国家发力的一个重点。

列举两个数字,中国人年均蔬菜水果消耗量500公斤,世界第一;人年均消耗水产50公斤,这个数字也名列世界第五。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强国,为什么蔬菜、水果、水产这些指标还不如中国?问题就出在这个物流上面。

对于时效性很强的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物流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正是靠廉价的包装、完善的基础设施、快捷的物流才能保证将大部分时效性很强的农产品及时送达千家万户。

物流中国基本是碾压全球的强项。可是,就算是中国如此强大的物流在2015年对于时效性很强的蔬菜、水果这类农产品在物流中损耗依然达到30%。

所以,才有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要有两个发力点,一个是对农村贫困人群的扶贫攻坚工程,一个就是提振乡村经济。

扶贫很好理解,怎么提振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就是农业经济,农业经济的主要难点不是生产而是物流,所以,建设与完善农村物流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建设与善乡村物流系统的同时,国家也在同时建设与完善农村的信息平台。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物流+信息流都解决了,农村农产品就能快捷高效的进入千家万户。农村经济搞活了,乡村才能振兴,农村贫困人群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乡村振兴也能让城市居民受益,因为搞活农村经济,就是保障城市居民菜篮子的工程,让城市居民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丰富的蔬菜与水果。

那么,这个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

过去我们的农村农业经济是依托于县城这个平台,农民的农产品首先是在县城汇集然后再转运到各地;同样农民也只能通过到县城才能获得农机、化肥、饲料、种子等等生产资料。

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一竿子插到底,农村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电商数字平台面向千家万户,县城这个平台就会逐渐被边缘化,明白吗?

打一个比方,过去老百姓买商品要通过百货公司这个平台,互联网经济兴起后,电商平台逐渐将这类百货商场淘汰掉了——县城对于农村经济就相当于过去的百货公司。

淘宝上线,商铺倒闭;

乡村振兴,县城衰落。

所以,过去服务于传统农业的县城未来就是这样的趋势:

电商与互联网平台取代了县城过去农产品集散交易的功能——农户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向全国销售,甚至跟随一带一路战略远销全世界。

农户需要的育种、化肥、农机这些生产资料也会绕开县城,通过电商平台+物流直接到农户家里。

现代农业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效率更高,容纳的劳动力更少。所以,未来大部分县城的农业人口会持续减少,人口长期处于净流出的状态。

县城服务农业经济的功能大部分被剥离,只剩下给农民提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

2  农业安全

关于现代农业,这里就展开来谈一谈,最近中美贸易摩擦,农业问题也是双方的一个博弈焦点,很多人对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比较关心。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在2030年粮食供应将比1994年减少20%,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到时中国不能养活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

当时布朗的观点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这种改头换面的“中国威胁论”给中国政府造成很大的舆论压力。

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向世界庄重承诺:中国人民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将使自己的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中国不但不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你看看,为了西方学者的一个并不严谨的观点,我们政府还要专门出白皮书来回应。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当然,在当时中国某些知识分子眼里,老外说的就是真理,中国政府说的都是谎言。

21世纪中国加入WTO,农业问题一直就是一个焦点问题。在外部,美国对我们年年施压,要中国政府放弃对农业的补贴,开放主粮市场;在国内,有一大票自由经济学家与美国内外呼应,制造了各种蛊惑人心的观点来引导舆论给管理层制造压力。

比如“种粮补贴就是保护落后,全球化趋势下,粮食安全战略就是一个伪命题。”

比如“18亿耕地红线完全没必要”等等。

这些所谓的自由经济学家依托背后的资本支持(主要是希望通过土地资本化大捞一笔的资本力量)发起一轮轮舆论攻势,不断冲击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冲击我们的粮食安全战略红线,与美国外部施压内外呼应,给管理层制造了很大的压力。

还好,我们管理层顶着了这个压力。

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了中国主粮安全这个红线。

按:这票自由经济学家我就不点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一下上述观点。

这里就真心说一句,国家宏观大政,普通人就不要去掺和了,网上别有用心带节奏的人太多,民间那些挂着各种专家教授头衔的名人,指责国家宏观决策这里不对那里不是的,

我负责的给个结论——非蠢即坏!

