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運史


 要搞清楚美國是怎樣的國家,首先要明白,最初的美國是大英帝國的延續。

 我們要順着這個歷史的主幹來聊美國,才能將脈絡理得清。

 在《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里我提到過七年戰爭,這場戰爭本質上是英國與法國搶奪世界第一寶座,那年頭奧地利眼看要壓不住普魯士,就把跟法國的矛盾先放一邊,奧地利公使考尼茨去巴黎找到路易十五心愛的情人,大美女蓬皮杜夫人,經她一頓枕邊風,勸說路易十五達成法奧《凡爾賽條約》,考尼茨這邊一簽完合同,又風風火火跑去找俄國,簽訂攻守同盟。 

英國和普魯士一看情況不對,這是衝著我們倆來的,趕緊抱在一起簽了《白廳條約》,兩邊就此開打。 

雖說和英國簽了合同,但英國隔着千百里地,還有個海峽要游過來,歐洲大陸上就是普魯士對俄奧法三國,普魯士也爭氣,咬着牙以一敵三,打得腓特烈二世幾乎要萬念俱灰時,俄國女皇病逝,新登基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二世的腦殘粉,直接不打了,還把佔領的土地還給普魯士,普魯士死裡逃生,熬成了今天的德國。 

普魯士在歐陸上玩命的時候,雞賊的英國主要只負責給普魯士財力支持,讓普魯士拖住歐陸強國,自己的火力集中在全球各地跟法國死磕殖民地,其實法國跟普魯士一樣是多線作戰,普魯士一打三,法國一打二,既要在歐陸參與圍剿普魯士,還要在印度和北美跟英國玩命,但這時候的英國海軍比法國海軍強大,切斷了法國本土向殖民地的增援,英國有後勤法國沒後勤,法國在各殖民地的軍隊都成了孤軍作戰,甚至淪落到嘗試聯合印第安人一起打英國,最後還是活生生給耗死了。 

最後法國只能放棄了整個印度和加拿大、以及密西西比河以東,英國成了七年戰爭中的最大贏家,確立了全球殖民霸權。 

七年戰爭是在地球上各洲第一次同時對戰,丘吉爾說七年戰爭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場戰爭前,法國整體實力是強於英國的,打完法國就崩了,因為法國財政壓力太大,戰爭時法國每年要花掉3700萬利弗爾,還要給盟軍5500萬利弗爾(開玩笑,替你砍人不要錢啊?),當時法國每年財政收入是3.65-4.25億利弗爾,七年戰爭則一共花費了13.25億利弗爾,還沒算日常開支,1763年戰爭結束後,法國被打得筋疲力盡,之後為了爭口氣又在北美下了血本(後面細聊),導致財政虧空更加嚴峻,1786年法國爆發了金融危機。 

財政問題是社會動亂的根源,老百姓不滿開始鬧事,又逼出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 

法國搞大革命砍了國王和王后的腦袋,嚇得周圍歐洲國家的王室都懵了,有事好商量啊砍國王腦袋這麼狠?不要這麼凶好不好?歷史上可從沒有人這樣干過,不行不能讓法國人把這股風潮帶到全世界。 

攪屎棍英國哪裡會放過這種機會,趕緊在一旁煽陰風點鬼火,帶頭組織嚇壞了的歐洲各國圍剿法國,歷史書上的反法同盟就是這麼來的。 

歷史上一共有七次反法同盟,幾乎次次帶頭搞事的都是英國,所以到了2021年,英國人跟法國人還是各種不對付,互相瞧不上眼,這是祖祖輩輩從百年戰爭、七年戰爭、反法同盟積攢下來的仇恨,德國一戰二戰這麼兇狠的攻勢,都沒有轉移英法互相嫌棄的歷史心理。 

拿破崙在抵抗第一次反法同盟時,在意大利重創奧軍,打出優異戰績,使第一次反法同盟徹底瓦解,第二次法國政府玩不過反法同盟,拿破崙直接政變上台,反覆收拾反法同盟,打得英國人和整個歐洲國家懷疑人生,催生了一代戰神,被弄得神經衰弱的英國人搞到第七次同盟才把拿破崙給摁下去。 

不過拿破崙也是法國最後的高光時刻,從那之後在歐洲真正威脅到英國天下第一的是德國,德國意圖篡位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並讓美國撿了個大便宜。 

英國人防法國、防德國、防蘇聯,最後冷不丁美國衝出來,接棒成為新的全球話事人。 

 文章主題明明是美國發家史,前面卻講了一堆英國跟法國的恩怨,是有原因的。 

因為美洲大陸後面的故事,跟英法有很大關係。 

英法的故事,其實還沒說完。 

法國人開發北美其實比英國人要早,1603年法國人尚普蘭就在魁北克建立了永久定居點(所以今天這裡還是法語區),我們被反覆宣傳的五月花號清教徒到北美是1620年,因為英美控制了世界輿論,許多人自然而然以為是英國人先到,如果英國人先到,就不會有英法爭奪北美殖民地這回事了。 

就是到了1750年七年戰爭前,法國和西班牙佔領的北美殖民地都比英國人多多了,不過英國人此時控制了整片東海岸,進可攻退可守。

美國國運史

法國在北美玩不過英國,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人口不夠,而人口不夠的原因,是英法對殖民地的土改政策不一樣。 

