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最後一員猛將

 1811年,也是嘉慶十六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一個四等台吉家裡。 

他的名字來源於藏語,僧格是獅子的意思,而林沁是珍寶的意思。  

這個台吉,來源於漢語所對應的皇太子、皇太弟一類的稱呼,不過我們的太子只指一個人,他們這個詞的用法卻指一群人,明朝時蒙古人只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成員稱為「台吉」,當中地位最高有繼承權的那個,叫「黃太吉」,歷史學家懷疑是漢語「皇太子」的音譯。 

我們熟悉的清初那個「皇太極」,最早的寫法就是「黃台吉」,有人為了拍他馬屁,將漢字寫法故意寫成了皇太極,顯得更加高大上,並統一用到了現在,算是出口轉內銷的一個詞。 

注意台吉這個詞明明最早是蒙古族在用,而皇太極是滿人,這後面用着用着怎麼從私家車變成了公共汽車了呢?  

這個主要來源於滿蒙聯盟。 

滿洲人剛崛起之時,武力值拉滿,住在他們西邊的蒙古科爾沁部(黃金家族旁支,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想在他們完成發育前去揍他們,結果反而被揍得鼻青臉腫,其中明安貝勒逃命時為了跑得快,也為了有效降低風阻,「脫光衣服、赤身裸體,騎一匹裸馬奔逃」,後面連續幾次又被努爾哈赤吊起來打,1624年打服了的科爾沁部決定歸順滿人,那位跑起來很快的明安貝勒,乾脆入了八旗,但他們要求努爾哈赤保證他們的安全,察哈爾部(黃金家族嫡系,祖上就是成吉思汗)的林丹汗要是來清理門戶,努爾哈赤得出手幫忙。 

雙方殺了一匹白馬、一頭黑牛起誓,結為盟友,後面兩家相互通婚,入關前聯姻84次,入關後聯姻502次,清朝皇室格格遠嫁蒙古,入關前27人,入關後403人,孝庄皇太后、皇太極和順治的皇后,都來自於科爾沁部,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頂層家族慢慢變成了一家人,科爾沁部漸漸變成了滿清的頭馬,為滿清打江山出工出力,文化上也出現了統一,台吉這個詞大家一起用,不寒磣。 

入關後為了穩住蒙古人,滿清死死綁定他們,抱團一起統治漢人,但為了防止蒙古人坐大,又將蒙古部落固定在領地內,防止他們打野發育——後面又用差不多的法子,控制了西藏。 

簡單點說,滿人給蒙古人分股份,認他們做親戚,但又削蒙古人的實權,蒙古人幾百年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僧格林沁就是蒙古科爾沁出生,所以後面,才會被滿清統治階層放心地當做自己人。 

雖然他們家還頂着個四等台吉的名譽,但出生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僧格林沁的爸靠給人放羊為生,被人笑話是「雅瑪台吉」,就是給人放羊的台吉,因此僧格林沁打小沒讀多少書,從小就跟着老爸一起給當地土豪放羊討生活。  

僧格林沁人生的轉折點,是他的族伯、扎薩克多羅郡王生不齣兒子,覺得小夥子虎頭虎腦、黑得俊俏,又能吃苦好學,就把他要過來當養子,繼承了他們家的爵位,而這個郡王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從此僧格林沁就成了真正的皇親國戚。  

14歲時,老郡王掛了,靠臉吃飯的僧格林沁襲了郡王爵位,可以御前行走(就是皇帝寵信你,見他容易),道光很喜歡這個外甥,說他豪爽悍猛、刻苦勤儉、忠勇朴誠,給他各種賞賜,讓他進宮和皇子們一起讀書習武,從此成為滿清皇室集團的成員,僧格林沁身上毫無八旗子弟的紈絝作風,獲得道光精心栽培,「出入禁闈,最被恩眷」,成年後又把一位格格許配給了他,24歲掌管火器營事,25歲就混到了鑲白旗滿洲都統,30歲任正黃旗滿洲都統,39歲道光駕崩後還被任命為顧命大臣。  

滿洲都統這個崗位從來都是只給滿人擔任的,屬於滿人軍政命脈,蒙古人僧格林沁能從事這樣的工作,可見道光對他信任至極,皇族大員的僧格林沁只要一想到當年放羊娃的生活,就要激動得半夜哭醒、肝腦塗地,這輩子就只替滿清皇族賣命了。  

道光去世那年9月,39歲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雲縣剿匪,這其實是他第一次實戰,不過組織得有模有樣,還冒着敵軍的箭矢衝鋒,相比已經拉垮得毫無底線的八旗子弟,僧格林沁簡直猛不可當,咸豐看得十分激動,高興得親自點贊打賞。 

咸豐是清朝最命苦的一位皇帝,剛在密雲剿完匪,第二年就鬧太平天國,太平軍兩萬人起家,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從廣西殺到了南京,橫掃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各省,將滿清軍隊打得哭爹喊娘。定都天京後,太平京分出一路北伐軍出來,由林鳳祥、李開芳率領,朝着北京一路攻過來。 

這時候曾國藩尚沒有崛起,天下還找不到可以託付的大將,太平軍北伐僅兩萬人,一路輕易就從安徽、河南殺近天津,咸豐嚇得將努爾哈赤使用過的一把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叫他加點BUFF就快點上陣,僧格林沁率軍在天津一戰擊潰林鳳祥部,次戰在連鎮又用計水淹太平軍,在地道里活捉林鳳祥,隨後李開芳部跑去山東,僧格林沁追到,又將李開芳生擒。 

 咸豐帝高興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給44歲的僧格林沁升職加薪,封為親王,世襲罔替、俸銀加倍,並將林鳳祥、李開芳凌遲處死。僧格林沁一時意氣風發,被滿清當作救命稻草,大家都管他叫「僧王」。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但咸豐做皇帝,苦就苦在他是兩線作戰,既要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還要跟英法聯軍打第二次鴉片戰爭。 

 而且對付太平軍多多少少還有些希望,打英法聯軍那是農業國打工業國,一點指望都沒有。  

太平天國是1851年鬧到1864年,英法聯軍是1856年鬧到1860年,1856-1860這四年是南北同時開戰,咸豐忙得跟條狗似的。 

 1859年,咸豐上班打卡的第九年,僧格林沁迎來人生巔峰,他在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時,英法聯軍來犯,僧格林沁率軍擊沉英軍炮艇四艘,擊傷六艘,造成英法聯軍死傷幾百人,重傷了英軍海軍司令。  

平時滿清都是被洋人追着滿世界打,這是當時政府軍對洋人極其少見的勝利,也是僧格林沁自己的高光時刻。  

從此就一路走下坡路。  

英法聯軍此後於18609月再在北京八里橋與僧格林沁交手,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七千、步兵1.7萬迎戰,英法聯軍以拿破崙炮和阿姆斯特朗炮回擊,清軍無法近身,傷亡近萬人,而法軍僅傷亡64人,成為世界歷史上少見的恥辱一戰,各路主和派趕緊給皇上打小報告,僧格林沁因慘敗被奪去了爵位和官職,手下蒙古騎兵被勒令撤歸游牧,其餘士兵併入其他部隊,手頭只留下欽差大臣唯一一個職務。  

英法聯軍就此殺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一路逃躥到承德,第二年病死在那裡,年僅30歲。 

咸豐死後同治登基,但同治才5歲,幼兒園都沒念完,經過一番慘烈絞殺,權力落在了慈禧手裡。  

咸豐臨死前,河南山東一帶又鬧起了捻軍,此時清廷已經是三線作戰了,疲於奔命,12月召僧格林沁節制五省軍馬剿匪,意圖再重新培養出一支可靠的滿人軍隊。  

重新得到機會的僧格林沁立功心切,想一鼓作氣幹掉捻軍,此時五十多歲猶有悍將本色,追擊捻軍時十幾天不離馬鞍,累到雙手連馬韁都拿不住,要用布帶拴住肩膀才能騎馬(手疲不能舉韁,以布帶束腕,系肩上馭馬)。  

僧格林沁前期曾將捻軍壓製得不錯,但捻軍機動性極強,常用詐敗術圍殲清軍,激怒了僧格林沁,他曾在三個月內追了捻軍四千多里,幾百人累死在馬背上,18654月,在急切追擊捻軍統帥張宗禹時,僧格林沁在荷澤高樓寨遇伏,全軍覆沒,僧格林沁拚死突出重圍,逃至曹州西北吳家店時,受傷落馬,潛伏在麥田裡,被一名16歲的捻軍小兵張皮綆發現,一刀砍死。 

 張皮綆拿了他帽、珠、花翎回去了,此後捻軍被李鴻章盡滅,張皮綆改名換姓到別處做了農民,八年後一次喝醉酒時,不小心跟人吹牛逼,說起自己殺死朝廷命官的事,事情傳到暗探耳朵里,官兵在他家搜出僧格林沁朝珠,便將他押回京城,凌遲三天,剮了三千多刀才死,心肝也被挖出來祭奠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死訊傳到京城時,清廷震驚,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從此以後,拱衛滿清核心利益集團的鐵騎消失,滿人手裡頭再沒有一支能打的軍隊,失去了武裝力量,「南曾北僧」的軍事格局被打破,大清的軍權都落入到了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手裡,滿清中央政權開始衰落,地方漢人迅速崛起,慈禧開始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權。 

 幾十年後,慈禧哀嘆說: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僧格林沁的死,代表着八旗軍在歷史中徹底消亡,八旗軍失去了最後的精神支柱,滿清貴族失去了保護,統治天下的「槍杆子、錢袋子、筆杆子」已失去其中一個,他們即將面對漢人軍隊勢力的大反擊。 

失去親軍的清滿王朝,又苦苦支撐了46年,跟湖南人安徽人鬥了半個世紀,終於不支倒地。 

  湘軍的崛起 

在圍攻太平天國時,清政府還設立了兩個著名的軍事景點,一個叫江南大營,一個叫江北大營。 

這是由二三線名將,琦善、向榮、和春、張玉良、張國梁、鄭魁士、鄧紹良所率領的八旗軍與綠營軍的主力,這裡的綠營就是炮灰,主將是滿人,士兵是漢人,要打仗了把臉這麼一抹,哇哇哇衝過去送死,等兩邊死得差不多了,裝備精良的八旗兵再過來一波推搶人頭。 

之所以叫他們軍事景點,是因為兩個大營腐朽得不像話。 

大清文人馬壽齡原本是個極愛清朝的人,被太平軍困在了南京,天天寫詩等王師來平難,後來找機會溜進了江南大營,氣得吐血,據他記載,裏面大部分清兵忙着養狗、養鳥、搶劫、做生意、聽曲、賭博、下棋、種花、蓋房、搞基(養孌童)等等,把戰時前線活生生搞成了香艷小城,雖然也有一小部分精兵能打仗,其他清兵就基本跟爛泥一樣扶不上牆。  

俄國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因為送傳教士來中國,1849年後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將自己的見聞寫了一本《窺視紫禁城》,裏面記載他當年秋天在盧溝橋參觀八旗軍事訓練,操演前,士兵們漫不經心地抽煙、買小吃、縫褲子,還跟過來賣早點的小販有說有笑,一點軍隊的樣子都沒有。  

醇親王奕儇曾奉命檢閱神機營,訓練時見到一名士兵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醇親王派人過去一問,才發現這哥們原來不是八旗的人,是外面賣豆腐的,被八旗兵花錢請來作為替身來出操的,人家自己早不會騎馬了。  

這樣一對比,大家就能理解,其實僧格林沁放在中國歷史上明明戰功平平,為什麼被滿清捧得那麼高了吧?  

