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終究,大清還是死在了湖南人手裡。
  最後一員猛將
 
1811年,也是嘉慶十六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一個四等台吉家裡。
 
他的名字來源於藏語,僧格是獅子的意思,而林沁是珍寶的意思。
 
這個台吉,來源於漢語所對應的皇太子、皇太弟一類的稱呼,不過我們的太子只指一個人,他們這個詞的用法卻指一群人,明朝時蒙古人只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成員稱為「台吉」,當中地位最高有繼承權的那個,叫「黃太吉」,歷史學家懷疑是漢語「皇太子」的音譯。
 
我們熟悉的清初那個「皇太極」,最早的寫法就是「黃台吉」,有人為了拍他馬屁,將漢字寫法故意寫成了皇太極,顯得更加高大上,並統一用到了現在,算是出口轉內銷的一個詞。
 
注意台吉這個詞明明最早是蒙古族在用,而皇太極是滿人,這後面用著用著怎麼從私家車變成了公共汽車了呢?
 
這個主要來源於滿蒙聯盟。
 
滿洲人剛崛起之時,武力值拉滿,住在他們西邊的蒙古科爾沁部(黃金家族旁支,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想在他們完成發育前去揍他們,結果反而被揍得鼻青臉腫,其中明安貝勒逃命時為了跑得快,也為了有效降低風阻,「脫光衣服、赤身裸體,騎一匹裸馬奔逃」,後面連續幾次又被努爾哈赤吊起來打,1624年打服了的科爾沁部決定歸順滿人,那位跑起來很快的明安貝勒,乾脆入了八旗,但他們要求努爾哈赤保證他們的安全,察哈爾部(黃金家族嫡系,祖上就是成吉思汗)的林丹汗要是來清理門戶,努爾哈赤得出手幫忙。
 
雙方殺了一匹白馬、一頭黑牛起誓,結為盟友,後面兩家相互通婚,入關前聯姻84次,入關後聯姻502次,清朝皇室格格遠嫁蒙古,入關前27人,入關後403人,孝庄皇太后、皇太極和順治的皇后,都來自於科爾沁部,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頂層家族慢慢變成了一家人,科爾沁部漸漸變成了滿清的頭馬,為滿清打江山出工出力,文化上也出現了統一,台吉這個詞大家一起用,不寒磣。
 
入關後為了穩住蒙古人,滿清死死綁定他們,抱團一起統治漢人,但為了防止蒙古人坐大,又將蒙古部落固定在領地內,防止他們打野發育——後面又用差不多的法子,控制了西藏。
 
簡單點說,滿人給蒙古人分股份,認他們做親戚,但又削蒙古人的實權,蒙古人幾百年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僧格林沁就是蒙古科爾沁出生,所以後面,才會被滿清統治階層放心地當做自己人。
 
雖然他們家還頂著個四等台吉的名譽,但出生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僧格林沁的爸靠給人放羊為生,被人笑話是「雅瑪台吉」,就是給人放羊的台吉,因此僧格林沁打小沒讀多少書,從小就跟著老爸一起給當地土豪放羊討生活。
 
僧格林沁人生的轉折點,是他的族伯、扎薩克多羅郡王生不齣兒子,覺得小夥子虎頭虎腦、黑得俊俏,又能吃苦好學,就把他要過來當養子,繼承了他們家的爵位,而這個郡王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從此僧格林沁就成了真正的皇親國戚。
 
14歲時,老郡王掛了,靠臉吃飯的僧格林沁襲了郡王爵位,可以御前行走(就是皇帝寵信你,見他容易),道光很喜歡這個外甥,說他豪爽悍猛、刻苦勤儉、忠勇朴誠,給他各種賞賜,讓他進宮和皇子們一起讀書習武,從此成為滿清皇室集團的成員,僧格林沁身上毫無八旗子弟的紈絝作風,獲得道光精心栽培,「出入禁闈,最被恩眷」,成年後又把一位格格許配給了他,24歲掌管火器營事,25歲就混到了鑲白旗滿洲都統,30歲任正黃旗滿洲都統,39歲道光駕崩後還被任命為顧命大臣。
 
