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很多歐洲國家的中世紀史都有點少兒不宜,但西班牙的中世紀史……成年人都不宜。說句寒磣話,在地中海沿岸出門買包煙都能遇到九個征服過西班牙的人的後裔。

 現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上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但回望歷史,自從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攻入伊比利亞半島,在近八百年的時光里,都有若干基督教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在此拉鋸。前五百年,穆斯林們佔盡上風,基督教諸國只能龜縮在貧困落後的北部山區,最屈辱的時候還要每年獻上一百名美女。直到1212年,攻守之勢逆轉。打到15世紀時伊斯蘭國家只剩下一個格拉納達,還要向最強的基督教國家——卡斯蒂利亞稱臣納貢。1453年,中世紀隨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宣告結束時,半島上除了自成一派的葡萄牙還剩下四個國家:

大哥——卡斯蒂利亞

二哥——阿拉貢

小不點兒——納瓦拉

受氣包兒——格拉納達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我們的故事要從半島第一強國卡斯蒂利亞王國的伊莎貝拉公主講起。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根據《伊莎貝拉·武士女王》一書的記載,伊莎貝拉公主的原生家庭充斥着令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的悲劇。她的母親身患精神疾病,父親、哥哥和弟弟自幼都被別有用心的權臣性侵,導致心靈扭曲。這些大臣領先心理學家數百年就掌握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精髓,通過性侵年幼的王子,使未來的國君終身依賴自己。

 尤其是伊莎貝拉公主那個綽號“無能者”的哥哥。這位國王因為不願承認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的事實,非要把王后和別人通姦生下的女兒立為繼承人。他把自己最依賴的,也就是當年性侵他的大臣安排成弟弟的監護人。很快,唯一的弟弟離奇猝死。給國王的乾女兒擋路的,只剩下伊莎貝拉公主了。

 “無能者”的如意算盤是把妹妹嫁給葡萄牙國王做續弦,再把心尖兒上的乾女兒嫁給葡萄牙王儲。如此一來,乾女兒的孩子就能繼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位,而伊莎貝拉公主的孩子連根毛兒都撈不着。這個計劃的惡毒之處在於,如果伊莎貝拉公主嫁到別的國家,就能在丈夫的支持下,爭奪娘家的王位。只有把妹妹和乾女兒打包嫁給葡萄牙國王父子,才能把伊莎貝拉公主的野心消滅在萌芽當中。

 儘管還是一名妙齡少女,但伊莎貝拉公主已經在卡斯蒂利亞殘酷的宮廷鬥爭中成長為一名心機girl。她使用了恰到好處的性暗示等一些具有PUA(情感操控術)嫌疑的手段,勾引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第二強國——阿拉貢的王子斐迪南,與這位遠房堂弟私定終身。

 1474年,卡斯蒂利亞國王“無能者”終於結束了可恥又悲哀的一生。伊莎貝拉與干侄女之間爆發了王位繼承戰。最終伊莎貝拉在老公的幫助下擊敗了為干侄女撐腰的葡萄牙,加冕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後來這對神鵰俠侶又聯手在1492 年消滅了半島上最後的伊斯蘭國家格拉納達,被羅馬教皇授予天主教雙王的稱號。西班牙王國的統一大業基本完成。(剩下的小國納瓦拉在1512年被西班牙吞併了南半部分,但只剩下北半部分的納瓦拉王室因為家族奮鬥和歷史的進程後來成為了歐洲各國王室中最大的贏家,具體內容請看《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下》)。

 然而統一西班牙並不是伊莎貝拉一世的最高成就。1492年8月3日,伊莎貝拉一世把寫給印度君主和大明朝皇帝的信件,連同自己的首飾和私房錢都交到了一個數學不好,死不認錯,還喜歡獅子大開口的意大利海盜手中。

 波瀾壯闊、血雨腥風的大航海時代就這樣在伊莎貝拉女王和哥倫布的手中開啟。那時的女王當然想象不到這世上還有什麼新大陸。她贊助哥倫布主要是出於以下兩個動機:

