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調查報告:上

我見到Natarajan的時候,66歲的他正在農田裡勞作,我的隨身翻譯在路邊的坪地上用泰米爾語喊了他一聲,Natarajan便彎腰洗了洗手,滿面笑容,光著腳從農田裡向我走來。

那是我離開印度前的最後一個好天氣,陽光明媚,照得遠處的Natarajan一身肌膚分外黝黑,他是達羅毗荼人,初中學歷,雙目深陷,鬚髮泛白,只在脖子上圍了條白色汗巾,赤著上身,顯出一股瘦黑瘦黑的精神氣,見到有中國人來訪,笑得十分無邪,走上草坪,跟我握了握手。

 

印度調查報告:上

泰米爾當地農民Natarajan

這處村莊離金奈市區約90公里,原本我並沒有說要約見Natarajan,一天前,我去參觀金奈周邊的一處石雕廠,了解他們手工行業的情況,回程時天色已晚,我們在鄉間小路遇見一輛貨車陷在泥地里出不來,為此逗留了許久,那是晚上八點多鐘,小路兩邊都是雜草,四下里見不到一點燈火,舉頭便能看見隱隱約約的銀河,空氣清新,只有車燈照亮前路。

那貨車陷得不深,但擋住了去路,旁邊一輛破破爛爛的中巴也停了下來,無數黝黑黝黑的村民走下來圍觀,一大波印度人圍在那操著泰米爾語嘰嘰喳喳討論,搞了半天,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和幾名中國留學生(他們得知我來到金奈,主動要求陪行一天)正下車觀望,身邊總有一些婦女成群結隊從遠處一條小路走來,路過我們身邊,快步消失在印度農村的黑夜裡,這些人來了一波又一波,引起了我的好奇,當時翻譯正在跟貨車車主交涉,我問留學生這些婦女幹嘛夜裡在外面組團亂跑,這麼偏的地方難道是去SHOPPING么?

 

印度調查報告:上

夜晚時,不斷有印度農村婦女成群結隊從我們身邊走過

一個留學生說他們不是去SHOPPING,他們是去上廁所,印度農村有些還沒有廁所,他們是在野外就地解決,因為擔心有色狼侵犯他們,只好到晚上抱團一起出動,人多才安全,有的負責打野,有的負責輔助,按照印度教的說法,廁所是污穢的場所,家裡不能建廁所,農村這種思想尤其嚴重,因此印度農村女性們一天上兩次廁所,一次在凌晨,一次在夜晚,白天就只能憋著。

我以前查過印度的資料,知道一些類似信息,但現場親眼看見,內心還是無數頭草泥馬跑過,這時翻譯回來了,我問他印度這邊農村地區野外如廁的數據,他說2018年的政府官方數據是44%的農村人口在野外排便,而且40%的印度女性還沒有使用過衛生巾,城市地區稍好一些,有77%的女性使用過衛生巾,我們一邊說話,旁邊依舊有農村女性從身邊路過,聽到這些數據,看著婦女們一群群在遠處消失的背影,我這個中國來的土鱉一時被震驚得說不出來話來。

那輛貨車一直沒有被拯救出來,我們只好繞道回金奈市區,路上經過市鎮,也經過鄉村,但無論在哪裡,都見到無數的牛群,有的五六頭直接卧在馬路中間睡覺,有的十幾頭在人行道緩緩散步,還有的一邊啃路中間的綠化植物,一邊肆無忌憚地小便,牛尿順著馬路流了一地,白天還見不到這麼多牛,晚上氣溫涼爽,神牛們全家老小出來納涼,印度的公路一般是兩車道,牛往馬路中間一站,就沒多少空間供車輛行駛,我看見部分裝修成農村重金屬風格的大巴,一邊咣起咣起放著音樂(這裡要念成「音落」才有意思)飛奔而來,一邊熟練地繞過神牛,又咣起咣起飛快地駛向遠方。

 

印度調查報告:上

印度的路邊到處是牛

印度的市鎮公路兩邊其實是非常嘈雜的,摩托車、自行車、小轎車、貨車、行人在各種噪音中穿梭不歇,神牛們慢悠悠混跡中間,邊走邊拉屎拉尿,偶爾還見到有人過去摸一摸牛背,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欣欣向榮景象。