滿洲都統這個崗位從來都是只給滿人擔任的,屬於滿人軍政命脈,蒙古人僧格林沁能從事這樣的工作,可見道光對他信任至極,皇族大員的僧格林沁只要一想到當年放羊娃的生活,就要激動得半夜哭醒、肝腦塗地,這輩子就只替滿清皇族賣命了。
 
道光去世那年9月,39歲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雲縣剿匪,這其實是他第一次實戰,不過組織得有模有樣,還冒著敵軍的箭矢衝鋒,相比已經拉垮得毫無底線的八旗子弟,僧格林沁簡直猛不可當,咸豐看得十分激動,高興得親自點贊打賞。
 
咸豐是清朝最命苦的一位皇帝,剛在密雲剿完匪,第二年就鬧太平天國,太平軍兩萬人起家,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從廣西殺到了南京,橫掃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各省,將滿清軍隊打得哭爹喊娘。定都天京後,太平京分出一路北伐軍出來,由林鳳祥、李開芳率領,朝著北京一路攻過來。
 
這時候曾國藩尚沒有崛起,天下還找不到可以託付的大將,太平軍北伐僅兩萬人,一路輕易就從安徽、河南殺近天津,咸豐嚇得將努爾哈赤使用過的一把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叫他加點BUFF就快點上陣,僧格林沁率軍在天津一戰擊潰林鳳祥部,次戰在連鎮又用計水淹太平軍,在地道里活捉林鳳祥,隨後李開芳部跑去山東,僧格林沁追到,又將李開芳生擒。
 
咸豐帝高興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給44歲的僧格林沁升職加薪,封為親王,世襲罔替、俸銀加倍,並將林鳳祥、李開芳凌遲處死。僧格林沁一時意氣風發,被滿清當作救命稻草,大家都管他叫「僧王」。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但咸豐做皇帝,苦就苦在他是兩線作戰,既要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還要跟英法聯軍打第二次鴉片戰爭。
 
而且對付太平軍多多少少還有些希望,打英法聯軍那是農業國打工業國,一點指望都沒有。
 
太平天國是1851年鬧到1864年,英法聯軍是1856年鬧到1860年,1856-1860這四年是南北同時開戰,咸豐忙得跟條狗似的。
 
1859年,咸豐上班打卡的第九年,僧格林沁迎來人生巔峰,他在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時,英法聯軍來犯,僧格林沁率軍擊沉英軍炮艇四艘,擊傷六艘,造成英法聯軍死傷幾百人,重傷了英軍海軍司令。
 
平時滿清都是被洋人追著滿世界打,這是當時政府軍對洋人極其少見的勝利,也是僧格林沁自己的高光時刻。
 
從此就一路走下坡路。
 
英法聯軍此後於18609月再在北京八里橋與僧格林沁交手,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七千、步兵1.7萬迎戰,英法聯軍以拿破崙炮和阿姆斯特朗炮回擊,清軍無法近身,傷亡近萬人,而法軍僅傷亡64人,成為世界歷史上少見的恥辱一戰,各路主和派趕緊給皇上打小報告,僧格林沁因慘敗被奪去了爵位和官職,手下蒙古騎兵被勒令撤歸游牧,其餘士兵併入其他部隊,手頭只留下欽差大臣唯一一個職務。
 
英法聯軍就此殺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一路逃躥到承德,第二年病死在那裡,年僅30歲。
 
咸豐死後同治登基,但同治才5歲,幼兒園都沒念完,經過一番慘烈絞殺,權力落在了慈禧手裡。
 
咸豐臨死前,河南山東一帶又鬧起了捻軍,此時清廷已經是三線作戰了,疲於奔命,12月召僧格林沁節制五省軍馬剿匪,意圖再重新培養出一支可靠的滿人軍隊。
 
重新得到機會的僧格林沁立功心切,想一鼓作氣幹掉捻軍,此時五十多歲猶有悍將本色,追擊捻軍時十幾天不離馬鞍,累到雙手連馬韁都拿不住,要用布帶拴住肩膀才能騎馬(手疲不能舉韁,以布帶束腕,系肩上馭馬)。
 
