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蘇聯及後面俄羅斯遭到的毀滅性重擊,主要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精神上的,這件事由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主導完成,第二層次是物質上的,這件事由里根和葉利欽主導完成。
 
如果按時間順序來看,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里根三位主角負責正式摧毀蘇聯的第一幕,葉利欽作為單主角負責摧毀俄羅斯的第二幕。
 
現在我們拉開第一幕,有請三位男豬腳上場。
 
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這兩位深受美國思想影響的人,先要動手從內部摧毀蘇聯的思想體系。
 
順便說一句,他們也曾經同時嘗試過從內部摧毀中國的思想體系,兩者是同一種思路,但是對中國這一套並沒有成功。
 
對全體蘇聯人的思想改造,從1985年到1990年,只花了六年就完成了。
 
1985年雅科夫列夫回國任宣傳部長,12月,雅科夫列夫向戈爾巴喬夫提出建議,明確提出要在蘇聯搞「公開性民主化」,結束蘇共的一黨專制,在蘇聯實現多黨制和三權分立的議會制。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雅科夫列夫
 
戈爾巴喬夫表示同意。(雅科夫列夫1999年回憶錄《一杯苦酒》第183頁)
 
隨後雅科夫列夫先擼倒蘇聯原先所有大報如《真理報》、《消息報》的主編,換上自己人,兩人開始下重手調整整個蘇聯的意識形態。
 
動手的第一步,叫「重評歷史」。
 
1987年,作為宣傳部長的雅科夫列夫在公共場合宣稱共產主義是烏托邦,並稱十月革命是「少數暴徒發動的政變」、」「魔鬼之歌的序曲」,並說「列寧是接受德皇資助從內部瓦解沙皇統治的德國秘密代理人」。(我記得十年前,中國互聯網上也有很多人這樣說列寧)
 
其馬仔阿法納西耶夫拚命點頭,又加了一句:「蘇聯的歷史是靠使用武力和暴力寫成的。」
 
7月,《消息報》及時獻上文章,稱「蘇聯過去的中小學歷史教材,每一個字都充滿了謊言。」
 
1988年初,戈爾巴喬夫清洗蘇聯中央委員,原先150名反對政治改革的的人以年齡過高為由在一次中央全會上清除出去,當時40%以上的中央委員是新人,幾乎所有部長、中央機關的部門領導、各委員會負責人都遭替換、開除或調換崗位。
 
15個加盟共和國中央、最高蘇維埃、部長會議的主要領導人更換了19人。(王正泉《蘇聯演變紀事》第12頁)
 
1988年3月,民間有人在《蘇維埃俄羅斯報》發表文章,說現在批評斯大林和蘇聯歷史太過火了,已經到了不顧事實的地步,戈爾巴喬夫發了很大的火,連開了兩天政治局會議,認為這是反革命分子的宣言,雅科夫列夫下令各大報紙猛烈抨擊這一篇文章。
 
6月,蘇共中央決定「根本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重心由經濟領域轉向政治領域。
 
因為反對派大部分已經清除,現在沒有人反對戈爾巴喬夫的決定。
 
這個月蘇聯教育主管部門迅速做出決定,取消當年中小學歷史課考試,並要求全國所有學校的蘇聯歷史課本在1989年全部銷毀。到1989年12月,蘇聯教育委員會取消了大學和其他高等院校的所有馬列主義課程。
 
1988年12月,蘇聯停止對西方電台的干擾,美國之音、自由歐洲、自由電台、BBC、德國之聲、日本HNK、德意志電波電台等各種電台和電視台蜂湧而入蘇聯,蘇聯歷史上的英雄比如卓婭、馬特洛索夫都被批倒,並且向蘇聯人民講述歐美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雅科夫列夫另撥款400萬外匯盧布,進口了20種西方國家的報刊雜誌供大家閱讀。
 
1988年這幾波衝擊,使蘇聯原先的意識形態嘩啦啦摧枯拉朽一樣垮掉。在新的語境下,列寧成了德國人的走狗、斯大林是一個殺了3000萬人的屠夫(斯大林確實有濫殺無辜,大清洗中被殺的有名有姓的人達到了78萬人,沒有姓名的具體人數未知,當然3000萬這個數據肯定被誇大了)、共產主義是人類的幻象、蘇聯是一個充滿了暴力歷史的黑暗國家……
 