那年頭從歐洲出發,坐帆船要花兩個月時間才能漂過茫茫大西洋到達北美,路上很容易得個病遇個海盜暈個船給人扔海里了,去北美是要冒着很大的風險才過去,英國這邊人過去了插個旗幟地就是你的,馬上就是美滋滋的地主,而法國是給先過去的探險家、軍官分封為莊園主,後過去的就是他們的佃農,這樣法國人就不幹了,虧本的買賣誰做?去的人自然就少,光1641年,去北美新法蘭西的移民只有300人,而去新英格蘭的人有五萬多人。 

另外還有個宗教原因,法國天主教會在北美搞得比在本土還囂張(路易十四需要他們給印第安人洗腦),只接受天主教移民,就更沒人去了,而英國那邊任由大家怎麼開心怎麼搞,這樣一百多年下來,東邊那一小塊地的英國殖民地,人口和經濟都超過了法國,法國人漸漸力不從心。 

英國人對北美殖民地的態度是不聞不問,你們自己到野區發育,老子忙着跟法國對線呢,沒空操這個心管你們,連稅都不收,你們愛咋滴咋滴。 

到七年戰爭結束時,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北美已有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北部搞工商業、中部產糧、南部搞大種植園,人口達到了250萬。 

七年戰爭中,不止法國人燒錢,英國人也燒得慌,一共燒掉了1.6億英鎊,因為有37%靠國債募款,英國國債達到了1.35億英鎊,是法國的兩倍,為了還錢,英國人第一次打算向北美殖民地收稅,1765年搞了三個稅案,分別是《糖稅法案》、《茶稅法案》、《印花稅法案》,準備向北美殖民地伸手要錢。 

北美移民從來就不交稅,一看宗主國要開始收稅,這可不行,就上街鬧事,強烈抵制,英國這邊感覺鬧得有點凶,怕事情搞大,只留下了茶稅,其它稅都廢了。 

為了多收茶稅,英國規定先得在倫敦拍賣茶葉,再轉運到北美銷售,北美大量商人為了逃稅,直接從荷蘭搞走私,搞得風生水起,北美人喝的茶葉,90%的茶葉來自荷蘭這條走私線,這就把按法律賣茶葉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整慘了,年年虧損,為了拉東印度公司一把,英國政府在1773年通過了《茶葉法案》,東印度公司在北美直銷茶葉,還能全額退稅,這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比走私的茶還便宜一半,走私販子們想不到政府下手這麼狠,一時都氣懵了。 

走私販子們就去買通當地報紙,說英國政府搞《茶葉法案》是為了引誘我們接受徵稅,以後會征更多的稅,也會壟斷我們的貿易,這是誘敵深入,大家不要上當。 

控制了輿論就是控制了民心,媒體言論哄得北美人民一愣一愣的,一時群情激憤。 

177312月,東印度公司茶葉商船達特茅斯號到波士頓停靠,茶葉走私販亞當斯和漢考克帶着60人,化妝成印第安人,摸上了一艘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將342箱茶葉都倒進大海,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美國國運史

英國人感覺北美移民開始不服管教,準備要收拾他們,北美人民就在1774年跑費城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準備跟宗主國開干,17754月,英國人打聽到在波士頓附近的康拉德有一處秘密軍火庫,便派了800名士兵前去清除,一個名叫瑞維爾的民兵把英軍入侵的消息告知了康拉德鎮的居民,民兵們趕緊組織起來,在萊剋星頓村拉開架式迎擊英國人,這就是著名的“萊剋星頓的槍聲”。 

其實民兵們開了幾槍就散了,並沒有在萊剋星頓激戰,英軍還是趕到了康拉德,不過北美民兵在這設下了埋伏圈,四面八方朝英國人開冷槍,英國一共陣亡了247人,民兵只犧牲了幾十人,北美獨立戰爭就此打響。 

現在很多歷史資料說北美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爭取自由,說得十分光鮮動人,北美白人進攻英國人時,確實喊的也是為了自由,不過全句是這樣的: 

“要自由,不要印花稅!” 

“殺死這些英國人,奪回我們的自由!” 

英國對北美移民談不上什麼狠毒的剝削,很多中文歷史資料上含含糊糊說“英國加重對北美殖民地的盤剝與壓迫,從而使殖民地發展到武裝鬥爭”,但具體怎麼盤剝,根本找不到史料,其實英國連收個稅都費勁,北美人民(這個詞只指歐洲白人移民,在他們眼裡印第安人和黑人不是人)說是為了自由,主要就是為了少交點稅而已。 

 

北美獨立戰爭如果是北美人民跟英國單挑,就那點人那點槍那點可憐的財力,是根本不可能打贏大英帝國的。 

英國當時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和海軍,在北美駐軍3萬,裝備精良,而北美革命軍是民兵和志願兵臨時組建的,裝備破破爛爛。 

那時候的北美很窮很窮,而且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支持大英帝國的,內部人心不穩,隊伍不好帶。這點也不奇怪,今天中美貿易戰都打成這樣了,美國人到處封鎖中國科技貿易,還有好多理中客勸我們反思,多想想是不是我們的錯。 

1776年時,華盛頓被打得只剩4000人,都快被打哭了,軍隊士氣十分低落,英國勝利在望。 

華盛頓出生於奴隸主家庭,27歲時,家裡頭就有36個黑奴,娶了個富有的寡婦後,手裡頭有200多個黑奴,他原本在英軍中服役,渴望加入英國國籍,但曾被法軍打得慘敗並投降,有了黑歷史,在軍隊里升不上去,才從軍隊辭職回去娶了有錢寡婦。 

他能成為北美軍隊總指揮官,是因為他是南方殖民地里唯一擁有實戰經驗的將領,儘管這個經驗也不怎麼樣。 

雖然華盛頓被英軍揍懵了,但請不要沮喪,北美人民很快就等來了他們的大救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北美獨立戰爭打響的第一年,後來被大革命砍了腦袋的路易十六,剛剛繼位一年。 

這年他年僅21歲,小夥子血氣方剛,脾氣有點大。 

路易十六正憋着一口氣,為法國在七年戰爭中完敗感到痛惜,法國從世界第一的寶座上被英國拉了下來,這口氣實在不能忍。 

無論如何不能放過那根攪屎棍,老子要為大法蘭西復仇! 

