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一、年年蒙,年年错

最近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和国际油价暴跌,美股经历了巨大的波动,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美股的波动不仅牵动所有投资者的心,甚至让朋友圈无数从没做过美股、更没有通过做空获得收益的小白们也纷纷打开手机对着K线图心跳加速、欢呼雀跃,说实话我对这一现象感到十分费解。 

有关美股泡沫的消息,至少从2011年开始就年年都有,在这里,我找到历年的相关新闻,仅供大家一乐!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每年蒙一次,总有一天会蒙对的😄 

然而在不断的质疑之下,市场发生了什么呢?自2011年以来,美股继续演绎着波澜壮阔的长牛,即便以现在刚刚经历过一轮下跌的水平来对比,现在的美股都是2011年的2.5-3倍高(参考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大量头部公司的业绩也保持快速增长,以科技巨头谷歌为例,其营收从开始喊出泡沫时(2011年)的379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607.4亿美元。苹果、亚马逊、脸书、微软等公司的情况类似。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谷歌营收 2002-2019 

二、真的是水牛吗? 

这一轮美股牛市被无数人批评说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零利率和量化宽松的产物。从2009年3月起算,这轮牛市持续了11年之久,这11年美联储一直都在采取零利率和量化宽松吗? 

答案是没有。

量化宽松在2014年10月后就停止了,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开始加息。也就是说,美国非宽松的货币政策伴随了牛市至少一半的历程,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2017年,美股(标普500)甚至还取得了20%的上涨,苹果、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股价更是在2017年取得了50%的上涨。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纳斯达克指数与联邦基金利率 

另一个问题是:过去十年美股牛冠全球,其他地区市场相比之下表现平平,那么在这期间只有美联储在放水吗? 

答案很明显:不是。 

实际上欧洲、日本的放水力度比美国还要猛得多。日本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零利率状态,如今日本和欧洲都已经是负利率+量化宽松药不能停的状态;作为对比,美联储甚至在2015-2018年连续9次加息、在2017-2019年持续缩表,美联储可能是发达经济体中唯一还对货币政策正常化抱有期待的央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欧洲和日本比美国还宽松,为什么欧洲和日本股市过去十年比美股差这么多呢?

答案是欧洲和日本市场上的公司成长性不足,业绩增长很少,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宽松也很难刺激起来。 毕竟这一轮美股牛市完全是由大量科技公司带动起来的,2009年后凭借移动互联网的繁荣,硅谷和西雅图的科技巨头们实现了数量级水平的营收增长。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科技巨头,牛市的超级驱动力

如果我们把科技股从标普500中去除,那么主要成分股只剩消费、金融、能源等公司的标普500涨幅相比日经225和欧洲斯托克50相比也高不到哪去,可见美股牛市的最重要动力不是放水,而是那些拉动美股上涨的科技股业绩,没有实打实的业绩,再多的水也没用。

三、泡沫在哪里?

任何一个只通过看K线图来判断泡沫的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拉长周期看,过去一百年道指都是上涨的,只是其中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波动,整体来看,道琼斯指数从1900年1月的66点涨至目前的22000点。这样的成绩是由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所贡献的。 

假设有一家公司,它的股价是十年前的十倍高,净利润也是十年前的十倍高,你会因为它十年来十倍的涨幅而认为它有巨大泡沫吗?我相信正常人都不会这样想。 

这家公司就是苹果。而在A股市场上的优质公司(如茅台、格力、招行)也是类似的业绩驱动型,他们比那些靠着概念和估值,高管们动不动就大幅减持的伪科技股靠谱多了。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苹果的EPS(每股净收益)十年十倍

很多人喜欢开脑洞,把中国楼市和美国股市进行强行关联,并指两者是世界级泡沫。但遗憾的是,至少从估值看他们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目前中国热点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普遍在1.5%左右,这个数字倒数对应的PE(市盈率)是67倍(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前的2009年初,热点城市租金回报率可以达到4%,即25倍,估值的上升巨大),而标普500现在的估值只有18倍。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下载一份标普500成分股表格,到里面随机取几个公司出来看财务信息,你都会发现他们的估值根本就不高。比如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他们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7、20、24、10倍。 

这四家公司是什么概念呢?他们是地球上最顶级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广告、芯片公司。 

他们的护城河深到了什么程度呢?深到没有他们你的生活就无法进行。不信?那就想象一下没有Windows/ Mac系统、没有Office、没有英特尔酷睿CPU、也没有iOS和安卓系统的生活是怎样的。

