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憑啥子?

身在錦繡溫柔鄉里的四川人,怎麼也沒料到,居然有一天,電子信息產業會為全省的支柱產業。 

以前的四川不是這樣子的,以前的四川,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四川這塊地方氣候極好、土地肥沃,按《東華錄》里記載:各省旱災次數,以四川為最少,陝西百年內災荒九次半,四川每百年尚不到半次。 

四川人主要住在盆地區域,因為秦嶺擋住了寒流,高山鎖住了濕霧,因此四川多陰雨、少霜雪,全年無霜期330天以上,夏天平均氣溫25-28度,適合各種動植物的生長,也使女生們的皮膚異常白嫩。 

今天在四川,你把佛手瓜的種子往地里隨便一扔,它就蹭蹭蹭地長起來,沒幾天就長得老大,跟磕了葯似的,甘肅人要是看到這番光景,非得哭出來不可。 

插一句,四川女生出四川後皮膚也會慢慢變差,事實證明環境是影響人、塑造人的基礎,普通人難以對抗環境(命運),只能適應環境(命運),能對抗環境(命運)的都不是普通人。 

戰國時四川就有不少人口,公元前256年,秦國太守李冰和他兒子兩人率大家修好了都江堰,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分洪減災,引水灌田,使成都平原三百多萬畝土地變成可控良田,四川的農業基本盤就穩住了。 

到漢代時,按公元2年的統計,四川這塊有400萬人口,成都就有38萬人,而這時全國才6000萬人,四川已位居全國人口第二位,但還能通過長江運大米出去,養活其他省。 

古代四川主要靠農業過活,也有絲織、造紙、雕版、井鹽、漆器、採礦等產業,最重要的稅種一直是茶,其中雀舌、片甲十分有名。那時要把茶葉運往西北、康藏等地,跟游牧民族換戰馬、牛羊,相當於儲備外匯。宋朝就在成都專門設立了茶馬司,你去麗江時,總有人忽悠你騎馬走「茶馬古道」,其實就是騎個瘦馬走一段破路。那個茶馬古道是從成都延伸過去的,雲南那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四川憑啥子?

 除了茶業,四川另一個財政法寶就是蜀錦,蜀漢時全境養蠶寶寶,各市大街小巷到處是織布機的聲音,光成都就有織工7.6萬人, 

蜀漢商人會順着長江從成都漂到江州,沿三峽到東吳的江陵、夏口、建鄴,在這裡搞蜀錦批發,分銷到東吳和曹魏。諸葛亮的北伐資金,主要就是靠賣蜀錦賺來的,到蜀漢滅亡時,庫存的蜀錦綢緞依然有20多萬匹。 

四川省的紡織業,直到明清時期才被東南浙江搶走了生意,宋朝時還要每年從四川掠走布帛絞錦約110多萬匹,四川人本可以過着休閑快樂的日子,他們可以在盆地里喝喝茶、啃啃兔頭(兔兔那麼可愛!)、聽聽小曲、耍耍朋友,過着富有生活氣息的太平日子。 

但四川獨特的地理環境,既給了四川優越的生存基礎,也深深傷害到了四川百姓。 

現在西安到成都的高鐵,只要4小時左右,武漢到成都的動車,大概9小時。在古代進出四川,要艱難百倍,大家看四川的地形圖,這裡相當於被高山圍起來了,中間開了個富饒的基地可以發展,但要跟外界聯繫,也相當困難。

​四川憑啥子?

 把門一關,就能自己過日子,能保證自給自足,所以諸葛亮建議劉備在這開基地,三分天下,這也是四川歷史上形成十幾次割據局面的原因。 

四川的西面那山高得跟絕境長城一樣,就死了這份心吧,南邊的貴州看起來沒什麼油水可撈,歷史上的四川就主要靠跟北邊和東邊的人過日子打交道。 

四川人要跟湖北方向的人做生意,就往東沿長江走水路,劉秀派岑彭滅公孫述,劉備從荊州入川滅劉璋,都走這條路。 

四川人要跟陝西方向的人做生意,就往北從高山中間穿過去,這山就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歷史上陸續形成了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陰平道、金牛道、米倉道、洋巴道八大交通線,古代人在八條要道上要修棧道才能通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指這個,不過歷史上並沒有這段典故,這是元代人編的藝術作品,其中子午道離西安最近,但最難走,行軍容易產生損耗,魏延的五千人也很難拿下城牆跟我臉皮一樣厚的西安,所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走子午道取漢中的建議,而大名鼎鼎的劍閣關,就在金牛道上,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路線,則是子午道(我寫湖南時寫錯了,楊貴妃吃的荔枝那時來自四川)。 

大家都學過李白的《蜀道難》,蜀道就是上面提到的八道統稱,其中又分為秦嶺四道和巴山四道,秦嶺四道指翻越秦嶺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巴山四道指翻越巴山的金牛道、米倉道、陰平道、洋巴道。 

​四川憑啥子?

