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本質就是錢

我小女兒快要兩歲了,她的身體正在一點點長開,我發現,她的慾望是隨着身體而發展的。 

小孩剛出生時看不清太遠的東西,等她到半歲,視力越來越好,站在陽台看到遠方,就對室外充滿了興趣,手指着外面咿咿呀呀不知說著什麼,每天一定要去樓下看一下花呀草呀、貓呀狗呀,要大人抱着遛一圈,滿足了探索心才肯回家。 

當她出生七個月後,牙齒開始一顆顆長出來時,她就會不滿足於喝牛奶,忍不住嘗試各種各樣的食物,你在吃東西時,她會伸手過來抓你的碗,不惜將你的碗打翻,也要看看你在吃什麼。 

她現在還不會說話,嘗過各種食物後,她發現自己喜歡吃麵條和肉食,平時餓了,就會朝大人喊:面面、肉肉。 

她吃過一次辛辣的食物,湖南人的基因好像在她嘗到辣味時瞬間燃燒,以後就忘不了,看到有辣椒的菜,一邊指着碗里的東西,一邊嘴裏發出嘶嘶的吐氣聲,好像回味起被辣壞了的樣子,又喜歡又害怕地說:辣辣、辣辣。 

當她一歲左右開始學會走路,就有了更強的自我意識,滿屋子到處晃蕩,將家裡所有夠得着的抽屜全部翻一遍,能打碎的瓷器全部摔一遍,她總覺得抽屜里、瓷器里藏着什麼寶貝,一定又好玩又好吃,她有一種必須找出來的使命感。 

再長大一點點,她開始有了自己第一份對父母以外的感情寄託,她很愛家裡的一隻小玩具熊,時時都抱在懷裡,外出吃飯時要是把她的小熊落下了,她會急得大喊:熊、熊。 

後來她已經不滿足於小熊的陪伴,有一次在商場看到一隻小黑貓的布偶,愛得不行,從貨架上將小黑貓緊緊抱在懷裡,貼着臉說話,興奮得原地轉了兩圈,我想將小黑貓放回貨架,她就趴在商場的地板上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哭鬧。 

現在她出門時,要一隻手抱着熊、一隻手抱着貓,如果父母出門時什麼也沒帶,她現在會急得喊:熊、貓貓。 

她的身體長得越快,她的慾望就會越多。 

看着她不斷累積的慾望,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只是那年代物質生活極為貧乏,通常得不到基本的滿足,我們農村小孩不可能有工業流水線下生產出來的玩具,我們的童年只有玩泥巴、上山采映山紅、采蘑菇、抓泥鰍、捉螃蟹等等原生態遊戲。 

大概到了初中時,我們的慾望開始上升到了另一個大的階段,最重要的是有了性慾望。 

那時我已轉到城裡讀書,大家對男女的生理差別和性知識有了十足的好奇,部分男生開始跑到邵陽市三眼井的小錄像廳看三級片增加知識,我一直記得有個男同學是穿着校服去的,還在錄像廳里晃來晃去,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初中生似的,第二天大家在學校樓道里都贊他勇氣逼人,長大後一定不簡單(不是我,你們別亂想)。 

從性意識覺醒後,人的慾望就會變得特別複雜,男同學很喜歡在女同學面前表現出對同性的強勢和力量,打架是他們表現力量的最好方式,長得好看的女同學會成為男同學樓道里談話的主要話題,跟紅警、沙丘、仙劍奇俠傳、以及經常穿半透明衣服來上課的英語老師並列。 

對了,那還是1996年左右,我一直搞不懂在那個還不是很開放的年代,那位二十歲出頭的英語老師,為什麼如此奔放,總是穿着半透明的衣服上課,其他中學老師也視若無睹,這個問題到現在我也沒想明白。 