實在是同行太弱,給襯托出來的。  

曾國藩曾在《議汰兵疏》里說,現在這些當兵的跟盜賊勾結在一起,還吸毒品(鴉片)、開賭場,每個省都鬧得不像話。 

曾國藩說這話腰杆子挺得筆直,因為這時候全天下能打的就剩他的湘軍了。  

湘軍來源於團練,其實是臨時工組織,朝廷當時打不過太平天國,允許地方上自己搞武裝,但朝廷沒錢,軍餉你們自己想辦法,朝廷既然不發餉,那就控制不了軍隊,軍人是誰給我們飯吃我們就認誰,湘軍壯大後,發展成了曾國藩的私人武裝,讓慈禧頭疼得要死。  

中央只要將財權下放,地主軍閥就一定拔地而起。  

湘軍搞錢的方法,我在《江西篇》里介紹過了,一是搶劫,二是刮地皮(學名叫「捐輸」),湘軍將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省搞來的錢運回湖南,辦起了教育,陸續搞書院、送湖南子弟出國留學等等,搞出了一個湖南精英集團,所以湖南最近一百五十年人才鼎盛,紅極一時,曾國藩、左宗棠是創始一代,黃興、宋教仁屬於第二代,毛澤東屬於第三代,頂尖人才連旺三代,作為革命力量的主力輸出,才把千年舊政權滌盪一空。  

以湖南的地理位置,其實是不可能搞得這麼紅火的,湖南在近代的崛起,全是從湘軍發跡,連沖三代,衝出個新中國天下太平,才把這波紅利吃完。  

幹掉太平天國前後,曾國藩曾有許多次機會反了清廷自立為王,曾國荃、彭玉麟、王闓運、甚至連李秀成都勸他為帝,曾國藩的應對是吃了彭玉麟寫給他的那張「江南半壁江山,老師有意乎」的紙條(是真吃),將李秀成直接摁在原地滅口,省得他到京城亂說話,破壞老子跟寡婦慈禧的關係。 

慈禧也盯着曾老頭,防他造反,湘軍剛攻陷天京,就調湖廣總督官文鎮守武昌,守長江上游,調江寧將軍富明阿鎮守揚州,守長江下游,僧格林沁(這時候還沒死,快了,不要急)屯兵安徽和湖北交界處,盯着曾國藩。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曾國藩是一個求穩的人,他當時沒有必勝的把握,湘軍內部派系林立,也不敢保證左宗棠和李鴻章會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不反,至少能留住名聲,後人都得背自己的名人語錄,要是造反沒成功,名聲就保不住了,產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啊。  

曾國藩就真的開始裁撤湘軍,為了穩住軍心,凡是退役的湘軍,發二十年的補助,當時叫期票,每年找當地政府領錢—–二十年時間,這些猛男也都老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了,另外再發放海鹽,那時沿海海鹽價格是內地的十幾倍,運回家就是暴利,讓他們都有點小生意可以做。 

具體裁了多少萬湘軍沒找到非常清晰的數據,總之曾國藩原直系的軍隊12萬,陸軍沒剩多少,一萬多水軍倒是轉成了職業軍人,繼續吃國家糧。  

裁完湘軍後第二年,僧格林沁就被捻軍砍死了,清廷已經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保護自己,平時找個能說話的貼心人都沒了,大清的台柱子倒了,慈禧往後這孤兒寡母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 

  刺馬 

我們在歷史書里會常看到一句話,說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但歷史書對這句話沒有進行詳細解釋,其實這個「沉重打擊」不僅僅指掃蕩東南,還迫使整個大清的軍政財三大權力,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成為大清倒台的導火索。 

清廷也知道,曾國藩是私家軍隊,不好控制,但清廷是真沒辦法。  

1854年湘軍拿下武昌後,咸豐高興得馬上想封曾國藩為湖北巡撫,旁邊軍機大臣可不糊塗,提醒他「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跚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意思是曾國藩現在沒名沒分,就是個民間大V,隨便就能召喚上萬名粉絲搞軍事,這可是個禍害啊。 

嚇得咸豐趕緊收回任命。 

直到六年後,太平軍第二次破江南大營(香艷小城),咸豐急得直跺腳,為了讓湘軍賣命,才肯封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所有巡撫、提督都得聽他的。  

注意兩江總督這個官職,我們後面將無數次提到它。  

曾國藩從此軍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幫助湘軍勢力陸續控制全國督撫要職。  

朝廷要重用曾國藩,就得多聽曾國藩的意見,此後曾國藩就大力舉薦湘軍將領做封疆大吏,李鴻章成了江蘇巡撫、左宗棠成了浙江巡撫、李續宜成了安徽巡撫、沈葆楨成了江西巡撫,四位大人又舉薦自己手下成了各省布政使(管地方財政和人事)、按察使(管地方治安和司法),湘軍集團就這樣控制了地方軍權、政權、財權、人事權。  

最後湘軍一共出了三個總督,九個巡撫,牢牢控制了南方各省。  

大家都是湖南人或者湖南人的至親,滿人反正有求於咱們,咱們都認曾老大做話事人,有什麼事咱們也別看滿人的臉色了,互相打聲招呼就行,另外大家牢牢控制地方,就能從地方財政搞錢,辦辦厘金啦、改改田賦啦、扣點稅收啦什麼的,大清讓咱們賣命的時候,兵餉都沒給過,這大清的命都是咱們續的,順手拿他點銀子怎麼啦? 

容閎在《西學東漸記》里記載了曾國藩輝煌時廣納人才,引得無數人來投奔他,只要面試通過,曾國藩就給他按月發工資包養起來,各級軍官拜過碼頭的有200多人,幕府中另有100多人,各種候補官員、民間達人更多。 

活脫脫一個黑幫大佬形象。  

曾國藩後面將他們一個個推薦去當官,出現了「晚清督撫三分之二出於曾幕」的可怕情景,湖南人的勢力迅速遍布全國,使滿清的中央集權從此受到了巨大打擊。  

甚至明知道湘軍破天京後太平天國的財寶不知去向(應該是私吞了),清廷也拿他們沒辦法。  

慈禧看着滿朝黑壓壓一片湖南人,心裏頭像吃了口剁辣椒,急得跟火燒似的。 

滅掉太平天國後,慈禧開始嘗試奪回對地方的控制權,第一個動手的,就是兩江總督。  

前面提醒過大家了,兩江總督這個官職,十分重要。  

大清一共有直隸、兩江、兩廣、閩浙、四川、陝甘、雲貴、湖廣八大總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隸和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管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是當時清朝最富裕的地方,佔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控制着大清的財政命脈,是大清最肥的官職。  

慈禧看了一眼老奸巨滑的曾國藩,不由得握緊了拳頭:必須讓親信拿下兩江總督,替我大清守住財政命脈。 

湘軍裁撤不到三年,慈禧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這個直隸總督政治意義更大,財權更小,屬於明升暗降,慈禧後面再調任馬新貽為兩江總督,讓他去闖湘軍大本營。  

馬新貽進士出身,原在安徽做知縣,太平軍殺過來時,馬新貽跟着欽差大臣袁甲三破太平軍有功,一路升了上去,混到了安徽按察使。  

這個袁甲三,就是袁世凱爺爺的兄弟,袁家的發跡就是從袁甲三開始的,他最高做過一品大員,以一人之力帶動整個家族的發展,才有了後面的袁世凱。 

從清末到民國,我們看到的所有歷史風雲人物,幾乎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幾乎全是熟人!  

書寫歷史,一直是小部分人的遊戲。  

後來馬新貽連續兩次出事,都是袁甲三保的他,馬新貽一直欠袁家人情,任兩江總督後,就把袁甲三的侄子袁保慶提拔到身邊管治安,而這個袁保慶,就是袁世凱他爹(侄兒過繼,非親爹)。  

袁世凱後面能留在大清頂層人脈圈混飯吃,犯錯了也不會出圈,那是前幾代人積累的結果,普通人想進入頂級精英圈是極難的。  

馬新貽一直有和湘軍打交道,而且跟曾國荃有過節,慈禧就看上了他這一點,18682月突然將他提拔為閩浙總督,聽到任命時,馬新貽和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馬新貽年齡和資歷都不夠,突然爬得比老上司還快,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就要求進京面聖,6月他在北京見到了慈禧和小皇帝,兩人密談過幾次,最後一次談完,馬新貽出宮時「滿面驚恐、大汗淋漓、朝服浸透」,顯然得知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我個人推測,應該是慈禧告訴他想收拾湘軍,叫他守好財源,應該也叫他去調查湘軍是否吞了1800萬兩太平天國銀子的事。 

 就在去往浙閩總督任職的路上,馬新貽收到急任,調他去任兩江總督,47歲的他突然要成為大清最年輕最重要的總督,前面說要他任浙閩總督,不過是慈禧虛晃一槍。  

而兩江總督這個位置,大家都以為肯定是曾國荃或者左宗棠的。  

馬新貽已知自己深入湘軍腹地,此去必死無疑,他對家裡人說:「我此去吉凶難料,萬一不測,千萬不要到京告狀,要忍氣吞聲,方能自保。」  

果然兩年後,1870822日,上任兩年的馬新貽參加完箭場閱射後,在回官署後院時,人群里突然衝出一人,口稱冤枉,一匕首刺進馬新貽右肋,就在成群的親兵隨從的護衛下,堂堂兩江總督莫名其妙被大街上跳出來的刺客一擊即中,當場殺死了。  

而且刺客得手後也不逃跑,就站在原地等待被抓,還主動跟旁人打招呼,說自己叫張汶祥。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刺馬案。 

馬新貽死得離奇,刺客的供詞也十分離奇,就是隨便編了個殺人的理由,完全不合邏輯,編得跟中國甜寵偶像劇的弱智劇本一樣,慈禧下令嚴查,居然什麼都查不出來,審案時曾國藩還是陪審,刑部尚書鄭敦瑾是主審,鄭敦瑾回憶說,審案時氣氛極其詭異,整個過程除了他,張汶祥和曾國藩始終無人說話,這事就糊裡糊塗過去了,兇手張汶祥被凌遲了事。  

對了,這個馬新貽,就是電影《投名狀》里龐青雲的原型,這個電影劇情,就是來源於審案時湘軍故意散播的一起謠言,說馬新貽、張汶祥、曹二虎原是結拜兄弟,後來馬新貽搶了曹二虎的老婆,還殺了曹二虎,張汶祥是為朋友報仇來的。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拍電影的就根據這個謠言為主線,拍出了《投名狀》。(是部好電影) 

慈禧是個智商很高的人,她怎麼都不相信呈上來的殺人動機,三省省委書記這麼大一個官就這麼死了,誰信誰二逼,不能草草了事,就召曾國藩來問話,她說:「馬新貽的死,你不覺得很奇怪嗎?」(馬新貽此事豈不甚奇?)  

曾國藩說:「是啊,臣也覺得很奇怪。」  

然後就不說話了。  

慈禧氣得個半死,卻也拿湘軍毫無辦法,從此不敢動湘軍核心利益,兩江總督這個職位,就成為湘軍專屬,由湘軍大員輪流擔任,慈禧唯一能做的,就是頻繁更換兩江總督,生怕各湘軍大員勢力深度盤根錯節,只能止痛,不能拔根,所以李鴻章能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兩江總督卻總是不停地換人。  

天下最重要的財源,至此牢牢落入了湖南人的口袋。 南邊半壁江山,也實際上已經脫離中央控制,大夥只是不撕破臉,維持着大清最後的體面。 

  慈禧的反擊 

慈禧從來就不是吃素的,當年為了奪權,顧命大臣敢殺,慈安太后敢殺(有爭論),誰敢欺負她,她是一定要扳回來的。 

刺馬這口氣,絕不能忍。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馬新貽被刺三年後,慈禧終於找到了第一次復仇的機會。 

有請晚清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登場。 

那時浙江餘杭縣有個豆腐店的小工,名叫葛品連,雖然家裡窮,但有位愛穿綠衣白褲的美貌老婆,叫小白菜,夫妻倆在本縣唯一的舉人楊乃武家租了房子住,小白菜喜歡上了佛經,但不識字,便請楊乃武教她認字,楊乃武的母親是個大舌頭,閑聊時將這事傳了出去,周圍愛嚼舌頭的街坊鄰居,就謠傳他二人有姦情。 

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連患絲蟲病暴斃,家人入殮時看到屍體口鼻有血水滲出,以為是被人下毒弄死的,就去告了官,七十歲的知縣劉錫彤辦案時嚴刑拷打小白菜,問是不是她下的毒,小白菜吃不住打,屈招跟楊乃武有姦情,是楊乃武買的砒霜,她下毒毒死了葛品連。  

楊乃武曾舉報劉錫彤貪污,二人本就有過節,雖有證人證明是誣告,但劉錫彤逮着機會,將楊乃武又一頓毒打,楊乃武也認了。 

按律楊乃武要判斬立決,小白菜要判凌遲,但浙江按察使感覺案情不對勁,因為一個舉人不該為了美色做出這種舉動,就是風險太高,投入產出比划不來,就報送浙江巡撫楊昌浚,楊昌浚複查時不夠認真,又被糊弄了過去。  

注意,楊昌浚是湘軍出身。 

浙江本地官員一直不滿湘軍官員,就主動對楊家施以援手,胡雪岩這時正在跟楊昌浚競爭,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籌措軍餉,便親自贊助楊乃武姐姐進京告狀,還請浙江人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幫忙,浙江官員全心協力,將事情捅到了翁同龢那兒。 