蘇聯擊敗過納粹德國、創造過經濟奇蹟、送第一個人類上太空的種種成績數年之間被全部抹除。
 
以雅科夫列夫領導的思想衝擊,使很多蘇共黨員羞於見人,光1988年,蘇共1900萬黨員里500萬人退黨。
 
軍隊的思想也產生了動搖,軍人們不再相信蘇共,入黨人數1988年下降了21%,1989年下降了23%,不少軍人主動退黨,交出了自己的黨員證。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麥當勞到蘇聯開第一家店時的情景
 
因為失去了人心,蘇共也在後期漸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這一波思想衝擊也影響到了中國,給中國1989年事件埋下了根源。
 
1990年,戈爾巴喬夫與雅科夫列夫手牽著手站在歷史前,打開了意識形態的最後一扇大門。
 
戈爾巴喬夫以蘇聯總統的名義,批准了《新聞出版法》,宣布新聞自由。
 
這等於激活了私人媒體,誰有錢就可以辦報紙和電視台,蘇共掌握的報刊迅速縮減到僅佔1.5%,到處是私人媒體的天下,幾乎所有節目都站在了自由派一邊,將社會主義抨擊得一無是處。
 
蘇聯,以及後面俄羅斯的意識形態,從此再也回不去了。
 
伴隨著意識形態的轉變,蘇聯的政體也發生了劇變。
 
雅科夫列夫控制的媒體,先將所有反對戈爾巴喬夫的人起名叫「保守派」,將所有支持戈爾巴喬夫的人起名叫「民主改革派」,光聽這名字,就感覺誰反對戈爾巴喬夫誰就不像好人,接著戈爾巴喬夫又把薩哈羅夫從流放六年的高爾基城請了回來。
 
薩哈羅夫這個人比較複雜,他是蘇聯氫彈之父,又是人權運動家,既能搞核武器,又能杠蘇聯中央,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還頒給了他(這個獎特別有意思),總之蘇共中央對他又愛又恨,覺得他有能力又特別煩,只好將他流放了。
 
薩哈羅夫是老一輩里杠過蘇共中央的人,威望很高,回到莫斯科後就成了民主改革派的老大,回來後他一直折騰蘇聯政改,積極推動蘇聯取消憲法第六條「蘇共在蘇聯社會中的領導地位」。薩哈羅夫一直忙到1989年末,在第二次蘇聯代表大會上再次提議取消憲法第六條,兩天後才心臟病發作去世。
 
薩哈羅夫加上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等人提出政改的殺傷力頗大,在1988年6月,蘇共將「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作為改革的最終目標,1989年春戈爾巴喬夫搞了第一次全民選舉,結果原蘇共黨員紛紛敗下陣來,波羅的海三國的分裂勢力代表人物都被選上台,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葉利欽也在莫斯科高票當選(一會聊你的事,乖,先不要鬧)。
 
1989年11月26日,戈爾巴喬夫親自撰文狂贊三權分立和議會民主,準備蘇聯政體全面西化,1990年3月11日,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收到戈爾巴喬夫再次修憲的請求,經過意識形態上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此時人心思變,三天後,修憲終於成功。
 
蘇聯從此走向多黨制。
 
1990年3月15日,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聯總統。
 
此時距離蘇聯解體,只剩一年多時間。
 
就在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為了搞死蘇聯忙得滿頭大汗時,里根和他的幕僚也在外圍慢慢收網。
 
他們在忙著給蘇聯的經濟放血,讓蘇聯竭而死。
 
 
 
在里根擔任總統前,美國每任政府都會對美蘇關係進行一次評估,以前的課題叫「美國會不會垮掉?」,到里根手頭時,他決定搞死蘇聯,換了一個課題,叫「蘇聯會不會垮掉?」
 
1980年的美國政府從表面上看起來跟蘇聯的競爭處在下風,當時美國因為越戰失敗,元氣大傷,而蘇聯在拉美與非洲搶佔地盤,並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對美國形成攻勢,但里根政府對蘇聯的評估,可以簡單總結為:
 