聽說北美人民開始反抗英國,路易十六喜出望外,他要在北美拖住英國人,讓英國投入到一場萬里遠征,消耗英國的財力,再把英國拉下來。 

雄心壯志的路易十六馬上派人和美國佬秘密聯絡,簽訂“有條件的防禦聯盟”條約,送去了大批軍用物資,三年時間,一共向大陸民兵支援了100萬英鎊軍火,簡直是雪中送炭。 

為了扳倒英國,路易十六對華盛頓有求必應,給了軍火還怕華盛頓打不過,親派海軍上將格拉塞伯爵和陸軍中將羅尚博伯爵,率領12艘戰列艦和5艘洋艦,加4000名法國士兵漂過大西洋到北美跟英國人對砍。 

法國援軍源源不斷地到來,終於使北美戰局扭轉,1781年約克敦之戰前,華盛頓的大陸軍沒錢發餉,十分之一的士兵兵變,還是羅尚博伯爵拿出法軍軍餉的一半,才穩住了美軍軍心,此戰在海上,法國派出32艘戰列艦和1.5萬名海軍,在陸地上,美國大陸軍總共才7980人,法軍士兵都有8800人,拿去轟英軍要塞的375門火炮,有343門是法國人的。 

約克敦戰役打完後,英軍被迫退出美國,英軍將領康沃利斯認為是法國人打敗了他們,想向羅尚博伯爵投降,羅尚博讓華盛頓去接受英軍投降,華盛頓表示自己沒這個臉,叫林肯少將受的降。 

約克敦大捷基本奠定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今天的美國誕生於此,但在日後的史料中,我們很少讀到關於法國拉法葉侯爵、羅尚博伯爵、格拉塞伯爵三位重要人物領導北美獨立戰爭的歷史貢獻,大部分人對他們根本一無所知,大家只知道美國國父華盛頓,卻並不知道真正打贏英國人的三位法國將領。 

就如同現在的西方輿論操作,年輕一代都要以為柏林是美國人打下來的,把蘇聯的功跡全部抹滅了一樣。

 所謂的北美獨立戰爭,其實是七年戰爭的延續,是法國人對英國報仇雪恨的一部分。 

在整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人一共才花費了4億美元,法國人則花費了13億里弗爾,相當於130億美元,法國人的投入居然是美國人的30多倍(沒辦法美國太窮了),英國方面則耗費了兩億英鎊,相當於1780年英國GDP1.2倍。 

不幸的是,法國幫美國用力過猛,本來財政收入就不如英國,七年戰爭又欠了一屁股債,現在這麼一搞,加劇了財政崩潰,1783年美國打贏獨立戰爭,1786年法國就爆發了金融危機,1789年,金融危機又逼出了法國大革命。 

接着就是拿破崙的逆襲和七次反法同盟的拉鋸戰。 

七年戰爭、北美獨立、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橫掃歐洲、反法同盟這五件發生在地球兩端的歷史事件,其實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單獨拆解來看,這五件歷史事件,本質上都是英法爭奪世界第一而產生的碰撞,英國首先將法國拉下馬來,法國持續反抗,英國堅決摁死,才引起了這一系列歷史大事的發生。 

美國的誕生,只是英法爭霸的意外產物。 

路易十六在位時,博覽群書並喜歡讀書研究事物,他曾經指出,斷頭台卷刃的問題是因為刀刃不應該是弧形,而應該是三角形,怕別人不懂還親自畫了樣圖供參考,但是到了1793121日,他被自己親自設計的斷頭刀砍了頭,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被執行死刑的國王。

美國國運史

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也在179310月被砍頭,她的屍體甚至被扔進了萬人坑,22年後她的白骨才被路易十八重新挖出來埋葬。 

兩口子做了24年夫妻,都沒活到40歲。 

瑪麗被稱為“赤字皇后”,大量歷史資料說她揮霍無度,造成了法國的財政空虛,其實一個女人生活再奢侈能花幾個錢?最多就買點包包買點衣服,頂天了蓋個宮殿,一個強國的財政哪有這麼不堪?真正燒錢的是戰爭,法國的財政問題,是七年戰爭和支持北美獨立留下來的後患,不過有些人,總喜歡找女人來頂罪而已。 

不知道路易十六臨死前,能不能想起大西洋對岸的美利堅共和國,他在那裡傾盡國力擊敗了英國,也在那裡惡化了法蘭西財政,最後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英法爭霸的最終結果,是培養出了未來第一個真正的全球第一帝國。 

 

法國對美利堅的貢獻遠不止於如此。 

美國能拿下整個路易斯安那,領土擴張了整整一倍,也要歸功於法國。 

這事又跟七年戰爭有關(都怪它),法國戰敗後把加拿大地盤割讓給了英國,把路易斯安那割讓給了西班牙,氣咻咻地回家了,後面法國冒出個拿破崙,西班牙不知死活也參加反法同盟,被拿破崙揍得哭爹喊娘,就在1800年跟法國說別打了,我把路易斯安那還給你行不行。 

西班牙和法國就簽了個密約,但密約沒有公開,表面上還是西班牙人在統治路易斯安那。 

問題來了,為什麼要簽密約呢?大大方方說出來不就行了? 

