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新冠病毒來源成疑,美國借題發揮另有目的

新冠病毒到底從哪兒來的,依然是個謎,我們不妨先從另一件事情說起。

近些年來,環保問題成為發達國家和全球諸多精英關注的焦點,每當發生各種天災的時候,都會把矛頭指向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爆發,大家又開始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北極熊骨瘦如柴等,人類侵犯了動物領地,同時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類太殘忍了,只顧着自己,而忽略了保護地球,最終將走向自我毀滅。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因為誰不希望有一個綠色環保的地球呢。但如果是有目的的,有選擇性地呼籲環保,其實背後就存在巨大的地緣政治問題。

於是,對地球環境保護的大部分指責,都指向了發展中國家,當然最終你就會發現,討論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就變成了如何限制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問題。

西方世界到底是如何看待新興經濟體的呢,我這裡舉兩個例子,很多人可能想都沒想過這個世界竟然會有這種邏輯。

2008年4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薩克森州福萊堡市舉行的(世界/德國)第一座第二代生物燃料精鍊廠的落成典禮上發表了一個足以震驚世界的講話,默克爾認為,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不是因為日漸增長的生物燃料,而是因為以前只吃一頓飯的三億貧窮的印度人一天改成了吃兩頓飯,這就導致突然間雙倍的食物被消耗掉了;再加上十億中國人開始喝牛奶了,這會改變牛奶和其他食品的消費比例。

看到沒有,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印度三億窮人竟然要吃兩頓飯了,中國人竟然要開始喝牛奶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話沒錯,需求增加了,價格自然就上漲了啊,但請注意,默克爾是在本國一家生物燃料精鍊廠落成典禮上說的,因為按照世界銀行的調查報告,生物燃料生產的增加從某些角度來說大大滋長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具體的數字是,生物燃料的生產要對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承擔30—70%的責任。

默克爾作為一個政治家,首先一上來就否認了科學家對食品價格上漲的研究,把食品漲價的矛頭,不是指向生物燃料的生產,而是印度和中國人對食品的消耗,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西方的政治家潛意識裡覺得印度窮人吃兩頓飯和中國人喝牛奶是對地球食物的爭奪,在引導民眾,如果你們抱怨食品價格上漲,請去怨恨印度人吃兩頓飯,中國人喝牛奶吧,別怪到生物燃料生產上面。

到了2013年,歐盟出了一個報告,生物能源碳排放或超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同時存在着與民爭糧的問題。默克爾不會認為自己被打臉,因為德國的生物燃料工廠反正已經運行起來了,這才是目的。

除了默克爾,我們再來看看燈塔國政治家的觀點。

2010年4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接受了“澳大利亞電視台”的專訪。奧巴馬說:“如果中國居民也像澳大利亞人、美國人現在這樣生活,那麼我們所有人都將陷入十分悲慘的境地。”

是的,你沒看錯,奧巴馬就是這樣說的,在奧巴馬眼裡,中國人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是會給地球帶來災難的,是對全人類生存環境地威脅。這比默克爾更狠。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要如何保護環境呢?關閉工廠?二十年修不通一條路?人們一天只工作3小時?工人薪水漲到跟美國一樣?街邊的飯館商店下午三點就關門?

最終想要的,可能是中國生產的商品價格比美國生產的還高,全球買不起中國生產的商品,製造業重新迴流美國,中國工廠倒閉,工人下崗,全中國重回大饑荒時代,大家公平的挨餓,像非洲一樣,環境是好了點,但病死的、餓死的不計其數。

西方的宣傳邏輯一直是,中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是靠破壞環境得來的,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物美價廉是因為中國給工人的工資太低所造成的,但是西方忘了一點,那就是中國人流了多少汗只有自己知道,而相比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人均壽命提高了10歲,醫療條件提高了不知道有多少倍,人均GDP增長了180倍。

對於環保杠精,我想問個問題,在中國,有很多地方環境特別好,比如青海、新疆、貴州、雲南等,但為什麼去這些地方工作生活的外來人口並不多,而是有那麼多的人要不斷的湧入到北上廣深這樣空氣質量較差的城市呢?難道中國人都不接受更環保的生活?

