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1

「貴族工人的沒落」

我的父母都是一個國企的職工,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個國企因為引進了一條日本的生產線而風光一時,成為當時建材系統最耀眼的明星企業。

90年代初,在一次飯桌上,母親在與父親交談中忽然感慨:現在廠里的工人都變成貴族工人了,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貴族工人?這樣一個新名詞讓我很驚訝:工人怎麼會是貴族?

母親就給我解釋。現在廠里的工人都懶得很了,什麼臟活、苦活、累活都推給農民工(臨時工)去干,工人上班就是動動嘴皮子——不是聚在一起吹牛聊天,就是指使農民工幹活。所以,現在廠里有個新說法——正式工就是貴族工人。

正式工變成「貴族」,農民工就是「奴隸」了。雖然這種比喻有點階級劃分的味道,但事實上當時國企里正式工與農民工的待遇與工作強度是有天壤之別的。正式工每月工資有幾百元,各種福利一應俱全,上班也輕鬆;而臨時工呢?不僅勞動強度大,福利基本為0,就算是工資也只有可憐的幾十元。

這些臨時工都來自企業附近的農民,他們生活窮苦,即使是在廠里做工每月只有幾十元收入,對於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那個時代城鄉差別之大是現在的人無法想像的,我們這些廠里的小孩一般都不屑與附近的農民小孩玩的,偶爾在一起玩廠里的小孩也自覺高人一等。因為我們隨便拿出2兩廠里食堂的飯票都能指使這些農民小孩歡天喜地的去摸一大袋魚蝦來交換。

21世紀之後,廠里越來越難以招到臨時工了,附近的農民都陸續跑到沿海地區去打工,那裡他們能賺到遠比本地更高的工資。臨時工的減少導致這個企業勞動效率的下降,疊加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廠里的效益每況愈下,最後終於在幾年後倒閉。

時代的大潮就是這樣改變著人們的命運,因為中國加入WTO,外部需求增長,沿海地區拚命擴張產能,讓內部的農民獲得更多改變命運的就業機遇,與此同時,內陸的企業面對沿海地區企業強勁的競爭也迅速衰落。

20年彈指一揮間,那些早期去沿海打工的農民很多都改變了命運,而那些原來廠里的「貴族工人」卻逐漸淪落為城市貧民。

假如,我們把這個國企當做一個標本,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這個企業有技術優勢,產品也有競爭力(沒有技術優勢在90年代中期就該破產了),但是企業卻嚴重依賴廉價的「臨時工」,一旦臨時工消失,讓習慣了做「貴族工人」的正式工去干過去不願乾的臟活、苦活、累活就必然導致企業勞動效率的下降,生產成本的上升,這就會削弱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最後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這個標本如果放大其實就是當下一大票發達國家的模式!

2

非法移民

上個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伊拉克發動了兩場戰爭。美國動武當然是為了維護石油美元的霸權。但是為什麼一大票歐洲國家出錢出兵出力紛紛參與這兩場戰爭呢?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如果我們把視線再拉長一個維度,近幾十年來,為什麼西方國家不遺餘力的在發展中國家搞和平演變?

原因很簡單:混亂的發展中國家才符合發達國家的利益!

首先發展中國家陷入混亂,就無法建立自己的自主產業,就自然成為發達國家工業產品的傾銷市場,就可以輕易通過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

其次,發展中國家陷入混亂,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發達國家提供廉價勞動力——這些廉價的勞動力大都屬於非法移民,工資低下,福利為0,但是卻可以承擔發達國家所有的臟活、苦活、累活,讓發達國家的人民成為「貴族工人」與「貴族市民」。

如果在歐洲有生活經歷的人應該很清楚,在歐洲,最繁重的服務工作——下水道、保姆、餐廳服務員、農場工人等等絕大多數都是外來移民承擔,本國人寧願失業領救濟也是不願干這些臟活、苦活、累活的。

另一方面,歐洲近幾十年生育率一直在下降,正常情況下要實現人口的正增長,婦女的平均生育率要超過2.1,但是歐洲各國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6。其中德國只有1.59,法國最高也只是1.92。

為什麼人口持續下降,歐盟近幾十年還能保持繁榮?

