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里根第一次見到戈爾巴喬夫,是在1985年1月19日至21日。 

這是里根的第二個總統任期,2個月前,他才剛剛連任成功。 

里根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除了自己努力,跟戈爾巴喬夫萬里送人頭也有很大關係,他這一生都充滿了傳奇。 

里根1911年2月出生於坦皮科市,9歲前家裡一直在搬家,先後在芝加哥、蓋爾斯堡、蒙茅斯住過,最後定居在只有一萬人的小鎮迪克森。 

家裡之所以這麼沛流離,是因為有一個不省心的老爸,他父親是個酒鬼,沒什麼正經工作,定居在迪克森後才有了正經營生,靠賣鞋賺錢,逢年過節就喝得醉醺醺的,大冬天裡還經常醉倒在家門口,每次家裡人看到,只能將他拖進屋子裡,以免凍死在外面。 

因為窮,里根的媽媽經常將大兒子尼爾的衣服縫縫補補傳給里根穿,為了家裡有口吃的,還時常打發里根去找鎮上的屠夫要一點動物內臟,說是給家裡的貓咪吃,實際上這些內臟最後都燉著麥片全家人吃光。 

里根打小近視,常梳著荷蘭人的分頭髮型,大家都叫他「荷蘭仔」,因為不停地搬家,小學有四年時間他換了四所學校,沒有固定的小夥伴玩,他小時候又愛玩棒球,但怎麼玩都玩不好,常被三振出局,拙劣的球技經常把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因此小時候比較自卑,但他媽內莉常去迪克森教堂搞業餘演出,內莉把兩個兒子都慫恿上台表演,里根就這樣被親媽連拐帶騙第一次被哄上了舞台,他說自己都不記得背誦了什麼,反正台下的人們開懷大笑,這種歡樂的笑聲讓他很是享受,頗受激勵。 

大概就在里根第一次登台這一年,里根一生的敵人,蘇聯成立了。 

里根的爸爸傑克也不全算是人渣,還是有一些優點的,比如傑克很擅長講故事,里根說他「有一種辛辣尖酸的幽默感」,他在父親多年的影響下學會了在大眾場合講故事的技巧,這對他將來參加競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學時里根在迪克森高中嘗試過戲劇表演,刷了一點舞台經驗值,但這時候他並沒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十幾歲的里根已經發育成一個本地靚仔,此時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在洛厄爾公園當救生員,他自己很不要臉的說那幾個夏天「救了77名溺水者」,但多年後有記者回迪克森採訪,鎮里大多數人都否認了這一點,這些人都覺得自己當時並沒有溺水,小靚仔只是愛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風頭。 

人年輕的時候,難免都這麼中二過。 

因為經常跟著老媽去本地教堂,里根愛上了牧師的女兒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念完高中,決定去迪克森南邊100英里的尤里卡學院讀書,那是一所教會大學,瑪格麗特的幾個姐姐都在這裡念書,眼看女神要離開自己,里根要死要活的也要跟著去,他媽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基督教有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三大流派,里根他爸和他哥信天主教,里根他媽和里根信新教),兒子讀的教會學校頗得母上心許,便遂了他。 

雖然那年頭美國的大學學費還不像今天這麼變態,但里根家裡窮,也供不起他念書,里根就靠著幾年登台演講學來的本事,通過遊說拿到了一些獎學金,還找了份零工,又湊上做救衣員存下的一點錢,終於籌齊了學費。 

選擇這所學校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所學校特別小,僅僅250人,而且大多數是女生,這樣他就有機會進橄欖球隊,橄欖球是美國第一運動,在場上玩起來拉風得很,妹紙們看到橄欖球隊員就會兩眼放光,里根依然渴望出風頭。 

里根骨子裡就有一種強烈的表演欲,他天生是吃這碗飯的料。 

但橄欖球教練嫌棄他,因為他近視眼,「什麼都看不見有什麼用?」,里根能進球隊純粹就是學校人少,拉他上場湊個人數,是永遠上不了場的替補。 

里根百無聊賴,經常在一旁拿根破掃帚當話筒解說比賽,說著說著,居然懂陣型變化和玩法,理論水平上去了。 

但教練還是嫌棄他,說他只會紙上談兵。 

里根的大學生涯混得連阿甘都不如,他成績十分平庸,是個最多只能拿C的學渣,體育也不行,估計以後只能往小白臉這條路線上靠,加上讀的又是個小學校,這時候說他將來會成為美國總統,連他自己都不會相信。 