 一是獲得東方的黃金和香料,尤其是胡椒、肉桂等調味料。

當時因為沒有冰箱,保存肉類只能用鹽腌漬。腌過的肉並不好吃,但如果有了胡椒那口感就大不一樣了。當時東西方之間的傳統商路被奧斯曼土耳其和他們的狗腿子威尼斯商人把持,胡椒的價格昂貴,就連貴族都不能敞開了吃(所以莎士比亞才能那麼明目張胆的對“威尼斯商人”開地圖炮)。如果能開闢新的商路獲得東方的香料,既能發財又能打擊天主教國家的死敵——奧斯曼土耳其。

 二是傳播天主教。

天主教熱衷於傳教,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常年與穆斯林鬥爭在一線的原因,宗教信仰格外虔誠。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大爆發的時候,歐洲大國里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鐵板一塊地堅持信仰天主教,成為了教皇最重要的依靠。

 哥倫布給西班牙帶來的財富與他的後輩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當然,從0到1和從1到99同等重要。)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後,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浴火重生的法國還是對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都構成了威脅。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法國。伊莎貝拉女王把兩個女兒嫁到了英格蘭和神聖羅馬帝國。這兩個女兒對十六世紀的歐洲史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貳

1504年,伊莎貝拉女王去世。當時她的獨子、長女以及這兩人的子女都已去世,於是繼承人輪到了伊莎貝拉的二女兒,綽號“瘋女”胡安娜的身上。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胡安娜之所以會得到這樣一個別緻的綽號,是因為她的丈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長子——美男子腓力。

 為了彌補歐洲貴族重名率太高的問題,很多人物都以綽號為人所熟知,比如獅心王理查、失地王約翰、豪華者洛倫佐什麼的。能夠冠名“美男子”的腓力,得帥到什麼程度?請大家按照盧克文的照片展開想象。

 美男子腓力與胡安娜生了兩個兒子、四個女兒,按說夫妻感情應該也不差。但擁有逆天顏值的腓力總是忍不住尋花問柳、勾三搭四。胡安娜瘋狂地迷戀着丈夫的顏值,瘋狂地吃醋,久而久之就得到了一個“瘋女”的綽號。至於她究竟只是為愛痴狂還是真有精神問題,是個歷史之謎。但看完她的經歷之後,每一個有同情心的讀者都會希望她是真的瘋了,不然她就是歐洲歷史上最悲劇的人物,沒有之一。

 當時的西班牙是由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國家組成的共主邦聯,雖然國王是一家人,但兩國的事務都是獨立的。雙王共治的特點,是伊莎貝拉女王管不了阿拉貢的事兒,她老公也不能指揮卡斯蒂利亞。

 卡斯蒂利亞的核心城市是托萊多(1561年以後搬到了馬德里),阿拉貢最發達的地區叫做加泰羅尼亞。加泰羅尼亞最發達的城市叫做巴塞羅那。早在五百年前,這兩邊的人就尿不到一個壺裡。王室的紐帶對於這個國家的統一來說格外重要。

 伊莎貝拉女王死後,她那常年被壓制的老公又娶了法國國王的外甥女,想再生一個兒子來繼承整個西班牙。這當然會導致卡斯蒂利亞人對他的反感,促成胡安娜的威望急劇提高。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國家就是王的財產。女王去世了,國家由她的子女,繼承天經地義。她的丈夫要是想和別的女人生孩子,還要繼承前妻的遺產,那就和偷沒兩樣。

 胡安娜的老爸和老公都想代替她行使卡斯蒂利亞的王權,於是這翁婿二人共同聲明胡安娜有精神疾病,然後就把她軟禁在一座城堡里。但當胡安娜的老爸在權力鬥爭中落於下風時又反口說自己的女兒根本沒病。緊接着胡安娜的丈夫猝死(疑似被老丈人毒殺),她老爸又再次改口說自己的女兒就是有精神病,然後以此為由代行卡斯蒂利亞的王權。(但這個黑心的爹到死也沒有再生出新的繼承人。)

 更悲劇的是,在胡安娜的丈夫和父親死後,他的長子卡洛斯也有樣學樣,把親媽一直囚禁到76歲去世。而且這個兒子還把他老媽的體己人全部調離。“瘋女”胡安娜的一生,有五十多年都被自己的父親、丈夫和兒子所囚禁。日本推理小說都編不出這麼暗黑的故事……

