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鳳凰:小薩勒曼傳(上)

當小薩勒曼端坐在沙特王座之上,靜靜地俯視着自己國土裡那片金黃的沙漠之時,他那潔白的長袍已經被政敵們的鮮血浸透,為了沙特的未來,他如同一隻沙漠殘陽里燃燒的鳳凰,正被干透的污血逐漸染黑。

 

烈火燃燒得越為激烈,小薩勒曼黑化的速度就越發迅猛。

  

  阿拉伯的傳說

 

1951年7月21日,阿美石油公司總裁穆爾第一次遭到了伊本.沙特的暴擊。

 

穆爾那天是帶着副總裁戴維斯和奧利格、首席談判代表歐文一起前赴塔伊夫的夏季行宮,拜會沙特國王伊本.沙特,本來約定的時間是19日,但因為公司出了點狀況,他臨時拖到了21日的早晨才到現場。

 

國王對他的怠慢表現得很不高興,四個石油公司高管在行宮外從早上8點一直等到下午4點,沙特的夏天酷熱難當,4個美國人全靠含着鹽片才能消暑,當國王正式召見他們時,美國人已經被酷夏折磨得筋疲力盡。

 

伊本.沙特是沙特阿拉伯的創建者,他們家原本是利雅得的話事人,1891年被拉希德家族打跑,全家流亡到科威特,那年伊本.沙特年僅11歲,從此勤奮練習刀槍,勵志復仇,全家看小夥子很有志氣,也精心培養他,流亡了11年後,伊本遇到了天使投資人科威特當地土豪穆巴拉克,資助他40名貝都因勇士,前去奪回利雅得。

 

伊本在年老之後,經常在飯桌上反反覆復跟子孫後代講起這一段奪回利雅得的傳奇往事,憶苦思甜,兒孫們耳朵都聽出繭來,美國《生活》雜誌曾派駐記者到當地採風,原原本本記錄下了奪城傳奇的細節:

 

據伊本回憶,他原先帶着表兄弟、部落同胞,以及穆巴拉克資助的勇士在齋月里前去高原奪城,他們在偏僻處紮營,22歲的伊本也沒什麼把握,猶豫了三周都沒有動手,那些貝都因人脾氣火爆,找不到事做就在軍營里互相挑釁,差點還沒攻敵自己就先內鬥,到20號時,探子從利雅得回來,並帶來了城防圖和地方長官起居日程等情報,剛好伊本覺得再不行動這支紀律渙散的團隊就要自爆了,做過晚禱,就帶着一把廉價的傑撒伊步槍騎上駱駝在前引路,帶領大家進攻利雅得。

 

他們穿過沙漠,抵達利雅得城外的棗椰樹林,在城牆處砍倒了一棵挺拔的棗椰樹,伊本便帶着40個最能砍的猛男,趁着夜色爬進了城內。

 

伊本帶着猛男們先找到自己老部下在利雅得的家,從老部下的平房頂跳進了利雅得長官阿茲蘭家裡,抓住了阿茲蘭的妻子和妹妹,他們聽聞阿茲蘭經常夜不歸宿,就在黑夜裡喝濃咖啡跟背誦《古蘭經》熬過了一晚,天亮時阿茲蘭帶着護衛回家,一開門熬了通霄一肚子是氣的伊本就跳下去帶隊砍人,雙方打成一片,阿茲蘭掉頭就跑,逃出城牆後朝着一座清真寺狂奔,被伊本的表弟賈拉維趕上,一刀砍死。

 

阿茲蘭的護衛見到老闆掛了,反正也沒人發工資了,紛紛投降,加上利雅得城民也挺懷念沙特家族的統治,覺得阿茲蘭他們管得不好,操起武器都來幫伊本,因此利雅得重回伊本.沙特的手心。

 

這個被沙特人傳誦的開國故事一直讓我覺得十分古怪,因為利雅得全城歸順得也太輕易了,奪城的順利程度有點反常,直到我查到1902年利雅得只有一平方千米(140個足球場大小),約2萬人口的時候(現在是600萬),我就懂了。

