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你對世界的認知在二級市場的變現

前些日子去廣州出差,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優勢投資法則》的作者 – 譚昊老師。時間關係,只聊了1個多小時,但非常投緣。席間譚老師贈了一本他的書《優勢投資法則》。這兩天抽時間把這本書通讀了一遍。

譚老師把自己20多年的證券投資經驗,結合他工作中對中國投資界一眾大佬的深度訪談結合在一起。從重塑投資世界觀開始,到提出成為優勢投資者的七項修鍊,最後落在到十塵里修行。

讀後的第一感覺是,這本書就像是我自己寫的(抱歉,譚老師,原諒我的自大)。書中的很多觀點,包括很多案例,都是我經常和朋友們聊到的。

 

如果讓我結合自身的體會,試圖總結一下譚老師對一個優勢投資者的定義,我想用下面這段話:一個優勢投資者會和概率做朋友,認可投資與時間為伴,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圈,並願意用系統來約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展開而言,作為一個優秀投資者,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投資首先是概率的遊戲,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甄別概率和賠率合適的機會,用合適的資金量參與,並不斷重複這個過程;

2、時間是投資者最寶貴的武器,與時間做朋友,等待時間帶來價值和估值的成長(所謂戴維斯雙擊),是最美妙的事情;

3、認清並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總是很難的。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而且願意承認,其實也是強迫自己做減法、提升獲利的概率;

4、貪嗔痴疑慢,是人的本性。證券市場,更是把人的這些弱點放大了無數倍。做好投資,除了認知,就需要是一套好的系統來保障正確的投資得以順利執行。這就是“系統”的重要性;

很喜歡譚老師文中的一句話:“你外在的投資業績是由你的內心世界決定的”,我之前的文章中說到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能你的凈值就呈現什麼樣的曲線” 也是這個道理。

最近有一些新的思考,我愈發認為:“我們每個投資人的投資業績,是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二級市場的變現”。這兩天朋友圈中傅盛關於認知升級的文章很火,我很認同,大路相通,做企業亦如此,認知決定成敗。

 

最後隨記一些原句和我的感想:

1)在某些時刻,風險和收益是完全不匹配的。價值投資者們習慣稱這樣的時刻為“天上下金子的時候”;

2)“成功很簡單,正確的事情重複做”。投資就是找到概率和賠率合適的賭局,不斷重複下注;

3)巴菲特的三個重要的概念,安全邊際、護城河和能力圈,其實都是在確保自己的一筆投資變成大概率事件。安全邊際是從價格上確保成功概率,護城河是從企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保證概率,而能力圈則是從做出決定判斷的成功率來保證;

4)“以戒為師”,從認知到行為,戒律是離行為最近的一環;這也是“且慢”的邏輯,其實每一個組合,都是一個帶戒律的交易系統;

5)時間無敵。在做每一項投資決策之前,問問自己,我是在和時間做敵人,還是朋友;

6)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結果是驚人的複合收益率,“閃電的日子”只是少數;

7)法瑪三因子是Beta、市值和估值,巴菲特三因子是低波動、估值和低息槓桿。是的,都含有估值,“估值”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8)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大市場”內的有“護城河”的公司;

9)股市中為什麼沒有 The wisdom of crowd?每個個體的預測被綜合之前,應當是獨立作出的,只有這樣,群體智慧才能發揮作用。股市中個體的預測是高度被別人影響的;

10)李昌鎬的“不得貪勝”和投資很像,不求妙手:每手棋,只求51%的效率,也是投資的精髓,先避免虧損,不孤注一擲;

11)“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12)等待投資到來而不是追逐投資機會,你會做的更好;

13)反脆弱:在投資上,你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成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能夠從隨機性的外部衝擊中受益;

14)從認知到行為,是一個漫長的迴路。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認知固化下來,做成一個籠子,把行為關到這個籠子裡面去。(很多量化組合的邏輯,盡在於此)。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