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

—————————————————

以前很喜歡一部登山電影《垂直極限》。電影內容就不介紹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登山運動最關注的就是天氣變化,其實天氣預報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衛星觀測雲層的變化,好天氣我們一般會說「萬里無雲」,因為雲就是天氣變化最大的變數,一旦頭頂的天空烏雲壓頂,那麼,多半就是暴風雨要來了。

近幾年來雲計算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中國股市雲計算的題材也炒過好幾輪了。但是,對於普通人而言,總感到雲計算什麼的距離自己的生活好像還很遙遠——這種想法其實也沒錯。雲計算要廣泛的普及需要信息傳輸達到很高的效率,現在4G無線通訊或者普通的光纖信息傳播遠遠達不到雲計算的要求,所以,這朵虛擬的「雲」確實距離我們還很遙遠,但是,隨著5G基站的建設,5G時代來臨,這朵遙遠的虛擬「雲」也會不知不覺飄到我們頭頂的天空——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為什麼是了不得的事情?

因為「雲」來了,「天氣」就會變;

暴風雨就要來了!

1

「『雲』來了」

先來一條新聞。

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

去年中國承諾擴大對外開放,我們降低了汽車關稅、降低了進口藥品的關稅,甚至主動大幅度降低了金融行業對外資門檻。可曾提過半個字要擴大雲端市場開放?

現在貿易談判已經談了十輪,一個「中國或擴大開放雲端市場」就成了中美貿易談判的新進展,由此可見,中美雙方對雲端市場有多麼重視,這個領域的談判有多麼艱苦。

雲市場有多大可能一般人是很難想像的,為了讓大家能跟上文章的思路,貓哥就先給你們開個腦洞:

請問,5G基站廣泛普及後,首先幹掉的是什麼電子設備?

一般人估計猜1000次也猜不到答案。

我就不繞彎子了,直接給答案。

5G基站廣泛普及後,首先幹掉的電子設備就是——電腦!

對!你沒看錯,我說的就是電腦!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都將統統被幹掉!信息時代發展到高級階段,首先顛覆的就是信息時代的基本工具——呃,這句話是不是特有哲學內涵?

為什麼?

因為雲計算來了。

我們現在使用電腦(或者智能終端)無非就是使用兩個功能:計算功能+儲存功能。雲計算一旦普及,電腦的這兩個功能都毫無意義了,接入雲、使用雲,你獲得的計算功能與儲存功能比任何台式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強大無數倍,而且,特別便捷。

雲計算一旦普及,電腦就是一個累贅——準確的說電腦大部分功能都沒有意義,包括什麼CPU,包括內存條這些統統沒有用了。大部分計算功能、儲存功能都將被虛擬雲化所替代。在未來你只需要使用穿戴式設備(比如一副VR眼鏡)就可以快捷的接入雲,然後可以在雲里工作、娛樂等等。

是不是感覺很夢幻?

講一個案例,20年前我最喜歡去淘碟片,家裡碟片最多的時候高達幾千張,然後就是碟片店越來越少,從滿大街都是碟片店(很多還是辦卡出租碟片,五毛錢租一張)到全城只有幾家碟片店,直到完全消失,與此同時被淘汰掉的還有各種DVD,包括最頂級的藍光DVD——從碟片到DVD整個產業鏈連渣都沒剩下!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當我們可以很便捷從各種免費電影網站下載高清影片時,碟片+DVD產業鏈就必然被淘汰。

這就是一個硬體被虛擬雲化淘汰的典型案例。

想一想,現在的電腦與智能終端(比如手機)是不是被CPU、內存條佔用了太多的成本?一旦大部分計算功能與儲存功能被雲取代,對於這些行業是不是顛覆性的巨震?

暴風雨就要來了!

手機未來大部分智能功能都將被雲化所替代,不能雲化的大概就是少數硬體,比如攝像頭(請注意這個攝像頭,這是未來大部分智能設備必備的「眼睛」,雲計算中心需要無數雙「眼睛」去觀察世界以及……觀察你——我在鍵盤上敲下「觀察你」的時候突然感到背脊樑上的寒毛都立起來了)。

手機未來的競爭很可能就是集中在攝像功能的競爭,其它的所謂的智能功能都會被雲化替代。呃,靠組裝電腦作為主營業務的某想未來就悲催了,所以,我提前為某想默哀三分鐘……

2

「『天氣』會變」

現在包括華為、小米為什麼拚命在拍照功能上加碼競爭?這很可能就是未來5G時代手機最核心的競爭力!歷史就這樣給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手機靠裝入攝像頭幹掉了數碼相機,未來雲計算又幹掉了手機,讓手機再次變成一個數碼相機,一個能打電話的數碼相機。

為什麼全球互聯網巨頭拚命投資雲計算?

為什麼美帝拚命想擠入中國雲端市場?

原因就是這個市場太大了!