原因很簡單,大城市雖然有一定的環境污染,但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更好的醫療條件,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有更專業的健身條件和方式。大家知道北京居民現在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嗎?82歲,貴州的人均壽命是多少嗎?是72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確會帶來環境污染,但也會帶來預期更長的壽命。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國沒有人不重視環境,只是需要尋找一個適當的平衡。中國很多民眾現在都流行網購,早上下單,晚上送貨都覺得有點晚,需要更快的物流,這在發達國家是不能想象的。中國去年包裹量是507億件,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全部加起來還要多。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網購,更便捷的物流,就要承受更多的碳排放和環保壓力,那麼你能接受不網購或更慢的物流嗎?

再看看北京等大城市的汽車搖號,以及各種對新能源的補貼,強制新能源車比例的提升等,哪個發達國家會如此不計成本的鼓勵新能源,並嚴格限制汽柴油車消費?汽車消費可是拉動經濟的一大支柱。

另外,我們再來看看地球變暖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搞清楚,中國就會持續的陷入發達國家的話術圈套。

其實地球一直在變暖和變冷之間運行,這是地球自己的周期,跟人類的活動關係不大,人類高估了自己的量。如果沒有地球上火山噴發等形成的巨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進行升溫和保溫,地球現在就跟火星一樣,永遠停留在零下五六十度,人類都不可能誕生。

自地球誕生以來,地球在變冷和變暖之間曾反覆超過十一次,這一輪全球變暖大周期開始於一萬八千年前,而在此之前,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覆蓋在240米厚的冰層下。

如今大家看到的美國北部地區,當時冰層的厚度也是超過200米,紐約曼哈頓,能夠建起那麼多高樓,就是全球逐步變暖,冰河逐步消退的過程中,磨出了巨大的片岩,後人正好可以做地基建高樓,而出現沉降無法建高樓的地方,是因為冰層在這裡堆積了沙土碎石,所以紐約就有了現在這樣的兩邊高中間低的天際線。

肖磊:新冠病毒來源成疑,美國借題發揮另有目的

一千八百萬年前的北美

肖磊:新冠病毒來源成疑,美國借題發揮另有目的

紐約天際線

把地球氣候變暖的責任推到發展中國家身上,無非是想限制新興國家的發展。當然,在限制新興國家的發展方面,發達國家有很多種說辭和辦法。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又在搞陰謀論了,那我就用事實告訴你,一百年前破壞環境最嚴重的,工業化最徹底的,侵略和掠奪其他國家的那幾個國家,現在同樣也是指責你破壞地球的國家。

大家看仔細了,一百多年前(1900年)打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的八國聯軍,其背後的這八個國家,除了奧匈帝國被加拿大取代之外,其他的依然是那幾個國家,現在可以叫做G8,他們分別是:英、俄、日、法、德、美、意、加。這說明什麼呢,一百多年裡,儘管全球風雲變幻,經歷了一戰、二戰等等,但一百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是影響世界的主要力量,世界似乎依然是他們說了算。沒有人覺得這很奇怪嗎?

不要說什麼阿根廷、巴西、亞洲四小龍之類的後起之秀,跟G8的影響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那我要表達什麼呢,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中國的出現,就算再過一百年,地球上可能也沒有哪個國家能挑戰G8的位置,他們之間雖然也有爭鬥,但對待其他國家,基本都還是一致的。

在他們眼裡,任何崛起的新興力量,都是不可接受的。俄羅斯看上去對中國很友好吧,但我告訴你,如果不是中國決心走工業化,搞出兩彈一星和洲際導彈等,不斷地自我抗爭,美蘇在亞洲對抗的直接後果就是把中國變成南北中國,各自成為美蘇的爭霸前言,看看現在的敘利亞、烏克蘭等就知道,會有多慘。

在美國2014年沒有對俄制裁前,中俄天然氣管道俄羅斯撂挑子,中俄黑龍江跨境大橋等拖了幾十年,由於美國2014年對俄羅斯開啟嚴厲的制裁,我們看到天然氣管道也修通了,中俄大橋也快通車了。如果不是美國開啟制裁,同樣的價格,俄羅斯的天然氣寧願賣給歐洲,都不願意賣給中國,只要歐洲稍微給點甜頭,俄羅斯依然會融入歐洲,直至現在,俄羅斯人依然認為中國人破壞環境,俄遠東地區的地寧肯荒着,都不給中國人租種。

由於有了中國的崛起,才有了不得不誕生的G20(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由於2014年後美國把俄羅斯趕出了G8,才有了俄羅斯從G8灰溜溜跑來大力支持G20(去年8月,美國稱支持俄羅斯重返G8,但普京回應說,G8已不存在,G20作用顯著)。