僧格林沁前期曾將捻軍壓製得不錯,但捻軍機動性極強,常用詐敗術圍殲清軍,激怒了僧格林沁,他曾在三個月內追了捻軍四千多里,幾百人累死在馬背上,18654月,在急切追擊捻軍統帥張宗禹時,僧格林沁在荷澤高樓寨遇伏,全軍覆沒,僧格林沁拚死突出重圍,逃至曹州西北吳家店時,受傷落馬,潛伏在麥田裡,被一名16歲的捻軍小兵張皮綆發現,一刀砍死。
 
張皮綆拿了他帽、珠、花翎回去了,此後捻軍被李鴻章盡滅,張皮綆改名換姓到別處做了農民,八年後一次喝醉酒時,不小心跟人吹牛逼,說起自己殺死朝廷命官的事,事情傳到暗探耳朵里,官兵在他家搜出僧格林沁朝珠,便將他押回京城,凌遲三天,剮了三千多刀才死,心肝也被挖出來祭奠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死訊傳到京城時,清廷震驚,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從此以後,拱衛滿清核心利益集團的鐵騎消失,滿人手裡頭再沒有一支能打的軍隊,失去了武裝力量,「南曾北僧」的軍事格局被打破,大清的軍權都落入到了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手裡,滿清中央政權開始衰落,地方漢人迅速崛起,慈禧開始失去了對全國的控制權。
 
幾十年後,慈禧哀嘆說: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僧格林沁的死,代表著八旗軍在歷史中徹底消亡,八旗軍失去了最後的精神支柱,滿清貴族失去了保護,統治天下的「槍杆子、錢袋子、筆杆子」已失去其中一個,他們即將面對漢人軍隊勢力的大反擊。
 
失去親軍的清滿王朝,又苦苦支撐了46年,跟湖南人安徽人鬥了半個世紀,終於不支倒地。
 
 
  湘軍的崛起
 
在圍攻太平天國時,清政府還設立了兩個著名的軍事景點,一個叫江南大營,一個叫江北大營。
 
這是由二三線名將,琦善、向榮、和春、張玉良、張國梁、鄭魁士、鄧紹良所率領的八旗軍與綠營軍的主力,這裡的綠營就是炮灰,主將是滿人,士兵是漢人,要打仗了把臉這麼一抹,哇哇哇衝過去送死,等兩邊死得差不多了,裝備精良的八旗兵再過來一波推搶人頭。
 
之所以叫他們軍事景點,是因為兩個大營腐朽得不像話,
 
大清文人馬壽齡原本是個極愛清朝的人,被太平軍困在了南京,天天寫詩等王師來平難,後來找機會溜進了江南大營,氣得吐血,據他記載,裡面大部分清兵忙著養狗、養鳥、搶劫、做生意、聽曲、賭博、下棋、種花、蓋房、搞基(養孌童)等等,把戰時前線活生生搞成了香艷小城,雖然也有一小部分精兵能打仗,其他清兵就基本跟爛泥一樣扶不上牆。
 
俄國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因為送傳教士來中國,1849年後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將自己的見聞寫了一本《窺視紫禁城》,裡面記載他當年秋天在盧溝橋參觀八旗軍事訓練,操演前,士兵們漫不經心地抽煙、買小吃、縫褲子,還跟過來賣早點的小販有說有笑,一點軍隊的樣子都沒有。
 
醇親王奕儇曾奉命檢閱神機營,訓練時見到一名士兵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醇親王派人過去一問,才發現這哥們原來不是八旗的人,是外面賣豆腐的,被八旗兵花錢請來作為替身來出操的,人家自己早不會騎馬了。
 
這樣一對比,大家就能理解,其實僧格林沁放在中國歷史上明明戰功平平,為什麼被滿清捧得那麼高了吧?
 
實在是同行太弱,給襯托出來的。
 
曾國藩曾在《議汰兵疏》里說,現在這些當兵的跟盜賊勾結在一起,還吸毒品(鴉片)、開賭場,每個省都鬧得不像話。
 
曾國藩說這話腰杆子挺得筆直,因為這時候全天下能打的就剩他的湘軍了。
 
湘軍來源於團練,其實是臨時工組織,朝廷當時打不過太平天國,允許地方上自己搞武裝,但朝廷沒錢,軍餉你們自己想辦法,朝廷既然不發餉,那就控制不了軍隊,軍人是誰給我們飯吃我們就認誰,湘軍壯大後,發展成了曾國藩的私人武裝,讓慈禧頭疼得要死。
 
