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工地搬砖也是技术活

以后,工地搬砖也是技术活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捷克文Robota(原意为“苦工”)和波兰文Robotnik(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新词语Robot。

 
也就是,机器人。
 
从词语的起源看,机器人一开始就被赋予替代繁忙、艰苦工作的使命。
 
建筑行业,无疑是繁忙、艰苦的代名词。而且,它还是世界上数字化、自动化最低的行业之一。
 
如今,这个原始的行业,正在被先进的机器人慢慢所改变。
 
以后不要调侃搬砖,它即将变成一项技术活。
 
  
1
 
工地上一片繁忙,一组组机器人熟练地砌墙、扎钢筋,一幢幢建筑随之冒出。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现实世界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建房的画面。
 
1954年,乔治·迪沃申请第一个机器人专利后,机器人就与制造业开始亲密接触。经过六十多年的进化,如今的机器人已经向着建房子迈进。
 
前不久,美国NASA举办一个火星建筑比赛。一个3D打印机器人,在30小时内建造起一栋建筑物。
 
不仅如此,在密封性和持久型上,3D打印机器人的成果都完胜水泥建筑。
 
澳大利亚科技公司 Fastbrick Robotics ,曾推出一款3D 建筑机器人 Hadrian X 。
 
它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小时能砌1000块砖,两天内就可以建好一座房子的结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 4 倍。
不仅能干粗活,Hadrian X还能干细活儿。它可以读懂图纸,通过 3D 扫描精确地计算出每一块砖头的位置,精确度同样远远高于人工。 

Hadrian X的工作成绩,显然获得了市场认可。土豪沙特阿拉伯王国就和Fastbrick Robotics合作,将在2022年前使用100台左右Hadrian X,为沙特建设至少50000套新住房。

 
另外,在扎钢筋、砌砖等细分领域,也有一大批效率奇高的机器人。
Advanced Construction Robotics公司开发的 Tybot 建筑机器人,每捆扎完一个钢筋只需要5.5秒,堪比一个7人团队,扎钢筋的师傅直呼内行。
 
总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成形,建筑机器人已经可以全部搞定。
 
 
 2
 
当国外在建筑机器人上一片火热时,国内的起步相对比较晚。
早些年,国内对建筑机器人的研究比较少,主要还是集中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以及建筑施工自动化安装等方面,比如高楼幕墙清洗机器人、室内板材安装机器人等等。
 
不过,能明显察觉到的是,近几年,国内政府、房企、AI科技公司等多方角色慢慢地在建筑机器人上,加大了政策和人财物的投入。
 
7月24日,住建部等七部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方案》中就重点提到,要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
 
在天生与建筑打交道的房企队伍中,也有不少成员把目光锁定在建筑机器人上。
 
碧桂园,就是其中投入较多精力的一位。
 
早在2018年7月,碧桂园就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到现在,博智林在研的建筑机器人已经达到50多款,覆盖主要建筑工艺工序。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测试应用,10多款进入产品化阶段。
 
应用建筑机器人后,建筑的工作效率、质量,相比较人工都有比较大的提高。
 
机器人的研发,离不开人才梯队的支撑。到目前,博智林已经招募3400名国内外研发人才,递交专利有效申请2300多项,获授权近550项。
 
当然,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战略,还离不开其创始人杨国强的一手推动。
 
去年年初,杨国强就提出碧桂园的“三驾马车”业务架构:
 
地产、农业、机器人。
 
今年两会上,杨国强又在提案中呼吁国家,引导建筑机器人的快速试点。
他认为,要让智能建筑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安全、准确地建房子,这样很大程度上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
 
事实上,许多如同碧桂园一样的头部房企,近些年都在尝试用建筑机器人去取代部分人工,从而减少用工成本,提高效率。
 
未来,建筑机器人的应用或将进一步在房企队伍中蔓延。
 
 
3
建筑机器人浪潮的来袭,无疑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咨询机构Tractica预测,建筑机器人市场将从2018年的2270万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26亿美元。
 
尽管机器人的商业价值巨大,但有一个问题是从机器人诞生开始,人们就担心的。
 
那就是,机器人会否取代自己的工作。
 
毕竟,根据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2025年前后,中国将有5%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
 
聚焦到建筑行业,目前全中国拥有3800多万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劳动群体之一。许多人担心,建筑机器人的兴起,会否导致大量建筑工人失业。
 
要搞清这个问题,得从整个建筑行业的新变化去看。
 
摆在眼前的一个事实是,现在建筑公司招人越来越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40岁以上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高,40岁以下的越来越少,建筑公司招人也越来越难。
 
背后的原因之一是,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再加上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兴岗位的兴起,很少有年轻人去工地卖苦力。
 
当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越来越难招、年龄越来越大时,用工荒和劳动风险等多重问题就会涌现,建筑行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使用建筑机器人,就是时代选择的一条路。
 
另外,即便使用建筑机器人,也并不一定会带来大量失业。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恩就称,机器人的销售增加时,失业率下降;机器人的销售下降时,失业率反而上升。
 
纵向来看,2010年到2018年,美国机器人产业创造了超过100万个与制造业有关的就业机会。
 
也就是说,机器人并没有减少就业。它在取代某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
4
 
那些被取代的工作岗位,是被时代所抛弃的。
 
就像《三体》里的一句话: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