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黃金十年結束了

隨便聊聊。 

這個話題本來是公司內部討論創業環境的,但我頗多感悟,隨手寫篇短文。 

我從2000年從湖南到廣東闖蕩,現在剛好二十年整,因為親身見證和經歷了很多人的發家過程,對時代大潮的變遷有很多血淋淋的體會,說一點小感想。 

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創造財富、獲取財富的那一波人,還是港台新日韓來投資建廠的為主,利用廉價勞動力和中國穩定的工人獲取剩餘價值,收穫了大量財富,我剛到廣東時,模具老師傅教我分辨各個工廠的好壞,他總結得很簡潔:新加坡的工廠最好,什麼都按勞動法來;日本的次之,還不錯,對工人比較守規矩;韓國香港的還可以,能守規矩就盡量守規矩,不守規矩的大家也忍了;台灣的比較差,常有各種小伎倆欺負工人。 

還有一部分工廠,進了廠就沒收了你身份證,讓你累死累活干一年,還不給你發工資,也不准你辭職,這種叫黑廠,保安會動手打人,幫黑廠主鎮壓工人,在1900年代到2000年初還有,後來才慢慢消失。 

根據我師傅的總結,黑廠以本地人居多,那時候本地人剛創業,沒錢,就只好搞黑廠,沒辦法,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血淋淋的。 

香港人台灣人有時候對大陸人的優越感,是他們認為當年他們來大陸投資,才有大陸今天的繁榮,其實這是一種經濟關係,是互利互惠,香港人台灣人來大陸開廠第一目的是來賺錢的,不是抱着拯救大陸人這種想法才過來的,他們確實也賺到錢了,更享受了長達三十年左右人上人的生活,福報夠了,就不要抱着什麼道德優越感來看待當年的投資。 

經濟關係就是經濟關係,大家都只是在系統里共生,有莫名其妙的道德優越感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 

就像今天我們去越南緬甸投資也不要有什麼道德優越感,賺到錢就好好回來,不用站起來指着越南人緬甸人的額頭,說要多謝我們拯救你。 

2000到2010年中國市場繁榮,民間賺到錢的一般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這些人下海比較早,完成了早期的原始積累,像東莞虎門這塊,很多人就是踩着縫紉機賺到第一筆錢,然後到黃河批發市場買檔口搞批發,前店後廠模式,老闆跑業務老闆娘管財務,幾十個工人在烏七八糟的車間里幹得黑天暗地,這裡又跑出來一部分人出來做品牌,那時候做品牌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批發,傳統辦法就是先註冊一個牌子,搞一套VI和SI,開兩家形象店,再簽一個當紅明星做代言人,帶着明星到服裝展會遛一圈,就能簽一大波加盟商。 

這些加盟商就成為品牌的基石,品牌方後面搞好每年兩次訂貨會就能賺錢。 

那時我在這種公司負責企劃部,工作之一就是給這些代言人拍畫冊打雜什麼的,目睹了好多這種類型的公司從生到死的過程。 

像中山古鎮的燈具、東莞厚街的傢具、海寧的皮草、義烏的小商品等等,都是屬於這一代人的賺錢故事,還有在華強北悄悄搞走私的、或者做外貿的,這些財富屬於60、70後生人,起家還是得有一小桶資本金才行。 

最最精彩的其實還是2010-2020年這十年,這是屬於中國年輕人的黃金創業十年。 

2010年我28歲,已經十分焦慮了,很想干一(duo)番(zheng)事(dian)業(qian)。 

我那時候主要深圳廣州兩頭跑,學習別人是怎麼發家的,發現很多年輕人已經白手起家,大把大把掙錢。 

大多數年輕人起家時身上就一兩萬錢,其實就是存了兩三個月的工資,他們大多文化水平並不高,也沒什麼人脈,起家時乾的都是別人看不上的行當:開淘寶店。 

淘寶那時候造富速度奇快,很多人是上個月我見他還是個普通的公司職員,或者送快遞的、做保安的,都是看起來毫無指望的職業,突然就賺到錢了。 

2010年認識一小夥子,比我還小五歲,一個月三千塊錢工資,摳摳搜搜過日子,三個月後見他時,突然開了家淘寶店賣女裝,公司十幾個人,一天三萬多的銷售,一個月能賣一百萬,一年後,他的店就能穩定在每天十萬塊錢銷售。 