正是因為在體育界混不開,有一定表演基礎的里根,從這時才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演員。 

1932年里根從大學畢業時,將來會和他攜手毀滅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才剛剛一歲,還在蘇聯的農場里蹣跚學步,那年美國的經濟大蕭條還沒有結束,里根找不到工作,又回去幹了兩個月的救生員,為了混入娛樂圈,里根決定從體育播音員入手,他到各個城市去應聘播音工作,連續失敗了四五次,直到去WOC電台應聘時,節目主任給了他一次試音機會,讓他憑空想像比賽,對著話筒描述一場橄欖球賽。 

里根回想起自己在大學時校隊的一場經典逆轉大戲,雖然沒有吃過豬肉,但至少見過豬跑,有過拿掃帚當話筒的經驗,他很快投入到了這場比賽的解講當中,將比賽講解得扣人心弦,主任對他的解講很是滿意,給了他一場10美元的報酬,讓他講解了4場比賽。幾個月後,WOC正式聘請他到達文波特做播音員(後來遷到了得梅因),里根才有了自己第一份正經工作。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里根在電台幹了四年,但這四年他根本沒心思好好工作,還是想找機會混進好萊塢當演員,有一次他在南加州報道的比賽因為暴雨取消,里根趕緊跑去洛杉磯,找到在前同事喬伊,請她吃了頓燒烤,希望她能介紹自己到好萊塢演戲,喬伊說你把近視眼鏡摘了還有點機會,介紹他去經紀人比爾那裡試鏡,里根的好運氣從這裡開始,他的聲音跟華納兄弟的一位演員一模一樣,而這位演員剛剛過世,公司同事都很懷念他,因為這個原因,里根通過了試鏡,拿到華納公司七年的合同,每周200美元薪水(超級高薪),一下從普通白領混到金領階層。

所以說,這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1937年5月,26歲的里根開著一輛破車帶著所有家當來到洛杉磯,開始了自己的演員生涯。 

這一年,戈爾巴喬夫只有6歲,還在蘇聯的農場里玩泥巴。 

 

里根去了好萊塢之後,他的女神瑪格麗特奔赴法國工作,之後兩人再無交集,瑪格麗特嫁給美國大使館的一名工作人員,里根則在1940年29歲時娶了小她6歲的女星懷曼。 

里根終於過上了他一直夢想的生活。 

里根早期以《化身大盜》一類的警匪片打開市場,到拍攝《金石盟》時,他正處在事業的高速上升期,不想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里根只能在1942年4月到梅森堡報到入伍,因為近視,他沒有上前線,而是在舊金山駐守,軍隊也要拍一些激勵士氣的宣傳片,這裡剛好有個好萊塢的二線明星,不用白不用,里根遂又拍攝了《機尾炮手》、《目標東京》等熱血宣傳片,那時他在軍隊一個月領300美元軍餉,華納兄弟另支付他一周3500美元工資(超超級高薪),1945年他從軍隊回來時,至少幾百萬美國人看過他的宣傳片,里根變成了一個名利雙收的人。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美蘇爭霸階段,當時全人類也不知道哪種制度更適合發展,大家都挺迷茫,美國也有不少人信仰共產主義,大概有10萬名左右共產黨員,里根在一次參加集會時第一次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觀點,他說「一旦我發現有證據表明共產主義是一種威脅,危及我們所信仰和支持的事物,那麼我會像對待法西斯主義那樣嚴厲抨擊共產主義。」 

1946年夏天,里根和羅斯福長子詹姆斯一起參加HICCASP(好萊塢獨立公民委員會)的會談,詹姆斯說這個組織快變成共產黨人的前線陣地了,大家要發個聲明說明我們反對共產黨,不想委員會裡一些頗有聲望的人站了出來支持蘇聯,有知名音樂人要當場背誦蘇聯憲法,說蘇聯憲法比美國憲法高級,還有著名編劇甚至說如果美蘇開戰,他要支持蘇聯人。 