從初中開始,隨着身體的長成,人的慾望開始變得野蠻而富有進攻性,也從這時候開始,人性變得複雜,沒有良好引導的年輕人,會對貧窮和弱者開始流露出赤裸裸的嫌棄。 

我現在能想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性意識覺醒造成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得到更好的性資源,就會突出自己的財富、力量、社會資源,並以此碾壓其他潛在競爭對手為樂。 

再往後,隨着人身體的成熟併到達巔峰,他的慾望就會越來越多,對權力和金錢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因為他要滿足自己吃得更好、住得更好、有更漂亮的女朋友、開更好的車、受更多人尊重。 

人對權力的慾望來源於此,在於掌控分配這些資源,所以人在青壯年時富有攻擊性,而人老子之後就會給人以安全感,因為他生理衰敗了,他沒有性慾,也沒有食慾,他不會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對別人發起攻擊了。 

人的物質需求是生理需求的延續,而精神需求是搭建在物質需求基礎上的,沒有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普通人的精神需求就像沒有地基的房子,很容易崩塌。 

這個規律適用於常人,歷史偶爾也會出一兩個變態,比如曹雪芹全家喝粥也在寫小說追求精神生活,但他畢竟也是富貴過的人。 

這世上是先有物質世界,再有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一旦出現問題,精神世界就會出現嚴重創傷。 

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小時候家貧,家裡從沒有買過中等價位的鞋子給我穿過,那種廉價鞋通常有很重的膠味,又不透氣,我常年穿着這種鞋,感染上了腳氣,到現在都還沒治好。 

一直到2007年我去朋友家做客,他出身中產之家,生活條件比我優越得多,進門後他給我介紹自己有多少雙鞋,這雙是跑步用的,這雙是打籃球用的,這雙是搭什麼衣服用的,我在一旁看得震驚極了,那年我都25歲了,我一直以為這世上的男青年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有一雙鞋,穿爛了才買新的,原來一個人可以擁有這麼多鞋,而且每雙鞋都這麼貴。 

我小學初中時一直都住在邵陽市的城中村,這種老舊房子都不帶衛生間,都是幾十戶共用公共廁所,那種老式廁所臭氣熏天,我每次上廁所都被熏得不敢呼吸,後來想了個辦法,捏住鼻子用嘴呼吸,結果是初中二三年級這兩年,我患上了嚴重的口臭,同學們個個都嫌棄跟我說話,醫生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我居住環境改善了,廁所乾淨了,我口臭就自然痊癒了,那時我才明白是惡劣的生活環境傷害到了我,而我和我的家人還一直懵然無知。 

我發現自己一路成長過來,所有的自卑、怯懦、緊張,根源都是貧窮,都是貧瘠的物質生活在傷害我,對我慢刀子割肉,許多人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想不明白,非要扯什麼人文理念,扯什麼城鄉素質、種族差異。 

其實問題的本質就是錢,但他們不敢說,說錢多俗氣啊,從這個原理出發思考問題,玷污了他們高貴的靈魂。 

在我親身經歷過的底層社會,常看到我父輩的兄弟為了一點小錢砍得對方鮮血淋漓,也看到鄰裡間病痛時相互扶持,在極端貧窮的情況下,人性會被放大十倍,惡也惡十倍,善也善十倍。 

我十一歲時,有一個同院的鄰居小孩,因為沒有零花錢,就每天偷父母五角錢,藏在一個廢棄房間的土磚縫裡,要去取時,就用兩根長長的筷子把錢夾出來,那時候他大概八九歲了,隨着身體的長成,對物質的慾望難免越來越多,想要一點零花錢是很正常的,但家裡人無法滿足他,發現他藏錢後,還把他暴打了一頓,打得他哇哇痛哭。 

他父母也沒有辦法,他們都是進城討生活的鄉下人,每天掙不到十幾塊錢,是貧窮將人逼到了相互傷害的地步。 

我永遠記得2009年我還完所有債務的那一天,我寫了一篇長長的博客,我在裏面寫道: 