也正是因為環保和勞工權利等問題觸動每個人的心靈,使得西方在使用環境保護和勞工權利等道德大棒方面遊刃有餘,那麼多新興國家,無法完成工業化,掉入中等收入陷進,無法成為發達國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發達國家千方百計刺激新興國家民眾的神經,致使其無限抬升工業化成本,最終無法跟西方競爭,放棄工業化,而後淪為類似阿根廷、菲律賓、墨西哥、巴西等一樣,民眾要麼就是無腦反對開工廠保護環境,要麼就是工人要權利大罷工等,全民在自嗨中接受失去工業化,經濟停滯不前的現實,餓不死且自得其樂,但從此失去了進入發達國家的機會。

說白了,全球有很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基本都變成了G8的寵物,相當於被圈養起來了。在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眼裡,只要吃飽喝足,自由自在就是最大的權利,誰要是敢在家門口開個工廠,立馬遊行示威,分分鐘讓投資者撤離。

很搞笑的是,國內也有很多專家,被西方洗腦了似的,說什麼這些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為過度的工業化。當然,我說的工業化,不僅僅是重工業,難道你覺得法國的香水和紅酒不是工業產品?俄羅斯的天然氣不是工業產品?美國的好萊塢電影不是工業產品?日本的動漫不是工業產品?加拿大的房產不是工業產品?

如果日本沒有近兩百年的工業化,如今就不可能給科學家那麼好的科研環境,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諾貝爾獎。哪個服務業十分強大的國家,不是以強大的工業化作為基礎的?

關於環境保護和地球資源消耗問題,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已經陷入了發達國家的話術圈套。

地球人的健康,不是回到農耕時代,恰恰是工業化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飛躍式發展。地球上的資源極限,取決於工業生產和科技水平,而不是地球本身。

地球上的資源最早來自宇宙,而後來來自太陽,人類對太陽的利用,不到幾十億分之一,我們連地球很表層的資源都沒有很有效的開發,更不要說地球深處巨大的資源了。在工業革命沒有出現之前,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資源”一說,那會所謂的資源,也就是固定下來的那點土地和水,無非是永無休止的耕種、遊獵、打漁等。

如果沒有工業革命,石油會成為資源嗎?核能燃料鈾能成為資源嗎?不會的,因為那時候的人,最多是把石油看成是一種能燃燒的黑色液體,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整出來一個拜火教。像鈾礦這種東西,就是一堆破石頭而已。

1700年的時候,全球人口還不到7億,但大多數人都吃不飽穿不暖,在死亡線上徘徊。而現在呢,人類已經擴容到超過70億,是工業革命之前的十倍,僅中國脫貧人口就14億,同樣的地球,為什麼在工業革命之前,連7億人都養活不了,現在卻能養活70億呢?

肖磊:新冠病毒來源成疑,美國借題發揮另有目的

肖磊:新冠病毒來源成疑,美國借題發揮另有目的

以前中國人是這樣的

知道現在發達國家最煩惱的是什麼嗎?中國人口太多了,非洲人口太多了,中東人口太多了,而自己國家生育率太低了。他們擔心的不是總人口,而是人口失衡。知道俄羅斯是如何刺激生育的嗎,我只舉一例,就是鼓勵女大學生在校懷孕,如果一個女大學生懷孕了,俄羅斯政府將出全部的生育費用,孩子在18歲之前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而且一旦在上學期間懷孕,女生還可以享受補貼,孩子一旦出生,又會得到一大筆津貼。

美國漫威漫畫旗下塑造過一個超級反派,名字叫滅霸,兩年前全球斬獲20億美元票房的《復仇者聯盟3》,其中的故事是這樣的,滅霸最早是泰坦星的一名科學家,但由於他的星球人口太多,消耗過大,資源瀕危,導致貧窮、疾病、戰爭,最終走向滅亡。而後,滅霸在痛苦中反思,並做出了一個艱難而殘忍的決定,為了保護宇宙資源,確保宇宙生物的可持續發展,他要把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消滅一半

在電影里,雖然設置了很多價值觀衝突,復仇聯盟誓死捍衛人類的生存和利益,不過整體來說,該電影依然將滅霸塑造成了一位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很酷很酷的超級大反派。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那個為了宇宙生物可持續發展消滅了宇宙一半生物的滅霸,竟然最後讓人心生同情。這種價值觀傳遞,令人費解,這讓我想起了十字軍東征和滅絕印第安人的邏輯。