因為法國沒辦法實際控制路易斯安那,拿破崙忙得要死,天天跟反法同盟火拚,英國人控制着制海權,法國海軍沒辦法去正式接管路易斯安那。 

這個密約主要是為了防英國人知道了出來搞事。 

英國人在全世界真正陰魂不散。 

法國人的計劃,是控制新奧爾良港口,再控制殖民地海地,以海地為跳板,擺脫英國人的海上封鎖,控制整個北美地區。 

沒想到的是,法國人居然在海地玩脫了,1802年海地發生反對法國殖民的大起義,拿破崙派妹夫勒克萊爾率兩萬法軍前去鎮壓,結果兩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拿破崙都懵了,失去海地意味着法國將失去對整個北美的控制,而且反法同盟還在沒完沒了,他實在沒時間管這邊了,這時候整個路易斯安那都有遲早可能被英國吞下。 

美國這邊發現法國人在新奧爾良搞廢奴運動(新奧爾良最先還給了法國),而新奧爾良緊靠美國南方黑奴區,怕運動影響到了美國,就想看看能不能直接買下新奧爾良,準備出價1000萬美元拿下,1803年派出利文斯頓去巴黎談判,談着談着,利文斯頓發現法國跟西班牙有一份《聖伊爾德豐索密約》,法國實際已有了整個路易斯安那的主權,利文斯頓就嘗試找拿破崙說要不我就買下整個路易斯安那吧,您開個價。 

利文斯頓就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沒想到這一桿打下去,天下掉下個聚寶盆。 

拿破崙覺得路易斯安那反正是守不住了,遲早會被英國人吞下,西班牙最近好像也有點想毀約的樣子,那我還不如賣給美國人,讓美國跟英國人鬧去,我也正缺軍費跟反法同盟火拚,拿破崙就向利文斯頓開價1500萬美元賣掉路易斯安那。

美國國運史

 214.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英畝不到三美分,以1500萬美元賣掉(約等於今天的6000億美元),這跟深圳灣的鄰居突然決定500塊錢把房子賣給你有什麼區別? 

利文斯頓歡喜得快要瘋掉了。 

為了怕賣方反悔,利文斯頓連國會的授權都不等了,直接跟法國簽訂買賣協議,西班牙想要抗議,但因為有密約在,也沒有辦法,最後路易斯安那還是由西班牙向美國完成了交接。 

美國國土猛增一倍,跟美國能贏得獨立戰爭一樣,都是撿了英法爭霸天下的大漏洞,法國客觀上給美國這麼大的幫助,美國是怎樣回報法國的呢? 

美國回頭就給大恩人法國挖了個天坑。 

美國獨立後,1794年就跟英國簽署了《傑伊條約》,迅速恢復了貿易往來,法國發生大革命後,美國以法國變成共和國為借口,將獨立戰爭時欠法國的債務,全部賴掉不還。 

別人又給錢又給槍又出兵幫你獨立,現在別人落難,你第一反應是賴賬? 

法國大怒,將跟美國做生意的船隻抓起來扣押,美國也開始抓法國船隻,互相翻臉,鬧了兩年,法國實在太忙,要跟反法同盟四面作戰,沒有心思跟美國鬧下去,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了。 

此後,法國再沒有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也就放棄了法國這隻大腿,自己逐漸成為別人的大腿。 

 

靠前女友法國支援才得以發家的渣男美國,在甩掉前女友後,拿着前女友給的資源,低下頭嘿咻嘿咻悶頭髮展了五十年,1819年從西班牙手裡搶到佛羅里達,到1840年時,GDP發展到了大英帝國的一半,高達16億美元,棉花產量達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到1860年,美國北方的工業產值位列世界第四,總產值達18.8億美元,而南方的種植園也發展得越來越大,黑人奴隸達到了400萬人。 

有錢有地的美國野心逐漸膨脹,開始打起了鄰居家墨西哥領土的主意。

 不過美國動手前,會先在國內搞一些宣傳動員工作,特別有意思,說“美國的民主制度是如此完美,以至於不應受到任何國界的限制”,美國後面一直傳承這種動手前先佔理的思路,打南斯拉夫、打利比亞、打伊拉克,都一套一套的,至少會先拿出一袋洗衣粉來。

 墨西哥是1821年趕走西班牙人獨立建國,自己也不爭氣,內鬥非常凶,建國後30年時間換了50個政府,31個總統,發生了上百次軍事政變,把國家上上下下搞得雞犬不寧,國家經濟一塌糊塗,工業根本沒發展起來。 

看着這麼一大塊沒有反抗能力的肥肉,美國不由得咽了口口水,張口撲向了墨西哥。

 美墨戰爭是一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 

美國先向得克薩斯下手,讓大量美國人湧入得克薩斯,這塊地人太少,墨西哥一早是持歡迎態度,後來美國人多得失控了,這夥人又不說西班牙語又不信天主教,反而成了得克薩斯的主力人群,美國政府一慫恿,最後在1835年宣布獨立,墨西哥總統急眼了,御駕親征,反而被得克薩斯美國人給生擒,只好承認了得克薩斯獨立,叫“孤星共和國”。 

