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的人

 東南亞有一家神奇的電商公司,名叫Shopee(蝦皮),根據今年4月其母公司Sea(冬海集團)發布的財報,2020Shopee全年總訂單達到28億,比2019年的12億訂單增長了132.8%GMV高達354億美,比2019年的176億美元,增長了101% 

根據2019eMarketer的統計,中國的電商滲透率是20.7%,英國是19.3%,當時東南亞五國的電商滲透率平均為2.5%,最高的印尼也僅有4.26%,預計東南亞地區滲透率未來存在8-10倍的提升空間,加上後來疫情突發改變購物方式,Shopee的前途不可估量。 

要了解Shopee,我們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其母公司Sea 

Sea最早的前身公司叫GG-game,是一個遊戲平台,是由1983年出生的四川人陳歐、天津人李小冬(新加坡籍)一起成立的,陳歐讀書厲害,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計算機專業,還特別喜歡打魔獸爭霸,2005年大四時為了打遊戲方便,自建遊戲平台GG-game 

2007年陳歐去斯坦福讀MBA,經人介紹認識了李小冬,李小冬曾在Viacom Media NetworksCorningInc、摩托羅拉任職,2006年到斯坦福進修,倆人吃飯時聊起GG-game,李小冬很有興趣,決定加入一起干,20073GG-game正式成立,李小冬占股30%,陳歐占股35%,剩下的35%給投資人及員工。 

2008年不知道是出於內鬥,還是真想去讀書,陳歐以70萬美元將35%的股份賣給了李小冬,退出了公司,李小冬成了公司唯一老闆,將公司改名為Garena 

Garena2010年時拿下了英雄聯盟的東南亞代理權,就是拿到了一棵搖錢樹,Garena從此飛速發展,2013年騰訊開始陸續對其投資,2017Garena公司再次改名叫Sea,並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63億美元,騰訊是其第一股東,占股39.7% 

2015年,李小冬另創立了主打移動端的電商平台Shopee,並邀請在麥肯錫幹了七年、也在ZaloraLazada電商平台做過高管的江蘇人馮陟(zhi四聲)旻(min二聲)出任CEO 

最早的時候通過Garena平台給Shopee導流,短短五六年時間,Shopee已經發展成東南亞毫無疑問的電商巨無霸。 

Shopee還打通了支付系統,其系統還是中國杭州的公司給製作的,後來,在騰訊的加持下,Sea還代理了王者榮耀。 

東南亞的Sea將中國的互聯網模式直接照抄了一遍,變成了一個超級巨頭,它同時擁有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種頂級遊戲,還擁有無可撼動的最大電商平台、以及他們的支付寶。 

Sea在東南亞變成了一家將中國的騰訊、阿里合二為一的超級公司,而且正在將中國互聯網公司走過的路,全部重新走一遍。 

他們甚至在東南亞也搞起了雙十一。 

我閉上眼睛,都猜得到Sea後面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我從2009年開始做淘寶,是一個有十幾年經驗的淘寶人。 

其間在三家公司做過電商高管,也自己在淘寶上創業兩次,甚至做過兩年多淘大講師,流躥於南方各省講課,親身經歷過最早的雙十一,體驗過聚划算當年如日中天的光景,認識的淘寶城小二換了一波又一波,可以說是一個對淘寶非常熟悉的老電傷人(沒有打錯字)。 

我清楚地記得,淘寶從2015年是一個分界線,從那以後,在淘寶開店就再也不是普通人的創業項目。 

在這之前,淘寶給白手起家的人大約五年的創業期,只要你靠近廣州深圳貨源地,要麼是批發市場要麼是工廠,搞得到貨,開個店叫親友買幾單給個好評,後面自然慢慢有了生意,很多人都只是想賺點生活費,結果一不小心做成了年利潤上百萬的營生。 

2015年開始,這種情形就再也見不到了,開一家店的投入,至少要準備百萬左右,直通車燒得一片血紅也沒什麼動靜,為了搶流量二十塊錢一個點擊也只有硬著頭皮往前沖。 

那時候電傷人經常自嘲搞段子,某某直通車專員一天燒了幾十萬轉化幾十塊,被老闆打成木乃伊,還煞有介事地配一張圖,直通車專員裹著厚厚的繃帶一臉懵逼坐在電腦前嘆氣,手背上還在打著點滴。 

我自己的幾家淘店鋪和天貓店,眼睜睜地看著純利潤從25%,降到12%,再降到8%,又降到了5%,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那原來的利潤空間,都去哪裡呢?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淘寶其實是一個廣告公司,我們在這裡買流量,才能生存下去,每個店鋪都在這裡租廣告位,投入得越多,廣告位越明顯,淘寶才給你流量。 