無論是默克爾也好,奧巴馬也罷,認為中國人喝牛奶就是對地球資源的爭奪,中國人過上像澳大利亞、美國人一樣的生活就會讓地球很慘,這並不是這些人不懂科學,不懂常識,不懂人類歷史,而是在他們眼裡,中國人起早貪黑的努力,對他們控制地球資源的分配形成了威脅。

因為只要全球財富和資源的主導權在G7手裡,無論人類以後創造多少財富,取得多少成果,他們總是會拿最大的一塊,這樣的歷史已經持續了數百年,他們之間可以因分贓不均,比如殖民地戰爭、一戰、二戰等等打個你死我活,但在他們之外,不能再有更多的國家挑戰他們的主導權。

因此,才有了中國爆發疫情期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直接宣稱,中國疫情“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迴流美國。以及更多西方媒體的辱華言論,都潛意識的要麼是說中國製造了病毒,要麼就是中國破壞環境導致的結果等等。

更令人無語的是,國內竟然還有人說,這是因為美國人說話直接,有啥說啥,其實也沒有惡意。這就好比你同事突然間去世了,你公開說,這有助於給自己漲工資。如果你不是把人家當成極大的仇人,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跟說話直不直接有什麼關係?

前兩天剛看一個論文,結論是新冠病毒會攻擊男性睾丸的生精功能,可能致使生育出現問題,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懷疑,一些西方種族主義者,為了遏制中國的人口規模和增長,阻止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故意傳播病毒呢。

大家知道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吧,不知道自行百度一下,死亡人數過億,直接導致一戰提前結束。但這個病毒源發地並不在西班牙,那它是哪裡來的呢?過程是這樣的,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你沒看錯,就是發源於美國軍營),接着中國、西班牙、英國等除澳洲以外的各大洲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癥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是不是跟新冠肺炎很相似)。但到了1918年秋季則在全球大量爆發,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約10億人感染,大約死亡5000萬~1億人。其名字來源,當時西班牙有800萬人感染了流感,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在西班牙能夠公開討論此事,而在英國不能夠公開討論,因為怕影響士氣,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那最後我們就討論一下,病毒來源問題,以及美國所正在進行的工業戰略。

首先,我說一個可能會引起爭論的事實。新冠病毒初期癥狀並不明顯,甚至有人是可以自愈的,我這裡說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自愈,大家在網上可以看看那些自愈的人,很多都寫了經驗總結。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有一些人,得了新冠病毒,後來好了,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有的人呢,得了之後,癥狀較輕,吃了些流感季節常吃的抗病毒的葯,只要別發展為重症,也就自愈了。但這些人只要不知道自己得了新冠病毒,就不會隔離,而成為超級傳播者。

請注意,我為什麼要提到新冠病毒有自愈這種案例呢,因為這再次說明新冠病毒初期癥狀不明顯,就算髮展到了重症,如果沒有做詳細的檢測,也很難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是身體免疫力薄弱的老年人,因為新冠病毒去世了,可能家人都不知道是得了這個病。

像新冠病毒這種初期癥狀較輕,但非常易於傳播的疾病,哪個國家更容易迅速蔓延,並及時被發現呢(發現不報是另一回事),當然是中國。因為中國的人口流動是全球最大的,尤其是像武漢這樣的集高鐵、水運、航空等樞紐於一身,承載着千萬級巨量人口的城市。

因此,我們看到鍾南山院士說了這樣一點,新冠病毒雖然在中國首先確診,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也就是說,目前依然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源頭在中國。但西方已經三番五次的要將其命名為中國病毒了。

日本作為醫療條件極其發達,危機和科學意識都非常之強的國家,其一些聲音值得重視。本月21日,朝日電視台在傍晚黃金時段爆料,美國CDC(疾控中心)發布驚人消息,懷疑一萬多的流感死亡人數中,有一部分是死於新冠肺炎。要知道美國一萬多流感死亡人數,大部分都是在武漢新冠肺炎爆發之前出現的,這意味着新冠肺炎最早有可能出現在美國。後來美國CDC急忙澄清,意思是,CDC是說,一萬多流感死亡病例,並不是都死於流感,至於是不是死於新冠肺炎,現在還不好說。

