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8 年穿越而來的 4 個建議

從 2008 年穿越而來的 4 個建議

題圖:黑天鵝 | 攝影:LC

2017 年 9 月,我決定開始寫這個實證,希望真金白銀、知行合一的陪伴我的用戶。當時的計劃是一共寫 5 年、共 250 篇,昨晚查看了一下才發現,一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前幾天有一個新關注的朋友給我寫了很長的私信,他說花了幾天的時間從第 1 篇看到第 125 篇,很過癮,感覺跟着我的實證重新做了一遍產品,體驗了震蕩的市場,還順便經歷了各種歷史。最後,他還是勉強的誇了我一下:「感覺你寫的有進步」。嗯,我也這麼覺得從 2008 年穿越而來的 4 個建議

真的,感覺寫實證的這幾年,我們一起經歷了各種歷史。本周,巴菲特有一個訪談被國內媒體大肆渲染,說他活了 89 歲也沒看到過這種場面。其實,如果你去看巴菲特的採訪,他的原意並非如此。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你在市場中待的足夠久,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想,如果我寫的足夠長,我們一起在市場中待的足夠久,我們也什麼都會碰到。

最近諮詢我「是不是要賣出」、「能不能抄底」、「我應該怎麼辦」的朋友特別多,周五的早上,我在朋友圈寫了 4 句話:

  • 別用短期要用的錢抄底
  • 別用槓桿
  • 照顧好自己的現金流
  • 別把市場波動引發的情緒帶到工作和生活

這四句話是 12 年前,2008 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一個我很尊敬的朋友對我說的。

當時並不懂,後來全明白了。

穿越了 12 年,我想給大家的建議,依然是這 4 句話。

2008

這周,美股三天內兩次熔斷,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一共才發生過 3 次。周五晚上,美股更是在最後 30 分鐘內漲了 7%,讓人目瞪口呆。

這樣巨大的市場波動,無法不讓人聯想到 2008 年的金融危機。

2008 年 9 月 16 日雷曼兄弟倒閉開始的幾個月里,無論是美股、A股、歐洲就都一直處在巨大的波動中。

那時候移動互聯網還遠沒有這樣發達,但大家的行為和現在差不多:晚上關注美股走勢,早上 8 點起來查看一下日本和澳洲的開盤情況,然後開始緊盯 A 股,好不容易 3 點 A股收盤,稍微休息一下 4 點歐洲那邊就開市了。

我記着那時流傳的一句話是:「美股蹲,美股蹲完 A 股蹲, A 股蹲完歐洲蹲,歐洲蹲完美股蹲」 …

你看,這句話放到現在也依然適用。

當時我們在做「財幫子」,我負責每日基金凈值的更新和數據的校驗,不得不近距離的每天查看市場情況。當時在創業錢不多,但這不多的錢也都投入到股市中,每天跌掉幾輛單車,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金融危機還影響了我們的融資和業務 … 每天睜眼開始焦慮到閉眼,現在回想起來都還很清晰。

這樣巨幅波動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兩個多月,直到 11 月的某個晚上,我正在處理基金凈值和論壇裏面的信息,LaoK 從 MSN(你用過嗎?) 上給我發信息:「美股大幅反彈了,因為我們的四萬億政策 …」

隨着中美的一系列救市政策開始發揮作用,市場慢慢從大幅波動中穩定下來,A股創下了 1664 的最低點,美股雖然直到 2009 年 3 月才找到底部,但波動和恐慌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氣氛,最好還是別在現實里體驗了,我推薦你去看三部描述 2008 年金融危機的電影:

  • Margin Call
  • The Big Short
  • Too big to fail

這三部電影我都特別喜歡,隔幾年市場恐慌的時候就找出來看一下,上兩次看分別是 2015 年和 2018 年。

美股的巨大波動

很多朋友問我:美股不是成熟市場嗎?為什麼波動這麼大?動輒 9% 的漲跌幅也叫成熟嗎?

這個問題我在 2008 年就思考過:為什麼平時像烏龜一樣穩的美股,波動大起來的時候能比A股還要劇烈呢?