 1516年,瘋女胡安娜的長子——年僅16歲的卡洛斯,熬死了他的外祖父斐迪南五世。這個少年和被他囚禁的母親一起成為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共治君主,稱卡洛斯一世。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1519年,卡洛斯一世的祖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去世。神羅皇帝的職位並不能世襲,需要經過七個選帝侯投票選舉。卡洛斯一世在選舉中擊敗了前半生的情敵以及後半生的宿敵——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從此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在神羅的稱號叫做查理五世,本文從西班牙的角度講述,故採用卡洛斯一世的稱號。)

 我知道,寫着寫着西班牙的故事突然又扯出一位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有的讀者可能會表示太長不看。但是這兩人的故事是了解歐洲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現在大家已經記住了卡洛斯一世是個連親媽都不放過的狠人兒,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位法國國王。

 在弗朗索瓦一世之前,盧浮宮裡就沒掛幾幅油畫,至於雕塑更是半座都沒有。自從他當了國王,法國才開始變成一個藝術大國。他不僅用重金邀請達芬奇(帶着《蒙娜麗莎》)來到了法國,甚至還有過把壁畫《最後的晚餐》也挪過來的奇情異想。臨終的達芬奇在他的懷裡安然去世。(藝術史是學習歐洲史的絕佳伴侶)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當弗朗索瓦一世和卡洛斯一世都還是王儲的時候就共同追求過布列塔尼公國的女繼承人。最終弗朗索瓦一世勝出,從此這個公國的土地就一直留在了法國的版圖裡。

 文藝范兒的弗朗索瓦一世,綽號卻叫“騎士國王”,由此看來他的武功應該也是不錯滴。以弗朗索瓦一世疏遠的的王室血統,原本沒有什麼機會當上法王。但是之前的兩任國王都能征善戰又都沒有子嗣,於是弗朗索瓦一世非常幸運地接手了一個強大的法蘭西。

 這樣一個文武雙全,婚姻美滿,單憑福氣就足以在江湖上立足的牛人,在卡洛斯一世兼任西班牙國王和神羅皇帝以後就一下子從天選之子變成了一個備受世人爭議和同情的悲劇人物。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因為卡洛斯一世不僅從母系繼承了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在美洲的幾塊殖民地;還從父系繼承了尼德蘭(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的一部分);當選了神羅皇帝;他還贊助麥哲倫環球旅行,派科爾特斯和皮薩羅征服了墨西哥和秘魯;開發了佔世界白銀儲量一半的波托西銀礦。

 他統治的歐洲領土從三面包圍了法國,加上在美洲的殖民地,他統治了了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兩倍於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他有一句名言:我對上帝說西班牙語,對女人說意大利語,對男人說法語,對我的馬說德語。卡洛斯一世的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後來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稱號都是從他這山寨的。

 為了籌集軍費,弗朗索瓦一世賣官鬻爵都嫌不過癮,還特地設計了一堆專門用來賣錢的職位。為了湊錢,他把收稅的工作承包給了黑心商人,只要他們能墊付稅款,隨便他們怎麼對老百姓橫徵暴斂。(缺錢缺到這個份兒上也沒忘了贊助藝術家,嘖嘖。)

 即使是拿出了耗子給貓當三陪,掙錢不要命的決心,弗朗索瓦一世依然不是卡洛斯一世的對手。1525年,弗朗索瓦一世成為戰俘,被關進了西班牙的監獄。卡洛斯一世不僅要法國出重金將國王贖回,還把自己孀居的姐姐強行安排給了這位落難國王。至於領土要求什麼的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弗朗索瓦一世回到法國以後,除了做卡洛斯一世的姐夫,對其餘的承諾概不認賬。氣得卡洛斯一世要以騎士的身份和他比武。由於弗朗索瓦一世不敢應戰,他的“騎士國王”的名頭從此變得一錢不值。為了生存,弗朗索瓦一世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結盟。這使法國商人在傳統商路上享受了諸多優惠政策,更使法軍得到了強力的盟友。當然,這也使這位國王在基督教世界裡聲名狼藉。