 

伊本當時攻下來的根本就不是一座城市,其體量只相當於中國的一處街道辦,與其說伊本拿下了大城利雅得,不如說他率領40人的武裝拿下了街道辦居委會。

 

當天交戰雙方總共也不過150人,簡直是中國農村鄉民械鬥的級別。

 

但牛皮還是要吹的,經過數代加工,小牛皮吹成了大牛皮,大牛皮吹成了故事,故事吹成了傳說,伊本.沙特“40人奪城”的典故越傳越玄,在阿拉伯半島流傳至今。

 

雖然這個開國故事吹過了頭,但實事求是的說,伊本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在奪下利雅得後,他開始以此為據點四下開火,花了三十年,逐步征服了周圍的各個部落。

 

他征服部落的方法特別有意思,叫一邊生娃,一邊打仗。

 

這裡我們使用了“部落”這個詞,而不是國家這個詞,為什麼要叫部落呢?因為這些地方高度貧窮,根本無法形成支撐國家系統的複雜經濟與文化,這些沙漠民族,少部分在稀疏分布的綠洲從事農業種植,大部分在沙漠地區飼養駱駝和山羊,窮得發瘋,天天只能啃沙子,部落就是主要靠血緣為紐帶團結在一起的,大家有錢一起搶,有經一起念,有羊一起養,緊緊抱成一團才勉強在環境惡劣的阿拉伯半島生存下來,所以阿拉伯人常說“我和我的兄弟對付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一起對付外人”,典型的血親高於一切。

 

阿拉伯的男人沖在最外圍保護部落,女人則活在中央安全地帶,他們認為女性是被他們贍養的,所以女性地位很低,他們是部落男性的附屬品和財產。

 

伊本拿下利雅得之後,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就一個一個部落過去打招呼,這哥們能不打就不打,帶着人馬過去先禮後兵,他會先跟別的部落聊聊天,前半句是:

 

嫁個妹紙給我吧,以後我們就是親戚了,要是生個娃,就是實打實的血緣關係,我們有經一起念,有錢一起搶,豈不快哉?

 

後半句是:

 

你不嫁是吧?好,兄弟們,砍他!

 

當時阿拉伯半島有幾百幾千個部落,伊本嘴皮子都說幹了,最後願意跟他聯姻的妹紙高達300人,實際成為他後宮有正式名號的41人,被他稱為妻子的22人。

 

伊本忙個不停,在阿拉伯半島瘋狂播種,沙漠部落送上門來的,不管美醜老少來者不拒(兄弟胃口真好),活得就跟頭種馬似的,前前後後一共生下了120個子女,其中有45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兒子36人,號稱“沙特阿拉伯三十六天罡”(這句是我胡編的),這120個子女長大後又接着瘋狂播種(生一個孩子獎勵10萬美元),搞到2020年,沙特有1.5萬王族,光王子就有5000人。

 

黑鳳凰:小薩勒曼傳(上)
伊本與羅斯福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給我幾個女人,我還給你一個民族”的真實案例。
 
也有不願意聯姻的,伊本也不啰嗦,操刀子就砍,有一次去收拾一個不聽話的部落,伊本被一顆子彈擊中腰部子彈夾,彈夾里的子彈相繼爆炸,伊本的肚子被炸開個口子,腸子都流出來了,伊本只是做了簡單包紮又衝過去砍人,小弟們都贊,說老大好猛。還有次他在戰鬥時左腳中彈,士兵將他抬進帳蓬醫院,大夫還在準備手術器械和麻醉藥,伊本自己拿起旁邊一把手術刀,親手把中彈處割開,取出子彈,跟醫生說別準備了,縫合一下吧。
 
