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

我上一篇文章《中美博弈終極時間表》最後引用了網友做的百年全球發電量變化視頻,很多讀者表示看了很激動。但是,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復興之路如此勢不可擋。

這其實就涉及一個重大的問題——建國之後我們走在一條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為什麼中國模式很難複製?

今天就詳細大家梳理一下百年中國之路的脈絡,讓大家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清晰的主幹邏輯。

先提三個問題,大家結合起來思考幾分鐘。

第一個問題,中國現代史上群雄逐鹿,為什麼最後是共產黨得了天下?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海外的學者紛紛響應,不惜放棄優厚的待遇也要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參與建設?這種現象在孫中山建立民國時沒有出現,在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甚至是抗戰勝利後的國民政府時期都沒出現?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二戰後全球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只有中國建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台韓人口體量太小,可以忽略)

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拯救中國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激勵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前仆後繼不惜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同樣,這個方案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是很難複製的。

簡單的講一下。

舊中國積貧積弱,被列強宰割欺辱——本質原因就是別人是工業文明,我們是農業文明。文明之間的代差,讓中國社會只能被列強碾壓。

那麼中國怎麼進入工業文明?靠制度?靠文化?靠精英階層的努力?這些我們都試過——我們幹掉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國;54運動砸爛了孔家店,全盤複製西方文化;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的精英階層就一直在努力建立我們自己的工業,結果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

那麼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方案是什麼?

很簡單——打碎現有的社會結構,幹掉中國的食利階層!

這是一個貌似很激進的充滿革命色彩的方案,然而卻是拯救舊中國唯一的出路!

為什麼?

很簡單,建立工業體系需要天文數字的金錢,需要第一桶金投入——那麼,這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歐洲列強是靠對外搶劫——大航海時代歐洲列強在美洲,在非洲,在亞洲掠奪了巨大的財富,這些財富就是歐洲列強工業革命的第一桶金。

美國是靠在國內掠奪——包括北方資本家爭奪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奴隸,同時用工業產品傾銷搶奪國內的商品市場。最後矛盾不可調和爆發了南北戰爭,半個美國被打成廢墟。

日本也是靠在國內掠奪——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農民的稅負是當時滿清治下農民的4倍(當時日本農民日子之困苦是現在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我看過一個記載,當時一般家庭如果兒子多吃一點糧食,就會被父親痛打一頓甚至趕出家門),這樣還不夠,還一船一船把日本農家少女運到南洋去當妓女,用女人賣皮肉錢來賺外匯換工業設備,最後這些農家少女大多變成異鄉冤魂。

當時中國的社會結構大體是這樣——皇權不下鄉,政府的基層機構只到縣一級,農村主要靠鄉紳自治。政府的稅收主要靠吏與鄉紳(地主)來向農民收取——並且不得不忍受吏與鄉紳的盤剝。

那麼,中國要搞工業化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出去搶是不用指望了,國內政府的稅收維持行政機構的運轉都很困難,農民也承擔了高額的地租+賦稅,日子也相當艱難;食利階層(地主與城市買辦)呢?或者放高利貸盤剝自耕農最後一點土地,或者去買西洋商品享用,或者就是投機炒作(炒黃金、炒公債、炒大宗商品),或者乾脆把金銀財寶埋在地里當守財奴。

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打碎,你換制度,換文化,靠少數精英產業救國,統統沒戲!

所以,當時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救國方案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打碎現有的社會結構,幹掉中國的食利階層!用食利階層的利益為中國的工業化革命籌集第一桶金!