我們經常說一個公司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股市,就是一個把公司未來很多年的現金流,折現到現在的定價體系

股市像一個放大器,這個放大器的「輸入」是公司的當下經營情況以及各種各樣的外界信息,而「輸出」則是經過放大的、人們預測的未來很多年的現金流(公司未來能賺多少錢)

每時每刻,這個放大器都會對各種各樣的信息(宏觀政策、疫情、石油戰爭 …)進行反應。

美股平時的波動很小,是因為整個市場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和穩定的定價預期,這個放大器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大的變化。

而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和這次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波動的時候,一方面大家對未來都看不清,另一方面,恐懼的情緒也會影響人們對未來的信心,這就造成了整個價值中樞的大幅波動。

更嚴重的是,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還可能會引發流動性的問題,從而造成更大的波動。

上面我推薦的電影 “Too big to fail” 中,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有一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

全世界沒有一家銀行能付得出全部的存款額,全靠信用在運作。

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作證時則說:

我畢生都在研究大蕭條,它始於股票市場崩盤,但拖垮經濟的是信用的崩潰,市民無法借款,買不到房,做不了生意存不了款,信用一旦崩潰,一切都不存在。

因此,股市的巨大波動並不可怕,但如果引發流動性的危機,才會是真正的問題。現代社會大家的財富都是「虛擬」的基於「預期」的財富,如果大家爭着從股市、銀行把這些財富來變成現金的時候,就會出現疫情中「重症患者」對有限的醫療資源的擠兌,造成嚴重的後果。

希望,這種情況不要發生。

4 個建議

不預測,只應對。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迷霧中,做最好的準備。

1)別用短期要用的錢抄底

市場巨幅波動的時候,除了焦慮和恐懼,還特別容易誘發我們「抄底」的貪心。你有沒有這麼想過:早知道我周四晚上就抄底美股了,周五一天就漲 10%。

其實就像前面所說,極端時期是股市這個放大器紊亂的時候,各種複雜的預期夾雜其中,我們很難去判斷短期的走勢。

但可以做的是,如果大幅下跌導致某些標的具備了投資價值,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買入。但一定不要用短期可能會用到的錢,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會跌多深,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漲回來

2)別用槓桿

我不否認有人的財富來自於槓桿,正如股諺有云:「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槓桿不富」(什麼鬼 …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缺乏接觸好的槓桿的機會(利息低、期限長、不強制平倉),也沒有能夠駕馭槓桿的能力

如果用了槓桿,即使我們用便宜的價格買到了好的資產,也可能因為別人的錯誤(瘋狂賣出而導致市場下跌)而平倉出局,這太可惜了

3)照顧好自己的現金流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顯然比前一段大部分人預期的要更加嚴重和深遠。

蝴蝶翅膀已經煽動,未來會引發什麼情況很難預測。

在這種情況下,更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現金流。

不要失業,做好保障,避免自己的現金流出現中斷,否則不但投資無法繼續,還會影響生活

4)別把市場波動引發的情緒帶到工作和生活

2008 年,我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內心一直隨着金融市場的巨幅波動而在焦慮、興奮、恐懼間切換。

我相信你最近也是這樣,這太正常了。

別自責,不要去和自己的情緒對抗。相反,試着「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留一個距離」,很多時候,一個呼吸就夠了。別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回到工作和生活中,那樣只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投資是讓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焦慮。

最後

我很喜歡一句話:

Life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Breaths We Take, But By the Moments That Take Our Breath Away.

同樣的是喘不過氣的極端時刻,但不同的是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這樣的極端時刻,能讓我們體會到平時根本感受不到的情緒,能讓我們看到很多日常情況看不見的東西,也給我們提供了改變自己和超越的機會。

很多時候,「知道」、「真的知道」、「做到」 之間有巨大的距離,而正是這些喘不過氣來的時刻,把這些「知」變成了一些人身體的一部分,讓他們的結局與別人不同。

希望你是這樣的人,也希望等到 12 年後下一次危機的時候,你也可以把這 4 條建議送給其他人。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記錄不代表任何推薦之用,僅作為自己的長期投資驗證。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

《從 2008 年穿越而來的 4 個建議》有一個想法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