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在微博上發個付費照片,想看照片要先付錢,一覺醒來賺了480萬,丞丞從人到照片都是自己的,賺錢是睡後收入,這是內循環。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今天工地的磚格外燙手,大家按時起床去單位幹活,賺一點微薄的辛苦錢,從磚頭到攪拌機都是別人的,自己只落下一個勞保手套,這是外循環。
 
外循環別人說了算,內循環自己說了算。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1
21世紀之前,全球的經濟體只有兩類國家,一類是范丞丞這樣的,叫做發達國家,一類是連個手套也買不起的,叫做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也不是白來的,英日美法德意奧,所謂的八國聯軍,人家能躺着賺錢,是因為底子厚,在亞非拉瘋狂掠奪了300年,又一直引領着科技革命,有市場,有技術,有企業,有資本,先發優勢顯著。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苦哈哈的後發國家咋整呢?市場、資本、企業、技術什麼都沒有,怎麼辦?
 
替別人打工唄。范丞丞財大氣粗,今天想修花園,明天想翻別墅,大家幫他拉沙子搬磚頭,接點活來干啊,賺一點小錢,買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工地上自學成才,再慢慢去混片場。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小國和弱國接的這點低端的活兒就是「三來一補」即「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老外把原料運進來,你幫人家加工製造,倒貼環境污染和優惠稅費,再出口到海外。
 
這樣省下了老外的大量時間、辛苦和成本,保證發達國家的「睡後收入」,工人沒事就可以去泰國度假,到瑞士滑雪
 
說的不好聽叫做賣把子賣力氣的,說的好聽點,叫產業轉移。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技術是老外給的,工地是老外搭的,生產的東西都是為了出口給別人用的,這個叫「出口導向型經濟」又叫外向型經濟。但就是這點賣力氣的活,不聰明機靈沒點上進心,你還接不上呢。
 
東亞人最喜歡學習,也想賺錢,70年代起,亞洲四小龍」起飛,幹了20年後,四小龍也想學范丞丞躺着掙錢,於是輪到中國來搬磚了。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中國90年代末大搞外向型經濟也是迫不得已,別看自己有工業體系,但技術、資本、人才、模式都跟不上趟,必須要通過給洋人打工見見世面,補上這一課,別看自己國內人口很多,但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從上到下都沒錢,人口≠市場
靠着外循環,中國一路補課補成了世界工廠,但外循環也不存在誰占誰的便宜,更不是川普吹噓支持了中國40萬億,你那是貨款啊兄弟,正是中國犧牲環境和勞工權益去瘋狂生產,才幫助胡亂印鈔的美國和歐洲壓下去了通貨膨脹,超市裡滿是1個刀的生活用品。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外循環雖然是小國和弱國追趕時代的必有之路,但也有三大問題:
 
一是自己國內生產的東西,尤其是好東西,基本不是給國內人民用的,大家去國外旅遊,買的很多好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的,質量比國內版明顯好很多。
 
二是產業鏈畸形,別人需要你造的產業你才能發展,別人不給訂單的領域,你必然偏科嚴重,像新加坡,除了金融航運,拿不出什麼工業,又如台灣,代工強大,但鋼鐵軍工是個渣,高端技術始終要被人卡脖子。
 
三是抗風險能力不高,就像韓國,是世界經濟的金絲雀,一有風吹草動,韓國就得大跌,搞個薩德,零售和旅遊玩完。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對中國來說,光搞代工生產利潤微薄的初級產品、高端技術在別人手中、經濟動輒受到國際局勢影響,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破解方式是什麼呢?當然是內循環。但你得有兩大必要條件:一是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不然你東西賣給誰,二是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衣食住行你都能包攬。
 
韓國也不想當金絲雀,硬是鉚足了勁幹了個工業體系,從鋼鐵到芯片都能搞,但韓國才1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就5000萬,跟浙江省差不多,狹小的國內市場根本消化不了產能,而印度當年不惜把農民趕進城去形成需求,但工業底子太薄,國內市場沒形成,貧民窟倒造了一大堆。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內循環其實是一個很奢侈的玩意,比外循環要高端多了。外循環只要你願意賣力代工,犧牲勞工和環境就行,但搞內循環,市場、工業、體量,缺一不可。
 
歐洲的很多小國,巴掌大的地方,打造幾個核心企業參與外循環就夠過日子了,像荷蘭的殼牌,瑞典的愛立信,大家假裝不知道內循環這一茬。
 
全世界能玩得起內循環的只有兩個半:一個美國,一個中國,半個是歐盟。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過去中國不是不想搞內循環,工廠是有的,但老百姓沒錢,形成不了市場,經過改革開放40年,邊打工邊學習邊賺錢,需求有了,市場有了,技術多少也積累了,有條件重視內循環了。
 
