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一】

1940年9月2日下午3點,羅斯福總統在華府辦公室里扶了扶眼鏡,難掩內心激動,10秒鐘之後,他將簽下一份重要文件,改寫自己國家的歷史。

從此,美利堅合眾國將從列強之一成為唯一。

 “為挽救瀕臨崩潰的英國,美國將向其提供五十艘一戰時期的老舊驅逐艦,作為回報,英國設在大西洋及太平洋的一系列海空軍基地,從此將歸美國所有。”

 儘管還沒獲得國會的認可,總統依然在這份協議上籤上了名字。

 他確實迫不及待。

 在此之前,美國連北美洲都不算真正坐穩。包括1898年從西班牙人手裡搶來的基地和夏威夷在內,真正意義上的海外基地不過10來個。就連墨西哥都在蠢蠢欲動,試圖收復從加利福尼亞到得克薩斯,那些被美國佔領的土地。

 “這項交易將成為自路易斯安那購地案以來,強化國家安全最重要的行動”。羅斯福總統忍不住放下豪言壯語。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案,讓20歲出頭的屌絲合眾國,一下子土地倍增。而這次從英國人手裡獲得的基地,北起紐芬蘭南至圭亞那,租期長達99年。在未來的一個世紀,美國擁有了橫跨全球的權力。

 美國海外基地1.0時代正式開啟。

 與英國人的協議實錘後,美國人在海外基地之路上再也停不下來。先是在西太圍剿日本人時,但凡尺寸合適的島嶼,統統鋪上了供B29轟炸機起降的鋼板。戰爭勝利後,為了在歐洲抵擋蘇聯的鋼鐵洪流,數百個基地在西德和意大利拔地而起。而到了朝鮮戰爭,美軍海外基地數量再增40%。

 到1960年,美國已經與72個國家簽定了共同防禦條約或者行政安全協定,這使得美軍在全球都有基地可用。隨着第二年正式出兵越南,基地數量又再增20%。到了1960年代中期,美國在全球已經擁有375個大型海外軍事基地,外加三千個小型軍事設施。從位置上看,大多數基地都能從東西兩側,有效包圍兩大紅色政權,這種鉗形夾擊的格局是二戰之後30年的主流。

 1970年代,中東成了美蘇掰手腕的新地緣。在這之前,通過支持以色列、沙特和巴列維王朝統治下的伊朗等中東豪強,美國在這一帶咄咄逼人,但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推翻(見《伊朗舊事》),蘇聯空降兵在喀布爾降落,美國的整體戰略被迫在東西包夾的基礎上加上了中路強推。

 時任總統卡特一時被逼急了:“企圖控制波斯灣的任何外來勢力,都將被視為美國的敵人。”

 逼急了就開始發力,美國海外基地2.0時代開場。

 除了伊朗,整個中東世界都出現了美軍基地,規模遠超此前的西歐、亞太。這些基地供“快速部署部隊”使用,以保障中東的石油供應(聽話,按我指令好好供油,不聽話要挨打)。這隻“快速部署部隊”,現在被稱為“美軍中央司令部”,它與歐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並列,操盤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以及數十次軍事衝突的。另外,美國海軍還會長期在波斯灣至少保持一個航母戰鬥群——這就是一個海上基地。

 除了基建規模的升級,2.0時代有着更深層次的蘊意。在1.0時代主要為遏制敵人,而2.0時代主要為佔領資源。這一點與從古埃到大英帝國的歷代強權別無二致。掌控足夠的土地、資源和市場,就能成就一番霸業。

 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全球美國海外基地,德、日、韓、意數量排名前四)

 【二】

1945年,德國戰敗,幾百萬德國人在廢墟中找吃找穿,美國大兵們則正在忙着搶佔房、車,以及金髮碧眼的雅利安女郎——當時很多德國女人為了一塊麵包淪落為娼。其產生的負面效果,是1945年6月,不足6%的駐德美軍染上了性病,15個月後,數字上升至30%。

 五角大樓趕緊找來軍嫂們救場,不過讓軍嫂跟大兵們擠在軍營里很不現實。於是,商場、學校、幼兒園、快餐廳、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統統建了起來。不久,兵營變成了標準的美國小鎮,人們稱之為——“小美國”