中央只要將財權下放,地主軍閥就一定拔地而起。
 
湘軍搞錢的方法,我在《江西篇》里介紹過了,一是搶劫,二是刮地皮(學名叫「捐輸」),湘軍將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省搞來的錢運回湖南,辦起了教育,陸續搞書院、送湖南子弟出國留學等等,搞出了一個湖南精英集團,所以湖南最近一百五十年人才鼎盛,紅極一時,曾國藩、左宗棠是創始一代,黃興、宋教仁屬於第二代,毛澤東屬於第三代,頂尖人才連旺三代,作為革命力量的主力輸出,才把千年舊政權滌盪一空。
 
以湖南的地理位置,其實是不可能搞得這麼紅火的,湖南在近代的崛起,全是從湘軍發跡,連沖三代,衝出個新中國天下太平,才把這波紅利吃完。
 
幹掉太平天國前後,曾國藩曾有許多次機會反了清廷自立為王,曾國荃、彭玉麟、王闓運、甚至連李秀成都勸他為帝,曾國藩的應對是吃了彭玉麟寫給他的那張「江南半壁江山,老師有意乎」的紙條(是真吃),將李秀成直接摁在原地滅口,省得他到京城亂說話,破壞老子跟寡婦慈禧的關係。
 
慈禧也盯著曾老頭,防他造反,湘軍剛攻陷天京,就調湖廣總督官文鎮守武昌,守長江上游,調江寧將軍富明阿鎮守揚州,守長江下游,僧格林沁(這時候還沒死,快了,不要急)屯兵安徽和湖北交界處,盯著曾國藩。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曾國藩是一個求穩的人,他當時沒有必勝的把握,湘軍內部派系林立,也不敢保證左宗棠和李鴻章會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不反,至少能留住名聲,後人都得背自己的名人語錄,要是造反沒成功,名聲就保不住了,產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啊。
 
曾國藩就真的開始裁撤湘軍,為了穩住軍心,凡是退役的湘軍,發二十年的補助,當時叫期票,每年找當地政府領錢—–二十年時間,這些猛男也都老了,造反是不可能的了,另外再發放海鹽,那時沿海海鹽價格是內地的十幾倍,運回家就是暴利,讓他們都有點小生意可以做。
 
具體裁了多少萬湘軍沒找到非常清晰的數據,總之曾國藩原直系的軍隊12萬,陸軍沒剩多少,一萬多水軍倒是轉成了職業軍人,繼續吃國家糧。
 
裁完湘軍後第二年,僧格林沁就被捻軍砍死了,清廷已經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保護自己,平時找個能說話的貼心人都沒了,大清的台柱子倒了,慈禧往後這孤兒寡母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
 
 
  刺馬
 
我們在歷史書里會常看到一句話,說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但歷史書對這句話沒有進行詳細解釋,其實這個「沉重打擊」不僅僅指掃蕩東南,還迫使整個大清的軍政財三大權力,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成為大清倒台的導火索。
 
清廷也知道,曾國藩是私家軍隊,不好控制,但清廷是真沒辦法。
 
1854年湘軍拿下武昌後,咸豐高興得馬上想封曾國藩為湖北巡撫,旁邊軍機大臣可不糊塗,提醒他「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跚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意思是曾國藩現在沒名沒分,就是個民間大V,隨便就能召喚上萬名粉絲搞軍事,這可是個禍害啊。
 
嚇得咸豐趕緊收回任命。
 
直到六年後,太平軍第二次破江南大營(香艷小城),咸豐急得直跺腳,為了讓湘軍賣命,才肯封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統轄蘇、浙、皖、贛四省軍務,所有巡撫、提督都得聽他的。
 
注意兩江總督這個官職,我們後面將無數次提到它。
 
曾國藩從此軍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幫助湘軍勢力陸續控制全國督撫要職。
 
朝廷要重用曾國藩,就得多聽曾國藩的意見,此後曾國藩就大力舉薦湘軍將領做封疆大吏,李鴻章成了江蘇巡撫、左宗棠成了浙江巡撫、李續宜成了安徽巡撫、沈葆楨成了江西巡撫,四位大人又舉薦自己手下成了各省布政使(管地方財政和人事)、按察使(管地方治安和司法),湘軍集團就這樣控制了地方軍權、政權、財權、人事權。
 
最後湘軍一共出了三個總督,九個巡撫,牢牢控制了南方各省。
 
大家都是湖南人或者湖南人的至親,滿人反正有求於咱們,咱們都認曾老大做話事人,有什麼事咱們也別看滿人的臉色了,互相打聲招呼就行,另外大家牢牢控制地方,就能從地方財政搞錢,辦辦厘金啦、改改田賦啦、扣點稅收啦什麼的,大清讓咱們賣命的時候,兵餉都沒給過,這大清的命都是咱們續的,順手拿他點銀子怎麼啦?
 
