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8 年穿越而来的 4 个建议

从 2008 年穿越而来的 4 个建议

题图:黑天鹅 | 摄影:LC

2017 年 9 月,我决定开始写这个实证,希望真金白银、知行合一的陪伴我的用户。当时的计划是一共写 5 年、共 250 篇,昨晚查看了一下才发现,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前几天有一个新关注的朋友给我写了很长的私信,他说花了几天的时间从第 1 篇看到第 125 篇,很过瘾,感觉跟着我的实证重新做了一遍产品,体验了震荡的市场,还顺便经历了各种历史。最后,他还是勉强的夸了我一下:“感觉你写的有进步”。嗯,我也这么觉得从 2008 年穿越而来的 4 个建议

真的,感觉写实证的这几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各种历史。本周,巴菲特有一个访谈被国内媒体大肆渲染,说他活了 89 岁也没看到过这种场面。其实,如果你去看巴菲特的采访,他的原意并非如此。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你在市场中待的足够久,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想,如果我写的足够长,我们一起在市场中待的足够久,我们也什么都会碰到。

最近咨询我“是不是要卖出”、“能不能抄底”、“我应该怎么办”的朋友特别多,周五的早上,我在朋友圈写了 4 句话:

  • 别用短期要用的钱抄底
  • 别用杠杆
  • 照顾好自己的现金流
  • 别把市场波动引发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

这四句话是 12 年前,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个我很尊敬的朋友对我说的。

当时并不懂,后来全明白了。

穿越了 12 年,我想给大家的建议,依然是这 4 句话。

2008

这周,美股三天内两次熔断,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一共才发生过 3 次。周五晚上,美股更是在最后 30 分钟内涨了 7%,让人目瞪口呆。

这样巨大的市场波动,无法不让人联想到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2008 年 9 月 16 日雷曼兄弟倒闭开始的几个月里,无论是美股、A股、欧洲就都一直处在巨大的波动中。

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还远没有这样发达,但大家的行为和现在差不多:晚上关注美股走势,早上 8 点起来查看一下日本和澳洲的开盘情况,然后开始紧盯 A 股,好不容易 3 点 A股收盘,稍微休息一下 4 点欧洲那边就开市了。

我记着那时流传的一句话是:“美股蹲,美股蹲完 A 股蹲, A 股蹲完欧洲蹲,欧洲蹲完美股蹲” …

你看,这句话放到现在也依然适用。

当时我们在做“财帮子”,我负责每日基金净值的更新和数据的校验,不得不近距离的每天查看市场情况。当时在创业钱不多,但这不多的钱也都投入到股市中,每天跌掉几辆自行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我们的融资和业务 … 每天睁眼开始焦虑到闭眼,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很清晰。

这样巨幅波动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 11 月的某个晚上,我正在处理基金净值和论坛里面的信息,LaoK 从 MSN(你用过吗?) 上给我发信息:“美股大幅反弹了,因为我们的四万亿政策 …”

随着中美的一系列救市政策开始发挥作用,市场慢慢从大幅波动中稳定下来,A股创下了 1664 的最低点,美股虽然直到 2009 年 3 月才找到底部,但波动和恐慌也比之前少了很多。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气氛,最好还是别在现实里体验了,我推荐你去看三部描述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电影:

  • Margin Call
  • The Big Short
  • Too big to fail

这三部电影我都特别喜欢,隔几年市场恐慌的时候就找出来看一下,上两次看分别是 2015 年和 2018 年。

美股的巨大波动

很多朋友问我:美股不是成熟市场吗?为什么波动这么大?动辄 9% 的涨跌幅也叫成熟吗?

这个问题我在 2008 年就思考过:为什么平时像乌龟一样稳的美股,波动大起来的时候能比A股还要剧烈呢?

我们经常说一个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股市,就是一个把公司未来很多年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的定价体系

股市像一个放大器,这个放大器的“输入”是公司的当下经营情况以及各种各样的外界信息,而“输出”则是经过放大的、人们预测的未来很多年的现金流(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

每时每刻,这个放大器都会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宏观政策、疫情、石油战争 …)进行反应。

美股平时的波动很小,是因为整个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稳定的定价预期,这个放大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大的变化。

而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和这次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波动的时候,一方面大家对未来都看不清,另一方面,恐惧的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这就造成了整个价值中枢的大幅波动。

更严重的是,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还可能会引发流动性的问题,从而造成更大的波动。

上面我推荐的电影 “Too big to fail” 中,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有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全世界没有一家银行能付得出全部的存款额,全靠信用在运作。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则说:

我毕生都在研究大萧条,它始于股票市场崩盘,但拖垮经济的是信用的崩溃,市民无法借款,买不到房,做不了生意存不了款,信用一旦崩溃,一切都不存在。

因此,股市的巨大波动并不可怕,但如果引发流动性的危机,才会是真正的问题。现代社会大家的财富都是“虚拟”的基于“预期”的财富,如果大家争着从股市、银行把这些财富来变成现金的时候,就会出现疫情中“重症患者”对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挤兑,造成严重的后果。

希望,这种情况不要发生。

4 个建议

不预测,只应对。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中,做最好的准备。

1)别用短期要用的钱抄底

市场巨幅波动的时候,除了焦虑和恐惧,还特别容易诱发我们“抄底”的贪心。你有没有这么想过:早知道我周四晚上就抄底美股了,周五一天就涨 10%。

其实就像前面所说,极端时期是股市这个放大器紊乱的时候,各种复杂的预期夹杂其中,我们很难去判断短期的走势。

但可以做的是,如果大幅下跌导致某些标的具备了投资价值,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买入。但一定不要用短期可能会用到的钱,因为你不知道市场会跌多深,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涨回来

2)别用杠杆

我不否认有人的财富来自于杠杆,正如股谚有云:“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杠杆不富”(什么鬼 …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缺乏接触好的杠杆的机会(利息低、期限长、不强制平仓),也没有能够驾驭杠杆的能力

如果用了杠杆,即使我们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好的资产,也可能因为别人的错误(疯狂卖出而导致市场下跌)而平仓出局,这太可惜了

3)照顾好自己的现金流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显然比前一段大部分人预期的要更加严重和深远。

蝴蝶翅膀已经煽动,未来会引发什么情况很难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的现金流。

不要失业,做好保障,避免自己的现金流出现中断,否则不但投资无法继续,还会影响生活

4)别把市场波动引发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

2008 年,我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内心一直随着金融市场的巨幅波动而在焦虑、兴奋、恐惧间切换。

我相信你最近也是这样,这太正常了。

别自责,不要去和自己的情绪对抗。相反,试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留一个距离”,很多时候,一个呼吸就够了。别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回到工作和生活中,那样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投资是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焦虑。

最后

我很喜欢一句话:

Life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Breaths We Take, But By the Moments That Take Our Breath Away.

同样的是喘不过气的极端时刻,但不同的是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这样的极端时刻,能让我们体会到平时根本感受不到的情绪,能让我们看到很多日常情况看不见的东西,也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自己和超越的机会。

很多时候,“知道”、“真的知道”、“做到” 之间有巨大的距离,而正是这些喘不过气来的时刻,把这些“知”变成了一些人身体的一部分,让他们的结局与别人不同。

希望你是这样的人,也希望等到 12 年后下一次危机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这 4 条建议送给其他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从 2008 年穿越而来的 4 个建议》有一个想法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