由於公路上牛實在太多,有次我實在忍不住問司機,撞到牛怎麼辦?總難免有一次會撞到的吧。

司機說這些牛都是有主人的,撞到的話大概要賠1000-1500元人民幣,而且保險不理賠,自己得認。

那天晚上,關於農村野外如廁和神牛泛濫的事情,勾起了我對印度農村的深度好奇,我讓翻譯取消了跟金奈一名大學老師交流的機會,改道奔赴90公里外的一處村莊,見到了從田野走來的Nataraja。

Natarajan有兩兒兩女,都已經結婚生子,他在村子裡有三英畝地,全部種水稻,一季能收兩噸多稻穀,印度氣候特殊,一年能收三季,也就是說他的田一年能收6噸多稻穀。

一英畝相當於中國的6畝地,三英畝就是約18畝地,18畝地僅2噸多的產量,也就是平均每畝每季僅收200-300斤糧食,這麼低的產量,我以為自己聽錯了,我問翻譯說你沒翻錯吧,翻譯說沒翻錯,我說這數據太詭異了,真的沒翻錯?翻譯又問了一遍,說沒錯,他確認無誤,確實是3英畝2噸多。

2014年《南華早報》在報道袁隆平時,說中國畝產是一季900多斤,中印之間水稻收成相差太大了,嚇得我趕緊查了一下,結果數據顯示印度水稻收成確實是平均250斤一畝。

我又查了下中國水稻歷年產量,閔宗殿先生有論文《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的探討》,裡面說唐朝時畝產138公斤,宋朝時畝產225公斤,明朝畝產333公斤,清朝畝產278公斤,按一季一畝來算,印度現在這種單季一畝250斤的產量,還沒有達到中國明、清兩朝時的平均水平。

印度農業落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工業化與水利、農機落後,印度有1.6-1.7億公頃可耕地,中國有1.2-1.3億公頃可耕地(2013年統計數據),印度還一年三熟,中國一般一年兩熟,世界銀行2017年數據,中國以全球第四的耕地面積,產出全球最高的糧食產量,達6.179億噸,美國排第二,4.4億噸,印度第三,3.316億噸,印度糧食總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

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在糧食產量上可見一斑,在1950年代中國人瘋狂修建水利設施,改革開放後工業化保證了化肥、農機的使用,又有袁隆平這樣的一流農業技術人員保障農業技術的提升,才換來了逆天的糧食產量。

其實如果不是這位印度農民Natarajan的數據震憾到了我,引發我的好奇深入追查,我也不知道中印農業水準差距大到這般田地。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說,印度這麼低的糧食產量,也證明了他們有很深的潛力可挖,具體分析我後面會說。

確定水稻的產量後,我向Natarajan諮詢他的收入問題,Natarajan說他現在每年的糧食除了全家人自己吃以外,多餘的就會拿到市場上賣掉,售價是1.5元每公斤(後來我去金奈最好的超市調查米價,發現最便宜的大米是3.5元每公斤,這個收購價是符合邏輯的),Natarajan這三英畝地,賣掉糧食後每年有一萬元人民幣的純利潤,他另外還養了一頭牛,十隻雞,Natarajan對他的生活似乎還頗滿意。

Natarajan隨後帶我去參觀他的新家,這是一棟新修的兩層建築,簡單實用,在這裡我見到了他兒子,三十多歲,看起來十分憨厚,我問他兒子靠什麼維生,他說在附近一家台灣人開的鞋廠上班,每個月收入大概1500元人民幣。我點點頭說這些台灣人開的鞋廠可能是從東莞搬過來的,他兒子沒聽懂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估計也很難跟他解釋工業產業鏈的全球化遷移,在屋子裡只待了幾分鐘就離開了。

 

印度調查報告:上

Natarajan的新家

因為Natarajan很配合諮詢,我跟翻譯說能不能給點錢謝謝他們,旁邊另一位村民聽說進屋參觀就有錢,也拉我進他房子去參觀,他的屋子十分樸素,很像九十年代中國農村的某個家庭。

 

