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穩經濟的大招來了。

 

目前,已有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總投資額33.83萬億元。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僅9個省份,總投資規模就超過24萬億,全國總投資規模可能超出想像。在意外衝擊面前,基建發力,無疑將會有效穩定經濟。

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出口可謂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對應的是內需,出口對應的外需,當疫情擴散到全球,無論內需還是外需均受到影響,投資就成為穩經濟的重中之重。

 

這讓人想起2008年的「4萬億大投資」,還讓人想起隨後的房價上漲和物價新高,這一次有何不同?

 

其一,當時的「4萬億大投資」,伴隨著貨幣的空前寬鬆,刺激是全方位的,而這一次貨幣政策仍舊相對謹慎。

 

十多年前,廣義貨幣總量M2增速達到了兩位數,2009年年中更是創下了29%的記錄。兩位數的貨幣增速,自然會對包括房價、物價在內的所有行業帶來明顯影響。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十多年後的今天,情況已經有所不同。

2020年1月,雖然M2突破200萬億,創下歷史新高。但M2增速已經萎縮到8.4%,與名義GDP增速基本相當。

 

同時,在當時,央行進行了多輪降准降息。

僅2008年下半年,短短几個月時間,貸款基準利率就從7.74%下降到5.94%,累計降息180個基點,影響遍及實體經濟和樓市。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而這一次,藉助LPR利率改革,實體利率與樓市利率分離,非對稱降息和小規模降息成為主流。

從去年到現在,實體利率(1年期LPR)下降4次,累計下降26個基點,而樓市利率(5年期LPR)僅僅下調2次,累計下降10個基點。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可見,無論是貨幣寬鬆力度還是信貸寬鬆力度,均非當年可比。

 

其二,24萬億看起來很多,但多數是未來幾年的累計投資,不是一年的投資總規模。而當初的4萬億,則是計劃外的投資。

2008年的「4萬億」,是計劃外的投資,加上撬動的地方投資計劃,總額可能超過10萬億,而當時的GDP只有30萬億左右,不到當前的1/3。

這一次的基建投資,多數都在各地的投資計劃之內,不過在疫情影響之下有所加強,一些地方加快了推進速度,一些投資項目為提前到2020年開工。

根據媒體報道,2017年各省份的總投資計劃就高達40萬億,這些投資均為常規投資,不是一年就能完成。

 

更關鍵的是,當時基建投資增速接近20%,遠遠超過GDP增速。而2019年的基建投資增速已經滑落到3.8%,明顯低於GDP增速,早非同日可語。

 

其三,當初的「四萬億」,多以傳統基建為主。這一次,新基建和民生基建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

 

所謂傳統基建,指的是以鐵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這是以鋼鐵、水泥為主體的投資建設。

新基建,指的是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投資,著眼的是未來的產業布局,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時代的基礎設施。

 

民生領域的投資,指的是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領域建設,對應的是這次意外衝擊暴露的公共建設短板,許多城市的醫療資源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充裕,醫療補短板迫在眉睫。

這就是不同之處。

要知道,10多年前,高鐵建設剛剛起步,高速公路等短板有待彌補,大量中西部省份基礎設施相對匱乏。

 

10年多今後的今天,我們看到,就連身處大山之中的貴州已經全部通了高速公路,作為南方邊陲的廣西高鐵總里程一度超過廣東,作為旅遊重鎮但交通不暢的雲南已有15座民用機場,交通短板不復存在。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事實上,大多數東部沿海省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上已經完成,小修小補取代了大拆大建,而經過10多年的推進,中西部的基建空間也在不斷萎縮。

未來,傳統基建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越來越有限,新基建和民生基建有必要提上日程。

 

其四,錢從哪裡來?仍是關鍵中的關鍵。

 

必須明白一點,任何投資都需要錢,而錢不會憑空而來,基建投資尤其如此。

 

這些錢,要麼來自於財政,要麼來自民間投資,要麼來源於債務。

 

顯然,財政空間有限,目前財政收入增速已經創下新低。而以城投債、專項債為代表的債務雖是主流,但也面臨城市債務居高不下的局面,這些債務一旦持續疊加,很容易帶來金融風險。

 

如今,我國的宏觀槓桿率(整體債務/GDP)已經超過250%,而10多年前不到150%,加槓桿的空間越來越小。

【推薦】總投資額近34萬億!錢從哪裡來?這次,真的不一樣

任何投資,都必須考慮回報率。

 

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當時,「要想富,先修路」的標語一度流傳於大江南北,基建投資不僅是民生建設的必須,對經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是有利可圖的投資項目,如今無數高速公路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投資回報率出現明顯下滑。畢竟,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接近完成,社會緊缺的基建短板不復存在,而新一輪基建側重的中西部地區和三四線城市,投資回報率明顯不及東部沿海。

 

所以,這就帶來兩面性:一方面我們需要刺激基建以穩定經濟、補充建設短板,另一方面則要謹防基建背後的債務,防範金融風險。

 

所以,這幾次的高層會議,都明確提出「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有效投資,是關鍵中的關鍵。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