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兵

 錢爺爺今年93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住在上海的一家醫院裡。

 上海關愛阿爾茨海默病及認知症患者的組織每周四都會去看望他,每次見到這些人,錢爺爺總是想不起來上周他們來過,但他依然聲音洪亮地介紹自己: 

叫我老錢就行。 

每一周,組織的人過來一次,他就這樣重複一次。 

他不記得自己有五個子女,只記得最疼愛的小兒子,也忘記了小兒子多年前早已車禍去世,其他四名子女和他處不來,慈善組織的人說,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來看望自己的父親。 

老錢是一名老革命,參加過新四軍,曾經是一名將軍,他已經不記得家裡的事情,只記得當年打仗的歲月。 

他現在已不能獨立行走,眼睛在文革時也被強光照瞎了,時刻需要別人照顧,如果有人來見他,他通常介紹完,就會掀起衣服,給別人看他胸口上的傷疤說: 

這是我的勳章。 

但具體是哪年負的傷,他也記不清了,一會說是49年,一會說是46年。 

上海政府負責了老錢所有的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老錢物質上還好,就是孩子們不來看他,特別孤苦,只要有生人來,他說完那些話,就會唱歌給別人聽。 

他通常會唱《打靶歸來》、《我和我的祖國》、《八大紀律》、《新四軍》這些。 

慈善組織的人說,93歲的他什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小兒子,只記得幹革命的生涯,只記得這些革命歌曲。 

每當走廊上又響起《打靶歸來》,大家就知道,那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兵,又在思念他當初的鐵血歲月了。 

 

住在南京仙林湖養老院的何劍英奶奶,今年也剛好93歲。 

她原是浙江安吉人,16歲從軍,參加過抗日戰爭,是華東野戰軍總指揮部無線電台台長,屬粟裕部下。 

20多歲時,她跟著部隊來到南京,1950年代中期轉業,進了南京糧食局,一干就是一輩子。 

大概五六年前,何劍英奶奶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力開始喪失,此時她女兒都快七十了,孫子也三十好幾,家裡照顧她頗有些吃力,就將她送去了養老院,南京的養老院不便宜,一萬一個月,不過家裡還勉強承受得起。 

養老院每天六點多起床,大家在一起做做操、打打拳、散散步,何劍英奶奶的牙齒掉得差不多了,只能吃一些稀稠的東西,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以後,只能認出家裡人,不能認出其他人,衣食還能勉強自理,但吃藥洗澡就需要人照顧。 

這家養老院新開不久,只有40多個老人,隨著記憶力逐漸喪失,何劍英奶奶想不起種種往事,但還是記得當無線電台長時的一些碎片,也記得粟裕的一些往事,不過已無法完整敘述,只是零零散散地講出來。 

至於太苦難的事情,她就算記得起來,也不太愛講。 

她時常在養老院里散步,走一會,停一會,大家聽到她的腳步聲,就知道是那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院友,正在過去93年的歲月里,努力打撈沉澱的回憶。 

腳步細碎,每次聽來,都好像從歷史的深處傳了過來。 

 

84歲的湖南平江人張國瑞老先生,和前兩位的境遇頗有些不同。 

他1937年出生,曾去北航讀書,畢業後於1962年從軍,分配到國防第七機械部,後轉到長沙,在長沙5712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上班,專修殲七飛機。 

他們家住在天心區大托鋪飛機場,我在長沙讀書多年,居然沒聽說過這地方,十分好奇,他們家裡人說這是軍用機場,以前導航都找不到,不知道是正常的。 

張國瑞修了一輩子飛機,後又調去做了教育科長,六十歲退休,他兒子天生有智力缺陷,需要家人照顧,女兒張亮平讀的中南工大,畢業後也進了5712飛機公司,可以說是飛機世家。 

2020年二月,張國瑞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開始時還算穩定,有人照料就行,後來總要往外面走,走出去就常忘帶東西,一開始忘帶鑰匙、銀行卡、身份證,接著把自己給忘了,出去不認識路,不記得自己是誰,最後是民警給送回家的。 

那時候還是疫情期間,家裡人帶他去醫院,腦科醫一檢查,才知道是阿爾茨海默病,每個月去看一次病,開一堆葯,每次要花費1000多元。 

我問他家裡人,不是有醫保嗎? 

他家人說,醫保卡里沒錢了,張國瑞老先生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後,摔了一跤,都不知道自己骨折了,以為只是皮外傷,兩個月後去檢查才知道,已經是陳舊性骨折,很不好治,醫保卡是這次住院花完的,做完手術後,他只住了五天院就跑出來了,怕家裡錢不夠花。 

他女兒張亮平再過三年就要退休了,現在工資是5000一個月,退休後每月大概是兩三千元一個月(張亮平親口陳述),再加上家裡有一個殘疾弟弟要照顧,就算加上女婿的收入,家裡也只有兩口子掙錢,經濟上有點吃不消。 

張亮平說,老人家遲早也得送養老院,現在他記憶力還在,但遲早會什麼都忘記,家裡實在顧不過來了。 

我問張亮平長沙養老院也要一萬塊一個月嗎?她說不是,長沙的要便宜些,五千一個月。 

但就是只要五千塊,她到時退休了,也肯定難搞定,那時她就只有去做做清潔工、或者去超市打工再賺點錢。 

我說你是中南工大畢業的,也是知識分子,還在飛機公司做了一輩子,為什麼退休不去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要去超市打工? 