 德國小城拉姆斯坦擁有10萬人口,離它不到兩公里,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美國”——拉姆斯坦空軍基地。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中,80%的官兵、武器和補給都從這裡送往戰區。基地佔地面積與北京六環相當,5萬名美軍、文職人員和軍屬聚集在這裡,為此,這裡修了一座鳥巢體育場大小的購物中心,和相當於5個鳥巢大小的宿舍樓區。

 這裡相當“美國”:有保安的社區、寬敞的公園、比本地商場更物美價廉的購物中心、快餐廳、18洞高爾夫球場,如果懶得搭巴士,你還可以把老家的車免費運到這裡代步(甚至還有補貼)。

 位於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和韓國的韓福瑞營區規模與拉姆斯坦相當,而即便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數萬軍人同樣享有健身中心、泳池和商場。

 “小美國”雖好,但大興土木確實“勞民傷財”,又很容易被人針對。從小布什政府起,軍方便不再在前冷戰地區興建“小美國”,而是專註於搞“前進作業點”,這是種更靈活的中型基地。它們部署在像保加利亞這樣,曾經向蘇聯交保護費的國家,以及原本並非戰略要衝的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這裡建築緊密,生活類設施不多,幾乎看不到軍屬。也正因此,官員們堅稱它們並不是基地,“我們只是去人家那裡‘作業’罷了。”

 洪都拉斯的索托卡諾空軍基地就是五角大樓越來越喜歡的“前進作業點”。洪都拉斯憲法禁止外國軍隊駐紮本國領土,美軍官員們便統一了“美國在洪都拉斯沒有基地”的話術。如果被討厭的記者拍照追問,也只說基地是臨時性的(嗯,“臨時”30多年了已經)。同時,官員還會解釋,“我們只是洪國空軍學校的客人”,那個,空軍軍校的洪都拉斯人不到300,而美軍工作人員有1300,這個客人數量是不是有點多啊?

 無論大型的“小美國”,還是中型的“前進作業點”,都有點樹大招風,周圍民眾總會因為環境污染、騷擾周邊女居民(用騷擾兩個字已經很客氣了)、坑所在國的錢和物資之類的事情搞遊行。所以更輕便的第三類基地便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其官方名稱“安全合作據點”,俗稱“蓮葉”

 “蓮葉”只有少數軍人或承包商可以參與其中的運營。雖然相當低調,但是無人機、偵察機、各種高精尖武器,卻都存放其中,以備被派遣來的部隊隨時使用。同時,蓮葉遍布極為廣闊,一旦有突發情況,美軍可以藉此衝到世界任意角落,扮演21世紀的全球機動騎兵。

 目前,“蓮葉”已經遍佈於南美、非洲和東南亞。軍方原本指望“蓮葉”及其他小型基地可以避免鬧事群眾前來抗議,但只要是軍事設施,就都會傷害到周邊的百姓,與規模大小無關。 

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鳥瞰“小美國”——嘉手納空軍基地)

 迫於輿論壓力,冷戰後的歷任總統大部分都會說一些裁撤基地之類的場面話。但真實情況是,這邊裁了一個,那邊又冒出來一個。想搞明白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來算算賬。

 維持數百個海外基地和數十萬海外駐軍,到底要花多少錢呢?近幾年五角大樓提交給國會的“海外費用摘要”顯示,這一支出大概在200-300億美元之間,我們折中取250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司法部整年度的預算)。但真實情況很可能和這一數字不在一個數量級。

 有經濟學家曾估計,每年花在海外基地和部隊的實際費用為2500億美元。依據國會指示,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全球其他地區反恐作戰所產生的動輒10億美元的費用,不計入“海外費用摘要”。但即便把反恐作戰費用扣除,數字也會在1500億美元以上。

 那麼,巨大的差額從何而來呢,這就要說到前面提到的,“在洪都拉斯,美國並沒有基地”這樣的文字遊戲了。

 除此之外,基地當中民用設施的興建,相關非軍事人員的補助和津貼,打着禁毒、人道及環保項目的名義搞軍事行動的開銷,也不被列入其中。總之,雜項跟爛賬多得算不過來。

 總體來看,雖然近年來軍費已經下降,但加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作戰地區的基地和部隊費用,美國在全球基地的總開銷仍將達到2000億美元量級(俄羅斯2018年政府財政總收入,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而考慮到經濟學家所謂的“溢出效應”,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放大。

 如此巨額的資金流出,到底是誰得到了好處?

