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5G

5G时代已经到来,有关5G有多强大,以及它将如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时已经有无数的科普和宣传,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对5G时代的畅想是好的,但似乎已经远超5G的实际功能,甚至于5G在我们眼中已经被神化了。今天我们通过领军者的表态、5G的优势和劣势、运营商的困境以及用户的心愿等方面,多角度全面了解5G,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被神化的5G

5G城市数量排名,过去一年5G进展迅速,截止今年2月底,中国已有57个城市开通5G。

5G在很多人口中已经被描述成极其强悍、华丽,甚至战略意义堪比核武器的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5G实际意义发出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就是任正非。你没看错,反对夸大的质疑者就是5G领军者之一华为的创始人。

被神化的5G

任正非不止一次反对夸大5G。

2019年1月17日,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被夸大了作用,社会对5G没这么迫切的需要。

2019年11月6日,华为在深圳举行了《与任正非咖啡对话》系列的第三回,任正非在对话中表示:5G被夸大了,大家把它当成原子弹了。

2019年11月18日,任正非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其实5G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是政治家夸大了它的作用。

3G时代与4G时代

3G进入中国还是在2008年,真正的普及时间更晚。

中国用户从2G升级到3G的态度与现在从4G升级到5G有明显不同,现在很多用户升级5G后并没有觉得它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多少变化,而当年从2G升3G时,很多人是为了发挥新手机的作用而主动升级网络的。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iPhone 4了,它算得上是推动中国3G普及功劳最大的一款手机。我自己也是通过它才在2010年开始用3G的,当时我把当时手上的诺基亚N82换成了苹果iPhone 4,那种双面玻璃的质感、视网膜级别的分辨率、相比当时其他手机而言大得多的屏幕,都给人震撼的感觉,原来手机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啊。

但在换手机之后就遇到一个新问题,当时我是移动的手机号,网速和这台具有跨世代意义的手机很不匹配,因为当时iPhone 4采用的是GSM+WCDMA网络制式的手机,网络制式并不支持移动的TD-SCDMA(移动3G),因此iPhone 4在插上移动手机卡的时候只能用2G网络,于是我当时就新办了一个联通的号码,终于让iPhone 4用上了3G,这个号码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当时为了爽玩iPhone 4而转投联通3G的人很多,联通为了借iPhone 4这个大爆款的势头吸引客户甚至表示:iPhone插上移动卡,无疑世上一大傻。

用3G上网的感觉再一次震撼了我,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手机的网速居然可以和电脑没什么差别,2G时代要10秒才能载入的网页用上3G之后只要1秒就出来了!在流量允许的情况下(当时流量包都比较小)看视频也没有压力。

3G之后就是4G了,4G的理论速度是3G的20到30倍,提升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我作为一个消费者,从3G到4G带来的变化和冲击,远远比不上当年2G到3G那种感觉明显。感观上网速的确是快了一些,但以上网为例,这时候网页加载和渲染速度的瓶颈可能就是手机性能和浏览器效率了,3G需要1秒载入的网页到4G时代可能0.5秒出来,从省下的时间来看,当然不如2G升到3G提高的更多。

如果真的要找4G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可能就是3G网络明显变慢了。

现在在信号不好时看到的3G信号,几乎就是一个不稳定的2G体验,远远不如3G时代的3G网络,当初那种良好状态下的3G体验非常好,几乎能完成我们在 4G网络下做的所有事情。

如今,在信号不差的情况下,4G已经非常快了(可达100Mbps),即使是看高清视频也没问题,感觉进一步提速带来的边际效益会变得非常有限。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在现有的4G基础上,如果让他们承受高一倍的价格去用更快的5G,我觉得大多数人会选择留在4G。

正是因为亲历了2G-3G-4G的升级,所以我对5G并没有抱有大多数人那样的期待。有时候期待越高,失望可能就越大。

5G的弱点

毫无疑问,速度是5G最大的优势,5G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G的100倍,但5G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穿透力弱,单个基站的覆盖面太小。

被神化的5G

美国Verizon的5G网速,测试速度超过2000Mbps

5G和2G、3G、4G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5G的频率更高、速度更快,但频率越高穿透力就越弱:一个2G基站理论上可以覆盖6-8公里、3G基站覆盖4公里、4G基站覆盖2公里、到了5G只能覆盖几百米甚至更低,考虑到成本因素,5G网络想达到4G这样的大范围覆盖范围是不可能的。

覆盖面太小这个问题是没办法用技术突破可以解决的,因为它是物理学常识。所以在发展5G的过程中,4G甚至3G都将长期存在,以提供偏远地区的网络服务。

被神化的5G

根据预测,2025年时美国的4G数据量仍将占据市场的一半

不管未来有没有6G、7G,要速度更快就要有更高的频率,有更高的频率就注定会导致更差的穿透性,这会使得单个基站的覆盖面变得更小,对基站总数的需求会呈数量级地增大,经济性也会越来越低。