 但無論如何,弗朗索瓦一世保住了法國,沒被卡洛斯一世吞了。

 為了對抗法國和奧斯曼土耳其的聯盟,卡洛斯一世也不得不與他的小姨父——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捐棄前嫌。亨利八世嫌第一任王后——“瘋女”胡安娜的妹妹——生不齣兒子,又看上了王后的侍女,就想扶小三兒上位。基督教的國王在理論上不能離婚。變通的辦法是找教皇宣布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無效。

 教皇寧願得罪英格蘭國王,也不敢得罪卡洛斯一世這個歐洲霸主。氣得亨利八世宣布從今以後國王就是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卡洛斯一世對自己的親媽尚且如此,又怎麼可能在乎姨媽的死活。他不過是想通過姨媽是英國王后的關係對英國施加影響罷了。大敵當前,姨媽的事兒就當沒發生過。後來,卡洛斯一世還和亨利八世成了兒女親家。

 1555年,名義上的西班牙共治君主,歐洲最有權勢的君王的母親,瘋女胡安娜在囚禁中去世。同年,制霸歐洲的卡洛斯一世宣布,將在第二年把神羅皇帝讓給弟弟,西班牙國王傳給了兒子,自己躲到一個修道院里去過退休生活。是什麼讓富甲天下,戎馬一生的日不落帝國執劍人放棄了統一歐洲的執念呢?

 如果您猜這是卡洛斯一世出於對老媽的負罪感,那麼我要恭喜您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但是對不起,答錯了。在我看過的諸多有關卡洛斯一世的資料里,沒有一份資料顯示他對老媽有什麼愧疚之心。如果非要說他的退休和老媽之間有什麼關係的話,那就是老媽的去世終於讓他鬆了口氣吧。瘋女胡安娜死後,西班牙不再沿襲雙王共治的傳統。

 那麼卡洛斯一世到底為啥鬧心呢?他可以把宿敵法國國王摁在地上摩擦,可以讓巔峰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嘆息於維也納城下。但他的帝國實在是大得過頭兒了:

 卡洛斯一世下令在美洲殖民地進行改革。當慣了土皇帝的殖民者們紛紛組織武裝抗拒皇帝新政策。

德國農民戰爭里有十萬農民被鎮壓而死,另外有很多參加過起義的農民躲進了深山老林。

最讓卡洛斯一世糟心的,是教皇竟然也出於權力制衡的考慮,加入了法國、土耳其和德意志新教諸侯組成的同盟來對付他。

帝國境內四處起火,天天都在燒錢。1552年一場戰役打下來就花費了250萬金幣,相當於當時每年從美洲得到的正常收入的十倍。但在教皇、法王和土耳其蘇丹的聯合絞殺與德意志某些諸侯的背叛之下,卡洛斯一世還是品嘗到了戰敗的滋味。如果他泉下有知,看過美劇《權力的遊戲》,想必會和夜王相擁而泣,抱頭痛哭:千里迢迢走八季,我TM到底圖個啥?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卡洛斯一世寅吃卯糧,借了新債還舊債。但銀行家們提出的貸款條件一次比一次苛刻。由此又引起惡性循環,借債越多,利息越高,正常收入中用於償還借款利息的也就越多。他能征善戰,但老虎架不住群狼。他富甲天下,卻天天被人逼債。(川普讀到這一段,也抱住夜王和卡洛斯一世放聲大哭。)

 退休之後兩年,飽受痛風病折磨的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的一座修道院里結束了霸氣側漏又無可奈何的一生,享年58歲。

                     叄

菲利普二世是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五世的曾外孫,瘋女胡安娜與美男子腓力(在西班牙稱菲利普一世)的孫子、卡洛斯一世與葡萄牙公主的兒子。他在位的時代(1556-1598)被普遍認為是西班牙盛極而衰的時代,我給他起的綽號叫做“西班牙版的乾隆”。但是衰敗到底是從哪開始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很多書里寫的都是錯的。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先介紹一下菲利普二世時代的西班牙帝國有多麼牛叉:

 菲利普二世的第二任妻子是英國女王瑪麗一世,她是英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女王,沒有之一。著名的雞尾酒——血腥瑪麗就是用來吐槽她的。血腥瑪麗人氣低迷的原因至少有兩個:

1. 她掀起了英國宗教迫害的高潮,常用的方式是活埋和火燒。

 2. 她統治下的英國淪為了西班牙的附庸。

 而從西班牙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國王菲利普二世憑藉個人魅力征服了英國女王,順便征服了英國。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在菲利普二世繼位的第二年(1557年),西班牙軍隊大勝法軍,之後兩國簽訂了對西班牙有利的和約。法國開始戰略收縮,西班牙在意大利稱霸。

 1565年,菲律賓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當時菲律賓最主要的作用在於方便西班牙帝國與大明王朝之間的貿易。大明本土的白銀產量很小,貨幣流通原本主要依靠銅錢。在與西班牙的貿易中輸入的白銀,使明朝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有了稅收改革的物質基礎,從此徵稅只收白銀。西班牙人一方面是有了錢之後消費升級,喜歡購買中國的香料、絲綢、瓷器和茶葉。另一方面,當時白銀在中國的購買力要強於歐洲,在歐洲能當一塊錢使的白銀在大明就能當三塊錢花。 

1571年,西班牙、教皇國和曾經的土耳其狗腿子——威尼斯組成的聯軍大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擺平土耳其使菲利普二世在基督教世界的威望超過了他的老爸。這個事兒得好好說道說道。

 那些年,菲利普二世確實埋頭打造戰艦不假,但他對和土耳其海軍開戰並不積極。也就是說他的艦隊還指不定要用來對付誰呢。但是幾年前,奧斯曼土耳其對馬耳他的攻佔讓教皇坐不住了。別的國家和土耳其都有妥協的餘地,只有教皇國一點兒退路都沒有。自從發行了贖罪券,歷代教皇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寬裕。但是歷代教皇對外基本上都是鐵公雞。偏巧當時的這位教皇生性簡樸,他的個人財產只有兩件換洗衣服。這位艱苦樸素的教皇放話:只要能擋住土耳其海軍,經費不成問題。

 威尼斯就更有意思了,作為土耳其人的狗腿子,他們已經習慣了一邊數錢數到手抽筋兒,一邊厚着臉皮挨基督徒的罵,完全沒有和土耳其翻臉的意思。只是因為當時土耳其大臣之間的權力鬥爭才把威尼斯給坑了。土耳其的老幹部主張和平,新貴要想奪權當然就得挑事兒。借口也是現成兒的:為了防止威尼斯艦隊和西班牙艦隊聯合,先把威尼斯幹了吧。就這樣,互相嫌棄的西班牙和威尼斯捏着鼻子走到了一起。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開始沉淪,西班牙無敵艦隊名震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成為西班牙最偉大作家的塞萬提斯也參加了這場勒班陀海戰。兩年前,塞萬提斯因為與人決鬥,被判砍掉右手。當了逃犯的塞萬提斯,唯一的指望就是等一個機會為西班牙立下戰功。在於土耳其人的戰鬥中,他主動要求長官派給他最危險的任務。最終,塞萬提斯以身中三槍,左手致殘為代價成為了西班牙的戰鬥英雄,保住了那隻寫下《堂吉訶德》的右手。

 1580年,由於葡萄牙國王絕嗣,菲利普二世憑藉兩國世代通婚的血緣關係兼任了葡萄牙國王,也接手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比如巴西,比如印度的果阿,比如印度尼西亞。

 擺平英,吞併葡萄牙,又和明帝國愉快地做起了買賣。那麼問題來了,還有誰敢挑戰這位“西班牙乾隆爺”的霸業

 英國人給的答案是:他的小姨子。 

 1558年血腥瑪麗去世。新的英格蘭女王是她的妹妹,也就是亨利八世和小三兒生的伊麗莎白一世。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終身未婚的伊麗莎白一世有過數不清的情夫,也和很多君王、王儲眉來眼去,但對那位英武不凡的姐夫毫無興趣。因為按照天主教會的標準,伊麗莎白父母的婚姻是無效的。她得算是私生女,沒有資格當國王。