印度調查報告:上

Natarajan的兒子,他在台灣人開的鞋廠工作,月薪1500元人民幣

我閑逛了幾步,隨口問他有幾畝地,他說他沒有地,靠做紡織為生,這時候我突然警覺起來,我問Natarajan是不是村民們並非人人有地,Natarajan說這個村有4000名村民,只有一半的人有地,其他的人要自己想辦法維生。我感覺問到了核心,趕緊追問這個村是不是有大地主(大地主這個詞翻譯跟我對了半天詞才明白用泰米爾語怎麼說),Natarajan說村子裡有人擁有200-300英畝地(約1200-1800畝地),普通人家一般只有2-3英畝地,我點點頭說對啦,這才是農村問題的真相啊。

Natarajan繼續說這些有很多田地的人,最後都成了政客,農村的政府官員都會由他們的人擔任。我說是的,這符合經濟規律,全世界土地私有制一定會發生這樣的事,土地一定會發生兼并現象,大地主會在基層將經濟和政治權力進行雙重綁定。

翻譯說你還有什麼要問的嗎?我說沒有了,我說我以前寫過南美,講過墨西哥、巴西農村失去土地的人最後的流向,全世界都一個操性,農村一半的人沒有土地,他們就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

那個地方叫貧民窟。

孟買有全亞洲最大的達拉維貧民窟,我到孟買的第二天,就要求翻譯帶一名貧民窟本地人,帶我先去參觀達拉維。

這裡,就是農村流民命中注定的落腳點。

貧民窟和中國的城中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貧民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內循環,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而且居住環境、生活質量比中國城中村要差很多。

 

印度調查報告:上

孟買達拉維貧民窟

我以前在廣州工作過好幾年,那些年就住在廣州塘下城中村,城中村的房子至少是本地人建的當代水泥建築,房子質量沒有小區好但生活還過得去,有網有水有電有獨立的洗手間,關起廉價的金屬門拉起刺耳的門栓,誰都不知道你白天在哪個CBD叫windy還是lucy,除了每天路過有刺鼻氣味的垃圾堆有些不快,生活還過得去。

中國的城中村一般是一個階級爬升中轉站,沒有內部循環,也很少有人會長居於此,白領們就把這裡當成是一個睡覺的地方,長久的旅館,而孟買的達拉維貧民窟完全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印度貧民窟跟中國城中村最大的區別是他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統,他不僅僅是個睡覺的地方,還有各式各樣的作坊、小工廠、學校、診所,我在貧民窟找到了書包作坊、真皮作坊、服裝作坊、染料作坊、陶罐作坊等等各種各樣的作坊,真皮工人在噴漆的時候,我就在旁邊問他們用的什麼漆,染料作坊在給布料染色時,我在一邊打聽他們工資收入(一天工作12小時,日薪30元人民幣),在專門承接婚宴餐飲的小作坊前,我還找到了幾個專門干臟活的達利特人(賤民),要拉著他們合影,他們十分害羞,回去換了件乾淨衣裳才願意過來。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制衣小作坊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真皮作坊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染衣作坊,他們負責將衣服染成各種顏色

貧民窟里的這些人,他們住在這裡,吃在這裡,工作也在這裡,生下來的孩子,也會在貧民窟的學校接受教育,這是一個內循環系統,跟外部世界相互不打擾,印度的精英階層跟貧民窟階層完全斷檔,老死不相往來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生態鏈,所以印度首富在孟買建了一棟27層10億美元的豪層,而他旁邊就是一個小型貧民窟,雙方各過各的日子,一點也不衝突。

貧民窟里的生活確實糟糕極了,我在孟買街頭看到好多無家可歸的人,一家人直接睡在貧民窟的人行道上,他們所有的家當就是一個可以生火的爐子和幾張烏七抹黑的破被子,頭頂上連片玻璃鋼瓦都沒有,下雨了就只能到指定躲雨的地方去避雨,給他們拍照時,我都是迅速拍完馬上就走,生怕激起他們敏感。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街邊無家可歸的一家人,全家就住在這堵牆的下面