我問他怎麼發的家,他說他也不知道,就是辭職後不知道幹嘛,開了家店找了個工廠供貨試一試,沒想到這麼火,女裝直通車關鍵詞第一頁當時也只要0.2元一個點擊,獲取有效流量成本極低,一個月就做開了。 

這種二十歲出頭就突然暴富的案例在我身邊接連發生了十幾起,一個個問下來,酸得我人格質壁分離,不過後來我自己也成了淘寶系統的受益人。 

要知道如果沒有淘寶,這批年輕人就只有乖乖上班熬資歷,等到四十歲左右看天命發不發財,結果他們在二十五歲不到時,就擁有了本該在四十五歲才擁有的財富。 

年輕人從來沒有這麼爽過。 

淘寶這塊市場在2009-2013年這四年很容易賺錢,消費者的增長超過了商家的增長,求大於供,2014年後線下大牌紛紛進場,開始日漸艱難,原先創業那一波生意做不下去的,就轉型去做了刷單公司、淘寶客、電商培訓,成為第三方服務商又賺了一筆。 

改變年輕人命運的不僅僅是淘寶,還有微信。 

微信是2011年創立,開始普及是2013年,我記得自己發的第一條朋友圈就是在2013年春,微信那時候好友不限人數,我見過最誇張的一個人微信號里有10萬好友,還全是女生,他賺錢的方法很簡單,在朋友圈發一條賣面膜的信息,就等着收錢。 

連推廣費都不用,比淘寶賺錢還狠。 

2013-2014年那時候市面上到處是微信外掛,可以幫你定位加附近人這種,然後賣面膜賣護膚品一類,很多很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就是從這一步起步做直營,還有的招代理,每天逼着代理押貨發朋友圈,就成了那時鬧得雞飛狗跳的微商。 

微信剛開始忙着發展,沒有時間打擊這些外掛,2015年後微信大局已定,這些外掛就活不下去了。 

2012年微信推出了公眾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又養活了一大波年輕人,此後自媒體開始在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知乎、B站熊熊燃燒,推出了許多知名IP,每個IP背後又都是一個幾十上百人的年輕團隊。 

幾乎伴隨淘寶同時崛起的,當時還有兩條新路給年輕人致富,一條是團購,另一條是快遞。 

2010年左右團購網站開始亂戰,如果你搶先在一座城市先自己搞了個團購系統,拉手網美團網就會上門來談收購,拿錢砸暈你,這個系統並不難搞,主要還是個體力活,得一家一家上門去談。 

2011年拉手網還活得挺好,我當時負責的店在上面是第一波團購服裝的,記得五個坑位好像賣了五十萬銷售額,誰都想不到拉手後面會死得那麼慘。 

因為淘寶單量太大,快遞也處於野蠻生長時代,及時衝進去包下一座城市某個片區的快遞都發了家。 

2010-2020這十年是極痛快的十年,年輕人賺錢的路子太多太野。 

除了上面提到的淘寶、微商、自媒體、團購、快遞,還有拼多多、京東、陌陌、百度、抖音、快手、阿里巴巴、網絡遊戲、58同城、網絡文學、發虛擬幣、在線音樂、在線視頻等等等等。 