秦嶺四道與巴山四道,圖源來自地球知識局,這個公眾號做圖厲害

 陝西人進四川得穿越兩次大山,來回四次,個個都是戶外運動狂魔,出趟門真不容易。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理概念大家知道一下就行,就是陝西人住在關中平原,四川人住在四川盆地,這兩貨中間夾了一個小盆地,叫漢中盆地,中間有一座重要的城市叫漢中,這塊地資源充足,可以打野發育,但凡想要在四川割據,就會拿下漢中,進可攻退可守,所以歷史上會反覆爭奪漢中,為了防止四川鬧獨立,漢中就必須劃分到陝西。 

​四川憑啥子?

上面介紹四川特殊的地理環境,就是為了告訴大家,為什麼會發生四川後面的兩次大悲劇。 

因為進四川難,出四川也不容易,對普通人來說,四川是一個被鎖死的地方,古代遇到兵災時很難逃出四川。 

四川好比只有幾扇門出入的房子,要是有人把房門鎖死了,大家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四川這個名詞起源於宋朝,當時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後改為益、梓、利、夔(Kui,二聲)四路,稱「四川」路,從那以後,四川這個名字就定下來了。 

四川的第一次大悲劇,就是宋亡時蒙古人對四川的大屠殺。 

1236年,蒙古三路大軍攻南宋,東路攻淮揚、中路攻襄樊,西路攻四川,窩闊台之子闊端負責西邊這一路,南宋名將曹友聞戰死陽平關,成都陷落,闊端縱兵屠城,兵退後知府賀靖收斂屍首,光城內就收了140萬具,殺得血流成河,成都淪為鬼城幾十年。 

南宋初年四川有264萬戶人口,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四川全省被殺得只剩下十二萬戶,大概從1200萬人,殺得只剩80萬人。 

四川從唐朝到清末,1300年時間一共出了25個狀元,其中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到達鼎峰13人、明清兩朝各只有一名狀元,就是被蒙古人殺得文脈都斷絕了。 

蘇軾見到的四川人,跟我們今天見到的四川人,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宋之前積累的文脈被一次性摧毀。 

因為四川失去了大量人口,到明洪武十年,四川有70%的州被降級,37%的縣被撤辦。 

明朝剛建立時,全國總人口約6000萬,但浙江就有1000萬人,江西有900萬人,佔全國三分之一,那時這種情形叫「地傾東南」,四川山東都沒什麼人,政府只能有計劃的移民,《內江縣誌》就記載大量湖廣黃州府的人移到四川居住,《瀘縣誌》也記載了一模一樣的事情,原文說「移麻城孝感之民,以實富、榮二邑」,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波湖廣填四川。 

花了兩百多年,四川才恢復了一些元氣,人口上升到六百萬左右,明末時又遭到連續屠殺。 

明末時,張獻忠在武昌稱王后,被左良玉追着打,就於崇禎十七年帶兵進四川,在四川三年,從涪州一直殺到成都,隨後清軍入四川,又大殺一陣。 

大部分歷史資料認為四川人是被張獻忠殺光的,小部分資料認為清兵殺了大半,又嫁禍張獻忠,那些資料實在太慘烈,文字間沾滿了鮮血,打開就能聽到幾百年前慘烈的哀嚎聲。 

我個人判斷,張獻忠和清兵都有濫殺的嫌疑,這次屠殺比蒙古人還狠,殺到1659年,四川溫江縣統計全縣只剩54人,1659年,全省只有8萬人(也有資料說最後還剩50萬人),而萬曆六年時,四川統計有六百萬人,可以說將全四川都殺光了,古代四川人被殺到滅絕。 

由於人被殺光了,城市變成了叢林,四川到處是兇猛的老虎。 

1682年,四川榮昌知縣張懋帶着七名隨從到榮昌縣城赴任,發現全城死寂,空無一人,雜草長得比人還高,突然從草叢裡跳出一群猛虎,將張懋的七個隨從吃掉五個,嚇得知縣大人魂飛魄散。 