得克薩斯州徽中間有一顆星星,就是這麼來的。 

美國國運史

 這個孤星共和國存在了十年時間,算是有一定歷史淵源了,搞得現在得克薩斯人有時跟聯邦政府鬧得不愉快,一着急一跺腳就說要恢復孤星共和國。1845年美國勾搭得克薩斯加入聯邦,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境,得克薩斯決定抱美國大腿,就此成為美國第28個州。 

墨西哥哪裡咽得下這口氣,1846523日對美宣戰。 

美國這邊早提前做了四個月的軍事準備,整體國力上算是工業國降維打擊農業國,一年3個月時間就推平了墨西哥首都,墨西哥人跪地乞降,才留下今天這一片國土。 

美國發起的這場侵略戰爭,從墨西哥手裡搶下230萬平方公里土地,今天的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全部納入美國國土,美國大陸貫穿太平洋和大西洋,大國氣象逐漸穩固。 

墨西哥4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則直接減少了55% 

美國當時是有實力吃下整個墨西哥的,但美國考慮到這些信天主教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人,跟自己文化上有很大差異,人口太多將來管理起來估計是個禍害,就留下部分國土讓墨西哥人自己過日子,沒有將墨西哥趕盡殺絕。 

這個思路是沒有錯的,今天老墨們大舉入侵美利堅,確實正在改變美國整個社會架構,影響美國的歷史進程。 

 吃下墨西哥不過13年,善於折騰的美國內部又發生了一場大戰。

 當然是著名的美國南北內戰,這件事跟美國紡織業的發展有着莫大關係。

 美國在獨立戰爭前,高度依賴英國的紡織業,每年要進口1300多萬英尺的紡織品,獨立後漢密爾頓想減少對英國的依賴,親自推動美國紡織業的發展。

 就像今天美國對中國封鎖14NM芯片技術一樣,當時的英國也對美國封鎖紡織技術。

 英國人在1764年由木匠格里夫斯發明了多軸珍妮紡紗機,使生產效率提升了80倍,5年後,阿克萊特又發明了水力紡織機,1771年建成世界第一座水力紡紗廠,英國最先開了工廠製造的先河,為了保證技術領先,英國禁止向國外出口機器,也不允許熟練技術工人向國外移民。

 為了學到英國這項獨步全球的技術,世界各國爭先買通英國相關人員,走私購買英國的紡織機器,還偷偷派經濟間諜到英國工廠偷師。

 美國這邊也在英國報紙上登廣告,高薪聘請紡織技師,爭取能挖一個是一個。

 這時候的美國還是個純粹的農業國,是一個窮得叮噹響的國家,工業水平跟今天的緬甸差不多意思。

 那則招聘廣告,剛好被一個叫塞繆爾.斯萊特的英國人看到了。

 斯萊特是德比郡人,14歲開始在斯特拉特紡織廠當學徒,21歲掌握了全部紡織技術,成了工廠的中下層管理人員。

 這個工廠用的就是水力紡織機發明人阿克萊特的技術,阿克萊特還有股份,斯萊特學到的就是最先進的水力紡織機技術。

 1789年,法國人正忙着大革命時,斯萊特看到了美國高薪招聘廣告,賞金100英鎊,他不由得心動了。

 自己就是個普通農民的孩子,混到中下層管理崗位就到頭了,不可能再爬得上去,英國是貴族老爺們的英國,可不是我斯萊特這種平民的英國,既然一輩子也混不出頭,還不如去美國碰碰運氣。

 那時獨立戰爭沒打完幾年,美英兩國關係並不友好,英國對美各類技術出口限極嚴格,技術人才敢偷渡美國,就要抓去吃牢飯,還要沒收私人財產。

 當年年底,斯萊特連家裡人都不敢告訴,招呼都不打一聲,穿成農場僱工的樣子,和別的移民混進了前往美國的客船,開船前英國警察曾上前盤問,斯萊特對答自如,沒有露出破綻,順利跑到了美國。

 179012月斯萊特憑記憶在美國成功仿製出了紡織機,建立了美國第一座水力紡織廠。

 美國人終於開始擁有自己的工業,一時欣喜若狂,他們給了斯萊特崇高的歷史地位,管他叫“美國製造業之父”,然而英國那邊對他恨之入骨,管他叫英奸、美國的幫凶。

 1835年去世時,斯萊特擁有了13家自己的工廠,打造了自己的紡織帝國,極大的推動了美國紡織業的進步。 

當然歷史並非一個人推進的,波士頓商人洛維爾也是偷學英國技術的大牛,他原先做國際貿易,認識了不少英國工廠主,關係打得火熱,1810年洛維爾到英國養病,趁機常去參觀格拉斯哥和曼徹斯特的紡織廠,參觀過程中,哈佛數學系畢業的洛維爾憑藉著自己超凡的記憶力,牢牢記下了機器結構的每一個細節,回家就在圖紙上畫出機器設計圖,這樣參觀了大約2年多時間,他已經將英國動力織布機的技術構造資料牢牢記在腦子裡,為了不留後患,洛維爾將所有圖紙全部銷毀後啟程回國。 

英國海軍的大西洋邏艦隊收到消息,懷疑洛維爾是工業間諜,在洛維爾即將到達美國時攔截了他所在的船,但是他們將洛維爾所有行李都翻遍了,也沒有找到任何證據,只好將洛維爾放回美國。 

洛維爾逃過一劫,回到家鄉馬薩諸塞建廠,他跟其他機械師一起,憑藉熟記的技術資料,複製出了卡特賴特高速動力織布機,跟斯萊特一起推動美國紡織業革命,奠定了美國工業化的基礎。 

其實在斯萊特跟洛維爾之前,美國多次嘗試從英國竊取技術都失敗了,他們早前曾收買英國人米切爾搞到阿克萊特水力紡織機的模型和圖紙,米切爾想辦法搞到手後,通過法國將情報從運到美國費城,但是被英國官員發現,在途中攔截並沒收了模型和圖紙。 

有了這一次教訓,英國才嚴加防範技術外流到美國,對斯萊特這樣的高尖人才流失,和洛維爾這樣的商業間諜充滿警惕。 

美國這些起家的技術其實就是偷來的,那不是有專利法嗎?美國不是提倡專利保護嗎? 