原因就是它們引進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讓西歐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無數窮困潦倒的東歐人湧向西歐打工,為德法等一票西歐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些東歐人沒有合法的身份,所以沒有任何福利與保障,同時承擔著最繁重的工作,拿著最微薄的工資,是西歐一票國家能夠保持經濟活力的源泉之一。

法國除了吸收東歐非法移民,還源源不斷從非洲原殖民地引進廉價勞動力——這些人最後能夠獲得法國國籍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法國國家隊合影

看看這隻球隊的面孔,你能想像這是一隻歐洲球隊嗎?

法國的經濟除了靠引進廉價勞動力,另外就是對原殖民地的掠奪。全世界海外軍事基地法國僅次於美國。法國對西非、北非原殖民地的控制可謂針插不入、水潑不進;西非、北非一票國家理論上屬於政治獨立的國家,實際上金融、產業經濟都被法國資本嚴密控制。中國在非洲花了很大的力氣,目前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前蘇聯的勢力範圍東非幾個國家。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小男孩死在沙灘上的照片

去年這張照片一夜之間傳遍歐洲,無數傻白甜歐洲白左的同情心被成功地調動起來,然後就是歐盟一票領導人順水推舟的出台大量引進中東難民的政策。想一想,歐盟一票國家的政治精英包括默克爾、馬利克等等,哪個不是老謀深算,你真以為他們引進中東難民的政策是被輿論綁架?

恰恰相反!西方一票發達國家最大的優勢就是一直牢牢掌握著主流輿論的話語權!在西方國家,主流媒體都被資本控制,資本與政客本來就穿一條褲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標榜「言論自由」的西方媒體輿論都是在為政治服務。

比如上面這張小男孩死在沙灘上的照片,就是為歐盟政治精英出台大規模引進難民政策而製造有利的輿論。

美國的模式與歐洲也大同小異。

墨西哥緊鄰美國,墨西哥毒販猖獗,毒品泛濫——為什麼美國視而不見?所謂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以美國的國力,如果美國真下狠心要解決墨西哥毒販與毒品問題,怎麼可能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一個混亂的墨西哥才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國的利益!

一個混亂的墨西哥才能源源不斷給美國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墨西哥與美國地域、文化非常接近,簡直就是最好的廉價勞動力源泉。目前墨西哥籍已經佔美國總人口的12.5%,八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墨西哥籍。這還是取得合法美國國籍的墨西哥人,至於非法移民美國的墨西哥人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墨西哥毒品泛濫對美國社會也有不利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更多是對底層民眾的生存環境的衝擊,對於美國精英階層,毒品泛濫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也只有川普這樣非精英階層出身的總統才會拚命打擊非法移民,才會強硬地要求在邊境修牆。吸納非法移民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是精英階層的共識;但是卻不符合川普的政治利益!

川普的政治利益是什麼?是拚命追求連任,是要討好底層的平民。

平民既不懂國家治理,更不懂經濟是怎麼運行的。他們只會根據自己直觀感受去做價值判斷。平民的感受就是——大量非法移民湧入美國,不但搶佔了他們的工作崗位,而且帶來了治安的惡化。非法移民對美國經濟的好處是沒辦法擺到桌面上來說的,一貫強調「政治正確」的美國精英階層總不能公開宣揚——我們就是要不停製造其他國家的混亂,美國需要以最廉價的成本吸收非法移民來干最底層的臟活、累活。

所以,川普打擊非法移民以及修牆遭遇民主黨最強硬的狙擊,這不僅僅是黨派之爭,也是涉及到美國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美國參議院目前是共和黨議員佔據優勢,為什麼會有部分共和黨議員倒戈對川普投反對票?這說明邊境修牆的爭議絕對不是簡單的兩黨黨爭!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呃,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川普不遺餘力的打擊非法移民,反倒能大大提升他在普通老百姓當中的支持度,即使是打擊墨西哥籍的非法移民,墨西哥籍美國人也相當擁護這與我們某些城市市民鄙視農民,即使在一個小區也要建立隔牆來劃分界限大致是同一種心態),裹挾民意的川普居然可以單挑美國精英階層的反彈而不落下風——讓美國成為一個割裂的社會。