後來農村的土地革命、城市公私合營都是按照這個思路設計的方案——在建國前三十年,中國不僅消滅了食利階層,而且通過反覆的“階級鬥爭”也基本消滅了食利階層的生存土壤,那時確實是把每一粒糧食、每一個水果都省下來去換機器設備了。

所以,現在你能理解為什麼新中國一成立,海外遊子學者紛紛響應,寧願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也要回一窮二白的中國參加建設——原因就是中共的救國方案讓知識分子階層看到了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進入工業社會的希望。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還是有很強的民族家國情懷的。

所以,你現在能理解為什麼二戰後只有中國才能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模式為什麼那麼難以複製——原因首先就是起步階段的方案(後面的方案也很難複製)——打碎農業社會的社會結構,幹掉食利階層,踏着食利階層的屍骨來籌集第一桶金——有哪個國家哪個政黨組織能這樣干?敢這樣干?

但是,砸碎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舉個例子,為什麼建國之後會與美國完全對立?然後被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封鎖的幾十年?

解放軍渡過長江時,當時美國已經完全拋棄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4月,解放軍攻佔南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沒有隨國民政府南下廣州,反而留在那裡。

司徒雷登留在南京做什麼?不就是想與中共接觸嘛!

那麼,當時的中共領袖為什麼不接過美國的橄欖枝,獲得美國的國際承認——未來的發展是不是就更容易一些。

哪有這麼簡單!

要美國承認新中國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你得“尊重美國在華利益”!這就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獲得國際承認的“待遇”!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在南京成立第一個共和政府時,第一件事情就是公開宣布“完全尊重列強的在華利益”!包括承認列強在華特權與勢力範圍,包括要繼承滿清與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樣才獲得了列強的國際承認。

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第一件事還是公開宣布“尊重列強的在華利益”!包括承認列強在華特權與勢力範圍,包括要繼承滿清與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樣才獲得了列強的國際承認。辛丑條約知道吧,中國最奇恥大辱的一個條約,國民政府都捏着鼻子接過來,一直給列強賠款,包括給日本的賠款——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好幾年後才停止支付。

當時中共要獲得美國的承認,就必須繼承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這個條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中美兩國人民與企業可以“自由”的進入另一個國家旅遊、求學、定居、做生意(關稅低至只有幾個百分點)。是不是看上去很公平?但是一個全球最強大的工業國與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自由“友好通商”會是什麼後果?

1946年11月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這個條約,然後……大量美國商品潮水般湧入中國市場——從汽油到汽車,從電燈到電影,從麵粉布匹到面紗白糖,從口紅絲襪到領帶皮鞋,統統都是USA,國內民營企業幾乎無法生存,只能紛紛倒閉,出口銳減,外匯儲備急劇下降——僅僅幾個月,國民政府對外逆差就達到4.7億美元,幾乎把國庫都掏空了,然後就是法幣斷崖式暴跌,1947年10月國民政府財政就崩潰了。

對,你沒看錯,財政與經濟全面崩潰了!蔣介石政府為什麼在短短三年就崩盤,這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絕對是神一般的助攻啊!

那麼,在新中國成立之際,你覺得開國領袖會不會為了獲得美國的國際承認,“尊重美國在華利益”,全面繼承國民黨政府的對美條約,讓美資繼續趴在中國人民身上吸血?

當然不能答應!

毛澤東同志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是代表着一種大無畏的決心與勇氣的——我們就是要廢掉列強在華的“特殊利益”,我們就是不讓你們繼續在中華民族身上吸血,即使你對我們封鎖打壓,我們自力更生,勒緊褲腰帶也要“站起來”!

那麼,現在美國有一幫人希望通過貿易戰,通過其他領域政治訛詐讓中國全面屈服,讓美國利益最大化,你認為我們會不會答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建國之初我們的工業化道路是怎麼一個路徑?

這裡不能不讚歎中共開國領袖們的胸襟與格局——因為只能大胸襟大格局才能讓中國工業化之路走上正確的道路。

什麼是正確的工業化道路?