不交夠足夠的錢,不配在淘寶生存。 

淘寶,在向我們收租。

 東南亞這塊地特別有意思,所有富豪都對自己的發家史表現得特別暖昧,你問他怎麼發家的,他就開始跟你談人生哲學:小夥子,要努力、要勤奮啊,這才是人生真諦啊。 

就像李嘉誠明明是亞洲最大的百達翡麗收藏家,擁有不知道多少塊百達翡麗,但他出去演講時,通常會說自己有多節儉,然後把腕錶上一千多塊錢的西鐵城電子錶取下來,展示給大家看。 

台下就能響起一片掌聲。 

李嘉誠還會說,為了守時,我的表通常調快半小時。旁邊的人一看,真的調快半小時。 

台下的掌聲就更熱烈了。 

然而,美國人史塔威爾所著的《亞洲教父》,毫不客氣地扒了東南亞和香港這些富豪的皮。 

史塔威爾告訴大家,東南亞和香港這些大富豪,沒有一個人靠科技、靠公平競爭獲取巨額財富,這些人對推動人類發展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只擅長壟斷與剝削,加劇了社會矛盾與貧富分化。 

比如說福建省福清人林紹良,為了躲避國民黨抓壯丁逃到南洋,1938年來到印尼,給印尼部隊運送軍需物資,幫他們反抗荷蘭殖民者,這個過程中就認識了很多高級軍官,其中就包括蘇哈托。                                                                               

蘇哈托後來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統治印尼32年,在分配權力時,蘇哈托當心本地精英坐大,將來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而華人聰明但沒有政治根基,是打理財富的好幫手,便提拔老朋友林紹良,將一半的丁香進口壟斷份額給了他。 

後來,又給了他麵粉進口、加工和銷售的壟斷經營權。 

正是憑著依靠政治的壟斷,林紹良發了大財,積累財富後又吃下了水泥、房地產、軍工、銀行等行業,1995年他擁有640家公司,年營業額200億美元,曾被美國《投資家》評為全球十大富豪之一。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個糧油品牌叫金龍魚,其老闆就是馬來西亞巨富郭鶴年,而郭鶴年在馬來西亞起家,靠的是製糖業,幾十年來,他個人獨佔了馬來西亞蔗糖進口配額的85%,也壟斷了蔗糖加工業,想不富都不行。 

馬來西亞還有個華人林梧桐,是雲頂賭場的老闆,他那麼有錢,是因為1969年拿到了馬來西亞唯一一張賭場執照,使他的賭場是當時唯一合法的賭場。 

澳門的何鴻燊也是這樣富起來的,他在1961年獲得博彩業壟斷經營權,然後,就發家了。 

這些東南富和港澳富人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第一桶金諱莫如深?是因為那筆錢其實來得既不艱難,也不光彩,就是一個叫「特許經營權」的東西,就是政府里有自己的老闆,那個老闆把手往那一指,說這個領域你去做,別人不可以做,他們就富了。 

實在沒什麼好吹牛逼的。

 這些人起家沒什麼技術含量,富起來後,也盡幹些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事情。 

那些賭王、糖王、香王賺了錢之後,手中有了大量的現金流,想賺到更多的錢,就會陸續進軍房地產、水電、港口、造紙等各個領域。 

其中,又尤其鍾愛銀行和房地產兩大行業。 

為什麼要搞銀行呢?因為民眾會把錢存在銀行,控制銀行後,就控制了現金流,可以自由放貸給自己旗下的其他公司,這樣自己的公司就會越做越大。 

漸漸地,他們通過控制金融,陸續控制更多的實業,又通過控制實業,慢慢去控制媒體。 

終於成為了我們常常聽說的大寡頭、大財閥、大卡特爾。 

民眾的衣食住行,都會落在他們手裡,民眾無時無刻,都在向他們交租。 

而且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富豪,通過壟斷起家的富豪,極度厭惡風險,只喜歡收租,那些對人類文明有益的科技領域,或者充分競爭的領域,他們都是盡量不碰的。 

比如他們從來就不碰出口貿易,這個要跟全球競爭,利潤微薄,投入又多,太辛苦,不如收租。 

香港一共有24個停泊港,其中李嘉誠一人壟斷了14個,其他的泊位,被鄭裕彤和郭氏兄弟這些房地產寡頭們瓜分完,造成香港的勞動力比德國便宜,而集裝箱操作費卻是全世界最貴,是德國碼頭的兩倍以上。 