我以前在別的文章里說過,對他們有利時,美國才保護專利,對他們不利時,專利在美國眼裡就是用來搞笑的。 

洛維爾跟斯萊特敢從英國竊取技術,是因為1793年美國頒布了專利法,只要你從其他國家獲得盜版技術,美國就會授予你專利權,同時禁止外國原創發明家在美國獲得該項專利。 

這種流氓法律大模大樣寫在美國歷史里,這就是傳說中的美國精神。 

當然了,英國不願向美國交出技術,其實也是希望美國成為英國永久的商品傾銷地和原材料供應地,現在美國爬到了英國的位置,同樣希望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成為美國永久的商品傾銷地和原材料供應地。 

專利、道德、法律這些東西,在國際競爭中只是手段,國際競爭異常殘酷,大家的最終目的,都只是成為最強科技國,佔據食物鏈的頂端,讓自己的國民過上好日子。 

美國搞定紡織技術後,棉紡廠在1859年瘋狂增加1091家,棉紡織品最高峰時佔美國出口總值的63%,南北內戰前也一直穩定在50%以上。 

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第一步,通常都是從紡織行業開始,因為棉紡廠的機器都是自己造出來的(參考斯萊特跟洛維爾的經歷),搞着搞着,原先造棉紡機的機器工場就會分離出來,專註研究各種機械製造,搞出其他機器來,因此紡織行業簡直是早期各個工業國往重工業延伸的開端。

美國國運史

既然紡織行業這麼重要,保護美國的紡織業就是保護美國的製造業,美國因此將平均關稅設置得特別高,長時間處於40-50%之間。 

如果不搞高關稅,當時美國的製造業還是玩不過英國的,英國同樣做一件衣服、做一個叉子比美國便宜得多,美國只能用高關稅限制英國產品衝擊美國市場,讓美國人去買美國貨。 

關稅保護的反例是民國在1929年前,關稅是低於5%的,美國拼了命地向中國傾銷商品,中國早期製造業因此怎麼都發展不起來。 

但是高關稅對南方的種植園相當不利。 

美國的種植園裡棉花產量佔到了英法原材料的80%,高關稅使他們銷售的棉花價格上漲,而且南方需要進口黑奴,高關稅還要收奴隸的稅,一個奴隸售價高達1800美元,是當時普通美國人17.5年的年收入,南方人不幹了,堅決要求施行低關稅。 

簡單點說,高關稅對發展工業的北方地區有利,低關稅對發展農業的南方地區和英法兩國有利,南北雙方為了關稅問題長期撕逼,陷入混戰當中。 

186011月,替北方說話的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爆脾氣的南卡羅萊納州率先退出聯邦,其他六州也先後宣布獨立, 1861218日,南方各州成立美利堅聯盟國,32日,林肯就職典禮前兩天,南方7州憤而退出參議院的情況下,參議院通過了增加關稅的《莫里爾稅法》,一個月後正式實行。 

南北的矛盾再也無法掩蓋,412日,美國南北內戰終於爆發。在內戰初期,因為南方的將領和士兵整體水平更高(有西點軍校校長和各種悍將),美國南方曾一度壓着北方打,差點兵臨華盛頓,南軍打贏兩次馬納薩斯戰役後,英法兩國都急吼吼地要承認南方獨立了。

 但北方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和90%的工業生產能力,南方只能打一波流,北方卻可以打持久戰。 

南方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南方當然知道這個戰略格局,所以他們把寶押在英國和法國身上,還沒開戰就派揚西、羅斯特、曼恩三人到歐洲活動,拉攏英法,畢竟他們主要在跟英法做生意,而北方的工業品則是英法的競爭對手,英法當然是要幫他們的。 

英法也有插手美國內政的心思,他們也想打掉美國的工業,讓美國重新成為英法的殖民地,避免全球出現一個重大對手。 

如果英法真的直接派兵干涉美國南北內戰,今天的世界格局肯定不是這個樣子的。 

不過美國國運太好,連續發生了三件事,使英法沒有直接插手南北內戰。 

一是1861-1862年,英國出現嚴重的糧食歉收,而美國北部小麥剛好大豐收,英國為了找美國買糧度過饑荒,不敢跟北方正式撕破臉。 

二是剛好埃及和印度棉花產量劇增,美國南方對英法非常重要的棉花供應,被兩國代替,使南方經濟利益沒那麼重要了。 

第三條最重要,是中國當時正在鬧太平天國,影響了英法在中國的生意,英國的鴉片、茶葉,法國的生絲都是跟中國有巨大利益,而美國的棉花現在有替代品了,英法兩國經過慎重思考,權衡利弊,最後決定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美國南北戰爭的事情就不管了。 