四川南充縣在順治年間,第一次招來移民506人,結果被老虎吃掉了228人,第二次又招來74人,又被吃掉42人。 

但四川這塊肥沃的土地不能就這麼放棄,於是開啟了歷史上第二次長達兩百年的湖廣填四川。 

這次填四川有點像美國的西進運動,移民到達四川後,發現千里沃土都沒有人煙,你只要拿着竹籤和木片寫上自己的名字,往地上一插,那塊地就歸你所有,最早到四川落戶的人,雖然冒着被老虎吃掉的危險,但一家隨隨便便就能佔下幾百上千畝地,輕易就成了大地主。 

康熙年間只要跑去四川就能從農民變成地主,晚些進四川的家庭就沒有這麼好福氣了,乾隆年間,四川荒山野嶺也開墾完畢,錯過時代紅利期,後來的人,要麼只能佔一小部分地,要麼成為佃農,到同治年間,隨着土地分配耗盡,湖廣填四川運動才終於結束。 

經過兩百多年的休養生息,到處是老虎的四川省,人口從康熙二十年(1681)的約50萬人,恢復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1000萬,嘉慶時已跑到2000萬,大清滅亡前1910年,人口上漲到4800萬。 

壞消息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四川人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乾隆十四年(1749)四川有250萬人口,耕地約4595萬畝,人均耕地18.33畝,當時全國人均耕地是7.16畝,四川遠高於平均線,到1910年,人均耕地只有1.81畝,達縣、雅安、眉山人均耕地甚至低於一畝,而此時全國人均耕地是3.95畝。(《晚清四川農民經濟生活研究》) 

那時糧食產量低,平均畝產只有100多斤,四川人均糧食只有216斤,1910年時,就是把所有四川的土地全部拿去種糧食,也會有一半人挨餓,但四川這時還種着46萬畝煙草, 70萬畝甘蔗,952萬畝鴉片,佔總耕地的11.5% 

這裡必須要重點說一下鴉片問題。 

農民們願意種鴉片,是因為鴉片的利潤是小麥的1.8倍,官員願意種鴉片,是因為得靠這個收稅,據重慶稅務司麥嘉林的統計,四川清末時每年輸出鴉片值為1200萬海關兩,靠這個平衡四川貿易逆差。 

其實林則徐銷煙這種事的本質,是回擊英國人的貿易戰,中國大陸在清末時有不少地方種植鴉賺錢,四川1911年禁種鴉片,1917年恢復,直到建國後才徹底消除鴉片問題。 

1949年建國時,四川有5700萬人口,整體經濟十分原始落後,工農總產值僅43億元,其中農業產值占36億元,占83%,工業產值才7億元,僅占17%,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業大省。 

四川僅有的一點工業也集中在重慶,1944年,四川共有2382家工廠,重慶就占1518家,佔比63.7%,分佈在其他城市的,加起來才864家。 

這些工廠也都是些簡單的造紙、製糖、肥皂、電燈、玻璃、陶瓷、紡織業等,生產最廉價最初級的工業品,一年產鋼不到1萬噸,棉紗1.2萬噸,發電量僅14700萬千瓦時。 

交通也十分落後,此時也沒人去爬秦嶺四道和巴山四道了,進出四川靠長江水路和川陝公路——工業集中於重慶就是因為長江的原因,「通江達海」的重要性我就不重複了——川陝公路全長850公里,路況極差,能長年通車的不到一半,單程要走十幾天,送封信平時要幾個月。 

可以說1949年的四川,除了農業,幾乎一無所有。 

不過那年頭除了東北三省,全國各地都一樣,不要怨天尤人了,擼起袖子從頭干吧。 

四川那時候底子薄,產業鏈差,撈不到好產業,一五時,國家156項重點項目,四川只拿到6項,694項建設項目,四川也只拿到16項,相較全國,這時候的四川發展極緩慢,到1964年,四川GDP達到了7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還是最高達44億元,第二產業15億元,第三產業16億元。 

為什麼要突出1964年呢?因為在這之後,四川省安身立命的基礎將發生質變,並一直影響到現在。 

全國大三線建設開始了!四川是當時的第一重點省! 