看起來很強大,其實經濟不行。
 
就像我在上一篇《里根卷》講到的,蘇聯表面上軍力強大,但其領導的華約人口規模、經濟數據、科技水平,其實一直遠遠不如美國領導的北約,蘇聯工業化的成長也是美國從二戰前一手扶植起來的,有先發優勢的美國就是蘇聯工業化的老師,整體上美國也一直是壓著蘇聯打的,不過美國人作了一段時間,非要打越戰,又好巧不巧碰上石油危機,吃虧之後美國人就清醒過來,決定認認真真搞蘇聯。
 
蘇聯的經濟確實也存在著巨大的缺陷,認清蘇聯的劣勢後,里根下定決心,從搞垮蘇聯的經濟開始著手。
 
1981年,美國切斷了向蘇聯出口高技術的途徑,使蘇聯再也無法從美國或西歐國家獲得技術,根據當年6月中情局局長凱西向里根彙報的資料,蘇聯軍事工業所需技術的50%是從歐美獲得的,1975年時,美國出售給蘇聯的產品中,高技術產品達到了32.7%,里根迅速要求巴統委員會所有成員收緊對蘇聯出口或轉讓高技術的控制,所有與蘇聯簽訂的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合同,都要交委員會審批,以確保敏感技術不會流入蘇聯。
 
這個巴統委員會我們以前的文章也提到過,全名叫「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因為總部設在巴黎,所以簡稱巴統,就是西方發達17國抱團專門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組織,誰在高科技領域有發展起來的趨勢他們就打誰,中國火箭剛開始發展起來時,巴統也制裁過中國火箭,給我們小鞋穿,十分噁心,後來因為弄死了蘇聯,這個組織沒什麼存在意義了,於1994年解散。
 
巴統一看老大說話了,趕緊對蘇聯動手,僅一年時間,到1983年時,巴統成員國對蘇聯高技術產品出售降到了5.4%。1975年時,蘇聯購買國外高技術產品價值2.19億美元,到1983年,蘇聯購買的高技術產品僅價值3900萬美元。
 
到1986年,美國全力實施技術封鎖,蘇聯就無法購買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任何高新技術。
 
因為美國找到了那些對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以及通過搶先購買和對供應商施壓,限制蘇聯獲得技術投資研發新武器,致使蘇聯從經濟到軍事,都慢慢落後於美國。
 
事物的核心,還是因為蘇聯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強大,蘇聯體系爆發很快,但科技上還是挺依賴師父美國以及美國的小夥伴們,只要切斷了高科技供應,蘇聯就容易出問題。
 
後面大家常說的蘇聯工業系統體制僵硬什麼的,都是技術得不到更新,產品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折射,是技術落後於時代的一種結果,根源還是在被封鎖了科技。
 
我們中國1980-1990年代國企危機下崗潮,也是因為生產水平落後造成的,1996年中國彩電年產3000萬台,每年只能賣掉2000萬台,電冰箱、汽車也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掉,就是因為東西太落後,生產技術設備老化,1990年中國的機床水平,只有國外1970年代的水平,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太差,老百姓不買你的產品。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中國90年代的下崗工人,本質上還是我們的工業系統落後於時代
 
我們很多工業體系還是繼承蘇聯的,蘇聯的工業都撐不下去,我們自然也十分痛苦。
 
我們在大下崗時爆發過劇烈的社會衝突,什麼企業高管貪墨、管理體制落後等等,這些都只是科技水平落後的結果,真正的原因還是生產力太落後了,只要生產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個國家就會爆發生存危機,底層人民就會為了一口熱飯拿命去搏。
 
再說一遍,只有生產力是真實的。
 
蘇聯當時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就是因為沒有先進的機床,蘇聯一直無法解決核潛艇噪音的問題,直到1983年,蘇聯以1740萬美元秘密從東芝公司購買到4部五軸聯動機床,才終於在1985年解決了核潛艇噪音問題。這件事直到1985年12月,東芝公司一名內部員工跟公司起了衝突,將這件事捅到巴統才被美國得知,日本首相趕緊向美國道歉,抓了東芝公司相關負責人,並在50家美國報紙上刊登悔罪廣告,才消了美國的怒氣。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東芝公司向美國謝罪
 
