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下一站,德國?

時隔多年,每當談起往事,山東濟寧人總會忍不住感嘆當年運河歲月的美好時光。 

山東是中華文明圈的扛把子屬地之一,這裡出過孔子、孟子、孫武、辛棄疾、諸葛亮(亮哥不是四川人謝謝)、李清照、藍翔挖掘機等等,各位名人不要緊張,今天不是來挖各位的八卦,我們只打算順著歷史的脈絡,聊一聊山東的經濟史,並望一望山東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濟寧同學,乖,不要哭了,我們要開始講正題了。 

大家請坐好,老師開始發車了。 

山東這塊地既靠海、資源又多,打小營養好,生下來就比其他省份發育的快,山東發家時,我們湖南人還在丘陵里圍獵暗夜狼,忙著打野刷BUFF,山東用孔子劈開天地時,我們還在雲夢澤上跟迦納族苦戰。 

山東最早遠的城市有4500年前的城子崖,西周時山東就有56國,到處擠滿了人,春秋時這兒屬齊國,工商業發達,能煉銅,馬路也修得比別人家寬,秦統一前,七國總人口大約在1500-2000萬之間,山東這時有450萬人左右,佔全國五分之一,一看就是富裕人家的孩子。 

山東人口的歷史最低點發生在三國時期,三國混戰其實是人間悲劇,殺得山東僅剩120萬人,唐天寶時才恢復到600多萬,宋神宗元豐年間也只有633萬,蒙古南下,將山東人口又殺到只剩159萬(1270年戶口統計),明時恢復到700多萬,清朝時因為南美的玉米、紅薯、土豆傳入中國,我們終於突破了古代能承載的人口線,到1889年,山東人口暴增到3685萬。 

山東能養活這麼多人口,秦漢時靠的是海鹽、魚類、鐵器、紡織品、漆器五樣法寶。 

這裡面鹽跟漆器是暴利產業,屬古代奢侈品,養肥了山東,冶鐵也很重要,殺人越貨必備,關係到一個地區的軍事實力。 

前面我們說了山東老早就煉銅,秦漢又急著開始打鐵,說明山東這塊礦多,出生地好。 

這種資源天賦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山東。 

隋唐時,山東的濟南、益都(青州)、任城(濟寧)開始發展起來,隋代濟南就有10萬戶人口,益都有發達的紡織業,種桑的人多,專做絲綾衣物,任城(濟寧)「萬商往來、四海綿歷」,城市建設已經到達屋舍櫛密、亭台交錯的地步。全山東農村地區的趕集活動也搞得熱火朝天,那年頭還沒趕集這個詞,叫「草市」,或者「虛市」。 

濟寧同學不要急,你輝煌的往事一會再說,我們這裡先聊完山東整體情況。 

日本那時候派了15次遣唐使過來,其中有八次是在山東登陸返航,日本人經登州、萊州、青州、齊州、曹州入河南,再經汴梁、洛陽到長安,所以山東是東北亞做貿易的必經之地,天生跟日本和新羅親近,日本、新羅人把牛黃、人蔘、魚牙、金銀運到登州、萊州港口,再從這裡將唐貨運回國,登州和萊州就形成了貿易中心,各種金屬製品、穀物、木材、瓷器、茶、書籍、化妝品、絲、絹等都在這裡交易,最特殊的,是那時還有奴婢市場。 

唐代法律規定奴婢不屬於良人,可以標個價錢買賣,催生了許多奴婢販子,《唐會要.奴婢》里記載,有很多海盜跑去新羅,一棍子把人打暈,拐到山東賣作奴婢。 

唐時的奴婢主要分四種,第一種是崑崙奴,主要是來自於南亞和東南非的深色皮膚外國人,小部分來自東非,被阿拉伯人抓住,沿絲綢之路賣過來的,《長安十二時辰》里有個混黑社會的崑崙奴,應該就來源於此,崑崙奴主要待在廣州,其次才是長安;第二種是胡姬,唐詩里常提到他們,「胡姬壓酒勸客嘗」,一般是來自西域的白人歌舞女子,主要在唐朝的夜總會搞流行音樂;第三種是僧祗奴,僧祗是大唐對東非地區的統稱,就是東非來的純種黑人,這些人過來運費成本太高,只有有錢人才養得起,屬奢侈品;第四種就是新羅婢,一般顏值沒有胡姬高,負責在家裡做僕人的工作,有點像今天的菲佣,但沒有人身自由。 