2021年春節的熱映電影《你好,李煥英》,裏面出現的工廠背景,其實就是一座三線846兵工廠,也是1964年建設,所以裏面一群東北人出現在了湖北襄樊,咣起咣起說著東北話。 

之所以出現三線建設,是因為中國在建國時,選擇了蘇聯做老大,以抗美援朝為代價,拿到了蘇聯了156個工業項目,為我們這個純手工原版農業國打下了工業基礎根基,之後,蘇聯意圖像控制東歐國家一樣牢牢控制我們,為了維護最後的主權,中國拒絕了蘇聯的無理要求,導致中蘇關係破裂。 

這時候我們中國是同時得罪了美國和蘇聯全球兩大帝國,形勢十分危急。 

而且中國當時正在研製原子彈,已到了關鍵時刻,美蘇兩國為了阻止中國研製出核彈,同時給中國施加巨大壓力,為了自保,中國只好將離海岸線、邊境線近的工廠都遷往內地,當時中國的工業集中在東北和沿海,紛紛往中西部搬遷。 

越往西就越安全,中部和西邊這些省份,統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叫小三線。 

所以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時,民眾才會這麼歡欣鼓舞,有了原子彈,就有了國際尊嚴,有了自主發展的權利,不用再受美蘇的擺布。中國不再是任何人的小弟,發展的天花板也不再受限。 

四川的工業基礎,就得益於大三線建設,拿到了巨量資源,奠定了四川今天的經濟格局。 

整個三線時期,四川接收了從沿海遷過來的企事業單163個,興建軍工單位123個,配套的原材料、機電等單位350個,共計固定資產210億元。其中大中型企業248個。 

建成了重慶兵器工業基地、西南鋁加工廠、自貢電焊條廠、綿竹東方汽輪機廠、資陽內燃機廠、重慶熱工儀錶總廠、峨眉鐵合金廠、長江起重機廠、長江挖掘機廠、峨眉水泥廠、江油長城鋼廠、樂山軋輥廠、攀枝花工業基地、自貢長征機慶廠等等,為四川帶去了欣欣向榮的工業資產和科研院所。同時為四川建設好了成昆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這些鐵路使四川人終於能方便出入。 

負責搞定殲20的大名鼎鼎的成飛,前身是132廠,也是1964年建成的。 

整個大三線時期,全國工業投資的八分之一,國防軍工投資的四分之一集中於四川,到1978年,在整個四川共投入了380億資金,四川工業產值的佔比,從1964年的46%,猛地跳到了1978年的64.6% 

美蘇對中國的強勢施壓包圍,對於部分省份可能是一次磨難,但對於四川,則是因禍得福,四川就此邁進了工業化的進程,和幾千年的農業社會揮手告別。 

到1990年代時,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四川工業門類相當齊全,已經形成了以機械、電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重工業體系,和以紡織、絲綢、皮革、造紙、食品、儀錶、為主的輕工業體系,航空、航天、核能、電子、光機、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科技領域領先全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總值佔全國第二位。 

不過四川當時的好企業還是以國企為主,好多都是軍工企業,普通人根本進不去,1991年末四川開始推動軍轉民,後來全國聞名的長虹集團、長安汽車、嘉陵摩托、前鋒電子開始轉型(重慶後來直轄,部分企業就不算在四川了),1992年全省全民所有制企業達731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073億,集體工業企業135620家,實現總產值566.8億元。 

這種程度的工業化,對於四川當時一億左右的人口體量,還是遠遠不夠的,無法滿足四川年輕人的就業要求。 

現在的四川有了火車,出遠門方便多了,本地不夠吃就去外地找活路,於是誕生了1990年代至今還在發生的打工潮。 

四川省跟湖南省一樣,都是中國的外出打工人大省,現在深圳的外來人口裡,前五名分別是湖南、廣西、江西、湖北、四川,就是打工人向南方流動的結果。 

全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市都算不上富裕,綿陽、宜賓、德陽、南充、瀘州、達州、樂山、涼山州、內江、自貢、眉山、遂寧、廣安、攀枝花、廣元的老鄉們,不能光低着頭刨食,日子要想有盼頭,還得出門打工啊。 

四川年輕人外出打工比例極高,像資中縣太平鎮、中江縣通山鄉、蓬溪縣新會等,外出務工率超過50%,金堂縣竹蒿鎮甚至70%的人口在外地務工。 

這種情形跟我們湖南的局面差不多,只有到過年的時候,全家人才會團聚在一起,村子裏才有年輕人出現,其他時間,各村鎮都只有老人小孩走動,我老家農村現在還時常發生老人去世幾天才被人發現的現象,有一名老人喝酒後失足掉河裡淹死了,兩天後才被人發現。 

