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地产人的职场荣枯线

大多数读者都了解,天机经常在劝退行业小白,对小白极不欢迎,估计全网独一家。这个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相对绝大多数对小白描绘行业蓝图的自媒体和房企,天机更倾向于掀开行业赤裸裸的丛林法则给你看。

而入行三年内地产小白,还缺少社会的毒打,阅历和见识尚需提升。还不足以承受行业存在的一些潜规则和负面;也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他们走的时候还要刷存在感:取关。走就走吧,这里真不欢迎,不用通知,静悄悄地走就行。每天几千人来,数十人走,大家都悄无声息地最好。

天机也不喜欢粉丝这个词语,感觉不好。还是更习惯称大家为读者,彼此地位平等,相互交流一些行业的看法,挺好。

NO. 1|壹

这两年的地产圈,生存环境和业态急剧变化。

2018年,行业坍塌式裁员;2019年,大规模裁员;2020年,掩耳盗铃式裁员;2021年,“我能裁,你不能说式”裁员。

一边裁员,发声明各种辟谣,顺便在声明中明目张胆地露出对媒体地威胁:我说没裁员就是没裁员,你不信也不能说出来,说出来我们就动用司法,告你。

在2018年至今的地产行业,裁员成了一门艺术和科学:怎么裁得漂亮,怎么裁得掩人耳目?

不同于五六前的大规模扩张期,行业这两年的主流成了降成本和提高人均效能的”降本增效“。

房企的成本随时处于变动之中,若想降成本,要么继续提升利润,使成本占比降低;要么在维持利润增速的前提下,消减成本。

但这两年房企的利润别说提升利润和维持增速了,能不下降已极为不易,所以消减成本就变得势在必行。

房企中流传着一句话”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精简人员最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精简人员最简单、最稳妥,最直接且不容易出现风险。

于是,将原本2-3个人的工作内容,变成一个人来做,既提高了人均效能,又可以裁掉1-2个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所以,当一家房企提出,要提高人均效能、要提高成本管控能力等信息时,几乎可以将”降本增效“和裁员挂钩。

NO. 2|贰

一边是房企发个简单声明直接裁员,一边又是工作普遍难找。

从行业遇到的年龄红线来说,普遍流传的,是”35岁中基层红线、40岁中高层红线、45岁高层红线“。

一旦达到年龄红线,工作普遍难找。当然,如工程经理等吃经验饭碗的少数走专业化路线的除外。

绝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为中基层及以下,能走到中高层的,凤毛麟角。

35岁之前的地产人,是公司的人力资源;35岁之后的地产人,却成了公司的人力成本。

房企这些年来的行径和媒体舆论的不断输出,使得不少年龄红线的地产人,主动降低薪资需求、主动自我淘汰。典型的就是“年终奖?有个工作就不错了”这句话。

当勤勤恳恳的地产人,度过35岁生日后,资本家的短匕已经悄悄然地抵到背后。35岁职场荣枯线已成为地产人望而生畏的一道坎,这本身就很魔幻。

年龄“超标”,找工作、换工作、稳工作都不太容易,年龄成了就业途中的“拦路虎”,管你有多少年经验,在年龄门槛面前,一文不值。

找工作换工作的降低预期,稳工作的即便公司有各种不如意、各种刁难、再苦再累,也只能忍气吞声。

更有甚者,变相PUA,任务有增无减,工作强度和压力越来越大(降本增效嘛),最终逼你自动走人,公司还省了违约补偿金。

房企是以营利为目的地经济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不讲感情,只讲利益。35岁地地产人,成为“生活琐事多”、“身体健康有风险”(猝死等)、“工作精力有限”的代名词。

在这境遇下,“房企招聘不考虑,房企内部提拔时靠边站”是不少年龄“超标”地产人常遇到的事。

中年危机是房企的一种剥削手段,通过灌输洗脑中年人的竞争力下降,使员工对自我的期许下降,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不得不退出管理层竞争,不得不安慰自己:

“至少没有丢了工作”。

NO. 3|叁

年龄“超标”的地产中年人,在其岗位上所积累的经验,是行业新手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的。

地产中年人,被裁员时,有的房企内部居然有叫好之声,你确定那并不会成为自己的未来?

35岁的地产人,不应该被“污名化”,不应该成为好吃懒做、尸位素餐的代名词。

即使遭遇行业这年龄潜规则红线,地产中年人也并没有妥协,依然积极面对,开拓其他赛道。

整体来说,地产中年人根据不同的板块、赛道,可分为六大类别:

第一类:成为核心管理层,或者走专业化路线,发挥经验价值。

第二类:从房企的地产板块,转到物业、家装、汽车、机器人、教育等房企自身内部或关联的其他板块。

第三类:跳槽到小房企或国企,突破晋升瓶颈和延续职业生涯。大房企多,但小房企更多。小房企内部的标准化和制度不完善,更倚重职业经理人的经验积累和才学见识。国企相对比较稳定。

第四类:创业。一是成为新房企的创始人;二是成为房企的乙方合作伙伴:代理公司、渠道公司创办人;自媒体创办人;或装修设计公司创办人。

第五类:时间安排比较自由的职业。如保险、微商、跑滴滴、炒股、类金融公司(信贷等)。

第六类:相对耗时间和精力的职业。如餐饮娱乐(火锅、串串、烧烤、酒吧等)、跑美团,部分转型做电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去年二三月份,一位读者在后台说,已经辞职去卖串串,那时,有关部门已经放松对摆摊的限制和管控。

不知道他今年,被城管赶到哪里去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