里根和詹姆斯完全想不到好萊塢有這麼多人信仰共產主義,一時都懵逼了,兩個人被灰溜溜地罵出了現場。 

大概從這時候開始,里根跟共產主義的梁子就此結下。 

這裡解釋下,不同時代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是會變化的,共產主義以前是純理論階段,從列寧起步才算開始實踐,蘇聯一五二五計劃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飛躍,而且還顯得特別正義,西班牙反法西斯內戰時,共產黨人表現得特別高尚和英勇,當時共產黨風評很好,美國國內一波人也覺得共產主義這條路可行,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這種觀念到達頂峰,美蘇聯手乾死希特勒後,發現其實我們倆也道不同不相為謀,兩邊就回家各自收拾國內,美國的共產主義才逐漸勢微。 

讀歷史越多,我也漸漸明白很多道理是隨著年代不同而變化的,所以我常說不要迷信任何觀點,就是我的觀點也不要迷信,要以事實為依據,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里根1943年的時候就已經跟FBI打交道,有一次他在好萊塢雞尾酒會上,把一個當眾侮辱猶太人的男人暴揍了一頓,FBI找到他說兄弟你很仗義啊,要不你幫我們找找好萊塢這裡有多少納粹跟共產黨人,找出來我們好收拾他們。 

在那時候,共產黨跟納粹在美國是劃等號的,都是極端邪惡分子,要趕緊消滅。 

1947年,好萊塢也搞了一次自己的整風運動,9月份搞了一場浩大的聽證會,里根也被出席調查共產主義在電影產業的散布問題,聽證會將十名親共產主義的好萊塢編劇、導演等拉去坐牢,並拉進黑名單,出獄後也沒有人敢聘用他們,這些人只好匿名寫劇本,其中包括《羅馬假日》的編劇特朗勃。這十人後來被稱為好萊塢十君子。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整風運動後的第二年,里根和懷曼離了婚。按2015年美國出版的里根傳記,裡面曝光了當年裡根沒少睡各路女明星的事情,兩人婚後其實是各玩各的,而且是華納兄弟故意安排各種女星跟他約會,以增加里根的曝光率(為了推流量明星真拼啊),按原文所說,里根當時跟拉娜特納、多麗絲戴、夢露等都有一腿,至少跟50個女明星發生過關係,懷曼也沒閑著,所以兩人這段婚姻本身就不穩定。 

在HICCASP被人罵出門後的第二年,里根就混到了演員工會主席,這時候心靈受到傷害的里根,積極配合FBI在好萊塢找共產主義分子,1952年里根再婚,1953年FBI正式給他分配代號「T-10」(搞得跟終結者似的),里根向FBI遞交了不少共產主義分子嫌疑人的名單,當然中間半公半私,裡面有些人跟里根也有不少過節。 

小夥子濃眉大眼的,居然干起了告密的勾當。 

在一次調查會議上,里根還當眾說自己討厭、憎恨共產主義思想。里根和共產主義的結怨越來越深,幹掉共產主義成為他的人生目標之一。 

這一年戈爾巴喬夫22歲,還穿著他那條有破洞的褲子在莫斯科大學四處晃蕩,他並不知道歷史的遠方,有個大他二十歲的大叔在遙遠的美國等待著他,倆人會一起攜手摧毀他們或失望或厭惡的蘇聯。 

 

在參加二戰前,里根的電影事業發展得還不錯,《金石盟》讓他看到從二線明星向一線前進的可能,但二戰後重回好萊塢的里根都四十多了,人氣直線下滑,玩不過一票小鮮肉,參演的電影部部賠本,公司都開始嫌棄他,最後原本預定給他的片子都轉給了其他男星來拍,里根為此氣不過,和華納公司漸漸有了矛盾,1952年時里根將工會主席的位置讓給了沃爾特後,他在好萊塢已經混不下去了。 

里根那時候年收入超過100萬美金,但此時剛好是美國對高收入人群收稅最重的時候,里根90%的收入要拿去交稅(我反覆核對過好幾處資料,沒寫錯),因為這是民主黨的政策,所以里根開始厭惡他全家原本支持的民主黨(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內心開始偏向共和黨。 

離開好萊塢後,經紀人介紹他去通用電氣贊助的電視節目工作,里根為通用電氣打工八年,直到1962年結束合同,分手的原因是里根涉足政界太深,1962年里根在一次演講時他說自己很欣賞共和黨的觀點,一位女士說你不是民主黨嗎?為什麼不註冊成共和黨人?里根說我以後會打算這樣做。女士站起來說我就是共和黨登記員,當場大步上前,給里根遞過去一張登記表,里根簽好了名字,從此成為一名共和黨員。 