但大多數貧民窟的衣食住行已經在自我循環流動,大多數居民住在6-8平方米的屋子裡,裡面連一張床都放不下,房子還會有人隔成上下鋪,半空貼牆吊一張小床出來,小孩洗澡就找個桶在家門口洗刷,洗衣服也在各家門口解決,房子里沒有廁所,平均1000人共用一間公廁,我讓貧民窟的老鄉帶我去看看,走到那個公廁門口實在不敢進去,中國1980-1990年代的公共廁所有多臟我又不是沒經歷過。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一戶人家,6-8平方米,全家人住在這裡。

貧民窟的街道旁,有擺著幾張簡易桌椅的黑乎乎的酒吧,使一張薄布擋住大門,裡面賣自己釀的酒,味道有點兒接近中國的米酒,還有看起來十分山寨的健身房,健身教練獃獃地坐在裡面迎客,路邊有賣各種水果、小吃、服裝的人,那裡的衣服便宜得讓人懷疑人生(可能都是廣州尾貨),5-10元一件保證了達拉維的人不用上街裸奔。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酒吧

他們的菜市場東西也十分廉價,中國留學生告訴我,他們去最便宜的菜市場買菜,10個人打火鍋,全部蔬菜只花了14元人民幣。

貧民窟的人在這裡的小作坊上班,掙著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工資,喝著這裡的小酒,吃著這裡的小菜,雖然全部都是最底層的收入與待遇,儘管生活質量廉價,但所有生活必需品一應俱齊。

貧民窟里還有自己的免費幼兒園,儘管顯得十分破舊,但可以幫忙照顧2-4歲的小孩,我還去拜訪這裡的兩所小學,逮住了其中一位小學的校長,向他請教印度的免費教育制度。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幼兒園

校長說,印度政府確實在執行15歲以下免費教育制度,但是政府根本給不起錢,學校里的老師總要靠工資生活,一名新教師月工資1500元人民幣起步,資深教師最多能拿5000元,因此他們貧民窟里的學費是1400元人民幣一年,如果夫妻二人工作,家庭月收入兩千,還是勉強可以供兩三名小孩讀得起書,但貧民窟外的學校是3500元一年,他們根本供不起。

陪我同行的本地人說他有兩個女兒在這裡上學,印度的教育工作者們還是很盡心儘力的,這裡有交不起學費的兒童,校長會自費出錢幫他們繼續讀書。

 

印度調查報告:上

貧民窟里的小學校長

貧民窟雖然又臟又破,但它對本地底層人民實在太重要了,它自行產生了一套最廉價的機制,提供最便宜但是完整的食物、住房、娛樂、教育系統,讓底層人民不走出貧民窟也能活下來。

許多來自富裕國家的人,看到貧民窟第一反應是拆掉這些地方蓋高樓不就行了?這種想法簡單粗暴違反了經濟規律,一旦真的拆掉了貧民窟,讓底層人民失去了最後的庇護所,他們就無法承受外面高昂的生活成本,就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動蕩,政府將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幹掉貧民窟,就會要了富人的命,無論哪個階層,都不會允許貧民窟消失。

孟買市區那一個又一個破舊的貧民窟,就是印度經濟的創可貼,托住了失地流民們的生存底線,阻止了局勢向惡化蔓延。

平民們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飯、工作、教育,剩下最重要的幾件事,就是交通、住房和醫療。

印度的交通非常便宜,那裡的火車跑得特別慢,最快的也只有50-80公里每小時,乘坐8小時的火車,只需要30元人民幣,在孟買火車站,我還特意爬上幾輛火車看內部車廂,裡面的座椅都顯得髒兮兮的,空氣中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火車站全部都沒有檢票員,自由進出,站台上到處都是野狗和烏鴉,這裡的狗非常非常溫順,我在印度沒有聽到一聲狗叫,它們看到陌生人根本無動於衷,一些狗狗跟個大爺一樣肆無忌憚地睡在孟買火車站的台階上,旁邊的行人看到它們都是繞著走。

本地司機帶我去參觀火車站時,我們站在人來人往的站台看工人維護鐵軌,司機說這裡任何人隨時可以上火車,市內火車其實也不怎麼查票,算是對窮人的一種福利。

我們一邊聊天,有火車駛過來,竟沒有看到門,問司機怎麼肥事,司機說不僅沒有門,還沒有空調,沒有空調是乘客們主要要求的,因為這樣可以降低票價,一個月可以省下30元人民幣左右,沒有門是為了好上車,大不了掛在外面。