唐朝的有錢人喜歡雇黑人作家僮,新羅婢做僕人,純粹是為了炫耀,證明自己能買到稀奇東西。 

唐時一個普通奴婢一般賣7500文,按《中國貨幣史》里唐朝的購買力換算,大概相當於2021年的4萬元人民幣左右,一棍子敲下去就是4萬塊,海盜們當然願意拐人往山東跑。 

一直到長安三年,節度使薛蘋上書朝廷,說人家新羅國民在家好端端的,被人賣到我們這當奴婢,太沒道理了,請朝廷禁了吧,官府才把新羅婢盡數沒收,放為良民,有些就一直在山東住下來了。 

因為這個原因,韓國人大概遲早會說山東也是他們家的吧。 

宋元時山東經濟益發發達,鐵製品紡織品賣得飛起,北宋時板橋鎮還成了主要通商口岸,全山東商稅收入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北宋時濟南出現了「劉家功夫針鋪」的雕版印刷廣告,是我國最早的商標,商標中間是一隻白兔搗葯的圖案,左右標註「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方寫著「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等」,有LOGOSlogan,商業形態算是十分成熟了。

山東:下一站,德國?

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商標時,也是頗吃驚的,2012年我讀EMBA的品牌課時,講課的老師說品牌是一個叫「Brand」的英國人發明的,所以「Brand」就代表著品牌,在這之前世上沒有品牌概念,原來我一直被人誤導,其實中國在北宋就開始做自己的品牌了,而且品牌觀念和執行方法遠遠領先於英國人。 

到元朝,京杭大運河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山東濟寧人走上了人生巔峰。 

隋朝時,京杭大運河是一南一北兩條線,到洛陽匯合,主要為長安運糧服務,連接東西向經濟。

山東:下一站,德國?

到元朝,中國的經濟中心再也不是陝西、河南了,重點是江南和北京,元朝便花了10年時間,開挖洛州河、會通河、通惠河,天津跟江蘇的天然河道就連在一起,新的大運河從隋朝時的東西向,變成了元時的南北向,這樣政治中心就能得到經濟中心源源不斷的物質供應了。 

山東:下一站,德國?

 「通江達海」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反覆說過了,水道的喪失,使洛陽和西安更無翻身之日,而濟寧得到了源源不斷的經濟輸血。 

其中洛陽受到的傷害最大,今天洛陽的經濟地位,跟古時洛陽的經濟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濟寧當時位於京杭大運河中段,去哪都近,元明清三朝都把這作為治理與維護大運河貫道的關鍵,元代設在濟寧的都水監,居然是正二品,明代的總理河道,與中央六部並列,清朝的河道總督,能管黃河、運河兩河事務,濟寧算當時中國的「河都」。 

當年有幾萬家外地商人在濟寧定居,各種瓷器、茶葉、棉花、皮毛、紡織品在這裡中轉,年營業額達億兩以上,就像茅台鎮因為是交通節點,才帶動了茅台酒,濟寧也因此帶動了「姑蘇戴玉堂」醬菜品牌,另帶動了造船、竹器加工、皮毛加工等產業發展,各種戲曲班子也來混生活,濟寧一時南腔北調,官員和商人來這定居後,把蘇州園林也帶了過來,那時便被稱為江北蘇州。 

今天你去濟寧看到的竹竿巷、東大寺、天井閘、宣阜巷,都是當年運河文化留下來的古迹,濟寧動不動什麼運河廣場、運河賓館,也是這個原因。 

濟寧完全承接了洛陽的江湖地位,洛陽人民的心裡頭在滴血。 

除了濟寧,臨清和聊城也吃到了運河的紅利。 

像臨清,原本是一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有了運河加BUFF,一時金光閃閃,成為運河最重要的糧食轉運樞紐,也是朝廷最重要的稅收來源地之一,大明時每年商稅達八千三百餘兩,是全國八大鈔關之首(其實數據很低,主要是大明收不上工商稅,大家都很差,可參考我的《魏忠賢與全球化》),到咸豐年間黃河改道,運河淤塞停運,臨清才開始衰落。 