 
 
1970年代蘇聯在和美國的對抗中突然轉守為攻,能在核武器、戰略導彈數量上壓過美國,並在非洲和南美到處搞事,其實就是蘇聯暴富,闊了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油危機,油價飆漲,1973年世界油價從3美元/桶漲到12美元/桶,1978年時,蘇聯向西方出口石油只增加了5%,其外匯收入卻增加了2.5倍,達到了140億美元,一時蘇聯在全球買技術和糧食60%的收入來自於石油。
 
蘇聯是全球第一產油國,無端端坐在家裡,沒招誰沒惹誰,天上突然掉錢下來,可歡喜壞了,加上西西伯利亞超級大油田開始發力,錢財滾滾而來,有了錢就搞軍備,全球收小弟,搞得美國雞犬不寧。
 
美國人從越南退回來以後,里根決定從源頭打掉蘇聯囂張氣焰,因為蘇聯二分之一的外匯收入來自石油,要搞死蘇聯,就得先搞死蘇聯的石油財源。
 
打掉的第一條脈絡,是西歐與蘇聯的石油貿易。
 
二戰以後蘇聯和西歐各國本來關係緊張,誰也不理誰,1960年代中晚期開始緩和,進入19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後,蘇聯抱著一大桶石油向西歐勾了勾手指,缺油的西歐各國就嬌喘一聲,撲入蘇聯懷抱,雙方經貿關係升溫,1970年雙方貿易額僅47億盧布,1982年達到377億盧布。
 
里根端著一碗陳醋狠狠潑在了地上。
 
蘇聯在工業領域是一個嚴重的偏科生,他有先進的軍事工業和尖端科技,但其他領域的工業技術極其落後,牙膏肥皂都要進口,冰箱洗衣機造出一堆人見人嫌的傻大粗,所謂的拉達汽車其實就是買了義大利淘汰的菲亞特生產線,改一改山寨出來的,他們石油機械設備與技術也需要西歐各國支持(沒辦法他們石油工業發展更早),里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止歐洲各國再向蘇聯輸送石油機械設備和相關技術,使蘇聯部分藏在凍土的石油缺少技術無法開採,石油產量得到遏制。
 
1983年,美國副國務卿巴克利發現蘇聯向西歐國家低息貸款,用這些錢來建通向西歐的天然氣管道,意圖長期賣蘇聯的天然氣給西歐,美國跟西歐國家說你們要貸款也可以,但必須將貸款利息提高10%,一下提高了蘇聯的財政負擔。
 
蘇聯當時還建了一條從西伯利亞烏廉戈直達烏克蘭西部烏日哥烏德的天然氣管道,從德意志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法國銀行貸的款,全長4500公里,但是管線設計十分複雜,閥門開關運轉需要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軟體(SCADA),這款軟體只有美國人有,蘇聯只好派出克格勃去偷軟體。
 
結果蘇聯這邊一名53歲叫維特洛夫的蘇聯工程師叛變,將克格勃偷竊計劃告訴了法國特工,1981年7月七國峰會時,法國總統密特朗在會場將這件事告知給了里根。
 
美國中情局決定將計就計,故意將有問題的軟體賣給一家加拿大公司,引誘克格勃到這家加拿大公司偷取到了軟體,結果造成1982年6月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大爆炸,破壞力相當於3000噸TNT炸藥,使蘇聯的能源生意雪上加霜。
 
1985年,蘇聯才查到是維特洛夫叛變了蘇聯,以叛國罪將其槍決。
 
從維特洛夫事件也可以看出來,蘇聯高度依賴歐美的部分工業科技,當時蘇聯除了派克格勃偷取天然氣軟體,其實還在雷達、機械工具、半導體領域安排了250名特工去盜取技術,統稱「T局」,後來都被中情局一鍋端了。
 
蘇聯的工業發展偏科得讓人頭疼,石油和天然氣技術需要到處偷師才能發展,一被美國掐脖子馬上就被打回原形。
 
里根手裡頭的陳醋還沒有潑完。
 
1985年,里根對蘇聯的石油收入發起了致命一擊。
 
當年8月,里根派出中情局局長凱西前往沙特,以幫助沙特抗衡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為條件,迫使沙特石油增產,從每天200萬桶猛增到900萬桶,以低價向市場拋售原油,導致石油價格一路暴跌,從1985年最高時的39美元/桶,直線掉到1986年4月1日的10美元/桶,油價竟跌了75%左右。
 