然後我就親眼見到了傳說中印度人民的拿手好戲掛火車。

如果自己開車的話,印度的油價比中國還略貴一點,柴油價格是7元人民幣一升,92號汽油是7.8元一升,95號汽油是8元一升,翻譯說印度普通人有時候有車也不開,寧肯騎摩托車,就是因為油價太貴。

 

印度調查報告:上

印度油價

交通雖然便宜,但住房貴得飛起,我好像沒見過比孟買更誇張的房價收入比了,孟買人均收入是1500元人民幣,而房價是6485美元/平(2018年數據),一個普通上班族,要200多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當然孟買也是各個區域的價格完全不同,遠郊一點的是兩萬元人民幣每平,我住的酒店附近,是10多萬人民幣每平。

當我知道我那塊區域要10多萬一平的時候,我不由一臉懵逼望向窗外,那裡都是些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建築,周圍的路面連水泥都沒鋪工整,不遠處就是貧民窟,連個像樣的CBD都沒見到,環境感覺像是我大邵陽的城鄉結合部,到處都顯得髒兮兮的,跟北上廣深同樣地價的硬體條件完全不在一個世界,這個地方要10多萬一平?

嗯,既然我已經忍不住使用了「髒兮兮」的這個詞,我就繼續吐會槽,我在印度調研的這些日子,除了南部海濱城市特里凡得琅顯得比較乾淨,孟買和金奈都給我一種難以忍受的骯髒感。我在孟買住的酒店是550元一晚的四星級酒店,在金奈住的是320元一晚的普通商務酒店,這種在當地略偏中高端的酒店,骯髒感都無處不在,馬桶圈永遠有污漬,毛巾像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洗乾淨再給客人用,皺巴巴的感覺像剛被人當拖把用過,金奈320元一晚的酒店衛生間連紙巾都沒有(幸虧我早有準備,帶了幾大包紙巾),他們只有一根管子讓你用來沖PP,然後印度本土人會用左手……

 

印度調查報告:上

印度貧民窟的一處公共廁所,在外面看看就好,打死不進去

我本來以為用左手是妖魔化印度,當我問翻譯左手擦PP是不是真的?這個一路上一直想盡辦法說印度有多好的翻譯,都有點不好意思承認「大部分人會用左手」。聽得我頭皮微微一麻,更堅定了不吃印度街邊小吃,平時只喝瓶裝水的決心。

我到金奈時剛好下了兩場雨,整座城市除了大馬路污水橫流,去酒店的小路連道路硬化都沒有做,垃圾順著水流沖得到處都是,部分地段直接被水淹掉一半,在酒店放下行李,看著那好像幾天沒洗過的床單和被子,我的心情就已經異常沉重,翻譯還帶我去MSL餐廳吃印度餐,MSL餐廳一般通風都做得非常差,空氣沉悶,坐了半天服務生就上來一張大芭蕉葉子當碗,上了點手抓飯或者薄餅直接倒在芭蕉葉子上,再上一些做成糊糊狀的肉類,也不給你餐具,服務生示意我這個中國人,用手抓著吃的時候,你知道我心情是多麼絕望嗎?

 

印度調查報告:上

金奈的農貿市場,裡面實在太髒了!

我去過不少發展中國家,我們中國也是從是從印度這個階段過來的,但我從來沒有見過比印度更髒的國家了!是真的真的好臟!臟到現在我只要一回憶在孟買和金奈的經歷,內心深處就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當然,印度這個國家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貧窮,為了做出詳細的數據調查,我跟個神經病一樣見人就問別人工資收入,導致翻譯最後都煩死我了,不用我轉述了,見人就先幫我問工資,下面將我打諮詢的收入整理一下:

最最底層的失地農民是沒有穩定收入的,靠養雞、鴨或者做勞工賺一點錢。

城市裡的底層勞動力,女性會去做兼職家務,幫別人打掃衛生,清洗衣服,掃地拖地等等,一天去一兩小時,一戶收200-300元人民幣,他們一天要跑好幾戶人家,月收入才能到600-1000元人民幣。