那麼新冠病毒最早到底是不是在美國開始傳播呢,我們來做個假設。

我剛才已經說了,由於中國的人口流動是世界上最密集和龐大的,而且中國民眾的就醫率也是非常高的(頭疼腦熱都得上醫院),這就是說,一旦疾病在中國流行,很快就會出現聚集性傳播,並會在醫院發現,這次也是,其實醫院發現得很早,只是被當作“謠言”給按住了。

那麼假設在美國最早出現呢,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美國人生活條件都非常好,大部分人都住在獨棟房子里,本身人口密度就很低,疾病的傳播肯定沒有中國快。另外,美國醫療條件雖然特別好,但看病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很多時候要預約排隊,如果你沒有保險,是比較貴的,輕症一般都不上醫院,感冒發燒在美國很少有人去醫院。中國則不同,大部分人出現感冒就趕緊找葯吃,上醫院做檢查、打點滴是常事,這就使得如果在美國得了新冠肺炎,很多人拖的時間要比中國長得多。

非洲的埃博拉和中東呼吸綜合征沒有大量的擴散,跟這些地區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動等也都有很大關係,所以很多傳染病在中國一旦爆發,跟在其他地區爆發嚴重性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本人非常同意鍾南山的說法,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之前,不能認為在中國首先被確診和傳播,就認為是起源於中國。因為在很多人口流動小,人口密度低,就醫率並不高的國家,像新冠肺炎這種病,要在醫院被確診,時間周期遠遠大於中國。

更令人看不懂的是,美國類似《華爾街日報》這樣級別的精英報紙,竟然直接說中國是“亞洲病夫”這樣的辱華言論,目前看,不僅令人憤怒,而且可能居心叵測。我們要冷靜下來看。

從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說中國疫情有助於工作機會迴流美國開始,我基本上可以斷定整個西方接下來的套路,未來整個輿論的集中點,將不再是到底新冠病毒起源於美國還是中國,而是中國人不保護環境,導致地球被破壞,災難於是降臨人類等。

也就是說,就算新冠肺炎沒有遏制住中國的發展,沒有摧毀中國工業化的意志,沒有導致工作機會轉移至美國,西方還是可以把另一個帽子牢牢的扣在中國頭上,那就是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要知道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南美、非洲一些地區吃蝙蝠是傳統,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巨型狐蝠都被他們吃成保護動物了,比中國瘋狂多了。

那美國和西方到底為何一定要拿環境問題施壓中國呢,道理很簡單,在阻止中國工業化,以及走向發達國家這條路上,或者說要讓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方面,他們已經有點黔驢技窮了。

最近還有個新聞,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美國取消了對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待遇,雖然中國也做了回應,中國一直就沒有受到過美國所謂的發展中國家待遇,但這件事大家的關注點搞錯了。這件事情之所以小題大做,真正的邏輯依然是美國要在氣候環境問題上做文章。

早在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就回應了咄咄逼人的西方政客:“當今的氣候變化是由於發達國家工業革命以來無節制地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發達國家對於造成氣候變化是最大的責任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當中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是有區別的,發達國家有更大的責任。可以從幾個角度看待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一方面看到我們的總量,但另一個方面我們也要看到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衡量人均排放或歷史累積的人均排放,我們要遠遠低於很多發達國家。”

這裡面,中國關於氣候變化的回應,有一個理由就是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承擔有區別的責任。那好了,美國直接給你把這個定義給取消了。這其實就是陷入了西方的話術圈套和預設立場。

在我看來,中國就根本不應該跟西方討論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了,地球溫度上升,是地球大周期的轉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還不及恐龍在地球上生存時間的三十分之一,恐龍照樣被滅絕了,每一次地球氣候的大周期變化,都會讓原有的大部分生物毀滅,數百萬年後,地球會重新締造出新的,更複雜的生命,人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如果拿地球氣候變化來壓制中國,中國無論尋找什麼理由,都無法招架。

中國應該怎麼做呢,知道中國外交部是如何回應美國要求中國加入核軍控談判的嗎?中國外交部說,“美方是想把中國的核力量談到美國的水平,還是想把自己的核力量削減到中國的水平?”後來美國要求中國公布具體核武器數量,中國的回應是,剛好夠用。

氣候變化問題就是一個陷阱,如果要拿這個說事,中國應該一句話回絕:我們的碳排放量符合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符合世界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如果真要算清楚,那我們就從西方國家兩百多年的累計排放量算起,從人均排放量算起,中國是不是應該加大排放量?

