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不過很多人留言說希望談一談“拉閘限電”的事(尤其是東北甚至把民用電都停了),所以我找了一些數據和大家分析一下。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主要有兩派觀點:一派是“下大棋”,另一派是“補作業”。
所謂的“下大棋”,指的是中國限制工業用電,是為了和美國打金融戰。
他們的大致邏輯是:
疫情後全世界各國停工停產,而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接到了大量的外貿訂單,但中國企業為了搶訂單而相互壓價陷入內卷,結果就是西方國家獲得了大量廉價的中國商品,原材料和海運價格大幅上漲,而中國的出口企業反而只獲得了非常微薄的利潤。
再考慮到隨着各國從疫情中恢復,現在盲目擴張的產能將來反而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這也意味着,我們勤勤懇懇搞生產,結果忙活了半天都是在給別人做嫁衣,還給自己埋了雷。
而各省限制用電,就是想要通過減少出口商品的供應來提升價格,這不僅能提高中國企業的利潤和提前實現去產能,同時還能減少對原材料和海運的需求,並把通脹輸出到國外。
綜上所述,這是“國家在下一盤大棋”。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這種觀點主要是通過自媒體流行於公眾號和朋友圈。
而“補作業”的觀點則出自官方媒體。
起初是@俠客島(人民日報海外編輯部) 發了一篇文章《生產旺季搞拉閘限電,咋回事?》,隨後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也對該文進行了轉載。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根據該文觀點,這次部分省份限制用電,主要還是因為當地政府上半年無節制使用能源,甚至還違規上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項目,導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被發改委點名預警,而“能耗雙控”已經被列入了各省的考核指標,眼看指標可能要完不成了,於是某些地方就用“一刀切”這樣的粗暴手段來要求企業停產、限產。
“說白了,跟開學前狂補作業一個道理。”
也就是說,拉閘限電不是什麼大棋局,而是地方政府的鍋。
以上兩種觀點,乍一看都有道理,但因為後者出自官媒,所以不少人用人民日報的文章去反駁“大棋論”,嘲笑他們是在搞陰謀論。
但我特意去看了8月17號發改委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隨後就發現一個問題:
被列入紅色預警的9各省份並不包括東北三省,尤其是吉林,上半年無論是“能耗強度”還是“能耗消費總量”,都是處於綠色狀態(表示雙控目標總體進展順利);而遼寧和黑龍江,也只是處於一個橙色,一個綠色的狀態,但東北三省這次的停電情況反而是各省份中最嚴重的。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所以因為能耗雙控指標完不成而“補作業”的觀點,並不能充分解釋東北為什麼會如此缺電。
這背後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怎麼去找出這個原因呢?
我的方法是:用數據去驗證觀點。
02
先來看今年的用電情況。
根據中電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8月全社會用電量54704億千瓦時(1千瓦時=1度電)同比增長13.8%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我們今年的用電量確實增長很快。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2020、2021年分月全社會用電量及其增速)
再細分到產業(來看看誰是用電的大頭)
第一產業用電量66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3%,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2%;
第二產業用電量36529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6.8%,同比增長13.1%;
第三產業用電量95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9%,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7.4%;
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79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4.6%。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居民生活用電佔全社會用電佔比不到15%,增速也是最低的,而第二產業無疑才是用電量的大頭,佔了約2/3,並且增速和全國平均增速幾乎相當。
第二產業中,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4.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由此可見,今年用電量大幅上升,和製造業的擴張有很大關係。
當然,用電量大增,不一定會導致缺電,因為如果發電量同步增長的話,完全能補上這個缺口。
所以我們還要來看發電量的數據:
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538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
到了這裡,第一個疑點解開了:
因為發電量的增長(11.3%)趕不上用電量的增長(13.8%),所以今年缺電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不多發一點電呢?