1964年10月共和黨戈德華特在加州競選州長,想找一個從民主黨過來的人助選,挖一挖民主黨的粉絲,沒有人比里根更適合這個角色了,結果里根在現場多年演講功底大爆發,發表了讓他名震全國的「抉擇時刻」演講,當場募集到了100萬美元,錢多到戈德華特敗選後都沒花完。 

這是改變里根人生命運的一次演講,他這時入共和黨才兩年,也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一下成了最受歡迎的共和黨人,他所提出的對國內搞小政府,對國外搞強大防衛的雙重主題,深受美國人民喜歡。 

本來想找個配角來襯托自己,結果配角成了主角,自己反倒淪為配角,戈德華特在廁所里抱著馬桶哭暈過去。 

里根能迅速走紅有兩大原因,一是他有多年演講功底在,從他小時候受父母影響,打小登台表演,懂講故事技巧,再到體育播音員和好萊塢的錘鍊,使他在演講這塊擁有遠超常人的駕馭能力,歐美國家選出來的領導都要特別擅長演講,有點娛樂化性質,里根剛好合選民們口胃,有些瘋狂的女粉絲說里根就是不競選也要投票給他。 

另一個是剛好當時電視普及,1950年美國只有400萬家庭有電視機,1955年就有3000萬家庭有電視,1960年接近6000萬家庭擁有電視機,里根剛好沾了電視平民化的光,電視轉播使一身好皮相的里根又加分不少。 

電視里的這位大叔長得賊帥,人又會說話,就選他了。 

里根憑藉這一次靈魂演講在政壇驚天逆襲,共和黨也把他作為主將推向前台,1966年里根以超出100萬張選票的壓倒性優勢擊敗布朗,成為加州州長,連任兩屆。 

1968年《紐約時報》就開始預測里根會競選總統,1976年8月里根第一次出馬,在黨內選舉中1070票對1187票,以極其微弱的差距輸給福特,福特隨後在1977年又以極小劣勢敗給了民主黨的卡特。 

里根爬起來拍了拍灰塵,四年後再次競選總統。 

這次選舉共和黨內部只有老布希一個強敵,里根用他強大的演講能力輕易將其橫掃,但老布希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也一直咬死不認輸,贏得了黨內的尊重,大家都覺得這人夠硬,果然是德州大漢(不是山東德州),里根之後我們共和黨就選他做總統。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戈爾巴喬夫、老布希、里根,以及世貿大廈 

里根本來也不喜歡老布希,覺得這人太死硬了影響黨內團結,但最後還是權衡利弊,邀請老布希接受副總統提名一起競選。 

到決賽圈時,里根的對手是現任總統卡特,卡特命苦,還沒開始就被陰死了,那時候國際上鬧得最凶的事情就是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伊朗方面認為1980年9月爆發的兩伊戰爭是卡特有意挑起的,卡特是薩達姆背後的話事人,所以堅決不給卡特面子,大選期間絕不放人。 

同時里根動員過去的媒體人脈,天天在電視上抨擊卡特總統無能,自己則派人和伊朗方面秘密談判,里根答應上台後可以賣給伊朗軍火,只要伊朗釋放人質。 

在伊朗和里根的里外夾擊下,卡特以49張選舉人票慘敗給489張選舉人票的里根。 

1981年1月21日,里根發表就職演說才幾小時後,伊朗方面就將關了444天的美國人質釋放。 

里根在就職69天後,在華盛頓希爾頓酒店出來時,突遭人連開6槍,有一槍擊中了他的肺部,險些喪命,槍手最後被判精神病無罪,但被關在精神病院35年,直到2016年8月才被允許走出精神病院。(這件事還要再過些年才能評判) 

伊朗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結束,1986年10月27日,黎巴嫩雜誌《帆船》周刊主編,在採訪伊朗伊斯蘭解放運動辦公室主任哈什米時,這哥們口沒遮欄,居然說美國1985年通過以色列賣武器給伊朗,美國安全顧問麥克法蘭1986年5月還拿著愛爾蘭假護照來過伊朗,最後伊朗從美國買到了2000枚陶式反坦克導彈和235枚霍克式防空導彈(換取1982年被黎巴嫩真主黨抓獲的七名美國人質釋放,這是另一起人質事件),伊朗人拿著美國人的武器又返回戰場揍美國人支持的伊拉克人,這關係亂得一塌糊塗。 