未來雲計算會替代電腦,消費者接入雲按包年付費,雲計算的頭部玩家相當於出售虛擬電腦,最大的成本就是電費。大家不要笑,這個電費不是一個小數目,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溫度很高,需要大功率空調24小時降溫,電費是很高的。所以,現在這些互聯網巨頭包括阿里、騰訊、蘋果、華為都把自己大數據中心弄到貴陽,主要原因

就是貴陽溫度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而且氣候乾燥,能節省一大筆電費。

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互聯網巨頭谷歌的大數據中心

未來的雲計算不是集中到一個計算中心來處理,而是分解到不同節點進行邊緣計算,所以未來雲計算普及還得建設無數個邊緣計算的大數據中心,還得需要配置大量大功率空調,這就是格力電器未來被資金看好的一個邏輯。按說中國家用空調滲透率已經達到60%,這已經相當於美國的水平,家用空調未來增長是沒有啥想像空間了,但是未來這個雲計算新增的空調需求就很有想像空間。(以上只是講邏輯,不代表對股票的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雲計算市場不僅僅是顛覆電腦這麼簡單,雲計算與5G其實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5G相當於信息高速公路,雲就是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汽車。

3

「雲計算」

雲概念是基於「雲計算」技術,實現各種終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用戶享受的所有資源、所有應用程序全部都由一個存儲和運算能力超強的雲端後台來提供。

如果將雲計算細分,又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簡稱

PAAS平台即(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把應用服務的運行和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即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 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這類服務稱為基礎設施即服務。

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

這些概念可能一般人理解很吃力,我簡單給大家解釋一下:

什麼是Saas(軟體即服務)?比如我們使用智能手機根據個人的喜好會下載很多APP,這些APP其實就是各種應用軟體,未來雲普及後,所用的應用軟體都不用下載了,你只需要在手機下保留進入這些應用網頁的快捷方式,直接登錄網站就可以了,至於軟體的升級維護這是網頁開發商的事情,消費者不用管這些。

因為不用下載軟體,所以,我們的手機與電腦就不用配置越來越大的內存來儲存這些東西,所以,理論上講,未來的手機與電腦可以「儲存」無限多的遊戲、電影、應用軟體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內存。

現在手機內存越做越大,從8G到16G,到32G到64G,到128G到256G,消費者還不得不為這些日益龐大的內存買單——不久的將來,這個就會清零。

什麼是Paas(平台即服務)?這是對應用程序開發者而言,未來不用自己去建造一個系統平台,只要在一些頭部企業建立的平台系統上開發程序就可以了,不用自己去買硬體自己去租伺服器,只要你有一個好的創意,你就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開發出應用程序。

比如現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最常見的安卓、蘋果系統就屬於paas平台系統。不過這兩大系統只能覆蓋到手機、平板這類硬體不大的智能移動終端,還不具備管理大型硬體的能力,更高級的能夠管理大型硬體的paas平台系統目前正是幾大巨頭拚命爭奪的市場——這個市場包括政務雲、企業雲以及城市管理雲。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比Paas(平台即服務)更高一個層面,屬於系統平台的基礎設施系統。

4

「雲計算的4個布局」

把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了,下面我們來講講中國政府在雲計算領域的整體布局。其力度遠超普通人想像。

管理層對雲計算領域的布局主要在四個層面:

政務雲

企業雲

工業互聯網

智慧城市

簡要介紹一下。

◆◆
政務雲
◆◆

按照《十三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政府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政務雲的建設。包括國家政務網路、國家數據中心、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工程等等,國家部委局、地方政府都將建設自己的政務雲系統。

政務雲建成後,對於政府而言就意味著效率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多部門協作效率會提升很大,對於老百姓而言,政務雲普及才能真正大規模落實「辦事只跑一次」。我最期待的電子身份證普及、電子發票普及才有了實現的基礎。(電子身份證普及以後就真的告別錢包了,我最討厭錢包)

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

管理層的動作很快,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這些具備法律效力之後,下一步就是落地、推廣、普及。我估計最多三年,我就可以把我的錢包扔進垃圾桶。

另外友情提醒有心人一下,政務雲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市場,IDC預測2022年中國政府行業IT投資總規模達到1236億元。

企業雲
◆◆

政務雲建設提速,企業雲的部署也在提速。

工信部於2018年8月份發布了《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明確指出2020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應用推廣,新增上雲企業100萬家。

地方政府的步子遠比工信部更大。

比如浙江省發布行動計劃,要求2020年全省40萬家企業上雲,並提出企業出一點,雲服務商貼一點,政府補一點的聯合激勵機制。廣東省同樣,2020年20萬家企業上雲。光是這兩個省份在2020年就要新增60萬家企業上雲。

按照工信部時間表,2020年83%的公司採用公共雲,2025年所有的公司會上雲。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1萬億元,預計2035年將達到150萬億元,佔GDP比重將突破55%,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
工業互聯網
◆◆