內循環,通俗的說是中國人找本土企業購買中國商品,尤其是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把利潤留在國內,促進中國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經濟學認為,有了市場和需求,企業的創新和動力就會起來,技術的突破不是難事,一些經濟學家也曾認為,過去中國沒有大力搞芯片,是因為市場沒需求,都忙着溫飽小康,格力、海爾這種小家電企業和恆大這種地產商如日中天。
 
市場是洋人給的,叫外循環,市場是國人給的,叫內循環。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所以我們要深刻內循環的本質,一是,在整體經濟上不被卡脖子,促進外循環的議價權和利潤率,不要光盯着「內字」,覺得我們要閉門造車,內循環好了,面對海外打壓才有招架之力,大王在《歐美搶劫模式到頭,中式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線!》中,已經給大家講過從東南亞到拉美,老美一茬茬割韭菜的玩法了。
 
要是沒有內循環,抖音還想拿300億?等着零成本賣身吧。華為要沒有內循環,小孟分分鐘被送去美國了。
 
二是,促進國內的公平正義,這些年搞外循環,最受益的是沿海與東部地區,GDP10強中,長三角一家獨佔4個,但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沒咋賺到錢,老百姓富足程度和滿意度不如東部,西安成都的受惠程度遠不如蘇州杭州等,要知道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啊,我們在初中課本就學過的。
 
三是,推動產業鏈的整體升級,過去,東部的財政盈餘大量拿去中西部,但現代的高新技術動輒要砸下去的百億千億都不見個響,中西部得內循環起來,增加自己的造血功能,讓東部把財政盈餘拿去砸醫藥,砸芯片,砸人才,搞尖端科技,不然,有點人才都跑過去了。
 
時至今日,雙循環已經是迫在眉睫甚至晚了點,上一次想搞是2015年,但利益集團和內奸攪混了水。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2
 
「內循環」的說法剛提時,贊同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自媒體罵聲一片,理由是,國人沒有錢,需求不足。有困難我們就不去辦了嗎?別說大國博弈,就連企業競爭,也沒有完全成熟的環境啊。
 
當老外都羨慕你的訂單,川普的白宮資本簡直要幫着明搶Tiktok了,我們即使把槍繳了,就能回到他給訂單你賣力20年前嗎?被外循環綁架的韓國,國民的驕傲大宇汽車是怎麼死翹翹的?超級財團三星集團又是怎麼被外國資本控制呢?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但問題是,從企業到老百姓,很多人沒錢啊,怎麼辦?一是收入調節,大規模的扶貧,一個年賺100萬的,不如10個一年賺 10萬的,補充消費能力;二是進口替代,軟件,裝備等,以前依賴老外的,現在採購中國的,把大訂單給中國企業,各種政務雲、數據庫、高端設備用國產,補市場需求。三是降費減稅不解釋。
 
又有人說,我既不是貧困人群,也不管政府採購,但我沒錢消費啊?上面給的機會在股市。針對很多有消費意願,也有持續營收能力,但閑錢又不夠的中產,通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股市,讓一部分頭腦清醒的人賺到錢,再拿去消費買東西,夯實中國的國內市場。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美國那種人均發個1200美元,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撒胡椒面,是低效的扶貧救濟,而中國通過股市「派錢」的方式,明顯要高明的多。
 
中國的股市,一方面是做收入調節,提高人們消費能力,一方面是補企業元氣,上市公司的股票漲了,市值高了,自然有錢去搞研發、做併購、搶人才了,不光自己受益,有技術含量的中小供應商也能跟着喝口湯。
 
因此,這次股市,上頭希望的必然是科技牛,有點技術含量的科技股會漲的嚇人,比如寧德時代、北斗星通,也必然是慢牛,好好工作才是王道,要反覆的洗牌留下意志堅定的。
 
有人說這樣不公平啊,看空股市甚至不買的咋辦?就如同大王的文章從來也沒想讓所有人看到一樣,收入調節從來就不是全民普惠。而大王也不建議大家去炒股而是建議買具體基金,上面派給你的錢,你穩穩拿住就行了,共同富裕也是先富幫後富嘛。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相比之下,股市已經相對非常公平和有技術含量了,且能彌補當年外向型經濟的一個不足,外循環只漲了沿海,廣大中西部地區老百姓和企業都不富。而股市,大家是公平的,中西部人民不沿海也能炒股,軍工、有色這些企業,基本都在中西部,這一輪的股市,必然要大漲特漲。
 