容閎在《西學東漸記》里記載了曾國藩輝煌時廣納人才,引得無數人來投奔他,只要面試通過,曾國藩就給他按月發工資包養起來,各級軍官拜過碼頭的有200多人,幕府中另有100多人,各種候補官員、民間達人更多。
 
活脫脫一個黑幫大佬形象。
 
曾國藩後面將他們一個個推薦去當官,出現了「晚清督撫三分之二出於曾幕」的可怕情景,湖南人的勢力迅速遍布全國,使滿清的中央集權從此受到了巨大打擊。
 
甚至明知道湘軍破天京後太平天國的財寶不知去向(應該是私吞了),清廷也拿他們沒辦法。
 
慈禧看著滿朝黑壓壓一片湖南人,心裡頭像吃了口剁辣椒,急得跟火燒似的。
 
滅掉太平天國後,慈禧開始嘗試奪回對地方的控制權,第一個動手的,就是兩江總督。
 
前面提醒過大家了,兩江總督這個官職,十分重要。
 
大清一共有直隸、兩江、兩廣、閩浙、四川、陝甘、雲貴、湖廣八大總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隸和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管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是當時清朝最富裕的地方,佔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控制著大清的財政命脈,是大清最肥的官職。
 
慈禧看了一眼老奸巨滑的曾國藩,不由得握緊了拳頭:必須讓親信拿下兩江總督,替我大清守住財政命脈。
 
湘軍裁撤不到三年,慈禧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這個直隸總督政治意義更大,財權更小,屬於明升暗降,慈禧後面再調任馬新貽為兩江總督,讓他去闖湘軍大本營。
 
馬新貽進士出身,原在安徽做知縣,太平軍殺過來時,馬新貽跟著欽差大臣袁甲三破太平軍有功,一路升了上去,混到了安徽按察使。
 
這個袁甲三,就是袁世凱爺爺的兄弟,袁家的發跡就是從袁甲三開始的,他最高做過一品大員,以一人之力帶動整個家族的發展,才有了後面的袁世凱。
 
從清末到民國,我們看到的所有歷史風雲人物,幾乎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幾乎全是熟人!
 
書寫歷史,一直是小部分人的遊戲。
 
後來馬新貽連續兩次出事,都是袁甲三保的他,馬新貽一直欠袁家人情,任兩江總督後,就把袁甲三的侄子袁保慶提拔到身邊管治安,而這個袁保慶,就是袁世凱他爹(侄兒過繼,非親爹)。
 
袁世凱後面能留在大清頂層人脈圈混飯吃,犯錯了也不會出圈,那是前幾代人積累的結果,普通人想進入頂級精英圈是極難的。
 
馬新貽一直有和湘軍打交道,而且跟曾國荃有過節,慈禧就看上了他這一點,18682月突然將他提拔為閩浙總督,聽到任命時,馬新貽和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馬新貽年齡和資歷都不夠,突然爬得比老上司還快,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就要求進京面聖,6月他在北京見到了慈禧和小皇帝,兩人密談過幾次,最後一次談完,馬新貽出宮時「滿面驚恐、大汗淋漓、朝服浸透」,顯然得知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我個人推測,應該是慈禧告訴他想收拾湘軍,叫他守好財源,應該也叫他去調查湘軍是否吞了1800萬兩太平天國銀子的事。
 