很簡單,先重工後輕工,先基礎後發展。這是一條先難後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三十年栽花,後三十年結果的道路——沒有大胸襟以及很強的歷史使命精神是很難做到的。

簡單的講一下。

工業化入門有兩條路,其一是從輕工業進入,這條路很容易,搞搞紡織業,日用品;前期很容易見效——投資不大,卻可以迅速轉移農村勞動力解決大批就業問題,可以迅速給市場提供豐富的日用品,可以迅速形成工業產值——簡而言之一句話——可以迅速做出政績,二戰過後絕大多數亞非拉不發達國家都是走的這條路。但是,這條路走到後面就是死胡同!沒有重工業+化工業為基礎支撐,你就很難一步步實現產業升級,你就永遠停留在初級輕工業產品階段。

第二條路是先重工後輕工。這條路無比艱難——因為重工業投資大周期長,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不僅需要持續的高積累投入,而且國民還無法直接分享工業化成果——典型的就是為後代打基礎、做奉獻。但是我們的開國領袖選擇的就是這樣一條路。

既然走這條路,前期搞計劃經濟就是必然——沒辦法,農業社會的產出有限,就算是幹掉食利階層搞高積累模式,籌集的第一桶金也很有限,不搞計劃經濟以國家意志集中資源在重工業+化工業投放就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如果建國之初搞市場經濟,有限的資源胡椒面一樣遍地開花,就是走亞非拉一票國家的死路。

為什麼以鍊鋼為主的重工業+三酸一鹼為主的化工業是工業體系的基石?

鍊鋼為主的重工業發展起來,才會帶動金屬加工產業鏈;三酸一鹼為主的化工業搞起來,才會帶動煉化、化工材料等產業鏈。有這兩條產業鏈,就有底氣干任何製造業!更重要的是,搞製造業升級也就有了基礎。

比如我們日用品——哪一樣能離開金屬配件+化工材料?就算是紡織業,沒有化工業為基礎,染料產業就搞不起來,你還不得不忍受別人的盤剝(東南亞一票國家紡織業就被我們江浙染料企業按在地上摩擦)。

不僅日用商品如此,搞自主國防軍工也有了底氣。

舉個例子。現代最先進的隱身戰鬥機都是在機體內部搞內置彈倉——機身中部最核心位置挖一塊出來是對機體結構有巨大影響的。所以,現代戰鬥機主要承力結構部分都是鈦合金分段,而這個鈦合金分段必須要用萬噸模鍛壓機加工。目前全世界擁有4萬噸以上大型模鍛壓機只有中美俄法四個國家。其他國家就是造不出來,知道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是什麼時候投入使用的?1962年!58年立項,62年就造出來了!毛時代給我們打下的就是這樣的底子!

前三十年中國工業化歷史這裡就不再闡述了,現在講講改開之後,中國是怎麼推進工業化道路的。

從78年到90年代初,這個階段我們主要幹了兩件事。

其一是經濟體制轉型,從嚴密組織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為更具活力的市場經濟——基礎打好了自然就放開來激活民間的潛力。

其二是拚命招商引資——吸引資金來完善我們的工業體系——前三十年是搭架子,現在開始填肌肉了。

這個階段主要有三塊資金給我們很大的助力:港資、台資與日資

截止到2015年港資在大陸投資達到47000億,估計在改革開放前十幾年有幾千億,台資到2017年在大陸投資有14000億,估計在這個階段也有2000——3000億,另外就是日資(其實帶着某種戰爭賠款補償性質)——包括無償援助、貼息與低息貸款有2000多億。這些資金幫了我們大忙。

92年開始吹衝鋒號,然後我們的工業發展可謂一飛衝天,下面有張圖大家可以直觀感受一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建國時間差不多,建國之初基礎更好,國際環境更有利的印度,由於走不同的工業化道路,在92年之後,與我們GDP的比較。

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

中印GDP走勢圖

92年之後我們是怎麼走工業化道路的?

很簡單的12個字——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雙核驅動。

政府怎麼搭台?