現在歐盟引進中東難民也遇到了麻煩,中東難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這個信仰讓中東難民很難融入歐盟一票國家,文化上的隔閡讓難民與原住民衝突不斷,各種恐怖襲擊在歐盟此起彼伏。

群眾都是群氓。歐洲原住民不會明白,引進難民是保持國家經濟活力的基礎,正是這些螻蟻一樣的難民存在,才能消化底層的臟活,才能大大降低服務業的成本,才能讓他們遊手好閒不事生產也能過上「貴族市民」的生活。

歐洲原住民看到的只是難民到來帶來的治安惡化。他們把難民當做「入侵者」,所以,極端化的原住民對難民也展開了血腥的報復。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紐西蘭槍擊案兇手是一個祖籍歐洲的澳大利亞白人,他在歐洲旅遊恰好發生了瑞典恐怖襲擊案,一個聾啞女童被恐怖分子用汽車碾壓慘死,這給他巨大的震撼,同時也對信仰某個教宗的人群產生了巨大的憤怒。

兇手拉了一票澳大利亞同夥準備對信仰某個教宗的人群下手,但是在本國干卻不大願意,畢竟他們在澳大利亞還有自己的家人。所以,一開始就準備在外國動手。紐西蘭是西方國家中治安最好的地區。在紐西蘭報復某教宗人民對槍擊案兇手具有特殊的意義,一群澳大利亞白人就用紐西蘭這個鄰居作為展開報復的地點。在槍擊案中兇手與同夥肆無忌憚用推特向全世界直播。

你看看,即使是在號稱民眾對政治生活參與程度最高的西方國家,同樣一個難民問題精英階層與普通民眾的認識是南轅北轍的。

精英階層煞費苦心的製造難民引進難民來維持經濟的活力與國家的繁榮;

民眾卻把難民視為自己家園的「入侵者」。

3

大多數人對國家大政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同樣是人口問題,中國的生育率也很低,中國怎麼辦?是引進難民還是鼓勵生育?

談談我的觀點——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

我認為中國既不需要引進難民,更不需要鼓勵生育。在可控核聚變實現之前,人口絕對數量的下降才符合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

支撐這個觀點的邏輯很簡單,中國人口基數太大了!中國目前的疆域與資源水平,9億人口才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看到兩會很多政協委員提案各種鼓勵生育的議案,我個人是很無語的。

美國僅僅3億人就可以吊打全世界,我們很多人還覺得14億人口都不夠,都還要拚命增加人口才能應對競爭——這是一種何等自卑的心態?

可能很多人認為,美國3億人是素質高啊。對!所以,提高人口素質而不是提高人口數量才是當務之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降低人口基數,才能讓有限的投入最大程度提高人口的素質。

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就是人的競爭,所以,理論上假如我們有3億人口達到美國人的平均綜合素質,即使不能做到吊打全世界,至少與美國平分天下應該沒有問題吧?

那麼,中國能否有3億人達到美國人的素質呢?

這個從數據上看好像問題不大。

決定人口素質的就是教育水平。

美國適齡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致是1億人,中國差不多也是1個億——這是存量。增量我們就遠超美國——美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是300萬,我們是830萬。從數據上看,中國湊出3億人達到美國人的綜合素質好像問題不大。

這只是數字而已!

同樣是高等教育,美國的高等教育水平是遠遠超過我們的。

那麼,怎麼縮小這個差距?