猛歸猛,但伊本根本不懂醫術,在割開傷口時,割斷了腳上的肌腱,瘸了。所以大家看他留下來的照片,手裡都拿着一根拐杖。
 
種馬加猛男伊本能在當時搞得熱火朝天,主要還是因為宗主國奧斯曼土耳其當時虛弱無力,沙漠邊緣那邊又沒什麼經濟價值,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群野人在那裡砍來砍去多搶幾頭羊的事,奧斯曼帝國正被英法往死里肢解,也沒空多關注阿拉伯半島,伊本坐大後,又給了當地主要宗教勢力伊斯蘭瓦哈比派很大的利益,給他們發工資,承認他們的神學地位,瓦哈比派則回報他認可他政權的合法性(就是告訴YSL信徒們這個人可以當老大,大家要服從他),1904年,奧斯曼帝國就只能承認伊本在內志地區的統治,9年後奧斯曼勢力被伊本驅逐出東哈撒地區,伊本隨後又征服了拉希德部落、哈希姆家族、阿希爾地區,兩座聖城麥加和麥地那也拿到手心,到1932年9月23日,整整三十年的東生西討,他正式宣布建立以家族名字命名的沙特阿拉伯王國,國土面積高達2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新疆再加三個湖南省這麼大,就是人口太少,當時只有200多萬人口。
 
中國人簡稱他們為沙特。
 
阿拉伯半島這塊地方,在現代文明到來前,其實不太適合人類生存,整個半島沒有河流(但有季節性河流),到處是沙漠,北部是內夫得沙漠,東邊是代赫納沙漠,靠近卡塔爾的是賈富拉沙漠,最南邊是65萬平方公里(三個湖南省這麼大)魯卜哈利沙漠,西部也是各種小沙漠,造成沙特極度缺水—那時沙特還沒有海水淡化技術(現在沙特50%的水源來自海水淡化),雖然地底下有夠用300年、高達36萬億立方米的地下水資源,但伊本剛開國時根本不知道20米深的地下有這麼多水,其實知道也沒技術打水,所以美國人剛來沙特找石油時,伊本根本不關心石油,總是問他們,有沒有順便找到地下水源。
 
黑鳳凰:小薩勒曼傳(上)
沙特地形圖
 
沙特那時候窮得跟鬼一樣,大部分國民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基本全是文盲,經濟收入全靠養羊、東西方貿易、聖城朝拜旅遊賺點小錢,伊本又這麼能生,每天一睜開眼睛就有120張嘴管他叫爸爸找他要飯吃,想想都覺得頭疼。
 
《生活》雜誌的記者在他統一沙特好些年後到達利雅得參觀,回去後撰文回憶說,當時的利雅得到處是低矮的土磚房,女人們都緊緊裹着黑袍,破破爛爛的廣場中央居然掛着幾顆人頭,烈日下蒼蠅飛舞,塵土漫天。那時候的利雅得,看起來像是沒進化完全的野蠻人部落,到處都顯得又臟又破。
 
沙特這環境,看起來是要世世代代貧窮下去了,哪裡有今天狗大戶的跡象。
 
然而美國石油商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伊本和他子孫後代的人生命運。
 
 
  發現石油
 
1930年,來自美國的加州標準石油公司派遣地理學家戴維斯去巴林考察,戴維斯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很快在巴林的煙霧山發現了石油,他在這裡能看到隔海相望的沙特,根據多年專業經驗,憑地形就推測沙特也一定有石油。
 
1933年5月,收到戴維斯建議的加州標準石油決定搏一把手氣,他們託人找到伊本,先付給他3.5萬英鎊,一年半後再付2萬英鎊,每年再付0.5萬英鎊的租賃費用,如果找到石油,另付10萬英鎊,53歲要養一大家子的伊本正在經歷中年危機,那時候缺錢缺到崩潰,馬上收了錢給美國人在沙特找尋石油的權力,不過他那時還不知道石油的威力,也根本不相信這些西洋神經病鬼佬能在沙漠里找到石油,反覆叮囑如果發現地下水源,一定要告訴他。
 
這個戴維斯,就是開篇說到的那個阿美公司副總裁。
 
美國人萬里迢迢從本土運來了設備和人手,先在達曼穹丘花了一年半才搭起了井架,1935年第一口井挖出了一點石油,不過每天產量只有可憐的100桶,美國人不服氣,再打,第二口油井產出了3000桶後,每天往外冒的就只有水沒有油了。標準石油公司一看沒撤了,就把戴維斯親自派到沙特。
 