翁同龢在朝廷里有着巨大影響力,他又將此案報告了慈禧。  

慈禧一看,審理此案的官員大多是湘軍此身,這是個天大的良機啊,便命刑部尚書桑春榮親審此案,重新開棺驗屍,隨後追查辦案湘軍官員,捅出一百多名牽連官員,三十多人被革職,劉錫彤充軍黑龍江,楊昌浚也被革職。  

大多數史料寫到這結束後,結尾加一句,慈禧利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沉重打擊了湘軍官員。 

不好意思,其實根本沒動搖湘軍的核心利益。  

此事受牽連最大的湘軍官員是楊昌浚,這位袒護下屬的浙江巡撫不過是革職處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缺人,又跟朝廷申請,將楊昌浚調到蘭州處理後路軍政事務,1879年還陞官為甘肅布政使,1880年甚至做到了陝甘總督,此後一直在朝廷里好好當官,歷任過漕運總督、閩浙總督,而且政績幹得相當不錯。  

這一次慈禧的反擊,最多算打了幾隻小蒼蠅,拿大老虎一點法子都沒有。 

沒辦法,滿清太需要湘軍了,沒有湘軍,整個大清在1860年代就會被列強撕得粉碎。 

這裡花一點時間討論一個問題,楊昌浚這種人,到底算是好官還是壞官?說他是好官,他明明袒護下屬,製造冤案,差點弄死兩條人命;說他是壞官,他對收復新疆有功,對漕運、閩浙的政務處理得還算不錯。 

其實這事情一點都不複雜,你只要學會用利益鏈分析事情,一下就能弄懂楊昌浚的出牌方式。 

楊昌浚在沒有碰到他核心利益時,他是一個還不錯的官員,算是為國盡忠,處事盡量公正,但碰到他核心利益時,他就要先維護核心利益,再討論公不公平。  

湘軍官員的集體利益,就是他的核心利益,他是因為牢牢站在這個圈子裡,才有機會當官處理政務,如果離開了這個圈子,他就失去了施展本領的平台,因此面對冤案,他第一反應是維護湘軍集團。  

而收復新疆、處理漕運這些事情上,不跟湘軍的核心利益相衝突,他就能放手去干,毫不拖泥帶水。 

所以看一個人,不要簡單地歸納為好或者壞,而是要看他所處的利益鏈,根據他利益鏈判斷他的行為,正常情況下,只要不動他的核心利益,誰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也不是至善至美之人,一般人,最多犯些傲慢、任性、跋扈、自私的毛病。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慈禧對湘軍的一次試探性進攻,她只是在告訴湖南人,天下還是我們滿人說了算,只要不動我們滿人的核心利益,大家還可以玩下去,你們繼續控制中國南方,我也假裝沒看見就是。 此後湖南人和滿人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有二十多年時間相安無事,直到甲午戰敗,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18723月,名人語錄專家、湘軍話事人、清末軍閥締造者、滿漢勢力平衡者、湖南之光、宗師級家書愛好者、半個聖人、前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一等毅勇侯曾國藩先生,在南京因病去逝,年61歲。 

朝廷給予了僧格林沁去世時的哀榮,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 

對於曾國藩的死,我相信慈禧是既喜且悲的。  

喜的是從此去了一塊心病,悲的是如果不是曾國藩,大清早不知道被太平天國和列強削成了什麼模樣,雖然湘軍崛起,大清失去了對南方富省的控制,多了一堆軍閥,但半個家也是家啊。 

沒有了曾國藩,以後我們這孤兒寡母指望誰去? 

 《大清滅亡史 中:戊戌變法》

  李鴻章

曾國藩去世後,漢人勢力的實權代表人物,換成了他的學生李鴻章。 

漢軍主力,也由湘軍轉變成了淮軍。 

李鴻章的爺爺原是安徽合肥的農民,有幾十畝地,會一些醫術,有產業有技術,在當地算是富戶,一年冬天在路邊撿了位被人遺棄的女嬰,將她帶回家養大,許配給了自己四兒子李文安,這女子生了六男二女,李鴻章是她第二個兒子。 

李文安21歲中秀才,33歲中舉人,37歲中進士後跑去刑部上班,所以李鴻章算是官二代出身。 

中進士那年,同年(就是同學)中有個後來的大名人曾國藩,去刑部上班時,還有個同事叫林汝舟,是林則徐的兒子,李家的人脈就此打通,進入大清精英階層。 

李文安沒有一直待在北京,又去外省做過官職,後來鬧太平天國,54歲的李文安在老家搞團練,沒成想第二年病死。 

此時的李鴻章32歲,他打小跟着名師讀書,17歲就中了秀才,21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簡直是那年代的天才,被安在翰林院做編修,這時就在老爸同學曾國藩門下,求學過經世之道。 

在中央上班時,李鴻章幫工部侍郎呂賢基代寫過一篇怎麼搞團練的摺子,咸豐看了很喜歡,就叫呂賢基回去搞團練,呂賢基都懵了,他上摺子只是想表示自己對朝廷忠心,在北京日子過得好端端的,沒招誰沒惹誰,怎麼突然就要跟太平軍玩命去了?咱炒股怎麼就炒成股東了? 

呂家收到聖旨,上上下下抱頭痛哭。 

呂賢基說李鴻章這都是你害的,咱哥倆要死一起死,趕緊申請要李鴻章一起去,咸豐批了,倆人遂一起下鄉打太平軍,呂賢基命苦,第一年就被太平軍打死了,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李鴻章。 

所以李文安死的時候,李鴻章也在安徽搞了五年團練,但他這時沒曾國藩的本事,曾一天內被太平軍連破十八營,被安徽巡撫福濟救援才撿回一條命,還好多少學了些軍事基礎,知道父親去世,回去守孝(丁憂)時太平軍又殺過來,李鴻章帶全家逃命到南昌,然後自己去了老師曾國藩的軍隊,做了曾的幕僚。 

1860年李秀成要攻上海,上海的有錢銀都急了,湊了20萬兩銀子,叫錢鼎銘帶去安慶找曾國藩救命,之所以叫錢鼎銘去,是因為他爸浙江巡撫錢寶琛也是李文安、曾國藩的同年,高低要賣個面子。 

曾國藩叫善戰的曾國荃去救,曾國荃正忙着要打南京,捨不得這天大的功勞,說哥我這正忙着呢,你叫別人去吧,曾國藩轉叫陳士傑和馮子材去,倆人不敢跟李秀成對攻,也裝死不去,曾國藩正焦急萬分,李鴻章主動攬活,說大家不去我去,曾國藩一看也沒人敢去,就把20萬兩白銀往李鴻章懷裡一塞,同意了。 

李鴻章拿着這筆錢回到老家,他本來就是在這搞過五年團練,臉熟,現在手頭又有錢,在熟人群里@了大夥,就火速招募了合肥西鄉十三個營,每營685人,共計約九千人,後期著名的淮軍將領張樹聲、劉銘傳就是這時候入的伙,全軍在18624月進駐上海,因為軍費少,這支軍隊穿得破破爛爛的,進城時被人嘲笑是叫花子軍,都覺得不靠譜。 

李鴻章入城後,趕緊找洋槍隊首領華爾買了一批軍火,1862年中旬李秀成來攻虹橋,李鴻章此時已40歲,知道自己前程性命在此一役,失敗了又得回職場打工,中年社畜得做一輩子,就搬了張胡床到前線督戰,自己親信張玉春率部衝鋒又退回來,見到李鴻章在這,嚇一跳,李鴻章眼皮都不抬一下,面無表情說: 

「拿刀來,把他頭給砍了。」 

嚇得張玉春又掉頭衝鋒,仗着洋槍洋炮終於將太平軍擊退,此後淮軍又大勝幾次,在亂世中站穩了腳根。 

擊退李秀成後,李鴻章被曾國藩舉薦為江蘇巡撫,李鴻章駐紮上海,先幹掉實際控制上海財權的浙江幫老大吳煦,將上海每月60萬兩白銀財政收入搞到手,從此以上海為基地招兵買馬,提升軍備,淮軍有錢有人有槍,為接替湘軍的歷史地位打下了基礎。 

此後淮軍從太平軍和捻軍身上狂刷經驗值,一路越打越強,養出了劉銘傳、吳長慶、丁汝昌、葉志超、聶士成一干核心人員,剛好湘軍被裁,發展到最後,承接曾國藩衣缽的李鴻章,成了晚清最強的一支軍事勢力。 

1868年平定捻亂後,晚清從一片大混亂中掙扎出來,獲得了罕見的十幾年喘息之機搞建設(就是同治中興、也可以叫迴光返照),曾國藩去世後,慈禧能仰仗的軍事大佬也從曾變成了李,李鴻章身兼直隸總督、洋務大臣、文華殿大學士三項職務,還組建了北洋海軍,既有軍事權、建設權,又是皇帝助理,成為當時滿清王朝的扛把子。 

扛把子,有時候也是箭靶子。 

當時清朝軍隊二分之一的領導人,都是從淮軍走出來的,李鴻章氣勢太盛,引起了滿人權貴的忌憚,也跟部分漢人精英有了衝突。 

像左宗棠,原是曾國藩舉薦起家,破南京後,曾國藩報告說洪秀全兒子死了,左宗棠報告說逃跑了,在上級領導面前拆曾國藩的台,兩人從此結怨,左宗棠又是個十分驕傲的人,他看不起李鴻章,倆人時常互相嘲諷,也因為塞防和海防爭吵不下。 

李鴻章結怨最深的還是翁同龢,《走向共和》里這倆人一見面就掐,但又沒交待原因,以前把我看得一頭霧水,原來翁同龢有個哥哥叫翁同書,原是安徽巡撫,臨戰怯逃,惹惱了曾國藩,翁家勢大,其父翁心存做過兵部尚書、同治皇帝老師,在朝廷有很強的話語權,曾國藩不知道怎麼寫摺子才扳得倒翁同書。 

李鴻章親自代老師寫摺子,尤其是寫了「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勵,瞻顧遷就。」這一句話,直接把翁同書給參死了,判了死刑,他爸翁心存直接氣死,朝廷才因念在舊情,將他充軍新疆,3年後死在陝西,那時翁同龢只是六品小官,無力報仇,後來他任戶部、工部尚書,也做過同治、光緒的老師,話語權比他老爸還大,想起老爸和老哥都死在李鴻章手裡,因此一輩子跟他死磕。 

有歷史學家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 親歷過甲午戰爭的英國人泰萊也說:這不是中國與日本的戰爭,實際上是李鴻章與日本的戰爭。 

就是大傢伙都在後面看着不出力,你李鴻章權勢這麼大,你就一個人打吧,要銀子沒有,要彈藥沒有,我們就想看日本人削你。 

漢人不幫他,滿人也不幫他。 

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才會被日本人以傾國之力擊敗。 

  戊戌變法

關於甲午戰爭,我已經在《日本國運史》里詳細介紹過了,這裡不重複展開,重點聊後面發生的戊戌變法和義和團。 

甲午戰敗打得整個國家的知識分子懷疑人生,畢竟輸給洋人是正常發揮,輸給歷來瞧不起的倭人,真是太丟臉了,大家就開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反思來反思去,覺得升級硬件沒問題,那肯定是軟件有問題,我陷思、這國怎、定體問,對了,這一定是體制的錯。 

康有為、梁啟超認為滿清得變法,跑去呈上《日本變政考》和《彼得大帝變政紀》,跟光緒說咱變法吧,不變這國家就死定了,27歲的光緒讀完很激動,桌子一拍說就這麼干吧。 

一般資料都認同變法是死在慈禧手裡頭的,其實慈禧早期並不反對變法。 

據《慈禧外紀》記載,光緒去請示慈禧時,慈禧說搞新政可以,她同意,只划了兩條紅線: 

一、不違祖宗大法;二、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 

翻譯過來就是別動我滿人的核心利益,其他你們隨意。 

剛開始時,變法還算順利,光緒下詔廢八股,守舊派剛毅等人阻撓,光緒去頤和園找慈禧溝通,三天後就得到了批准。 

但問題是,改着改着,康有為就是想動滿人的核心利益。 

康有為曾在頤和園和榮祿撞了個正着,榮祿問他這都兩百年了,法怎麼變啊?康有為殺氣騰騰地說:「殺幾個一二品大員,法就變了。」(《走向共和》將這段改編到了朝堂辯論上) 

這讓榮祿起了警惕,主動勸慈禧小心變法。 

起先康有為還只是提出取消科舉制、興辦學堂、練新兵這些,其實這些洋務大臣也提過,算不上多新鮮,因此執行還算順利,為了表示支持,光緒還下令將懷塔布等阻礙變法的禮部六堂官革職,後面康有為意圖架空軍機大臣,想搞制度局,漸漸觸碰到了慈禧的核心利益。 

康有為所說的這個制度局,就是法律局、度支局、學校局、農局、工局、商局、鐵路局、郵政局、礦務局、游會局、陸軍局、海軍局,就是想搞一套新政府出來,將原來的滿清貴族一腳踢開,徹底掌握國家權力,康有為提出他做制度局領袖,方便將來他的徒子徒孫,分別掌管各個制度局。 

康有為成立的那個保國會,更是旗幟鮮明地喊出「保中國不保大清」的口號。 

這不就是想把所有滿人貴族,從高層權力機關全部踢出去嗎? 