不管是提高教育水平還是提高人才的素質,關鍵就是投入!以公立大學為例,美國培養一個公立大學生每年花費大致是1.5萬美元(包括學生負擔的學費與政府補貼,私立大學是這個數字的幾倍)

中國培養一個公立大學生每年花費還不到1.5萬人民幣(教育部每年給每個公立大學大學生補貼8000元人民幣,學生學費大致是5000元——6000元左右)

這個差距就是將近7倍。

如果要縮小這個投入差距,就算每年國家財政在教育投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長,如果老百姓的負擔不變,人口基數也得降下來。

這是人口的素質問題。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人口對資源的消耗問題

經濟發展最終的目標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那麼,時至今日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在全世界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

老百姓的生活不外乎就是衣食住行,我們來看看一組與衣食住行關係最緊密的數據,非常有意思。

:中國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城市36,農村45),這個在全世界位列第三;

:這個有點參差不齊。

中國人均蔬菜水果500公斤,世界第一;

人均雞蛋300個世界第二;

人均糧食消耗不到300公斤,遠遠低於一票發達國家;

人均肉類消耗60公斤,大致是世界第十,但是與老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英國德國都是80公斤,美國是120公斤。

:這個差距就大了。

中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120台,連世界平均水平(160台)都達不到,與發達國家(400台)相比差距更大。

中國號稱基建狂魔,鐵路里程、公路里程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但是人均就不夠看了,無論是人均鐵路里程還是人均公路里程連世界平均水平都達不到。

看了上述數據大家是不是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同樣是關係民生的衣食住行,為什麼不同領域的指標差距這麼大?

原因很簡單:決定這些指標的就是「外部資源約束」。凡是「外部資源約束」程度很低的,我們就幹得很好;凡是「外部資源約束」程度很高的,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導致人均水平很難提高。

比如住房。蓋房子主要靠河沙水泥空心磚與鋼材,這些資源我們都可以自行解決,鋼材雖然需要外部的鐵礦石,但是鐵礦石不是什麼稀缺的礦產資源,中國自己也有很多,土地資源雖然我們不寬裕,但是房子是可以向天上長的。所以,住房就屬於「外部資源約束」程度很低領域,所以,我們就能在短短几十年就能把人均居住面積干到世界第三。

食物屬於「外部資源約束」中性的領域。但是不同種類又不一樣,蔬菜水果不用說,我們廣泛利用大棚種植,利用各種荒地就能生產出數量驚人的蔬菜與水果——這個與發達國家水平差不多,我們的優勢在於發達的物流與廉價的包裝,所以這個時效性很強的農作物領域中國優勢特別大。

糧食生產因為耕地有限,這個我們是有天花板的——18億畝耕地每年拚命堆化肥也只能生產6億噸糧食,扣除肉類生產需求的糧食,導致每個人消耗的糧食只有200多公斤。

肉類就屬於「外部資源約束」程度很高的領域。生產一斤肉類需要幾斤糧食,我們自給的糧食有限,就只能靠進口。我們每年進口1億多噸糧食主要就集中在大豆,這個大豆除了榨油另外就是最好的餵豬飼料。全球主要的大豆出口國就是美國、巴西、阿根廷,每年大致出口1.1億噸大豆中國就要採購9500萬噸。去年因為與美國貿易摩擦,國際市場除美國外的大豆基本就被中國一掃而空。所以,中國要提高老百姓人均肉類消耗難度很大。

汽車屬於「外部資源約束」程度最高的領域。

原創 | 大多數人都不懂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中國目前的汽車保有量有2億多台,每年消耗的石油除了國內自己生產的,還要從國際上進口4.2億噸石油,這就是全球石油產量的15%。假如千人汽車保有量要達到發達國家600台水平,就要拿到全球石油產量的50%!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汽車不僅要消耗石油,而且要佔據公路,要有停車位。如果要將我們千人汽車保有量提高3倍,那麼我們公路、停車場的建設至少也要擴充3倍——這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沒有這麼多土地資源能夠承受現有基礎設施擴充3倍的能力。

所以,國家對汽車產業制定的基本路線就是3個:智能化、新能源、共享化。

新能源是為了減少石油的消耗,也是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智能化與共享化是充分挖掘存量汽車的使用效率。