拚命搞基礎設施建設,拚命培育國內消費市場。

包括鐵路、公路(高速)、機場的建設(中國的特色的“鐵公機”)——汽車消費市場、物流業就培育起來。

包括國家電網的建設,2015年實現13億國民全通電(世界唯一)——家用電器市場就培育起來(以空調為例。2000年中國每年空調銷售不過1000萬台,現在是1億台,十幾年增長了10倍,目前我們的空調滲透率達到60%,與美國相當。)。

包括光纖電纜的鋪設——PC機與網絡市場就培育起來。

包括4G基站的建設——智能手機、數字經濟市場就培育起來。

鐵公機基建我們30年成就超過西方發達國家300年的總和,國家電網目前是世界500強第二的明星企業(還催生了特高壓這樣的壟斷高科技),4G基站全球一共有500萬個中國就有300萬個,光纖電纜滲透率世界第一!

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

各國光纖電纜接入戶數佔比

政府拚命搭建了這樣宏大的“舞台”,再加上各種財稅政策支持、金融政策支持、產業政策支持——甚至我們國家領導人親自幫助企業“跑業務”——外事出訪帶一大票中國企業家出去幫助推銷。才有了中國企業的強勢崛起,短短十幾年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拿下120多個。

阿里、騰訊、華為、中興、格力、海爾……

你以為是董明珠造就了格力?馬雲造就了阿里?任正非造就了華為?

沒有政府拚命搭建的“舞台”,哪裡會有這些企業明星表演的機會?

中國產業之路的指揮棒一直掌握在執政黨手中!

中國政府不僅搭建舞台,還設計了“雙核”驅動的特色市場經濟——這個“雙核”就是國企+民企

《外資加油站價格低一點,你又激動了》我講了講在公共產品上上國企的作用,下面,我再講一個“全國一盤棋”的概念。

講個案例。

現在如果你去買一台40寸的液晶電視大概就是1000多元,如果時光倒退10年——2007年你要買一台同樣40寸的液晶電視知道多少錢嗎?1萬元!為什麼10年之間同樣的工業品價格差距這麼大?

因為過去這個液晶面板被外商壟斷。一塊區區成本不過幾百元的液晶面板它們就敢賣給我們幾千元!然後國家都讓京東方為龍頭的國企去搞這個面板的技術攻關。京東方整整虧損10年!國家前後投入2000億,終於我們也能生產自己的液晶面板了!然後面板雪崩般降價跳水,京東方搞出面板後大多數時間其實都在虧損——被某些人罵出了翔(什麼騙國家補貼,什麼浪費納稅人金錢,反正什麼難聽的話都罵了個遍)

但是管理層卻不是這麼看的!

我們管理部門算過一個帳——京東方為龍頭的國產面板企業每虧損1元錢,帶來的價值就是我們國產的液晶電視成本降低20元!你為什麼能1000多白菜價買液晶電視而不是花1萬元的價格?就因為背後有這麼一批國企在默默的奉獻!中國老百姓每年消費液晶電視5000萬台,僅此一項就為中國老百姓節約了4000億元!所以,京東方每年虧幾億甚至幾十個億算個屁,就算把前期2000億的投入算進去,中國老百姓每年在液晶電視上節約的錢半年就回來了!

什麼全國一盤棋?這就是!

為什麼我們的國企效率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企乾的都是民企不願乾的臟活、苦活、累活!

為什麼我們經濟能保持幾十年高速增長而沒有出現大的衰退周期?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國企要服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在經濟下行期間逆周期擴張!

為什麼我們的互聯網經濟冠絕全球?除了光纖、4G基站基礎設施滲透率高,另外就是三大運營商都是國企,管理層讓提速降價就得服從命令聽指揮!

在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國企就是我們特色市場經濟的定海神針!