貧窮像附骨之蛆一樣折磨着我的家人,我的父母一輩子給貧窮做牛做馬,不是他們不夠勤勞,而是他們沒有找到戰勝貧窮的方法,今天,我還完了所有債務,終於可以輕裝上陣跟你過招,我清楚明白,只有用知識才能戰勝你,從現在開始,我一定會打敗你,不會再讓悲劇在我家人身上一代代重演。 

後來,通過在職場的努力和創業,我果然戰勝了它,物質生活變好後,我整個人變得精神抖擻,也克服了自卑和怯懦,精氣神都正常多了,顏值也不由自主跟着上去了,從那以後,大家就忍不住叫我彥祖了。 

這段人生經歷使我養成了一種思維習慣,我出國旅行時,很少跑網紅景點,而是喜歡到各個平民的家裡嘮家常,問他們收入多少?一天工作幾個小時?有沒有社保?平時吃什麼?住的怎麼樣? 

我寫文章時,才會透過這些經濟現象去找本質,才發現全世界的人,本質上都差不多,痛苦是一樣的,幸福也是一樣的。 

寫這篇短文是想告訴大家,的所有物質慾望來源於生理需求,是純天然的,是不可抑制的,要面對它,尊重它。 

人只有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後,才應該去追求精神世界,物質得不到滿足,身體就會產生疾病,精神也一定發育成變態。 

我們從小到大,受到了太多「精神世界高於物質世界」的錯誤引導,他們二者甚至連平行關係都不是,是先後關係,是必有物質,才有精神。 

就像很多人誇猶太人,出了一大批哲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企業家等等,是因為這個民族絕頂聰明。 

這個就是典型的邏輯錯誤,是因為猶太人先解決了賺錢問題,他們通過金融手段賺到了大量的錢,才有錢將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接受最頂級的精英教育,才會湧現出一大批大家。 

猶太人就是先解決了物質,再解決了精神。 

而物質和精神的的原點,是人的生理慾望,無非就是「衣食住行性」五大慾望,再延伸一點,就是教育醫療兩大體系。 

放到家庭,就是當家的能讓全家人有房有車有存款,放到國家,就是政府能鋪好路、蓋好房、讓人民群眾接受良好的教育,還得有醫保,看病不愁。 

這麼樸實的道理,有些人非要寫得無比高大上,編一堆沒見過的詞彙來顯得自己有思想深度。 

人民群眾求的就是這麼些東西,只有這些東西才讓人有安全感,而不是有人忽悠你,說什麼「你是不敢反抗的肥豬」,「不自由,毋寧死」,慫恿你為了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拿命去拼。 

普通人求的就是「安居樂業」四個字,其他的他們並不怎麼關心,你非要拔高精神世界,說精神世界超脫物質,說要啟蒙他們,教育他們,本身就是自作多情。 

那些告訴你精神世界高於一切的人,本身就有着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像安吉麗娜.茱麗站在伊拉克摩蘇爾的廢墟前,擺出聖母的樣子,說什麼「廢墟下有屍體,這裡有未爆炸的炸彈,但他們很高興,今年的開齋節,雖然他們失去了一切,但他們得到了自由」。

問題的本質就是錢

如果自由這麼神聖,這些西方的殖民者們,為什麼不親自體驗一下這種幸福呢?

 你們願意經歷這種把家炸成廢墟、家人的屍體還埋在廢墟下的自由嗎?為什麼你們只願意把這種自由在別人身上實現,自己卻依然要過着錦衣玉食的物質生活? 

我們所有構建的文明,其實都是為了讓人生活得更好去服務的,精神世界也是為物質世界服務的。 

你要憂鬱,最好在吃飽飯以後再憂鬱,否則沒有人會欣賞你的憂鬱,他們只會嘲笑你、諷刺你。

 一個國家的國民,最好的狀態,就是「在和平的環境下,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其他的,給社會帶來動蕩的東西,不過都是些花言巧語罷了。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