就在去往浙閩總督任職的路上,馬新貽收到急任,調他去任兩江總督,47歲的他突然要成為大清最年輕最重要的總督,前面說要他任浙閩總督,不過是慈禧虛晃一槍。
 
而兩江總督這個位置,大家都以為肯定是曾國荃或者左宗棠的。
 
馬新貽已知自己深入湘軍腹地,此去必死無疑,他對家裡人說:「我此去吉凶難料,萬一不測,千萬不要到京告狀,要忍氣吞聲,方能自保。」
 
果然兩年後,1870822日,上任兩年的馬新貽參加完箭場閱射後,在回官署後院時,人群里突然衝出一人,口稱冤枉,一匕首刺進馬新貽右肋,就在成群的親兵隨從的護衛下,堂堂兩江總督莫名其妙被大街上跳出來的刺客一擊即中,當場殺死了。
 
而且刺客得手後也不逃跑,就站在原地等待被抓,還主動跟旁人打招呼,說自己叫張汶祥。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刺馬案。
 
馬新貽死得離奇,刺客的供詞也十分離奇,就是隨便編了個殺人的理由,完全不合邏輯,編得跟中國甜寵偶像劇的弱智劇本一樣,慈禧下令嚴查,居然什麼都查不出來,審案時曾國藩還是陪審,刑部尚書鄭敦瑾是主審,鄭敦瑾回憶說,審案時氣氛極其詭異,整個過程除了他,張汶祥和曾國藩始終無人說話,這事就糊裡糊塗過去了,兇手張汶祥被凌遲了事。
 
對了,這個馬新貽,就是電影《投名狀》里龐青雲的原型,這個電影劇情,就是來源於審案時湘軍故意散播的一起謠言,說馬新貽、張汶祥、曹二虎原是結拜兄弟,後來馬新貽搶了曹二虎的老婆,還殺了曹二虎,張汶祥是為朋友報仇來的。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拍電影的就根據這個謠言為主線,拍出了《投名狀》。(是部好電影)
 
慈禧是個智商很高的人,她怎麼都不相信呈上來的殺人動機,三省省委書記這麼大一個官就這麼死了,誰信誰二逼,不能草草了事,就召曾國藩來問話,她說:「馬新貽的死,你不覺得很奇怪嗎?」(馬新貽此事豈不甚奇?)
 
曾國藩說:「是啊,臣也覺得很奇怪。」
 
然後就不說話了。
 
慈禧氣得個半死,卻也拿湘軍毫無辦法,從此不敢動湘軍核心利益,兩江總督這個職位,就成為湘軍專屬,由湘軍大員輪流擔任,慈禧唯一能做的,就是頻繁更換兩江總督,生怕各湘軍大員勢力深度盤根錯節,只能止痛,不能拔根,所以李鴻章能任直隸總督二十多年,兩江總督卻總是不停地換人。
 
天下最重要的財源,至此牢牢落入了湖南人的口袋。
 
南邊半壁江山,也實際上已經脫離中央控制,大夥只是不撕破臉,維持著大清最後的體面。
 
 
  慈禧的反擊
 
慈禧從來就不是吃素的,當年為了奪權,顧命大臣敢殺,慈安太后敢殺(有爭論),誰敢欺負她,她是一定要扳回來的。
 
刺馬這口氣,絕不能忍。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馬新貽被刺三年後,慈禧終於找到了第一次復仇的機會。
 
有請晚清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登場。
 
那時浙江餘杭縣有個豆腐店的小工,名叫葛品連,雖然家裡窮,但有位愛穿綠衣白褲的美貌老婆,叫小白菜,夫妻倆在本縣唯一的舉人楊乃武家租了房子住,小白菜喜歡上了佛經,但不識字,便請楊乃武教她認字,楊乃武的母親是個大舌頭,閑聊時將這事傳了出去,周圍愛嚼舌頭的街坊鄰居,就謠傳他二人有姦情。
 
1873年十月初七,葛品連患絲蟲病暴斃,家人入殮時看到屍體口鼻有血水滲出,以為是被人下毒弄死的,就去告了官,七十歲的知縣劉錫彤辦案時嚴刑拷打小白菜,問是不是她下的毒,小白菜吃不住打,屈招跟楊乃武有姦情,是楊乃武買的砒霜,她下毒毒死了葛品連。
 
楊乃武曾舉報劉錫彤貪污,二人本就有過節,雖有證人證明是誣告,但劉錫彤逮著機會,將楊乃武又一頓毒打,楊乃武也認了。
 
按律楊乃武要判斬立決,小白菜要判凌遲,但浙江按察使感覺案情不對勁,因為一個舉人不該為了美色做出這種舉動,就是風險太高,投入產出比划不來,就報送浙江巡撫楊昌浚,楊昌浚複查時不夠認真,又被胡弄了過去。
 