滿人這時還掌握着實權呢,想叫他們支持變法,叫他們把自己吃飯的鍋給砸了,是當他們傻嗎? 

康有為的執行方式,嚴重脫離實際。 

光緒問軍機大臣意見,軍機大臣當然心裏頭冷笑不同意,光緒電征各省督撫,老狐狸們乾脆裝聾作啞連回電都不復。 

各種官場老油條都已經感覺到,這是在挖滿人的祖墳,康有為這是在找死。 

康有為又很不會做人,他氣焰太盛,不知道在官場裝孫子,在官場要活下來,謙虛謹慎是第一要務。 

他剛獲得青睞時,因為甲午戰敗暫時失勢的李鴻章,主動向他示好,要捐三千兩白銀,康有為說絕不收漢奸賣國賊的錢,深深傷害了整個淮軍的臉面。 

天下一半將領來自淮軍,而李鴻章又是淮軍創始人,康有為不給李鴻章面子,就是不給整個漢人軍事集團面子。 

他也曾跟張之洞打得火熱,張之洞捐了他五千兩白銀,在武漢時倆人相處二十多天,每兩天見一次,每次都談到深夜,張之洞還花巨資幫梁啟超辦《時務報》,本來處得不錯,但真到了戊戌變法,張之洞帶着幕僚們研究康有為的改革方案,感覺要涼,一遍遍在家裡踱步,重複說「不得了!不得了!」,馬上叫人出《勸學篇》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和康梁劃清界線。 

康有為幾乎將所有重臣都得罪了一遍,榮祿、李鴻章、張之洞,甚至連提攜他、將他介紹給光緒帝的翁同龢,沒多久就覺得他太激進,1898124日,他在總理衙門見過康有為,在日記里說康有為「以變法為主,立制度局、新政局、練民兵、開鐵路、廣借洋債大端,狂甚!」 

翁同龢決定出面阻止變法,光緒這時候就像個被成功學大師洗過腦的老闆,滿腦子發熱,剛好5月恭親王奕訢病死前,力主開缺「誤國害權」的翁同龢,光緒一怒之下將22年親如父子的翁同龢開缺回籍,翁同龢回到常熟老家,從此告別政壇。 

日本維新變法時,變法派擰成一股繩推動變法,中國戊戌變法時,康有為得罪了所有實權派系,漢人滿人實權階層全部開罪光,其實大家原先也是希望變法強國的,沒有誰真腦子有病想搞死這個國家,淮軍里的聶士成在強學會成立時,就曾經捐銀子給康有為,但後來也鬧得水火不容,變法失敗後追捕梁啟超最為賣力。 

沒有盟友的康有為、做法激進的康有為、處事囂張不通世故的康有為,幼稚的以為有光緒支持就搞定一切,已經在朝廷混得人人厭惡,連變法期間來北京的伊藤博文都說:康有為等人的所做所為,其舉措是失當的,預料他們的事業難以成功……. 

康有為感覺到變法漸漸力不從心,他的敵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困境中的康有為決定搏一把,一把梭哈,要搞圍園殺後。 

這個圍園殺後的天才想法,康有為在戊戌年二三月就跟楊深秀提出來過,想要找個都統,借兵八千,圍頤和園殺慈禧,甚至將想法在各種飯桌上跟別人聊起過,連惲毓鼎都記在八月的日記里,可見有多麼兒戲,到918日晚上,康有為真叫譚嗣同帶着一份假的光緒密詔,去北京法華寺找袁世凱,勸他先去天津殺榮祿,再來北京圍頤和園殺慈禧。 

袁世凱這種宗師級老油條一看密詔就是假的,趕緊把譚嗣同忽悠走,回頭就把這夥人全賣了。 

康有為並沒有真正混過官場,對公務員體系認知不足,一上來又搞這麼大動靜,實操水平極低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整個團隊對朝廷和官場的認識,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以為奪軍權像評書里那麼容易,不知世道深淺。 

慈禧這種在殘酷政治鬥爭中活下來的人,怎麼會不知道軍權的重要性?怎麼可能讓你們輕易幾句話就慫恿軍人政變?怕是不知道慈禧這些年收拾滿漢兩派軍人集團的手段吧? 

康有為已經越過了慈禧叮囑光緒的變法紅線。 

康有為不慫恿軍人政變,慈禧可能還不會起殺心,現在威脅到慈禧的生命,她當然會搶先動手。 

誰想動我葉赫那拉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權力架構,誰就得死,敢動我性命,那就死得更快。 

三天後慈禧就把他們收拾得明明白白,光緒帝被關在瀛台,康梁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拉到菜市場砍了頭。 

六君子被殺的罪名是與康有為結黨,其實這六人,並不全是康黨。 

楊銳和劉光第實際上是張之洞的人,倆人能擔任軍機章京,是張之洞托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薦的,其中楊銳算張之洞的心腹兼資深幕僚,是管輸出意識形態的核心英雄,劉光第是其外圍,負責打野輔助,這倆人其實是張之洞兩邊下注的棋子,張之洞不知道變法走向什麼結局,所以變法派這邊有下注,要是成功了,就可以叫楊劉推薦自己出來主持變法,但自己又跟變法派劃清界線,叫陳寶箴去薦人,躲避火力,這樣兩邊都能撈着好處。

這種騷操作,沒在官場混個幾十年是想不出來的。 

楊銳和劉光第那時都看不起康有為,說康的學問是「野狐禪」,為了這個常跟康有為的鐵粉譚嗣同互噴,雙方差點動手。 

張之洞最愛惜楊銳,曾急電來救他,但慈禧沒有賣他面子。 

林旭立場則不堅定,他是晚清重臣沈葆楨的女婿,而且長期在康有為政敵榮祿府上做幕賓,他認同康有為的學說,但也聽榮祿的指導,林旭特別年輕,才24歲,他更像是榮祿放進軍機處的一枚待培養的棋子,是準備做長線的,結果沒幾天就被弄死了,死前林旭哀求李鴻章的幕僚馬建忠,去求李鴻章救命,但沒有結果,榮祿也根本沒有出手相救。 

說明這枚棋子還成長得不夠強大,幕後幾位大佬,隨時準備棄子。 

康廣仁是有康有為的親弟弟,一直跟着他照顧過生病的梁啟超,也主要做康有為的秘書工作,他當然是支持康有為的,但在變法後,他也感覺到大哥這條路行不通,說他「志氣太銳、同志太孤」,還指出重點,「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翻譯過來就是:你目標定太高了,打擊面廣又沒人支持你,皇上沒實權,咱們玩不過慈禧的大哥,收手吧。 

楊深秀是六君子年紀最大的一個人,死的時候49歲,他是1897年年底才認識康有為,跟康有為交情不深,他被卷進來主要是因為他在919日遞了個摺子,建議光緒調袁世凱軍隊入京,慈禧懷疑他參與了圍園殺後計劃,順手把他給除了。 

我個人推測他背後大佬還是張之洞,但在張之洞的親信里,地位沒有楊銳和劉光第高,總之這個人也不是康有為的鐵粉。

只有譚嗣同是康有為的死忠粉,所以梁啟超後來不斷將他包裝成代表人物,還改了他的絕筆詩,讓他的高大形象永留世間。 

康有為叫譚嗣同一把梭哈後,光緒向他發出了警報,叫他趕緊跑,政變前一天,康有為就跑到天津的塘沽港口,坐上英國人的「重慶輪」去上海,他在等待消息,如果袁世凱真的去殺慈禧,他就回北京,如果事情敗露,他就逃跑。 

最後果然事發,經英國人保護,康有為在重慶輪轉上了英國軍艦跑去香港,又從香港逃去日本,後改赴加拿大。 

而梁啟超則經日本使館保護,化妝成獵人上了日本軍艦,逃到了東京。 

這裡有一個問題,英國人跟日本人為什麼要保護康梁?這跟他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選擇站隊? 

因為當時的帝國主義者是站在光緒在這一邊的,這也是後面引發庚子國亂的主要原因。

 康有為跑到海外後,弄了個PS的跟光緒帝的合影,又弄了個假衣帶詔,沒錯,就是三國演義裏面那種衣帶詔(這也太假了),天天跟海外華人哭着喊着要救光緒、殺慈禧,在加拿大創建了一個「保皇會」,請大家捐款,許諾捐款的人將來光緒會給官職,賺了一大筆錢,還偽造出一堆慈禧的黑料,將慈禧抹黑成一個淫婦,說她跟奕訢、榮祿都有一腿,看見帥哥就主動,生了一堆私生子,不停地網暴慈禧,慈禧守寡守了一輩子,六十多歲了還被人這樣抹黑,氣得想掐死他。 

康有為後半生就靠着捐款斂財,光會員費就收了幾百萬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億人民幣左右,清亡後,他拿着這筆錢在青島、上海、杭州到處買豪宅,娶了六房太太,個個都是十八歲,伺候他的僕人和廚師有四五十人之多,每年的生活費需要幾萬銀圓。 

康有為拿着這筆錢享受生活,一直活到1927年。 

現在,我想對戊戌變法這段歷史,做一個總結。 

從表面上看,戊戌變法是一次對國家的改革,但這次改革是十分幼稚的、激進的、急躁的,在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認為變法必死無疑。 

光緒遇見康有為,那就是一個渴望改革的熱血青年,遇到了一個有些學識、但沒有任何實操能力的成功學大師,光緒被洗腦得一塌糊塗,康有為跟着一起上頭,倆人都嚴重高估自己,最後不知死活居然敢動大BOSS慈禧……. 

聽懂掌聲。 

我個人認為,這一次戊戌變法,表面上是變法,實質上還是滿漢勢力之間的一次試探性進攻。 

幾乎所有的老狐狸都看出來康有為本領有限,但他們還是往變法團隊里塞自己人,企圖在混亂中奪取滿人的政治權力。 

慈禧也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她幹掉的不只是康有為的人,而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將漢人勢力一併打為康黨,拉去砍頭,把湖南巡撫陳寶箴革職,永不敘用。 

在慈禧看來,大清的軍力、財力已經被湘軍、淮軍相繼吞食了大部分,如果再失去中央最高層的政治權力,滿人就真的要捲鋪蓋回關外打野了。 

而你光緒就是吃裡扒外,腦子一熱,合著跟漢人一起打着變法的名號,來搶奪滿清貴族的地盤,你就是寶裡寶氣,活該將你關到死。 

1898年,滿漢之間的交鋒落幕,漢人大員們已經知道滿人不太可能讓出核心利益,慈禧也看出來漢人對自己的位置虎視眈眈,雙方離正式翻臉已十分接近,正在這時,洋人們也加入了戰團。 

滿、漢、洋三大勢力的交鋒,最終促成了義和團和庚子國亂。 

  義和團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被揍疼了的清政府簽了不少條約,允許外國人進來傳教,傳教士到了中國,就開始設教堂、收信徒,傳播天主教或新教。 

我們過去的文章出現過許多傳教士的身影,其實他們除了傳教,一般還用醫術開路,身兼商業間諜、工程師、繪圖員、礦產情報收集員等工作,中國江西的瓷器技術就是被他們這樣偷走的。 

晚清時老百姓生活得非常苦,普通打工族一個月工資在200-1800文之間,1880年美國駐清領事館做了份薪酬報告,說一個長工農民一年在地主家賺3-4美元,一兩銀價在1.12美元,也就是普通農民一年才掙3-4兩白銀上下—–這是我找到的歷史資料里最低的算法,最多的算法說一個月掙一兩銀子上下,一年掙12兩,我們取個平均值吧,普通長工大概是七八兩銀子一年。 

而那時大米大約10文一斤,麵粉20文一斤,魚大約40文一斤,豬肉50-80文一斤,按這樣算,窮苦農民忙活一年,才夠買800斤米或者100多斤豬肉(此數據不是很準確),那生活也清苦得難以忍受,所以大家看清末中國農民留下來的照片或視頻,都是雙目獃滯、渾渾噩噩的,很多連衣服和鞋子都沒有,光着上身赤着腳。 