最底層的男性會去幫別人做洗車一類的工作,一輛車每天洗一次,連洗一個月只要60元人民幣,他們一個月會承包多輛汽車維生(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印度底層勞動力極其廉價,供大於求)。

全職的清潔工月薪大概600-800元,服務員一般不到1000元,突突車司機月收入大概600-800元(有些車是租的,要給租金)。

公立學校的教師月薪1000元人民幣起步,一般1500元左右,私立學校的教師2000元起步,一般3-4000元左右。

專職UBER司機月薪大概1500-2000元左右,鐵路工人1500元一月。

印度大城市大多數正經普通職業是1500元一月(孟買、金奈差不多),碼農1800元起步,資深碼農能拿6000元一月,在孟買時路過GOOGLE在印度的總部,諮詢路人說他們在GOOGLE工作3000元人民幣起步(這個信息不一定準確)。

公立醫院的醫生2000-5000元左右,私立醫院3000-7000元左右(這個數據應該略有誤差)。

在特里凡得琅,我還遇到了很特殊的一群漁民,當時我們正開著車從馬路經過,漁民們坐在一個破棚子下面收拾漁網,翻譯說有沒有興趣了解下他們的生活,我說好,我們便停下車,向那群漁民走過去。

翻譯跟他們說有個中國人想來跟他們聊聊天,漁民們笑著說要付費才可以,我從錢包里拿出200盧比遞給他們,漁民們才開始回答我的問題。

 

印度調查報告:上

印度漁民

這些漁民都是本地人,一直靠捕魚為生,每次他們要開著快艇到50-60公里遠的地方捕魚,這個距離是他們的成本極限,每次出海的成本是1000元人民幣,更遠的地方燒油太多他們去不了,因為打撈過度,而且設備、技術落後只能捕撈淺海魚,他們已經三天沒有捕到魚了,只能在這補補漁網。

好在印度政府規定在一個地方住15年這塊地就是他們的,他們拿著地產證抵押給銀行借錢蓋房,所以還是有房子可住,這些漁民家庭,70%都有一個讀過書的人,可以找份正經工作補貼家用,30%家庭全家都沒念過書,只能去干點苦力掙現金。

因為漁民們太窮,政府給了他們一個特權,在指定的超市,普通人買大米是4元人民幣一公斤,他們憑戶口本只要0.2元人民幣一公斤,所以還能活得下去。

 

印度調查報告:上
正在賣魚的一位阿姨
印度有大批這樣的底層人民,大家的收入都這麼低,生病了怎麼辦?

因為聽說印度有一套自己的免費醫療系統,我特意趕去孟買的公立醫院做了調研。

為了照顧國家形象,翻譯特意挑了一家很不錯的公立醫院帶我前往,那是英國人殖民時期建好的醫院,外觀頗古典,但從進入這家醫院的大門我就觀察到,來這兒看病的全是面帶菜色的窮人,他們三三兩兩坐在樹蔭下,或者倒在躺椅上,臉上全是愁苦之色,翻譯帶著我走在走廊,忍不住說:「怎麼樣?這醫院好吧?」他期待著我開始誇獎印度的公立醫療,周圍往來穿梭的人群如過江之鯽,部分人身上有淡淡的體味,我屏住呼吸順著他的期望點頭:「不錯不錯,確實不錯。」

 
印度調查報告:上
公立醫院內部
我們原先預約的醫生太忙沒辦法接受採訪,翻譯厚著臉皮去敲開了醫院一名管理人員的大門,跟他講有一名中國人來了解印度的醫療情況(翻譯這點還是不錯的),管理人員名叫CHAVAN,想了一想同意了我的採訪。

CHAVAN介紹說,這家醫院每天要接待5000-6000名病人,其中有1000多人是急診,他們是純正的公立醫院,印度各個邦的窮人都可以來這裡治病,但因為距離原因,主要還是本邦窮人過來,他特別突出「窮人」兩個字,因為這裡主要是為年收2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家庭服務的,政府會給他們每家每戶做一個類似於戶口本的東西,上面寫著家庭年收入,窮人可以根據這份證明來醫院看病,為了防止有人作弊,那份證明每年會核查一次。