 菲利普二世可以為了帝國的利益不管這個小姨子信仰什麼教派,但是支持伊麗莎白的英國臣民絕不能答應女王和天主教會最大的靠山搞在一起。一不做二不休,伊麗莎白一世索性入了海盜們的股,給他們發許可證,讓“皇家海盜”們奉旨搶劫西班牙寶船。更過分的是,伊麗莎白一世還支持尼德蘭從西班牙獨立……

 這就踩了西班牙的紅線了。菲利普二世下令,組織武林高手到英國解救一個最讓伊麗莎白頭疼的囚徒——前蘇格蘭女王、法國王后——瑪麗·斯圖亞特。

 這個瑪麗比那個和她同名的表姑——血腥瑪麗的名氣更大。而她之所以這麼有名,大概也有兩個原因。

她是歐洲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砍頭的女王

二、她的美貌和遭遇,激發了很多作家的靈感,比如茨威格的《斷頭女王》。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1587年瑪麗·斯圖亞特被斬首。其實這對菲利普二世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因為瑪麗·斯圖亞特不僅是蘇格蘭國王的母親,也是法國已故國王的遺孀。如果真的由她取代伊麗莎白做英格蘭女王,對菲利普二世來說也不見得是件好事。但是現在她被伊麗莎白給殺了,西班牙就師出有名了:為蘇格蘭和法國復仇,給英格蘭換一個天主教國王。

 當時普魯士和俄羅斯都還不成氣候。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同氣連枝。蘇格蘭和法國因為瑪麗·斯圖亞特的特殊身份,這一次實在是沒有立場去反對西班牙。最來勁的是羅馬教廷,終於有機會收拾英格蘭這群異端分子了!教皇特許菲利普二世可以徵收遠徵稅,並且承諾在西班牙軍隊攻入英格蘭本土之後進一步提供補貼。英國唯一的盟友,就是不願接受西班牙統治的尼德蘭。 

 1588年8月6日,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南端的港口下錨等待友軍前來會和。8月8日夜,停在港口裡的無敵艦隊突然遭到了八艘英國燃燒船的攻擊。無敵艦隊的司令官在前一天就命令各個分隊的小型軍艦組成警戒編隊。八艘燃燒船里的兩艘很快就被警戒隊鉤住並被拖離了預定路線。但這時風向突然從西南風轉為西風,正好和潮汐的方向一致而且那一天正是滿月所以潮汐還不是一般的潮汐而是天文大潮

 風助火勢,潮助風威,剩下的六艘燃燒船急速迫近無敵艦隊的錨地逼得他們連忙砍斷纜繩升帆啟航。在倉促和混亂之間無敵艦隊再次展現出了他們的高素質只有兩艘軍艦發生了碰撞其餘的軍艦誠然來不及擺開陣型但也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作戰

 有些資料里強調當時無敵艦隊還在使用接舷戰和白刃戰術(也就是士兵跳到敵方船上抄起傢伙互相砍。)英國海軍雖然船小人少,但勝在靈活,又在炮術上有優勢。這種描述很容易給人形成一種,西班牙海軍揮舞着大刀長矛沖向英軍炮火的錯覺。(不少人對鴉片戰爭的印象也是這樣的……)

 然而16世紀的大炮還很不成熟,威力、射速、穩定性、準頭兒都相當成問題。即使再過一百年,也只有拿破崙等個別牛人才能讓大炮發揮出不錯的效果。就像剛發明的槍還沒有精良的弓箭好用一樣。那時大炮的作用很有限,玩冷兵器依然是王道。無敵艦隊的確很難靠近靈活的英國小軍艦,施展接舷戰術和白刃戰。但英國的火炮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殺傷力並不大。

 與英國海軍相比,更讓無敵艦隊頭疼的是補給和風向。風向不利使無敵艦隊進退不得。經高層開會一致同意,艦隊北上向高緯度地區,然後繞回西班牙。但是,西班牙水手很少有在高緯度海域航行的經驗,驟降的氣溫、海邊的濃霧以及風暴使西班牙艦隊開始分散,到8月14日他們的人心雖然沒散,但隊伍已經散了。持續的狂風暴雨使西班牙艦隊只能在海面上愛咋咋地、隨波逐流。到9月3日,原本由130艘軍艦組成的無敵艦隊只剩下了60艘還團結在旗艦“聖馬丁號”的周圍。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格蘭的行動當然是失敗了。但是在伊麗莎白一世頒發給有功之臣的勳章上,刻着“萬能的主一呼吸,敵人就抱頭鼠竄”的字樣。尼德蘭詩人為無敵艦隊的敗北幸災樂禍時,所頌揚的也只是上帝的特別恩寵,隻字不提英國人的勇氣和智慧什的么。可以說,英國的這場勝利類似於日本兩次擊敗元朝遠征軍,最重要的因素是風。