《帆船》抖出這件事情後,對媒體亂說話的哈什米被霍梅尼直接處決,里根支持率從67%暴跌到46%,參眾兩院還組建了特別調查委員會,就因為這件事,追查到了1981年里根剛上台其實就有賣軍火給伊朗(卡特:你們說我冤不冤?我冤不冤!),里根丟車保帥,中情局局長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背了小黑鍋辭職,諾思中校判了大黑鍋,判了三年徒刑。 

1986年時,里根75歲,任職5年美國總統,戈爾巴喬夫55歲,任職一年蘇共總書記,一年前他們已經在日內瓦見過一次面,雙方試探性地了解了一下對方,1986年在冰島見面時才開始談重要事宜,但彼此已經心照不宣,雙方即將手挽手,一起推倒龐大的蘇聯。 

 現在很多歷史學家談起蘇聯,總是會說蘇聯的解體是歷史的必然之類的。

 我不太贊同這個觀點,誰有本事在1981年說蘇聯解體是歷史的必然才是真牛逼,蘇聯倒掉後幾十年說必然,就跟到了車禍現場,說這車遲早發生車禍一樣,有馬後炮的味道。

 蘇聯在最後倒掉,一是安德羅波夫死得早,二是戈爾巴喬夫確實太奇葩。

 如果多給安德羅波夫十年左右的壽命,蘇聯可能2020年還活得下去,如果不是戈爾巴喬夫對西方跪得太深,蘇聯也不會那麼快崩潰。 

蘇聯確實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確實會爆發,但戈爾巴喬夫的表現已經超越了認知邊界。 

1999年,戈爾巴喬夫在土耳其安卡拉美國大學研討會演講時,說出這麼一段足以永載人類史冊的自白: 

「當葉利欽瓦解了蘇聯、我離開克里姆林宮時,上百的記者們以為我會哭泣。我沒有哭,因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我消滅了蘇聯和所有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主義。我沒有哭,因為我達到了主要目的,這就是在歐洲消滅了共產主義。然而,阻撓人類在全世界實現自由理想的亞洲的共產主義也應該被消滅。」 

這段話之驚世駭俗,如天雷滾過每一個人的心頭,以致於連中國人都覺得這可能不是他原話,這它娘的也太瘋狂了,蘇共總書記居然說要幹掉共產主義!居然要幹掉自己的政黨! 

這跟特朗普說要消滅美利堅一樣不可思議。這種事情,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沒有發生過。 

簡直神經病好不好。 

直到保加利亞科學院副研究員米哈伊爾,拿出捷克雜誌《對話》1999年第146期報道的複印件,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陳之驊向米哈伊爾要來這份材料,交給外交學院周尊南教授翻譯全文,我們讀完才相信,戈爾巴喬夫居然真的幹得出來! 

美國人之所以喜歡里根,是因為他改變了尼克松時代蘇聯進攻、美國守防的格局,在戈爾巴喬夫接手蘇共的前幾年,就在1981年,蘇聯還展示過讓全球瑟瑟發抖的可怕武力。 

1981年勳章哥勃列日涅夫還沒斷氣,當時為了震懾波蘭,也叫各方在阿富汗少管閑事,9月4日在波羅的海沿岸搞了一次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共有50萬人、上萬輛坦克參加(俄羅斯今天現役坦克只有3205輛、美國也只有8000輛,而當時蘇聯共有5萬輛坦克),演習深深刺痛了被邀請過來做觀察員的北約客人,據他們推算,蘇聯的鋼鐵流洪可以在7-8天就控制除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美國的援軍還在半路上,歐洲就被蘇聯一口吞下了。 

蘇聯這個戰術在十年後老布希打伊拉克時就徹底落伍了,伊拉克的蘇聯式軍隊被美軍打得找不著北,但在當年還是極度震憾的,甚至當時我們推算蘇聯這麼跟我們玩,72小時就能攻到北京城下。 

