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北平問題拖不得

周末台灣地區選舉降下帷幕,菜菜子再次當選省長。很多人留言問我怎麼看,我想了三天三夜準備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解放戰爭時期北平的故事。
1. 政治問題
1948年11月29日,我東北野戰軍會同華北野戰軍發起平津戰役,平津戰役的尾聲是和平解放北平。
原創 | 北平問題拖不得
北平城正陽門
(來源:新浪網)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北平和平解放的故事。
我們後人站在上帝的視角當然知道北平和平解放的大結局,但是當時的決策者卻沒有這個視角。
其實北平問題解決過程中一直是暗流涌動,危機四伏。
北平問題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軍事問題,更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是牽扯方方面面國際形勢的複雜的政治問題。
因為當時已經內定北平為新中國首都,所以,當時的中共高層並不希望通過軍事手段拿下北平,而是通過政治方式解決北平問題。
但是掃把不到,灰塵豈肯自己走掉?
我們想政治方式解決北平問題,但是北平以傅作義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卻並不願意。他們以和平談判為手段百般拖延,其實內心打的主意還是以拖待變,爭取時間,希望讓美國佬介入干涉,維護他們在北平的獨立統治地位。
所以,雖然在平津戰役後期,我軍已經在軍事上處於絕對優勢,但是北平政治解決談判卻陷入膠着。
2. 民眾的敵意
最麻煩的是,北平問題還拖不得!
偉大領袖有句名言:抗日戰爭快不得,解放戰爭拖不得。具體到北平問題上就屬於拖不得的範疇。
為什麼?
因為北平被國民黨統治很多年,在國民黨反對派統治期間,國民黨通過其控制媒體以及學校教育,對解放區做了大量的污衊抹黑宣傳,日積月累,北平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群體對解放區有很強的敵對情緒。
對北平的民眾而言,在長期意識形態宣傳下,堅信國民黨搞的民主制度就是這個世界最好的制度。他們對解放區的無產階級專政制度滿懷敵意,根本無視解放區為了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而釋放的各種善意。
北平民眾的敵意就是和平解決北平問題最大的障礙。
3. 政治正確
如果通過政治手段無法解決北平問題,那麼能夠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呢?
軍事手段當然是一個選項。
但是,動武容易,善後卻難。
動武之後就會流血,就會死人。
如果死人就很麻煩。
因為北平不僅是一個新中國內部的問題,還牽扯複雜的國際影響的問題。
傅作義為首的國民黨集團之所以敢於以一隅之地與廣大的解放區對抗,就是因為當時他們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在平津戰役後期,我軍已經在軍事上處於絕對優勢,所以雖然已經不大擔心美國的直接軍事干涉,但是直接用武力解放北平其實也是與美國進行總攤牌。
美國即使不直接出動軍隊進行軍事干涉,它也可以在外交,在經濟等多個領域對新中國進行制裁。
單獨與美國硬懟壓力已經很大,更嚴重的情況是美國聯合它的盟友——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一起來圍毆我們。
那麼,西方發達國家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跟隨美國一起來圍毆我們?
這取決於民意。
西方國家的民眾其實幾十年來都是那種尿性——其主流意識形態就是白左至上,政治正確。
這是啥意思呢?
大家看一張圖。
原創 | 北平問題拖不得
利比亞男孩在海邊死亡
這張照片在前兩年傳遍歐洲,最後形成對中東MSL難民同情的主流輿論,進而導致歐盟出台了大規模接受中東難民的政策。
這就是民意綁架政策的典型案例。
具體到北平問題就是最好不要死人,最差也是不能大規模死人。
如果死人太多,經過西方媒體的渲染——就變成北平民眾為了保衛自己的民主制度血流成河。想想出現這種情況,西方國家會形成什麼民意?
很可能是同仇敵愾,群情激憤!進而綁架政府的決策,形成對新中國嚴厲的制裁。
真出現整個西方世界都集體對新中國進行制裁的情況,麻煩就大了。
即使不考慮歐洲國家的因素,美國精英階層有強大的民意支持,其對華手段將更強硬,更兇狠。
出口銳減是肯定的;
資源進口會不會出問題也很難說,因為不排除西方世界集體向資源出口國施壓;
最後就是我們的海運貿易還能不能確保安全?
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新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果解放北平造成民眾較大的傷亡,未來善後也是一件麻煩事,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治療戰爭的創傷。
所以,即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北平問題,也要盡量將人員傷亡降到最低程度。
要做到不死人或者少死人,北平問題就拖不得!
北平問題拖得越久,對解放區有敵意的民眾就越有可能轉化為死硬的反動派。我說的死硬反動派就是在解放軍攻擊北平時拿着槍也要堅決抵抗的人員。
北平人口總數230萬,死硬派人數佔比1%就是2.3萬,佔比0.1%也有2300人。這些人從軍事角度來看不難解決,但是真有幾千上萬的堅定死硬派就很可能造成大面積傷亡的情況。
而大面積傷亡政治上的代價太大,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所以,北平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時間拖得越長,死硬派的人數就越大,就越難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人員傷亡。
早解決,有可能爭取不死人,或者少死人;
晚解決,一定會死人,而且大概率是死亡人數還不會小。
4. 代價最小
那麼,如果早解決怎樣才能做到代價最小?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比如解放軍四面將北平圍得水泄不通,切斷它對外的交通聯繫,不但打擊北平城內的經濟,也是對北平城內形成巨大的威懾;
然後打掉北平城內的發電廠、自來水廠,切斷整個北平的水電供應。沒水沒電會讓整個北平城內民眾的生活質量迅速下降,動搖城裡的抵抗意志。
接下來還可以敲掉北平的重炮陣地、作戰飛機,這些手段操作得好是可以只打設備不傷人員,但同時卻能對北平的敵人士氣形成重大的打擊。
最後就是政治攻勢,促成北平城內敵人的內部分化,為和平解決創造條件。有些死硬反動派可以讓他們自行離去——最後北平和平解決前,有一批蔣軍軍官就是乘坐飛機離去的。
通過以上多重手段施加壓力,儘快解決北平問題就可以實現代價相對較小。
在平津戰役後期,因為連續組織了三大戰役,解放區暫時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一旦這個經濟壓力緩解,當時的中共領導人就立刻着手解決北平問題。
5. 結局
1949年1月22日,在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下傅作義終於在《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簽字。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這就是我想給你們講的北平故事。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