老百姓過得苦,主要就是清政府和洋人一起盤剝的結果,農民們日子本來就不好過,政府不停地割地賠款,又把苛捐雜稅加到百姓頭上,加上洋人的工業品把中國的小手工業都衝垮了,大夥沒飯吃,活不下去,就操傢伙去鬧白蓮教、太平天國、捻軍等等。 

傳教士進來後,平民的生存空間更低,因為洋人佔著有治外法權,地方政府不敢惹他們,一大批街遛子和罪犯一看有空子可鑽,跑去入教做教民,再依託洋人撐腰,搶別人家的田地、燒別人屋子、強買強賣,要是被官府抓了,傳教士還會去贖人,官府不敢不放。 

這些傳教士自己也有在中國惹是生非的,有人讓教徒拆除家中祖先牌位,有人嚴禁外人與教徒通婚,有人自己佔有了許多女教徒,又從官府手裡救下強盜作為自己打手。 

到庚子國亂前,中國的教徒一共有百萬人左右,這些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在教會保護下作威作福。 

日積月累,中國百姓越來越恨傳教士,管他們叫大毛子,手底下的教民,就叫二毛子。 

事實上,傳教士來到中國後,使中國在地方上形成了兩套政府班子,一套是清政府的,一套是洋人的,18993月清政府頒佈《地方官接持傳教士章程》,規定傳教士里的總主教或主教地位相當於督撫,各級官員要以禮相待。 

章程造成了傳教士從法理上能壓清朝地方政府一級,這些傳教士便耀武揚威,成為地方事實上的太上皇,這些人蔑視清廷地方官員,干涉地方內政、包攬地方訟訴、私下設立刑庭。 

這就是赤裸裸的帝國主義。 

袁世凱19001月署理山東巡撫時,呈報朝廷當時的情況,說是只要教民跟百姓有了衝突,地方官員根本不主持公道,只聽教民和傳教士說的,不分曲直、欺凌百姓,致地方上積怨成仇。 

地方官員幫傳教士也是沒辦法,因為只要傳教士往上頭一鬧,清廷玩不過洋人,就會加罪給地方官員,官員的烏紗帽就要不保。 

有時候明明是傳教士造成的殺人冤案,百姓走不了法律程序,一怒之下將傳教士殺了,清廷處理的方法就是將更多的百姓砍頭,以安撫洋人。 

所以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地方官員,骨子裡都恨透了大毛子和二毛子。 

其中山東的情況又最為嚴重。 

大家看莫言的小說,總是會出現傳教士這種角色,是因為山東傳教士特別多,傳教士多,洋人跟地方就會矛盾激烈,加上山東水旱連年、天災不斷,百姓走投無路,山東本地又長期流行白蓮教、大刀會各種地下組織(黑社會),有結社的民間基礎,終於有一天衝突爆發了。 

貧苦農民(主力)、手工業者、小商小販、城市貧民,以及一部分地痞流氓等,各種三教九流組織起來,開始時以紅拳、梅花拳、大刀會、義和拳、神拳、紅燈照各種民間武術團體為主,開始發起了對大毛子和二毛子的復仇。 

我們以山東朱紅燈領導的義和拳舉例。 

山東有個叫郝和生的人入了白蓮教,在單縣開了一家藥鋪,一位姓呂的老鄉常到他家來抓藥,但不給錢,一直賒着葯錢,郝老闆問他要錢,老呂不給,因為他入了洋教,有教會撐腰,反而說「我抓你的葯是代表上帝拯救你的靈魂」,兩邊越罵越凶,回頭就各個找自己上頭組織,約定要火拚。 

決戰當天,兩派人馬舉着糞叉、鋤頭正打做一團,平時早就對教會十分不滿的朱紅燈,突然帶人殺進戰團,砍死了幾千個教民,接着去燒教堂,連英國聖公會傳教士卜克斯也一併殺了。 

大家一看有人連大毛子也敢殺,是條漢子,各路人馬早忍了很久,附近各縣的人都紛紛響應,統稱自己是義和拳。 

最早時義和拳首領朱紅燈冒充是朱家後人,口號是「反清復明」,被山東巡撫毓賢抓到後殺了,但義和拳在全國十幾省爆發,京津聲勢最大,毓賢覺得他們可用,將其改名義和團,列強逼迫毓賢下台後,毓賢到北京說起義和團反洋人的好處,慈禧便派剛毅和趙舒翹到涿州實地調查,剛毅回來說這些人「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慈禧遂決定將這些人收編,19006月讓義和團的人進京,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到北京後,統歸端郡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載漪管理。 

問題來了,慈禧為什麼要讓義和團進北京? 

因為此時的慈禧,恨極了洋人。 

她最恨的,是洋人插手她的權力範圍。 

因為光緒帝戊戌變法搞得太拉垮,手下連親爸爸都敢殺,慈禧想廢掉光緒,就改立親外甥、載漪的次子做新皇帝,並計劃在1900年元旦舉行「內禪」大典,但大典前,各國公使告知榮祿、奕劻他們強烈反對,敢搞就弄死你個老太婆,慈禧不得不屈服。 

並深以為恥。 

那洋人們,為什麼阻止慈禧廢光緒? 

當然是為了洋人們的利益啊。 

洋人當時有個共識,光緒在台上比慈禧強,如果光緒改製為君主立憲,那洋人的商品更方便進入中國,光緒要推行的軍事、工業、交通建設還得找他們買設備,又是好大一筆巨資,他們甚至希望中國能有一定程度的崛起,以遏制沙俄向東方發展。 

他們不太擔心中國發展得太快,而希望中國成為他們低端工業的一部分,像日本那樣被控制,因為海關、稅收、鐵路、礦業早被清政府作為抵押,拿捏在洋人手裡,他們有百分百的把握HOLD住。 

洋人覺得慈禧太守舊,年紀也那麼大了,溝通起來太困難,平時看着就煩,還是光緒這種年輕小帥哥看着順眼。 

所以當時的慈禧,分外恨洋人。 

現在,我必須得暫停一下,帶大家分析當時的時局,才能弄得懂後面發生的種種怪異現象。 

1900年的中國,被三股勢力控制: 

一股是滿人貴族,以慈禧為代表,這些人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但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麼掌控能力,南方各省從曾國藩開始,早落入到漢人軍頭手裡。 

一股是漢人新貴,以李鴻章為代表,控制南方各省,表面上還對滿人政權表示服從,實際上處於觀望狀態,隨時有搞死滿人政權的可能。 

另一股就是洋人,包括日本人,控制着長江流域、東三省、外蒙古、新疆、內蒙古、直隸北、山東、福建、雲南等地部分權力,掌握着關稅鐵路,這些人勢力最強,想揍誰揍誰,但最不得民心,到哪都要花費極高的成本搞定當地。 

滿清統治中國後,其實是滿蒙做大股東,漢人精英做高級打工仔共治天下,後來洋人殺了進來,他們凶,大家打不過,洋人也成了大股東,漢人精英集團也動了做股東的心思。 

原本這天下大事,是由滿人貴族說了算的,但現在平白無故在董事會出現了一個洋人反對派,連立CEO都決定不了,還威脅要廢掉自己董事長的位置,這讓滿人貴族們十分憤怒。 

尤其是載漪,自己寶貝兒子眼看就要成為皇上了,洋人們居然出面阻止,必須得把這些洋人趕出中國,他才可能成為攝政王,所以他才會聯合庄親王載勛、大學士剛毅一起建議慈禧招撫義和團,讓他們來扶清滅洋。 

19006月,義和團在收到慈禧的允許後,分三批大規模進京,第一隊是12歲以下的童子軍,約上萬人;第二隊是農村婦女組成的紅燈照,幾千人;第三隊是義和團主力,前前後後,有幾十萬人之多。 

很快,慈禧、載漪、剛毅、毓賢、趙舒翹發現,他們捅了個天大的簍子。 

滿清大股東從此將顏面掃地,威信不存,也從這一年開始,滿人的天下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庚子國難,至此開始。 

《大清滅亡史 下:武昌的槍聲》 

  天下大亂前 

慈禧讓義和團進京時,滿清貴族其實十分清楚義和團是什麼性質的民間組織。 

以慈禧的智商,怎麼可能相信義和團「刀槍不入」、「神仙附體」這些鬼話? 

袁世凱在沒跟義和團翻臉前,就曾經親自去找過義和團的人,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義和團自己表演時,先讓大師兄作法,口吐白沫請神仙附體,接着三四人對準大師兄開槍,大師兄毫髮無傷,袁世凱覺得奇怪,上前掏出自己的勃朗寧手槍(李鴻章送的),也對準大師兄開了一槍,這位大師兄當場撲街,一查才發現,原來他們先前表演時,開的是空槍。 

這麼簡單的把戲,袁世凱明白,慈禧當然也明白。 

慈禧和載漪都恨洋人,在調動不了漢人武裝的情況下,叫這種民間團體敲打下洋人,逼洋人坐上談判桌跟自己談條件,是慈禧和載漪引義和團進京的目的。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中間坐着的是端郡王載漪

 慈禧的侄女婿,端郡王載漪推動義和團進京尤為積極,畢竟他15歲的寶貝兒子,19001月底差點就登基做皇帝,連年號「保慶」都定好了,要不是那些洋人壞事,天下就是他們家的了。 

打一開始,慈禧就只打算利用義和團,來跟洋人談判。 

就是故意縱容某個刺頭在公司裡頭搞事,處處跟別的大股東作對,好給別的大股東施壓,最終的目的,還是想立自己指定的CEO 

慈禧、載漪、洋人、袁世凱等都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只有義和團兩眼一抹黑,稀里糊塗進了北京。 

義和團是愚昧的,但他們的愚昧,是建立在滿清貴族們精心設立的圈套之上的。 

這不過是兩百多年來,滿清貴族玩弄漢人平民階層的常用手段。 

義和團這些成員,絕大部分就是北方農村文盲農民,這輩子最多聽過一些評書和民間傳說,所以請神時都亂七八糟的,什麼玉皇大帝、黎山老母、孫悟空、哪吒、關羽、諸葛亮、托塔天王、楊家將、八仙,只要在他們知識範圍內的人物IP,那都可以請,每個村請的還不一樣,連他們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哪個流派。 

他們沒讀過什麼書,他們只能裝神弄鬼。 

這些人也不懂國際局勢,只知道自己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是洋人來了以後造成的當然確實是洋人和洋貨的入侵,打碎了中國民間脆弱的小農經濟平衡但他們不明白民族壓迫,也不清楚政治手段,簡單的理解成跟洋人有關的都該殺,將洋人稱為大毛子,教民是二毛子,其他賣洋貨的、用洋貨的,就稱為三毛子四毛子,一直排到十毛子,反正這些人都該殺。 

從當時流傳的歌謠,可以看出老百姓多麼恨洋人: 

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 

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本來是反洋人的,反着反着,各種流氓地痞、市井無賴加入進來,有人趁機報私仇,有人想搶劫富人家的財產,有人想趁機斂財,便誣陷別人是二毛子三毛子,濫殺無辜,仇恨逐漸擴散,凡是跟「洋」字有關的都要殺。 

按《拳事雜記》和《庚子紀事》里的記載,義和團不僅殺傳教士和教民,看到有人用紙煙的、用小眼鏡的、用洋傘的、用鉛筆的,文明一點的一律扔掉毀掉,誰要是敢在家裡存留,搜出來就要燒你家房子再將全家砍死,野蠻些的問都不問,「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就是你家有一根洋火,就殺你全家。 

怎麼評價義和團呢?他們本身也是一群被壓迫的可憐農民,他們有反抗的意願,但他們一沒強大的組織能力,二沒有鬥爭的方式方法,有解決問題的意向,但沒有解決問題的手段,還被一群邪魔歪道帶亂了方向,深深傷害了同族,在愚昧和殘忍中惡性循環,被滿清貴族玩弄於股掌之上。 

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一直到多年以後,中國人還是那批人,但是幹革命的經歷過一次次試錯,才懂得組織人民和領導人民,並將現代基礎文化普及到人民當中去,才成功拯救了中華,將整個民族從惡性循環中拉出來,步入到工業化的良性循環。 

義和團現象是中國大轉折時期的最低潮,也是摸索過程中最黑暗的時刻,義和團現象的本質,是洋人和滿清雙重壓迫下發生的混亂現象,如果當時有一群偉大的人能組織他們、教育他們,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悲劇。 