明清時期,山東就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採煤、絲織、煙草、農業都開始出現大量僱工,像淄川縣栗家莊畢家,歷經幾代積累,光緒時搞了個恆盛絲織機坊,有場房26間,織機72架,僱工100多人,不過中國當時的紡織業還是發展得太慢,已經到了快被洋人打殘的邊緣了。 

1880年代,棉紗進口讓山東土紗紡織幾乎停頓,1886年,煙台光一年進口印紗56725擔,1872年,煙台棉布進口100余萬匹,洋人高度發達的工業,擊垮了恆盛絲織這種小公司,比如萊陽、黃縣這種手工織布較為發達的地方,原本家裡女人都是有工作的,洋人的機織布比原土布寬2寸多,價格還便宜,一進來就把當地手工業打垮了。 

土鐵業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洋鐵、洋釘、鐵絲、鋼針等五金器材大量輸入,質量好,價格比國產還便宜,平均每擔洋鐵二兩五錢,中國土鐵根本不可能在這個價格下生產,又使山東大量煉鐵作坊倒閉,泰安原本盛產剪刀,洋剪進來後,再沒人找他們買剪刀了。 

清末時山東手工業被西洋產業衝擊得七零八落,造成大量人口失業,而這時,山東的人口卻一直在增加。 

1840年,山東人口3246萬,1872年,漲到3522萬,1936年,又飆到3949萬,到1949年時,已經到了4549萬。而這些年山東的耕種面積一直在102030萬畝至124454萬畝之間,人口增長,土地不變,工業又被洋人打垮,失業率高企,加上天災戰亂,山東人活不下去了怎麼辦? 

好辦,來,兄弟,往北看,去闖關東吧。 

關東這塊地,從滿人入關奪天下後,就封禁起來了,滿人說這裡是我們祖先龍興(打野)的地方,是我們發育的野區,別湧進太多漢人把這塊地給漢化了,還有我們滿人人少,弄不好哪天還要退守回去重開基地,所以不準漢人到東北營生。 

前期這方案還能執行,只有少部分流民偷偷混進東北討生活,因為是過山海關到東北,所以叫闖關東,後來人口越來越多,失業率太高,土地兼并嚴重,內地養不活這麼多人了,大家蜂擁過去闖關,情形即將失控,黑龍江將軍只得奏請朝廷開關,1860年,清政府終於打開了關東的大門,允許漢人進東北開墾,給大家一條活路,闖關東就從非法並成了合法營生。 

1860年到清末,共有1400萬人移民關東,1921年到1930年,又有618萬人到東北謀生,基本以山東、河北、河南三省為主,其中山東人最多。 

大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大部分東北人,其實就是山東人的後代 

當年奔向關東的人,一路從天津、煙台、青島走水路,到達大連、營口、丹東,一路走陸路,繞過山海關到達開原地區,不過陸路難走,大家一般都走水路。 

大家先在遼寧落腳,把遼寧的地先分完了,後來的人再逐漸向北,延伸至吉林、黑龍江,這是一段上百年的血淚開荒史,日本人小越平隆在1899年的《滿洲旅行記》記載了他看到的歷史畫面:大批流民推著獨輪車進入東北,小孩婦女坐在車上哭鬧,有人後面推車,有人在前面挽著走,老太太拄著拐杖,少女相互扶著踉踉蹌蹌著走,許多人挑著籮筐,一頭放孩子,一頭放鍋子,大家都是步行,走進了東北幾千里地。

山東:下一站,德國?