 民間流傳的說法是,自911事件至今,五角大樓把大約5000億美元的海外項目外包給了民間公司,這筆錢絕大部分用在了海外基地。受到前面所說的財務混亂的影響,實際的總數應該還會更高。而這筆錢的1/3,被頭部的十家公司所瓜分。前哈里波頓子公司KBR(小布什政府的副總統切尼曾在此公司擔任CEO),英國石油公司BP,都是其中的代表。

 涉及到工程開發這種資(回)源(扣)驅動型的行當,全球狀況都差不多。沒人競標都能得標,財務造假等等現象,大家都見怪不怪。即便財技拙劣、有滿滿的作弊前科、名聲臭大街也無所謂,只要維繫好核心資源,下一次依然能中標。

 因為貪腐的事情,國會專門成立了“戰時項目外包特別委員會”。據這個委員會披露,光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有600億美元在內外勾結中被無謂消耗。委員會曾起訴一些官員,罪名乏善可陳:這些人一方面收受現金、禮品賄賂並接受性服務,一方面向承包商提供內線消息並協助虛報款項。

 靠回扣搞定了採購負責人後,也需要顧忌一下實際用戶的感受。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對外包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加SKU。名義上,硬件、作業和維護、食品、燃料、安全五項服務是外包的重點。但本着一切能外包的都盡量外包的原則,大到在中美洲蓋健身房,小到在韓國買種花用的土,統統都可以交給外包商。下面隨便舉幾個採購清單上的服務或商品,它們是:修建水泥人行道、交通訊號燈、打印機墨盒、淋浴花灑、蟑螂葯、playstation4、烤串用的爐子。

 外包商很精明,他們清楚只是維繫好了採購負責人和用戶還遠遠不夠,因為真正的核心資源在國會裡。所以每當國會議員選舉,贊助費才是最硬核的公關費用,但具體的數字,可能只掌握在CIA手裡了。這筆錢絕對不白花,暗地裡的保護不說,明面上來看,軍工企業的有效稅率為10.6%,低於大型企業平均的12.6%的稅率。 

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2012-2014年,美軍軍費支出)

 【三】

“蓮葉”似乎將成為全球反恐時代的主流基地形態,但是數百個大中型基地暫時還不準備退出歷史舞台。除了要承載超過50萬軍人和軍屬的吃喝拉撒(其實軍屬比軍人要多很多),大中型基地已經與所在國社會,甚至全球人口就業等問題捆綁在一起。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了解大中型基地裡面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

 美軍基地大部分人收入水平相當可觀,最高級將領的工資是大頭兵的10倍(波音CEO的工資是底層員工的幾百倍)。軍官還是以白人居多,但軍中各有色人種的關係也算和諧。

 絕大多數基地中,有一個特殊的族群,即所謂的“第三國國民”。他們多半是菲律賓人,無論煎肉熬湯、拖地板掃院子、還是鑿牆通下水道,都可以交給他們。菲律賓人只能住在擠着四張上下鋪的小宿舍里。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傷亡率更高的地方,有7萬名國際民工,成為五角大樓的隱形後勤大軍。在這裡,孟加拉人燙熨衣服、肯尼亞人開車運送冷凍牛排、波黑人修空調,印度人提供摩卡咖啡。低端工作都交給了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

 吃牛排、喝咖啡、打球、購物,生活看起來與真正的美國小鎮沒區別,但這裡畢竟還是軍事基地,無論軍人還是軍屬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首先是陣亡,尤其是女軍人的陣亡。占軍隊15%的女性軍人,卻佔據了陣亡榜單的大多數。這禮拜,還在“小美國”一同購物擼貓的女戰友,下禮拜就可能陰陽兩隔。

 其次是歸屬感的缺失。二戰後的二十年,軍嫂們雖然被允許陪同男軍人進駐基地,但那會兒基礎條件簡陋,她們大多因為無所事事,變得敏感愛找茬。後來女權運動興起,五角大樓為處理家暴等婚姻問題出台了政策,軍嫂們可以領取子女贍養費,孩子還可以送到託兒所,後期她們還可以優先應聘基地文職工作。但因為工作技能的缺失,她們的收入要比常年工作者少40%(就是打零工的命)。而在學校,頻繁轉學的軍二代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擾。

 最後,因為軍規的限制,基地與全封閉式學校或者監獄類似,吃喝拉撒都要受到管理。基地里會形成所謂的太太團,定期聚會中,太太們需要以丈夫的職級來確定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如果做出與自己地位不相稱的事情,就可能會危害到丈夫的仕途。