光是淘寶就有無數的分支,包含供應鏈、培訓、刷權重、淘寶客等,每一個分支都可以養活幾十上百萬人。

你們現在去看抖音分類各個排行榜,這就是好幾千人發家致富榜,更別說拼多多、京東這種職業賺錢的地方,給全國帶來多少財富的流動。 

很多都是不需要什麼成本就可以進入的行業,門檻極低,一部手機,一兩萬啟動資金就可以,屌絲青年常帶着幾萬塊進去,出來時就成了金光閃閃的土豪。 

2010-2020年這十年,是上天贈送給80-90後屌絲年輕人的黃金十年,這種機會可能再也不會有了。 

因為你回過頭就會發現,這些工作全部都是互聯網行業或者衍生出的分支。 

因為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導致很多中老年富人不知道有這塊市場,Old money守着銀行、藥店、酒店、礦業這些傳統行業掙錢,給了年輕人機會衝進新興領域,New money才有機會成長。 

我當時認識一哥們,2009年剛做淘寶時去見女友家長,對方問他幹嘛的,他支支吾吾說是做淘寶的,對方家長嫌他沒正經工作,逼女兒和他分手,結果這哥們淘寶店後來爆發了,女方家長腸子都悔青了。 

如果我們再把歷史拉遠一點看,會有另一個驚人的發現,就是互聯網產業給中國提供了大量就業,也湧起了一波造富運動,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個機會,其實全世界只有中國跟美國分享了互聯網的主要財富。 

中國一年要賣掉100-200萬輛豪車,以此推算,大概每年至少有100-200萬個家庭進入富人階層。這部分有相當大的比例,估計是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 

而沒有追上互聯網發展的歐洲和日本,則經濟後勁不足,一直在原地踏步。 

中國互聯網最黃金的十年里,又以2010-2016年最為暢快,大家手機里常用的APP軟件差不多都是這個階段崛起的,2016年後各行都開始進入慘烈競爭時代,比如千團大戰殺到最後只剩一個美團,比如大量人群投奔短視頻導致公眾號流量下降,比如網絡遊戲的推廣成本越來越高。 

差不多從2016年以後,互聯網這塊造富場也開始萎縮,給予新人的機會越來越少,這時候才出現了各種偏邪氣的一點致富路子,像在深圳、廣州的寫字樓里,就出現了大量金融盤、博彩、茶葉套路公司,這些公司被當地掃蕩後,又轉到了東南亞,在東南亞接着又被掃蕩了幾次。 

現在誰還想帶着幾萬塊錢去做淘寶,跟自尋死路沒什麼區別了,幾乎每個細分類目都密密麻麻站滿了人,大家都要踮着腳尖才不致於從懸崖上摔下去。 

中國現在頂尖的互聯網巨頭老闆,也幾乎全是名校出身,深度競爭開始常態化,像夢幻西遊最早創始人之一那個技校畢業的哥們,後來身家幾十億的案例,以後不會再有了。 

我認識的淘寶店大佬都三十多快四十歲了,眼看他們也步入中年,互聯網漸漸地也不再是二十多歲年輕人的戰場了。 

隨着互聯網產業步入成熟期,曾經激蕩起伏的年輕人的黃金十年結束了。 

現在我幾乎看到的每一個新興產業,都不太可能再白手起家了,像人工智能、5G這種,都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人脈,歷史可能再也不出現我們這一代這種,一大波人拿着兩萬塊錢就創業成功的故事了。 

那後面的年輕人怎麼辦? 

壞消息是創業確實路越來越窄,好消息是現在年輕人的打工環境跟我們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不僅僅是勞動法的完善,對打工人的保護越來越全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環境變了,我們80後當年給別人打工,老闆個個不把我們當人看,許多老闆把我們當機器、當牲口,2008年我在虎門見過一變態老闆,我們每天免費給他加班到晚上十點,他也跟個神經病一樣只要一進辦公室,就把總監到清潔工一個一個指着鼻子罵過去,這種屈辱的打工感受,95後的年輕人是永遠體會不到了。 

現在哪個老闆敢這樣,95後會動手的,哪個老闆打得過他們…… 

就是創業環境變糟了,但是打工環境變好了,其實一個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是正常的,不可能人人創業的,大多數人還是踏踏實實上班,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樣子。

我現在也不怎麼鼓勵95後去創業了,沒有增量,創業成功的機率變小了許多。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好,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嘛。 

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一個屬於80-90後的奇蹟時代,就此落幕了。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