一方面還是要回到“能耗雙控”上。
“能耗雙控”是於2015年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即既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也要控制能源消耗強度(也稱單位GDP能耗,即單位產出所需消耗的能源),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低碳、高質量的發展。
該指標是我們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一項關鍵KPI,並被列入各省的考核指標,發改委還會按季度定期發布各省“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的“晴雨表”。
而今年上半年用電量增長已經很快了,尤其是被發改委點名的那幾個省份,地方政府為了完成PKI,有很強的限電衝動,他們更希望把用電量壓下來,好完成“能耗雙控”指標。
但正常情況下,地方政府限電,限的也應該是工業用電,而不是民用電。
一來是民用電本身佔比不高(1-8月佔全社會用電比重僅為14.6%),壓降民用電效果有限;二來是對老百姓生活影響太大,很容易爆發“輿情”,影響地方形象和官員的升遷;所以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和電網很少會去限民用電。
而且上文也分析了,東北三省並不在“能耗雙控”目標紅色預警的名單里,尤其是吉林,人家是雙綠色狀態,所以這次東北拉掉民用電,肯定有別的原因。
而這個原因,我認為和煤炭價格大漲有關。
這裡先要補充一點和能源結構相關的背景知識。
減碳可以分為發電側降碳電網側降碳用電側降碳
而在發電側,不同的能源發電(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造成的碳排放也是大不相同的。
其中火電的碳排放,要遠遠高於後面幾種(甚至高達幾十倍)
中國因為“富煤、貧油、少氣”的先天條件,發電的基本盤還是靠火電(一直到2020年,火電佔全國發電量的比例仍然高達71%),並且中國的火電以燒煤為主(歐洲的火電則主要是燒天然氣)
但由於火電碳排放很高,而燒煤又是火電里碳排放最大的(燒煤是燒天然氣的2-4倍),出於減碳考慮,中國這些年在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與此同時,還關停了一批高污染的中小型煤礦,並且限制大型煤礦的開採數量。
在過去用電量增長不快的情況下(“十三五”時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5.7%),這當然沒什麼問題。
通過增加新能源發電來補上電火的缺口,不斷降低火電的佔比,不僅能降低碳排放、減少採煤造成的污染,還能加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但今年情況比較特殊,不僅用電量增長很快,而且新能源發電還不太給力。
就拿水電來說,今年的降水量出現了很明顯的北移,本該下在南方的雨,都跑到北方去了,導致南方的水電站發電量出現了下降(今年1-8月,全國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1%),北方城市卻發起了大水。
用電量雙位數上漲+新能源不夠給力,結果就是今年火電的發電量增速高達12.6%(1-8月火電發電量佔比72%)
這也意味着今年我們對煤炭的需求,出現了顯著的上漲。
那麼,我們的煤炭夠用嗎?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我國原煤產量為39億噸,煤炭凈進口量約為3億噸。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即我們的煤炭自給率高達93%。
所以原本我們對煤炭(尤其是發電用的動力煤)應該是有很強的定價權才對。
但今年因為煤炭需求飆升,再加上前些年關停小型煤礦和主動控制產量,導致煤炭確實是不夠用了。
我專門去查了一下數據:
 
今年1-8月,全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4%,煤炭進口比去年同期還低了一點,而火電的發電量卻增長了12.6%。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其實本來應該專門用動力煤數據做比較的,因為動力煤才是專門用來發電的,但是因為沒查到細分數據,所以這裡用了原煤數據,但因為缺口很大,所以對總體結論應該沒影響)。
顯然,供應的增長(自產+進口)跟不上實際消耗量的增長。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煤炭市場從過去的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價格也出現了大漲。
秦皇島港5500大卡燃煤價格為例,2020年12月該種煤炭的簽約價格大概在600元/噸左右,而去年價格最低的時候甚至一度只有300-400元/噸。
而到了今年8月底,秦皇島港5500大卡燃煤的價格已經漲到了885元/噸,相比於去年底,價格將近漲了一半。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在很多歐美國家,電價是根據市場浮動的。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今年以來,歐洲主要經濟體的電價出現了大幅上漲)
美國得州今年更是因為一場暴風雪,導致電價一度飆升200倍。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而中國的電價是受到政府管制(在基準價的基礎上允許小範圍浮動)的,發電廠不能因為成本高了就隨意提高出廠價格。