關於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真的搞清楚了嗎?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很多專家得出的結論是汽車尾氣排放,但這次疫情期間,進行隔離管制,汽車幾乎絕跡了,工廠也關門了,為什麼北京還會出現連續多天的重度污染?

我再告訴大家,城市環境污染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的結論,最早本身就是美國人提出來的。汽車工業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但德國和日本的崛起,讓美國汽車工業壓力倍增,如果未來汽油車退出市場,改用電動車佔領市場,那麼誰會勝出呢,當然最大的可能是美國,大家現在看看特斯拉的發展就知道了。日本豐田這樣數百年形成的汽車行業巨無霸,從公司市值來看,特斯拉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已經趕上了。

那電動車是對環境的保護嗎?並不是,中國的電力資源70%以上是污染比較嚴重的火電,那麼問題來了,減少石油使用,增加煤炭使用,到底哪個更環保呢?更主要的是,石油工業不僅僅是汽車工業的基礎,石油工業還是製造業的基礎,石油工業一旦萎縮,將威脅整個製造業。

大家知道為什麼中國的N95口罩產能依然受限嗎?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口罩的主要原料是石油。中國現在幾乎全部的石化公司,都在啟動全產能,用石油生產一種原料,叫聚丙烯,而高端聚丙烯NX40S,是抗疫衛材最基礎的用料。所以N95口罩產量提不起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石化工業產能不足。

再看看美國吧,特朗普上台後,全面啟動了石化領域的工業活動,現在美國的石油可以自產自足,更重要的是,美國要恢複製造業的雄心,石油工業就是前奏,因為石油還會給包括紡織、電子、醫藥等等領域提供充足的工業原料。

最近全球最著名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的老闆巴菲特發布了給股東的信,而作為十分保守的投資巨匠,2019巴菲特年最大的一筆交易竟然是用100億美元資助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完成收購AnadarkoPetroleum Co。

在全球都在呼籲清潔能源的今天,巴菲特為何逆勢投資煉油企業呢?這家西方石油公司成立於1920年,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綜合性石油壟斷企業,主要經營的就是石油和天然氣、化學產品、煤炭等傳統業務。難道巴菲特不知道未來的趨勢是新能源嗎?

美國企業大手筆投資中國,我們可能只看到了電動車特斯拉落戶上海,但還有一個比特斯拉更大的石化項目,落戶到了廣東。作為美國最大的石化企業埃克森美孚,已經決定將100億美元的石化項目落戶廣東。請注意,特斯拉和埃克森美孚都是獨資項目,這跟以前引進通用、大眾、豐田等合資項目是完全不同的。

美國人一邊高調唱環保,把特斯拉推起來,直接革全球汽車工業的命,另一方面大規模的投資石化工業,把工業原料的供應鏈和定價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等中國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大街上跑的全是美國的電動車,中國的電力系統也成了給人家打工的了,而國內石油工業由於缺乏投資,已經可能被美國廢掉了,而到那時,由於石化原材料被美國壟斷,價格高企,中國製造業已經在全球市場沒有什麼競爭力了。如果那個時候中國發生疫情,每生產一個N95口罩,都要從美國的石化企業高價買聚丙烯原料。

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是製造業大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比如在製造牙刷、盆、瓶子、iPad、聖誕老人等等領域,都需要一種原料,就是塑料,而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石油化工產品。中國依然需要更多的基建,包括公路等等,而瀝青依然是石油產品,未來的需求量更大。中國出口最多的紡織工業,其中80%的化學纖維都來自石油。另外還有用來生產鞋子、輪胎、電線等的合成橡膠,以及製藥、食品保鮮防腐、潤滑劑、化妝品、清潔工具用品等等方面,石油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一個國家石油工業的水平和能力,可以說會對這個國家整個製造業體系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最後,大家還要記住一點,美國已經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提出的,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對氣候變化的義務將被作廢。也就是說,美國以後的重點向石化等工業領域進軍,根本就不在乎什麼溫室氣體排放。但反過來,美國依然會發動更多的環保勢力來抹黑和責難中國,可以預期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將是下一個焦點,中國依然將是焦點中的焦點。

但問題是,中國不靠製造業成為發達國家,難道要靠旅遊業嗎?就算要發展旅遊業,也得先把高鐵和機場給通了啊。從G8在一、二百年前主導世界到一、二百年後依然主導世界來看,一個民族的復興,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而是要持續工業化一、兩百年的事情,不要誤判形勢,被西方的“保護地球”邏輯給綁架了。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