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又一個沙雕團建。

大約一個月前,正值酷暑天氣,幾位讀者反饋,他們去參加團建了。

視頻看了看,哎呦喂,這不是禹洲嗎?好幾位認識的,一位高管還是新來的。

以天機這十幾年對禹洲老闆的知根知底,這事八成是他的意思,哈哈,閩南人嘛,就算是上市,家族成分還是非常濃厚的,職業經理人不好做。

視頻中的一群人,在烈日當頭的酷暑天氣,渾身泡在污水裡,喊着口號,時不時把頭埋進污水中,像極了被漁民掐住脖子強制捕魚的鵜鶘。

那污水,看了能讓人反饋的渾黃污濁,似乎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味道,又是容易中暑的酷暑天氣。

女孩子生理上是不是方便?男孩子身上有沒有傷?會不會感染?這些,似乎都不重要,虐就完事了,美其名曰,鍛煉意志力。

不考慮員工的身體健康,員工把公司當家愛護,公司把員工當狗一樣虐。

團建,源於利益最大化。

其本質,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是為了實現團隊績效及產出最大化,而進行的一系列結構設計及人員激勵等團隊優化的行為。

即提升團隊的正能量、向心力及更加優化的合作模式,讓員工覺得自己和公司是一體的,更好的為公司賣命。

老闆是商人,商人逐利;職業經理人既是團隊的管理者,也是高級些的打工仔,也要有所表現才行。

二十幾載的工作履歷中,經歷過數不清的團建,大致總結來說約有這麼些特徵:

團建的時間,通常是春寒料峭、酷暑兩個時節居多,佔用周末等非工作日休息時間,雖然是做公司的事,但沒有產生實際工作量,所以依然算放假。

近郊、不超過兩百公里的鄰近城市、鄉村農家樂乃至山裡,是大多數團建通常選擇的地點。

頂着惡劣的自然環境、喊着自欺欺人的口號、玩大學生軍訓破冰、尬得要命的弱智遊戲、強迫你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像傻子一樣站在太陽底下被幾個三觀不正的素拓教官罵。

強行煽情洗腦,動不動要你感恩公司和老闆無私奉獻之類的,好像員工都沒幹活公司白給錢一樣,還要員工沉默幾分鐘反思,外人不知道的還以為默哀呢。

當天來回,或住帳篷,奢侈些,就是快捷酒店;吃完拉肚子的伙食、半生不熟的燒烤、生食。

想請假逃避?不允許的,抱病都要你上的那種,不然沒有團隊感、沒有集體榮譽感的大帽子就扣在了你的頭上。

哦,對了,團建結束了,老闆或高管還要拍照發朋友圈,一堆虛情假意的評論和點贊。 

大多數團建,往往讓人噁心反感,與初衷大相徑庭。 

老闆和高官們原本的預期是,公司內部大團結,生產力極大的提高,用人成本極大的降低,免費996向義務007過度。

但實際效果,更多的是,團建成為公司年終獎發放後的第二個離職潮。一不小心,團建就變成了「團滅」。 

老闆和高管們,卻覺得自己花了錢、時間、放下架子跟你們這群普通員工玩成一團,轉過頭你們就盤算着離職跳槽,反過來還要說公司壞話,典型的反骨仔。 

不就是工作之後給你點勞動所得嗎?搞得跟要命似的,反NM。 

說到底,還是老闆老闆想要低成本,讓員工對公司更忠誠、賣命。大部分的員工希望的是一個基本的契約精神,拿勞動所得干該乾的活,之後別佔用個人休息時間。 

魯迅先生說,這世上本沒有團建,花里胡哨的公司多了,便有了團建。如今的團建,大多成了逃避管理問題的形式主義。 

老闆讓員工提升效率是為了多賺錢,如果能給錢,也沒必要做團建。一切問題,歸根究底還是為了省錢。 

正確提高工作效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錢,工作嘛,不就是為了賺錢?一切花里胡哨的東西,歸根究底就是沒錢 

真搞團建,看人家華爾街之狼怎麼做的,那才叫搞團建。 

好的企業,是團建可以,以員工需求為主導,想喝酒去喝酒,想SPASPA。 

對員工來說,形式主義的團建,不如公司慷慨給錢;管理者整得花里胡哨的教條,不如一句:「做好你的工作就行,有事我來扛」;「我的人,輪不到別人來指手畫腳」。 

再不濟,可以向同行學,完全可以搞個馬爾代夫5日游,比如早期林文鏡老大哥的融僑(現在也摳了)、如今的濱江之類的。可以帶家屬,費用大部分公司掏,一堆人想進呢。 

離職?根本不太可能有的事。 

對企業來說,賺錢可以,請尊重為你賺錢的人;對員工來說,工作只是勞動力交易,要有職業道德,但不接受綁架洗腦。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