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釋《中歐投資協議》

只說重點,不說廢話。 

2020年1229日,上海高院判決「樂拼」仿冒「樂高」案,李某因侵犯著作權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罰金九千萬,其餘8人被分別判34年不等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第二天,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樂拼」案的了結時間,剛好是《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結束的前一天,頗有深意,這是向丹麥等歐洲國家表示,我們是認真的,歐洲大佬們請簽合同吧。 

因為知識產權的保護,是談判中的敏感話題之一。 

如果「樂拼」的事情發生在1990年代,那可能是另一個故事,不過現在可不行了,我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日益加大,是因為我們要成為國際玩家,我們希望到歐洲去投資。 

歐洲人說:要來這邊投資可以,麻煩把這些事了結一下。 

然後摸出了一份長長的清單。 

「樂拼」案只是要了結的事情中的一件。 

關注《中歐投資協定》的人,這幾天相信已經看到了很多關於陸權論、海權論的宏觀論述,我就不做這麼大命題了,只說點實際點的。 

特朗普從2018年突然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使中國感受到了不安全,從這以後,我們開始加速了跟其他地區的經貿綁定,今年搞定RCEP後,接着搞定《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2021年爭取簽下來,之後是中日韓自貿區、CPTTP談下來。 

其實大家不知道還有個中美投資協定在談,2008年啟動談判,但談不動,2013年事情有了點眉目,2015年完成文本談判,6月交換了負面清單,2016年底交換第3次負面清單改進出價,然後,特朗普上台了,沒法談了。 

歐洲那邊沒有特朗普,但有個萬年攪屎棍英國,謝天謝地英國人自己脫歐了,默克爾主政的歐盟眼急手快馬上結束了談判。 

插一句,美國在歐洲的代理人是英國,在亞洲的代理人則是日本,日本共同社最近曝料日本2019年向美國和英國提供秘密情報,編造涉疆內容,美國才在2019年對中國涉疆問題無理指責干涉,安倍在特朗普剛上任時就急巴巴見他,向他建言打壓中國已經實錘,這都是日本人的常規操作,替盎格魯撒克遜人打下手,不僅政治上是這樣,經濟上也是,包括英鎊和日元都是美元的附屬,所以英國加入歐盟時,並沒有採用歐元,而是延用了自己的英鎊。 

歐盟巴不得英國佬快滾,他們簽署完中歐協定,讓中國打開金融業及服務業的大門,可以吸引金融機構從倫敦搬到德法來,以此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以前中歐之間沒有投資協定,中國資本要進入歐盟必須借道英國,現在可以直接把錢打到巴黎或者法蘭克福的銀行,巴黎或法蘭克福就有機會取代倫敦成為歐洲金融中心。 

英國佬遲早會知道脫歐後果會有多嚴重。 

要中歐協定簽署,過去最重要是英、法、德三國點頭,現在英國自己收拾東西走了,法國和德國則將在中國挖到金礦,所以談判起來特別積極。 

中國需要跟全世界從經濟上建立更深的聯繫,要跟更多的國家深度利益綁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避免被美國孤立,當年蘇聯被孤立得有多慘我們歷歷在目,絕不能讓歷史重演,所以我們強調和平崛起,絕不在國際上炫耀武力和挑釁他國,也只專心搞好經濟,不干涉他國內政。 

我們是做了充足準備才決定對歐洲全面開放金融業和製造業,這兩年時間,我們搞出了數字貨幣,整頓了金融市場,所有這一切都是為跟歐洲簽定《中歐投資協定》而做的前期準備工作,是為了防止強大的歐洲金融業對我們進行降維打擊,一定要能保證我們自己的金融業在開放後能活下來。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知識產權,歐洲這邊一直就人權這個問題在談判中故意噁心中國,畫風一般是這樣的: 

歐洲:你們那個香港問題,很不人權嘛…… 

中國:我們決定全面開放汽車製造業,以後你們可以百分百持股。 

歐洲:行!那你們那個新疆問題,我們還要派人調查觀察一下……. 

中國:醫療服務業也可以開放,你們可以到中國辦私人醫院。 

歐洲:成交!不過西藏那邊宗教問題…… 

中國:金融業也全面開放,你們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進來了。 

歐洲:其實我們仔細分析過了,你們人權狀況一直挺不錯,至少比沙特要好,先做生意吧,這些事後面再說。 

嗯,都是生意,不寒磣。 

中國在談判中顯示出足夠深的誠意,除了開放各個產業,還答應了歐洲的公平競爭問題,對國企的補貼必須減少或者取消,要完全透明化。 

中國的國企確實有一部分非常低效,有時候銀行只開一個窗口,讓幾十個人慢慢排隊等待簡直讓人噁心壞了,但中國國企也在承擔著政府的行政工作,比如給深山裡的村子架電線、給邊遠地區通郵政,在荒漠區鋪4G,這些明顯虧損的行業只有國企會做,看待中國國企的作用,要全面完整地進行分析,我二十歲正當憤青時,也常常對國企壟斷感到憤怒,後來才懂得國企也有它穩定金融、鋪平基建的歷史使命,不過很少看到國企為自己進行辯解,我們的宣傳系統完全玩不過西方。 