 但是很多書里,尤其是那些年頭兒比較久的書都把這當做了西班牙霸權衰落,英國取得制海權的起點。各種版本的世界歷史大事年表也都不會忘了寫上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可是在1589年的弗洛雷斯海戰中,西班牙海軍就重創了不知天高地厚,妄圖追殺無敵艦隊的英國海軍,重振聲威。英國在1595-1596年的西印度群島遠征和1597年的埃薩克斯羅利遠征也全都敗於西班牙海軍之手。

 從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到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的十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實力不僅沒有衰落,反倒是加強了。1602年英國與荷蘭聯手,一度取得英吉利海峽乃至歐洲西部海域的主導權並持續了兩年。但在西班牙長達三年的圍攻之下,英荷聯軍最終投降。1604年,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倫敦條約》整體有利於西班牙。英國停止對尼德蘭的軍事介入,並且放棄在公海上的劫掠行為。

 顯然,1588年的那檔子事兒,如果說是使英國免於一場浩劫,提高了英國人和新教徒的自信心則可,說為尼德蘭起義爭取了喘息之機也沒錯。但如果說什麼西班牙海軍就此一蹶不振,英國從此取得數百年制海權,那就是英國吹了。

 很多書上之所以會這麼寫,是因為信了英國人的宣傳。

 如果您也經常買介紹各國歷史的書籍就不難發現,英國人寫的介紹其他國家歷史的書籍特別的多。有的國家,我們甚至根本買不到他們本國人寫的歷史書,只能聽英國人忽悠。這倒不是說這些國家就沒有人研究本國的歷史,問題是英國的國際地位、英語的語言優勢、英國人操控輿論的經驗常常能夠掩蓋其他的聲音。(在某國南方某港發生某事以後,英國人的那點花花腸子簡直是昭然若揭。)

 就拿1588年擊敗無敵艦隊這件事兒來說。低級的玩法兒是直接告訴我們這是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的起點。高級一點的是在1588年之後,直接跳到英國內戰、光榮革命、工業革命。不需要說瞎話,只需要節選部分事實。至於荷蘭這個海上馬車夫是怎麼冒出來的?四次英荷戰爭為什麼打了個2:2平?為什麼彼得大帝學造船去的是荷蘭?統統忽略不提。(有的書進度跳的快只是因為篇幅有限,並不是信了英國人的宣傳,但客觀上還是起了替英國人吹的作用。)

 受到英國人的啟發,我把西班牙帝國稱之為真·日不落帝國也不等於說大不列顛那個日不落帝國就是假的。這不過是“說一個人帥,再說另一個人是真帥”的幽默感罷了。

 那麼問題來了,西班牙衰落的轉折點到底是什麼呢?

答:失去了尼德蘭。

 在準備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以為美洲殖民地是西班牙帝國最重要的財源。然而當我發現16世紀尼德蘭的稅收佔據了西班牙帝國財政收入半數的時候,才明白了這世上最有錢的永遠都不是家裡有礦的;明白了什麼叫資本運作下,賺錢比搶錢還快。當然,要是沒有西班牙從美洲弄來的金銀,尼德蘭也未必會有這樣的成就。問題是西班牙帝國這麼大,為什麼獨獨養肥了尼德蘭,尤其是位於尼德蘭北部的荷蘭?