 太太團尚且受到如此的限制,軍人本人就更為嚴苛。年齡或者職級不符合要求,不允許結婚生子,同性戀行為更被明令禁止,但軍隊里總有人熱衷於搞基。

 美國的大小心理諮詢診所中,曾經在海外生活的軍人及軍屬,諮詢需求是普通人的幾倍。所以即便“小美國”從功能上對美國小鎮的還原度高達100%,大家在裡面過得還是並不開心。

 不開心的不只是基地裡面的人。住在基地原址的原住民,才是最悲慘的群體。

 1900年至今,在美國本土之外,軍方有近百次為營建基地趕走原住民,這種情況在環太平洋地區極為普遍,無論巴拿馬還是阿拉斯加。人數最多的要數沖繩,20萬島民不能回家,他們在推土機和刺刀下失去了家園。

 這種跡象在21世紀並沒有停下的苗頭。2006年,駐韓美軍為了強化首爾以南的力量,想要擴建前面提到的韓福瑞營區。乖巧的韓國政府動用了強制徵收權,從大秋里附近地區徵收了一塊相當於北京六環面積相當大小的農田。老實的農民們被激怒了,他們選擇拿着鋤頭和鐮刀保衛自己世代耕種的土地,政府出動軍警強制執行拆遷。鎮暴警察保護推土機和拆除大隊進入大秋里,痛毆抗議農民。同時,他們摧毀了一所學校、破壞農民的稻田和灌溉系統,許多村民還要繼續硬剛,政府幹脆派出軍警用鐵絲網把全村圍起來。

 2007年4月,最後一批村民終於被迫撤走。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說,“我止不住淚水,心都碎了。”

 韓國還保持着一項記錄——美軍在海外買春最多的國家。這裡擁有全球第三多的美軍基地,法理上,朝鮮戰爭並未結束,所以美軍無法像其在全球的大部分基地一樣,大建家屬樓,讓官兵把老婆孩子接來同住。

 1950年9月,聯合國軍正式加入朝鮮戰爭,據《釜山日報》報道:“為報答盟軍的付出,市政府已批准建立聯合國軍基地村,內設慰安所,市政府呼籲廣大市民多予配合”。1950年,整個韓國出現了十八個新的基地村。

 巔峰時期,每50個15-40歲的婦女中,就有3個賣淫,而他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美國大兵。

 現在基地村的數量是180個,每個基地村中,都有上百個打着“果汁店”名義的性交易場所。果汁店門口“韓國人禁止入內”的招牌,清晰地說明在這裡,真正享有主權的是美軍當局,而不是韓國政府,性工作成為基地村支柱產業之一。

 1990年代,已經躋身亞洲四小龍,並通過主辦奧運會而提振國民士氣的大韓民國,感覺自己“專為美軍拉皮條”的形象,與自己期許的人設實在不符,政府終於下決心不再讓自己的女性淪落為基地村裡的玩物,隨後菲律賓和獨聯體的女子迅速填補了本地女性的空缺(如果結合《雙面君王》那篇文件來看,菲律賓實在太失敗了)。

 韓國政府向相應國家的女子開放了所謂“E-藝人”簽證。通俗來說,就是韓國政府引進性工作者的特殊通道。

 人販子以成為歌手或者舞者的幌子,先假惺惺地向這些國家的女性索要能證明其有歌唱能力的磁帶,後面的強制體檢才是實際上的重點,只要沒有被查出HIV或性病,拿到簽證沒有任何問題。此外,人販子會收取不菲的費用,並“好心”地告訴女孩們可以通過後續工作的工資來償還。但事實情況是,各種亂七八糟的僱主會巧立名目收費,從本就不高的薪水中扣錢,讓他們永遠欠債,不得翻身。

 千里迢迢來到韓國的女孩們最後被帶到“果汁吧”—酒吧原本是官方的性交易場所,後來韓國政府為了聲譽組織“嚴打”,酒吧搖身一變成為“果汁吧!”,在這裡買一杯20–40美元的含酒精果汁,就可以和女郎打情罵俏20分鐘,時間到了媽媽桑會要你再買一杯,消費滿150美元後,大兵就可以帶女郎出去。要是你性子比較急,也可以進門就直接拍下150美元。

 “果汁女郎”們一般住在樓頂的鐵皮房中,幾乎每餐只吃方便麵。護照被老鴇扣着,女郎們不懂韓語,無力求救。有人曾經嘗試逃離,一些人被抓起來丟到監獄然後驅逐出境;更多的人還沒被警察逮到,兇狠的債主就先把她們逮住了。也會有部分人品較好的大兵為女郎“贖身”,使其成為自己的“長期女友”,不少人甚至結婚生子。但是這種故事常常以始亂終棄,拋妻棄子而結尾。