她說自己當年學的機械知識,早就被淘汰了,已經跟時代對不上號,只能從事這樣的工作。 

接著她在電話那頭深深嘆了口氣,說不知道父親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後,將來該怎麼辦。 

 

90歲的杜增蓮,也開始進入阿爾茨海默病的初期階段。 

杜增蓮是山東灌縣人,1945年時15歲時,和村裡的幾個小姐妹一起加入到八路軍,成為軍隊里的衛生員,從事傷病員救治工作。 

抗日戰爭結束時,杜增蓮又跟隨隊伍南征北戰,1949年隨高炮團派駐到上海發電廠,有效保護了上海發電廠的安全。 

抗美援朝時,隨506團和其他幾個高炮團調往朝鮮前線,保衛機場、車站、大型橋樑、鐵路樞紐、發電站等目標,還要掩護作戰部隊。 

506團的主要任務是保衛長甸河口大橋,杜增蓮在這裡負責運送、救助工作,經常要冒著槍林彈雨往陣地上運送炮彈、搶救傷員。 

杜增蓮自己也記不清,當初在朝鮮戰場救下多少人。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杜增蓮隨部隊到瀋陽駐防,此時中央大規模精簡整編,11萬女兵精簡至1萬名,其餘10萬名女兵全部退役、轉業、自謀職業或回歸家庭,杜增蓮就此退役,隨軍人丈夫相夫教子,1957年因空軍與防空軍合併,和全家遷居到北京。 

杜增蓮現住在大興千禾養老機構,每個月七千塊錢,阿爾茨海默病狀剛剛顯現,還處於間歇性狀態,有時清醒,有時糊塗,清醒的時候,能跟大夥聊聊天,說說話,講一講在朝鮮戰場上的往事,糊塗的時候,容易走錯房間,也時常放錯東西。 

老人家走路比較緩慢,每天起床特別早,但好在三兒一女比較孝順,每周都會來看望她,在退伍老兵里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群中,杜增蓮算是比較幸福的一個。 

雖然疾病會慢慢侵蝕著她,但在失憶之前,她不會感受到強烈的孤獨痛苦。 

不過不論是錢爺爺、何劍英奶奶,還是張國瑞老先生、杜增蓮老奶奶,他們的阿爾茨海默病,其實在發病前,都是可以干預的。 

 

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全年國家撫恤、補助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為861萬人。 

到2020年,參加過抗美援朝參戰老兵,最小年齡約在83歲,對印自衛還擊戰參戰老兵,最小年齡約在75歲,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參戰老兵最小年齡約在57歲,老兵里大多數人都在八十歲上下了。 

據統計,阿爾茨海默病在6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在5.56%以上,就是有約40萬老兵,有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但凡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記憶力會逐漸下降,就是刻意想記都記不住,幾年後,就會陸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到最後,甚至不記得自己的老伴、孩子,也不能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最嚴重的會有吞咽困難,並伴隨各種致命的併發症。 

在上面的老兵案例里,老兵們按照病情的嚴重情況,依次是先不認得外人,接著不記得家人,再往後就可能只記得一個親人,以及從軍時的烈火歲月,但再往後走,就會什麼都不記得了。

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後,多數患者只有5-10年的生命周期,如果照護得當也可以活10-20年,患者一般會因為失憶而發生意外,比如摔傷、走失,並會因為一系列像腦血栓、高血壓、糖尿病的併發症而去世,阿爾茨海默患者一年的平均治療費用約在6萬元左右,十年就需要一個家庭支付60萬現金,因為無法溝通,還會讓家屬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家屬患上抑鬱症和焦慮症,全家會身心俱疲,最後無奈只能交給養老院照看。 

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兵,正在一點一點從人間凋零。 

最近波克公益和剪愛公益推出的一個讓人頗有感觸的視頻《記憶守護軍》,就專門說到了這群阿爾茨海默病老兵。

 這則視頻,就是通過對稱結構,用逐幀動畫方式,講述一個患阿爾茨海默病老兵的故事,老人不斷想要抓住回憶,卻不得不面對記憶被抹去的無助。同時搭配視頻的還有一本翻頁動畫書,逐幀動畫印成書後,正頁翻是失憶前,反頁翻是患病後,對應且倒敘的動畫敘事結構,將是一份非常獨特的禮物,用來贈予給項目捐助的部分參與者。 

這些老兵們,曾經為了保家衛國英勇戰鬥,在前線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的歷史不應該被遺忘,他們自身也不應該被遺忘。 

當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印象中的戰爭逐漸模糊時,我們更需重拾記憶,銘記老兵們和他們的戰友們昔日的貢獻,他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反擊越南的歷史功勛不能被忘記,他們深陷阿爾茨海默病的掙扎更不能被無視。 

早期診斷和干預,是目前最有效的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發生與發展的措施。 

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對外宣傳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兵的生活境況,剪愛公益還組建了「老兵記憶日托所」項目,計劃在老兵家門口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日間照料和腦健康訓練,建成了儘早干預阿爾茨海默病的系統方式,幫助退伍老兵們及早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其主要方法為自主研發實踐的長者體腦激活綜合干預療法,生活化的干預融合了腦科學、運動康復學和心理學,具體服務包括從心理情緒,身體肌能,飲食營養,認知能力,社會交往等多維度激活長者的自驅能力,2019年,所有經過干預的長輩全部轉歸,成效明顯。 

「老兵記憶日托所」引入專業人員,除了在線下為老兵提供日間照料、普及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知識,還為55歲以上老兵建立腦健康檔案,從而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曾經,他們保衛過我們。 

現在,我們來保衛他們。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