 首先,物流發達。荷蘭的河流、湖泊、沼澤太多,農牧業都施展不開,索性開挖運河,讓水路航道連成一片。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荷蘭已經成了內河航運的高手。大航海時代一來,荷蘭的造船優勢更凸顯出來了,他們的物流系統價格便宜量又足,很快就成了全球貿易的中介,海上馬車夫。1588年英國和西班牙海戰的時候,西班牙盟國的軍隊就被荷蘭封鎖得死死的,始終沒能和西班牙海軍匯合。

 其次,是實業興邦。這裡早就出現了有一定規模的,集中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荷蘭紡織出來的呢絨,物美價廉,擠兌得西班牙本土的紡織業毫無還手之力,逼得西班牙的手藝人只能去琢磨怎麼製作奢侈品(嗯,工匠精神)。但是奢侈品加工又能解決多少就業崗位呢?

 再次,是資本運作。越是貿易繁忙的地方就越需要資金周轉。除了遍地開花的銀行,1602年,阿姆斯特丹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個世界意義上的金融中心。

 最後,是文化氛圍。當時法國實行審查制度,大量過不了審的書籍要麼送到瑞士要麼送到荷蘭印刷,再走私回法國。而整天談生意,做物流,搞金融,識字率高的荷蘭人與這些反專制、宣揚賺錢光榮的書籍一拍即合。

 再看看西班牙本土的民風……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伊比利亞文化:意思大致是不事生產、鄙視勞動、渴望暴富、熱愛文藝。如果用中國的東北方言來翻譯,可能更為傳神:浪。 

西班牙帝國衰亡史:上

(絢麗迷人的西班牙弗拉明戈)

 幾年前有這麼一段話很火: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當年西班牙帝國的人對尼德蘭人的看法大致就是這樣。在他們看來,到美洲坑蒙拐騙偷是大冒險,在歐洲吃喝嫖賭抽是有懂得生活。如果和外來務工人員一樣去賺辛苦錢,那才是處在了鄙視鏈的最底端。這種風俗到現在也深深地影響着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拉丁美洲。

 這種互相看不慣的狀態最終醞釀成了長達八十年的荷蘭獨立戰爭。

 眾所周知,一個地區一旦獨立成了一個國家,就不可避免地會放大獨立前的弊端和苦難,避諱與之相反的事實和觀點。即使是荷蘭這種既有從西班牙獨立的經驗,又有讓比利時從自己手裡脫離出去的教訓的國家,也不能免俗。由於荷蘭最終脫離了西班牙帝國。今天我們看到的資料,大都是反映當年西班牙帝國在荷蘭如何搞宗教迫害、如何橫徵暴斂。

 不過沒關係,西班牙對荷蘭的好處,我們可以通過反向思維去推。一份控訴菲利普二世暴政的材料是這麼說的:荷蘭獨立戰爭開始以後,菲利普二世取消了荷蘭直接與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權,提高荷蘭在西班牙收購羊毛的稅率。荷蘭的羊毛收入由此大幅降低,許多手工工場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更有甚者,菲利普二世還公開欠錢不還,荷蘭的銀行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換句話說,在鬧獨立之前,荷蘭通過直接與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權,額外賺了很多錢。西班牙允許荷蘭以低稅率收購的羊毛,保障了許多手工工場的利潤,養活了大量工人。荷蘭的銀行家富裕到可以當菲利普二世債主的程度。

不僅如此,要知道,荷蘭獨立後雖然一度成為海上霸主。但因為吃了體量太小的虧,在與英法的較量中落敗。反過來說就是,荷蘭在獨立之前可以享受西班牙帝國的大國紅利啊。

 很多人喜歡把荷蘭獨立戰爭戲稱為“荷蘭八十年抗戰”。然而西班牙與荷蘭的關係,並不是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關係,而是那個時代歐洲常見的君合國內部的關係。談不上“抗戰”。

 如果我們注意到在民主主義思潮出現之前,荷蘭就拼死拼活非要獨立這件事兒,透着幾分詭異;注意到鼎盛時期的西班牙被鬧獨立的荷蘭吸引火力的八十年,恰恰讓英法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英國內戰、法國宗教戰爭);注意到1648年才正式獨立的荷蘭,到1713年就與西班牙一起從列強降級成了二流國家。

 就不禁要懷疑這是好大的一盤兒棋。

 前文說過,卡洛斯一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是了解歐洲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比如荷蘭獨立的這盤兒大棋,就是從弗朗索瓦一世的兒子把一個秘密透露給卡洛斯一世的秘書開始的……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