蘇聯當時開採成本在10美元/桶左右,加上從西伯利亞的運輸費、倉儲費,成本更高,而沙特開採成本極低,離港口又近,運輸成本低,降低油價後,沙特通過增產,整體收入還增加了三分之一,而蘇聯則陷入血虧。
 
因為前期已經對蘇聯實行石油開採設備的禁運,蘇聯也沒辦法通過增產來增加收入,蘇聯依靠石油賺外匯的財源被生生掐斷。
 
蘇聯當時外匯最大兩筆收益,是石油和軍火,蘇聯的軍火主要是賣給伊拉克、伊朗、利比亞這些產油國,油價被狗大戶打下來後,這些國家也遭到殺傷,沒錢買蘇聯的軍火,蘇聯的石油生意和軍火生意同時遭到了重挫。
 
油價每下跌一桶,蘇聯就損失5-10億美元,油價跌到10美元/桶後,蘇聯每年損失800億美元。
 
蘇聯財政收入,從此天崩地裂。
 
這還沒完,里根要將手裡的陳醋潑到蘇聯臉上才肯罷休。
 
1985年9月,美國中情局剛剛搞定沙特,里根便聯合日本、西德、法國、英國開始美元對本國貨幣大幅度地有序貶值。日元從1985年到1988年,對美元升值了111%。
 
美元貶值再次使蘇聯手中僅存的一點外匯損失了三分之一,加上石油上的損失,蘇聯手中可用來購買食物和工業物資的外匯越來越少。
 
里根手裡的牌一張接一張地打出來。
 
1985年,里根還隆重推出了星球大戰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的原名叫「戰略防禦計劃」,美國人民開涮它才叫「星球大戰計劃」,這個計劃打算不僅使用常規彈頭,還將激光束、粒子束等各種新技術武器部署在太空、高空、地圖,形成一個多層次的防禦系統。
 
美國人還裝模作樣畫了張防禦圖。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戈爾巴喬夫竟然以為美國認真的,從1984到1986年連續三次見里根,都希望里根放棄星球大戰計劃,里根演技爆棚,第三次還故意掀桌子走人。
 
蘇聯人十分緊張,軍費開支一直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數據。
 
蘇聯對外公布的軍費數據,1965-1969年佔GDP的8.4%,1975年佔GDP的9%,1980年代約佔10%左右,但實際上,1989年6月蘇聯官方承認以前公布的數據都故意報低,1980年代蘇聯的軍費開支約佔GDP的20%!
 
而美國1980年代軍費開支,僅佔GDP的5%左右。
 
蘇聯在石油價格飆升時一時春風得意,1979年跑去入侵阿富汗,意圖將勢力延伸至印度洋,美國一看你主動往坑裡跳的啊,等你很久了,哥們你也來嘗嘗老子當年越戰的痛苦吧,趕緊和本地土豪沙特給阿富汗游擊隊送錢送武器,當時為了避免和蘇聯直接鬧翻,美沙兩國送給阿富汗游擊隊的居然是中國買來的軍火,加上阿富汗地形特殊,蘇聯只能吃掉城市,吃不掉山裡面的游擊隊,被本地彪猛的普什圖人加上前赴後繼的宗教狂熱分子騷擾得煩不勝煩,硬生生將蘇聯計劃中的閃電戰拖成了十年消耗戰。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美軍正在處理阿富汗的中國65式82毫米無后座力炮彈
 
勃列日涅夫發起的戰爭,十年里造成阿富汗130多萬人喪生,500萬人淪為難民,蘇聯自己也先後派出150萬官兵前去作戰,共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造成國庫進一步虧空。
 
阿富汗這筆爛賬,一直交到戈爾巴喬夫手裡,蘇聯實在撐不下去,財政窟窿太大,最終才決定撤兵。
 
里根對蘇聯的種種操作,紛紛打在了蘇聯的七寸上,也映證了里根一上台智囊團們對蘇聯的評估:
 
看起來很強大,其實經濟不行。
 
蘇聯首先是自己作死去打阿富汗戰爭,接著在收入不斷被裡根挖坑,導致財源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軍費開支還被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牽著鼻子猛增,這樣畸形的財政狀況,肯定會帶來劇烈的社會問題。
 
於是,蘇聯的糧食危機來了。
 
 
 
蘇聯是全球領土第一大國,就算這塊地因為緯度高天氣冷,糧食產量比不得美國的大平原豐饒,但也只要養活不到三億人口,為什麼就會發生糧食危機呢?
 