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

歷年中國用戶平均網速

百年中國工業化之路

歷年我國移動用戶資費變化

請注意,以上數據均為全國(含農村)的平均數據,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現在美帝拚命攻擊我們國企,國內有幫人一擁而上天天罵國企——內外呼應,配合得很默契嘛,但是他們註定是枉費心機。我們特色的市場經濟就是靠兩條腿走路——國企與民企,缺一個都不行!這個雙核驅動模式執政黨從來都沒動搖過。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政府拚命搞基礎設施建設——20年成就超過西方發達國家300年的總和——錢是從哪裡來的?

還是中國特色——通過發展房地產,政府賣地收入作為基建項目的啟動資金(一般30%左右),銀行配套70%的貸款就幹起來了。(有一票“專家”天天指責政府超發貨幣,說我們貨幣超發是美國的幾倍。呃,數據沒錯。但是我告訴大家,被“專家”指責的“超發的貨幣”就是通過這個70%的銀行貸款,花在基建上了!這幫煞筆“專家”大概都是瞎子,他們以為基建工程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不管是鐵公機,還是電網、光纖、基站、城市地下管網——這些都是錢!為什麼我們貨幣發行量是美國的幾倍?原因很簡單,我們每年乾的基建工程是美國的幾十倍!

沒有這些基建工程,就沒有我們企業唱戲的“檯子”!

什麼是近20年來“有中國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

就是這樣的路徑:

房地產發展→賣地收入+金融貸款為基礎設施建設買單→培育出巨大的消費市場→促進國內產業的繁榮→培育出世界級的企業去參與國際競爭。

最後這個視頻中中國發電量在21世紀之後簡直就是在狂飆——這當然是因為加入世貿,我們50年工業化成果淋漓盡致的表現。

呃,有公知聲稱這是因為美國的“慷慨放行”才讓我們加入了世貿——最近美帝也厚顏無恥的吹噓因為讓中國加入世貿,美國“重建了中國”。(現在天天有人吹噓美國過去對中國有多麼好,這種無知的言論蠱惑了很多人,找個時間我專門寫篇文章來告訴大家真相)

這個觀點差點讓我笑出聲。我可以負責的講一句話——假如就讓美帝現在這幫政客穿越到2001年,在預見了今天的結果後,他們同樣會點頭讓中國加入世貿!

為什麼?

因為美國資本垂涎中國的市場!嗯,中國政府拚命“搭台”培育的巨大的消費市場!

因為加入世貿,中國市場同樣對外擴大了開放——美國資本因為這個在中國發了大財!包括我們優質金融機構低價在海外上市,包括美林高盛這票美國金融資本通過購買建行、中行的股票幾年就大賺1000億美元,這還不算什麼,美國商品——包括蘋果、通用、福特、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寶潔等等每年在華銷售超過50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芯片、文化產品、服務貿易等等產品每年對華出口1300億美元,兩者合計超過6500億美元——這個數據是中國加入世貿之前的十幾倍,美資每年在中國的純利潤超過3000億美元!

這麼大的蛋糕美國資本捨得放棄?

所以,當年美國“放行”讓中國加入世貿本身就是美國資本強力推動的結果,是對中美兩國雙贏的選擇。

你看看,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算是美帝想攔也攔不住我們。

總結一下新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1949年——1978年:

重建中國社會結構,建設鍊鋼為主的重工業+三酸一鹼為主的化工業。

資金來源:幹掉農業社會的食利階層、實施高積累模式。

這是打基礎、搭架子的階段。

1978年——1992年: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

以重工業+化工業為基礎,開始發展我們的製造業。

資金來源:招商引資。

1992年——2016年: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雙核驅動:國企+民企。

特色產業道路,帶動產業一步步升級。

資金來源:賣地收入+金融貸款。

2016年之後——

《中國製造2025》

用一套組合拳去攻擊發達國家最後的高端產業堡壘,包括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產業政策、教育與科研資源的全面配置等等。

資金來源:政府基金+民間投資+資本市場。

中國是產業彎道超車的“專業運動員”。

中國是“發達國家粉碎機”。

沒有什麼我們攻不下的堡壘!

因為我們一直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從不動搖!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