整個北約瑟瑟發抖。今天北約這麼欺負俄羅斯,跟當年被打出來的心理陰影也有很大關係。 

但在蘇聯鼎盛軍威之下,隱藏著巨大的社會矛盾,81軍演只是蘇聯的迴光返照,蘇聯的崩潰,是從物質到思想上的全面崩潰。 

蘇聯從出生開始,一直處在一個非常偏激的生存狀態,可以形容成「每一秒都在很偏激地活下去」,因為他弄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沒有過的新政權,如果這條路走通了,很可能有很多國家也會學習蘇聯這條路,那其他國家就不要玩了,因此蘇聯剛一出生,就特別擔心被歐美國家弄死,斯大林的一五二五計劃,就是光腳狂奔要進入工業化,剛搞完二五,希特勒就打過來了,千辛萬苦打完二戰,美國人又跟他玩起了冷戰,為了活下去,蘇聯的整個工業體系,都必須以打打殺殺的軍事工業為核心,輕工業系統一直沒搞好。 

二戰結束蘇聯站穩腳跟後,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聯為首的華約,雙方人口差距很大,北約人口一直比華約多好幾億。華約總人口一直只有北約的60-70%。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而在人口和經濟體量有巨大差距的情況下,蘇聯的華約還要盡量在軍費開支上跟美國的北約持平。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我看到很多文章批評蘇聯從出生時就窮兵黜武,所以必死無疑。可是蘇聯不窮兵黜武,根本就活不下去啊,沒十年就被推平了,誰做領導都得先發展武力求生存。 

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沒得洗,確實是窮兵黜武,但反過來,美國打朝鮮戰爭、打越戰、打伊拉克戰爭,算不算窮兵黜武? 

歷史上,財務系統撐不住,那叫窮兵黜武,財務系統撐得住,那就叫武德充沛。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如果在冷戰中輸的是美國,估計現在分析歷史的人,就會頭頭是道說美國從一出生就窮兵黜武,所以必死無疑。 

真正的問題是,誰經濟先崩潰,誰軍事就跟著崩潰。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無法支撐一定體量的經濟體,冷戰到最後還是在比消耗財力。 

錢不夠,就不要硬撐。 

蘇聯的整個工業體系,是一定要先保證軍事工業優先,但在人口只有北約65%的情況下,華約在1975-1980年軍費開支還要跟北約一致,要知道蘇聯經濟玩不過美國,波蘭經濟玩不過法國,東德玩不過西德,羅馬尼亞玩不過英國,這種實力對比,換誰都吃不消。 

蘇聯從生到死,都是在強撐,他明明整體經濟實力不如美國,還要將軍力提升到1981年時的鋒芒。 

蘇聯解體後,普通人一直被誤導,美蘇爭霸是雙方勢均力敵,其實除了軍力,蘇聯各方面離美國都有一定差距,蘇聯帶領的小弟,跟美國帶領的小弟,差距更是全方位的,蘇聯其實是一直被壓著打。 

這時候如果中國站在蘇聯陣營還好,中國人口多,可以負責整個輕工業系統,為經互會提供全面豐富的輕工業產品,但問題是蘇聯意圖像控制其它東歐國家一樣全面控制中國,中國不甘心成為別國附庸,要獨立自主,不答應,雙方分手了。 

中國後來跟美國走近,改革開放後,變成了歐美世界廉價輕工業品提供國,這個角色本來是蘇聯體系的,是蘇聯不珍惜這段感情。

 缺少足夠的人口建立完整的輕工業體系,蘇聯的經濟系統一直是畸型的,蘇聯人前期特別苦,吃不到幾口熱飯,就是到達鼎盛的1970年代,蘇聯的科技水平一流,但普通人生活水平依舊只相當於西歐墊底發達國家的水平。

 1985年,蘇聯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是120-150盧布,這點錢在當時能買144公斤大米,或者去13次蒼蠅館子,或者買2.8個吸塵器,或者0.8個錄音機、三分之一台冰箱、三分之一台彩電,買一輛摩托車要5個月工資,一輛拉達汽車要38個月工資。

 以2020年中國人均4-5千元月薪計算,一個月薪水能買400多公斤大米、買一台65寸大彩電、一輛摩托車、一台大冰箱,或者湊24個月工資買一輛全家人用的比亞迪宋MAX。 

如果只是單純算普通國民的月薪,2020年中國普通工人的購買力是高於蘇聯的(製造業大國的優勢),當然蘇聯也有他高福利、或者有特點的地方,比如1985年時,蘇聯就有4000個機場,年運輸旅客1.13億,差不多一半的人坐過飛機出行,90%的蘇聯工人有免費的分房,雖然是丑一點的赫魯曉夫樓,但畢竟是房子,蘇聯還實行11年免費教育,這些是蘇聯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我們現在也趕不上。 