在坚守农业基本盘的同时,管理层也空前重视农业生产。从2002年开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农业,年年如此坚持了18年。

2011年中央出台文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这个文件就是在坚守18亿耕地红线的同时,将4亿亩农田打造成出产效率更高的高标准农田。其中粮食出产区打造2.8亿亩高标准农田,非粮食出产区打造1.2亿亩农田。

所以,关于农业问题国家不仅非常重视,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来确保我们的粮食安全。

3  城市化:涌动的财富

回到之前的主题。

乡村振兴,县城衰落——原因就是未来现代农业的人口数量会减少,同时县城的人口也会持续流出。那么,这些从农村与县城流出的人口会去哪里呢?

去大城市!准确的说去大都市圈!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召开了第五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一个是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问题。关于制造业产业链的问题我们这里按下不表,讲讲这个全国区域性经济布局的问题。

全国区域性经济布局设计城市化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条是要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与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就是尽量消除户籍、养老等政策对人流动性的制约,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

大家想一想,现在大城市落户在逐渐放开,医保在试点跨地区通用,如果再实现养老全国统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那会造就全国范围内人员的大范围涌动!

那些经济落后、发展速度慢的城市人口流出将加剧;中心大城市将对区域内的中小城市形成抽水机效应!大量人口将被虹吸到中心城市都市圈中。

第二条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你看看,不仅人流将被虹吸到都市圈,土地配套制度也来了。

过去我们的土地政策一刀切比较机械,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

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不该种地的土地在种地——比如上海城郊还有农田在种植蔬菜,这种区域的土地用于农业实在太可惜了,只要土地性质一变,同样一块土地释放的价值就是农业的上万倍啊;

该种地的在搞建设——比如很多偏远地区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当地政府却把农田推了搞商品房建设或者工业区建设,最后导致大量的土地被荒废。

未来这个土地使用政策将出现重大变革!

经济发展快的城市与地区,中央就会给更多的配套土地指标,让你去搞建设搞配套产业;经济发展慢的地区,中央就会严控土地指标,最大程度把土地留给农业。

这就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按:最近土地法修订有一条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可以入市引发热议,很多人来问我,这是否意味着农村土地市场启动,意味着一轮新的财富机遇呢?

这里统一回答一下,这个土地法修订是配合这个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来的,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参与的土改机遇!

为什么?可能大家不了解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我国的经济制度设计中,农民的土地是经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假如经济下行,失业率上升,农民工还有一个退路,还可以回农村种地。

特别是当下经济还未企稳的情况下,这个制度对于维持我们基本盘稳定有重大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绝不可能启动大规模土地改革,让土地大规模私有化流转。

我觉得未来土地改革的契机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我们顺利实现产业升级(能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第二,我们的城市率提高到65%以上。

那么,这种城市化模式经济效率肯定是提升了,如何防止不同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呢?

所以,本次财经委会议还专门提了一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与城市,你有人流的聚集,有配套的政策支持,你的发展肯定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你就必须拿出相当部分的财政收入,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给其它落后地区。

这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先富必须带动后富。

原创 | 分化的财富机遇:从乡村到城市

最后给普通人几点建议:

1、呆在小县城的一定要想办法走出去,有条件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没条件就去大城市都市圈的卫星城市。未来人流、财富、资源都会向大城市汇集,呆在小县城、三线城市是没啥前途的。

2、投资也要符合城市化趋势,不要因为县城、农村资源获得容易就逆城市化在小县城、农村投资,这是注定要撞得头破血流的。

3、年龄较大已经无法切换城市的,可以考虑去分享我们产业升级的财富机遇,这个机遇在资本市场。

4、普通人不建议做房地产投资,房市投资是以管理层做对手盘,这在中国是最愚蠢的行为。

5、普通人不建议投资农业,现代农业的机遇不是普通人能分享的,农业项目风险远远超出普通人想象。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