戴維斯是個嚴肅古板的人,十分看不起沙特人,他覺得這些人,“就是一群沒開化的野人,從先知年代就沒改變過”,但他技術紮實、作風嚴格,工作起來十分拚命,大家還是十分尊重他。
 
在戴維斯的帶領下,工程師們又打了4口井,其中兩口沒有任何產出,另兩口井也產量堪憂,當時已經花了1000多萬美元的投入,這麼多專業人士在茫茫沙漠里辛苦這麼久,卻只有少得可憐的產出,美國人一度懷疑人生,不過反正都投入這麼多了,標準石油公司還是決定再搏一搏,說不定單車變摩托,他們派出了更多的工程師、測繪員、建築工人前往沙特,他們面對沙漠里的風迎難而上,不找到石油誓不回美利堅。
 
地質學家巴傑親身經歷了艱難的墈探過程,他原本在蒙大拿州銅礦擔任工程師,大蕭條來臨時失業,為了找份工,他只好給在加州標準石油擔任首席地質學家助理的前同事寫信,請他幫幫忙找份事做,他同事回復說倒是有份工作,就是要跑到中東那種鬼地方去,巴傑都窮瘋了還挑什麼工作地點,趕緊答應下來,去舊金山面試通過後,他悄悄地跟女朋友秘密結婚(對方父母嫌他窮),然後扔下老婆,一個人跑去了炎熱的中東。
 
巴傑在沙特異常艱苦的找油過程都記錄在了他給妻子的信里,他當時經常帶着一個小隊,包括2名嚮導、2名士兵、1名廚師、1名會修吉普車的技工深入沙漠,在一望無際的沙堆里測繪地形、尋找石油。沙漠里的溫度高達46攝氏度,連拍照用的膠捲都是柯達公司特製的,感覺分分鐘會晒成人干,巴傑卻要在沙漠深處每次呆上好幾個月,還經常會遭遇漫天飛揚的沙塵暴,能連續刮上三天三夜。
 
巴傑說,他從沒有見過這麼荒蕪的地方了。
 
他們時常遇到貝都因人,因為要研究腳下岩石的年代,他們在洞穴周圍爬來爬去,手裡頭經常抱着化石和貝殼,貝都因人十分困惑,把看到的告訴了國王伊本,伊本聽完大笑,請巴傑他們來到王宮招待他們,但他並沒有問石油的事情,還是執着地請地質學家們幫他多打幾口水井,並檢測一下水質。
 
1936年,美國人在沙特達曼打下了第七口油井,這口井剛打下去就發生了側壁塌陷,修整了好長一段時間,到1938年1月打到了4500英尺深,還是沒有找到一滴石油,就連巴傑都對在沙特找到石油感到絕望了,歷經5年茫茫無期的投資,標準石油也決定不再繼續沙特的石油墈探,嚴禁再鑽探新油井,他們準備放棄了。
 
1938年3月,第七口油井的工作人員不死心,決定再試一次,他們又往下打了200英尺深,命運之神終於降臨,他們發現了石油!而且是每天能產出1585桶的油井。
 
三天後,這個油井每天就能產出4000桶,而且地質學家們根據這口油井,推算出了延伸到波斯灣的阿拉伯沙漠西南角大油田,兩年之後,加州石油公司每天能產出2萬桶石油!
 
在七號油井發現後的第二年,59歲的伊本國王拄着拐杖來到了達曼,現場陪同他的有家人、顧問、財政大臣、標準石油公司的高管,5月1日,伊本國王扭動了油器的開關,隨着油路開關的啟動,石油開始湧入標準石油飛速建好的輸油管道,流向港口城市拉斯坦努拉,那裡有一艘油輪,等待着將沙特的石油運往全球市場。
 
跟隨伊本國王一輩子的財政大臣蘇萊曼回憶說,國王全程都沒怎麼說話,但他的手有在微微顫抖。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