於是就有了上個月11家燃煤發電企業(包括大唐國際、北京國電電力、京能電力、華能集團華北分公司等)聯名向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哭訴”,希望能提高電價。因為按照8月份的這個煤價,發電廠“每發一度電就要賠一毛錢”。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發的越多,賠的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發電廠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自然會有能少發(電)就少發,能不發就不發的衝動。
所以我的判斷是:這次東北拉閘限電的直接原因,並非是地方政府出於“能耗雙控”指標故意拉電,而是煤價大幅上漲後,轄區內的火電廠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減少了發電量導致的。
這從當地電網和供電公司對媒體的回復中也可以得到印證:
“受電煤緊缺、火電機組停機容量大、新能源發電電力偏小和電力負荷增長等因素綜合影響,東北電網電力供應持續緊張。”
東北因為緯度高、日照短,不合適發展太陽能發電,也沒有大江大河,所以也不適合搞水電,火電是東北的絕對主力(風電輔助)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而動力煤價格大漲後,火電廠以缺煤為借口(上面分析了,現在動力煤價格太高了,發電是虧本的買賣,所以電廠根本就沒動力採購),停掉了大量發電機組,相當於東北的主力發電選手撂挑子不幹了,我認為這才是東北缺電的直接原因(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東北最近沒什麼風,導致風電也出不了力)
至此,我們可以來小結一下:
1.受製造業產能擴張等影響,今年1-8月全國的用電量出現了大幅上漲,而發電量的增長未能跟上用電量的增長,用電存在缺口是一個客觀事實。
2.部分省份的“能耗雙控”指標早已進入紅色預警(比如江蘇和廣東,兩項指標都紅了),這些省份限制工業用電(某些地方已經要求轄區內的企業做二休五了)的原因確實符合官媒說的,是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指標在“補作業”。
3.但東北拉閘限電並非是因為地方政府“補作業”,而是因為煤炭價格過高,火電廠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減少了發電量導致。
(當然,這些年搞能耗雙控,也對我國的原煤產量進行了限制,這是無法平抑煤價上漲的因素之一)
03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原來一切都還是回歸到了供需關係,於是開始嘲笑“大棋論”,覺得他們是在搞陰謀論。
但我並不贊同嘲笑他們。
因為通過控制工業產能,防止出口企業相互壓價拼內卷,確實對提高中國出口商品利潤和打壓原材料價格,有着明顯的效果。
就拿鋼鐵產業鏈來說,中國的粗鋼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56.7%,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但過去這些年中國鋼鐵企業的利潤卻很低。
為什麼?
還是因為自己人在搞內卷,搞低價競爭,然後指望着通過走量來擴大盈利總額,結果就是中國出口的粗鋼價格賣得很低,鋼鐵產業鏈里的利潤的大頭都被力拓和比和必拓這樣的鐵礦石巨頭拿走了,鐵礦石的議價權也完全被掌控在他們手裡。
但今年我們通過限制鋼鐵產能打了一場翻身仗,不僅提高了鋼鐵企業的利潤,還把鐵礦石的價格給打了下來。
同樣的道理自然也適用於其他商品。
但我國中小企業生產的商品種類實在太多了,我們不可能像對待某個特定行業(如鋼鐵)一樣,通過控制產量來提升某個品類在產業鏈里的利潤和話語權。
通過能耗雙控,則可以對產能起到篩選作用——把那些低能效、高能耗的落後企業,在能耗雙控指標的約束下,逐漸地淘汰掉(但前提是地方政府能夠有效執行這項政策)
所以2015年我們提出“能耗雙控”目標的時候,我認為確實是有這方面考慮,是在下一盤大棋。
這從某省最近流出的一份內部文檔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在文檔中,很明確地提到,“東南亞等國的低端產業訂單大面積迴流,形成了惡性擴張,在增加碳排放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國家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以及“不能再擴大落後低端產能,把碳排放和污染留給中國,為美國做貢獻”,並稱相關措施已經獲得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能耗雙控目標和中美之間的競爭,以及去產能對國家的金融穩定,確實存在某種關聯。
只不過,這步棋是我們在2015年出台能耗雙控目標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的,而不是像那些“大棋黨”認為的,是為了和美國競爭,突然祭出了這一招。
 
最後,如何破解當下的缺電難題?
我覺得解決方案不外乎以下幾種:
1.增加原煤產量,擴大煤炭進口,以增加市場上動力煤的供給;
2.放開對電價的管制,允許發電廠根據發電成本適當提高出廠電價,讓發電廠有動力重新啟動機組併網發電;
3.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國有發電企業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克服價格倒掛,含淚虧本發電。
4.加強電網間的調度,讓供電能力有富餘的省份對東北三省進行支援。
……
總之,無論採用哪種辦法,東北的採暖季快到了,沒有電是萬萬不行的,希望能儘快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也相信我們的政府有能力也有智慧解決好這個問題,讓東北的老百姓能夠安心過冬。

分析一下拉閘限電的真實原因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