很明顯,慈禧並沒有打算拯救他們,慈禧只想把他們當工具人用。 

但是這些工具人,很快就失控了。 

端郡王載漪是北京城陷入混亂的重要因素。 

1900年年初,端郡王府所在的太平倉衚衕就住滿了義和團的人,大師兄二師兄吃住都在端郡王家,天天在他家設壇作法。 

也就是說,端郡王打一開始,就做好了利用義和團的準備,他的最終目的,還是寶貝兒子能不能做皇帝。 

19006月前,在端郡王的默許下,就開始有部分義和團進京鬧事,據《庚子國變紀》記載,義和團進北京後毀鐵路、燒電線,將家裡藏有洋人書籍、圖畫的人都抓來殺了,看上哪家商鋪客棧,就說他們有洋人姦細進去搶劫,誰家招牌上有洋字,比如「洋藥行」,那就得被燒被搶。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義和團

 洋人們一看這不行,529日要求大沽口外的各國艦隊進北京保護使館,於是派出海軍陸戰隊,向北京進發,清政府趕緊跟他們商量,說少來點人,要不我臉上不好看。 

本來還在談,61日,有36名歐洲人從保定逃亡天津,在路上被義和團截殺,死了四個人,列強們就不理清政府了,決定增兵。 

載漪能獲得慈禧的支持,骨子裡是慈禧懼怕洋人,她希望義和團能將聯兵擋在北京城外。 

611日,義和團已經在北京城鬧翻了天,連吏部尚書、大學士徐桐的家都給搶了,但義和團當時是慈禧許可的合法組織,叫做義民,朝廷一時不敢抓人。 

各使館的洋人過得提心弔膽,聽說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將帶領軍隊來北京,各使館趕緊派人去打聽,日本使館的杉山彬自願前往,在半路遇到甘軍,還沒介紹完就被甘軍提督安灃給殺了,屍體被肢解,慈禧覺得這事太冒失,想處罰董福祥,李鴻章說這麼干甘軍會嘩變,慈禧不敢,只給日本大使館送回杉山彬剩下的軀幹,到9月賠了5000兩銀子,從未治罪甘軍。 

留意這個細節,慈禧是真拿漢人武裝沒什麼辦法了。 

也就在這天,由於北京和西摩爾聯軍的電報中斷聯繫,列強認為北京已經失控,加速向北京進發。 

慈禧十分驚恐,更想依賴義和團,便令義和團和清軍一路狙擊並破壞鐵路,暫時阻止了西摩爾的行軍速度。 

兩天後,高度恐懼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街頭先下手為強槍擊義和團,憤怒的義和團開始報復,燒教堂殺教民,慈禧頭疼得很,615日已動了彈壓義和團的心思,想將義和團趕出北京城。 

結果16日義和團鬧出更大的混亂,前門有一家出售洋葯的老德記,被義和團一把火燒了,火借風勢,將前門大街和大柵欄4000多家門店全部燒毀,焚燒過程中,義和團聲稱自己有神力,只燒洋人的房,燒不着大清百姓的房,不讓老百姓救火,前門大街的繁華街道就被這樣被燒成灰燼。 

16日晚上,眼見鬧出大禍的載漪決定轉移視線,用一個更大的錯誤掩蓋現在的錯誤,他偽造了一份列強的「歸政照會」,模仿列強的口吻要求慈禧將權力交還給光緒。 

載漪成功擊中了慈禧的痛點。 

616-19日這幾天,慈禧一共召開過四次御前會議,她一度拿不定主意怎麼辦,據御前會議當事人之一,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在《祟陵傳信錄》里的記載,616日晚上,江蘇糧道羅嘉傑派他兒子給榮祿這份文件,再由榮祿轉交給慈禧,這份照會文件里,列強要求代收各省錢糧、代掌天下兵權、要指明一個地方讓光緒居住、還要太后歸政。(此事在史學界有爭議,但我暫時沒有看到反駁的有力證據,所以採用這種說法) 

根據後世學者的考證,認定這份文件是載漪幕後操縱,指使羅嘉傑上交的。 

文件內容已經徹底擊碎了慈禧的底線,慈禧被這份假文件氣昏了頭, 617日御前會議上,慈禧向大臣展示了這份文件,載漪、剛毅不顧國際慣例,趁機說可以讓義和團去攻使館,繼續給洋人施壓,慈禧准了。 

吏部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戶部尚書立山,包括榮祿等人建議別TM瞎搞了,再搞就天下大亂了。載漪指責許景澄他們是「通夷姦邪」,慈禧放出狠話,要斬了帶頭說話的聯元,大學士王文韶勸她,也被臭罵了一頓。 

慈禧最後說:今日之事,諸大臣均聞之矣,我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戰,有如戰之後,江山社稷仍不保,當知我苦心,勿歸咎予一人。 

我相信慈禧是真的生氣了。 

因為後面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慈禧說到做到,仍然勸和的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五人,被慈禧在7-8月間砍了腦袋,這五人在歷史上被稱為庚子五忠。 

1900621日,慈禧以光緒的名義發佈了一份宣戰詔書。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里,慈禧向哪些國家宣戰寫得清清楚楚,但實際上,慈禧這份《對萬國宣戰詔書》,大家可以在網上輕易搜索到,裏面並沒有點明對哪國宣戰。 

慈禧保持了最後一絲理智,這份詔書從來沒有說具體要跟誰宣戰,其實庚子之亂打得一塌糊塗,因為列強也沒有對清政府宣戰。 

這份詔書更像是內部動員,而不是對外宣戰,事實上,也最多傳到了內閣及部分地方督撫一級,列強們從來沒有收到過這份文件。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一直是被誇大的,連《走向共和》這種相對嚴肅的電視劇也搞錯了,清政府在七八月對列強的國書里,一直重點重申他們沒有宣戰,戰爭是因為列強攻打大沽炮台而起的。 

清政府一直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所以北京才出現那麼奇幻的現象,幾萬名義和團和清兵,去攻打只有40名士兵守衛的西什庫教堂,和500名洋人守衛的東交民巷使館65天,居然攻不下來。 

不僅攻不下來,還有人偷偷給他們送糧送菜。 

我小時候看到這段百思不得其解,那麼小一個地方,不要說幾萬人,幾萬頭豬矇著眼睛都可以衝進去了,一直到讀歷史資料才發現,清政府壓根沒打算下死手,炮彈只往無人空地打,清軍還給划出了警戒線不讓義和團往前沖,至始至終,這夥人就知道自己玩不過洋人,只是在想辦法逼洋人來談判。 

庚子之亂的起源,不過是一個大股東,對另一個大股東的心理戰。 

而作為工具人的義和團,註定是要被犧牲的。 

  庚子國亂 

在慈禧發佈詔書前,619日下午,總理衙門限各國使館人員24小時離京,去天津居住,大清會派兵保護,但24小時實在太匆忙了,打包時間都不夠用,第二天早上,德國公使克林德(前文槍擊義和團那個)決定跑趟總理衙門商量一下,但他乘轎到王府井大街與東華門大街拐角處時,遇到神機營恩海巡邏,兩人發生口角,克林德與恩海對射,被恩海一槍給打死。 

克林德是德皇的叔叔,在各國公使里地位最高,打死克林德,清政府和列強溝通的最後一道門也就此關上了。 

兩邊算是真正翻臉,第二天慈禧對內發佈了詔書(動員令),清兵與義和團開始去攻使領館,列強準備對北京下死手。 

前面提到的聯軍將領西摩爾帶的部隊太少,才2000人,6月在楊村、廊坊遇到狙擊後退回去了,大使們空等一場,事情鬧大後,各國聯軍重新推選德國人瓦德西做統帥,7月中下旬在天津一帶集結了3萬軍隊,到84日,瓦德西率2萬多人攻向北京,輕易就擊垮了滿清軍隊和義和團,814日包圍了北京城。 

815日凌晨,慈禧裝扮成一個民間老太婆,帶着光緒、載漪、奕匡等王公大臣逃出北京,往山西方向逃竄,臨死前還弄死了光緒心愛的珍妃。 

一輩子榮華富貴的慈禧,在向西逃難的路上,吃了許多苦,差點都要混到找人要飯的地步了,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看《宮女談晚錄》這本書,作者是慈禧貼身宮女,晚年時將當年的經歷口述了下來,有大量真實的歷史細節,強烈推薦。 

但慈禧只是吃了點苦頭,北京城卻是被八國聯軍給血洗了。 

3000名英軍、800名法軍、8000名日軍、50名奧軍、50名意大利軍、2100名美軍、4800名俄軍將北京劃分成不同的佔領區,下令軍隊可公開搶劫三天,並對北京城進行了大屠殺。 

實際上大約一共發生了八天的暴行。 

這是中華民族,近代最恥辱的時刻之一。 

《日本郵報》曾刊登了弗蘭克.布林克利的記錄,八國聯軍在北京肆意燒死、姦殺、肢解、活埋、槍殺、絞死了約十萬人,光是在通州,就有573名婦女為避免被強姦自殺。 

「北京街頭到處可見砍下來的人頭,屋子裡掛着百姓的首級和被肢解的屍體。」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八國聯軍乾清宮合影 

法國人曾將平民們逼入衚衕,再亂槍殺射,不留一個活口;日本人對抓住的中國平民實以酷刑,用活人試驗子彈;印度兵到處入室搶劫首飾;德國人驅趕着牛車,沿街亂搶;德日法俄還在北京郊區見人就殺,將老人當作活靶子,將兒童開膛破肚,有些洋鬼子對中國女性的小腳很感興趣,砍下來帶回國。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一名聯軍頭目和一名被抓的清朝女子合影,幾天後這名女子被殺害,聯軍頭目脫下她的小鞋子作為紀念品帶回國 

哪怕是滿清大臣,也沒人逃脫,主戰的徐桐在家上吊自殺,同治帝的岳父崇綺全家女性十幾人被強姦,崇綺夫人不堪受辱,率全家八十多口人自焚,逃到山西的崇綺聽到消息後也上吊自盡,直隸總督裕祿的七個女兒被聯軍抓到天壇輪姦,安徽巡撫福潤的90歲老母被聯軍剝光侮辱,用皮鞭抽死。 

庄親王府最慘,財物被全部搶光,聯軍還放火滅口,燒死了1700多人。 

為了讓自己的家人少受侮辱,母親會淹死自己女兒,丈夫會殺死自己妻子,西單的一口水井就打撈出十三具女屍,都是做母親的淹死女兒後,自己跳進去自殺的。 

當北京陷入地獄時,慈禧只顧逃命,向洋人乞求苟活下來。 

為了安撫洋人,讓洋大人息怒,慈禧下令剿滅義和團,幹掉自己操作不當的工具人,並讓李鴻章和奕匡為全權大臣跟各國談判。 

慈禧過河拆橋,當初叫義和團打洋人時,給發了粳米兩萬石、銀十萬兩,叫人家小甜甜,現在為了討好洋人,對義和團趕盡殺絕,又叫人家牛夫人。 

義和團被清軍和洋人迅速掃蕩乾淨,義和團各路首領中,朱紅燈、曹福田被清軍處死,張德成戰敗後被民眾砍成肉泥,紅燈照林黑兒被清軍送給瓦德西,洋人將其處死後做成標本,拉回西方展覽用。 

義和團就這樣從歷史中被抹除,對於這段悲慘的歷史,我們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 

一個失去民心的政府、一個威望掃地的政府、一個缺乏向心力的政府、一個試圖愚弄民眾、只擅長玩弄權術而不通歷史進程的政府,當他試圖指揮群眾運動時,只會被群眾運動所反噬。 

義和團運動的混亂根源不在義和團本身,而在於滿清統治階層深入骨髓的腐爛! 

當然啦,光殺義和團洋人還不解氣,還得殺主戰派大臣。 

慈禧舉雙手贊成。 

來來來,只要不殺老娘,殺誰都可以。 

19012月,慈禧令親義和團或主戰派庄親王載勛、趙舒翹、英年自盡,將毓賢正法,逃命途中病死的剛毅開棺戮屍,軍機大臣啟秀和徐桐的兒子徐承煜在北京處決,前後共殺了174個主戰的大臣。 

倒是保住了端郡王載漪父子兩位禍害,說是流放伊犁,實際上讓其流亡於西安,住在蒙古阿拉善王家。 

又將反對義和團或主和派許景澄等人平反昭雪,加上給了洋大人4.5億兩白銀賠款(加利息什麼的實際10億兩),總算讓洋人消了氣,准許慈禧回北京。 

這就是慈禧著名的「量中華之國力,結與國之歡心。」 

190218日,滿足了列強要求的慈禧,終於重回北京。 

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列強不趁機瓜分了中國,而讓清廷又苟活了下去? 