這些國企的補貼取消後,將面臨歐洲企業的直接衝擊,也會逼迫我們產業升級。 

歐洲人進來後,重點影響到的並不是中國的低端產業,而是中國的中高端產業,歐洲企業將在金融、電信、新能源汽車、計算機、生物技術、醫療、房地產、建築、海運、航空運輸業、廣告、部分雲計算等各行業發起衝擊。 

舉個例子,像德國的寶馬,以前進中國必須跟華晨合資,守着寶馬這樣一個香饃饃,華晨中國居然在2020年11月玩破產了,簡直天雷滾滾。 

扣掉寶馬所貢獻的利潤,華晨在2015年至2019年分別虧損了5.4億、6億、8.6億、4.2億、10.64億,總計虧損35億元,而華晨寶馬在過去五年為華晨汽車持續貢獻了39億、39億、52億、62億、76億元,累計利潤達269億元,2018年祁玉民跟寶馬簽下新的股比協議後,寶馬持股75%,華晨持股25%,一年後華晨利潤腰斬,再碰上2020疫情,馬上撐不住了破產重組。 

這樣的國企實在太不爭氣,不救也罷。 

《中歐投資協定》一簽定,寶馬就可以在中國100%獨資,賺錢也不用分給中國公司,你說默克爾開不開心?積不積極? 

那其它德國汽車品牌,比如奔馳、奧迪是不是做夢都要笑醒? 

另外像醫療行業,以前民營醫院、醫美都是莆田系的天下,現在開放了歐洲投資,莆田系應該會遭到巨大的挑戰。十年前,莆田系一年的收入就高達3000億,每年為百度貢獻120億廣告收入,這麼大一塊肥肉,歐洲人吞了半天口水。 

還有新能源汽車,本來是特斯拉一個人在吃螃蟹,現在歐洲人也可以進來分蛋糕,大家可能問特斯拉憑什麼?中美又沒簽投資協定,沒錯,特斯拉進入中國是有大量附加條件的,他不僅跟上海政府有交稅對賭,還要保證百分百國產化,而歐洲企業進來搞新能源汽車沒有這些約束,他們的零配件可以從歐洲運過來。 

而且按照這個協定,以後他們對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有監督、調查權力,我們政府不能玩隱形補貼,具體細節執行到什麼程度暫時還不得知,但肯定對我們有巨大約束。 

這就逼迫比亞迪、蔚來、小鵬、幾何等國產電動車快速升級,迎戰世界級強大對手。 

最重要的還是金融行業,不僅讓巴黎或法蘭克福看到成為金融中心的希望,歐洲成熟的銀行、保險更將踏入中國市場,由於金融對其它產業的侵襲是壓迫性的,一家麵館收購另一家麵館較難,但通過金融去收購就很容易,中國對金融業開放一直是非常非常謹慎的,這次居然也同意了,可見中國誠意之深。 

當然我們對歐洲金融業的衝擊是作好長期準備的,只有泰國這麼傻的國家才會在國家體系極脆弱時就大開國門,任人蹂躪。 

中國對歐洲作出了如此大的讓利,德法兩國不簽才怪,英國一離席,談判馬上結束。 

那中國會從這個協議得到什麼呢? 

第一是中歐之間深度綁定的安全感,讓歐洲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歐洲,使美國無法在全球孤立中國,不走蘇聯跟美國及盟友全面對抗的道路,也不走日本打死不吭聲的認慫態度,放棄部分市場,爭取所有能爭取的國際友人,我們不僅要綁定歐洲,還要綁定東盟,綁定日韓,綁定俄羅斯,綁定南美,讓美國無從下手。 

第二是中國的優勢領域,也終於可以進入歐洲進行擴張。歐洲有他們擅長的專業,我們也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比如高鐵、家電、光伏、5G等中國都將殺進歐洲市場,其中最先看到療效的應該是光伏,在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佔到了歐洲60%的市場,隨後歐洲展開反傾銷調查,以加關稅等名義逼迫中國的光伏產業佔比從60%掉到30%,中國光伏產業全球第一,上中下游都是最屌的那個,光硅片生產就佔到全行業的97.4%,協議只要正式簽署,光伏產業就能在歐洲重回巔峰。 