就算雙方打平,可見蘇聯的生活水平怎麼都算不上很優質。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庫的信息,蘇聯人在1980年代時人均壽命是67.8歲,法國、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差不多都是80歲,也可以印證蘇聯人的生活質量水平確實沒有那麼高。 

簡單點說,蘇聯是科技、軍事一流強國,但生活質量一般般。 

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小時候都窮,但里根那種窮不是無底線的窮,再窮他們不會有生存問題,而戈爾巴喬夫小時候的窮,則是會餓死人的窮,兩個人窮困的本質並不一樣。 

蘇聯從一開始生存環境就特別惡劣,寒冷又危險,為了活下去,也因為失去了中國做為輕工業補充,生活質量一直上不去,而美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決定了這塊地沒有生存危機,我寫戈爾巴喬夫時,總覺得心頭又冷又硬,天氣都是陰沉的,寫里根時,只覺得又暖又媚,天氣都是明媚的。 

作為一個後發國家,蘇聯比美國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他必須吃得多、跑得快才能在生存競賽中活下去,但是失去了中國,就使蘇聯在人口和資源發展上遇到了工業領域的極限。 

失去中國,失去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才是蘇聯從大局上必死的根源。 

叫你當初要分手!渣男!該! 

 

戈爾巴喬夫已經失去了信仰。 

蘇聯所暴露出的問題,使他深深地懷疑共產主義,並決定要推翻共產主義。 

1982年夏,尼克松在唐寧街10號與撒切爾夫人見面,尼克松這時候已經下台,但撒切爾夫人頗欣賞他的外交策略,向他討教與蘇聯的關係,尼克松建議她:找到克里姆林宮裡有前途的年輕人。 

1983年9月,撒切爾夫人在契克斯別墅搞了一場蘇聯研討會,撒切爾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她覺得蘇聯看起來還挺強大,感覺肯定有問題,內部一定有作家或者其它不同政見的人,布朗教授說有啊,政治局裡面最年輕的那個半禿中年人,戈爾巴喬夫就是(我實在受不了這麼長的名字,後面稱簡他為戈巴),那群老頭子身體都不行了,這個年輕人剛好是蘇聯的希望。 

英國政府從這時候就盯上了戈巴,1984年2月,蘇聯最後的希望安德羅波夫掛了,在安德羅波夫的葬禮上,所有的外國政要都沒有座位,撒切爾夫人沒有跟其它國家政要站在一起,獨自站在一旁,我看撒切爾夫人的傳記,說因為撒切爾夫人在葬禮上特別有禮貌,戈巴深受感動,主動悄悄拉撒切爾夫人到小房間聊天(真的只是聊天),兩人悶騷地聊了兩個多小時,聊完之後,撒切爾夫人決定邀請戈巴訪問英國。 

傳記里這段,一看就是粉飾過的鬼話。 

我根本不相信戈巴因為撒切爾夫人有禮貌就把她叫到小房間去聊天,有禮貌說句謝謝就行了,有必要去小房間聊兩個小時?兩個小時生孩子都夠了好不好。 

很明顯,戈巴是故意的。 

他在主動接近歐美領導人,為以後的政治抱負做準備。 

而剛好英國方面早就注意到了他,1983年開會就在重點討論他,撒切爾夫人帶了隨身醫生去莫斯科,醫生說蘇聯新上任老大契爾年科呼吸急促,應該得了慢性肺氣腫,估計也活不了多久,撒切爾夫人遂決定押寶二號人物戈巴,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英國向戈巴發出訪問邀請後,蘇聯外交部長強烈反對,但戈巴堅持出訪,1984年12月,戈巴到訪倫敦,撒切爾夫人以極高的規格迎接他的到來,還帶著他去契克斯別墅搞了長達五小時的午宴。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午宴一開始,撒切爾夫人莽得不行,直接說:「老娘痛恨社會主義,因為它無法給人帶來自由、平等或繁榮,如果你們蘇聯人堅持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也只能在自己的國界之內搞。」 

戈巴嚇了一跳,想不到撒切爾夫人這麼單刀直入,兩個人隨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一直吵架下午5點50分戈巴才離開別墅。 