千里迢迢外出打工的心酸故事,請參閱我的《中國工業三十年》、《深海》兩篇文章,這是一段社會撕裂的轉型期,打工人忍受着混亂時代妻兒分離的漫長痛苦,在工地車間辛勤勞動,三十年時間,給了自己全家一個活命的機會,也像投盡熔爐的枯枝,為中國早期工業化發出微薄光熱。 

四川外出打工人數,37%去了廣東,12.7%去了浙江,5.45%去了重慶,4.7%去了上海,3.45%去了北京。外出總人數從巔峰時每年2000多萬,逐漸下降到了今天的1000萬左右,這中間有兩大原因,一是四川的本土經濟比幾十年前好了許多,提供了更多工作崗位,二是重慶被設為直轄市,部分打工人不算在四川省裏面。 

重慶被設為直轄市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三峽工程。 

三峽大壩建成後,預計將有129座城鎮被淹,產生113萬移民,1982年國務院提出搞一個三峽特區出來安置移民,直屬國務院領導,後來發現《憲法》規定一級行政區只有省、直轄市、自治區,便從1985年開始籌備三峽省,共計三市二十八縣共1760萬人口。 

後來經過長期論證,發現設省這個方案也不太合適,1992年,學着浦東新區的經驗,將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地區等搞一個三峽經濟開發區,1997年,為了方便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規劃管理,也為了帶動川東地區經濟發展,解決四川轄區過大、管理不便的問題,正式將重慶改為直轄市。 

重慶就這樣分走了部分經濟數據和人口數據,成都和重慶從此為了到底誰美女多,誰火鍋更好吃撕逼到現在,而普通四川人民,該打工還是得老老實實打工。 

2014年中國流動人口到達巔峰期,共2.53億,2015年是中國人口流動的拐點年,下跌到2.47億,從此流動人口一路下滑,四川則是從2011年開始迴流。 

流動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經濟開始向好。 

1998年時,成都GDP 962億,上海3801億,相差4倍,2020年時,成都GDP1.77萬億,上海3.87萬億,只相差2.18倍。 

四川經濟變好,能在家門口找到活路,誰願意離家千里,從2011年起,四川平均每年常住人口增加37萬人。 

四川發展起來的新經濟,主要解決的是新青年的就業問題,外出打工的其實還是那一波人。 

他們已經老了。 

2020年四川省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平均年齡高達40.2歲,男性占65%,女性占35%,平均月收入僅4042元,念過大學的僅占4.4%,念過高中的占14.3%,絕大多數是初中學歷,占64.6%,小學及以下學歷的占16.7% 

為了家裡人能生活得更好,這些人還將在工地、生產車間、服務業奉獻着自己剩餘的勞動時光。 

這些年,普通四川人能明顯感覺生活質量慢慢變好,那四川經濟是怎麼起來的呢? 

一部分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四川政府搶抓東部產業轉移的機遇,爭取到了富士康、緯創、一汽大眾、德州儀器、京東方等一批大企業到四川投資建廠,並帶動一大批上下游企業跟進四川,這些企業的不斷發展為四川經濟持續輸血,比如京東方就在20202月,在四川的B11OLED工廠新建了10條新的生產線專供蘋果,還將提供從面板到模塊的整條組裝線;比如德州儀器2010年入川,投資16.9億美元,在成都高新區建立中國內地第一家晶圓廠,成都在那時就成為集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的世界級基地;再比如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內的富士康基地,2011年時就生產了全球一半的IPAD2020年智能手錶出口破百億大關,光這一個生產基地,就提供了十幾萬就業崗位;成都的龍泉驛汽車產業,更是朝着5000億的產業集群在發展。 

這些入川的工廠將為四川帶來新的就業、稅收、基建、產業鏈,使四川經濟益發良性。 

另一部分是四川將大三線建設積累的產業鏈發展放大,形成了四川今天的支柱產業。 

對,說的就是你,電子信息同學,不要東張西望了。 

普通人說起四川,印象中只會想起熊貓、白酒、九寨溝、峨眉山這些,但其實四川今天的支柱產業,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核技術及新能源六大領域,白酒所在食品飲料還不是四川現在最核心的競爭力。 

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是四川經濟的中流砥柱,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就突破了萬億元大關,是四川第一個萬億產業,當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設備製造業實現主營收5342億元,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主營業4918億元。 

雖然四川號稱六大產業,其實電子信息產業在當中是巨無霸的存在,我沒找到最新的各產業佔比數據,但在2017年的數據中,可以看到電子信息佔到了56.9%的工業總產值,而高端製造設備,只佔12.3%,航空航天,只佔1%,先進材料,只佔12.6%,生物醫藥,只佔16.8%,核技術及新能源,只佔0.3%,電子信息產業對四川的重要性,簡直呈碾壓狀態。 