 這些人到達東北後,要麼給旗人作佃農,要麼去淘金,要麼去采參、打獵、伐木為生,山東人一般是同族同鄉一起行動,先建一個窩棚,再在附近土地燒荒,第一年種蕎麥,第二年開始按順序栽種高梁、稻粟,虧得東北黑土地肥沃,第一年就有收成,大家才活得下來。 

上千萬人在嚴寒、盜匪、飢餓的背景下,將一片片荒地建成了糧倉,闖關東就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移民史詩。 

大量山東人從此進入東北,給東北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技術,也辛辛苦苦開墾出大片土地,1873年時,關東的耕地僅有2400萬畝,到1913年,勤勞的山東人就讓東北的耕地變成了12300萬畝。 

當時去闖關東的山東人里,又以登州、萊州人為最多,大部分富裕的濟南、濟寧、青島、煙台人是不用吃這份苦的。 

不過這當中,濟寧和煙台即將慢慢失去優勢。 

主要還是因為交通線變更的原因,1855年,京杭大運河在河南銅瓦廂被黃河攔腰斬斷,清政府無力回天,再也沒有恢復運河全線通航,另津浦鐵路過境濟寧,漕運便基本廢了,加上後期太平天國席捲濟寧,濟寧就從此衰落,至今回不到當年。 

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使命即將完成,德國人帶著膠濟鐵路,哐起哐起從歷史的遠方開了過來。 

當然,德國人不是來行善的,德國人是來掠奪的。 

1897年,德國人隨便找了個借口,海軍提督狄特立克斯帶著四艘巡洋艦開進膠州灣,清政府趕緊對登州鎮總兵章高元說冷靜,千萬不要開炮,德國人高興就好,他們愛乾乾嘛,章高元聽令帶人撤離青島,將青島讓給了德國人。 

19893月,中德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獲得了山東德國鐵路的建築經營權,人家當然不是出於好心來幫中國人民發展鐵路事業的,德國建鐵路,主要是為了方便掠奪山東的礦產資源。 

30年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在山東規劃港口和鐵路,準備大筆搶掠山東的煤礦,以幫助德國發展工業。 

每次想到那些誇讚德國人給青島做出貢獻的言論我就很無語,德國人萬里迢迢來山東的目的是搶資源,你以為人家是來扶貧的?搶東西還值得千恩萬謝? 

18996月,德華銀行、德意志銀行、柏林商業銀行等14家銀行共出資5400萬馬克,清政府也假裝自己是股東,投了40萬兩白銀,開建膠濟鐵路,這條鐵路號稱中德合資,實際掌控權當然在德國人手裡,清政府無權過問,德國政府同時籌了1200萬馬克成立德華山東礦物公司,馬上購地鑿井,探煤取樣,準備搶資源。 

膠濟鐵路1899年開建,1904年全線通車,從青島到濟南總長395公里,是德國人對山東經濟敲骨吸髓的一條路,從1905年到1913年,德人從這條鐵路就獲利1950萬馬克。 

德國人最看重的是當時全國第三大煤礦坊子煤礦,為了方便從這座煤礦掠奪資源,鐵路在濰縣處向東南繞了一個大彎,在約20公里處設置了坊子站,17年間德國從山東開採了299萬噸煤炭運回德國,幫助德國完成工業化,一戰德國戰敗後,日本人搶下這家煤礦,31年時間又開採了422萬噸煤,去幫助日本建設工業化。

山東:下一站,德國?

客觀上,膠濟鐵路確實有部分帶動山東的經濟發展,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本質,是為了掠奪資源,而不是什麼博愛平等的高尚情操。 

也正是這條膠濟鐵路的開通,改變了青島和煙台的命運。 

膠濟鐵路修建前,煙台是山東唯一允許外國人居留和貿易的地方,光緒二十七年,貿易額已高達4560萬兩,光緒三十年(1904)膠濟鐵路通車後,煙台貿易額暴跌至3000萬兩以內,原來昌邑、濰縣、膠州、高密、平度一帶的進出口貨物都在煙台港出入,現在都跑青島了,各個商號也跟著遷往青島,青島從此替代煙台,成為山東半島的貿易中心。 

根據《膠濟鐵路與濟南商埠》一書記載,1901年,煙台進口洋貨2080萬兩,青島是343萬兩,1905年,煙台進口洋貨2018萬兩,青島是1083萬兩,1910年,煙台進口洋貨1187萬兩,青島是2089萬兩。 

2020年,青島全年GDP12400億,濟南10140億,煙台7816億,山東省經濟三強的歷史格局就是從那時奠定的。 

曾經輝煌無比的濟寧2020GDP4494億,排在山東省第六位,其實這個數據放在全國也算中上游,只是山東太強,濟寧對手太多,強得不明顯。 

新中國建國後,由於家裡有礦,又靠海,山東是中國重點發展省份之一,從1952年中國有GDP統計開始,能一直保持在全國前5的省份,只有山東和江蘇,兩省為了爭第二名的位置,一直纏鬥了幾十年。 

但山東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億,江蘇總面積只有10.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000萬,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總數,江蘇都弱於山東。 

所以山東在人均數值上並不是太好,20192020年山東省GDP總量排全國第三,但人均GDP只排在全國第十。

山東:下一站,德國?