碼頭工人們曾經遊行要求加工資,李嘉誠一個子都不加。 

李嘉誠還和英國商行怡和集團壟斷了香港70%的百貨零售、70%的藥品銷售,和猶太家族嘉道理壟斷了香港的電力系統。 

我一直說,香港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最畸形的地方。 

後來,擁有加拿大國籍、1.49萬億港幣商業帝國的李嘉誠去了英國,他依舊改變不了這種習慣,到現在,他買下了英國25%的電力分銷市場、7%的供水市場、30%的天然氣供應市場,30%的英國碼頭、40%的電信市場、英國最大的連鎖酒吧Greene King,以及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 

李光耀這樣點評李嘉誠: 

他的巨大財富來源於他壟斷了房地產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對經濟的發展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一個只會收租的富豪,一個只會世世代代剝削平民的富豪,到底有什麼好尊敬的? 

 在古代,地主通過佔有土地,向佃農收租,形成固定的租賃關係,產生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產生了人壓迫人,人吃人。 

沒有進行過土改的國家,很難說是現代國家,印度就是其中代表。 

日本在二戰結束前都沒有土改,我看日本學者的資料,70%的農民要租地主家的地,所以二戰結束前的日本充滿了封建陰戾之氣,要不是麥克阿瑟強逼地主交出土地,日本也不算現代國家。 

在現代,以香港和東南亞為代表的富豪們,通過佔有銀行、房地產,通過和政治強人聯姻,壟斷某個行業入手,獲得巨量的現金流,繼而吞食其他行業,向平民們收租。 

其中金融、房地產最容易形成壟斷,形成租賃關係,產生新一代的人壓迫人、人吃人。 

但是在中國大陸,這種現象突然被扼止住了。 

中國大陸進行過土改,滌盪過舊的人吃人的生產關係,不過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新的生產關係漸漸形成,而且一日千里,一年就走完了歐美五年的路。 

這些年,出現了一大批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這些巨頭也忍不住開始想要收租。 

也不是單獨針對任何一個人,這完全是一種資本衝動,是不由自主地想把手伸向平民們的口袋。 

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年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大廠,幾乎都開始搞起放貸的業務來了。 

放貸,就是收租。 

不要被什麼「互聯網金融」一類高大上的辭彙迷惑了,其實就是收租,本質上,跟以前地主收佃農的租沒什麼分別。 

以前地主壟斷的是土地,而現在互聯網大廠們,壟斷的是新時代的信息資源,是資本的原始衝動在告訴他們: 

該收租了。 

做高科技的互聯網,也忍不住向金融邁進,但是中國,最警惕的就是金融被資本滲透。 

中國的媒體、銀行都必須是政府的,就是為了避免向東南亞那些國家一樣,大財閥有了錢,先辦私人銀行控制金融,再通過金融控制全國的實業和媒體,最後不斷吸血蠶食民眾,而對真正的科技和經濟發展漠不關心。 

拋棄了金融,就等於拋棄了人民。 

 前天,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發了條獨家新聞,說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央行和其他四家監管機構周四告訴國內一些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其應用程序不應再提供除支付外的金融服務,這些公司包括騰訊、滴滴出行和京東。 

無論是螞蟻集團還是其他科技巨頭,脫鉤各種金融服務幾乎肯會打擊這些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和估值。

收租的人

 盈利能力和估值固然重要,斷絕新時代的收租關係,卻更為重要。

 202010月底,以馬雲在外灘金融金融峰會的演講為標誌性事件,似乎將整個國家都震醒了。 

從那以後,阿里進駐了調查組,13家互聯網巨頭被約談,阿里因壟斷被罰182億,美團涉嫌壟斷調查等等,都表明中國政府對互聯網向壟斷與金融領域的發展,重重敲響了警鐘。 

而就在前不久,上海東方衛視六名主持人,由參加周正毅的生日宴,受到了嚴厲處罰。 

無論是阿里、美團的反壟斷,還是東方衛視的主持人處罰,背後都有一個清晰的邏輯,也是當今中國執政黨的底線:不允許私人資本觸碰金融和媒體,誰碰誰就知道厲害。 

因為一旦這幾個領域失控,下一步就會跟東南亞地區一樣,產生新的人吃人的生產關係。 

回到開篇時的問題,東南亞的Sea公司,後面將會怎麼發展? 

還用問嗎?在一個私人資本不受管制的地區,既然有了遊戲、電商、支付三大系統,下一步,肯定是放貸。 

這些事情,在東南亞可以,在中國不可以,在資本主義世界可以,在社會主義國家不可以。 

畢竟,我們要的是共同富裕的社會形態,而不是人吃人的世界。 

畢竟,有些人想收租,但有些人,並沒有忘了初心。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