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書:鬼谷子——忤[wǔ]合篇(連載六)

通讀鬼谷子六:忤[wǔ]合篇

《鬼谷子》第06章  忤[wǔ]合

編者按: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兩個對立的君主,必然違背某一方的意願。合乎這一方的意願,就要違背另一方的意願;違背另一方的意願,才可能合乎這一方的意願。這就是“件合”之術。


原文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

譯文

      凡是有關聯合或對抗的行動,都會有相應的計策。變化和轉移就像鐵環一樣環連而無中斷。然而,變化和轉移又各有各的具體情形彼此之間環轉反覆,互相依賴,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控制。所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處世都是為了說教眾人,擴大影響,宣揚名聲。他們必須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繫來考察天時,以便抓住有利時機。國家哪些方面有餘,哪些方面不足,都要從這裡出發去掌握,並

設法促進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轉化。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誰永遠佔領高貴地位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也沒有永遠居於榜樣地位的。聖人常常是無所不做,無所不聽。辦成要辦的事,實現預定的計,都是為了自己的主人,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這一方的利益。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兩個對立的君主,必然違背某一方的意願。合乎這ー方的意願,就要違背另一方的意願;違背另一方的意願,才可能合乎這一方的意願。這就是“忤合”之術。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運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用到某個國家,就必然把整個國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運用到某個家族,就必然要把整個家族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這種“忤合”之術用到某一個人,就必然要把這個人的才能氣勢都放在忤合之中。總之,無論把這種“忤合”之術用在大的範疇,還是用在小的範疇,其功用都是一樣的。

通讀解讀

      世界上每種事情的情況都千差萬別,所以處理事情的策略和主張也就各不相同,或者相互契合,或者相互抵觸,而且“世無常貴,事無常師”,所以非常有必要實行“忤合之術”。實際上,鬼谷子的“忤合之術”就是哲學中所講的矛盾,即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並且可以相互轉化。

鬼谷子的忤合之術是基於“忤”與“合”可以互相轉化的原理。事情總是有正有反,有利有弊,有直有曲的。智者往往能夠在現實環境里針對客觀條件是否具有“天時”“地利”以及對方是否“人和”,並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變不利為有利,或曲中見直或直中見曲,適時改變鬥爭形勢,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化險為夷 、轉危為安。

原文

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譯文

       一定要先進行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術。古代那些善於通過背離一方、趨向一方而橫行天下的人,常常是掌握四海之內的各種力量,控制了各路諸侯,促成“忤合”轉化的趨勢,然後達成“合”於聖賢君主的目的。過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湯,

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動目的還未被世人所知,就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昌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殿紂王,其行動目的還未顯露於世人,就最後歸服了周文王。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約,所以才能歸順一主而毫不猶豫。

通讀解讀

   “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是說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進行周密的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米。在中國歷史上,魏徵先隨李建成,後投李世民;楊業棄北漢投大宋,等等。這些人不是以忠誠於某個君主為從政標準,而是以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作為標準主動地挑選明主,所以能夠做到棄暗投明。後來,人們常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便是這個道理。

原文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譯文

     對於一個縱橫家來說,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就不可能通曉深層的規律,就不可能駕馭天下;如果不肯用心苦苦思考,就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如果不能全神貫注地考察事物的實際情況,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膽量都不足,就不能統兵作戰;如果只是愚忠呆實而無真知灼見,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件忤合”的規律是:要首先自我估量聰明才智,然後度量他人的優長短,分析在遠近範圍之內還比不上誰。只有在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隨心所欲,可以前進,可以後退;可以合縱,可以連橫。

通讀解讀

      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事,首先要自我估量,然後度量他人的優劣長短,分析、對比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所在。只有在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隨心所欲,進退自如、淡然若定。一個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明確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オ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乃至做什麼能成功:一個人只有對所處的環境有清晰而全面的了解,才能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才能正確決斷自己的去向,才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注釋】
 忤,相背;合,相向。合於此,必忤於彼。良臣須擇主而事。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