我去山東時,也明顯感覺城市建設、普通人的生活質量、基建水平,確實差長三角、珠三角一個檔次,跟全國GDP第三的位置有些不搭調,好處是山東是全國蔬果基地,蔬菜水果產量佔全國12%,可以放開了吃,去山東做客,吃菜跟不要錢似的,一盆一盆的上。 

喝酒也特別厲害,好多朋友都是豎著進去,橫著出來,所以每次去山東我都主動裝死。 

造成山東這種特殊經濟局面的原因,本質上還是地理決定的。 

還是那句話:家裡有礦。 

山東光礦務局就有兗州、新汶、淄博、肥城、棗莊、龍口、臨沂七大部門(現在改名叫礦業集團了),山東現有礦產150種,占已發現礦種的87.7%,國民經濟賴以生存的15種支柱性礦里,石油、鐵、鋁、金、鉀鹽、石灰岩等資源儲排全國前十,列全國第一的有金、鉿、自然硫、石膏等12種,列全國第二的有菱鎂礦、金剛石等9種,列全國第三的有鈷、鋯、鈦等9種,列全國第四的有石油、鉬、明礬石等7……其中自然硫佔全國儲量99.49%、金剛石占47.54%、石油占10.54%、鐵占4.61%、煤占3.25% 

山東這何止是家裡有礦,這是把礦埋家底下了。 

因為有豐富的礦業,山東現在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7個工業種類,其中110種重點產品產量佔全國前三,46種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 

也造成了山東今天國企重、民企輕的情形,進而推進了人均GDP才全國第十的尷尬局面。 

江蘇從1990年代中期,搞起了「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確立了「外資經濟」模式,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地區,慢慢超過了珠三角,成為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而山東招商引資不太成功,還是靠國內的錢搞國企帶動營生,民間經濟盤不活。 

2004年開始,中國進入基建高潮,提供資源和重工的山東受益頗深,水泥、鋼材、石油、化工、煤炭、建材都跑進全國前三,GDP超過了江蘇,但從2009年開始,山東逐漸被甩開距離,2010年時,廣東GDP4.59萬億,江蘇是4.05萬億,山東是3.98萬億;2015年時,廣東GDP6.78萬億,江蘇是6.5萬億,山東是5.94萬億;2020年時,廣東GDP11.07萬億,江蘇是10.27萬億,山東是7.3萬億。

山東:下一站,德國?

上面的數據清晰的表明,山東離廣東和江蘇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2010年時與江蘇不相上下,離廣東也只有6000億的距離,到2020年,離廣東竟相差約3.7萬億,離江蘇相差約3萬億的差距,離廣東之間差了一個河北,離江蘇之間差了一個陝西。 

我看到很多分析山東的文章,說什麼山東官本位思想重、理念保守、人情社會、愛面子等等一大堆理由,這些都是非常笨拙的分析事物的方法,都是根據結果去倒推原因。 

以前河南經濟落後,網上一大堆黑河南人的段子,河南現在經濟向好,就沒有人在網上說河南人的不是了,以前那種黑河南人種種不是的,也是結果倒推原因。

 只有通過經濟學視角觀察事物,不要帶有任何感情色彩,才能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判。 

我們分析一個省份,一個地方,先要分析這個地方的經濟構成,因為人是經濟動物,他的思維方式、性格走向,都是根據他所處的經濟環境決定的。 

我常說普通人,通常是老實中帶著一點狡黠,因為普通人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太好,無法抵禦風險,做事總是瞻前顧後,這種思維方式是被經濟環境逼出來的,因為他做錯選擇要付出慘重代價,而有錢人通常看起來行事洒脫一點,是因為他們沒有生存危機,有大量資本對衝風險,所以說話做事看起來舉重若輕,不疾不徐。 