美國能有今天,多虧了太平天國。 

洪秀全歸天后擺酒,林肯兄弟你怎麼也得帶點人過來坐一桌,順便湊點份子錢意思一下吧。 

 

南北戰爭結束後,黑人奴隸也獲得了自由,不過黑人們的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畢竟是1800美元一個買來的,奴隸主也不捨得真抽他們,現在自由了,但部分還在種植園裡工作,部分去北方工廠的流水線混飯吃,吃的還沒以前好,每天還要連續工作14個小時。

 我們常聽說南方奴隸主沒有人性,其實北方資本家也一樣沒人性,每個國家工業革命開始的早期階段,個個都沒人性,只是資本家對奴隸主有道德高地。

 今天我們聽到什麼“南北內戰是為了解放黑奴”之類的話,都是胡說八道,內戰的本源是關稅問題,解放黑奴是順手做了這件事,北方也需要解放這些自由勞動力去工廠上班。

 1865年打完內戰後,美國就是工業的天下了,再也沒有種植園來拖他們的後腿,此後美國開始低頭狂奔。

 好運氣再次從天而降。

 就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八年,歐洲這邊也開打克里米亞戰爭,從1853年一口氣打到1856年,打得俄國人心驚膽戰、肝膽皆寒。

 克里米亞戰爭的本質,是英法兩國扶持奧斯曼擊敗風頭正勁的俄國,英法為了爭天下第一可以互撕,俄國想摻合進來,英法就停撕一起打俄國,在英法看來,我們倆爭天下第一是正常劇本,我們倆畢竟是文明國家,你俄羅斯這種東斯拉夫野蠻國家,憑什麼?非揍得你服氣不可。

 俄國眼見得打不過英法,當時就動了賣阿拉斯加的想法,一是窮,二是因為阿拉斯加緊挨着英國人的殖民地加拿大,隨時有可能被英國人給搶過去,再從東北角進攻俄國,俄國便起了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心思,強行製造緩衝地帶。

 當時的輿論環境和現在不一樣,阿拉斯加實在太冷了,那裡法國人英國人也曾經去過,但最後都冷哭了趕緊滾回家,只有俄國人抗凍留得住,所以成了俄國的地盤,大家都覺這種地除了海豹皮什麼也沒有,買了不划算,傻子才買阿拉斯加。

 美國國務卿西華德就是那個傻子。

 等美國打完南北內戰時,俄國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燒錢太多,財政危機簡直就要爆炸,趕緊跑過去跟美國說:你們內部的事處理完了嗎?完了啊?那要不談談收購阿拉斯加的事?我們要價不高,您看着辦。

 為了督促美國人快點買走阿拉斯加,俄國甚至花錢賄賂美國輿論界幫說好話,哭着喊着求美國買。

 1867年,美國國務卿西華德試着開了個價:720萬美元,窮瘋了的俄國一拍桌子:成交。

 阿拉斯加17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每平方公里合4.74美元,就這樣賣了。

 後面大家也知道了,阿拉斯加發現了福特諾克金礦(FortknoxMine)、波戈金礦(PogoMine)、普萊斯金礦(PlacerMining)、萬斯百利煤礦(UsibelliCoalMine),以及至少72億桶石油儲量。 

阿拉斯加還成了美國重要的戰略基地,這是美國離俄羅斯本土最近的地方,可以輕易威脅到俄羅斯。 

這事要是擱現在,普京非得親手斃了賣阿拉斯加的人不可。  

 拿下阿拉斯加之後,美國又一路狂奔了二十多年,這時候美國實力逐漸起來了,但是一直非常低調,到中國來跟列強搶生意時,使用的詞彙是“利益均沾”,就是不當出頭鳥,但你們搶完了得分我點,在列強里還處在裝孫子階段。

 具體美國在哪一年GDP超越了英國,實際上每本書給出的時間都不一樣,而且那年頭換算出來的GDP也不精準,只能大概估一下,美國超過英國應該在1890-1900這十年間。

 以英國人的脾性,能容忍別人搶他的天下第一?難道他會放過美國?就不會習慣性地在背後給美國捅刀子?

 不是英國不想搞美國,而是當時德國對英國的威脅實在太大,一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德國為了能繼續發展壯大,從1890年開始決定搶英國人的全球殖民地,把英國人給惹毛了,英國就把美國的事先放一放,全心全意給德國放血,把德國逼到絕境,最終導致了一戰爆發,一戰沒處理好德國,又引爆了二戰。(參考我舊作《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美國全面走上國際舞台之後,十分雞賊地決定先拿沒落的西班牙練練手,刷一下經驗值。

 那時候古巴還在被西班牙殖民,古巴人民一波一波搞游擊隊反抗西班牙的殘酷統治,西班牙人受不了游擊隊的騷擾,將在游擊隊活動範圍的平民百姓都集中關押,避免他們為游擊隊提供後勤,這些集中營環境十分惡劣,許多人得傳染病而死,而不進集中營的平民,西班牙人直接射殺了事。 

1898年,美國的戰列艦緬因號從佛羅里達到達哈瓦那,執行護僑任務,215日晚上九點,緬因號突然發生爆炸沉沒,造成266人死亡,但爆炸時幾乎所有軍官都在陸上,只有兩名軍官在艦上。 

都一百多年了,具體爆炸原因現在沒法拿到實證,反正事後美國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乾的,而且你西班牙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人,必須在古巴停止進攻游擊隊、取消集中營。 