四川的電子信息產業,正朝着數字家電產業鏈(長虹、九洲)、集成電路產業鏈(英特爾、中芯國際、宇芯、華為、虹微、國騰)、軟件產業鏈、網絡通信產業鏈(長虹、邁普、大唐、中電科技)四大細分領域狂奔。 

四川的裝備製造業,則向著:大型發電成套設備及輸變電設備產品鏈、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設備為代表的重型機械及容器產品鏈、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設備產品鏈、機車車輛產品鏈、大型石油天然氣鑽采成套設備及煤炭綜采設備產品鏈、航空航天與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成套設備產品鏈、數控機床元器件產品鏈、大型環保成套設備產品鏈發展,還將集中打造軌道交通、航空與燃機、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智能裝備等基地。 

四川的生物製藥,正在建設新葯創製全鏈條技術平台、成果交易平台、創製產品申報服務平台、創製成果臨床應用平台進發,預計到2025年,形成500億元產值。 

另外幾大產業我就不詳寫了,大家知道四川的前進路線大致往哪個方向就行,如果實在記不住什麼對四川最重要,記住電子信息這就行,不要總以為是功夫熊貓。 

四川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比如四川各地人神共憤的「成都省」,其他城市的人都認為成都市吸血太過份,限制了各城市的發展。 

打開2020年四川各市的GDP數據,發現確實差距巨大,第一名的成都17716億元GDP,第二名的綿陽3010GDP,連成都的零頭都不到,其他各市更加堪憂。

​四川憑啥子?

 不過這種現象,不只是四川一家,全國各省都在執行強省會戰略。 

做強省會,是各省競爭時,為了擁有一個強有力的資源配置中心,而發展出來的經濟手段,成都、西安、武漢、長沙、鄭州為了搶奪年輕人才,都在各省紛紛做大。(濟南:你們先聊……青島:濟南兄弟別走啊,再聊會…… 

像長沙佔到了全湖南GDP的27%,西安佔到了全陝西的36%,武漢佔到了全湖北的35%,鄭州佔到全河南的22%,成都佔到全四川的36%,算是一個正常數據,四川人民不用太激動。 

再說縱觀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是這樣慢慢發展起來,現在中國各省大都市圈的形成已經是歷史潮流,四川人與其想着罵成都,不如想着怎麼成為成都人還現實一些,打不過她,就加入她吧。 

按我們在山東篇講的那樣,山東像德國,那四川,則有點像西班牙或法國。 

比如成都可以對比巴黎,五糧液對比82年的拉菲,都是旅遊聖地,兩個地區都是兩面環水,一個被大西洋包圍,一個被金沙江包圍,面積也差不多。 

冷靜想一想,四川壓制西班牙將來還是挺有希望的,西班牙現在GDP總量1.28萬億美元,2020大跌11%,四川7513億美元,暫時是西班牙的一半多一點,放在全世界大約20名的樣子,不過現階段此消彼長,四川在撒腿追趕,另外西班牙旅遊業占GDP比重太高,強國必須要有製造業支撐才行,旅遊業佔比太高不是好事,再加上加泰羅尼亞隨時有分裂危險,西班牙是西歐發達國家裡比較危險的那個。 

但四川要超越法國還是很難,法國2020年經濟萎縮8%,達2.6萬億美元,是四川的四倍,比如汽車行業,四川一年差不多生產110萬輛汽車,只佔全國的4.3%左右,而且大都替人代工,沒有自己的優質品牌,而法國擁有標緻、先進、雷諾三大汽車品牌,PSA集團2020年全球總銷量達250萬輛,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雙方差距甚遠,更不用提法國還有各種壟斷級別的奢侈品、化妝品、航空、軌道交通等等。 

四川要超西班牙,二十年內有望,要超法國,則要在發展順利的情況下,再走三四十年了。 

不過我們的四川人民,既然已經看到了方向,路在自己腳下,就大大方方地往前走吧。

參考資料:

《元史世祖本紀》

《南宋全史》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內江縣誌》

《瀘縣誌》

《蜀亂》

《古代四川經濟區的歷史地位》

《晚清四川農民經濟生活研究》

《四川經濟穩中求進系列》

《四川經濟年鑒》

《四川經濟地理》

《四川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戰略資料選編》

《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四川經濟活力研究》

《2020年四川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