你看看,要維持14億人口這個龐大基數的生活水平,「外部資源約束」就是很難突破的天花板。最好的解決辦法還得把人口基數降下來。

最後就是人口的價值創造。

很多人盲目的認為,人多力量大,人口越多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個創造的價值大於人口對資源的消耗。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一個人要創造價值就得有工作。工作分為三類——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其中工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根本,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與製造業水平相匹配。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後,國家競爭力其實就是工業水平。這個水平具體而言就是兩個方面:工業人口的數量與工業人口的效率。抗日戰爭時期,為什麼幾千萬人口的日本可以打得4億人口的中國節節敗退?原因就是日本無論是工業人口的數量還是效率都碾壓當時的中國。所以,人多是沒啥用的,工業人口數量與效率才是根本。

目前中國製造業產值已經等於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中低產業鏈吊打全世界,差一點的就是高端產業。而中低產業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工業人口已經達到了巔峰甚至是過剩,可以挖掘潛力的只是工業人口的效率。未來隨著我們工業人口效率的提升,必然會進一步帶來工業人口的過剩。

為什麼當前就業壓力非常大?就是因為產業升級必然帶來效率的提升,必然導致製造業人口過剩。未來即使我們拿下高端產業——但是高端產業吸納就業是非常有限的,華為創造7000億的營收,也就能吸納18萬人的就業。

那麼,一大票人覺得中國現階段應該鼓勵多生育是什麼邏輯?生一大堆孩子未來怎麼解決就業?農業耕地有限,工業人口過剩,全去第三產業?隨著智能化與機器人的廣泛應用,第三產業未來也面臨著吸納就業能力下降的問題!

如果增加一大堆人口不能解決就業,那麼這些人口就不能創造價值,就是社會的負擔!

所以,無論是有限的資源投入提高人口的素質的層面,或者是在「外部資源約束」下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層面,或者是未來解決就業的層面;都需要將人口基數降下來!

至於養老的問題,這個也不是靠拼人口數量來解決的——最後還是靠拼人口的勞動效率來解決的。只要經濟持續增長,養老就不是啥問題。更何況我們父輩還積攢下一塊龐大的國有資產,2020年國有資產劃撥30%進入社保——光是這一塊國有資產劃入社保的收益,就會超過1.5萬億元。到2030年,如果國有資產能劃撥50%給社保,屆時這一塊的國有資產的收益會突破5萬億,僅此一項就足以養活1億老人。

4

「兩個目標」

去年我們GDP達到90萬億,但是一平均攤到人頭上還不到一萬美元,這個就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人均GDP的差距本質就是勞動效率的差距。

未來經濟轉型,核心就是提高勞動效率。

包括近兩年來我們的機構改革、教育改革、政府與央企的考核管理調整、產業政策、貨幣政策都是圍繞著「提高效率」這個核心。

所以,我個人認為未來國家制定的長遠經濟目標可能更偏重人均效率,而不是經濟總量。

比如到2035年,中國GDP大致在30萬億美元,如果屆時人口能降到12億,人均GDP就是2.5萬美元,剛好摸到發達國家的門檻,所以,才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中國GDP大致在50萬億美元以上,如果人口能控制在10億人,人均GDP就是5萬美元+,大致就是現在美國的水平,所以,才是「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強國」

國家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大多數人其實根本就搞不懂這個領域的系統性與專業性,大多數人其實也不知道經濟是怎麼運行的。別看很多公知大V對國家政策各種指手畫腳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狗屁。

我對宏觀政策的態度就是搜集信息與數據,努力思考內在的邏輯與目標。如果想不通這個,那隻能說明我的眼界與層次還不夠。如果能理解內在的邏輯與目標,那就不僅意味著我的理解力已經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可以預見一些趨勢性的機會。

我認為自己是沒有資格與能力去批評宏觀政策、國家戰略的。

我同樣認為大多數人也不具備這個能力。

前天無意在朋友圈看到某人對電影《地久天長》的推薦,其中對所謂的XX惡政咬牙切齒的抨擊,很有點感慨,一時興起寫下了一段文字。

「國家大政哪有簡單的善惡之分,更多的時候都是兩難的選擇。作為個人我很同情小人物坎坷的命運,但是從更高的歷史維度來看,個體經歷的大「惡」,很可能也是對群體的大善。

年輕時代最震撼我的一句話就是——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年齡越大越覺得這句話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