我們又要將斯大林從墳墓里拎出來談話了,蘇聯的很多問題,跟斯大林「瘋狂推進工業化」這件事有莫大關係。
 
我們前兩章聊到過,斯大林為了搞工業化,在蘇聯弄剪刀差欺負農民,工業產品的價格遠遠高過農產品價格(比如收音機價格遠高過山羊或者小麥的價格),農民們也不傻啊,寧肯囤著也不願意將手裡頭的糧食賤賣出去,搞剪刀差的結果,是每年國內出售到市場上的糧食只有不到1000萬噸,根本不夠城裡的工人們吃飽飯。
 
以斯大林的性格,這怎麼能忍?老子要搞工業化,不能讓工人們餓著搞,你們跟我唱對台戲是吧?你們都得給老子老老實實交糧!要不誰養活這麼多工人和城市居民?從1928年起,全部給我搞集體農莊,所有生產資料公有化,保證糧食收得上來,一切保證工業化優先。不肯交糧的通通打成富農,給我流放到西伯利亞去。
 
集體農莊的本質並不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而是為了保證上交更多的糧食。
 
為了工業化,斯大林寧肯犧牲農民最基本的利益。
 
要搞集體農莊,就要將土地、工具、牲口全部公有化,農民們養牛養了四五年,眼看要充公,誰心理都會不平衡,寧肯殺了自己吃掉也不給集體農莊,因此從1928-1933年推集體農莊期間,蘇聯耕牛從3070萬頭下降到1960萬頭,羊從一億隻下降到5000萬隻,馬從3350萬匹下降到1660萬匹。
 
還有些農民,寧肯敲壞自己家的農具,也不願意交給集體農莊,去了農莊幹活後,也拖拖拉拉不想勞動。
 
斯大林就一慣地簡單粗暴,誰怠工就收拾誰,給老子拉去西伯利亞砍木頭。
 
斯大林還給農業施以重稅,採用拖拉機耕地的地方,農業稅高達35%-45%,靠著一股狠勁壓榨農民,暫時解決了工業化早期8500萬城市人口的吃飯問題。
 
後來二戰發生,蘇聯的拖拉機被打掉三分之二,2700萬人傷亡,農業又花了好長間才恢復到二戰前水平。
 
斯大林1953年去世,經歷過二戰後的恢復期,糧食產量回到了沙俄1913年水平(注意下圖,沙俄當時的領地包括波蘭和芬蘭,扣除波蘭等地的產量,沙俄1913年實際產量為7650萬噸),但這時候蘇聯人口是2億人,遠高於沙俄時的1.5億,吃飯問題還是很嚴重。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斯大林給赫魯曉夫留下一個工業大國,但留給他一個農業弱國,所以赫禿上台後只好推廣玉米。
 
赫禿也不是傻子,他先是在烏克蘭和自家農莊周圍試種過玉米,確實獲得了豐收,赫禿大為振奮,去美國參觀時看到美國加斯特農場的玉米地口水都要流下來,覺得只要在蘇聯推廣了玉米,就能養活更多牲畜,也就解決了蘇聯的農業問題。於是全國就在全蘇聯大力推廣玉米種植,1955年一下子鋪下1500萬公頃。
 
赫禿也是急於立功,將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玉米種植最後因為蘇聯各地氣候差異太大,部分地區太過寒冷根本無法生長,再加上蘇聯官僚主義搞浮誇風,不僅沒有增產,還因為佔了大量農地,給蘇聯造成極大打擊,1963年時蘇聯糧食產量比上年少了3300萬噸,12月被迫向美國購買了1200萬噸糧食救急。
 