CHAVAN說,普通的急診,他們會特別安排2-3小時診斷好,普通病人大概要2-3天才能安排治療,孟買有完善的公立醫療系統,一共有17個公立醫院,22000個床位,1000多個診所能為底層人士提供服務。

 
印度調查報告:上
公立醫院的CHAVAN接受採訪
病人如果是簡單的手術,醫院費用全免,如果是複雜的手術,病人還是要自己負責材料費、藥品費。

我還問了下這些窮人有沒有社保,他們做為公立醫院的醫生,有沒有社保,CHAVAN很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說都沒有。

做完採訪後,為了保證數據更為準確,我臨時在醫院裡隨便逮到一個醫院的工作人員和一些在醫院實習的大學生,問他們同樣的問題,這些人說其實普通病人看病要等半個月以上,有時候甚至幾個月,不可能2-3天就輪得到的。

印度調查報告:上
逮到兩名實習生,他們說了真話
在後面我遇到更多印度人和中國人,問起公立醫院看病的事情,他們都說公立醫院效率奇低,而且醫學生要學五年,成本很高,他們都希望自己熬完這五年,畢業後去私立醫院而不是公立醫院,因為私立醫院的待遇要好得多。

其實從經濟規律來看,無論國家是富有還是貧窮,免費的醫療系統幾乎都走向了低效率、低質量,印度這套免費醫療系統,中高階層根本都不會使用,他們有病毫不猶豫去私立醫院,一位收入不錯的印度人跟我說:

「去公立醫院等於送死。」

這套免費醫療系統,其實只能算做是印度最底層窮人的一點低效率福利,根本無法普及到全社會。

在對印度人民的基本生存狀況做了一點了解後,先做一點小總結。

從我跑過的國家來看,發現兩個十分有趣的規律。

第一是全世界的物價其實差不多,都在一個範圍內波動,印度普通上班族的收入大概是中國普通上班族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印度約為1000-1500元人民幣,中國約為3000-8000元人民幣,印度的生活物價分兩種,一種是超市裡的物價,跟中國差不多,另一種是農貿市場和貧民窟的物價,極其廉價,能花1.5元人民幣買到7個西紅杮(當地華人語),但印度人躲不過買房買車私立醫院看病這些人生升級消費,這些物價跟中國是差不多的,整體房價比中國略低一點,入門級鈴木小車在印度賣3萬元人民幣左右,進口好車比中國貴30%,對普通印度人來說完成人生升級,其成本就非常非常高昂了,可以說中國人在一二線城市買房要掏空六個錢包,印度人就得掏空六代人的錢包,其難度是中國的五到十倍。

普通印度人可以買一輛摩托車,拿著1000元的薪水,在貧民窟里過著完整的廉價的人生體系,但要完成階級跨越,幾乎無望,而中國人至少還是有從貧窮向中產跳越的希望。

第二是全世界的工資收入也比較統一,發展中國家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在1000-3000元人民幣,發達國家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在8000-20000元人民幣,如果發展中國家平均工資低於1000元人民幣,這個國家的人民一定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為全球物價系統差不多),就算餓不死也經不起任何一場意外,全世界的工資體系中間有個奇葩叫中國,因為中國普通人的工資收入現在大概是3000-8000元之間,剛好處於發展中體系和發達體系的正中間,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中國正處在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跳躍的一個過程當中,只要再往上一跳,就有可能突入到發達國家的系統當中。

當然拿中國跟印度比實在太欺負印度了,但大家要考慮到,新中國從1949年立國後,到現在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要比印度惡劣得多,英國殖民者當年留給印度的基礎設施等等都是遠勝中國的,印度今天還處在這樣的發展水平,其內在原因主要還是自己民族有問題。

單就挑糧食產量這一條,其實就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確實是勤奮不息的優秀民族,我們只是走了小几百年的彎路,一努力馬上又趕回到世界前列,我們不比世界上任何民族差,要大膽承認,我們就是世界第一流的民族,沒必要再卑躬屈膝向任何民族低頭。

文章還沒有寫完,這一萬字只是介紹了印度最基本的民生,下半部分我將繼續向大家介紹印度的種姓矛盾、各邦分治、貪污腐敗、GST稅制、莫迪的應對策略等等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