而在创业板,那些二三流的、三五年后不能确定还是否存在的、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同类公司,估值可以比他们还多一个零甚至更高,美股是贵是便宜,明眼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四、市值与GDP比例 

有不少小白特别喜欢用美股市值和美国GDP做比值,并且以此作为衡量泡沫的标准,这个算法简单清晰而且看上去也很专业(仅仅是看上去)。2019年底美国市值比GDP大概在140%,目前大概在110%,仍显著高于该理论提出时所说的70%-80%的合理区间。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美股市值与美国GDP比例 

其实这就是巴菲特指标,但今天的引用者并不高明,因为巴菲特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这一说法,而且他本人近些年也不再提及和践行这个理论,因为它已经失效了。巴菲特开始大举建仓苹果时,这一比例也高达120%,但苹果成为伯克希尔最成功的投资,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过可口可乐,成为巴菲特赚钱最多的股票。

近期,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最新资料显示,在这轮下跌发生后不久的2月27日,巴菲特还斥资4530万美元,以平均每股46.4美元的价格买入了从高点下跌20%的达美航空;3月3日,巴菲特又斥资3.59亿美元增持纽约梅隆银行,相信他有更多操作在短期内还会被陆续披露出来。

巴菲特曾经的指标之所以在今天失效,有三个原因:(1)经济全球化、(2)海外公司赴美上市、(3)无风险利率降低。 

(1)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美国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地,以美股最大市值的苹果为例,从供给端的产业链到需求端的全体消费者,它早就已经跳出美国国内的限制。其他美股巨头也类似:谷歌和脸书收取全球投放者的广告费、微软收获全球用户的软件和云计算费用、VISA和Mastercard在全世界几乎每一笔信用卡消费中抽取手续费、沃尔玛和COSTCO在世界越来越多城市开设分店,在这样的情况下,拿市值和美国GDP做比值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即使和世界做比值也没有意义,因为这些巨头扩张的动力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更在于在世界经济中瓜分更大的份额,取代传统行业。 

(2)外国公司上市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中概股的业务重点几乎全在中国、为中国贡献GDP,但他们却在为美股贡献市值,光一个阿里巴巴就有5400亿美元的市值,大过所有A股上市公司,相当于美国GDP的2.7%,而包括阿里在内的中概股也只是美股海外公司的一部分而已; 

(3)无风险利率的降低会让股票拥有更高的估值,这是一个常识。毕竟利率如果够高,投资者直接选择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会去冒着波动的风险投资股票。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经过两次大幅降息后的利率仅为0%-0.25%,回到历史最低水平;在巴菲特叱咤风云的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大多数时候的利率都在5%以上,甚至常常达到10%以上。所以今天市场的估值高于上世纪大多数时期,从利率看是说得通的,不必当时更高反而显得奇怪。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联邦基金利率 1955-2020

五、真正值得关心的事 

综合上面几个部分的阐述,我们现在根本不用为美股担心,恰恰相反,如果你是中长期投资者,目前的美股具有相当高的投资价值。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从技术上看(涨跌20%作为牛市和熊市标准),这一波美股下跌以史上最短的时间终结了史上最长的牛市;而过去这轮牛市起始于2009年3月11日,终于2020年3月11日,正好十一年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美股真的有泡沫吗?

史上创出熊市的时间长度

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到类比,这一轮美股下跌不是2008的类型,而更像1987年,即长牛过程中的一次短时间的、快速的下跌,之后回到理性上升的轨道,因为疫情是短期的,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都已经证明,只要足够重视,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情。3月14日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后美股暴力上涨,说明投资者很清楚这一点,对于在认真状态下的美国和世界都有信心。

当然,有价值不一定代表立刻上涨,在面对美股市场时不应该有侥幸与投机心理,不要试图孤注一掷地抄到最低点、也别加杠杆。如果能做到这些,合理的估值和深厚的护城河决定了时间站在投资者这一边。我们甚至在投资之后不需要看每天看行情,如果因为投资搞得自己心事重重以至于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无论最后收益是多少,对你而言都是赔本的。

当然,未来并不是万事大吉,我们真正需要关心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当宽松用到极限时,我们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个时间点可能不会很快到来,只要通胀保持在低位,全球央行作为市场真正的规则制定者和玩家,理论上宽松就没有极限。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一直在挑战宽松的极限,他们早在1999年初进入零利率,但零利率不是日本的极限,因为他们还可以负利率、还可以QE(量化宽松),QE过程中买债券不够甚至还可以买股票,或许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操作在后面。如果未来什么时候通胀开始束缚宽松、同时经济又需要宽松时,才是变局到来的时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