赫禿從此多了一個外號,叫赫玉米。
 
但赫禿對蘇聯農業還是有一項大貢獻,他主張擴大耕地面積,開墾荒地,使蘇聯的糧食總產量從1953年的8250萬噸,提升到1962年的1.4億噸。
 
蘇聯還是儘力發展農業,從1960年工業開始反哺農業,到1980年代,蘇聯糧食產量紙面上達到了2億噸上下,但架不住人口增長的趨勢,這時候蘇聯共有2.7億人口,其中1.8億住在城裡,要餵飽蘇聯人民,一年需要2.5億噸糧食。
 
也就是說,蘇聯的農業生產,一直跟不上工業的發展進程,特別是蘇聯這種基本放棄輕工業的經濟結構,使農業基本盤更加痛苦。
 
中間看起來好像只差了5000萬噸糧食,實際情況其實比這糟糕多了。
 
到1980年代,蘇聯賣石油換來的美元,有一半的錢是拿去買糧食。從1982年開始,每個家庭每天都要花兩小時排隊去買食物,據著名不要臉自媒體盧彥祖的《普京1999》記載,從東德回來還沒發家的普京也得老老實實去排隊,還只能買到一點可憐的發了芽的土豆。
 
我看葉利欽傳記里,也記載著他當時家人排隊去買一點黃油的記錄,說明當時生活困頓到了全社會都快受不了的程度。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不過,1987年蘇聯糧食產量是2.1億噸,就算有部分糧食拿去喂牲口換肉蛋奶了,也不應該搞得蘇聯人在吃飯問題上這麼緊張吧?這好像不僅僅是缺5000萬噸糧食該有的緊張,看起來是整個國家食物供應完全崩潰才有的景象。
 
恭喜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沒錯,這是一個足以迷惑很多人的信息,我在翻閱其他資料時,才找到原因。
 
因為蘇聯農業產量的數據,通常都有問題。
 
蘇聯後期農業統計是每年收割前估算產量當成實際產量公布,但蘇聯因為基礎設施及倉儲技術落後,收割、運輸、倉儲三大環節會造成巨大損失,實際進倉糧食數量一般僅為實際數量的65%-70%。
 
也就是說,蘇聯對外報2.1億噸糧食產量時,實際產量可能是1.36-1.47億噸左右。
 
所以前面我說蘇聯的糧食產量,用了「紙面上」這三個字。
 
紙面上,蘇聯1980年代平時的農業數據,是看不出什麼問題的,如果光看以下數據,會感覺蘇聯強大得超過了美國:

化肥:蘇聯2480萬噸,美國224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11%
紡織品:蘇聯71億平米,美國40億平米,蘇聯是美國的178%
聯合收割機:蘇聯11.3萬台,美國3.18萬台 蘇聯是美國的355%
拖拉機:蘇聯55.7萬台,美國27萬台,蘇聯是美國206%
糧食產量:蘇聯18910萬噸,美國2637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71.7%
肉製品產量:蘇聯1500萬噸,美國267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56.2%
奶製品產量:蘇聯9060萬噸,美國5830萬噸, 蘇聯是美國155.4%
捕魚量:蘇聯920萬噸, 美國35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262.9%
 
但其實平靜的數據下,是蘇聯越來越嚴重的計劃經濟通病掩蓋了部分問題,蘇聯的糧食問題到後面越來越嚴重,只能依靠進口糧食續命。
 
蘇聯的農業問題從他出生起就沒有徹底解決過,農業跟不上工業增長的腳步,要靠石油換美元死撐。
 
而這時候,蘇聯石油換外匯的途徑,又被裡根的幾碗陳醋給潑死了。
 
蘇聯已經沒有外匯再去買糧食了,整個國家都在枯萎。
 
看著蘇聯一天天被自己放血至死,里根不由得發出了得意的笑聲。
 
 
 