BBC報道說中國想進入歐盟的能源行業曾遭到部分國家的激烈反對,在中國做出巨大讓步後,默克爾和馬克龍說服了這些國家。 

至於怎麼說服的……你懂的。 

但是5G產業我估計相對較慢,歐洲各國會一邊看美國臉色,一邊小心翼翼嘗試給華為讓出部分市場,邊走邊看,這中間會權衡利弊,反覆橫跳,既想賺中國的錢,又擔心美國制裁。 

第三是中國可以通過向歐洲各行業投資,升級中國製造水平。 

我們想要獲取歐洲優秀公司的技術,最快的辦法就是投資,通過投資,吸收他們的先進知識,《中歐投資協定》不僅是歐洲人可以來中國投,我們也可以去歐洲投,大家看這些年吉利汽車在收購沃爾沃後,將沃爾沃的技術運用到自己的領克品牌上,領克的整體品質與吉利相比簡直脫胎換骨、突飛猛進,老外到我們中國來投資,我們企圖「以市場換技術」,這麼多年搞失敗了,現在我們「以投資換技術」,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榜樣,以後中國可以深入到歐洲鋼鐵、製藥、航空航天、機械、軍工、微電子、環境科學、機械人、機床等先進領域,用他們的技術,幫助中國製造快速升級。 

中國中投公司早在2007年6月就投資了黑石公司,當時以每股29美元買入30億黑石股份,2008年黑石股價跌到10美元,中投居然再次投入2.5億美元追加,2009年黑石股價跌到3.5美元,中投公司在網上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料到了2017年,黑石股價上升到40美元,中投公司趁機全部清倉,還賺了一筆,年化收益率8% 

中投投資黑石,不僅僅是為了投資賺錢,而是為了深入黑石了解歐洲項目,要想全面了解歐洲經濟、產業構成,知道歐洲的產業優勢,是去黑石練手的,為將來簽定《中歐投資協定》後,找到未來投資歐洲的方向做前提準備。 

凡事不預則廢,中國曆來不打無準備的仗。 

《中歐投資協定》對歐洲有這麼大的好處,中國為了民族進步,做出了這麼大的讓步,所以談判一結束,歐洲領導人一片喜氣洋洋,對外發言都是下面這種畫風: 

「為歐洲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中國市場准入,使我們的企業得以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該協議將確保中歐在經濟和投資方面的長期平衡。」(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瓦爾季斯)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是一項重大突破,提振了雙方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將推動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並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正能量。」(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聯合總會董事長舒曼) 

「中歐投資協定不僅將為雙方的投資者提供更加開放、自由、公平的環境,也會讓中歐經貿聯繫更加緊密,並有力拉動疫情後全球經濟復蘇。」(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議員庫里茨) 

一片溢美之辭。 

拿了人家好處,當然要多說幾句好話。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搞錯,現在只是談判結束,協議還並沒有簽定。 

談完後,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轉化成法律條文,並經過歐洲議會的批准,應該會在2021年下半年才會通過。 

在協議還沒談完前,我們的老熟人,拜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就在推特上喊話,叫歐洲等等,拜登上台後跟我們商量下再定,不要急着簽合同。 

歐洲里的反對派主要是德國的綠黨、美國的親蜜夥伴、一輩子永遠站錯隊的平獨鎮露大波波(波蘭)、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主席萊因哈德這些人,我仔細讀了《紐約時報》對他們的採訪,還是一些陳腔濫調,永遠在噴中國的人權問題,說來說去都那幾句話,聽得人耳朵起繭。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研究員Lecorre居然說「中國人民因為香港問題和新冠大流行,對中國政權非常失望,這項協議主要是為了取悅少數德國跨國公司。」,看到這句我都懵了,這些人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他能不能走到中國大街上隨機採訪幾個人再發言?能不能不要坐在哈佛大學的辦公室里憑意念判斷事物? 

走兩步,沒事出來走兩步。 

但默克爾懶得理他們,默克爾會爭取在自己任期結束前搞定這份協議。 

不過《紐約時報》居然說了一句真話:《中歐投資協定》的簽定將會是中國地緣政治的大勝利! 

謝謝,能看到你們媒體還有幾個正常人說幾句正常話,真是不容易。 

就在這篇文章要寫完前,突然看到一則新聞: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暗示,該地區很快將以獨立國家身份重返歐盟。 

大家知道2014年蘇格蘭進行過一次獨立公投,就是尼古拉主導的,不過以45%贊成,55%反對輸掉了,大家不知道的是,輸掉的原因是英國威脅蘇格蘭,要是獨立了英國會想辦法不讓其加入歐盟,許多民眾因為受到威脅而選擇了反對。 

現在英國脫歐,蘇格蘭要求獨立加入歐盟,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那蘇格蘭摸得,我北愛爾蘭就摸不得?我北愛現在可是還留在歐盟的,按照約定,北愛跟愛爾蘭沒有硬邊界,可是跟英國卻有了硬邊界,英國你這是強推我回愛爾蘭是不是? 

那既然北愛爾蘭也行,我威爾士也可以試試!威爾士不由得在一旁躍躍欲試。 

萬年攪屎棍大英帝國,終也有被人攪屎的一天啊! 

加油吧,偉大的蘇格蘭人民,向華萊士一樣英勇地戰鬥吧! 

為了人權!為了自由!干他娘的!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