其實法俄兩國是想以長江為界瓜分中國的,但英國害怕法俄坐大,堅決不讓,英國聯合日本、德國一起反對法俄的計劃,最終達成了要錢不要土地的基本框架。 

不過就算法俄瓜分方案通過,以中國國土之遼闊,國情之特殊,其統治成本太高,我個人相信也是搞不成的。 

前面一直說,此時的大清朝是三股勢力:滿清貴族、洋人殖民者、漢人武裝並立,滿人和洋人在北京鬧得不可開交時,漢人武裝在幹什麼呢? 

漢人武裝們在忙着搞東南互保呢。 

  袁世凱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經歷過太平天國、鴉片戰爭、捻軍、白蓮教、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國亂一頓收拾的滿清王朝,在1900年時,實際能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山西、陝西、青海、甘肅、直隸南部。

東南各省漸漸落入漢人武裝手裡,其他各省與洋人交錯統治。 

經歷過從太平天國開始的幾十年的戰亂,在全世界面前搞得灰頭土臉的滿清中央政府,威望幾乎蕩然無存,1900年左右的漢人實權大臣,實際已經十分看不起滿清貴族。

 看看這些LOW貨把國家搞成這樣,不能再跟他們一起玩了。 

剛鬧義和團時,列強怕影響到他們賺錢,找到東南各割據大臣都熟悉的盛宣懷,由他出面找到各位大佬,一起商訂保護列強們的權益。 

大佬們點了頭,所以混亂只在北方,滲透不進東南。 

621日慈禧發佈宣戰詔書後,控制郵政電報的盛宣懷根本不買慈禧的賬,並沒有向下級發送電文,李鴻章直接回電朝廷說這是「亂命」,兩廣不能奉詔。張之洞更狠,說要嚇一嚇這個老寡婦,上摺子說:臣坐擁東南,死不奉詔。(源自《蓬屋說詩》) 

意思是北京那老太婆瘋了,我們自己玩吧,東南各省督撫紛紛點贊,湖廣總督張之洞還建議要是北京不保,就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主持大局。 

各封疆大吏不僅不聽中央命令,還在26日搞了個《東南保護約款》,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安徽巡撫王之春、浙江巡撫劉樹棠、廣東巡撫德壽(這哥們還是個滿人)都支持東南互保。 

這跟宣布獨立已經沒什麼差別了,可見清政府在地方大員面前,早就顏面無存,都不用跟中央打招呼,自行決定外交與財政事宜,連清政府後面也被迫同意了這種說法。 

這般大逆不道要誅九族的行為,慈禧後來是怎麼處理的呢? 

慈禧惹不起他們,事後只能說表揚他們「老成謀國」、「悉由尊奉諭旨不欲失和之意。」 

當地方公然反對中央命令,中央事後還要表揚他們時,只能說明在當時,中央已經沒什麼號召力了。 

那為什麼此時東南各省不幹脆直接宣布獨立呢? 

其實大家是想獨立的,但是時機還未成熟。 

事物的推進總是內因和外因兩種力量的結合,此時清廷雖然拉垮,國家沒有了向心力,但兩百多年的滿清餘威,以及慈禧殘弱的掌控力還在,民眾還習慣有一個皇帝坐在台上,尤其是革命的思想需要緩緩深入人心,封建的餘毒需要慢慢動搖摧毀。 

這個任務,體制內的人無法搞定,就非得體制外的孫中山、黃興在外圍來完成了。 

孫中山26歲在澳門行醫時,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早期政見,28歲寫八千字長文給李鴻章,建議變法改革,但李鴻章懶得見他,11年後,1905年,孫中山思想逐漸成熟,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分別是民族、民權、民生。 

第一個所說的民族,就是要打倒滿清專制和列強侵略,承認民族自治權。 

孫中山政治政治綱領十六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第一個提到的,也是推翻滿清統治。 

在這之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志士,對腐朽的清王朝發起瘋狂沖塔,從1906年起,黃岡起義、七女湖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等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以自己性命為代價,不斷從外圍衝擊清王朝。 

確切地說,外圍的武力傷害並不高,但是拿命宣傳的革命思想因此廣為流傳,民眾開始意識到大家需要一個怎樣的政府,意識到滿清的統治是非正義的。 

滿清統治的意識形態領域,被孫中山等人衝擊得七零八落。 

尤其是滿清最後一次軍事上的努力,編練新軍,因為吸收了大批受革命黨影響的年輕人,掘了自己的墳墓。 

而漢人實權派,則從內部瓦解清廷,剝奪滿清武裝力量,滿清是在內外兩股力量的夾擊下,才終於倒台。

慈禧從西安回來後,因為庚子國亂衝擊太大,也好好反思了好一陣子,覺得這日子不能這麼過了,再這樣搞滿清肯定完蛋,遂決定開始搞新政。 

1905年,清政府搞了30多項改革,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四大類。 

經濟方面放鬆了對私營企業的法律限制,獎勵實業,放寬人員流動,使人口大量流向城市;政治方面廢除了酷刑,停止賣官;教育方面廢除了科舉,辦新式學堂,去日本留學的學生,從1903年的1300人猛增到1906年的12000人,但這些人在日本學的都是新思想,全跑革命黨那去了;軍事方面開始練新軍,想再打造一支滿清控制的現代軍隊。 

也就在這段時間,漢人諸侯開始紛紛辭世,190111月,78歲的李鴻章去世,190210月,72歲的劉坤一去世,19037月,71歲的許應騤去世,張之洞和盛宣懷年輕一些,一個活到190910月,一個活到19164月,都是72歲去世。 

漢人軍頭老一輩集體去世,使其最大話事人,突然變成了青壯猛男袁世凱。 

袁世凱被歷史猛的推了一把,站在了時代的最前線。 

李鴻章去世後,42歲的袁世凱繼承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當時堪稱奇蹟,而且這時候,袁世凱已經在天津的小站練了6年新軍。 

小站是天津的一處小鎮,原叫新農鎮,淮軍曾在這裡駐兵20多年,最早帶隊練新兵的是李鴻章老部下,淮系官僚胡燏(yu)棻(fen),軍隊以淮軍殘部為基礎,招募新軍人組成,各級軍官都是原淮軍將領,原名叫定武軍,後來胡燏棻調任平漢鐵路督辦,袁世凱在1895年底接手了這支部隊。 

漢人大員過去所依仗的軍事實力,分別是湘軍、淮軍,湘軍是曾國藩自願撤的,前面說過,淮軍出自湘軍,後期在各種戰爭中被打殘,戰鬥力日漸衰弱,不堪重用,主力都去駐防大運河,成了二線部隊,新軍又出自淮軍,所以漢人軍頭的勢力依次是湘軍、淮軍、北洋新軍,而代表人物依次傳承則是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北洋新軍

 袁世凱能接手這支軍隊,是因為他腦子特別活,能來事,從朝鮮退回來後一直在北京活動,請人寫了一部兵書,用自己名字發表,把個人IP包裝成了軍事博主,還到處@各路大員求轉發,造成輿論影響,天津缺人時,才得榮祿、李鴻藻、翁同龢保薦去上的班,接手這支軍隊後,袁世凱按德國營制操練,用德國軍官教習,又聘請了徐世昌、唐紹儀等人加入,挑選兵員也十分嚴格,買的又是西洋先進武器,成為當時清政府最優秀的一支軍隊。 

這支被清廷寄予厚望的新軍,到後面發展到北洋六鎮時,五年間軍費曾佔全國所有軍費的70%,但袁世凱卻把這把軍隊培養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裝。 

袁世凱給所有軍官高薪,一個炮兵統帶月薪150兩,辦公費200兩,步兵統帶月薪100兩,辦公費300兩,馬隊及工程營統帶月薪100兩,辦公費200兩,一個長官的月收入,是普通家庭收入的15-20倍,袁世凱還故意縱容軍官虛報長夫人頭吃空餉,睜隻眼閉隻眼,大家對他感激涕零,死心踏地。 

當時軍隊里流傳着這句話: 

「袁宮保是北洋軍的衣食父母,有了袁宮保就不怕沒有升官發財的機會。」 

國民時前面十幾年打得昏天暗地的那一波北洋軍閥,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人,全都是從小站袁世凱手裡頭起家的,後期的四個總統,九個總理,也全是袁世凱培養出來的,袁世凱一死,沒人鎮得住他們,這些小弟就各建門派,各搞各的字頭。 

在小站練兵六年後,李鴻章去世,袁世凱接手了李鴻章的政治資源,這時他已經在朝着軍政寡頭的方向發展了,清廷一看好傢夥,再不管管,就要養出個比曾國藩、李鴻章還要頭疼的漢軍寡頭出來,這可怎麼辦? 

拾壹  武昌的槍聲 

慈禧當然是知道個中利害的。 

當初養出個湘軍頭頭曾國藩,淮軍頭頭李鴻章,重創過滿清的軍權和財權,好不容易將這兩個寡頭熬死,他們的軍隊也散的散、殘的殘,現在這一幕眼看又要重新上演,必須馬上制止。 

此時滿人貴族大多都是些酒囊飯袋,成天提籠遛鳥,沉迷於吃喝嫖賭抽,但鑲白旗出了個不錯的後生叫鐵良,既忠心又冷靜,說話直來直往,辦事一點都不油膩,精明強悍,慈禧判斷他會成為下一個榮祿,着重培養,用他去摧毀漢人勢力的財權與軍權。 

她受夠了漢人軍頭們在東南互保事件的表現,慈禧要挖斷漢人大佬們的根基,絕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再一次發生。 

1904年,鐵良奉命南下,進攻漢人大佬的總基地,慈禧在中央跟其打配合,一一敲掉了東南各省漢人頭頭的錢袋子。 

鐵良先去江蘇,查江南製造局的賬,兩江總督魏光燾剛想出手制止,慈禧急令將他調任閩浙總督,趁兩江群龍無首,鐵良對盤踞在江蘇40年的湘軍舊部進行了大整頓,聽話的平調,不聽話的弄死,沒毛病的全部辭退,收回了江蘇的財權。 

接着鐵良又直奔武漢,湖廣總督張之洞見他殺氣騰騰而來,不敢招惹,雙方討價還價,交出了一部分財權和軍權。 

其他督撫見老大都慫了,也都勉為其難配合鐵良上交財權。 

問題來了,從曾國藩時代一直被漢人牢牢控制的東南,怎麼就這麼不堪一擊? 

其實主要還是李鴻章、劉坤一、許應騤這些大佬集體離世造成的,而袁世凱此時還不夠強大。 

1906年,慈禧命鐵良奪取了袁世凱的兵權,統帥北洋六鎮中的第一、三、五、六鎮,而這四個鎮,原本是袁世凱手下鳳山、段祺瑞、張懷芝、吳士珍的地盤。 

袁世凱第二年也被叫到北京來擔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明升暗降,失去了對新軍的指揮權。 

漢人勢力被逼到了角落,滿人與漢人從曾國藩時代一直維持着的平衡,正式被打破,兩邊從此開始撕破臉。 

就在兩路人馬焦灼時刻,慈禧死了。 

190811月,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慈禧,終於死了,年73歲。 

臨死前一天,慈禧為了防止光緒上位算她舊賬,還提前用砒霜毒死了光緒。 

光緒被毒死的證據來源於2008年,對他生前一縷頭髮的化驗,發現有超量的砷殘留,也來源於御醫屈桂庭《診治光緒帝秘記》里可疑的記錄,大部分史學家都傾向於認為是慈禧下的毒,她具有充分的作案動機。 

在這裡,我想簡單地給慈禧做一個人生總結。

她是一個堅守滿清貴族階層利益的人,她懂權謀、有手段,歷經幾朝還能平衡各股勢力,維持大清這間破屋子不坍塌,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的失敗不都算是她一個人的責任,但為了維護滿清利益,她拒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改革,也為了維護滿清利益,她一手造成了庚子國恥,使無數人家破人亡。 

慈禧是一個為了統治階層操勞一生的人,她對享受榮華富貴的滿清貴族有功,為他們多拖延了幾十年的好生活,但對陷入地獄模式的華夏有過,使中國一步步陷入到更深的災難中,拉低了中國的下限,增加了中國重新復蘇的難度。 

她不是一個好人。 

慈禧死後,朝政落在了幼皇帝溥儀的父親、25歲的攝政王載灃的手裡。 

大清滅亡史 (終極版)

 載灃和溥儀、溥傑 

載灃早就看袁世凱不順眼很久了。 

確切地說,是整個滿清貴族早就想搞袁世凱了,你袁胖子想做曹操,真當我們看不出來么? 