西班牙當時就慫了,宣布休戰,美國說還不行,你還得承認古巴獨立,你得撤出古巴,美國隨後封鎖了古巴港口,開始抓西班牙商船。 

西班牙一怒之下,424日向美國宣戰。 

戰爭過程沒什麼好說的,西班牙戰鬥力在列強裡頭衰落得不堪一擊,最重要的一場海戰,雙方只激戰了3分鐘西班牙人就開始逃命,毫無強國氣象,美國順勢一波跑到亞洲,將菲律賓的西班牙艦隊也殲滅了。 

西班牙被迫退出古巴、割讓波多黎各、關島給美國,把菲律賓以2000萬美元賣給美國,經此一役,西班牙徹底淪落成二三流國家,到現在也爬不起來。 

波多黎各和關島現在還是美國的殖民地,不過現在說法變得特別委婉,不使用殖民地這個詞了,叫美屬波多黎各、美屬關島。 

美國跟歐洲列強的思路不太一樣,他們沒什麼興趣經營大片殖民地,美國不喜歡直接管理墨西哥人、菲律賓人、印度人,美國就是怕管理墨西哥人麻煩才不吞併他們的全部國土,從收益上來說,直接管理又討厭收益又低,美國的思路是工業時代,只要他們的市場和資源,21世紀,只要控制他們的經濟、金融、文化就行。

 美國的主要訴求是小錢錢,對殖民地的土地和人口,沒有太大興趣。

 美國要打這場美西戰爭,主要還是為了擴大市場,將富餘的生產力釋放,讓更多人買美國貨,畢竟這時候,全球一半的工業品都是美國生產的。

 從美西戰爭以後,美國就大模大樣地走入了國際視野,開始將手伸向全世界。

 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美國的地理位置實在特殊,一戰和二戰都遠離了美國,歐洲本土被打了個稀爛,大量優秀的頂尖科學家、財團都往美國跑,更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的發展。

 回顧以前世界霸權的交接,總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而且無數人挑戰英國的霸權時,英國也都是通過戰爭好好修理法國跟德國,但英國將世界霸權交給美國時,居然是和平交接。

 我個人認為是兩大原因,一是德國實在太剛,將本來要撕逼的兩個國家逼成了盟友,慣常劇本是世界第一打世界第二,德國硬生生將劇本改成了世界第一加世界第二,一起打世界第三;二是打完二戰後,英美差距巨大,已經沒必要分勝負了,當時英國花完了所有外儲和黃金,還向美國大量借貸,武裝力量都打殘了,我看一些美國老兵的回憶錄,二戰後他們在倫敦時,美國大兵一走過去,英國女生就會自動站好供大兵挑選,那段時間可能是美國大兵最快樂的時光了。

 國家淪落到這份上了,英國當然客客氣氣地將全球霸權讓給了美國,美國便活成了今天“天下苦美久矣”的霸權模樣。

 從一戰二戰,到後面美國摁下蘇聯、日本的故事,我在《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蘇聯帝國滅亡史》、《美日貿易戰往事》這些文章里都有詳細講述,這裡就不再重複了,大家可以找舊文讀一下就好,美國削蘇日,就跟英國當年削法德一個性質,都是維護霸權的正常反應。 

 

這篇文章花了一萬五千字,用了一周的寫作時間,從七年戰爭一直講到二戰後,將美國如何發家的過程,大致捋了一遍。 

看完我們會發現,美國國運之好,可能是最近兩三百年最旺盛的一個。 

運氣這麼好的主要原因,是地緣政治位置太好,好運才一個一個砸下來。 

美國能夠獨立、能夠買下或掠奪到大片土地,能在頭號大國的打擊中生存下來,都跟英法爭霸、英俄爭霸有關係,本來應該上演的英美大決戰,也被德國強行修改了劇情,使美國一路躺賺。 

而且我們也發現,美國崛起的過程中,也是靠着侵略、偷竊、屠殺(印第安人)、背叛發家的,其發家歷程並不光彩。

 美國為了從最早的農業國成為工業國,擺脫英國對其剝削,盜竊英國技術,甚至背叛法國,也能理解成為了生存的不得已,但美國在成為強國後,強行將自己包裝成白蓮花聖母,佔據道德高地向世人傳播其價值觀,就讓人非常不舒服了。

 美國文化的奠基者安.蘭德,曾在西點軍校發表演講說:基於完整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政治和美學的智慧基礎上說,美利堅合眾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最高貴、和在最初的建國原則上唯一道德的國家。 

美國先是這樣給自己洗腦,再接着給世人洗腦。 

美國歷史上的獨立戰爭是為了稅收,打南北戰爭是為了關稅,一戰後威爾遜總統提出的民族自決也是為了更好的分配各強國利益,這些歷史事件順便推動了解放黑奴等運動,大家要分清別人行為的主次關係,否則就陷入了道德陷阱,變成一個迂腐的人。

 不要迷信任何人向你傳遞的文化價值觀,要在生活中學會用經濟利益鏈分析事物,只有經濟鏈條才是客觀的、有邏輯的,什麼倫理學、美學都搬出來解釋民族發展,簡直是強行拼湊。 

每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是基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經濟基礎而決定的,每個國家註定會走出不一樣的發展歷程,並不是今天的美國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就應該怎麼做。 

一個人要學會獨立思考,一個國家也應該這樣。 

當別人再佔據道德高地,用他們發明的價值體系指責我們時,我們就去翻一翻他們真實的歷史,看看他們的皮囊下,也藏着多少污垢。 

再把這些污垢挖出來,朝着他們的臉上砸過去。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