注意,楊昌浚是湘軍出身。
 
浙江本地官員一直不滿湘軍官員,就主動對楊家施以援手,胡雪岩這時正在跟楊昌浚競爭,為左宗棠收復新疆籌措軍餉,便親自贊助楊乃武姐姐進京告狀,還請浙江人兵部右侍郎夏同善幫忙,浙江官員全心協力,將事情捅到了翁同龢那兒。
 
翁同龢在朝廷里有著巨大影響力,他又將此案報告了慈禧。
 
慈禧一看,審理此案的官員大多是湘軍此身,這是個天大的良機啊,便命刑部尚書桑春榮親審此案,重新開棺驗屍,隨後追查辦案湘軍官員,捅出一百多名牽連官員,三十多人被革職,劉錫彤充軍黑龍江,楊昌浚也被革職。
 
大多數史料寫到這結束後,結尾加一句,慈禧利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沉重打擊了湘軍官員。
 
不好意思,其實根本沒動搖湘軍的核心利益。
 
此事受牽連最大的湘軍官員是楊昌浚,這位袒護下屬的浙江巡撫不過是革職處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缺人,又跟朝廷申請,將楊昌浚調到蘭州處理後路軍政事務,1879年還陞官為甘肅布政使,1880年甚至做到了陝甘總督,此後一直在朝廷里好好當官,歷任過漕運總督、閩浙總督,而且政績幹得相當不錯。
 
這一次慈禧的反擊,最多算打了幾隻小蒼蠅,拿大老虎一點法子都沒有。
 
沒辦法,滿清太需要湘軍了,沒有湘軍,整個大清在1860年代就會被列強撕得粉碎。
 
這裡花一點時間討論一個問題,楊昌浚這種人,到底算是好官還是壞官?說他是好官,他明明袒護下屬,製造冤案,差點弄死兩條人命;說他是壞官,他對收復新疆有功,對漕運、閩浙的政務處理得還算不錯。
 
其實這事情一點都不複雜,你只要學會用利益鏈分析事情,一下就能弄懂楊昌浚的出牌方式。
 
楊昌浚在沒有碰到他核心利益時,他是一個還不錯的官員,算是為國盡忠,處事盡量公正,但碰到他核心利益時,他就要先維護核心利益,再討論公不公平。
 
湘軍官員的集體利益,就是他的核心利益,他是因為牢牢站在這個圈子裡,才有機會當官處理政務,如果離開了這個圈子,他就失去了施展本領的平台,因此面對冤案,他第一反應是維護湘軍集團。
 
而收復新疆、處理漕運這些事情上,不跟湘軍的核心利益相衝突,他就能放手去干,毫不拖泥帶水。
 
所以看一個人,不要簡單地歸納為好或者壞,而是要看他所處的利益鏈,根據他利益鏈判斷他的行為,正常情況下,只要不動他的核心利益,誰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也不是至善至美之人,一般人,最多犯些傲慢、任性、跋扈、自私的毛病。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慈禧對湘軍的一次試探性進攻,她只是在告訴湖南人,天下還是我們滿人說了算,只要不動我們滿人的核心利益,大家還可以玩下去,你們繼續控制中國南方,我也假裝沒看見就是。
 
此後湖南人和滿人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有二十多年時間相安無事,直到甲午戰敗,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18723月,名人語錄專家、湘軍話事人、清末軍閥締造者、滿漢勢力平衡者、湖南之光、宗師級家書愛好者、半個聖人、前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一等毅勇侯曾國藩先生,在南京因病去逝,年61歲。
 
朝廷給予了僧格林沁去世時的哀榮,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
 
對於曾國藩的死,我相信慈禧是既喜且悲的。
 
喜的是從此去了一塊心病,悲的是如果不是曾國藩,大清早不知道被太平天國和列強削成了什麼模樣,雖然湘軍崛起,大清失去了對南方富省的控制,多了一堆軍閥,但半個家也是家啊。
 
沒有了曾國藩,以後我們這孤兒寡母指望誰去?

《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有一個想法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