我花了一節的篇幅單獨介紹蘇聯的農業崩潰,是因為吃飯問題擊穿了蘇聯人民對蘇聯政權的忍受力。
 
阿富汗問題、階級特權問題、科技封鎖問題、體制僵化問題都不足以讓蘇聯人民徹底死心,畢竟蘇聯也迸發過巨大的能量,從一個半農業國,發展成一個讓西歐瑟瑟發抖的強大帝國。
 
真正讓蘇聯人民死心的,其實就是吃飯問題,飯都沒得吃了,政權的合法性也就消失了。
 
里根對蘇聯發起總攻之年,是1985年。
 
可憐的戈爾巴喬夫剛好這年上位接手蘇聯,此時蘇聯敗局已定。
 
他完全被美國的一套組合拳打得找不著北,1985年蘇聯預算赤字是139億盧布,1990年上升到414億盧布,1991年前9個月赤字達到890億盧布。國家內債也從1985年的1420億盧布,上升到1989年的3990億盧布,1991年前9個月內債規模達到8900億盧布。
 
戈爾巴喬夫心驚膽顫地看了看四周,感覺自己這麼地虛弱無力。
 
他深深地懷疑自己國家的體制,決定對國家進行想像中的改良,召集雅科夫列夫來到自己身邊,開始從意識形態到政治結構重建蘇聯。
 
在戈爾巴喬夫將蘇聯帶向更黑暗的深淵之前,我想對這個即將崩潰的帝國做一點小小的總結。
 
蘇聯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加了嗜血BUFF的強國,但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強大。
 
當時控制世界金融的,是美國;掌握頂尖生產科技的,還是美國。
 
蘇聯狂點武力值,不點經濟值,使整個國家的發展一直不太健康,而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使蘇聯暴富,蘇聯經濟飆漲,彌補了短板,一時錯估了自己的實力,竟在全世界開始反攻美國。
 
這才激怒了里根,使出全力將蘇聯壓制,這時候蘇聯但凡有一點清醒的認知,就要提早做好跟美國打持久戰的準備。
 
不想蘇聯脆弱的經濟體系一折而斷,面對里根的狂攻,蘇聯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蘇聯精英們亂了陣腳,懷疑起了自己的合法性,決定將國家完全轉向美國的體制,以為這樣就能獲得美國的憐憫,避免國家崩潰的命運。
 
不好意思,國家與國家之間,從來沒有憐憫,只有生死對決。
 
不徹底肢解蘇聯,埋葬蘇聯,里根是不會收手的。
 
雖然美國的進攻十分強大,但其實以蘇聯自身實力,最多只應該是被擊倒,而不應該是被擊碎。
 
這麼強大的帝國,被短短几年一擊而碎,肯定還是內部出了問題。
 
我在反覆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以後,個人判斷,問題還是出在勃列日涅夫這一代人身上。
 
其實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這些人,到底在黑海邊有多少套別墅、有多少僕人、有多少財產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正是從勃列日涅夫開始,蘇聯內部變得僵化了,公職人員開始權貴化、固定化,權力不再流動,蘇共高層變成死水一潭。
 
列寧當年搞內部食堂,是怕公職人員營養太差,斯大林分給高官特權,主要還是收買人心,重塑以他為核心的權力關係,而勃列日涅夫時代的高官們,是徹底背離了人民,形成了一個和人民針鋒相對的不流動的特權階層,他們可以二十年在崗位不變動,牢牢把持公權力,享受特殊待遇,離人民的心聲越來越遠。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羅列日涅夫
 
1970年代的石油價格大漲,掩蓋了勃列日涅夫的過錯,使其積弊難返,在最後一位有可能拯救蘇聯命運的安德羅波夫去世後,蘇聯人自己也被現實打懵了。
 
里根內勁一吐,蘇聯魂飛魄散。
 

蘇聯帝國衰亡史:帝國崩潰卷

 
一個脫離了人民的政黨,自然是必死無疑的。
 
在戈爾巴喬夫登上大位後,他就提拔了相識已久的維斯爾德洛夫斯克州第一書記葉利欽,原本他以為這位老同事,將和雅科夫列夫一樣,和他一起改良蘇聯,以獲得美國的垂憐。
 
不想等來了一位強勁的政治對手。
 
事實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領導的社會大潮,最後並沒有改良蘇聯,而只是瓜分了蘇聯。
 
但此時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並不知道後面的歷史將怎樣書寫他們,他們只是拎起了手中的鎚子,將蘇聯的牆腳敲得噹噹作響。
 
一個巨大的帝國,即將轟然倒下。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