有关5G之后的6G,现在能查到的信息显示它将使用太赫兹(THz)频段,且6G网络的“致密化”程度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届时,我们的周围将充满小基站。太赫兹频段是指100GHz-10THz,是一个频率比5G高出许多的频段… 果然和过去几代的发展方向类似 – 速度更快、频率更高、但穿透力更差。

如果6G真的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那么未来单个6G基站的覆盖范围可能就是一栋楼甚至一间教室,它的实际功能将约等于一个高速WiFi发射器。

运营商的成本

2019年被誉为5G商用元年,中国的5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但火热的另一面是三大运营商跌跌不休的股价。

2019年初至今:

中国移动的股价从75港元跌至56港元,跌幅25%;

中国联通的股价从8.3港元跌至4.7港元,跌幅44%;

中国电信的股价从3.9港元跌到2.4港元,跌幅38%。

被神化的5G

2019年初至今的联通股价走势

为什么占据垄断地位的运营商股价跌得这么惨呢?简单来说就是5G巨额资本开支影响到了公司财务状况,而巨额投资带来和回报却遥遥无期,投资者感到焦虑。

运营商有了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给用户更好的服务,照理说应该有新一轮的营收增长才对,可为什么投资回报迟迟没有到来?

因为运营商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不仅要投资通信基础设施,还要保持话费网费在较低水平,以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大流量网络、升级新一代网络。

目前国内单个5G基站的成本约40万,是目前同级别4G基站的3-4倍,而且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还远小于4G基站,可见5G的投资深不见底。最近有关投资“新基建”的讨论非常火,5G基站显然就是一个可以花大钱的地方,是“新基建”的重点项目。

过去多年三大运营商凭借垄断地位赚了很多钱,但平心而论,这几年来他们厚道了很多,甚至是牺牲了不少。相同体验的数据套餐在中国的价格远低于美国和大多数其他国家。以我自己为例,目前我在中国和美国各有一个手机号,国内办的是北京联通39元套餐,每月包含:5GB流量 + 300分钟电话 + 300条短信。流量用不完还可以和下月叠加,我觉得性价比特别高。被神化的5G

中国套餐

而我正在使用的美国手机套餐是AT&T最基础的预付费套餐,每月35美元(合249人民币),套餐包含每月1GB的4G流量(用完后还有2GB的2G/3G流量) + 无限通话 + 无限短信。由于我设置了自动扣费,所以AT&T每月给了我5美元折扣,实际开支是30美元/月。

被神化的5G

美国套餐

也就是说,我在美国每月200多人民币的套餐给的4G流量只有中国39人民币流量的五分之一,至于无限的通话和短信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了鸡肋,而且美国糟糕的信号覆盖也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虽说美国人赚的也是美元,但对于两地运营商来说,搭建基础设施的成本是一样高的,而对我来说,中国的话费是真的很爽。可以很确定地说,中国已经告别高话费时代了。

作为用户,我当然希望廉价话费可以持续,但也希望运营商可以坚持下去。现在5G虽好,但它不仅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更多收入,反而是庞大的投资让运营商不堪重负,希望5G的铺设早日完成,毕竟运营商不计回报的投入是难以持续的。

用户的心愿

关于5G的发展,任正非认为将来5G最主要不是提供大流量,如果只是提供超大规模流量,那5G本身就失败了,他表示5G有很多性能适合用于工业控制,高带宽、低时延等功能都有利于工业制造。

他说:“5G面向企业业务,这叫ToB,面向消费者是ToC,我们认为最大用处是ToB,就是给商业用户使用,造出一些先进的东西。” 

他说的没错,作为一个重度手机用户,4G的速度确实已经完全满足了我包括办公、视频、游戏、文件传输等各类互联网需求。

而单个基站的覆盖面太小,5G的基建成本将大于4G,这个费用最终也注定将由运营商和消费者买单。在5G时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4G不要像当年3G那样降速,不要强迫用户转入5G,让用户多一个选择。

理性看待5G,才能让5G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好的应用。

补充:最大的成本是人的成本,美国比中国更需要5G,原因很简单,人力的成本摆在那,宣传口的说法,与实际应用的说法本身就是有差异。刺激消费与产业升级是设计上的需求,只是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来买单,而你与我只是其中的买单人之一。B端的应用会先发展,再扩展到C端。基础建设也是从人员密集区域向外扩张。三国杀的格局能再现,对消费者当然是好事,毕竟9元无限量还是很诱人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