 基地軍官們一邊喊着不鼓勵性交易,一邊卻把安全套直接發到士兵手裡,85%的美國大兵,都承認曾經與果汁女郎發生交易(可能另外15%偏愛搞基)。根據前幾年的數據,每名美國大兵月收入3800美元(很高了),150美元一次的果汁消費,對他們來說完全在承受範圍內。

 軍官們默許甚至公開支持手下尋花問柳,縱容下去的副作用是很多大兵會不滿足於買春,基地周邊的無辜民眾、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女戰友甚至男戰友都會成為被下手的對象。

 久而久之,美軍內部形成了嚴重的性侵文化,根據國防部防止性侵中心公布數字,美軍內部在2013年至2016年會計年度間,性侵害指控超過2萬件,平均每天13起左右。其中美國陸軍的性侵指控多達 8294 件,海軍有4788件,陸戰隊有3400件,空軍則有8876件。2016年美軍內部性侵程度達到了“巔峰”!軍隊內部性侵舉報達6172件,創歷史新高。2016年共有1.49萬名軍人遭遇從撫摸到強姦等不同形式的性侵和性騷擾。

 美國海軍的“佛羅里達”號潛艇艇員甚至編纂了一份女艇員名單,根據吸引力等級對她們進行排名,這份調查報告長達74頁,簡直是一份露骨的“性侵名單”。

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菲律賓果汁女郎 vs 非洲裔美國大兵)

 【四】

在洪都拉斯和菲律賓試點成功後,“蓮葉”在非洲遍地開花,在此之前,非洲不過是五角大樓眼中的雞肋。2007年成立非洲司令部之前,美軍甚至在沿用二戰時期的架構——由歐洲司令部兼營非洲事務。新世紀之前,美軍在非洲最大規模的介入發生在1990年代初,2500名軍人參加到聯合國對索馬里的人道主義救援中,後面的橋段大家通過《黑鷹墜落》應該都知道了,1993年美軍在摩加迪沙遭遇重創,隨後迅速從索馬里這個是非之地跑路,之後再也沒派過人到非洲作戰。

 911事件後,五角大樓的老爺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開始規划著在吉布提設置基地。這裡可以覆蓋中東和大部分非洲地區。幾年後,以每年3000萬美元的租金,美軍在這裡圈了一塊北京三環大小的地皮供4000多名官兵使用。

 非洲人民並不喜歡美國人,南非和阿爾及利亞聯合另外15個國家,明確diss美軍非洲司令部。而除了利比里亞,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老美把非洲司令部設在自己的國家。為了大家面子上過得去,五角大樓還是把非洲司令部設在了德國斯圖加特。

 未來,美國很可能打着人道主義的牌子,試圖控場整個非洲大陸的戰略資源,阻礙中國的非洲戰略,也順帶着壓治一下法國這樣的老牌非洲殖民強國。

 從911到現在,美軍在非洲已經投入了500多億美元——上百個“蓮葉”已經遍布20餘個國家,並且,每個“蓮葉”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擴張為大型基地。每天,至少10000人在非洲活動,足跡遍布54個國家中的50個。駐軍人數和活動強度,已經超過作為後花園的中南美洲。其實,中南美洲的“蓮葉”也不少,因為在這裡和東南亞,美國同樣將與中俄激烈角逐。

 與前輩基地相比,“蓮葉”的作用不僅限于軍事,它等於開掛搞了一個地圖全亮,直接監視所在國的一切活動,經濟和政治意義甚至超過了單純的軍事意義。另一個重要影響是,所在國的軍事系統將融合進美國軍事體系之中。如果結合美國試圖固化國際格局,阻礙強勢政權崛起的一貫策略,“蓮葉”將和更多的獨裁、貪腐、暴力的政治勢力甚至流氓團體合作,幹掉那些不聽話的政權。

 【五】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包圍在中國的各處基地,對中國影響巨大。

 關島基地群

 關島位於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距台灣海峽、南海、朝鮮半島距離均為3000千米左右,在太平洋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地群中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最多可容納150架B52,由此起飛的美戰略轟炸機在12小時內打擊亞太地區的任何目標。同時,這裡擁有美軍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核潛艇基地,和可容納180架飛機的海軍航空站(海軍航空兵在西太平洋主要的偵察和反潛基地,也為航母艦載機和海軍飛機提供保障)。此外,海軍在關島設有控制站,依託海底電纜和衛星通信,與印太地區的艦艇保持聯繫。