不是有錢人打娘胎出來就自帶洒脫屬性,是因為有錢後有了安全感才洒脫。 

山東人的性格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國企多,民企少,在國企生存,自然要配合國企的一些生存空間和行為方式。 

如果是像珠三角長三角一樣民營經濟活躍,山東人肯定也沒什麼官本位思想。 

山東百強企業,前20名的山東能源、山東魏橋、海爾集團、兗礦集團、濰柴控股、國網山東電力、山東鋼鐵、海信集團、中國重汽、南山集團、東明石化、浪潮集團、日照鋼鐵、萬達控股、利華益集團、晨鳴控股、山東黃金、中融新大、華泰集團、山東高速、中化弘潤、海科化工等,大部分都是國企。 

山東百強企業里民企也相對較少,企業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金屬冶煉、機械等產業,主要還都是B2B,不面向普通人群,所以普通人都不太熟悉。 

像魏橋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鋁業和棉紡織企業、濰柴動力專註重卡發動機、盛瑞傳動研發出了國內第一台8AT變速器、浪潮集團專註伺服器、歌爾聲學是手機麥克風的巨無霸企業、威高集團打破了美國強生和波士頓在國內心架支架的壟斷等等,山東製藥水平、海洋產業也相當不錯,只是民眾不接觸他們,民眾能接觸到的是海爾、海信、還有藍翔挖掘機,導致挖掘機這種不起眼的小類目反而成了山東的形象代言人。 

山東這種特殊的經濟構成,決定了他為中國重工服務,為中國基建服務,是中國硬體建設的基本盤,只要中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山東自然而然就跟著放緩。 

按這種發展趨勢,山東離第一集團將會越來越遠,廣東、江蘇將和山東拉開巨大的差距。 

那麼,山東追趕的希望在哪裡? 

將整個中國的各個省份攤平,再與世界各國相比較,尋找相似的發展路徑,會發現江蘇有點接近日本走高精尖輕工業品的路子、上海接近英國的金融、四川壓製法國西班牙、廣東與浙江追美國的高科技、山東有點像德國。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山東是全國唯一一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省份。 

山東跟德國一樣,工業發達、消費品不發達,工業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軸心組成,擁有相似的資源和水陸交通,也都不怎麼洋氣,看起來有點土憨但又出一些思想家、哲學家,都沒有核心城市,德國是柏林、漢堡、慕尼黑三強,山東是青島、濟南、煙台三強。 

整體氣質上,山東確實接近德國,但山東離德國的差距還非常大。 

德國雖然不打算髮展核能了,但還掌握著核電部分尖端技術,德國汽車、軌道交通、機床、機械設備製造(比如印刷機)、半導體、醫療器械、光學鏡頭、化工製藥、電子電氣、可再生能源都是世界一流。 

山東現在只能從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去完成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端裝備製造,研發投入現在主要集中化學原料、化學製品、電氣機械、電子設備製造、醫藥製造、有色金屬冶煉、通用設備製造、汽車製造、專用設備製造、黑色金屬冶煉等,但離德國這樣佔據世界頂尖,併產出「賓士」、「博世」、「寶馬」、「海德堡」、「奧迪」這樣的世界品牌,至少還需要三五十年的追趕。 

山東現在的實力,更像是一個更全面的基礎版的德國,還需要謙虛、謹慎、務實,先踏踏實實走好現在的產業升級,再談後面能不能追上發達國家。 

要成為下一個德國,山東其實還有很有路的要走。 

山東擁有著超越中國其他省份的優質出生條件,就應擔肩負起它應有的歷史責任,既然能從一個農業型省份走到今天這一步,既然也吃過最深的苦,後面的路,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了。

拜託了,山東老鄉們。 

參考資料:

《鄒縣鄉士志》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近代山東沿海通口岸貿易統計資料》

《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

《山東草辮調查記》

《濟南文史資料》

《晚清山東地方商會史料》

《近代魯商史料集》

《中國實業志.山東省》

《工商半月刊》

《山東經濟史》

《膠濟鐵路與濟南商埠的興起》

《山東商史.宋元卷》

《中國人口史》

《山東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0

《近代山東市場經濟的變遷》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