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石油戰爭

2020年3月第二周周一,國際油價暴跌近30%,創出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跌幅,國際原油價格(WTI原油價格)在當天最低跌破了30美元/桶,價格被打回到了1985年和2000年的水平,可見下跌之誇張。油價的大跌疊加衛生事件影響,也使得各國資本市場迎來了「黑色星期一」,美股在當天出現熔斷,之前一次出現熔斷還是1997年。在油價大跌和衛生事件的衝擊下,周四美股再次熔斷。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WTI油價,1985-2020

 20多美元一桶的超低油價並不是一天跌出來的,從2020開年起,油價就跌跌不休,而更深入的原因,是過去十年不斷積累的。

一、殘酷的競爭

 這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是歐佩克與俄羅斯由於未能達成減產協議進而打起石油戰,紛紛增加產量。歐佩克是石油輸出國簡稱,其中沙特是該組織的實際領導者,歐佩克的任務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控制原油產量,維護原油價格。

 歐佩克與另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兩者一起貢獻了世界上大多數的原油出口。伴隨世界原油需求的放緩和美國新技術(頁岩油開採)的崛起,2014-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經歷了一輪大跌,從100美元/桶以上跌到了最低跌到了26美元一桶。這種情況迫使歐佩克和俄羅斯在2016年底達成原油減產協議,從次年開始一同減產,以推升原油價格。在此之後油價從低位反彈,但也再沒有回到三位數的高水平,他們的減產協議也多次被延長。根據2019年7月達成的最新協議,減產措施將延長9個月至2020年3月底,維持日均減產原油120萬桶的目標。

眼看着減產到期時間就要到了,於是本月5-6日召開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歐佩克提議在現有基礎上再減產15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減100萬桶/日,非歐佩克減50萬桶/日。但俄羅斯表示反對,最終沒能達成協議。

於是大家撕破臉皮,沙特計劃大幅提高產量,四月將對國內外客戶的原油供應將增加至123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較當前水平高出約260萬桶/日,並下調銷往亞洲、歐洲的油價,分別下調7美元/桶和10.25美元/桶。

 俄羅斯也不示弱,表示短期內可以每日增產原油20-30萬桶,未來可以每日增產50萬桶。俄羅斯還財政部還表示可以承受油價早6-10年內維持在25-30美元/桶的水平。在現在的情況下,誰不增產誰將會失去市場份額,但紛紛增產又對油價造成重擊。

石油出口國競爭如此激烈的背後,是頁岩油進場的結果,而且它的影響力還在快速增加。

二、頁岩油的崛起

 回頭看,過去十年美國經濟最重要的變革有兩個,而且它們都改變了世界。

第一個是以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等巨頭帶動起來的新一輪的科技繁榮,它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另一個就是頁岩油崛起,它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至此美國能源獨立甚至成為原油凈出口國,隨着開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多樣化的新能源,高油價或許將一去不復返。

得益於頁岩油崛起,在2018年底時,美國原油產量就已經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目前美國的原油產量比沙特多了整整30%,市場預計到2025年時,美國原油產量將超過俄羅斯和沙特之和。但美國的原油生產成本仍高於沙特,同時,由於美國自身對原油需求很大,大部分產量自產自銷,所以美國的原油出口暫時只排在世界第四,位於沙特、俄羅斯、伊拉克之後。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美國原油產量異軍突起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路透社在2019年初的一則新聞:美國原油產量將在2025年超越俄羅斯和沙特之和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由於美國自身原油需求巨大,出口僅排世界第四

產量遠超沙特和俄羅斯、生產成本低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並且實現大量的原油凈出口,這一幕放在十年前的美國都是沒人敢想的,更可怕的是這一勢頭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加強。沙特和俄羅斯雖然一直以來存在競爭,但美國頁岩油的存在成為他們一個新的對手,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三國爭霸

三、輸不起的戰爭

 美國頁岩油的崛起對沙特和俄羅斯這樣高度依賴石油產業的國家來說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因為他們經濟結構脆弱,社會也存在不穩定因素。