以上就是內循環的總體邏輯,扶貧、股市補足消費能力,擴大國內市場;用新基建、進口替代、降費減稅、股票上漲,奶一口上市公司,升級國內產業鏈。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3
在這個背景下,房住不炒的基調當然不會放鬆。原因很簡單,股市上賺了錢,你要去消費,去花,不準去買房。錢是用來花的,不是用來存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東部發達地區的核心城市,年初是有機會的,因為搶人大戰多少要開個口子,而疫情交織也影響了房價,大王也建議知識星球的好幾位星友在年初低價期上車,股市發動以後,人也搶的差不多了,房市就得先「退居二線」,深圳出台了最嚴限購令。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股市賺了錢,要麼你去消費,要麼你去辦企業,或者投資股權,絕不鼓勵你去買房。
 
對於外循環經濟的最大得益者,東部的沿江沿海城市,暴漲期一輪後會是溫和上漲期,限購政策越來越嚴格,入門門檻大幅度提高,整體會橫盤不動,而大王的文章也講過,東部地區中小銀行的抵押資產70%左右都是住宅,所以房價也不準跌
 
而中西部地區,大王和很多媒體的觀點並不一樣,房價不會因為內循環而迎來一輪普漲,非省會城市有價無市場、乃至長期冰封陰跌的情況就不展開了,即使是省會城市,也只是改善型住宅有機會,大量的剛需性住宅,政府會大量提供,正因為他們產業基礎薄弱,更加不準房市去吸走增量資本,之前去庫存那一撥,他們已經透支的太多了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中期來看,房地產蓄水池的功能並沒有變,機會仍在在東部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集中在高端住宅和小豪宅,每一輪循環都會造就大量的富豪,他們消費花不完,必然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坐着高鐵用腳投票。
 
比如說南京,100人當中就有27個大學生,萬人大學生比例全國第一,年初暴漲理所當然。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區域和股市都是二八分化,賺錢越來越考驗技術含量和躺賺能力了。
 
這就是雙循環,靠新基建、慢牛市、減稅費來增加內循環的底氣,增加外循環的話語權,鎖住房市讓資金流入實業推動產業鏈升級,錢還多的,拿高端豪宅消耗你。
 
總之,利潤要留在國內,消費要留在國內,過去給老外供給的好東西要給中國人消費,而未來的外向型經濟,就不僅僅是外貿服裝廠了,而是大批抖音、阿里、華為這樣的企業。
 
大王都能看明白,全球排名第一的沃頓商學院出身的川普更加能看明白了,凈網計劃恨不得把中國外循環的排頭兵,從華為到BATJ抖音之類的全部打掉,能拖一天就一天。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中國這樣一個當年給范丞丞別墅搬磚的小子,掙了點小錢,每天上夜校自學成才,在片場跑了20年龍套和群眾演員,如今竟然一不留神一身演技,在大片里經常出演男二號,范丞丞當然不能忍啊。
 
你說不會搶男一號的,天天睡着收錢的范丞丞武功廢差不多了,早都不自信了,當然不敢信你啊,丞丞的別墅都有點舊了,而且,你願意回去繼續搬磚嗎?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燙手的磚中國搬了20年,是憑本事喝上對面商店冰可樂的啊。
 
 
4
2000年代,在中國做職業經理人是幸福的。當年,我們是有標杆乃至模板的,做零售的學沃爾瑪,做汽車的學通用,做百貨的學梅西,做手機的學諾基亞,做PC的學IBM,上班賺錢的,你學唐駿學傑克韋爾奇就行了。
 
我們目標可視,未來明確,路徑都是探好的,人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中年危機這個詞甚至上不了百度指數。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而今天,諾基亞消失了,IBM的PC業務早賣了,明星CEO早已風光不再,當年我們認為星光熠熠的老師們從天空跌落凡間,甚至揮舞起制裁打壓的大棒,很多人由此失去了方向,沒有了坐標,一身所學似乎沒啥用處,歸根到底,是環境和語境變了,我們遇到了方向危機和本領危機。
 
大背景變了,個人的成長也需要轉型升級,很多7080乃至90後來說,這一輪的機會,在資本市場、房產市場之外,在產業上,是進口替代、中高端產品、是新國貨之光。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曾經的中國是「緊缺時代」,造出東西就可以賣錢,再往後是「擴大內需」,弄點優惠也能走貨,但在內循環時代下,單靠產品好或價格低的「一招鮮」會逐漸失效,市場競爭就是360°的真功夫硬碰硬。
 
大王給很多企業家一直講,內循環下的好企業,戰略上不但要有鮮明的時代情懷和產業責任,營銷上還得符合中國人的消費偏好,而最關鍵的產品上,要足夠具備性價比。總之,從生產到運營,從財務到HR,內循環時代的企業不能有明顯的短板,全場圓滿,還在某一領域特別突出。

這些,都是具備豐富人生閱歷和工作感悟的70後80後前浪們的史詩機會。 

內循環視角下的股市房市與中年危機

在科技創新暫時沒有突破進展的時代下,我們要面對的將是存量市場的博弈和全面競爭的時代,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成熟,正如余老師說,
成熟是,

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

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

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

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

一種能看很遠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