 然而,來自東風快遞的威脅讓關島基地很是不安,“一旦基地被中國戰略導彈瞄準,美軍須分散到小型基地上發起行動”。所以,在距關島200千米遠的塞班島、天寧島都出現了“蓮葉”。五角大樓認為,衝突爆發時,小島上的“蓮葉”或許可為美軍的干涉行動提供足夠的裝備和物資準備。

 東亞基地群

 美軍東亞基地群,以日本橫須賀為核心,擁有超過200個各類軍事基地。美軍常駐或戰時可以使用的港口多達30個,可容納各型艦船1300多艘。作為美軍戰略的第一梯隊,第七艦隊就部署在中國的家門口,其司令部就設在橫須賀,而且還帶上美國常駐海外的唯一核動力航母編隊。一旦台海有事,它在48小時之內即可趕到。

 美國空軍在海外最大的作戰編製叫“航空隊”(相當於我們中國空軍 “一個軍”),在全球一共部署有6個。而其中的1/3——駐日美軍第五航空隊,駐韓美軍第七航空隊,上百架F22和F35就堵在中國的家門口。陸戰裝備方面,薩德、“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和AH-64D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已被部署到朝鮮半島。

 東南亞基地群

 菲律賓曾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軍事盟友,以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為中心的東南亞基地群,原為美“島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但1992年11月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交還菲律賓後,美國喪失了“島鏈”中這重要的一環。然而在2014年,兩國依然達成《菲美加強防禦合作協議》框架性協議,美國在菲律賓的海軍和空軍基地重新駐紮。2016年,菲律賓官方曾表示,願向美國提供五座空軍基地、兩個海軍基地和一個陸軍叢林戰訓練營。

 杜特爾特上任後,菲律賓的態度出現了逆轉。2017年,菲政府拒絕了美國在離南海爭議海域最近的巴拉望地區建設空軍基地的提議。雖然顧問們竭力建議他維持《強化防務合作協議》。但杜特爾特實際上還是“撕毀”了該協議(老杜腦子還是很清醒)。

 在此之後,中菲關係進一步發展,2018年,菲律賓居然會請來中資企業在曾經美國駐菲空軍基地上建立起了一個開發區,並且這個開發區價值20億美元的。數字之下,是菲國不可逆轉的政策傾斜。

 中亞基地群

 “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噱頭拉攏各斯坦國,當地政府出於同情,同意美軍建立軍事基地或開放領空。隨着時間的推移,“反恐戰爭”的實質暴露出來:以CIA為首的西方情報部門以”反恐”為借口,陸續進駐中亞各國。特別是美國也依靠”反恐”大旗,取得了過去根本不可想象的中亞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同時,美國還暗中向中亞各國輸出原教旨主義,並企圖在各國實施顏色革命,中亞各國的政局一度動蕩,我國西北的自治區也受到了這波風潮的影響。

 2017年,美軍特種部隊襲擊了阿富汗某處塔利班監獄,救走了40名IS高級成員。這讓美軍的目的再一次曝光:顯然,五角大樓是不會甘心撤離阿富汗的,即使撤離,也要留下IS到處搞破壞。

 斯坦國面對美軍一手訓練的IS武裝,顯然缺乏必要的對抗能力。針對美軍臨走之前暗中使壞的行為,俄羅斯勢力重新介入本地區。2018年,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願意與吉爾吉斯斯坦政府討論開設第二個俄軍事基地的問題。2014年,美軍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空軍基地關閉,該基地距離俄羅斯在吉爾吉斯斯坦的軍事基地僅有數十公里。

 美國海外基地的故事

(美國在亞太的主要軍事基地)

 【尾聲】

 從“小美國”到“蓮葉”,這種為了維繫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貧富格局,替極少數人謀取私利,無情踐踏人民權益的軍事載體,不可能永久維繫,在它們背後,曾經的世界霸主正愈發保守和孤立。如果足夠自信坦蕩地擁抱世界,又何必靠基地去撐起霸權,美國的海外基地會同從荷蘭、西班牙、到英國這些曾經的世界強權所建立的堡壘要塞一樣,在國運衰落的洪流中,必然退出歷史舞台。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