 先從沙特說起,在很多人眼中,沙特是一個土豪國家,實際上沙特雖然是個發達國家,但2萬美元的人均GDP還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距離「土豪國家」相去甚遠,「土豪國家」或許是沙特王室奢華的生活給外界帶來的一個假象而已。隨着油價的下跌,2015年以來沙特的外匯儲備減少了32%。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沙特的外匯儲備 2012-2020

 俄羅斯的情況也不好,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約一半的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化工領域;俄羅斯出口對能源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2000年時,俄羅斯礦產能源品出口占出口總量的比重為53.8%,到2012年比重上升到71.4%。2011年俄羅斯實現了出口的巔峰,這一年度的出口額達到5160億美元,但2017年降低至3530億美元,這並不是因為出口量減少,而是因為油價大跌。出口的萎縮威脅到了俄羅斯經常賬戶的健康,這些年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比股票還大,而本幣大幅貶值又帶來輸入型通脹,惡性影響一環接着一環。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俄羅斯盧布近年來貶值嚴重,2008年時候1美元約合23盧布,現在1美元可以換73盧布

 油價下跌對美國頁岩油公司也產生了衝擊,上一輪(2015-2016)油價下跌期間,美國無數假頁岩油公司倒閉,但堅持下來的公司把開採成本降低了很多。根據《金融時報》報道,自然資源公司(Natural Resources)在2015年到2016年二季度,生產每桶油的成本降低了26%;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的成本降低了40%。有的成本降低來自於供應鏈價格的降低,有的則完全來自於鑽井設備的內部創新。 如今,美國現存油井的頁岩油生產成本已經降至每桶30美元左右。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美國頁岩油的每桶成本,2013-2016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美國頁岩油現存油井的每桶成本價

另一方面,美國的金融機構也通過信貸融資支撐頁岩油企業,在油價大跌的2016年,華爾街就為美國石油公司提供了總計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 

假設沙特和俄羅斯要聯手壓價對付美國,那麼美國頁岩油產業必然再次受到衝擊,但要徹底拖垮美國頁岩油,對他們而言則是一場輸不起的持久戰。因為美國經濟算得上是全能學霸,他參與這場能源戰爭的代價是淘汰一些石油公司、出清相關債務、以及佔據標普500權重約5%的石油公司股價出現波動,他們甚至還可以在國際油價夠低的時候對進口原油加征關稅,用於補貼自己的石油公司加大創新。

 沙特和俄羅斯則不得不以國家財政甚至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為代價,來對抗美國頁岩油公司技術創新的潛力和華爾街源源不斷的支持,對沙特和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場時間不在自己這一邊,並且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  

四、中國的機會

 二十年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說法表示地球上的石油只夠人類再用20年。但現在二十年已經過去,石油不僅沒有用完,價格還跌回到二十年前的水平了,如果考慮通脹因素,油價遠不如二十年前高。

早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感受到了煤炭的好處,於是開始擔心煤炭耗盡的問題,但直到現在煤炭都源源不斷。過去類似的預言到目前為止之所以全都落空,因為新勘探出來的資源比人類消耗的速度要快,永遠不要低估人類技術突破的潛能!

 從目前原油生產者激烈的壓價競爭來看,未來不再是誰擁有資源誰說了算,而是得市場得技術者得天下。在這個方面,中國有足夠的發揮空間。隨着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2018年中國進口了價值2392億美元的原油,佔全球總量的20.2%,這為「石油人民幣」奠定了基礎。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中國是世界原油的最大買家

油價暴跌背後的三足鼎立

人民幣國際化

過去有關「石油美元」的說法,簡而言之,就是主要石油輸出國通過歷年出口石油,通過美元結算獲得的順差所積累的盈餘資金,故稱之為石油美元。對美國而言,這不僅增加了國際社會對美元的需求,而且重塑了美元信譽及其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石油美元」成功替代了「黃金美元」,隨着石油這類基礎能源成為美元的信用背書,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穩固。

或許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保持強勁需求、更多石油出口國直接使用人民幣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客戶進行結算、石油人民幣成型、資本項目開放,另一方面上海原油期貨交易量更加活躍、參與投資者眾多,甚至開始引領WTI和布倫特油價,到那時,人民幣的國際化就成功了。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