2018年4月首屆「數字中國」會議在福州舉行,最高領導致賀信。今年第二屆大會增設「工業互聯網」分論壇。

工業互聯網已連續兩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強調建設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是長期國家戰略支持方向。對於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國家層面將配套長期政策支持。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未來基建的重點之一就是工業互聯網。

◆◆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間規劃總投資3萬億,已經開始建設的智慧城市超過300個,其中副省級以上的城市100%覆蓋,地級市覆蓋89%,縣級城市覆蓋49%。

這個智慧城市工程我是很期待的,大家知道智慧城市建設完成對於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城市生活效率極大的提升!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紅綠燈。智慧城市的紅綠燈一定是智能控制,紅綠燈根據同路口的人流、車流來設定不同的時間。這將大幅度提高交通效率。百度曾經在北京一個片區作為類似的實驗,實驗結果能讓道路的通行效率提高40%——這就意味著大家上班路上通勤時間可以節約40%。

一個是智能天網。如果孩子走丟了或者被壞人拐走了,只要你報警,警方通過這個全城聯網的智能天網系統只要輸入小孩的照片,可以迅速發現孩子在哪裡,未來5G普及後,這個智能攝像頭將滲透到所有的移動終端——包括手機與汽車,3億台汽車+10億台手機+幾億個攝像頭就是一個天羅地網,任何罪犯在這個網下面都無所遁形。

5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大家想一想,假如未來幾年內,政務系統、城市管理系統、企業管理系統都迅速「雲化」,那麼,雲計算還能離普通人有多遠?

雲的到來不僅僅是顛覆電腦等基本工具,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是對社會生態的顛覆。

過去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就是一個「晴空萬里,萬里無雲」的歷史。因為沒有「雲」才有了信息不對稱的普遍現象,才使卑鄙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成為高尚者的墓志銘。未來這一切都將被顛覆!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中國的古話,目的就是利用虛無縹緲的神怪來維護可憐的道德底線。

未來這句古話將成為現實。

人在做,「雲」在看——舉頭三尺有朵「雲」!

再說一句:天空飄來了一朵云:暴風雨就要來了!

原創 | 暴風雨就要來了:空中飄來了一朵「雲」

當普通的電腦被顛覆取代後,未來世界只會剩下五台「電腦」——這五台「電腦」就是幾大巨頭構建的五朵「雲」: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華為。全世界的數據都將彙集在這五台「電腦」中。

假如中國未來對外開放雲端市場,大家也不要擔心中國雲市場被外資控制。即使亞馬遜、谷歌、微軟這些互聯網巨頭大概率干不過阿里與華為。

首先是政務雲,不要說外資,就是阿里也沒戲,這個領域安全是第一位的,華為不僅在硬體上優勢很明顯,在安全性上也碾壓所有的競爭對手,另外,阿里的外資股權背景也是一個很大的硬傷。

其次是企業雲,目前阿里在亞太地區雲市場佔有率第一,主要依靠它的大數據在應用市場的優勢。但是大企業上雲的還是寥寥,大企業還在觀望,未來5朵雲的競爭主要在企業雲這個戰場,在這個戰場上阿里有應用數據的優勢,華為有硬體與5G技術優勢,有政務雲市場的絕對影響力,幾番折衝,外資3朵雲頂多就是能撈口湯喝。

5G與雲計算在中國率先普及將促進中國經濟再次加速,10年之內,中國GDP將毫無懸念的超過美國成為這個星球的NO.1。

科技發展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2000多年前,我們在戰國時期就將煉鐵溫度提高到1300度,這個了不起的科技成就讓中國比西方世界提前1000年進入鐵器時代(歐洲是13世紀才將煉鐵溫度提高到1300度)。科技的進步讓中華文明在1000多年的人類歷史中佔據了世界的頂峰。

17世紀西方社會率先開啟了工業文明,在工業文明不同的階段,因為社會分工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在工業文明的不同階段,列強總是在不同級別人口的國家之間傳遞:

17——18世紀蒸汽機時代對人口要求是百萬級的,所以最初的列強是荷蘭、西班牙這票國家;

18世紀——20世紀電氣時代對人口的要求是千萬級的,所以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20世紀——21世紀信息時代對人口的要求是億級的,所以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建國70年中華民族在執政黨的領導下,篳路藍縷歷經艱辛,終於跨過了工業革命前三個階段的台階;

21世紀20年之後,中國將率先開啟5G與雲時代(或者也可以說是量子革命與人工智慧的時代),這個時代對人口要求是10億級的,所以中國將再次登頂這個星球的巔峰;

21世紀中葉之後,中國還會率先開啟核聚變時代,這個時代對人口的要求是100億級的,所以,我們才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中華民族將人類凝聚成為共同體去開啟偉大的星際探索時代。

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感到與有榮焉。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