在慈禧去世前三年,1905年時,清廷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滿地球跑了一圈,去研究國體怎麼搞?覺得只有立憲一條路可以解決滿清問題,可以「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 

看來看去,覺得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最好,決定學習日本的模式。 

這個事情一直慢騰騰地搞,推進得十分慢,因為滿清貴族知道只要一搞內閣,他們的權力就要變少,實在捨不得革自己的命。 

要一個人放棄利益,比叫他放棄爹娘還難。 

而你,袁世凱,居然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搞山頭,直接威脅到了我們滿清貴族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放過你? 

袁世凱知道載灃想搞他,連上朝都不敢去,說是腿腳有毛病,得在家養着。 

載灃跟軍機大臣們開會,叫他們擬一道殺袁世凱的上諭,慶親王奕劻和世鐸都懵了,怎麼上來就殺實權派?袁世凱對北洋六鎮的影響力還在,殺了他,下面的軍官可能嘩變的。 

作為慈禧晚年最中意的漢人大佬、託孤心腹,張之洞也強烈表示反對,理由是「主少國疑,不可輕於誅戳大臣。」 

張香帥平時不喜歡袁世凱,他嫌袁世凱沒文化,但唇寒齒亡,總得為漢人實權派留根獨苗,再說這載灃太年輕,一上頭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殺了袁世凱,保不準下一個就殺自己。 

因為張之洞的強烈反對和後期活動,袁世凱撿回了一條命,載灃沒有殺他,但說你不是腿腳有毛病嗎?削職為民回去養病吧,你的軍機大臣的崗位,交給滿人那桐就行。 

19091月,袁世凱離開了北京城,臨走前,他把在北京剛買的府學衚衕豪宅送給了段祺瑞。 

袁世凱心裏頭明白,只要他能收買這幫軍官的忠心,朝廷遲早還得啟用他。 

袁世凱便假裝在河南老家釣魚,一邊使錢賄賂京城要員,一邊在京城散播鐵良謠言,離間鐵良和其下屬良弼的關係,鐵良被迫辭職,清廷又失了一名幹將。 

失去慈禧制衡技能、和鐵良鐵腕手段的滿清貴族,開始一路作死。 

1904年鐵良干翻東南的漢人財權,到1909年干翻袁世凱的北洋軍權,整個漢人官僚集團都只是在忍受觀望,是因為他們總覺得國家立了憲之後,還是有些希望的,只要開國會,總會給漢人官僚分些股權吧。 

但到了191158日,清廷公布了第一屆13人內閣名單,幾乎全是滿清貴族,只有4個漢人擔任不重要的工作,純粹意思一下。 

地方的漢族官僚們十分失望,因為這個皇族內閣,會剝奪他們上奏皇帝的權利,各省也會由內閣統治,現在財權、軍權、地方任命權都要被剝奪,漢族官僚們沒得選了,掉頭倒向了革命黨。 

為什麼慈禧才死了三年,清廷馬上就倒台,是因為慈禧在任上時,懂得忍讓,懂得在合適的條件下分權分錢,不把事情做絕,這就是制衡。 

而這個立憲工作,徹底斷絕了漢人官僚的希望,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滿人是不會讓出任何利益的,只有干他娘的了。 

我看到有些觀點,這時候的滿清貴族,最好的退出歷史舞台的方法,就是讓出大部分權利,讓漢人執政,還可以抱着金錢和名望過日子。 

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因為辛亥革命後,滿清貴族不就是這麼幹了嗎?只要錢和名利,讓我呆在紫禁城就行,但還是被趕走了。 

滿清貴族無法全身而退,這是因為他們得天下本身就不正,不像大明那樣充滿群眾認同,而只是官僚認同。 

打個比方,就算1911年滿清貴族提前讓出了權力,2021年的你,能認同中國還在供養一個滿清貴族嗎? 

不可能的。 

滿清貴族也是清楚這一點,所以死抱着利益絕不撒手。 

那就徹底翻臉吧。 

19119月,四川爆發保路運動,同盟會還在榮縣搞獨立,嚇得清廷趕緊調湖北端方的新軍前去鎮壓,武昌空虛,新軍里的革命黨就打算起義,本來打算1016號開干,結果109日配製炸彈時不小心發生爆炸,被俄租界巡捕趕來,搜到革命黨名單,起義文告,轉交給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要關門抓人,新軍一看算了,提前干吧,1010日晚上便搶先起義,一炮打先,干翻了清廷總督,成立了湖北新政府。 

新軍本來是清廷練出來的軍隊,怎麼就反了呢? 

前面說過慈禧搞新政,每年一萬多人跑去日本留學,而日本那邊全是革命黨,早就受了革命的熏陶,參加了同盟會,這些留學生回國後又參加新軍,成為中下級軍官,當時全國新軍總人數為24.1萬人,其中南方的同鄉會就有9.5萬人,他們幾乎都參加了辛亥革命,這些人思想活躍,會搞宣傳,上上下下,早把新軍滲透得跟篩子似的,逐漸使新軍革命化了。 

蔡鍔、閻錫山、孫道仕、吳祿貞、許崇智等等,就是在武昌起義後,在各地發動新軍起義的。 

滿人意圖培養的新軍,最後成為第一個朝他們開槍的人。 

這就是一個悖論了,滿清接受現代文明,會發生排異反應,速死;不接受現代文明,那就是慢慢被人錘,也得死。 

晚清那麼多怪異的現象,各種荒唐事情,歸根結底,是滿清不願意放棄對漢民的統治,一直在歷史潮流中反覆掙扎,才出現的詭異情形。 

武昌起義發生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全國湖南、廣東、陝西、浙江、福建、山西、廣西等十五個省份宣布起義,個個都說自己是革命黨。 

不僅新軍要獨立,漢人官僚也要獨立。 

武昌起義的規模,比太平天國,比捻軍的規模小太多了,怎麼就這麼一下,馬上全國形成摧枯拉朽的局面? 

怎麼就有人帶個頭,一點就炸了呢? 

因為假立憲一出來,各省漢人官僚就對滿清徹底失望了,渣男,一直在玩弄我們是吧? 

晚清時每年政府幾千萬兩白銀的赤字,使他們搶奪漢人利益時下了死手,又不懂平衡,財權軍權都想要,漢人官僚不想跟他們過日子了。 

一句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武昌起義的發生是偶然的,但革命黨的成功是必然的。 

起義軍佔領武漢三鎮後,清廷急得直撓心窩子,想叫北洋六鎮去壓鎮,但軍隊居然不聽調動,這夥人只聽袁世凱的,急得載灃讓袁世凱老下屬阮忠樞帶去詔書,任命他為湖廣總督,還叫慶親王寫信安撫還在釣魚的袁世凱:勿介意舊事,迅速出山,拯救世界和平。 

當初要殺我的是你們,現在來求我的也是你們,袁世凱哪裡會輕易答應,吊起來賣,開出六大條件。 

前四條是團結人心,分別是召開國會、組織內閣、釋放政治犯、解除黨禁,後兩條是掌控實權,分別是要全軍的指揮權和充足的軍費。 

載灃本來不肯答應,沒想到各省紛紛宣布獨立,這是把清廷放在火上烤,載灃一咬牙全同意了。 

袁世凱這才說好了,我的腿腳沒毛病了,可以出來打工了。 

191110月下旬,馮國璋帶北洋六鎮軍隊進攻漢口劉家廟,打得革命軍慘敗,漢口、漢陽陸續失守,但袁世凱突然命令馮國璋別打了,開始跟革命黨開始秘密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只要袁世凱能讓清帝退位,就推舉他做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這次出山,當然不只想官復原職這麼簡單,他要的是最高權力,袁世凱曾說,「滿清就好比是一棵大樹,不是搖一下就會倒的,你得來回搖。」 

每一步,都算得很清楚。 

袁世凱回頭在清廷這邊一番操作,叫北洋軍官聯名通電朝廷,要求清帝遜位,建立共和,清廷一看大勢已去,不可能再把這些獨立的省份要回來了,只能要了些優待條件,同意遜位。 

1912212日,隆裕太后代行頒佈退位詔書,滿清276年王朝結束,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大清就此滅亡。 

拾貳  必死無疑的大清 

其實武昌起義時,革命黨的力量還不夠強大,袁世凱掌握了主動權,壓着革命黨的軍隊打,這時候要不要結束滿清王朝,也是袁世凱所佔權重最大。 

這也是袁世凱為什麼能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 

那孫中山、黃興他們所做的貢獻不大嗎?辛亥革命不偉大嗎? 

不,孫中山依然是偉人,辛亥革命依然非常偉大。 

推翻腐朽的滿清王朝,必須是內外兩股力量一起行動才可以,從曾國藩、李鴻章,一直到袁世凱,屬於內力,而孫中山、黃興,屬於外力,革命黨帶來的不僅僅是推翻一個王朝,也給全國人民帶來全新的認知,使全國人民意識到,不能再被一個滿清封建王朝所統治,要尋求一個新的國家體制。 

大清是必死無疑的,因為大清的存在,一直是反時代潮流的。 

滿清為了方便統治,一直在愚化漢民,壓低漢民的經濟條件,使大部分民眾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 

知乎作者「崢嶸歲月」曾談及他們湖南某縣的縣誌記載,清初順治年間,他們縣有十七所私塾,到乾隆年間,只剩一所,誰不經允許開私塾,斬立決,家學所授課業,不符合者,斬立決!導致他們縣文盲率降到一個可怕的地步,倆村人口五千以上,找不到一個會寫名字的人,平均識字率不到千分之一。 

一直到太平天國起義,摧毀了滿清的基層統治,湘軍將領回鄉辦學,他們縣的私塾才增加到了100多所。

 根據《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里的記載,中國普通農民家庭一年的收入平均是32兩,而一年支出平均是35兩,滿清一直在刻意通過深達農村的保甲制度,使農民們不會流動,也能成功控制農民永遠保持微弱的赤字,每年3兩銀子的赤字,讓農民們無法進入小康生活,永遠在為了生計忙碌。 

滿清要的是中國民間永遠保持愚昧與貧窮,這樣他們才能世世代代,江山永固。 

義和團這種現象的本源是人民愚昧嗎?不!本質上,這是滿清刻意管理造成的結果。 

滿清通過聯姻蒙古人、拉攏漢族地主軍事集團,分享權力和利益,來控制全中國,他們吸取了蒙古人的教訓,精心研究了統治方式,用文字獄、保甲制、愚民化、農村赤字牢牢掌握中國。 

我在《當帝國衰落時》里寫過,為什麼他們知道工業革命卻拒絕工業革命? 

是因為他們的權重,永遠是防漢,甚於防洋。 

本來他們確實做得挺成功的,但不想有一天,洋人闖進來了,揍得他們鼻青臉腫,他們就分出一部分利益給了洋人,想和洋人一起再繼續統治漢人。 

但是在分利益的過程中,動了漢人地方官僚、地主武裝階層原本的利益,加上革命黨的覺醒,終於讓滿清走向了滅亡。 

今天我花了四個月時間,寫下這三萬多字的《大清滅亡史》,從1811年寫到1911年,其實並不只是探討大清這一個話題。 

這篇文章里出現了三股勢力,分別是滿清貴族、洋人、漢人地主武裝勢力,其實這三股勢力,就是我們這一百多年來,要推翻的幾座大山,分別代表民族壓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袁世凱去世後留下的那幫鬼軍閥,就是封建主義的殘毒,後面日本侵華,就是帝國主義的殘毒。 

只是在動手解決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前,我們要先動手解決民族壓迫問題,所以大清必須死。 

回過頭來,我們再翻一翻全世界另外兩個,與中國境遇頗有些相似的國家,一個是奧斯曼土耳其,一個是印度,這兩個國家,就是典型的沒有完成革命,使國家土地無法光復、地主無法推倒、帝國主義還籠罩着他們的天空。 

我寫下這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告訴大家,推翻滿清有多麼不容易。 

而更是為了告訴大家,中國一點點完成革命有多麼不容易,中國的革命史,就是全球落後國家裡,最光輝燦爛的革命史,也是完成得最徹底的一部革命史。 

那麼多先烈,曾經站在最黑暗的深處,站在中華文明的最低點,他們摸索着帶領人民走了過來,經歷過多少磨難和屈辱,才重新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國家。 

讓我們向所有為了革命流血犧牲的先輩們致敬,為了讓中國重回世界之巔,不顧自己性命而拼搏的先輩們致敬。 

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會讓她,將來變得更偉大。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