但這種爭吵與以往的互相仇恨互不理睬其實本質並不一樣,兩個人吵得很痛快,什麼話都坦承說了,雙方的距離是拉近了的,第二天在接受BBC採訪時,撒切爾夫人說「我很欣賞戈巴,我們將會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隨後撒切爾夫人去美國戴維營訪問時,跟里根介紹了戈巴,說這哥們能打交道,有機會你們倆也碰個頭吧。 

於是在1985年1月19日至21日,里根與戈巴在日內瓦第一次見面。 

雙方這次還沒有那麼熟悉,談得不深,里根也是到第三次在華盛頓見面時才親切地叫戈巴「米哈伏爾」,美蘇之間因為里根稱蘇聯是「地球上的邪惡軸心」,不相來往好些年了,日內瓦的碰面消除了高層完全對立的狀態,後面戈巴和西方的關係越來越好。 

兩個月後,蘇聯新話事人契爾年科真的掛了,戈巴即將成為蘇聯老大,撒切爾夫人又去莫斯科參加葬禮,雙方再次密談了一小時,這次談話具體內容沒有作記錄,但我們可以從戈巴後面的舉動看得出來,在西方的影響下,他越來越不相信蘇聯信奉的共產主義。 

戈巴選擇的道路,是在意識形態上拋棄馬克思主義,在組織上拋棄蘇聯共產黨,在制度上拋棄社會主義制度。 

他先要完成的第一步,是從意識形態上著手。 

戈巴在和撒切爾夫人見面之前,這輩子唯一出訪過的西方國家,只有加拿大,1983年戈巴在加拿大,認識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當時蘇聯駐加拿大大使雅科夫列夫(後面簡稱雅列)。 

雅列生於1923年,參加過衛國戰爭,因腿部負傷,落得終身殘疾退役,蘇聯方面優待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軍人,讓他去讀書深造,1953年僅30歲時,雅列就進入了蘇共中央宣傳部工作。 

雅列本來是會沿著這條路成為一名蘇聯高級幹部,不想蘇聯派他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期間,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改變,克格勃甚至拍到他和卡盧金在美國期間他跟中情局的人合影照片。 

美國中情局那時對蘇聯過來的年青幹部都會重點照顧,安排人幫他們洗腦,相信雅列是從此時完全在意識形態上投靠了歐美。 

1973年,雅列成為蘇聯代理宣傳部長,剛拿到宣傳實權就迫不及待地發表文章宣傳西方思想,眼見自己辛苦培養的幹部發生變異,蘇聯高層震怒,將雅列發配到加拿大做大使,一做就是十年。 

1983年,意識形態鬆動的戈巴跟堅定的西方自由主義者雅列在加拿大碰頭,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就是今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老爸(階級固化全世界都一樣),雅列抓住這次機會,鞍前馬後將戈巴照顧得無微不至,而且雅列淫浸西方思想數十年,對戈巴的一切疑問都能解答,雙方稟燭夜談,相見恨晚。

蘇聯帝國衰亡史:里根卷

雅列與普金 

1985年戈巴正式成為蘇聯話事人,就急不可耐調雅列回蘇聯,任宣傳部長。 

這就好比伊斯蘭教最高領導層請了個信基督的負責宣傳工作,這還不把蘇聯往死里搞? 

雅列上台後,迅速將《真理報》、《莫斯科新聞》、《消息報》、《文學報》、《共青國真理報》等中央報刊主編都擼下來,統統替換成熱愛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蘇共的黨報開始明目張胆地宣傳西方思想,並開始將列寧、斯大林等蘇聯早期領導人全面妖魔化。 

戈巴其實對整個西方思想體系沒有這麼系統的認知,雅列才是他思想上的引路人,幾乎他提出的一切思想和建議,戈巴都會毫不猶豫地執行。 

到1987年,戈巴在雅列的引導下,想法才逐漸成形,他出版了《改革與新思維》,說蘇聯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體制問題,只有把體制中出現問題的部分改掉,蘇聯才有得救。 

這時候的戈巴,已經全面西化,他的腦海里只有一個使命:幹掉蘇聯!幹掉共產主義! 

戈巴和雅列兩個小夥伴手牽手拿起了鐵鍬,做為里應,里根和撒切爾夫人布局的外圍大戰略,做為外合,他們即將齊心協力、裡應外合,一起掘開埋葬蘇聯的墳墓。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